空巢老人论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6: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唐树秀 王晶 王冉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很多家庭结构出现了变化,使得空巢老人家庭也越来越多。针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普遍现象,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调查现代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对“空巢老人”的看法与意见,并且以纪录片《角落》贯穿整个研究,用镜头记录下了老人的真实生活,这能让人们更加近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关键字:空巢老人 问卷 养老 对策 一、导言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推进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增长。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空巢”老人总数为3100万人,农村“空巢”老人总数为2100万人,与第五次普查的1600万人增加了近1.3倍。随着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加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一直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致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与难题。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经济拮据、起居无依、情感孤独、缺医少药等问题,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调查现代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对“空巢老人”的看法与意见,并且这次研究还以纪录片《角落》的具体影像贯穿着整个研究,用镜头记录下了老人的真实生活,这能让人们更加近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研究意义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主要学者黄润龙、慕光宗、刘同昌、李德明、赵芳等对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目前国内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结构、精神慰藉等,可以说这些角度基本涵盖了以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但是在最近空巢老人问题引起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背景下,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实证调查,客观真实地反映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调查报告类成果并不多。基于此种情况,本团队以问卷、访谈、实地拍摄多种方法相结合,及时客观的反映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概述

“空巢” (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 原意指雏鸟飞走,老鸟独守空巢。人口学上指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时,家庭中子女均已长大成人另立门户或离家独立生活,只剩老年夫妻生活的一种家庭现象。“空巢老人”[1]指在进入老年阶段的老人群体中,子女与其分开居住,且离其距离较远,在生活

1

上不能给予照顾,精神上也不能时常得到关爱的老年人。根据其分布,将其主要分为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本文主要调查的是四川农村空巢老人的一些问题。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14年达到两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现状分析

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人问题也日益凸现,空巢老人现象日趋明显,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得一些专家学者对空巢老人这个现象进行调查。由中国知网检索,到目前为止,农村空巢老人文献数目为4974篇,而国外空巢老人文献为88篇,图1为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空巢老人调查的文献数目,由此可见,社会越来越重视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问题。

图1

就空巢老人这个社会现象来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国内外有着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们普遍认为,老年人得到的三种基本的生活照料形式主要是家庭照料、机构服务和社区养老。而国内由于经济政治等条件的限制,老人养老机制还没有健全,甚至有些区域还没有建立。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实践,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有了不少成功的做法,这些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注重老年人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老年人自身个人价值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而中国则不同,家和国的观念一直都在延续,个人的幸福无论如何都是由家庭幸福建构而来的。[2]在中国,一般认为空巢老人是一个社会问题,空巢老人一般都会在心理和生活方面出现很多问题,而在西方,老人则渴望空巢,他们向往无拘束的生活,希望子女长大后外出拼搏,而不是呆在家里面。

西方家庭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育的义务,而子女对父母却没有赡养的责任。在中国,青年人一方面得要赡养父母,另一方面还得要抚育子女。父母把子女当成人生的寄托,当老人从子女那很低的感情回馈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一种生活无望、养儿无用等低落的情绪;而西方空巢老人则不同,他们不仅不会因为空巢产生出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反而会因为子女长大后不能自己独立生活而烦恼。

2

国外经济发达,社会福利丰富,大多数老人都是社会养老。为了帮助高龄老人安度晚年,许多国家还建有一定数量的老年公寓和养老院之类的老年人之家。这也为老年人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瑞典,对老年人除了提供基本退休金、补充退休金等外还提供一些特别的帮助,其中主要有住宅津贴、家庭服务、养老院等设施。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能力。[3]相比之下,国内就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安置老年人,让他们安度晚年,已成为国内的一个社会重大问题。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笔者在此次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

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笔者对问卷进行多次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问卷题项,调整问卷架构,从而提升问卷的可信度。

第一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通过Cronbach a信度系数法,算得a信度值为0.712,通常认为,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所以笔者对问卷进行了改进。第二次到多个地点去发放问卷,同样采取当场发放和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7份有效问卷278份,回收率95.67%,有效率96.86%。这次算得a信度值为0.824,通常认为,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所以此问卷具有可信度。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图2 图3

(2)访谈法

访谈法(interview)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笔者此次采取非结构化的访谈,以嘉陵区和顺庆区的老人、年轻人为访谈对象,并与他们进行没有定向标准化程序的自由交谈,真实的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访谈内容见附录二。

2、实地研究法

本次实地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以南充市嘉陵区龙泉镇的老人为观察对象,根据纪录片的纪实性,对老人们的生活进行实地拍摄,最终,形成了纪录片《角落》,使大家能近距离的观察老人,了解老人。

(四)调查结果

笔者以问卷、访谈、实地拍摄多种方法相结合,并从不同区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川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家庭关于代际关系和对空巢老人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及时客观的反映四川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其存在的各种问题。

随着老人们的年龄增高,老人丧偶的情况也日趋普遍。很多老人在面对丧偶问题上,均表现内心更加孤独,性格更加孤僻,日常生活也更加乏味。再者,由

3

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这些都可能会使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而且相关数据表明,近年该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调查之后,笔者发现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所以最终形成了纪录片《角落》,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多多关爱被遗忘在角落的老人的。

(五)问卷内容及分析 问卷回收后,笔者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空巢老人现象了解人员较少

如图4所示,听说过却不了解这种现象的人数占60.1%;没听说过,不了解的占7.6%;听说过并很关注他们的占32.4%。如图5所示,认为“空巢老人”现象普遍的人数高达79.9%;不是很普遍的占7.6%;不清楚,没注意过的占12.6%。在除此之外,在“了解空巢老人程度”的调查中显示,不知道老人的生日、很少给老人打电话的人数接近调查总人数的一半,很多人因为各种事情,一年回家的次数在两到三次左右。

这种现象表明,大多数人对该现象及问题的重视不够,关爱老人的话题还不是很普遍。可见要解决空巢老人这个问题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图4

图5

2、老人收入水平总体偏低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来源方式可能有:自己劳动所得、退休金、银行储蓄、子女赡养以及国家补贴等。如图6所示,其中老人自己劳动所得占29.9%;退休金占16.1%;银行储蓄占8.0%;子女赡养占36.9%,以及其他比如国家补贴占9.0%。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子女赡养与自己劳动所得。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对于老人来说,加大了“子女赡养”的不稳定性,使老人经济来源缺乏保障。就老

4

人自己劳动所得而言,老人身体随着年龄会变得越弱,随之劳动能力减小,这样在收入方面就变得很薄弱。

图6

3、日常生活照料问题突出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大多数农村家庭中,如图7所示,自己一个人在家居住的老人占19.4%,与老伴单独住在一起的占41.4%,与子女同住的占28.1%,住在养老院或老人公寓的占2.1%,其他住在亲戚家或外出务工的占9.0%;除此之外,如图8所示,空巢老人易燥易怒,埋怨责备子女的占3.2%,身体不便,无人照顾的占39.9%,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的占34.9%,身心健康,快乐享受晚年的仅占21.9%。

由此可见,老人平时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而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逐年下降,患病率随之上升。大多数老人由于失去了伴侣,子女常年在外,在生活上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由于老人处在高龄阶段,身体免疫力日趋下降,生与死的间隔越间趋近,导致一些老人因为去世无人知晓,几天之后才被发现。

另外,由于老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所以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多。比如一些农村空巢老人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不少犯罪分子把目标放在空巢老人身上,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图7

5

图8

4、精神生活贫乏

一般而言,空巢老人都有一些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症状被成为“空巢综合症”(empty nest syndrome)。空巢综合症是指父母因子女离开难以适应, 同时因缺乏关爱、与子女沟通障碍等产生的一系列身心症状。其主要表现有:焦虑、失落、抑郁、失眠、食欲不良等,长期如此的话,就会使得老年人性格变得孤僻、自闭,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老年痴呆。

如图9所示,高达44.2%的人都认为空巢老人生活得不幸福,39.2%的人表示不清楚老人幸福不幸福,10.4%的人认为老人生活得幸福,只有6.1%的人认为空巢老人生活得幸福。由此可见,大多数的人都还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人们却并没有深层次的去探讨这个问题,这个现象值得深思。笔者认为,使得老人精神健康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图9

(1)传统家庭观念

中国人都有一些传统观念,而家的观念则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父母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年轻的时候努力把他们抚养长大,而年老的时候则盼望他们回家。他们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子女身上,自身却极少有其他的一些精神寄托。

通过图10和图11可知,大多数子女一周给家里联系一次,半年才回家一次。但是对于老人来说,这样的次数就显得有点少,尤其是回家的次数,另一方面,子女在外打工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想要经常回家看老人也是不现实的。基于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可以试着转变老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来改善老人的精神状态。

6

图10

图11

(2)居住状况

对于和家人或和老伴一起居住的老人来说,他们有家人陪伴;对于居住养老院或老人公寓的老人来说,他们有同龄人可以沟通交流;对于那些一个人在家居住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状况就有点令人担心了。当一个人长期居住并很少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话,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而由于经济等问题,四川农村的养老机制并没有建立。所以多多关心独自在家的老人,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健康问题。

(3)生活工作

由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30.1%的老人平时干家务活,26.9%的老人平时干农活,33.7%的老人平时和朋友邻居聊天,这三条主要是老人们平时的生活情况。而其中有关老人精神层面上的就只有和平时和朋友邻居聊天,有所欠缺。由此可见,关心老人精神健康,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极为重要。

图12

7

图13

5、村里活动参与人员老龄化

如图4所示,大部分家庭老人的年龄主要分布有以下几个层次:小于50岁的老人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7.2%,50——60岁的占3.6%,60——70岁的占23.0%,70——80岁的占36.3%,80岁以上的占29.9%。

图14

从数据可以看出,家庭老人的年龄普遍偏大,再加上年轻人在外务工,农村中的一些活动,比如一些逝去老人的安葬问题,土地的种植问题等,它们的参与者可能就以老人为主了。这不仅加大了老年人的精神压力,还可能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

(六)访谈内容及分析

对于空巢老人这个现象,成年人和年轻人都有一些看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关注到了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问题。虽然大家都明白,家里的老人应该多多关心,应该常回家看看他们,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大家都延迟了回家的脚步,使得老人独自呆在家里,造成了空巢老人这种现象。“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家都表现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社会的生存问题,大家都选择了在外面打拼,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呼吁大家放慢生活的脚步,多腾出些空余的时间,回家一下,多多关心家里的老人,不要让他们独自蜗居在自家的角落里,让他们“多点温暖,少点孤独”。

对于老人来说,大多数还是希望和子女在一起。他们或多或少有一种传统观念,“一家人就是应该住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明白子女的不容易,子女为了生活不得不到外面去打工。生活工作负担重,老年人也不忍心再给子女增加负担,他们就选择在家里默默等着子女回来,很少主动去看望他们,一是去看他们又要花费钱;二是怕打扰他们工作,怕耽误他们;三是认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年轻人的大相径庭。所以他们就盼望着子女放假能回来,一家人就能够聚在一起。

8

(七)以镜头的名义获取可能的真实

(八)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农村空巢家庭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从外在经济上和老人精神生活两方面,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 外在经济上的生活保障 (1)加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

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农村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入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对其他不同困难情况的老人,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予及时的救助,以保障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同时,要倡导社会各界救助空巢困难老人,与困难老人结对帮扶。继续发扬农村邻里相帮的好传统,最大限度地挖掘村民的互助潜能,提高他们的互助意识和互助水平。

(2)引导农村养老产业化发展。

为了加大社会各界人士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政府可以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从宏观上引导市场向老人服务倾向,支持和鼓励非营利组织向老人提供援助。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参与老龄产业,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老年服务。所以政府应该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通过采取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措施对不同的老人进行相应的扶持。

(3)加强宏观调控,拓展就业机会。

广大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来自子女的经济补贴这种反哺式的赡养,同时,这种赡养方式也有利于强化家庭关系。为了降低失业率和下岗率,增加老人子女的收入,各级社区政府既要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就业机会,以保证甚至加强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赡养能力,使他们对空巢老人的照料获得可持续性和坚实的经济保障。要把年轻人的职业培训与就业问题和老年保障结合起来考虑,找到问题的根本,再从政策上、制度上加以保证。

2. 老人精神生活上的心理慰藉

(1)促进空巢老人自身认知的改变,倡导积极应对老化问题。

要想改变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外界的帮助支持和政策只是一方面,只有空巢老人自身认知的转变才是其根本。

(2)创新社会管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这个方案可以由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开展实施,内容可以包括戏曲、民歌演唱等民间艺术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带给老人校园活动的展示,或者是企业方面的人员,向老人宣传先进科技技术等时代性技术,以此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丰富老年人学识。

(3)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常回家看看。

在这方面,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多报道和宣传关爱老人的话题,并告诉大家,深知常回家看看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随着时代的潮流,需要被呐喊的声音,时刻提醒我们要从生活上、精神上关爱老人,给予他们更多温暖。

3. 基层居委会和村委会可成立形式多样的老年群众组织。 由于这样的组织是由老年人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他们可以展各种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吸引更多的老人参加,特别是鼓励空巢老人的参加。在选择活动形式上,尽可能地多组织空巢老人外出活动,使他们增加兴趣爱好,打开他们封闭的生活状态,使他们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营造生活乐趣。同时,空巢老人也

9

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加强身体保健意识,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并通过人际交往,寻求亲朋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逐步减少对子女心理上的依恋,增加对生活的激情。

五、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经济发展和工作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加快和现代年轻人思想变化。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对于我们而言,请不要为了自己的前途而让老人孤独,请不要因为忙碌的生活而忽视家里的老人,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常给老人打打电话,唠唠家常,多抽出点时间回家看看,不要把他们放在角落里,要把他们放在心里。尊老、敬老、养老,让他们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张慧楠.论我国空巢老人权益的法律保护[C].西南大学

[2]黄耀明.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关爱:国内外文化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3]杜守东.中西养老方式比较研究[J].西北人口

[4]陈星宇.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政策建议[J].前沿

[5]陈方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

10

老人3:唉,嗯。

采访者:您觉得你现在生活怎么样

老人4:还是可以的哟,现在这个生活吃得好,穿得好,以前那个饭都吃不起。 采访者:您女子、孙女都不在屋头,你一个人感觉怎么样嘛?

老人4:他们都要去挣钱的嘛,我们老婆婆、老爷爷就在家里看家的嘛。

采访者:爷爷,你身体状况好不好啊?

老人5:老了啊,做不动了,田地里都荒了。 采访者:那你身体好不好啊?

老人:哦,我呀,我还好一点,老头子不行,他血压高,脑壳也不清晰,现在啥

事都做不来了,没得我哟,他饭都没法吃。

采访者:您们平时想不想子女呢?

老人6:哪不想呢?子女都在外头打工,尽都在外头。

老人7:那当然望想子女回来了哟。老了的人都想这样子嘛。要想是跟到儿女一

起是不可能的。一是,你去,老年人,年轻人也看不惯你,再则你到别人那去走路,做啥都不方便。

老人8:平时也想,这个节日也想,不管哪阵,都是想他们的,但是生活呢,就

是啥子呀,就是条件不允许,他们要放假才回来得成,不放假就回来不成。

附录三:

角落海报

16

角落封面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sv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