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31 06: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

【摘要】:赛珍珠是世界上首位以中国题材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首部英文全译本的译者。但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焦点基本局限于她作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成就与贡献,而她耗时近5年完成的《水浒传》英译本则不是被忽略就是受到“不懂”、“歪曲”之类的简单批评,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系统的高层次研究,成为赛珍珠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鉴于此,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及历史研究与汉英对比研究等领域的成果与方法,对赛珍珠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的主体性、其翻译策略的真实面貌、以及她的翻译策略的文化、伦理和当下意义等作一全面的探索与研究,试图将一个完整、真实的译者赛珍珠的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并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理论视角与启示。全文内容分五章展开。第一章为引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基础、目的与内容、方法、范畴以及全文框架等。第二章研究综述主要解决研究基础的问题,内容包括:(1)赛珍珠研究回顾。指出赛珍珠在中美两国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30年代——1940年代中期尽管不乏争议,但以肯定为基调;1940年代末——1980年代中期在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大背景影响下受到双方的排斥和冷落;1980年代末以降的“重新发现”和“历史地评价”。与这种大起大落情形形成对照的是赛译水浒研究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尤其是前两个阶段,基本无人开展翻译角度的专门研究;至后一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局

面虽有所改观,但研究数量及影响相对仍严重不足,研究基调以负面评价为主,而且研究方法存在较大问题。(2)近年赛译水浒研究述评。承接前一部分关于赛珍珠翻译研究的讨论,指出近年来赛译水浒研究中存在着立论基础流于道德评判、论证方法以偏概全、理论视阈和文本研究匮乏等问题,并提出引入史学研究方法和拓展理论视阈、加强文本研究等解决方法。(3)后殖民理论概述。对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梳理,指出后殖民理论统一于对差异的关注与尊重、对主体权力与身份的关怀以及超越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倾向;后殖民翻译理论则致力于颠覆传统翻译观的霸权预设和倡导平等对话、揭露并批判翻译与殖民化之间的“共谋”关系、以及对译者主体行为的本体关怀。并对后殖民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的适用性分别作了探讨,指出赛珍珠翻译研究至少在理论论域、译者身份以及差异性翻译策略等三个方面适用后殖民翻译理论。第三章对赛珍珠的翻译主体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论述由两部分构成:(1)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理论探讨。首先阐述译者主体性的定义及内涵,指出译者主体性既有能动的一面也有受动的一面,而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片面夸大主体能动性、不加甄别地提倡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创造性叛逆”等问题,本质上并未脱离传统的二元对立研究理路;其次对神权和形而上学支配下的译者主体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西方翻译的宗教渊源使得“忠实”成为两千多年来翻译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翻译和译者也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工具”的烙印,处于受压制的边缘地位,而形而上学认识论的长期影响则使翻译及翻译研究长期困陷于

对绝对“意义”的追求以及非此即彼的二元论争之中停步不前,译者主体从未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19世纪中叶以来哲学领域对形而上学的全面拒斥,尤其是解构主义对文本意义和作者权威的颠覆,译者主体获得了空前的解放,而后殖民翻译理论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译者主体性与后殖民理论的权力和差异诉求联系起来,通过译者的“抵抗”、“在场”或“可见”,使其成为文化干预的重要力量,并引入主体间性概念,避免片面张扬主体性可能导致的主观主义和唯我论倾向,从而在提升译者主体地位的同时,完成对主体性的重新确认和超越。(2)赛译水浒的译者主体性分析。赛珍珠的文化身份超越了单纯的地缘政治或种族范畴,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划为“美国人”或“中国人”、“白人”或“黄种人”,而应看到其身份的杂糅性,亦即“文化混血儿”特征;这一身份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她常常处于身份焦虑与矛盾之中,对她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她选择《水浒传》,既是出于对原著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个人喜爱与推崇,但也有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考虑,而且在不同时期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矛盾和不一致;她的翻译策略总体上以原文为取向(异化),但译本中却又不乏与原文无关的陌生表述,甚至还有少数归化表述,等等,都与她文化身份的杂糅特征不无关联。除此以外,本节还以事实和史料为依据,对赛珍珠在原作版本选择、书名翻译以及文本操控等方面的主体行为的真实面貌进行了探索,揭示了译者主体动机及行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指出赛珍珠作为译者的价值在于:她在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自觉选择了一个“东学

西渐”的翻译立场;在一个要求译者“隐身”的时代却选择了一个反抗强势文化的、“在场”的角色定位。第四章重点揭示赛珍珠差异性翻译策略的真实面貌。首先阐述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诉求,指出“和而不同”精神的核心本质,以及此种文化差异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即对异质话语的重视和对陌生化翻译策略的标举。其次,通过深入的文本调查,证明赛珍珠的陌生化翻译策略贯穿了词语、句法和篇章话语等三个维度,其中词语层面在语言上主要表现为字面对译、固定词语的“拆解”、词序及搭配的移植、与原文无关的陌生表述等,文化上则表现为原文时间语汇、姓名及称谓语、詈辞、用典及其他文化语汇等的直译,但无论语言还是文化,其中均有少量归化的译例;句法层面主要表现为原文并列句式、句内顺序、主体变换以及句子节奏等句法特征的保留和移植;篇章话语层面则表现为原文说书体风格和人物话语形式(直接引语)的保留。最后对赛珍珠翻译策略的文化价值、翻译伦理意义以及对当前汉外翻译的启示等进行了探讨,指出她的差异性翻译策略是对中国小说价值的肯定与弘扬,对于全球化时代和后殖民语境下的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她的这种超越了时代、种族及地缘政治等局限的、对差异的尊重态度,既为当代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诉求树立了榜样,也为当代译者树立了一座翻译伦理的丰碑;而在我国推动汉语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一背景下,她的翻译实践也在翻译的必要性、翻译选材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第五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及研究结论、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后续研究设想。【关键词】:赛珍

珠《水浒传》后殖民理论译者主体性差异性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论文摘要6-9ABSTRACT9-16第一章引论16-301.1研究背景16-181.2研究意义18-211.3研究基础21-231.4研究目的与内容23-261.5研究方法26-271.6研究范畴27-291.7论文框架29-30第二章研究综述30-742.1赛珍珠研究:历史的回顾30-472.1.11930年代一1940年代中期:争议中的肯定30-362.1.21940年代末一1980年代中期:敌视与冷落36-402.1.31980年代末以降:”重新发现”与”历史地评价”40-472.2近年赛译水浒研究述评47-562.2.1立论基础48-502.2.2论证方法502.2.3理论视阈及文本研究50-562.3后殖民理论概述56-732.3.1后殖民理论的定义与内涵及适用性分析57-642.3.2后殖民翻译理论核心思想述评及适用性分析64-732.4本章小结73-74第三章主体”在场”: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的译者主体性探析74-1143.1关于译者主体性的讨论74-903.1.1译者主体性的定义与内涵74-773.1.2神权与形而上学支配下的译者主体77-803.1.3解构主义及后殖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80-903.2赛译水浒的译者主体性分析90-1123.2.1

赛珍珠的文化身份及其影响90-953.2.2翻译选材的主体性95-1053.2.3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105-1123.3本章小结112-114第四章和而不同: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策略对差异的追求114-1874.1”拥抱异化”——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诉求114-1184.1.1异质话语:翻译的差异性本质115-1174.1.2消解中心话语霸权:陌生化翻译的终极目标117-1184.2赛珍珠《水浒传》英译的陌生化策略表征118-1734.2.1词语表征119-1474.2.2句法表征147-1654.2.3篇章话语表征165-1734.3赛珍珠翻译策略的意义与启示173-1854.3.1差异性与多样性诉求的文化价值174-1774.3.2翻译伦理意义177-1814.3.3对当前汉外翻译的启示181-1854.4本章小结185-187第五章结语187-1945.1本文的主要发现及研究结论187-1915.1.1关于赛译水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87-1885.1.2关于赛珍珠在翻译选材与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188-1905.1.3关于赛珍珠的翻译策略及其价值与启示190-1915.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915.3后续研究设想191-194附录一194-196附录二196-213参考文献213-227后记227-22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赛珍珠的文化身份及其影响90-953.2.2翻译选材的主体性95-1053.2.3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105-1123.3本章小结112-114第四章和而不同: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策略对差异的追求114-1874.1”拥抱异化”——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诉求114-1184.1.1异质话语:翻译的差异性本质115-1174.1.2消解中心话语霸权:陌生化翻译的终极目标117-1184.2赛珍珠《水浒传》英译的陌生化策略表征118-1734.2.1词语表征119-1474.2.2句法表征147-1654.2.3篇章话语表征165-1734.3赛珍珠翻译策略的意义与启示173-1854.3.1差异性与多样性诉求的文化价值174-1774.3.2翻译伦理意义177-1814.3.3对当前汉外翻译的启示181-1854.4本章小结185-187第五章结语187-1945.1本文的主要发现及研究结论187-1915.1.1关于赛译水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87-1885.1.2关于赛珍珠在翻译选材与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188-1905.1.3关于赛珍珠的翻译策略及其价值与启示190-1915.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915.3后续研究设想191-194附录一194-196附录二196-213参考文献213-227后记227-22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rm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