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部教学设计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05 06: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 走进父母

第1课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感受父母恩情和学会孝敬父母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分析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我们应深深地感恩和孝敬父母,教材从孟郊的《游子吟》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成长的道路,结合亲情故事,体会父母抚养教育自己的艰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父母的深切关爱,引导学生不能忘怀父母的养育之恩,深深地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第二层次:如何孝敬父母。教材结合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关于“孝”的论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关心帮助父母,赡养父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增强家庭责任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

知识目标:理解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懂得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孝敬父母是教学重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感悟到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育自己做人,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多数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具体怎样去做却是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将孝敬父母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感受父母恩情是教学难点。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不少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父母之情,这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播放歌曲《天亮了》,创设氛围,并介绍这首歌创作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再由老师展示出创作这首歌曲的真实背景资料。这里让学生谈感想,主要是让学生感悟这首歌中表达的父母对子女那份深切不舍的爱,感悟父母为了子女甘愿付出生命的伟大之爱。 方式二:让学生首先阅读和感受教材中的《游子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这种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

第一步: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历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父母曾给予的无私奉献和关爱有哪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给自己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对自己的无私恩情,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

第二步:播放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发生在普通、平凡家庭中的不平凡的事情,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明确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

第三步:请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歌颂和描写父母对子女之爱的感人文章、歌曲、故事(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学生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知道不能忘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第四步:展示《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的相关资料。请学生讲述其中的1-2个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扇枕温衾、怀橘遗亲、郯子鹿乳奉亲等)。通过学生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孝敬

1

父母的典范事迹,以及“万善孝为先”“孝悌为人之本”的道理,明确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五步:展示2009年10月13日中国经济网新闻:服装店招聘启事首先要求孝敬父母的图片和材料,如今国家和社会重视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孝经》的部分内容、相关法律条文点拨)让学生明确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第二层次:学会孝敬父母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方式一:学生阅读教科书P4的材料并思考,谈感悟。如果你是作者,会有何感想?怎样做才能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我”的内心感受,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对“我”的牵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承接第一层次内容,相互呼应。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几种情景(如:家庭困难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耐克运动鞋;某同学不好好学习,破坏学校纪律;父母生病了等),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出今后改进的具体方法,做到感激、尊敬和体谅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与父母之间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

最后,结合自身的一些表现,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如顶嘴、惹父母生气等),并谈谈今后该怎样做。结合本课所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实际就是谈收获,将理论知识灵活落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要点,又能够真正孝敬父母。 方式二:呈现当代孝子的典范事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行动。明确当今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本分,更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包括感激和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赡养父母等。)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歌曲《天亮了》的音像资料、歌词及创作背景的真实故事。

2.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体现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的真实故事资料、视频等。

3.搜集歌颂和描写父母对子女之爱的图片、诗文、歌曲、故事等。

课件使用目的:感受父母恩情,体会父母为了子女可以付出一切的无私、伟大的真爱,使学生走近自己的父母,深刻感受父母对自己那份深切的爱。 4.部分《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的图片和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流传至今的故事蕴含的道理,并深刻体会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孝敬父母。

5. 2009年10月13日中国经济网新闻:服装店招聘启事首先要求孝敬父母的图片和材料。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0910/13/t20091013_20188785.shtml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6. 当代孝子的故事典范。

7. 创设走进生活的孝敬父母情境。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阅读材料后通过问题探究进一步体会应该孝敬父母;知道在生活中应如何孝敬父母。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歌曲《天亮了》的音像资料、歌词及创作背景的真实故事。

创作背景:那是一个秋天,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午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缓慢上升,10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

2

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越滑越快,越滑越快,最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 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一对年轻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其中14人死亡。

2.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的真实故事资料、视频等。

资料一:暴走妈妈陈玉蓉。湖北武汉55岁的陈玉蓉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好母亲。为了完成换肝救子的心愿,患有重度脂肪肝的她开始了每天暴走10公里的减肥计划。在七个月时间里,陈玉蓉走破了四双鞋,以前的衣服也变得宽松了,体重从68公斤减到了60公斤,去医院一检查,脂肪肝居然完全没有了,这个结果让医生都觉得大为震惊。

资料二:唐山地震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血奶》

资料三:母亲的爱:5月13日下午,在汶川县,当救援部队抬开一根木梁时,才看清了一位年轻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她用弓曲的脊背和全身的力气,抵挡着这根木梁的巨大压力,保护着怀里满脸是血的婴儿。救援班长一见孩子还活着,就立即从逝去的母亲怀里,欲将孩子抱出来。就在那一瞬间,他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原来孩子脸上的血,是母亲手腕静脉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流滴的方向正对着孩子的嘴,原来是母亲用鲜血救活了自己的孩子。

资料四:玉树地震中一名母亲用头替孩子挡住砖头遇难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母亲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6. 当代孝子的故事资料和相关图片。

资料一:电影《当代孝子》中刻画的真实人物,河南大学生张尚昀背着妈妈打工求学事迹。张尚昀在家境贫寒、母亲身患重症的巨大压力下,依然勇于向命运抗争,从许昌到长春,从长春到郑州千里背母、打工求学。

资料二:沈阳孝老敬亲男孩马鹏飞。马鹏飞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都离开了家,他从5岁开始独自一人照顾双目失明的奶奶至今。

资料三:张晓4岁丧父,同年母亲重病卧床。他自小就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用自己14年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资料四:38岁的田世国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 资料五:为照顾生病的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的9岁女孩倪东艳。

7. 2009年10月13日中国经济网新闻:某服装城9楼的一家店铺玻璃橱窗上,一张招聘启事,引得过往顾客议论纷纷,招聘条件中“孝敬父母”四个字赫然在目。店主表示,《孝经》讲述孝是德行之根本,一个人如何对待父母是他的常年习性,在工作中会反映为如何对待工作团队和顾客,“没有孝心的人不适合我们团队。”

第2—3课时 “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 “代沟”析疑和沟通与和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代沟”析疑。教材以青云同学的一封信开始,让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后,与父母、长辈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与分歧,甚至是矛盾、冲突,这就是“代沟”。教材进一步分析了代沟产生的原因:如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的增强,对生活中的一切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总希望父母像尊重一个“大人”那样尊重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父

3

母往往忽视了这种变化;与父母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别;我们与同龄伙伴之间的密切关系;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又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总之,“代沟”是客观存在,又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第二层次:沟通与和谐。在明确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促进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教材从晓琴给妈妈的建议入手,引导学生主动亲近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换位思考,注意沟通技巧,寻找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基本方法,跨越代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积极调整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能力目标:培养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能采用有效方法调控情绪,克服“逆反”心理。

知识目标:了解“代沟”的含义及“代沟”产生的原因。掌握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沟通与和谐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他们缺乏、也难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代沟”析疑是教学难点。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新的认识和评价。加之心理和社会阅历等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以及同龄伙伴的影响,学生会感觉与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甚至格格不入。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代沟和辩证看待、克服“逆反”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代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请学生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寻找青云和妈妈爆发“战争”的导火索,并回答:对于青云的苦恼,你是否有同感?让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遇到的不愉快,分析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通过联系学生与父母相处遇到的困惑,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了解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烦恼、矛盾和冲突。

方式二:一个电话引起的风波。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故事,交流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引导学生探究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初步了解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2.第一层次:“代沟”析疑 (一)认识代沟

方式一:联接导入,学生继续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思考并讨论教师的相关设问。(如:你的真实想法,青云的苦恼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你会怎样应对等)。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种情境,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及做法,明确进入青春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被称为“代沟”或“代沟冲突”。

方式二: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资料,并进行课堂交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向同学介绍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讨论“代沟”产生的必然性,并进一步说说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现象。 (二)产生“代沟”的原因

方式一:让学生结合教材P6的两幅漫画进行思考:两幅漫画突出反映了父母和子女各自怎样的心理特点?学生评析漫画自主发现问题,了解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成人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对于父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了解父母仍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对我们不放心、担忧。通过对两幅漫画的分析,总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独立性不断增强是产生“代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设置母子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同的几种情境(如在业余爱好方面、在交友方面、价值观念、生活态度

4

等),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几位同学在哪些方面同父母产生了分歧,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上述分歧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P7文字材料,适当点拨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自己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代沟”产生的又一原因。 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送伞》,让学生交流:母亲此时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感受?由于各方面差异,主人公为了同伴执意不与母亲一起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妈妈独自一人的心中感受,了解造成“代沟”的另一原因,同伴友情的密切致使与父母亲情的疏远。

结合教材P8的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各种分歧、矛盾,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回顾或者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青少年情绪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父母执拗、对立、反抗的心态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结合以上所学,不难发现很多中学生与父母之间会有“代沟”,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从而正确看待“代沟”。 3.第二层次:沟通与和谐

方式一:创设暖暖亲情的情景: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同时滚动展示亲子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家庭的和谐融洽。 第一步:展示《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尝试以晓琴妈妈的名义,回复晓琴的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这是爱的分歧,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更需要积极的沟通。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学会换位思考,明确亲子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父母关心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双方合理地说出自己的建议,消除误会,亲子间的矛盾、冲突是可以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的。 第二步:展示《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刊登的代表父母观点的《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父母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生小组探究,通过双方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父母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富有经验、深度,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今后应尊重父母,愉快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

第三步:结合教材P12的活动,说说自己对父母了解多少?如承担的压力、面临的困难、存在的烦恼、拥有的愿望和身体状况等,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各方面的情况,感受父母的处境和体验他们的心理,了解父母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给予父母关心和精神安慰。

第四步:结合教材P13事例,列举自己的错误言行,如何看待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的现象?反之,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要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要妥善处理尊重、孝敬和帮助父母的关系,掌握一定的技巧、方式、方法。

第五步:活动设计:检查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反思过去与父母相处时态度和行为有哪些地方不妥?并说说今后怎样做?引导学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不依赖,自主不逆反,与父母和谐相处。

最后,展示编辑老师给青云同学的建议,让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教科书P5《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的相关设问。 2.《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继续延伸。如: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对自己和家庭有哪些负面影响?你会怎样应对?等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种情境,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初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隔阂、冲突,导出“代沟”现象。

3.设置母子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同的几种情境。如:业余爱好、交友方面、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 4. 《送伞》故事的相关文字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代沟各项原因,根据现实中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代沟”现象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代沟”现象。 5. 创设暖暖亲情的情景: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展示亲子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 6. 展示《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

5

7. 展示《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刊登的代表父母观点的《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 8. 展示编辑老师给青云同学的建议。 三、教学资料要求

1.电话风波:最近,总有电话找小雨,每当有人打电话找小雨,妈妈都想知道打电话的是谁、说了什么。而小雨不愿意让妈妈知道自己的隐私,由此产生的“神秘”,引发了母女之间的争吵。

2.《送伞》的故事:一天晚上6点多,由于天降大雨,母亲想起女儿上学时没带雨伞,便把菜档交给丈夫冒雨去接女儿。在暴雨中等了二十多分钟,母亲终于见到了与同学同撑一把雨伞的小B走出校门。她高兴地向女儿招手,可女儿的眼睛从母亲流着雨水的头上掠过,脚步却没有停下,与那位同学一起钻进了等在路边的本田轿车。望着载有女儿的那辆轿车飞快离去,母亲默默地站在那里流泪,雨水伴着泪水,在母亲的脸上流淌。当班主任问小B为何不理冒雨前来给自己送伞的母亲?小B这样回答:“她以为来给我送伞我会感激她,可她有没有想过,我如果跟她一起撑伞回家,我的浑身上下都会被淋湿!” 3.《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刊登的代表父母观点: (1)只有我们的帮助,你才能独立。

(2)你打个碗,可以原谅;你要是说谎,绝对不行。 (3)而你要参考我的“模式”。

(4)父母、儿女都有自尊心;但你18岁前的监护权归父母。 (5)你要先把父母当朋友。

(6)拿自己儿女当出气筒的人,是天底下最无知的人。 (7)犯过的错绝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犯。

(8)我们的确应该注意方法和语气。但同样一句话,是命令,还是建议,就看你是怎样理解的。 (9)以后最多说三次。

(10)我累了,的确需要有人递杯茶。

(11)请原谅,父母不是完人,该你学的,该摒弃的,需思考的是你;还有一句,父母不是“省长”,你的要求,大多是不能满足的。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1课时 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和如何尊敬老师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什么要尊敬老师。教材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尊师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现代,全社会都在提倡尊师。第二层次:如何尊敬老师。首先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体会教师的烦恼与欢乐,引导学生尊敬、关心、体谅和理解老师,正确认识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教育,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重视尊师礼仪,讲求礼貌;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体谅老师;专心听讲,遵守纪律,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如奉献、敬业、爱等;树立尊师观念,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

6

的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尊敬老师。尊师的具体做法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边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并落实在平时的具体行动中,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因为教师的工作特点是时间长、事务杂、强度大、变化多,所承担的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特定使命和社会责任,带来了较大的职业压力;老师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诸多烦恼,这些都是学生可能不了解的老师的另一面。因此,学生在了解到这些后,才能够从内心真正地尊敬、理解老师。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展示一首蕴含教师工作特点或者体现教师形象的诗歌或一段话(其中不能出现“教师”这个词语)。这里让学生猜描写的是什么人物?从而引出本课的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教师职业的神圣,教师工作的辛苦,对教师职业有初步了解。 方式二: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教师的崇高奉献精神,感悟教师这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对教师的工作有初步了解。 2.第一层次:为什么要尊敬教师

方式一:学生观察教师,小组回顾交流:一位老师一天工作的详细情况(假如自己是班主任,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体会老师的辛劳。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请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了解。引导进一步了解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明确传递人类文明的教师职业是崇高神圣的,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之情。 学生阅读并交流故事说明的道理:①《送东阳马生序》中宋廉的故事。②展示《江泽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一书中的江泽民尊师的故事。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教师节的重要讲话,提出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学生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为我们尊师做出了榜样。现代社会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尊师重教”的风尚,激发尊敬、热爱教师之情。 方式二:展示一位老师的工作日志,学生谈感受。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体会老师的辛劳,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之情。

学生阅读并感悟故事的道理:①教科书P17“程门立雪”的故事。②教科书P17毛泽东的尊师故事。③现代社会中歌颂先进教师、表彰先进事迹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历史上的尊师典范,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分析毛主席贺词的内涵,并结合现代全社会的尊师重教风尚,使学生更加明确要尊敬、热爱老师。

3.第二层次:如何尊敬老师

方式一:教师创设情境:如上课起立问老师好时,有学生不认真,故意站姿不规范;给老师起不礼貌的绰号;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看小说等。学生评价分析,说出这样做的危害。学生结合身边事例,分析出现不尊师现象的原因,并反思自己的言行。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尊师是理解老师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到尊师应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视频:山村教师背药罐站讲台30年,让学生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尊敬、热爱自己的老师?(礼仪、人格尊严、劳动成果、关心和教育、烦恼和快乐等方面)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四人小组探究具体的尊师做法,注重情景的引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共同总结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最有影响或最崇敬的一位老师,并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做到情感升华,真正将尊师落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方式二:展示5.12地震中舍命救学生的谭千秋真实事例,让学生谈感悟,小组讨论列举尊师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分别从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列举,联系自己的实际及身边同学不尊师的

7

现象,教师适当点拨归纳,总结出尊师的具体做法,激发学生对教师真正的热爱。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描写教师的诗歌或一段话(不要出现“教师“这个词语)。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教师的责任,知道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学生初步体会热爱教师,尊敬教师之情。 3.视频:5.12地震中谭千秋老师舍命救学生的事迹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了解教师每天的工作,体会教师的辛劳,知道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 4.《送东阳马生序》中宋廉的故事。(或教科书P17“程门立雪”的故事。) 5.《江泽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一书中的江泽民尊师的故事。(或者是教科书第17页毛泽东的尊师故事。)

6. 展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教师节的重要讲话内容。 7. 现代社会中歌颂先进教师、表彰先进事迹的事例。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了解尊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且从古至今都在提倡尊师,激发学生尊师的热情,从而坚定将尊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8. 创设几种不尊师的情境。如:上课起立问老师好时,不认真;给老师起不礼貌的绰号;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看小说等。

课件使用目的: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及身边同学不尊师的现象,反思自己的言行,总结出尊师的具体做法,激发学生对教师真正的热爱。

9.情感升华: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最有影响或最崇敬的一位老师,并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课件使用目的: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微之处着眼,在交流的基础上,思考对教师职业的感受,形成理解和尊敬老师的自觉行为。

三、教学资料要求

1.谭千秋,男, 2008年5月12日,四川绵竹发生强烈地震。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1)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2. 教师张开双臂保护学生身体被截成三截

向倩的遗体被发现时,她已被压断为3截。几乎碎成一团的上半身,张开的双臂下,紧紧搂着三个也已死去的学生。救援人员怎么也无法扳开她的双手,现场的武警官兵为之落泪,纷纷行起军礼。

当时在现场的当地媒体《今日什邡》编辑部主任唐世华回忆,由于向倩的身体严重变形,救援人员最初无法确认其身份。在将其尸骸抬往室内时,救援人员发现其身旁有半截凉鞋的鞋跟,从而判断其为学校老师,并最终确认为年仅21岁的向倩。 3.宋廉,《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道:他从一个乡跑到另一个乡拿着经书向名师请教,遇到批评, 神情就更加恭敬、 更加礼貌,不敢顶撞半句,等老师高兴了就又请教别的问题。 4.视频:山村教师背药罐站讲台30年

http://you.video.sina.com.cn/b/29306619-1545529767.html

这位全国优秀教师为湘西山村的孩子垫付4万余元学费,被网友称作“乡村教育奇迹”。得知他的故事,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做亲笔批示:爱岗敬业的精神感人至深。他就是张家界市桑植县瑞塔铺镇新村坪学区土家族农村教师侯万家。

侯老师不仅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结石,双腿、肝脏和胰腺都有毛病,只能保守治疗。大家都说,57岁的侯老师看上去像75岁。

8

2009年新学期开始,侯老师因为肾结石复发再次在家中晕倒,被人们送到桑植县人民医院急救。手术过后,打下来的石头触目惊心:93mm×94mm。原本需要好好休息,可一周后侯老师就回到了教室,办公室里还熬着中药。还有一次,侯老师不仅提前从医院偷跑回来,还给学校交纳了20块钱迟到罚款。 5.视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张桂梅

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CCTVNEWS_20080308_2926835_0.html 默默无闻奉献的中学女教师张桂梅。她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教师,30年从未回过老家黑龙江,舍不得买回去的车票,却把45余万元捐给了山区的贫困儿童,并抚养了83个孤儿。 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教师节的重要讲话: 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从今年起,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按教师平均工资水准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准的原则,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央财政今年已准备120亿,全国计算大概是370亿。这不是简单的涨工资,应该把薪酬待遇和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到基层、农村和边疆地区任教。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有些国家让最优秀的人教小学。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终身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第2课时 良师与益友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新型师生关系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新型师生关系。教材引用了一项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数据,说明了进入中学,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有些疏远,相互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隔阂、矛盾甚至冲突。学生希望与老师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二层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存在分歧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尊敬、关心、体谅和理解老师,与老师相互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换位思考,寻找沟通的方法是最终走向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意识,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热爱教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全面地看待师生关系、提高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与老师交流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懂得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学生都有尊重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指导的自然倾向,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成为朋友。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掌握必要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这一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9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课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到老师窗前》,同时滚动放映一组师生之间共同学习、谈心、运动、郊游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身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让学生谈感受,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出师生间的和谐融洽,然后通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引导出师生间的融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式二:展示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几种不同看法。甲说:老师和我们都是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因此,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乙说:在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往往是老师说了算,我们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丙说:老师经常口口声声说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可我们犯了错,就要求我们认错道歉,可他们有错的时候,很难看到老师认错道歉,所以,我觉得事实上我们总是不平等的。让学生评价上述看法。学生评价不同的看法,了解到师生之间的隔阂不利于自身成长,引导出师生间要相互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减少和消除彼此的隔阂和矛盾。 方式三:故事(见教学资料要求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探究:(1)故事中的小学生遇到了什么困扰?他是如何对待这个困扰的?其结果如何?(2)假如故事中受到同学嘲笑的小学生不告诉老师实情,结果会怎样?(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明确师生间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困扰并帮助自己,因此懂得要与老师多沟通,从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2.第一层次:新型师生关系

展示教科书P19的相关材料,分析相关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歧和隔阂也是客观存在于某些师生之间的,需要彼此沟通。列举自己与老师之间曾经出现或者仍然存在的分歧、矛盾和冲突,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结合事件发生时双方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原因,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期望和向往。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学生所期望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与经验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内心深处向往、期待的新型师生关系,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3.第二层次: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方式一:展示几种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情景:情景一:上课时,我能回答的问题老师不问我,我不会回答的老师偏偏又叫我回答,这不是故意刁难我,让我出洋相吗?我恨死这个老师了。情景二:老师平常不注意我,是不是不喜欢我?情景三:不就是迟到几回吗?老师喋喋不休地批评我,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情境产生的原因、后果,并简要提出解决的方案(如: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如与老师有分歧或对老师有意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善意的态度向老师指出,并与老师探讨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明确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尊师,与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方式二:邀请一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说一说平时是怎样与老师相处的?(如:当老师表扬时,你心里的感受?当老师批评时,你的感受及怎样看待老师的批评?)引导学生交流相应的处理方式,明确老师的适当批评是对我们的爱护和期待。知道要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要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方式三:观察师生间融洽和谐相处的图片,教师设问:图中师生关系融洽吗?为什么?你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吗?引导学生了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创设情景:情景一:我今天太高兴了,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情景二:我与同学打了架,是同学先动的手,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只批评了我,我感到很委屈。(参考教科书P21文字材料)请你对以上观点进行分析,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让学生结合身边事例进行交流,明确应如何正确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猜一猜:请学生用几句话描述某位老师的个性和特点,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结合教材探究寻找和发

10

现自己老师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描述出自己老师的优点,大家一起积极参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师,从而找出并发现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向老师学习,改进师生关系。

创设老师出错的情景,如:阅卷算错分数、上课出现口误、解题的多种方法没有想全面等,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遇到这种情景是怎样对待的?引导学生要理解、宽容、体谅老师的缺点、过失,知道若有分歧、意见,可选择合适时机,善意指出。

回忆在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是怎样对待老师的缺点与不足、错误与过失的?结果怎样?如果现在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理解、宽容、体谅老师,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展示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几种不同看法,让学生评价。 2.播放歌曲《每当我走到老师窗前》,同时滚动放映一组师生之间共同学习、谈心、运动、郊游的图片。 3. 故事导入。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知道要多与教师沟通交流。 4.展示三种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情景。

5. 师生间融洽和谐相处的图片;创设情景(参考教科书P21文字材料);课件使用目的:正确地看待师生间的隔阂、矛盾,了解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知道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技巧方法。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歌曲《每当我走到老师窗前》,师生之间共同学习、谈心、运动、郊游的图片。 2.故事导入材料:

故事发生在一所小学校里,课堂上老师每次提问的时候,一位同学总是举手,可老师叫他起来的时候他却答不上来,引得下面的同学窃笑不已。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不举手,同学会在课下叫他傻瓜。于是,这个老师就和他有了这样一个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高高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渐渐地,这名同学越来越多地举起他骄傲的左手,越来越好地回答出老师的课堂提问。后来,这个原本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沦的孩子成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2. 师生产生矛盾的一些情景:

情景一:教师正在上课,突然,从一个男生的抽屉里飞出一个纸团,学生都“哗 ”地叫起来,教师批评了该生。该男生理直气壮地否认自己扔纸团,班级更加混乱。班主任出面处理,结果是:该纸团确实不是这个男生所扔。

情景二:老师在收作业。某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但因为他与这位老师交往甚好,所以摆出一幅无所谓的神态。老师很气愤,当众批评了该学生。该学生觉得很没面子,于是课堂上不听课。

情景三:学校明令禁止教室内吵闹。几位同学在教室内打闹,班主任老师知道了情况之后,就把这几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其中一位同学是班长,老师了解情况后,就让其他同学回教室,将班长留下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班长心里很委屈,渐渐地对班级工作不那么上心了。

情景四:男学生甲是本班的学习尖子,女学生乙的学习成绩却很不好。最近,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偶尔还会一起上学、回家。同学中传言两个人在谈恋爱。班主任老师听说后很着急,找学生甲谈话,希望他能够断绝与学生乙的交往。学生甲很生气,与老师发生了冲突,老师也很气愤。 情景五:教师在讲课,学生甲偷偷地看《网络游戏全攻略》。因为太认真了,老师的提醒也没有听见。同桌推了他一下,却惹来了他的怒视。老师走到了他的跟前强行将书没收。学生甲气急败坏地坐在座位上,并故意做出一些小动作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两人互相怒视着,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看着他们。

情景六:小明在超市里看见了孙老师,走上去拍拍孙老师的肩膀,结果发现老师的表情特别不自然。小明心里想:“什么新型师生关系,都是假的。”并因此与老师产生了隔阂。 3. 师生和谐相处的图片:

11

4. 《难忘的肖老师》参见教师备课系统中“多媒体资源”。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1课时 友谊,心灵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从共性的角度,指出人们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更加重要的精神需求。友谊就是精神需求之一,以“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说明友谊对于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 第二层次:

从学生实际生活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随着自己的成长,对与同辈间友谊的渴望和向往是必然的,通过“有了烦恼跟谁说”活动说明友谊是学生的精神需求。这是对第一层次含义的“解释”。 第三层次:

承接第二层次,强调友谊是我们最宝贵的情感之一,并以罗兰的“谈朋友”和分享活动,让学生体验有朋友的感觉,进一步说明友谊的重要性。

本部分三个层次的内容主要都是围绕学生自己的分享活动,材料和活动主题的内容不局限于课内,更多地应从课外搜集。内容和范围可随具体的教学情形予以增减。 本部分内容重点在第二层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分析交友的事例,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友谊是心灵的需要,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交友的情况,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友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才能在独立意识增强的前提下,学会与他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和同龄人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进而主动获取真正的友谊。

12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友谊是心灵的需要”。人生活在世界上,除了有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会有种种精神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对中学生来讲, 在这些需要中, 友谊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和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心灵的需要,是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这对于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多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体会这一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让学生朗诵或阅读本单元首页的一段诗(或使用课外搜集到的其他材料),而后展开对这一主题的讨论活动:听过这段诗朗诵,你有何感受?再按教科书顺序导入。通过唯美的小诗或其他资料,先入为主,让学生对友谊产生美好的遐想,对友谊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材料主题进行讨论,进而引出课题。

方式二:让不同的学生用事例描述自己为什么需要友谊、自己对友谊的看法等,开展讨论活动。通过让学生联系身边实例畅所欲言,自然而然概括出每个人都拥有友谊,每个人都需要友谊,这就说明友谊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导入新课。

方式三:播放或让学生演唱有关友谊的歌曲,提出问题:同学们,欣赏完优美动听的歌曲,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主题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优美动听的歌曲让人心情放松舒畅,欣赏完毕,让学生说出歌曲的主题,简洁明了导入教学。 方式四:展示故事《小姑娘的友谊》, 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怎样理解小姑娘的友谊?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友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友谊,生活就像一片寂寞的沙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友谊”这个话题。通过展示小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导出课题。 2.第一层次:友谊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

方式一:依据教科书上的材料,搜集相应的音像材料,或用自己制作的相应的课件配合《高山流水》乐曲片断表现“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听到钟子期已去世的消息后,俞伯牙哀痛万分,悲弹一曲后把琴摔了个粉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充分挖掘教材材料的辅助作用,用历史典故说明友谊的重要性。 方式二:用搜集来的故事或学生的相关体验与经历,启发学生思考友谊对满足自己精神需要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友谊的了解,抓住学生自身体验,及时归纳总结。 第二层次: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

完成教科书设计的活动“有了烦恼跟谁说”,让学生认真填写教科书上的表格,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个人的想法。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 第三层次: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情感之一

方式一:通过讨论教科书第29页的材料《谈朋友》,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朋友或友谊的感受,通过与同学分享有朋友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共鸣,体验有朋友的感觉。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方式二: 朋友画像:请同学们给自己理想中的朋友画个像,大家自由创作并交流。通过对理想中的朋友的描绘,请大家概括出所喜欢的朋友的特点。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受人喜欢的朋友,在这一过程中,友谊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深化。

方式三:各小组交流课外搜集来的关于友谊的词语、名言警句、诗歌美文、优秀歌曲,各小组最后汇总交流。通过交流古今中外关于朋友的资料,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友谊的重要性,受到心灵上的启迪。 方式四:课件呈现诗歌,请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友谊和朋友的理解,续写诗文,可分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分享。通过续写诗文,让学生体会友谊的重要性,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将写得好的句子整理成册,或者挂到教室里进行展览。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关于友谊的诗歌或古今中外的小故事。

13

2.《高山流水》乐曲视频。 3.小故事:《小姑娘的友谊》 4.“有了烦恼跟谁说”表格。

5.关于友谊的词语、名言警句、诗歌美文、优秀歌曲。

课件使用目的:展现关于友谊的大量资料,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在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穿插使用,帮助学生明确: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友谊;我们珍视朋友,珍爱友情。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我们心灵的需要。 三、教学资料要求

1.关于友谊的诗歌美文。

友谊是雨中的伞,是黑夜里的火,是扬帆航船途中的风,是崎岖山路上的扶手。友谊是一间不上锁的门,你可以随时敲门进入;友谊也是一把钥匙,能帮你打开心灵之门。??????

患难见真情。不错,在困境中,在受难时,来自朋友的帮助显得特别可贵。有时,哪怕是一个关切善意的眼神,也会像一簇炭火,在冰天雪地中送给你温暖。当你被成功和得意冲昏头脑时,友谊会像一盆凉水,兜头泼来,把你浇醒。??? ???

友谊是给你以温暖和光明的太阳,只有真诚的付出,不求一丝回报;友谊是给你芬芳和温馨的花朵,把心灵的花蕊无私地向他人绽露,却从不向你索取分毫;友谊是困难时那双及时伸给你的手,友谊是那孤独时的声声问候,友谊是无助时那种无私的热情帮助,友谊是架在两个心灵上那最美的彩虹。 《高山流水》乐曲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0ODkzNzYw.html 3.《小姑娘的友谊》

有一天,一个小姑娘回家晚了。做好晚餐久等孩子不归的妈妈不免生气,责问女儿究竟去了哪里。小姑娘回答说,她在等小雨,小雨在骑车回家的路上跌倒,自行车摔坏了。 “可是你又不会修车啊。”母亲说。 “那没关系,”小姑娘说,“我停下来,陪着她一起走就是了。” “有了烦恼跟谁说”表格。 时间 幼儿园 小学 七年级 现在 事情 倾诉对象 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

(1)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高尔基 (2)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英)莎士比亚

(3)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4)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 ——(罗马)西塞罗 (5)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 ——(意)卜伽丘 诗文续写:《友谊·朋友》

友谊是友好的象征,是亲密的体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友谊是你孤寂时,搭在你肩上的一双温暖的手; 友谊是你忘情欢呼时,背后一双关切的眼睛; 友谊是你垂泪时,借你依靠的坚实肩膀; 友谊是你成功时,默默为你祝福的心灵; 友谊是你失败时,鼓励你的只言片语;

友谊是你需要时,及时赶到的关怀、批评、鼓励;

14

??

根据自己对友谊和朋友的理解,续写诗文。

第2课时 友谊,与成长同行; 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友谊,与成长同行

强调友谊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友谊时刻伴随学生成长的过程。教材以一首小诗作为“引子”,用一篇学生习作,说明个人发展需要友谊的支持,再通过活动加深这一体验。本部分教科书作了简洁的处理,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友谊在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层次: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说明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交流和沟通问题,特别是与同学、朋友之间沟通障碍。分析解决交往问题的方式或途径,强调真诚培育、努力付出是跨越障碍和获得友谊的基础或基本途径。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当围绕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寻找“途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恰当地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事例分析,培养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了解青春期心理闭锁现象及其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交朋友”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迅速发展,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生活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明显发展。一方面,少年学生对于友谊的向往、追求和需要使友谊的的重要性得到彰显,他们渴望交到朋友;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遇到挫折,害怕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影响到交友。这样,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交朋友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交朋友”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多媒体播放歌曲《朋友》,并展示《朋友》的歌词,让学生在歌声中仔细体会友谊。教师导入新课: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不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朋友还会伴我们同行,用友谊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从而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仔细品味这首歌曲,让其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明白,在成长道路上,朋友伴随自己成长。

方式二:让学生朗诵教科书上的小诗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小诗中列举的情形你是否遇到过?你认为友谊对于个人发展有什么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列举个人成长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友谊总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友谊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性。这一活动旨在简单证明:友谊时刻伴随学生成长的过程。 2.第一层次:友谊,与成长同行

方式一:畅谈自我感受: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遇到过哪些挫折?遇到挫折时你的心情如何?你希望从朋友处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一活动的设置以学生自我感受和讨论为主,着重启发学生深入探讨:友谊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5

方式二:我有好朋友 :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表现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可以是令人难过的一件事、快乐的一件事等。对表演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奖励。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第二层次: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方式一:我的人际圈 。请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描绘出自己的交往状况,由外向内分为一般交往的朋友、较好的朋友、密友等几个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在绘圆的同时思考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朋友更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理解友谊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明白封闭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从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方式二:帮帮方平。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1页方平的故事并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方平遇到了什么烦恼?(2)假如你是方平,你会怎么做?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封闭自己,会使我们陷入孤立;保持开放的心态,会被更多的人接纳。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明确: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是获得友谊的重要途径。

方式三:续编故事。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请学生续编方平的故事:方平有朋友了吗?有朋友后方平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歌曲《朋友》视频及歌词。 2.“我有好朋友”活动要求。

3.描绘“我的人际圈”活动要求。 4.“帮帮方平”阅读要求及思考问题。 5.续编故事:活动方式及主题。

课件使用目的:课件前两项主要针对第一层次“友谊,与成长同行”而设置,从成长的体验和对自我发展的帮助两个角度启发学生讨论友谊的作用;后三项活动主要针对第二层次“跨越障碍,寻求友谊”而设置,从两个层面开展活动:一是发现并讨论交往问题;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歌曲《朋友》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MnIqwEZxsA/ 歌词:《朋友》 ????这些年一个人 ??风也过雨也走 ??有过泪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 ??会寂寞会回首 ??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 2.密友多,有助于身体健康

研究者们发现,当一个孤独的人感到压力太大时,他自然的杀菌细胞活动水平要比社会活动多的人的水平低得多,也就是说,孤独的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他们还发现,那些需要照顾患慢性疾病配偶的人,当他们感觉自己得到支持时,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也要比那些得不到帮助的人强得多。这种免疫反应对于保护人们免受传染及某些癌症的侵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你感觉到孤独和被孤立时,尤其是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生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然而,如果得到爱心、关怀,人们就会显得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为什么友谊有助于健康?

直到现在,科学家仍然不知道为什么爱情和友谊能使人容光焕发,热情洋溢。一种说法是,当人们感觉到被爱时,他们更乐意去做一些危险性小、不危害健康的事。在一次超过3000人的测试中,研究者发现,那些有好朋友的人可能较少抽烟,而且那些与某一群体或父母有着紧密联系的人也很少剧烈吸烟和酗酒。那些与家庭、朋友、同事、社会保持着紧密联系的人往往比那些孤独的人长寿得多。研究者甚至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缺乏支持性联系就像吸烟、高血压和肥胖症一样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去结交朋友。如果暂时还没有所希望得到的那么多的朋友,我们可以先去参加一些比较喜欢的活动,如参加与他人一起的郊游、文体活动等。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真正的友谊。

16

3.为什么有人一生无朋友

有的人有很多朋友,可是有的人却交不到几个朋友,甚至有人一生也没有一个朋友,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交友。

朋友首先有互相交流的需要,木讷寡言,心思过重都会影响和他人的交流。当然内向不利于交友不等于交不到朋友,只是较难接近,但一旦接近,反而容易成为知心朋友。 (2)过于自私的人无朋友。

私欲太重,甚至在利益关头出卖朋友的人永远没有真正的朋友。 (3)不善于倾听,喋喋不休的人容易失去朋友。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和理解,善于倾听是一项基本素质。有些人总是逢人说自己那点儿事,而不关心别人在想什么,最后发现失去了所有的听众和同情。 (4)枯燥乏味的人难于交朋友。

友谊是在不断的交往中发展的,共同的爱好是发展友谊的重要基础。即使你是个一般意义上的好人,但你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不必说运动、音乐或旅游,甚至对聊天也没有兴趣,那么就很难和别人发展友谊。

(5)自视过高、过于自恋者无朋友。

这种人一般有很多优点,甚至也很幽默风趣,但是在接触中总让人感觉不舒服,最后被人敬而远之。 4.友谊

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最简单的回答就是朋友使我们快乐,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趣。他们分享我们的爱好、我们的愿望、我们的幽默感。

但是真正的友谊并不是建立在彼此无所事事或互相开玩笑的基础上。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样诠释友谊:“我们可以向任何人表达友好的情谊,希望他成为我们所认为好的事情,心中应该想着他的得失而不是自己的,并且应该尽力使对方得到好的东西。”

换句话说,真正的朋友互相给予美德,愿意尽自己所能带给朋友好的东西,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朋友间彼此忠诚,朋友间彼此信任,朋友间互相帮助。

朋友自然而然会变得更好,他们会彼此提高。他们能够互相帮助做出正确的决定,朝着有价值的目标前进。作为朋友,你并不是要做他要求你做的事情,而是去做你认为对朋友有益的事情。

所有的这些都意味着你必须明确地选择朋友。你的朋友能够很好地对你做出判断,他们可以判断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能够鼓舞,坏的朋友将你引入歧途。如果他们有不良的习惯,这也是你杜绝那些坏习惯的好机会。因此,如果你不能说服他们改掉他们的坏习惯,那么最好去寻找新的朋友。

当然,对于许多人来说,发现并结交新的朋友是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对拥有朋友想得少一点,对成为别人的朋友想得多一点也就不那么难了。通过关注别人而不是让别人关注你,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朋友。诚恳地去关心别人,你会发现友谊不止给你幸福,而且还使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从而增加你的幸福。

(摘自威廉·贝内特著,刘旭译:《青少年美德书》,海南出版社,2005年)

17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1课时 善交益友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明确了“益友”的含义,强调了真正的友谊是真挚的、健康的和高尚的友谊。 第二层次:

主要分析了辨别真正的友谊和“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等的区别,强调不要盲从别人的言行,防止因分辨不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友要讲原则”。青春期的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对友谊非常渴望和向往,但由于误读友谊、交友不慎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所以交友要讲原则成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朋友,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而言,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其在思想上真正做到区分友谊与“江湖义气”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朋友,也有各种各样的友谊。友情也要经过一番选择,不同的朋友对自己会有不同的影响。有人因友得福,有人因友惹祸。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讨论后归纳:生活中交友需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和艺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组织教学的前提,通过预设问题的提出与讨论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方式二:搜索身边的交友事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生活中你的朋友多吗?交到朋友后你是怎样跟朋友相处的?朋友做错了事情你会怎样做?不同的朋友对你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导入教学:交友要有所选择,结交益友,可帮助自己进步;远离损友,可少走弯路,不走邪路。结识朋友、获得友谊,也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和艺术。 通过身边事例的介绍,创设了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 2.第一层次:“益友”的含义

方式一:读教科书提供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材料,让学生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友谊的典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意见,或直接在班上发表个人意见,集体归纳结论,围绕结论再进行深入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结交益友。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善交益友的必要性。 方式二:创设问题情境:美好的生活需要友情,大家都想获得更多的友情,小明就有这种想法,于是他开始寻找友情,请看小品《小明的故事》。提出问题:从小品中可以看出交友要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交朋友要有自己的选择,要经过认真的思考,要交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分析案例,引导学生从小品中总结交友要注意的问题,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出益友的含义。

方式三: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益友的分类: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让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古人总结的这个标准发展到现代,有没有变化呢?(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

18

懂得什么样的朋友是益友。)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提示:变化是有的,但其中的实质没有改变。那就是:“能帮助自己上进”的人就是益友。 直奔主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明确生活中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 第二层次:交友要讲原则 方式一:案例分析:《这样的朋友是益友吗?》思考:他们的“朋友”是益友吗?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朋友,懂得交友的原则。教师小结 :善交益友也要求分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真正的友谊和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着重分析反面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辨析友谊与“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的区别,强调不要盲从别人的言行,防止因分辨不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方式二:课堂辩论: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有无区别。通过辩论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友谊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在知识得到强化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友谊的典范”。 2.《小明的故事》。该故事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方式展现,旨在引导学生从小品中总结交友要注意的问题。 3.《这样的朋友是益友吗?》。帮助学生明确友谊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

4. 朋友应具备的十五种品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会选择朋友,同时知道怎样成为别人的益友。 5.误入不良小群体怎么办?该材料是对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有着本质区别这一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放弃不应该拥有的“友谊”。 三、教学资料要求

1.关于“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友谊”的补充材料。

恩格斯为了在经济上资助马克思的革命活动,不惜违心地去帮助父亲经营他所厌恶的商业。当时他和马克思虽生活在同一城市,却几乎每天通信,在革命事业上互相鼓励,促进。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担任了整理战友遗稿的重任,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完成了战友的未竟事业。可见,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建立友谊的基础。 ?? 2.《小明的故事》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故事情节:放学后,小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一个男青年帮小明解了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小明经常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小明受到欺负,都让男青年帮助他打架。有一天,男青年偷了一些照相机,让小明帮他藏了起来。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这样的朋友是益友吗?》

中学生郑某放学途中由于车速过快,刹车不灵,与外校一名同学刘某相撞。虽然双方的车和人均无损伤,但因撞车责任产生纠纷,结果,他俩各自找了自己的 “朋友 ”大打出手,酿成了2死8伤的恶性事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4. 朋友应具备的十五种品质

没有人是完美的,很少有人具备所有的这些品质。但是一位朋友具备这些品质越多,这份友谊对你就越有益处。

(1)是可以信赖的人。(2)鼓励我取得成功和实现目标,并且为我的成功而高兴(而不是嫉妒或漠不关心)。(3)有很多优点(诚实、真诚、忠诚、懂礼貌、有责任心)。(4)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5)与他的父母和其他成年人有着密切和良好的关系。(6)学习认真。(7)知道该如何制订计划和设定目标。(8)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9)与各种人都能相处,没有成见和偏见。(10)和蔼,富有同情心。(11)尊重自己。(12)知道如何避开危险。(13)知道什么时候该冒险。(14)回报社区,服务他人。(15)对我和其他人有积极的影响。

19

5.误入不良小群体怎么办?

我是个喜爱文学的女孩子。最近,几个同学拉我参加了她们的文学社,可参加了几次活动之后,我发现她们活动层次不高,如只读一两人写的言情小说,而且爱围着男生转,还常给男同学写信。我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范围也日益扩大。很多中学生很愿意结交一些同龄朋友,形成一些相对于班级正式群体而言的非正式小群体。结交朋友本不是坏事,从人的社会化角度说还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但由于这种群体在学校、家庭所控教育之外,而中学生分辨良莠的能力还不强,加之有的小群体成员构成复杂,就比较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小群体发展成为坏团伙,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怎样结交朋友就成为中学生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了。

我们班的一名男同学,就是因为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学会了吸烟、喝酒,最后发展到打群架而受到学校处分。该如何防止同学间交往容易发生的问题呢?

首先,要慎重选择朋友,要树立正确的交友标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交的朋友既要是情趣相同、性格接近的,又要是符合社会规范、做人有道德的,这一点尤为重要,却也常被忽略。选择朋友不能只有兴趣标准,更要有道德标准。

其次,如果已经结交了朋友,并发现是一个有不良行为的小群体,那就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自身的情况分别加以对待了。以开始谈的问题为例,这些女同学层次不高,你就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看能否对她们施加积极影响。要知道,同龄人交友,影响是相互的,不良行为能发挥影响,优良行为也能发挥影响。如果你具备施加积极影响的条件,就应该帮助她们,例如带大家读高雅的文学作品,开展有益的活动,纠正她们的不良行为,最后使自己得到满意的朋友。如果不具备帮助她们转变的条件,那就要坚决地寻求自我解脱。误入格调不高的群体,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助别人,还可能被别人拉下水,就应及时果断地离开这个小群体。你可以采用灵活的办法,如借口家务事增加、父母不支持等,逐步减少交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摆脱困境。

最后,如果在交友中误入了一个坏团伙,不仅要坚决脱离,还要勇敢地向老师反映。如果有人敢报复,那就要向公安部门反映,求得法律上的保护。

(节选自《悄悄话——中小学生热线电话咨询实录》,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第2课时 远离损友;交友的艺术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分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

首先对“损友”的含义进行了解释;接着通过“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苏浚对朋友的分类,懂得朋友也有差别。教科书中的“割席绝交”的故事解释远离“损友”的意义,引出了下一层次内容。 第二层次:

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强调交友要学会选择,要远离“损友”,防止不良影响。教科书中“黎明”和“陈凡”的交往材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证。

20

以上两个层次是第二部分“远离损友”的内容。 第三层次:

首先概括指出获得友谊需要掌握方法,运用艺术,并以阅读材料“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归纳出几条交友原则。 第四层次:

以阅读材料“大康”引出获得友谊的方法,如“吉布林”的“三大法宝”:接受对方、赞美对方和重视对方。 第五层次:

本层次主要分析当友谊出现问题或与朋友发生矛盾冲突时,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教科书中的角色表演活动是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设计。

以上三个层次是第三部分“交友的艺术”的内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了解交友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远离损友”。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涉世不深,辨别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一旦结交“损友”,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让中学生远离损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交友的艺术”。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伴交往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交往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是现在的绝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多,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因此能否真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交友艺术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小品表演《有了这样的朋友》,分组讨论下面两个问题:(1)刘榴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2)有了这样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懂得交友要讲究原则,不能交那些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从而引出课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

方式二:问题(复习)导入法 :益友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支持者、帮助者,大家还记得什么是益友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所有的朋友都是益友吗?万一交上不好的朋友会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针对前面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2.第一层次:“损友”的含义 方式一:讲述寓言故事《小树林和火》,思考问题:小树林为什么变成了一片焦木林?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后归纳:生活中,有一种朋友会对我们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朋友就是损友。请大家反思一下:你有损友吗?他们对你有什么影响?通过讲述学生喜欢听的寓言故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归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方式二: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损友的见解,让学生交流对“损者三友”的认识和理解,启发学生理解“不交损友”的必要性;进而明确指出,我们与人交朋友,要慎交朋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通过引用孔子对损友的见解,让学生明确,远离损友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交友之道 ,从而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第二层次:远离损友

21

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黎明和陈凡”的案例(或者由教师、学生提供搜集到的其他案例),思考问题:从以上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分析案例,讨论“如何远离损友”,让学生认识到远离损友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正确的交友原则。充分挖掘使用教材中的事例,启发学生从同龄人的遭遇中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远离损友必要性”的理解,从而落实知识,明确观点。 第三层次:交友的基本方法

方式一: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料“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思考并交流:根据上述对话,结合自己的经历,你能否总结和归纳出交友的方法和艺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出交友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教材中的这段对话对学生极具针对性,客观反映了中学生在交友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中学生的交友问题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方式二:创设情境《真正的朋友》,学生分成 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案例, 思考并讨论:(1)列举每个案例中“我”可能的做法,并说明每种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2)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用马克思的名言总结: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分析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设身处地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并掌握交友的基本方法。

第四层次:获得友谊三大法宝

方式:创设情境《大康的故事》。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分析大康不能获得友谊的原因。 (2)教大康几招,他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 通过讨论分析大康不能获得友谊的原因,并让学生为 “大康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 第五层次: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

方式:根据教科书第41页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续写故事,分角色表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当友谊出现问题或与朋友发生矛盾冲突时,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处理身边的各种问题都易冲动、情绪化,在讲授该内容时运用角色表演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提高他们对交友问题的解决技巧,对其健康成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有了这样的朋友》。该材料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现,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交友要讲究原则,要远离损友。

2.寓言故事《小树林和火》。该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为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3.教育家孔子曾发表过的对损友的见解——损者三友 。在讲授“损友”含义时使用。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会。辩论活动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掌握,可在讲授“损友”的含义时使用。 5.《真正的朋友》。该文字材料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广泛性的讨论,明辨是非,概括出交友的正确做法。 6.《大康的故事》。在讲授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时使用。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有了这样的朋友》

刘榴同学比较胖,为此她有些自卑。通过努力她与小红成为朋友。刘榴将小红看成天使,对她的要求百依百顺。尽管如此,她们的交往却并不是很顺利。小红长得很标致,学习也好,许多同学都羡慕她。在日常生活中,小红经常以此在刘榴面前炫耀。她经常说:“猪啊你!怎么没吃饭?”这让刘榴很难过。在一次语文课上,因刘榴和小红的意见不同,小红特别气愤,骂道:“你傻呀?变态!”刘榴很伤心,慢慢地,刘榴很怕和小红接触,后来更是形同陌路。 小树林和火

一个冬天的早晨,过路人夜间取暖留下了一点小火苗眼看就要熄灭了。可是火苗还想继续燃烧,就跟小树林套近乎:“亲爱的小树林,看你这可怜的样儿的,孤零零地站在寒风里,身上没有一件御寒的衣服。”小树林说:“我被雪掩埋着,不能长叶、开花。”火苗说:“跟我交朋友吧,我会给你比阳光更强烈的温

22

暖,把积雪融化掉,使你长出绿叶,盛开花朵。你快靠近我暖和暖和吧!”小树林借着风势挨近了火苗儿。火苗儿舔到小树林的身体,就熊熊燃烧起来,而且越烧越旺,不一会儿,小树林就变成了一片焦木林。

3.教育家孔子曾发表过的对损友的见解——损者三友 友便辟:脾气暴躁的人。 友善柔:优柔寡断的人。

友便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 4.《真正的朋友》

(1)无情的班长朋友 班长是你的好朋友。有一天,因为路上塞车,你上学迟到了。面对你满怀期望的目光,班长还是在迟到记录本上记下了你的名字。

(2)我的野蛮朋友 如果你的好朋友是一个急性子,他(她)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你大发脾气。今天你的心情本来就不好,他(她)又向你发了一通脾气。

(3)朋友是用来背叛的吗 几天前,你告诉好朋友一个小秘密,并嘱咐他(她)一定要替你保守这个秘密。第二天你一进教室,就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你的秘密。

(4)只要你考得比我好 一次期末考试,你的好朋友考了全班第一名,并被评为区里的“三好学生”,而你的成绩却相当差。当老师和同学都在赞扬你的朋友时,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5.《大康的故事》 大康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可他的朋友却很少。平时,同学们有问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不愿意帮助别人,常说:“你自己想去!”有时还骗同学说:“我也不会。”他经常叫同学的绰号,对同学之间发生的小问题也总是大吵大闹、斤斤计较。为此,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交往。大康感到很孤单,却找不出原因。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1课时 男孩!女孩! 纯真的友情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

本部分的主题是男女生之间交往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实际情况,认识青春期生理迅速发育所带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变化及男女生间的差异。 第二层次:

分析了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并结合材料“异性效应”明确指出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机会。教师补充介绍青春期身心变化有时候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表现为:放弃对外界的接触,拒绝与他人沟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个人空间里,却又常常无法抑制对友情等人际温暖的渴求,总是幻想别人能不计较自己的冷漠和敌视,主动接近关心自己。事实上,人与人之间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友谊,真挚的友谊更是用心培育的结果,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付出自己的努力。跨越闭锁心理,学会交流与沟通,包括与异性的交往是获得友谊的前提条件。 第三层次: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友情,既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集体,促进团结。 第四层次:

提示应当注意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原则,并通过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出与异性交往的“注意事项”。

2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珍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能力目标:能够辩证地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并能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异性喜欢的人。

知识目标:了解男生与女生在心理等方面的区别,知道男女两性有各自的优势;了解异性交往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异性同学之间要正常交往”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中学生而言,正常的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既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但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因此,让学生增强对异性交往的正面和积极认识就有一定的难度且至关重要了。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指定学生朗读教科书上的诗《男孩!女孩!》后,教师启发学生谈一谈:听完朗诵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成长中的男孩、女孩,各有特点,同样出色。今天让我们共同描绘人生最美丽的青春画卷——《男孩!女孩!》。清新而又易于理解的小诗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顺利导入教学。

方式二: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男生(女生)最受欢迎?学生回答,导入教学。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直白而又敏感的话题,在启发思考的同时直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方式三:多媒体或其他手段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关于中学男生、女生的歌曲(如《我是女生》),导入教学:听完这首欢快的歌曲,让我们走近生活中的你我他,让我们欣赏由男孩、女孩共同书写的这副最美丽的青春画卷。初中生大都喜爱明星,喜欢流行歌曲,运用与教材有密切关系歌曲导入,可以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第一层次:男女生各自的特点

方式一:讨论活动:认识男生和女生。将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所有学生用两分钟思考异性组同学具有的优点,以及男女生对彼此的看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回顾反思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言行,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将学生提出的优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彼此找优点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异性的优势,同时可以检验彼此对异性的了解和接纳程度,为进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达到客观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的教学目的。

方式二:事例交流——寻找各领域的男女成功者。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男女为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同等重要的贡献,男女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使学生认识异性的优势。 3.第二层次: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

方式:现实生活大碰撞——有了烦恼跟谁说。通过自由发言,让学生意识到很多同学平时喜欢而且习惯于与同性同学交往,回避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现实。在此适时揭示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补充介绍青春期身心变化有时候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通过这一活动,最终引导学生明确: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机会。 第三层次: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

方式一:创设情境:快来作抉择(如果你现在面临择校,有三种学校任你选择,即女子学校、男子学校、男女生混合学校,你会选择哪种学校?为什么?)通过活动,让学生讨论女子学校、男子学校以及男女生混合学校的优劣,从中体会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方式二:辩论会:班级建设中男生重要还是女生重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让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辩论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明确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必要性。 第四层次:异性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方式一:阅读材料《来自异性世界的看法》,学习如下资料,并就资料中的一些内容发表看法,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方,并为异性之间的交往做铺垫,进而归纳出异性交往中的交往原则及注意事项。

24

方式二:组织学生以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方式为题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将讨论结果与教科书第47页插图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对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与这些注意事项符合。再次强调异性交往中应遵循的交往原则。

方式三:呈现故事《丁丁的烦恼》,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同学们为什么会误解丁丁?(2)丁丁的什么行为让同学们产生了误解?(3)通过分析丁丁的故事,归纳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方法。教师总结:坦然面对,不用烦恼,也不必过多地去想;交友尽量广泛,试着和每个人融洽地相处;交往要适度(如玩笑和一些行为要考虑性别差异)。同学之间传播流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此可以先让学生分析传播流言的学生的心理,然后分析流言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关于中学男生、女生的歌曲视频(如《我是女生》) 2.各领域的男女成功者的图片、资料 3.异性交往有五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4.材料《来自异性世界的看法》 5.故事《丁丁的烦恼》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歌曲视频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顺利导入教学;展示各领域的男女成功者的图片、资料,是引导学生发现男女为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同等重要的贡献,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异性,客观评价异性作用;异性交往有五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则是辅助学生理解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来自异性世界的看法》和《丁丁的烦恼》旨在引导学生归纳出异性交往中的交往原则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资料要求

1.关于中学男生、女生的歌曲

(如《我是女生》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wOTUxNjg=.html ) 2.各领域的男女成功者的图片、资料(如刘翔、袁隆平、杨澜、邓亚萍等) 3.异性交往有五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1)锻炼异性交往能力;(2)愉悦身心,使少男少女始终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情,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3)完成必须要完成的社会化,为以后双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做好远期的准备;(4)为双方提供了互相倾诉的对象,有助于解除中学生在青春成长期的烦恼;(5)促进学习。 4.材料《来自异性世界的看法》 男孩最欣赏的女孩:(1)脸上经常有微笑,温柔大方;(2)活泼而不放肆,稳重而不呆板;(3)清纯秀丽,笑起来甜甜的;(4)心直口快,朴素善良,随和;(5)聪颖,善解人意;(6)纯真不做作;(7)既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又有主见;(8)坦然,充满信心和朝气;(9)不和男生打架。 男孩最讨厌的女孩:(1)扮老成,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2)长舌头,对小道消息津津乐道;(3)自以为是,骄傲自大;(4)啰啰唆唆;(5)小心眼,爱大惊小怪;(6)疯疯癫癫,不懂自重自爱;(7)总喜欢和男孩吵架;(8)容易悲观,动不动就流眼泪;(9)过分打扮,搬弄是非。 女孩最欣赏的男孩:(1)勇敢;(2)幽默、诙谐;(3)思维敏捷,善于变通;(4)好学;(5)团结同学,重友情;(6)集体荣誉感强;(7)有主见;(8)热心助人;(9)有强烈的上进心;(10)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

女孩最讨厌的男孩:(1)满口粗话;(2)吹牛皮;(3)小气,心胸狭窄;(4)粗心大意;(5)过于贪玩,乱花钱;(6)有小小成功便沾沾自喜;(7)过于随便,得过且过;(8)遇突发事件易鲁莽冲动;(9)瞧不起女孩子。 5.故事《丁丁的烦恼》

丁丁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学生。最近她发现同学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她与某个男生联系起来。对此丁丁非常苦恼。 6.异性交往的原则

25

(1)与异性同学交往要自然大方。在交往过程中,语言、表情、行为举止等要诚恳自然、落落大方,既不冲动,也不羞怯忸怩、神神秘秘。

(2)与异性同学交往要尊重对方。男同学要尊重女同学,要举止文明、热情大方、言语得体,不让女同学难堪。女同学也要尊重男同学,不要有娇气或傲气。

(3)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范围应广泛,不宜只和某一位异性同学交往,而应该和更多的异性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

7.异性交往应把握的四个分寸

一是距离分寸:课堂之外,男女之间的正常距离应保持在44厘米以上。 二是语言分寸:说话不要太随意,让人误以为太轻浮。 三是目光分寸:不要太长时间注视对方。 四是服饰分寸:不要穿暴露的服装或奇装异服。

第2课时 青春的心弦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第一层次:

以“一名困惑的中学生”的来信引出本部分内容的主题——男女生之间的情感问题,明确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对于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交往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第二层次:

以小芳的事例说明男女生之间情感的问题;再通过学生与专家之间“此时不要采摘禁果”的对话,对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萌动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应该理性地对待初中阶段男女生之间出现的情感问题,并以“替专家给?困惑的同学?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出现的爱慕异性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知识目标: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了解异性交往应把握的分寸;女生学会在异性交往中的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异性交往问题是中学生比较关注而又经常困惑的问题。青春期生理的发育,使他们萌生了对异性的渴求,但又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当学生暗暗喜欢某个异性同学时,往往会因此而处于矛盾冲突中,甚至会产生各种心理和道德问题,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对于许多敏感的问题,要注意把握度。如何创设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学会调控自己的行为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问题(复习)导入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有积极作用,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异性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有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带来消极影响,怎样正确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探讨的内容。针对前面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2.第一层次: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26

方式一: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页“一名困惑的中学生”的来信,通过讨论,为这位中学生出主意。引导学生明确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对于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交往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方式二:呈现故事《露露的烦恼》,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露露应该如何选择?教师要积极引导,客观地分析利弊,不能简单地说教或武断地评判是非。引导学生明确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每个人在把握自己的情感的时候,都要考虑承担责任。 第二层次:应该理性地对待初中阶段男女生之间出现的情感问题

方式一:结合教科书48页“小芳”的案例或解释分析搜集来的其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中的问题:(1)小芳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2)收到异性同学表达爱慕的纸条,该怎么办?(3)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该怎么办?教师归纳和梳理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明确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生间的情感问题。

方式二:组织学生学习教科书第49页的阅读材料“此时不要采摘禁果”,可以通过表演、热线咨询、讨论等活动围绕主题让学生分析、认识。活动完成后,教师总结,指出在处理异性同学之间情感问题时理性和意志的重要性。

方式三:欣赏诗歌《早开花的苹果树》,体会如何理性处理男女同学间的情感。引导学生归纳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生间的情感问题。

方式四: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问卷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对“早恋”的看法:你认为下列行为哪些是早恋的表现?小诗欣赏《青春心事》。教师总结:我们该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我们的情感?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长大成人。通过上述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表现,分清好感与爱慕的情感差异。对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学会拒绝,学会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故事《露露的烦恼》 2.诗歌《早开花的苹果树》

3.问卷调查《你认为下列行为哪些是早恋的表现》 4.小诗《青春心事》

课件使用目的:本节课以学生分析、讨论教科书中或搜集来的案例为主,适时穿插故事、诗歌、问卷调查,辅助教学,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把握本课两个层次的知识。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故事《露露的烦恼》

一天,露露收到一位男生的信,信里表达了对她的好感。露露非常感动。渐渐地,露露发现这个男生有许多优点,她也喜欢上了他。 2.诗歌《早开花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正在冬天里做梦,一阵冷风把梦儿吹醒。它误以为春天已经来临,急匆匆把枝头点红。是你根部积蓄过多的养分,还是失去理智过于冲动。也许是你太羡慕美好,竟忘记应遵循的时令。冻僵的花儿伴着残梦,瑟缩地在寒风中飘零。多么得不偿失啊!减了春的光彩,也毁了秋的收成! 3.问卷调查《你认为下列行为哪些是早恋的表现》 (1)男女同学一起复习功课。 (2)男女同学到对方家里玩。

(3)男女同学互赠生日卡、贺年卡。 (4)班上同学议论“他俩是一对儿” 。

(5)学生经常谈论或在日记中描述一位异性伙伴的特点。 (6)集体活动中两个男女同学总爱凑在一起。 (7)在异性同学面前总爱动手动脚。

27

(8)开始关注某个异性,默默思念。

(9)异性同学之间写表达感情的信、频繁递纸条、赠小礼物等。 (10)频繁约会

4.小诗《青春心事》

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的成熟,就会过早的凋谢. 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

不要以为我细小的手指可以抹平你心中的创伤。 不,它能承受的只是拿书握笔的力量。

我脆弱的心灵载不动你的款款深情,驶向海洋。

我不想让自已的小船过早地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 请原谅我的沉默,丢失我你并不等于失去一切。 如果真的如此不幸,只能说你还太幼稚。

把我连同你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 那时,你会发觉阳光依然灿烂,所有的日子依旧美好。 5.拓展链接:女生如何在异性交往中保护自己

(1)古人说:谦谦君子,大家闺秀。在异性交往中女生要保持庄重,要自尊自爱。 (2)尽量避免一个人在夜间行走。 (3)不要单独和男生待在隐秘的地方。 (4)面对异性的单独邀请,要保持警惕。

(5)受到性侵害时,要沉着应对,不惊慌失措,要果敢地说“不”。 6.拓展链接:异性交往的态度、原则及方法 一、态度

与异性交往是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它和同性交往无本质区别,只是对象有性别差异而已。与异性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深厚的友谊,要分清异性交往和恋爱,异性之间的感情与男女之间的爱情并不矛盾,也无必然联系。 二、原则 (1)功利原则。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任何交往包括与异性交往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对自己来说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更易于建立和保持。在与异性交往中,同样要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倾向,保持真正平等合理的交换。交往时,应尽量摆脱性别差异观念的影响,首先接纳、承认对方,而不能一味地排斥与拒绝他人。(2)情境控制原则。这是指人都需要达到对所处情境的自我控制。要想使别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自己,就应保证别人在与自己共处时实现对情境的自我控制。与异性交往时更需要注意这点,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不能自由地表现自己,而很拘谨甚至敌对,那么这种交往必定不能深入或难以进行。特别在面对异性时,由于性别差异更容易引起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交往也就肯定缺乏实质性的情感纽带。所以,异性交往中,应保持落落大方的态度,不要矫揉造作,要善于接受对方。(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这是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稳定,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人必须建立相互支持性的人际关系,避免人们自我价值保护的防卫倾向。与异性交往时,更应当坚定地确立自我价值,既要避免威胁别人的自我价值感,又要能使对方支持自己,但不要时时、处处、事事逢迎别人。 三、方法

(1)真诚、坦率地交谈,要以诚相待,不要让对方产生误解。 (2)尊重理解对方,做一个好的听者。

(3)行为举止要得体,给对方能留下一个好印象。自己的行为符合对方的期望有利于交往的开始,所以应学会准确了解别人的期望;同时,自我表现不应侵犯别人的尊严,自己的行为要于人有益,于己有利。

28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1课时 剖析从众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通过分析在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共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从众种种

教材首先从生活现象出发,分析什么是从众和从众现象。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从众现象分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本层次首先指出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材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积极从众的意义:有助于完成群体的目标;有助于增强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

最后,教科书以“物理学家富尔顿的‘习惯’”、“愚蠢的毛毛虫”和学生消极从众表现的阅读材料分析消极从众的影响: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行为,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的原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从众的两重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从众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即从众的两重性。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

①有一个女孩发现自己穿白色连衣裙 ②有几个女子发现这个女孩的白色连衣裙 很好看,于是穿上了白色连衣裙 很好看,于是也穿上了白色连衣裙。

29

③于是穿白色连衣裙的妇女越来越多,有些并不适合穿白色连衣裙的人也穿上。

通过这组图片,可以直接形象直观地导入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方式二:情景导入。

星期天,你到市场上去买苹果,有两个相距只有几步远的水果摊,同

样的品种,质地和价格,甲摊前有一些人购买,乙摊前一时无人光顾,你会选择买哪个摊主的苹果? 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做出两个选择,到甲摊前购买或到乙摊前购买,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都可以导入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方式三:欣赏FLASH《咕咚来了》,也可以导入课题。 2.第一层次:从众种种 拉呱节目开始啦!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结合课前准备,让学生列举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从众现象,并简要说出由此造成的后果。看哪个组列举的多。

教师要对学生的举例进行适时地评价和引导,可以捡取学生列举的典型事例就势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从众现象?就是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将学生列举的现象,把关键词板书在副板书上,并有意识地分为两栏,即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便于学生了解从众的分类。最后,在学生充分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生活中从众现象十分常见。让学生简要说出因从众造成的后果,为下一步教学“从众是与非”做好铺垫。

通过这一环节的举例,学生能看出有的从众行为能产生好的结果,也有的从众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从众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样就过渡到了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2.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第一步:讨论探究

向学生展示几则材料并进行探究

(1)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结合材料让学生来回答:材料中的现象有什么作用?学生不难看出,小钟的行为是一种从众行为,但它是积极的,这种从众行为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遵从规范,保证团队良好的秩序,提高团队的效率,同时有利于个人向他人学习,获得自信心,有利于个人的进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55的辅助文,全面了解从众的积极作用。

(2)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观看热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结合材料让学生来回答:这一现象有什么影响?学生不难回答出:这种从众现象是消极的,会造成交通堵塞,耽误自己要去做的事等,也就是盲目从众是消极有害的。接着用课本P55福尔顿所谓“习惯的帽子”事例和P56“愚蠢的毛虫”这一科学实验(老师也可以将“毛毛虫的试验”制作成动画,效果会更加突出)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分析盲目从众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归纳总结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

(3)2007年8月中旬,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对“黑龙会”涉黑案开庭审理。向学生介绍此少年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及团伙成员的相关访谈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中学生为什么加入“黑龙会”?加入这一少年帮派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从这一案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得出结论:不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这样采用真实的事例来印证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盲目从众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给学生敲响警钟,切勿盲目从众。

30

最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从众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逐步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走向真正的自主。 第二步:探究活动

利用教材P57的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老师将学生四人一组分好,进行讨论、探究,并让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和身边的盲目从众现象,明确其消极影响,提高认识,避免盲目从众,具有很好的导行作用。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能反映生活中从众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如:《咕咚来了》等。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从众现象,并能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2.将收集到的从众事例和图片进行分类,哪些能产生积极作用?哪些会带来消极影响?便于引导学生分析从众的两重性。

3.可以将课本中的“毛虫实验”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更能形象地分析和认识盲目从众的危害。

4.收集一些青少年因盲目从众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真实、典型的案例、图片和视频。用真实震撼的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盲目从众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学生敲响警钟,切勿盲目从众。 三、教学资料要求

1.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现象和事例。如:

(1)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2)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天天都在讨论。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但是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

(3)星期天,班里组织大家到校外收集废旧电池,宣传环保知识。内向腼腆的赵蕾本来不想参加,可是看到大家都踊跃报名,尤其是她的好朋友热情特别高,也就愉快地报了名。

(4)在课堂上,老师的解题方法明显不对,同学们都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小宇自己虽然知道正确的方法,但因为怕同学和老师说自己“出风头”,也不敢指出。

2.2007年8月中旬,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对“黑龙会”涉黑案开庭审理。

“黑龙会”涉黑案,除了“黑龙会”老大冯志希外,这个黑社会团伙的19名骨干成员均是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网罗了60余名中学生作为“马仔”,其中多为“90后”。 少年之一冯之明(化名):当时在广州白云区竹料一中读书,受“黑龙会”成员的鼓动,加入了“黑龙会”。冯之明称,加入帮会挺威风,在学校里无人敢欺,有的学生看到加入“黑龙会”如此“威风”,也加入了进去,仅他这个年级就有十余名学生加入。 少年之二冯志钊(化名):曾多次参与“霸市行动”,他回忆说,当时很害怕,不知道老大为什么要他们这样做。犹豫间,听一人说“不要怕,这种事不算犯法,你们要挺住!”,许多人都行动了,自己也加入了其中。

31

第2课时 走向自主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从众心理的原因并掌握避免消极从众的方法和途径。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首先,教科书明确指出缺乏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并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分析了中学生容易盲目从众的原因。

其次,教科书从独立思考、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克服消极从众心理的方法。 第二层次: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本层次首先明确产生从众现象的另外两个原因:一是来自社会群体的压力与影响;二是缺乏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相应地,教科书提出了两个克服从众心理和行为的方法:培养、发展个性和能力,尤其是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锻炼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教科书先通过阅读材料“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说明既要自主地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定,还要为这种选择和决定的后果承担责任。教科书还对如何做出选择及行动具体步骤和方案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对于第二种方法,教科书相对细致地结合学生团体生活的特点分析了抵制、抗拒团体与外部压力和诱惑的方法。

最后,教科书结合阅读材料“梨无主,我心有主”总结出,只要坚持“心中有原则”,自觉抵制不合理的压力和影响,并自主做出正确选择,就可以克服盲目从众现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到心中有原则,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知识目标:懂得盲目从众的原因,知道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掌握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克服消极从众心理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分析从众心理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盲目从众,从而走向真正的自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由父母、师长转向同学和朋友,但他们知识少、阅历浅、经验少,因此如何确立自我、做到真正的自主而不盲从是八年级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回顾上节课所学,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盲目从众是有害的,我们要克服盲目的、消极的从众心理,逐步走向自主,直接导入课题。 方式二:引用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导入课题。 2.新课学习

方式一:合作探究

材料一:小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同学的嫉妒。这些同学在班上有意与她作对,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同学们的行为吓怕了,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得这样才能被那部分同学接纳。

材料二:在某区对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的调查统计中,147名学生有100名学生有吸烟行为,而在对这些学生的具体询问过程中了解到,在这100名学生中,有近90%的学生接触到香烟是通过同学,有的学生说:“看他们吸烟觉得很酷,所以我也就吸烟了。”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组,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讨论从众的原因,各组派代表交流看法。 综合这两则材料不难看出,青少年从众主要是因为自身辨别是非能力差,不能独立思考,不能做出正确的负责任的选择。通过材料一,还可以看出;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会使人从众。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

32

缺乏抵御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也会使人从众。老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出从众的原因即:缺乏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

然后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分别讨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避免盲目从众。最后各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针对第一个原因,缺乏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对策就应该是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应怎样增强这一能力呢?主要从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对人对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第二,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针对从众的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即: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应采取的对策一:全面地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的能力,老师们可以选用教材P61的选择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应采取的对策二: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样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甚至是自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深刻地分析造成从众心理的原因,并能有针对性地探究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在生活中克服盲目从众,真正走向自主。 方式二:情景体验。

晓平平时比较遵守交通规则。有一天,他与几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郊游,路过十字路口时,没有警察,同学们全都飞快地闯红灯过去了。晓平会不会闯红灯?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身边常发生的事例,如:教科书P58的交流活动,同学邀你星期天去游戏厅玩电子游戏;或去网吧;参加歌迷会等让学生来体验。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自己和身边的从众现象,亲身感受一下为什么会从众,从而分析从众的原因,进而寻找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第一步:下面就以闯不闯红灯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1)如果不闯红灯,分析一下没闯红灯的原因。学生不难回答出: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我们要珍爱生命,闯红灯是缺乏法制观念,不遵守规则的表现等,也就是在其他同学飞快地闯红灯过去的时候,你没有盲目从众,原因是你认清了是非,会独立思考。反之,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怎样提高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克服盲目从众呢?然后让学生讨论探究,寻找方法,进行交流。

(2)如果你闯了红灯,谈谈你的想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别人都这么做(闯红灯),自己也就跟着这样做(闯红灯)了,如果不这样做,同学们会说自己“胆小鬼”、“不勇敢”等,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老师就势进行引导,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也会使人从众。这样就分析出了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缺乏抵制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所以从众。因此,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抵制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避免盲目从众呢?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和探究,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步:我思我悟。回忆自己曾因为从众而做的一件事,分析原因,造成的后果,并思考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形时该怎么办?这样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真正做到走向自主,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赏析教材P63的“梨无主,我心有主”,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原则,充满信心地走向自主。

第三步:从今天开始,从自己最容易从众的某些行为(如起哄、模仿时尚、追求时髦等)入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抵挡不合理压力和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完成生活体验,分析自己从众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

2.生活中从众的典型事例的文字材料或图片。通过分析这些事例,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盲目从众的原因,

33

并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生活中的做到自主而不从众的典型事例,或小故事。让学生分析他们不盲目从众的方法,并从中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资料要求

1.生活中从众的典型事例的文字材料或图片。如:行人闯红灯的现象的图片;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农夫和驴》等。

2.生活中能做到自主而不从众的典型事例或小故事。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梨无主,我心有主》、《小泽征尔的故事》等。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没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才,小泽征尔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语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圈套”! 3.独立性小测试

你是否具有以下表现?“完全是”计1分,“有时是”计2分,“不是”计3分。

(1)遇事退缩。 (2)不敢面对困难。 (3)做事顾虑重重。 (4)缺乏勇往直前的气魄。 (5)一贯服从他人。 (6)凡事都要求家长为自己做决定。

(7)一旦失去依赖对象,就茫然不知所措。 (8)受人欺负后不敢抗拒,只会回家诉苦。 (9)时间观念淡薄。 (10)做任何事情总要拉上别人才行。

(11)从不做家务。 (12)穿衣、洗头也要父母包办。 (13)什么事不管会不会,从不想去试一试。 (14)没有自己的行动目标。 (15)听别人的指挥。

(16)畏惧老师。 (17)做事需要父母督促。 (18)不敢一个人独自在家。 (19)对学习心不在焉。 (20)说话娇气。 分数解释:

得分在 29分之下,说明独立性比较差。

得分在 30~44分之间,表明具有较好的独立性。 得分在 45分以上,表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提示:本测试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测试结果,不需要交流。教师要加强引导)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第1课时 透视“追星”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追星”溯源和“追星”利与弊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追星”溯源

首先,教科书从一篇学生自述追星的事例出发,引出对明星崇拜的思考。并进一步分析了明星崇拜的原因:第一,明星寄托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和梦想,所以崇拜明星;第二,“追星”,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情感共鸣的需要;第三,“追星”,可以寻求刺激、追求时尚、追求浪漫等。总之,“追星”是中学

34

生中比较普遍的正常现象。其次,阅读相关的事例(如乔丹)和阅读资料(如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分析了“追星”的类型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层次:“追星”利与弊

教科书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追星”类型的观点,由此引出对“追星”现象的利与弊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追星”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导致的结果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以致丧失自我,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走出“追星”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的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知道“追星”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追星”的利与弊和偶像崇拜的原因。因为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学会透过事物表面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小品导入。播放赵丽蓉、蔡明等主演的小品《追星族》,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情境。 方式二:播放短片《杨丽娟疯狂追星酿惨剧》,导入主题。 故事大概: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她放弃了学业(初中毕业),“专职”在家迷恋华仔。为了圆女儿的追星梦,生活并不宽裕的杨丽娟一家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并负债累累。连家里的房子都卖掉,父亲甚至想到了卖肾。最终,杨丽娟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2007年3月26日凌晨,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2.第一层次:“追星”溯源 方式一:星光灿烂话追星

第一步:说说心里话。你有喜爱或崇拜的明星吗?如果有,你最崇拜或喜欢哪位明星?说一说你为什么会崇拜或喜欢明星呢?谈谈你的感受和体验等。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段学生自述,联系自身感悟和体验来交流,同时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教材P65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追星原因。 通过交流,学生们可能会谈到之所以追星是因为他们的成功让自己羡慕,或因为他们代表了时尚流行等,老师可以适时总结:在明星身上我们似乎能找到现实生活中向往而得不到的东西,找到成功,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在明星身上,我们似乎看到已经实现的理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自我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也可能是为寻求刺激,追求时尚与流行,追求浪漫等。总之,追星是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正常现象。通过对学生“追星”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的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的追星现象深入分析青少年追星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为使学生有理论上的认识,可以借助心理学家的一段话来加以印证。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寻求自我道路上的普遍现象,甚至很多成年人也乐于为自己树立榜样,这是印证自我发现的一种渠道。——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姚计海教授 第二步:调查与探究

对于P66的调查探究活动,老师可以按照偶像职业运用分类投票的方式来使同学们了解同龄人追星状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讨论:我们应该追什么样的星?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在学生明确追星是一普遍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追星选择。 第三步:畅所欲言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si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