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10-04 20: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 每分通气量 2. 氧饱和度 3. 氧解离曲线 4. 通气血流比值 5. 余气量 6. 肺牵张反射

7. 原尿 8. 终尿 9. 肾小球滤过率 10.有效滤过压 11.排泄 12.肾糖阈 13.能量代谢 14.基础代谢 15.氧热价 16.等热范围 17.蒸发 18.辐射 19.物理消化 20.胃的排空 21.反刍

22.容受性舒张 23.化学消化 24.微生物消化 25.肾单位 28.肾小球滤过率 31.肌小节 34.等长收缩 37.量子释放 40.化学性突触 43.受体 46.去大脑僵直 49.牵张反射 52.神经内分泌 55.垂体门脉系统 58.性成熟 61.精子获能 64.生殖 67.妊娠维持 70.心动周期 73.期前收缩 76.异位节律 79.动作电位 82.易化扩散 85.时值 88.血压 91.肺活量 94.血清 97.红细胞脆性 100.血液凝固 103. 突触 106.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09. 潮气量 112. 凝血因子 115. 血浆胶体渗透压 118. 氧容量 121. 细胞内消化 124. 能量代谢 127. 妊娠 26.致密斑 29.肾糖阈 32.横桥 35.强直收缩 38.三联体 41.神经递质 44.特异投射系统 47.锥体系 50.脊髓休克 53.旁分泌 56.长反馈调节 59.体成熟 62.顶体反应 65.排卵 68.初乳 71.每搏输出量 74.代偿间隙 77.每分输出量 80.静息电位 83.内吞 86.阈值 89.吸收 92.血型 95.血浆 98.血液的粘滞性 101. 去极化 104. 兴奋-收缩耦联 107. 突触前抑制 110.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13. 等渗溶液 116. 血浆胶体渗透压 119. 氧含量 122. 细胞外消化 125. 靶细胞 128. 单纯扩散 27.继发转运 30.高渗尿 33.等张收缩 36.终板电位 39.横管 42.突触延搁 45.脑干网状结构 48.条件反射 51.内分泌 54.激素 57.应急反应 60.发情周期 63..着床 66.分娩 69.常乳 72.心力储备 75.窦性节律 78.脉搏压 81.主动运输 84.胞吐作用

87.内环境 90.基本电节律 93.稳态 96.红细胞比容 99.血沉 中枢延搁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抑制 111. 单收缩 114.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117. 解剖无效腔 120. 消化 123. 呼吸商 126. 第二信使 129. 阈电位

102. 105. 108. 130. 止血 131. 生理无效腔 132. 恒温动物 133. 变温动物 134. 近球小体 135. 逆流倍增 136. 不完全强直收缩 137. 超极化 138. 感受器

139. 反射 140. 渗透性利尿 141. 激素的允许作用 142. 兴奋性 143. 自身调节 144. 减压反射 145补吸气量 146补呼气量 147 脑肠肽 148肠胃反射 149胆盐的肠肝循环 150食管沟反射 151 后放 152 尿素再循环 153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2.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3.氧解离曲线:以氧分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

4.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5.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6.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7.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 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17.蒸发:机体的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

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20.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22.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 25.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6.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或髓绊升支粗段部分,细胞核密集而形成圆盘状的聚集区,其功能为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肾素的分泌。 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30.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3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32.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3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3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3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跨膜内流和K+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

37.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38.三联体:由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的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是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39.横管:又称T管,是由有细胞膜向内呈漏斗状凹陷形成的闭合管道,其主要功能为把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迅速传进细胞内部。

40.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稍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影响的突触。

4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42.突触延搁: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

43.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44.特异投射系统:从机体各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由固定的感觉传导路,集中到达丘脑的一定神经核,由此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各感觉区,产生特定的感觉,这种传导系统称特异性传导系统。

45.脑干网状结构:指从延髓、脑桥、中脑直达间脑的广泛区域,由一些散在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所构成的神经网络。

46.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47.锥体系统:指由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后行至脊髓的传导束。

48.条件反射: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49.牵张反射:骨胳肌被牵拉时,肌肉内肌梭受到刺激,产生的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引起被牵拉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称牵张反射。

50.脊髓休克:当横断脊髓后,横断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51.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52.神经内分泌:某些神经元除了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外,还具有合成和释放激素的功能,称为神经内分泌。

53.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旁分泌 54.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55.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56.长反馈调节:指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 57.应激反应:有害刺激引起的机体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称应激反应

58.性成熟: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殖器官基本发育完全并具备繁殖能力,叫性成熟 59.体成熟:动物的生长基本结束,并具有成年动物所固有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称体成熟 60.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

61.精子获能: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62.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63.着床:胚泡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及生理联系,使胚泡固定于子宫内膜,称着床 64.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65.排卵:发育成熟的卵泡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排入腹腔的过程 66.分娩:发育成熟的胎儿通过雌性生殖道产出的生理过程

67.妊娠维持:胚泡附植后,继续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直至分娩的过程 68.初乳:在分娩期或分娩后3~5天内乳腺分泌的乳叫初乳 69.常乳:初乳期过后,乳腺所分泌的乳汁

70.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71.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72.心力储备:指心排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73.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 74.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75.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

76.异位节律: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的心搏节律 77.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 78.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79.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80.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81.主动运输:指细胞通过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8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

83.内吞:指细胞外物质团块进入胞内的过程

84.胞吐作用: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果位从细胞内排出胞外的过程 85.时值:刺激强度为二倍基强度时引起兴奋的时间

86.阈值:控制刺激时间和使时间——强度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87.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88.血压: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89.吸收:营养成份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90.基本电节律:胃肠道的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记录出一种缓慢的、大小不等的节律性去极化波

91.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92.血型:指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93.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94.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发生收缩,并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 95.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以后的部分

96.红细胞比容: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97.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98.血液的粘滞性:由于分子间相互摩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粘着的特性 99.血沉: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

100.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101.去极化:细胞膜受刺激或损伤后,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的过程 102.中枢延搁:在中枢神经中,由于存在多个突触的传递,兴奋通过中枢所需的时间较长,称中枢延搁。

103.突触: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104.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引起收缩时,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10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传至轴突末稍时,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与后膜的受体结合,主要打开了后膜上的Na+离子通道, Na+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0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升高,导致K+外流和Cl-内流,使后膜超极化,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07.突触前抑制: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受到另一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影响,导致前者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减少,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奋而呈现的抑制

108.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发生的抑制效应 109.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110.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多次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这种投射不具点对点的关系,称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11.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缩 112.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113.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11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115.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116.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等晶体物质成形成的渗透压。

117.解剖无效腔:从鼻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的气体不能参与肺泡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

118.氧容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119.氧含量: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120.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121.细胞内消化:物质在细胞内进行的消化过程,例如细胞的吞噬作用 122.细胞外消化:物质在细胞外进行的消化过程

123.呼吸商:单位时间内机体CO2产生量与氧气消耗量的比值

124.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眘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能量代谢 125.靶细胞:激素作用的特定效应细胞称靶细胞

126.第二信使: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cAMP、cGMP、Ca2+、IP3、DG等

127.妊娠:指雌性动物在卵子受精后合子发育、胎儿生长和准备分娩所发生的生理过程 128.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 129.阈电位:细胞膜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时的电位

130.止血:血管损伤时血液从血管流出,几分钟出血将自行停止的现象。

131.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生理无效腔 132.恒温动物:能维持体温的平衡点,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动物 133.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134.近球小体:又称肾小球旁器,由肾小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系膜细胞构成 135.逆流倍增:小管液在髓绊降支与升支逆流过程中出现的渗透浓度倍增现象

136.不完全强直收缩: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 137.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

138.感受器:体表及组织内部专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由特化的传入神经末梢及其附属装置构成。

139.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140.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渗透压的升高,阻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的尿量增加

141.激素的允许作用:某种激素影响细胞对其他激素的敏感性,使其效应加强的作用 142.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143.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144.减压反射:血压过高时,延髓的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功能降低,心迷走中枢兴奋,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收缩强度下降,使血压恢复正常,称减压反射。

145.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146.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 147.脑肠肽:有些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内,还存在于脑内,这些双重分布的激素称为脑肠肽。 148.肠胃反射:食物进入肠道后,抑制胃的排空的反射。

149.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150.食管沟反射:幼畜吮吸动作可反射性使食管沟两唇卷曲成勺状,供乳汁不经前胃而直接流进皱胃,这一反射称食管沟反射。

151.后放: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发放冲动使反射延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放.

152.尿素再循环:瘤胃内产生的NH3进入血液运输到肝脏,经鸟氨基酸循环后全成尿素,再经血液运输到唾液腺,随唾液重新进入瘤胃的过程。

153.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腺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功能联系及其调控关系,形成一个系统,称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s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