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发展概况
更新时间:2024-06-25 1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概况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发展历程 学习提纲
1.现代建筑发展初期阶段(1850年代~1940年代)
1.1.现代建筑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概述 1.1.1.技术领域:
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的广泛运用。 1.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英国什罗普郡,科尔布鲁克代尔大桥(1777~1781),跨度30.5M; 2.最早以铁来装饰的建筑:巴黎,圣—热纳维耶芙图书馆(1843~1850); 设计师:亨利?拉布鲁斯特(Labrouste,1803~1865) 3.伦敦国际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1851)
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don,1803~1865) 以工业化大生产方式成功建造的第一座公共性建筑;
4.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1889年)及埃菲尔铁塔(1889年4月5日竣工) 设计师:CH?L?F杜特(Ch.L.F.Dutert, 1845~1906) 宽115米、长420米,由三铰拱支撑;
5. 1870~1900年,钢筋混凝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同时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由法国人弗朗索瓦?埃纳比克(Francois Hennebique)在1879年首次使用,并在1892年获得专利;
最早使用混凝土骨架的住宅建筑:巴黎富兰克林大街25号住宅 (1903年); 法国工程师 A?贝瑞 (Auguste Perret)/托尼?加尼埃(Tony Garnier),最早尝试使用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师之一。
1.1.2.艺术领域:
在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对事物的描述由具象向抽象的转变; ? 新印象派:
1.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
尝试点彩, 代表作:《星期天下午的大碗岛》(1884-1886);
《喧闹》;
《库尔波优瓦之桥》(1886-1887);
2.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荷兰画家,追求以色彩和概括的画风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 代表作:《向日葵》;
《有柏树的玉米地》;
? 立体派
1.巴勃洛?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
西班牙画家, 代表作:《拿着调色板的自画像》(1906);
《亚威农的少女》(1907); 《镜前姑娘》(1932) ;
1
《梦》(1932);
《德列斯画像》(1937);
? 蓝色骑士派
1.瓦西里?康定斯基 (Vassilr Kandinsky, 1886~1944)
俄罗斯画家,以色彩和线条构成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在感受; 代表作:《结合》(1906);
《圆之舞》(1906);
《黑色中的四角形》(1906); 《时髦女低音》(1906) ;
2.米罗(Milo, 1893~1983)
西班牙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受到过立体主义、野兽派、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作品充满幻想和活力;
代表作:《太阳前的人和狗》(1953);
《华丽翅膀的微笑》(1953) ; 《天青的金色》(1967); 《白昼之诞生》(1968); 《晒太阳的女人》;
《十三星座前的舞女》(1906) ;
? 几何抽象派(荷兰风格派运动, 1917~1931) 1.彼得?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1872~1944)
荷兰画家,主张万物的形态均可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也被称为冷抽象);
代表作:《风景》(1906);
《红磨坊》(1906); 《纽约》(1906); 《黄、蓝构成》;
《红、黑、蓝、黄和灰的构成》(1920) ;
1.1.3.建筑领域:
? 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 and Craft Movement):
1.威廉?莫里斯(Willianm Morris, 1834~1896)
强调手工艺,反对没有差别性的工业化大生产; 代表作:红屋(Red House)
2.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
是第一个猛力抨击火车站和“水晶宫”的人。
? 新艺术运动(The Art Nouveau):
始于纺织品和书籍装帧艺术,主要涉及装饰问题,更主要的是平面装饰问题。 1.安东尼?高迪(AntonioGaudi, 1852~1926)
西班牙建筑师,被认为是高度个性化的哥特复兴主义者,在1898年达到了创作成熟期,追求创新精神和材料的质感,作品大胆,别具一格。
2
代表作:巴塞罗那米拉(Mila)公寓;
巴塞罗那巴特洛(Batllo)公寓;
萨格拉达?法米利亚教堂(Sagrada Familia ,1903~1926);
? 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ist):
1.奥托?瓦格纳 (Otto Wagner,1841~1918)
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人物, 对英国简洁明快而舒适的工业艺术表示了极大的赞赏,追求以新的简化的装饰风格代替新古典主义的模仿做法;
代表作: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2.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
在建筑、室内装饰、家具设计、书画雕刻设计、纺织品图案、水彩画等领域均有建树,擅长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现及融合各地不同的文化。 代表作:英国格拉斯哥设计学院(1897~1899);
山屋(Hill house,1897);
? 纯粹主义运动(功能主义):
1.阿道夫?卢斯 (Adolf Loos,1870~1933)
维也纳建筑师,初期设计受瓦格纳影响,追求建筑的简洁性。1908年发表著名论文《装饰与罪恶》中,后期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较大,主张建筑和实用艺术应除去一切装饰、认为装饰是恶习的残余。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欧洲理性主义典型。
代表作:维也纳斯坦纳住宅(Steiner House ,1910);
维也纳斯莫勒住宅(Moller House ,1910);
2.德意志制造联盟(the Deutscher Werkbund,1907年成立,1898~1927) 3.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us,1868~1940)
是现代建筑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现代建筑史根本转折时刻的关键人物; 代表作品:柏林AEG(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9);
三位现代主义建筑的大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曾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过。
? 包豪斯(Bauhaus,1919~1932)
是德国在世纪之交为改革应用美术教育而进行的连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1898年,卡尔?施密特建立德累斯顿车间;
1903年,汉斯?珀尔齐格被委任为布勒斯劳应用美术学院院长;
彼得?贝伦斯被委任为杜塞尔多夫应用美术学院院长;
1906年,在魏玛建立大公国工艺美术学校,由凡?德?费尔德任校长;
1919年,由美术学院和工艺美术学校合并组成综合学校,由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任校长;
由布鲁诺?陶特发表包豪斯的基本原则:
一种新的文化统一体只有通过一种新的建造艺术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独立的专业都对最后的形式起贡献作用;
在手工艺、雕塑和绘画之间没有界限,一切归属于建筑艺术。
? 结构主义
3
俄国的先锋派:V.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19年)
? 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ongre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1928年成立)
1.2.建筑实践: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核心人物
1.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
出生于瑞士,原名夏尔?爱德华?让纳雷(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1920年以勒?柯布西耶为笔名,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极有争议。1910年在贝伦斯事务所学习组织方法,1911年与奥古斯特?克里伯斯坦(August Klipstein)结伴游历欧洲,远至伊斯坦布尔,其间参观了希腊的雅典卫城遗址和帕提农神庙,受到很大影响;1914年提出“多米诺式住宅”(Domino house)概念,这种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式体系模式。1917年在巴黎定居;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提出现代建筑“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原则、现代建筑五个主要特征(既架空支柱、屋顶平台、自由平面、带形窗、自由立面)和机器美学观点;其主要代表作品有: 1929-1930年的萨沃伊别墅,是对其建筑思想的全面表达; 1930-1932年,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
1927年获日内瓦国联总部设计竞赛一等奖,但未付诸实施; 二战以后
1946-1952年,法国马赛公寓; 1950-1955年, 朗香教堂;
1951-1965年,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议会大厦、高等法院、秘书处大楼; 1952-1960年,法国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
2.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曾作为事务所助手为贝伦斯工作,现代建筑的重要教育家、理论家和实践者,其主要代表作品及经历:
1911年,阿尔费尔德?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
1919年创建包豪斯学院(the Staatliche Bauhaus),尝试将建筑、工艺美术、绘画结合(德国魏玛)。
1926年,设计修建包豪斯校舍,将注意力转向了城市设计;
1946年,在美国成立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 1949-1950年,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956年,希腊雅典美国大使馆。
3.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 在圣彼得堡大使馆的建造中,曾与贝伦斯合作;对现代建筑材料有充分了解,善于在建筑创作上综合运用钢材与玻璃等材料,对北美的高层建筑设计影响巨大;追求简洁,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设计思想。 、功能主义至上的设计目标,积极探讨应用先进的结构技术,在高层建筑中最早使用玻璃幕墙。其主要代表作品及经历:
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了纯粹空间构成的建筑语汇,在不同部位使用了不同材料,表现出空间的空透雨流动感。
4
1937年,逃离德国到达美国,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从事教育工作; 1952-1956年,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馆(克朗楼)(Grown Hall); 1950年,范斯沃斯住宅(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 1950-1951年,芝加哥湖滨公寓
1954-1958年,纽约西格拉姆大厦,使用幕墙和连续玻璃的立面形式。 1962-1968年,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4.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美国本土建筑师,初期建筑作品受梭罗、爱默生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建筑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提出“有机建筑”的概念, 其主要代表作品及经历: 1887年,加入沙利文事务所; 1889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 1909年,芝加哥罗比住宅;
1916-1922年,长期呆在日本,受日本文化影响极深; 1936-1939年,威斯康星,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 1936年,宾西法尼亚,考夫曼流水别墅; 1956-1959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1959年,加利福尼亚,马林县市政中心;
1.3.建筑理论:走向理性主义/城市发展问题 1.3.1.现代建筑理论的特点:
1.对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来自于具体的社会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2.对其他学科发展的结合逐渐紧密,研究的系统性与广泛性特征突出;
3.城市问题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城市研究与建筑研究齐头并进,相互补充。
1.3.1.主要理论著作:
1.建筑的七盏明灯(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1849)
[英]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8~1900)著,他既是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又是科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英伦诸岛和欧洲大陆。拉斯金的主要作品包括:《近代画家》、《建筑的诗歌》、《威尼斯的石头》、《佛罗伦萨的早晨》、《绘图要素》、《透视要素》等,其作品对甘地、托尔斯泰、普鲁斯特有较大影响。 ◆第一版序:指出研究对象
代表意大利罗马式建筑和纯粹的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瓦尔德阿诺(Vald’Arno)诸城市; 代表意大利哥特式风格与拜占庭风格相结合的威尼斯和维罗纳(Verona);
代表从罗马式建筑到火焰式建筑的整个北方建筑的鲁昂(Rouen)及其相关城市; ◆前言:
我们时代的艺术千万不能奢侈,我们时代的玄想千万不能无聊; ◆第一章 牺牲(奉献)明灯:
作为一个导引性原则,它讨论了美、作品、得体与财富的思想,把建筑学看作一项既具
5
奉献性,又使其作品屈从于一个更高意志的活动。
首先,阐明了建筑与建造之物的区别—凡是建筑都必然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而不仅仅为人体提供服务;同时认为:一切优秀建筑都必须建立在优秀建造之物的基础之上。
其次,将建筑分为五类:祭祀用、纪念用、民用、军用、家用;—家庭奢华应当为国家的辉煌牺牲;
其三,提出了服从牺牲原则的两个伟大条件:一是凡事要尽力,二是应把建筑中看得见的劳作的增加看成是美的增加,注意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劳动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其四,提倡从建筑整体的效果出发,按需装饰,反对过度装饰。(插图一) ◆第二章真理(真实)明灯:
诚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论述这些原则时,他提到了联想与历史风格,并列出了三种与结构、材料和装饰相关联的建筑欺骗行为。
第一种欺骗行为:结构欺骗,即暗示一种名不副实的结构或支撑模式;
后期哥特式屋顶的悬饰和飞扶壁,首先用在不需要的地方,其次被以不可能有任何用途的方式加以使用;
注意钢铁在结构中的正确利用—可以用来连接,不能用来支撑;
第二种欺骗行为:表面欺骗,即用来表示与实际不符的其他材料(如在木头上弄上大理石纹)的表面绘画,或者骗人的浮雕装饰,诱使旁观者相信实际并不存在的某种材料;
建筑最合适的颜色就是天然材料(石材)的颜色;
第三种欺骗行为:操作欺骗,即使用任何铸造或机制的装饰物(作品)代替手工作品; 野蛮的铸铁装饰—在造成我们整个国家美感削弱的原因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对铸铁饰品的不断使用。
◆第三章权力(力量)明灯:
这项原则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放在崇高或意志的范畴之下,或者在它有关圆与方的讨论中可放在形式的范畴之下,其原因在于对强有力的效果的反应。
两类对建筑的记忆:一类精美,一类严肃;
明确的界线才能使建筑实际的体积最好地表现出来;从基础部分到建造部位必须有一条界线,而我自己倾向于一条垂直的界线;
主要轮廓选择接近正方形的形状更容易形成崇高建筑(纪念性建筑);
在被纯粹的直线或曲线包围的区域中,正方形和圆是力量之所在。正方形和圆以及相关的正方体或连续体,立方柱和圆柱,是一切建筑设计中蕴含着最大力量的因素;
优雅的比例/连续的墙体
展现建筑材料特征的手工艺;
能刻画建筑轮廓线的凹凸体量及阴影处理。 ◆第四章美的(美观)明灯:
讨论比例与抽象的概念,尽管建筑离不开直线,但拉斯金认为最美的形式是由曲线构成的。
◆第五章生命明灯:
展现活力和想象力相当重要,因而手工劳作比机械加工更为受到青睐。某种生命的感觉会反映在作品创作过程的多样、变化与意识中。 ◆第六章记忆明灯:
这里对于与一座建筑之时代特别关联的如画风格与诗歌意境的概念,以及“它的宏亮声
6
音?与神秘同情”进行了讨论。哥特式风格以其对于以往事物之联想与记忆的记录而受到赞许。
◆第七章顺从(服从)明灯:
在这里所表达的原则不是自由的意志,而是法则。并不要求新的风格,而是要求为建筑确立种种法则。“使忠实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历史与宗教得以具体体现出来。”
资料来源:
〔英〕戴维·史密斯·卡彭著 王贵祥译,建筑理论(上):维特鲁威的谬误—建筑学与哲学的范畴史,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01,P164~167;
〔英〕约翰·罗斯金著 张璘译,建筑的七盏明灯,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08;
2.明天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s of To-morrow,1898)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著,原书名为《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1902年第二版时改为现名,内容有所删节和调整。
此书针对当时英国大城市的弊端,倡导的是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在此书的影响下,英国于1899年建立了田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1941年改称为城乡规划协会(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ion)。除了英国建设的莱奇沃斯(Letchworth)和韦林(Welwyn)两座田园城市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美国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 ◆作者序言:
提出人口继续向已经过分拥挤的城市集中、农村地区进一步衰竭的问题;—只有找到一种方法能构成引力大于现有城市的磁铁,才能有效、自然、健康地重新分布人口。
对两种概念的批驳:
劳动人民现在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住在农村而从事农业以外的职业;/把工业和农业截然分开的产业形式必然是一成不变的;
三磁铁概念:城市和乡村都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 ◆第一章:城市—乡村磁铁
提出了具体的田园城市的构想:
建立在6000英亩土地的中心附近,城市用地为1000英亩,农业用地为5000英亩,人口32000人,平均每人城市用地面积约135平方米;从中心城市中心到各田园城市中心约4英里,从中心城市边缘到各田园城市边缘约2英里;
6条林荫大道(boulevards)从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划分为6个相等的分区;
由“水晶宫”(Crystal Palace)包围起来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面积为145英亩,“水晶宫”既是居民日常的休闲场所(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下和冬季),同时也是商品交易场所和产品展示的场所;
宏伟大街(Grand Avenue):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和各种公共设施(如学校、教堂)用地,其两边的建筑按新月形布置而非同心圆布置;
城市外环设置工厂、仓库、煤场、木材厂等工业设施,靠近围绕城市的环形铁路,环形铁路有侧线与通过该城市的铁路干线连接。 ◆第二章:田园城市的收入及其来源—农业用地
7
◆第三章:田园城市的收入—城市用地 ◆第四章:田园城市收入的支出概况 ◆第五章:田园城市的支出细目 ◆第六章:行政管理
核心是逐步实现土地社区所有制,以建设田园城市的方法,逐步消灭土地私有制,逐步消灭大城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
设立管理委员会,包括中央议会(Central Council)和各部门(Departments); 中央议会职责:安排总体规划;
决定公共基础设施的拨款;
对各部门进行适当监督与控制,保持全局统一协调;
各部门分为公共管理、工程、社会目标(Social Purposes)三个部分,各部门的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中央议会;
◆第七章:半私营企业—当地人民抉择—禁酒改革
对于商业空间的经营与控制:
吸引店主阶层的承租人来此经营,向社区提供足够的税租; 防止商店重复设置造成的不合理和浪费;
确保通常由竞争带来的优点,如低物价、多选择、待人公平等; 避免垄断带来的弊端。 ◆第八章:准市政工作 ◆第九章:预计到的困难
◆第十章:各种主张的巧妙组合 ◆第十一章:遵循的道路 ◆第十二章:社会城市 ◆第十三章:伦敦的未来
资料来源: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著 金经元译,明天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
3.装饰与罪恶(Ornament and Crime,1908)
[德]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1870~1933)著,是由多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路斯在世时只出版过两本文集,均由因斯布鲁克的勃伦纳(Brenner)出版社出版。
《言入空谷:1897—1900年间的文章》(Ins leere gesprochen,1921),其中主要的文章有: ◆波坦金城,1898;
◆饰面原则(the principle of cladding,1898);
路斯认为饰面(cladding)是建筑的基础:人对空间的经历首先是由顶棚、地板墙体等表层饰面所决定,即由材料的感觉冲击力所决定。建筑师开始设计一个空间是从使其视觉化开始,而第二步才是考虑如何支撑表层饰面。因此,在他看来,在建筑讨论中对真实性的需求和建筑设计中结构体系的可见性无关,而与表层饰面作为清晰可见的存在有关。
路斯指出,任何一种材料都有着它独特的形式语言和特征,这意味着,任何材料都不能套用或是模仿另一种材料的形式。
◆一个可怜小富人的故事;
路斯认为虚假统一的风格也是装饰,对这种“装饰”的去除就是反对分离派的总体艺术
8
(anti-Gesamtkunstwerk);面对现代社会的演化,建筑应该分散成许多语言来和大量不同的经历相对应—私有的和公有的、内部的和外部的、私密的和公共的。房子的室外应该端庄朴素,而它的整个丰富应该被封闭在室内。
《尽管如此:1900—1930年间的文章》(Trotzdem,1931),其中主要的文章有: ◆装饰与罪恶,1908;
1910年1月22日,路斯在维也纳文学与音乐学院以“装饰与罪恶”为主题作了演讲,1913年6月,这些演讲内容以“装饰与罪恶”为题目被译成法文,发表在《今日之书》上,1920年11月,被柯布西耶重新发表在《新精神》的创刊号上。
在文中,路斯指责他的同代人通过在家具、建筑和服装上使用装饰来掩盖他们文化和社会状况的贫庸;他提倡去除功能性物品的表面装饰,但赞同运用饰面原则进行功能性的深层次装饰; 路斯认为“我发现了下面这个事实并愿公之于众:文化的进化即等同于在日常生活物品中去除装饰”,并以此作为反对分离派的宣言。
在建筑层面,路斯通过这篇文章主要批判了分离派的建筑师和艺术家,认为分离派表面、肤浅的装饰风格正体现了文化的缺失。然而在反对分离派的表面装饰(ornament)的同时,他却又赞扬和提倡古典主义中蕴涵的几何性的深层装饰(decoration)。他认为前者只是瞬间的价值,而后者通过正确使用材料和古典法则赋予建筑更多内涵。
路斯还从服装的角度讨论了装饰与文化的关系;他认为服装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表皮,它既不是完全的、人工个性的符号,也不是完全虚伪的装饰,它应该通过其严谨和简洁来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性和纯粹性。
◆建筑学(Architecture,1910);
在文中,他对文化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我所谓的文化,就是人的内在与外在世界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保证了理智的思考与行动。”
路斯一方面把服装与身体的关系作为其关于建筑饰面思考的原型,另一方面,还在更为直接的意义上把建筑与服装作出类比。他认为时装的产生不是基于一种社会生活的习俗与传统(convention),而是出于设计师或业主的奇异思想,是一种缺乏文化根基的虚浮变异。在这种对于服装与时装的区隔中,路斯事实上也暗示了风格这一概念其内涵的演变过程,即由18世纪及其以前的扎根于社会生活并与生产和制作方式的密切相关,而到19世纪的与社会生活相分离和割裂。为此,他同时与当时占主流地位的两种思潮相对抗:一是历史复古主义,二是以霍夫曼、奥尔布里奇为首的“分离派”的所谓个人独创性。
资料来源:
范路,“非先锋的先锋” (上、下)—阿道夫?路斯及其现代性研究,建筑师,2006.01/02; 史永高,建筑师路斯(上、下),建筑师,2006.01/02;
4.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1923)
[法]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著,1923年初版,1924年出版增订的第二版,此书是现代建筑民主与科学化的标志性的宣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版序言:
存在着一种新精神;这是建设的精神,由一个清晰的观念指导的综合的精神。 一个伟大的时代刚刚开始。 建筑应该是时代的镜子;
9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体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工程师的美学?建筑:
建筑是人的最迫切的需要之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工具是进步的直接而即时的表现;抛弃过时工具的行为是健康的标志,也是道德的标志。
工程师正在生产着建筑艺术,因为他们使用从自然法则中推导出来数学计算,他们的作品使我们感到和谐;因此,存在着一种工程师的美学。
建筑在它的领域中,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
我们有了新的观念和新的社会生活,但我们还没有使房屋适应这些新事物。 ◆给建筑师先生们的三项备忘:
建筑跟各种“风格”毫无关系;建筑以它的实在性触动最粗野的本能,以它的抽象性激发最高级的才能;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我们的眼睛是造来观看光线下的各种形式的;光和阴影显示形式:立方、圆锥、球、圆柱和方锥是光线最善于显示的伟大的基本形式,它们的形象对我们来说是明确的、肯定的。
如今的工程师们不追求建筑的构思,只简简单单地顺从数学计算的结果和活的有机物的观念,他们使用了基本元素,并把它们按规则互相协调起来,在我们的心里引起了建筑的情感,从而使人类的作品与宇宙秩序共鸣。—北美的谷仓和工厂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表面被体块的准线和导线分划,所以它显示出这体块的特征。
要使表面适应功能的需要,就必须在加于表面之上的分划中寻找形式的显示线和母线;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韵律是从简单的或复杂的匀称中导出的平衡状态,或者是从精巧的均衡中导出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决定了结构美学中的革命,由于取消了坡顶,代之以平顶,钢筋混凝土导致了平面的美学;
“塔城”的概念:塔楼60层,220M高,间距250~300M,楼宽150~200M,塔楼建在园林和运动场之间,主要道路有架空路面,把低速交通、高速交通和超高速交通分开。 ◆基准线:
基准线从建筑诞生之时就存在着的一种手段,是反任意性的一个保证;选择基准线和它的表现方式,是建筑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量度和模数控制着人的建设工作,它带来了秩序;—模数进行度量和统一,基准线进行建造并诗人满意;
轴线、圆、直角等几何形式都是我们眼睛能够量度和认识的印象—几何学是人类的语言; 基准线是精神领域里的满足,它导致探索精巧与和谐的比例,给作品以协调;
基准线带来了可感知的数学,它提供关于规则的有益的概念。选择一条基准线,就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基本几何性质,也因此决定了基本印象之一。 ◆视而不见的眼睛:
10
远洋轮船:
住宅是住人的机器; 飞机:
飞机是一个高度精选的产品;
飞机给我们的教益在左右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之中; 汽车:
为了完善,必须建立标准。帕提农是精选了一个标准的结果。 ◆建筑:
罗马城的教益 平面的花活 精神的纯创造 ◆成批生产的住宅:
必须树立大批生产的精神面貌,建造大批生产的住宅的精神面貌,住进大批生产的住宅的精神面貌,喜爱大批生产的住宅的精神面貌; ◆建筑或者革命:
在工业的所有领域里,人们都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也创造了解决它们的整套工具。如果我们把这事实跟过去对照一下,这就是革命。在房屋建造业中,人们开始大批生产构件;根据新的经济需要,人们创造了细部构件和整体构件;在细部和整体上都做出了决定性的成就。如果我们把这事实跟过去对照一下,这就是企业的方法上和规模上的革命。过去的建筑史,经过多少个世纪,只在构造做法和装饰上缓慢地演变,近五十年来,钢铁和水泥取得了成果,它们是结构的巨大力量的标志,是打破了常规惯例的一种建筑的标志。如果我们面对过去昂然挺立,我们会有把握地说,那些“风格”对我们已不复存在,一个当代的风格正在形成,这就是革命。
资料来源:
[法]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01,P253~265;
2.现代建筑的全球性影响及地方主义的兴起(1940年代~1960年代)
2.1.建筑实践:现代建筑的全球性影响
2.1.1.美洲:
美国:
1.路易斯?康(Louis Kahn, 1901~1974)
美国费城学派的精神领袖,出生于爱沙尼亚,1906年移民美国,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提倡“形式和秩序”、 “静谧与光明”,提出服务空间和使用空间的设计概念。 主要作品: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1950~1953);
宾夕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楼(1957~1964);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1959~1965); 印度经济管理学院(1962~1974);
孟加拉国首都政府建筑群(1962~1974);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1966~1972);
11
耶鲁大学英国艺术和研究中心(1969~1974);
2.马歇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1902~)
出生于匈牙利,1924年毕业于包豪斯工艺艺术学院,1937年入美国籍,曾在包豪斯、欧洲、英国、哈佛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其作品功能组织简洁,空间构图雕塑化,多采用光滑与天然材料的组合,虚实对比强烈,发展了混凝土预制与现浇技术。
主要作品: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楼(1958);
明尼苏达州,圣约翰教堂(1960); 法国,IBM研究中心(1961);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1970);
3.菲利蒲?约翰逊 (Philip Johnson,1906~)
出生于美国克利夫兰,192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古典文学学士学位。后现代建筑运动的积极鼓动者,曾是密斯的推崇者,透明的玻璃和强烈的光影效果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他设计的纽约电报电话公司大楼成为后现代建筑运动的一个标志性建筑,1978年获AIA金奖, 1979年获第一届普利策建筑奖。
主要作品:纽约西格拉姆大厦(与密斯合作,1954~1958);
耶鲁大学柯林地质学中心(1967); 休斯顿广场大楼(1976);
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 加利福尼亚,水晶教堂(1977~1980); 纽约电报电话公司总部大楼(1984);
4.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 1910~1961)
伊利尔?沙里宁之子,1923年随父母移居美国,1929至1930年在巴黎学习雕塑,后在耶鲁大学学习建筑,
主要作品:麻省理工学院克雷斯吉(Kresge)会堂和小教堂(1955);
威斯康星,战争纪念艺术博物馆(1957); 耶鲁大学室内溜冰场(1958);
耶鲁大学摩尔斯(Morse)学院和斯泰尔斯(Stiles)学院(1962); 纽约肯尼迪机场候机楼(1962);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1963);
纽约林肯中心剧场及戏剧图书博物馆(1964); 杰弗逊纪念拱门(1964);
5.山崎实(Minoru Yamasaki, 1912~1986)
生于西雅图,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和纽约大学,崇尚建筑的结构美与技术美,在其出版的《建筑的生命力》(1979)一书中,提出:“我们的建筑要用技巧拉节省材料,要从结构要素的墙体和柱子的布局中寻找美观。”
主要作品:西雅图世界博览会联邦科学馆(1963);
底特律,密执安联合煤气公司办公楼(1963);
明尼阿波利斯,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办公楼(1964);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4);
6.贝聿铭 (Pei Ieoh Ming, 1917~)
出生于中国广州,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硕
12
士学位。1955年成立贝聿铭合作事务所,其作品以构思严谨、设计精心、手法完美而著称,在当今世界各国完成了大量优秀作品。1961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会的布鲁诺建筑奖,1983年获第五届普利策建筑奖,1989年获AIA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和日本皇室文化奖。
主要作品:肯尼迪中心(1964);
科罗拉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967);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1973);
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1973); 纽约康乃尔大学艺术博物馆(1973);
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展览馆东馆(1968~1974); 中国北京,香山饭店(1982);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1983~1993); 日本兹贺县,美秀博物馆(1991~1996);
7.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 1918~1997)
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1940~1944年间得到格罗皮乌斯指导,后担任耶鲁大学建筑系主任,一生共完成160余项工程,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住宅、公共建筑和规划以及改建、修复项目,其作品代表了建筑新历史时期的转折点。
主要作品: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大楼(1958);
米兰姆住宅(1959~1961); 波士顿政府服务中心(1963); 沃斯堡,城市中心(1979);
新加坡,科伦纳豪华公寓(1980); 新加坡,康考斯大厦(1981);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德哈拉马总部大厦(1982); 香港,奔达中心(1984);
8.凯文?罗奇(Kevin Roche,1922~)
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46年毕业于都柏林国家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48年就读于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密斯?凡?德罗,主要从事城市规划、郊区规划、建筑等方面的设计工作,重视建筑与环境的联系,最早创立规划空间论,擅长在建筑室内设置内部庭院和屋顶花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式建筑风格;196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会的布鲁诺建筑奖,1977年获法国建筑学术大奖,1982年获第四届普利策建筑奖,1983年获AIA金奖。
主要作品:伊利诺伊,迪尔总部建筑(1959~1964);
加尼福尼亚,奥克兰博物馆(1961~1968); 纽约,福特基金会总部大楼(1963~1968); 纽约,联合国广场旅馆及办公楼(1975);
9.约翰?波特曼(John Portman, 1924~)
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
主要作品:芝加哥,海厄特里金斯?奥黑尔旅馆(1971);
底特律,文艺复兴中心旅馆(1977); 芝加哥,桃树广场旅馆(1975);
13
上海,明日广场(2001);
10.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 1925~1999)
毕业于密执安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在伯克利洛杉矶等地从事教学工作,主张以伦理学和社会学指导现代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的社会性和人性,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即把建筑化分成为许多独立部分进行设计,然后组合成一个整体。
主要作品:加利福尼亚大学教工俱乐部(1969);
加利福尼亚大学克雷斯吉学院(1973);
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伯恩斯住宅(1974); 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1978);
11.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1934~)
出生于新泽西州的内瓦克,毕业于康乃尔大学,曾在SOM建筑事务所工作,并与布劳耶(Marcel Breuer)合作过,1963年成立事务所。迈耶是纽约五人组的成员之一,作为白色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往往是以白色为基调的建筑形态与空间构成,注重建筑的光影变化和虚实对比。1984年获第六届普利策建筑奖,1989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1997年获AIA金奖。
主要作品:史密斯住宅(1967);
道格拉斯住宅(1974);
印地安那州,“新协和”图书馆(1979); 法兰克福,装饰艺术博物馆(1979~1984); 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盖蒂中心(1984~1997);
加拿大:
1.阿瑟?埃里克森(Arthur Erickson, 1924~)
出生于温哥华,1950年毕业于麦吉尔大学建筑系,并获得去中东及欧洲的建筑研究奖学金,1951~1962年在温哥华开业,1961年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埃里克森对建筑环境、材料和城市文脉高度重视,在其设计中总是探求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下和社会文化气氛中建筑的目的性表达,以寻求一种具有加拿大特征的建筑,一种广阔而自然的建筑形象。
主要作品:温哥华政府办公、法院综合体(1979);
多伦多汤姆逊大厅(1982);
2.摩什?萨夫迪(Moshe Safdie, 1938~)
出生于以色列海法市,1955年移居加拿大,毕业于麦吉尔大学建筑系,1962~1963年在路易斯?康设计事务所工作,1964年在波士顿独立成立事务所,从1978年起,在麦吉尔大学、耶鲁大学、以色列彭克里昂大学任教。他的设计没有任何风格的偏爱,他的建筑风格来自于建筑的实际需要和对“场地”概念的理解,并建立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
主要作品:蒙特里尔67住宅(1967);
魁北克国立文化博物馆(1981~1988); 以色列,希伯莱康尼奥学院(1983); 加拿大芭蕾舞剧院
渥太华市政府大楼(1988);
14
渥太华,国立美术馆(1988); 温哥华图书馆广场(1981~1988); 蒙特利尔,美术馆增建工程(1991);
巴西:
1.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1907~)
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作为学徒与勒?柯布西耶合作,设计里约热内卢教育部和卫生部。尼迈耶被认为是南半球建筑新思想的先驱者,他第一次把美的造型同建筑逻辑和主题相结合,他把建筑同其所在地的风土人情联系起来,以塑造新的建筑整体形象,探索新的感情表达方式;1964年成为美国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1982年获法国建筑学会金奖,1988年获普利策建筑奖,1998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颁发的斯特林奖。
主要作品:联合国总部大楼(与勒?柯布西耶合作,1947);
巴西利亚,巴西议会大厦(1957~1958); 里约热内卢,教育部和卫生部(1967);
2.1.2.亚洲: 东亚:
日本:
1.前川国男(Kunio Mayekawa,1905~1986)
2.丹下健三 (Kenzo Tange,1913~2001 )
出生于日本南部的四国岛,1930~40年代在东京大学学习;1964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1966年获AIA金奖,1973年获法国建筑学会金奖,1987年获普利策建筑奖,1993年获日本皇室文化奖。
主要作品:广岛和平中心(1946~1994);
香川县厅舍(1955~1958); 东京规划(1960);
东京代代木国家综合体育馆(1964); 山梨县新闻和广播中心(1966);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社会美术综合体(1970~1974); 美国芝加哥,美国媒体协会总部大楼(1983~1990); 东京都新市政厅大厦(1985~1991);
3.大谷幸夫(Sachio Otani,1924)
出生于日本东京,194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51年获东京大学硕士学位;1960年进入丹下健三计划研究室工作,1964年在东京大学任教。
主要作品:京都国际会馆(1966);
文京运动中心(1986);
2.2.地方主义的兴起 2.2.1.欧洲:
芬兰:
15
1.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
出生于芬兰,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建筑学院,1923年移居美国,并在密执安大学建筑系任教,1934年创办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并任院长;他的建筑作品代表了前期国际主义式样(Pre-international style),
主要作品:匈牙利布达佩斯规划(1913); 赫尔辛基火车站(1916);
美国密执安州,艺术图书博物馆(1943);
2.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1898~1976)
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作为学徒与勒?柯布西耶合作,设计里约热内卢教育部和卫生部。尼迈耶被认为是南半球建筑新思想的先驱者,他第一次把美的造型同建筑逻辑和主题相结合,他把建筑同其所在地的风土人情联系起来,以塑造新的建筑整体形象,探索新的感情表达方式;1964年成为美国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1982年获法国建筑学会金奖,1988年获普利策建筑奖,1998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颁发的斯特林奖。
丹麦:
1.约翰?伍重(John Utzon, 1918~)
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毕业于高等艺术专科学校,第二次大战期间受雇于哈更?阿尔博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工作室,受阿尔瓦?阿尔托、古纳?阿斯普朗德(Gunnar Asplund)和赖特的影响极大,建筑设计。
主要作品: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1957~1973); 西班牙:
1.里卡多?波菲尔 (Ricardo Bofill,1939~)
英国:
1.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1926~1992)
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哥,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1956年与詹姆斯?高文合伙在伦敦开始进行建筑设计。作为现代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促使了现代建筑风格向新的方向转变,这种新的建筑风格既能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的建筑物产生密切联系。1977年获阿尔瓦?阿尔托大奖,1981年获第三届普利策建筑奖。
主要作品:德国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楼和实验剧场(1984);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馆; 英国伦敦塔特美术馆; 德国柏林科学中心;
威尼斯,双年展园地书店(1984);
美洲: 美国:
1.罗伯特?文丘里(Rebert Venturi,1925~)
16
出生于美国费城,获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其设计深受风格主义影响,她的作品常超越其表面的效果,适应并阐述了其所处的环境,通过对象征符号的采用承认了多元文化对于建筑的正确性和适宜性。1964年获AIA金奖,,1991年获普利策建筑奖。
主要作品:费城,母亲住宅(1964);
俄亥俄州,奥柏林市艾伦纪念艺术馆(1973~1976); 普林斯顿大学巴特勒学院(1966~1983); 普林斯顿大学戈登?吴大厅(1980~1983); 英国国家艺术画廊加建(1986~1991);
2.3.建筑理论: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反思 2.3.1.相关研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特别是美国的城市郊区化进程极其迅速。1956年,美国开始了长达20年的大规模州际高速公路建设,私人汽车快速进入普通城市家庭,城市出现居民大量外迁郊区居住的现象,造成城市中心区逐步衰退。与此同时,以强化城市中心区功能、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为核心目标的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计划开始大量实施,但以大规模拆迁和商业开发为主要手段的城市更新计划,虽然促成了城市中心区短时间的繁荣,但由于不断抬高的地价和高强度开发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反而致使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并因此导致了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1960年代是“人文主义”复苏的年代,哲学、社会学界和建筑学界重新对“人文”进行了诠释,西方学术届称之为“微型文艺复兴”(Mini-Renaissance)。
2.3.2.主要理论著作
1.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The City,Its growth, Its decay ,Its future,1943),
[美]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著, ◆序言:
动态设计(Dynamic Design)
只有当城市按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发展成为人类艺术的成果时,城市才会在物质上、精神上和文化上臻于健康。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 ◆绪论:
应着重解决跟城市内部组织有关的首要问题;
城市的改善和进一步发展,显然应当从解决住宅及居住环境的问题入手,而不应当着眼于广场干道纪念性建筑以及其他引人注目的东西。 A,社会学方面的问题:
社会调查必须成为同规划工作相关联的一种经常性制度;
城市的“物质秩序”与“社会秩序”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必须同时发展,相互启发;应当按照这种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相辅相成的精神来解决城市问题,这是整个城市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
17
B,物质上的问题:
城市的物质问题,就是要让城市在良好的物质秩序下得到发展和保持这种秩序。 C,城镇建设的原则:
“有机秩序”事实上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 D,建筑的要素:
建筑并不是可以任意贴在房屋结构外面的带有某种风格的装饰,应当明确地把建筑理解为一种有机的社会的艺术形式,它的任务是通过比例、韵律、材料和色彩等,为人类创造一种健康文明的环境。 第一部分:回溯过去 ◆1,中世纪的状况;
A,中世纪的卫生要求:
城市状况从“有秩序的不清洁”变成了“清洁的无秩序”。 B,中世纪的街道格局:
城镇布局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城镇发展的快慢和生活条件的变化。 快速的修建模式—规划目的明确,规划形式整齐,时间短;
缓慢的修建模式—规划目的不明确,规划具有易变性,时间长,“生活条件的变化”就有充分的时间施加其影响。
中世纪的街道格局是为了防御目的而故意搞得这样“凌乱”的。
中世纪城镇格局的结构形态是根据当地生活条件和地形环境而天然形成的。 C,中世纪的城镇设计概念:
中世纪的街道格局不仅反映了当时的交通和防御的需要,而且以韵律方式表达了中世纪人们的心理状况。
中世纪的设计基本上是空间的设想,它是按照城镇有机体的三维空间的形象而修建的,而不是单纯的街道平面布置。
中世纪城镇建设的特征:第一,人们能够本能地把时代的精神变作自己固有的表现形式;第二,城镇建设的很慢,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推敲。 ◆2,城市的衰败;
建筑艺术逐步退化为单纯地模仿过去的时代风格和形式,所以建筑的形式表现就变成了肤浅的风格化装饰,同时,建筑形式相互协调的要求被忽视了。
社会条件的变化,逐步导致人们对城镇建设事务普遍地缺乏理解。 A,“种子”:艺术形式: B,土壤:社会条件: C,城镇规划: D,建筑师: ◆3,城市的整顿;
A,严谨格式的延续运动: B,灵活布局的复兴运动: C,霍斯曼与西特的对比:
D,严谨格式与灵活布局的对比: 第二部分:展望未来 ◆4,今天的问题;
18
A,城市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B,走向分散:
C,安排居住和工作的场所: D,经济与立法问题: E,走向新的形式秩序: F,必要的清除工作: G,全面的规划: ◆5,集中;
A,强迫性的集中: B,投机性的集中: C,垂直的集中: D,文化上的集中: ◆6,有机分散;
A,物理上的要素: B,化学上的要素:
C,启发性的例子:纽约: D,远见: E,缺乏远见: F,空地与疏散: G,交通与疏散: H,概要: ◆7,重新评价; A,价值的稳定: B,社会经济概况: C,技术性的处理: D,土地:
E,启发性的例子:芝加哥: ◆8,重新立法; ◆9,城市居民;
A,居民的漠不关心: B,教育材料的缺乏: C,城镇设计师的稀缺: ◆结论,城镇设计;
A,总的城镇设计问题: B,实用的城镇设计:
资料来源:
[加] 伊利尔?沙里宁著,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04;
19
2.形式的探索—一条处理艺术问题的基本途径(Search For Form,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Art,1948),
[芬兰/美]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著, ◆序言:
对形式从事探索时,其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创造形式;以及对所创造的形式进行评价。 一个人只有学会去综合地体会整个的艺术领域,他才能在某一门艺术上获得全面的理解。 ◆绪论:
过去时代的精神,是凭借人类文化中最大的财富,即正确无误的艺术语言作为媒介,而得以传递于后世的。
流行的形式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模仿;
随同生活的发展,形式也必然要发展;—理解生活,以及创造形式去表现这种生活,乃是人类伟大的艺术; 第一部分 ◆导论:
肤浅的装饰性形式:哥特、古典主义等形式当初出现时,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创造性本质,这种创造性本质与它们所代表的文明形式中内在的精神体系是一致的,但它们一旦脱离了自己真正的土壤,并在千百年以后被任意地和脱离根源地搬移到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中去,这些风格的内在本质必然要消失,而只能剩下一具空洞肤浅和枯燥乏味的装饰性外壳;
写实主义的模仿性形式:正如写字与文学写作之间的悬殊差距一样,不能把使用艺术手段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
枯燥的实用性形式:指有些人片面地以讲求实用的态度来对待形式问题,把形式作为单纯满足实用目标的物质性东西。→形式不应仅包含实用性的功能,它也应当包含精神上的功能。→形式只有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其作为艺术形式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形式不能深刻地感受生活,那么形式必然会流于浮浅和缺乏意义,它必然会脱离生活的特征,成为外界强加于生活的陌生形式。
形式的表现方式:
(1)大自然是形式的源泉;
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所以,凡是大自然的固有规律及基本观念的精髓,都应成为人类的固有规律及基本观念的精髓。
大自然的规律—有机秩序的规律,也可称之为“美”的规律,是基本性的。→我们不一定始终能够有意识地领会这些规律,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感受它们的影响。
人类在探索形式时至为重要的三种理解能力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 ①人类的直觉能力; ②人类的本能; ③人类的想象力; (2)人类的艺术;
人类艺术发展的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潜意识”阶段,人类凭其内心倾向,潜意识地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原始艺术 “有意识”阶段,人类有意地认识到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潜意识地感觉到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产生出了土生土长的艺术→人文艺术
“自我意识”阶段,即是文明的人类由于美学上的玄想教条主义的学说或其他因素,扼
20
◆第4章,城市形态;
城市是一个含有多重意义并不断变换的组织,其形式应多少有些不完全固定的,它的意义和给予市民的感觉应该是可塑的。
(1)设计道路;
道路是取得整体秩序最有力的手段。主要的通道应有明显的特征,从而能与周围的道路形成差别而显现出来。
应用这些特征时必须保证道路的连续性,使道路能以一种连续的统一构成而使人难忘。 运动线路应该是方向明确的。 (2)形式的特征; ◆第5章,新的尺度;
◆附录A,关于定位的参考文献; ◆附录B,方法的使用; ◆附录C,两个实例分析; ◆书目;
资料来源:
[美] 凯文·林奇著,方益萍 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04; [美] 开文·林区著,宋伯钦译,都市意像,台北:台隆书店,1992. 02;
5.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The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1966)
[美]罗伯特?文丘里(Rebert Venturi)著, ◆序言:
◆第一章,错综复杂的建筑:一篇温和的宣言;
复杂和矛盾的建筑是以包括艺术固有的经验在内的丰富而不定的现代经验为基础的。除建筑外,在任何领域都承认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存在。
建筑要满足维特鲁威所提出的实用、坚固、美观三大要素,就必然是复杂和矛盾的。 一座出色的建筑应有多层含意和组合焦点,它的空间及其建筑要素应既实用又有趣。 ◆第二章,复杂和矛盾对简单化和惟美化;
正统的现代建筑师在试图打破传统从头做起时,把原始而基本的东西理想化了,牺牲了多样而复杂的东西。
“少就是多”这一学说,为达到它表现的目的,就允许建筑师“在决定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建筑师必须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决定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否则他就要冒建筑脱离生活经验和社会需要的风险。
简单不成反为简陋,大事简化的结果是产生了大批平淡的建筑。
能深刻有力地满足人们心灵需求的美,都来自内在的复杂性。→多尼克神庙通过真正的复杂才形成明显的简单。
复杂并不否认有效的简化,有效的简化是分析事物过程的一部分,甚至是形成复杂建筑本身的一部分。
但是,复杂和矛盾的建筑并不意味着唯美或主观表现主义。→新典雅主义(山崎实)代表一种与以前崇尚简单一样脱离生活经验的新形式主义,它那复杂的形式并不真正反映复杂的设计要求。
26
◆第三章,建筑的不定性;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分类涉及形式和内容,把形式和内容看着建筑设计与结构的现象,即意象和现象并存所产生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在复杂与矛盾的建筑中,不定和对立无处不在。建筑是形式又是实体—抽象的和具体的—其意义来自内部特点及其特定的背景。
特意设计出来的不定形式是以生活不定为基础在建筑要求中反映出来的,这就促使意义的丰富超过了意义的简明。
◆第四章,矛盾的层次:建筑中“两者兼顾”的现象;
建筑中的意义与实用这一矛盾层次,包括矛盾的对比,或多或少是模糊不定的。
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不同层次上都存在着矛盾,这些有规律的矛盾没有一个是追求美观的,但也不是自相矛盾、反复无常的。
如果两者兼顾现象是产生矛盾的根源,那么,它的基础就是在不同价值的要素中产生多层意义的等级制。→包含多层意义的建筑才会模棱两可,相互对立。
在总的合理方案中允许部分不合理,或为了总体,可以对局部特色作出让步,对这种必要的让步作出决定,是建筑师的一大职责。
在复杂构图中矛盾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五章,矛盾的层次续篇:双重功能的要素;
“双重功能”的要素与“两者兼顾”相关,但有区别:双重功能要素多属于建筑的功能与结构细节,而两者兼顾则侧重于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两者兼顾强调双重意义超过双重功能。
双重功能的要素:形式、房间、材料、结构方式 ◆第六章,法则的适应性和局限性:传统的要素; ◆第七章,适应矛盾; ◆第八章,矛盾共存; ◆第九章,室内和室外;
◆第十章,对困难的总体负责; ◆第十一章,作品;
资料来源:
[美] 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01;
3.多元化时代的到来(1970年代至今)
3.1.建筑实践:从后现代主义、高技派到解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Post-Modern Architecture) 高技派(High Tech)
解构主义建筑(Deconstructivism Architecture,简称为Decon Architecture)
欧洲:
27
法国:
1.伯纳德?屈米(Bernaed Tschumi, 1944~),解构主义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
2.让?努维尔(Jean Nouvel) 主要作品:
3.克里斯汀?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主要作品:
意大利:
1.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1931~) 《城市建筑》 主要作品:
2.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1937~) 主要作品:
3.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德国、奥地利: 1.赫尔佐格 主要作品:
2.蓝天组(Coop Himmeblau) 主要作品:
3.汉斯?霍莱因(Has Hollein,1934~)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密斯?凡?德罗,其后在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进行毕业设计;从1976年起,他一直担任维也纳应用工艺高等专科学校设计学院院长,并在耶鲁大学、华盛顿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担任访问教授;1966年和1983年获雷诺兹大奖,1984年获杰出奥地利人国家大奖和德国建筑大奖, 1985年获普利策建筑奖,为AIA荣誉成员。
主要作品:Retti蜡烛店铺设计(1964~1965);
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市博物馆(1972~1982); 维也纳,哈斯商厦(1985~1990); 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1991);
4.丹尼尔?里布斯金(Daniel Libeskind) 主要作品:
28
英国(UK):
1.尼古拉斯?格拉姆肖(Nicholas Grimshaw,1939~) 主要作品:
2.特里?法雷尔(Terry Farrell) 主要作品:
3.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1935~) 主要作品:
1.扎哈?哈迪德(Zaha M Hadid, 1950~),女建筑师,解构主义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
芬兰:
瑞士:
1.马里奥?波塔 (Mario Botta, 1943~) 主要作品:
丹麦: 主要作品:
荷兰: 1.梅加诺 主要作品:
2.萊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1944~) 主要作品:
西班牙(Spain):
1.拉斐尔?莫里奥(Rafael Moneo) 主要作品:
2.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主要作品:
葡萄牙:
29
1.阿尔瓦?西扎(Alvaro Siza) 主要作品:
美洲: 美国:
1.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1929~)圣莫尼卡学派 主要作品:
2.墨菲西斯(Morphosis),由Thom Mayne(汤姆?梅恩)创立 主要作品:
3.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1932~) 主要作品:
4.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1934~) 主要作品:
5.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主要作品:
6.SOM建筑设计事务所(Skidmore Owings Merrill)
创立于1939年,1960年代首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建筑辅助设计, 主要作品:
7.KPF建筑设计事务所(Kohn Pederson Fox) 主要作品:
墨西哥:
1.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an, 1902~1988)
出生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23岁时获工程专业学位。巴拉甘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墨西哥城白色的墙、安静的院子、色彩明快鲜艳的街道以及北美和西班牙的乡村景色。其作品被誉为诗意情感的升华,他自己则称之为“情感建筑”。受法国作家和景观建筑师费迪南?巴克的影响,巴拉甘极其注重景观、色彩和建筑的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和现代性。1984年成为美国文学艺术研究会的名誉会员, 1980年获第二届普利策建筑奖。
主要作品:巴拉甘自宅(1947);
圣芳济教派的修道院小教堂(1952~1955); Las Arboledas景观居住区(1958~1961);
30
Los Clubes景观(1963~1964);
亚洲: 日本:
1.矶崎新(Arata Isozaki,1931~)
出生于日本大分市,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61年获东京大学硕士学位,1963年设立矶崎新工作室。曾在东京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0年代后期成为反现代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其筑波中心大厦成为日本后现代建筑的代表。
主要作品:
日本,筑波中心大厦(1983); 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1986); 日本,水户艺术馆(1989);
2.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1934~)
出生于日本爱知县,195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64年在丹下健三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62年开设黑川纪章建筑与都市设计事务所。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即1970年代初期以前的“新陈代谢”或“舱体”时期和19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想时期。
主要作品:广岛和平中心(1946~1994);
香川县厅舍(1955~1958); 东京规划(1960);
东京代代木国家综合体育馆(1964); 山梨县新闻和广播中心(1966);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社会美术综合体(1970~1974); 美国芝加哥,美国媒体协会总部大楼(1983~1990);
3.安藤忠雄(Tadao Ando, 1941~)
出生于日本大阪府,1962-1969年自学建筑,1969年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9年作品“住吉的长屋”(1976年)获1979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1985年获芬兰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奖第五届阿尔瓦?阿尔托奖,1989年获法国建筑学院建筑金奖,1991年获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布鲁诺纪念奖,1992年获丹麦第一届卡尔斯伯格建筑奖,1993年获日本艺术院奖,1995年获普立兹克建筑奖和法国艺术文化勋章,1997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金奖,2002年获AIA金奖。
主要作品:1976 住吉的长屋,大阪市住吉区
198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库县神户市 1989 光的教会,大阪府茨木市 1991 姬路文学馆,兵库县姬路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东浦市 1992年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
31
1994 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大阪府河南町 1995 UNESCO冥想空间,法国巴黎 1998 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 2000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
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 2001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
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 2002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 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 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 2003 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 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 2004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
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 2005 hhstyle.com/ case,东京涩谷区 画册美术馆,福岛县岩城町
4.伊东丰雄(Toyo Ito,1941~)
5.山本理显(Riken Yamamoto,1945~)
6.谷口吉生(Yoshio Taniguchi,1937~)
7.岸和郎(Waro Kishi,1950~)
印度:
1.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1930~)
出生于印度,毕业于美国密执根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1958年在孟买成立建筑事务所,多年来在印度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授课,并担任伦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与剑桥大学教授。在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柯里亚注重将建筑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国家的人民生活居住质量问题。1979年被授予AIA荣誉会员;1984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和国际建协罗伯特?马修(Robert Mathew)奖;1987年获得印度建筑师学会金奖;1990年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1998年获得阿卡?汉建筑(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奖。
主要作品:拉吉夫?甘地纪念馆(1958);
博帕尔邦议会中心(1960); 低收入管式住宅(1961); 新孟买规划(1970~1975);
32
2.多西
东南亚:
1.杰弗瑞?巴瓦(Jeffry Bawa,),斯里兰卡建筑师
2.杨经文(Kenneth Yeang,1948~) 马来西亚建筑师
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毕业于英国AA建筑学院,1975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专业为生态建筑设计,1976年回国与皇室王子汉沙(T.R.Hamzah)合伙成立汉沙—杨建筑设计事务所。1996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建筑奖、阿卡?汉建筑奖、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1997年获马来西亚室内设计学会杰出设计奖;1998年获新加坡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奖;1999年获国际建筑师协会应用技术奖、亚太地区杰出学人奖。曾担任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理事、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马来西亚建筑学院院长等职。善于在热带地域设计适应气候并具有地方传统性的现代高层建筑,创造了“”生态技术摩天大楼”的概念。
主要作品:奥特广场(1986);
MBF塔楼(1993); 屋顶住宅(1984); IBM广场(1985);
中国香港:
1.严迅奇(Rocco Sen-Kee Yim,1952~)
主要作品:香港半岛酒店;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台湾:
3.2.建筑理论:人文主义建筑学 3.3.1.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现象学的研究与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33
3.3.2.主要理论著作
1.城市建筑(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1966)
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1931~1997)
2.建筑模式语言
[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1936~)
3.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
[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Ian Lennox McHarg,1920~2004)著,作者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克莱德班克(Clydebank),1946年到美国,1960年入美国籍;1949年获哈佛大学风景建筑学士学位,1950年获风景建筑硕士学位,1951年获城市规划硕士学位,1970及1978年获阿默斯特学院、贝茨学院、刘易斯和克拉克学院的人文学科博士学位;1936~1946年间,在英国伞兵部队服役,任少校和指挥,1950~1954年任苏格兰卫生部规划师,1954年以后,任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建筑和区域规划系教授、系主任。1968及1976年获美国风景建筑师学会的布拉德福特?威廉斯奖章(Bradford Williams medal),1971年获北美野生动物管理协会的莫里斯奖章(B.Y Morrison medal),1972年获布兰代斯大学的艺术创作奖(Creative Arts award)及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联合专业奖章(Allied Professions medal),1975年获费城艺术联盟奖(Art Alliance award)。
此书于1969年出版精装本,1971年获美国图书奖,成为1970年代以来西方推崇的,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大自然的特征,创造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作。
4.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 Studio,1972)
[美]罗伯特?文丘里(Rebert Venturi)著,
5.新城市主义,
4.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之路(1930年代至今)
4.1.中国现代建筑的开端:布扎体系与宾夕法尼亚大学 4.2.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政治影响下的设计创作与研究
4.3.改革开放至1990年代中期:地方主义思潮
4.4. 1990年代中期至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与建筑探索
34
参考书目:
1.现代建筑发展初期阶段(1850年代~1940年代)
1.〔法〕米歇尔·瑟福著 王昭仁译,抽象派绘画史,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德]瓦尔特?赫斯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
3.〔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 王申祜 王晓京译,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 殷凌云等译 范景中校,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5. [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北京:三联书店,2001.12; 徐芬兰著,高迪的房子,河北教育出版社;
6.[意]L?本奈沃洛著,邹德侬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09;
7.[意]曼弗雷多?塔夫里/弗朗切斯科?达尔克著,刘先觉等译,现代建筑(世界建筑史丛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6;
8.〔西〕夏威尔·古埃尔著 曹新然译,安东尼·高迪,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著 杨振宇译,康定斯基回忆录,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0.〔俄〕康定斯基著,李政文 魏大海译,艺术中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 魏大海 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河西编著,艺术的故事—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现代建筑的全球性影响及地方主义的兴起(1940年代~1960年代)
1.吴焕加 刘先觉等著,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意〕布鲁诺·赛维著 席云平 王虹 译,现代建筑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荆其敏 张丽安著,西方现代建筑和建筑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01; 4.[法]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 5.刘先觉 编著,密斯·凡·德·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俄〕Μ·Я金兹堡著 陈志华译,风格与时代,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美]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北京: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05; 8. [英]恩斯特?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 林夕校,艺术的故事,北京:三联书店,1999.11;
9.〔英〕尼格尔·泰勒著,1945年以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李白玉 陈贞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著 张钦楠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3.多元化时代的到来(1970年代至今)
1.〔美〕蕾切尔·卡逊著 吕瑞兰 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英〕彼得·柯林斯著 英若聪译,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意〕阿尔多·罗西著 黄士钧译,城市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9; 4.许力主编 薛恩伦 李道增等著,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加〕简·雅各布斯著 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 6.〔美〕设计结合自然
35
7.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阿尔多·罗西的作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8.宋昆主编 汪丽君 舒平著,类型学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9.汪芳编著,查尔斯·柯里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美〕威廉·J·米切尔著 刘小虎等译 赵冰校,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6; 11.〔美〕刘易斯·芒福德著 宋俊岭 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美〕查尔斯·詹克斯 卡尔·克罗普夫编著 周玉鹏 雄一 张鹏译 张媛 李雪校,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蔡凯臻 王建国编著,阿尔瓦罗·西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英〕理查德·帕多万著 周玉鹏 刘耀辉译 申祖烈校,比例―科学·哲学·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西〕HKLICZKOWSKI著 蔡松坚译,约瑟夫·路易斯·塞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挪〕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著 李路珂 欧阳恬之译 王贵祥校,西方建筑的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丹麦〕扬·盖尔 拉尔斯·吉姆松著 汤羽扬 王兵 戚军译,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英〕布莱恩·劳森著 杨青娟 韩效 卢芳 李翔译,空间的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美〕麻省理工学院编 张育南译,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J·M·理查兹 丹尼斯·夏普 编著 邓敬 王俊 杨矫 崔珩 邓鸿成译,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美〕彼德·盖兹著 张振虹译,社区建筑:新都市主义,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3.〔英〕迈克·詹克斯等著 周玉鹏等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4.〔英〕布赖恩·爱德华兹著 周玉鹏 宋华皓译,可持续性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5.〔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 常青 张昕 张鹏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6.〔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 黄兰谷等译 张良皋校,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法,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27.〔美〕柯林·罗 弗瑞德·科特著 童明译 李德华校,拼贴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8.〔美〕埃德蒙·N·培根著 黄富厢 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9.〔英〕罗杰·斯克鲁顿著 刘先觉译,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之路(1930年代至今)
1.邹德侬著,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5;
2.华揽洪著 李颖译 华崇民编校,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北京:三联书店; 3.〔美〕彼得·罗 关晟著 成砚译,承传与交流: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崔勇著 导师 常青,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36
正在阅读:
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发展概况06-25
2018-2019学年全国高考考前猜题卷之大数据猜题卷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01-07
开题10-23
《国际商务》案例集12-31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盖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资料03-23
2015年TOP30-50美国大学托福成绩要求独家整理10-17
祝福中国共产党90华诞08-10
外贸单证之销货合同范本05-24
实习报告206-13
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申报材料10-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概况
- 及其
- 理论
- 建筑
- 现代
- 发展
- 2013高考数学教案和学案(有答案)--第9章__学案43
- 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行为中
- 毕法赋精注详解
- 小学二年级自然下册教学计划(陈先锋)
-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英语试题+
- 考研英语阅读技巧
- ADS1.2安装与卸载
- 湖南出口退税远程申报操作手册 - 图文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Linux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车辆死锁
- 中兴配置命令
- Electronics Workbench 基本操作方法介绍
- 封闭母线技术协议20100605
- 科学简答题复习题 - 图文
- 2015西方经济学网上作业
- HND大综合 GU2 第2部分Developing部分范文
- 《社交礼仪》第 1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答题卡
- 泄露天机 - 2016年金太阳高考押题 - 精粹 - 语文(学生用卷)
- 解决方案、研究报告】精品五星级酒店用品一站式O2O发展项目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