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卓越学案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第2部分专题6学案25分层训练强化闯关

更新时间:2023-05-01 17: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A.“睁眼看世界”B.主张“中体西用”

C.宣传维新变法D.倡导“实业救国”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可以判断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林则徐广州禁烟期间组织编译《四洲志》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的,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在民族危机刺激下,维新派宣传和开展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倡导“实业救国”没有宣传维新变法影响大,故D项错误。

2.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解析:选A。康有为两部著作“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而是选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材料取舍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D项错误;“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

3.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选D。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维新变法;

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故D项正确。

4.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C.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选B。提取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已经相当重视劳动者,即工人的价值,其主张已不止于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更是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正确;道德问题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本题主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1.(2015·

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解析:选C。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选C项。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不是介绍西方理论,故B项错误;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颠覆孔孟儒学,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

2.(2015·高考海南卷)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解析:选D。材料中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魏源之所以以防守为主,是因为近

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选D项。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外洋的主张,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

3.(2015·高考四川卷)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解析:选D。根据“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人才的匮乏,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外交涉事务、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及立宪思想的传播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B、C三项。

4.(2015·高考江苏卷)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材料。1876年时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投身洋务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郭嵩焘建议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而没有提及他对西方体制的态度,故排除B项。郭嵩焘主张扩大留学范围的提议遭到士大夫的谩骂,说明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清廷对郭嵩焘的态度无法说明其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

5.(2015·高考海南卷)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

解析:选A。据时间“1919年”分析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官员,因此他批评的北京大学教授“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违背儒家伦理道德,因此该北大教授应是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rz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