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施工监测)0
更新时间:2023-08-10 07:10: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施工测量及施工监测方案
第一节 施工测量
1. 主要测量工作
2. 测量仪器配置
3. 测量控制网 3.1 首级测量控制网
本工程±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8.000m。
在基坑外面建立首级控制网,其中南面控制位于中国农业银行顶,北面位于某民居屋顶,东
面位于荔香楼顶,西面位于环宇大酒店楼顶,如下图所示:
1
一级测量控制网平面布置图
地下室施工阶段的二级控制网布置
2
基坑外测量控制点做法大样
设于楼房顶测量控制点做法大样
3.2 地下室施工阶段的二级控制网布置
地下室四层,群楼部分基坑深度19.40米,主楼基坑深度23.60米。首级控制网和二级控制网的点位精度经检测无误后,直接采用“外控法”控制基坑内各轴线位置,亦即全站仪坐标
法放样。
由于主楼地下室-23.600m~±0.000m外围管钢柱的施工安排为滞后吊装,外筒结构后施工,故主楼地下室外围管钢柱的吊装测量校正,是用±0.00m面上的控制点和标高来进行控制。 3.3 主塔楼的二级控制网布置
在主楼核心筒内布置12个控制点,以控制核心筒楼板及内墙施工时的轴线控制;外围延 核心筒四角布置4个控制点,以控制核心筒及外围钢柱的轴线控制。
1-43层二级测量控制点平面示意图
3
44层二级测量控制点位置转换示意图
45层-76层二级测量控制点平面示意图
77层二级测量控制点位置转换示意图
78层以上二级测量控制点位置转换示意图
4
埋件平面示意
3.4 附楼的二级控制网布置
附楼控制点均埋设在地下四层混凝土楼板之上。
典型测量控制点悬挑钢平台平面详图
悬挑钢平台立体示意图
5
B座商务公寓屋二级测量控制点位置示意图
C座住宅测量控制点位置示意图(Ca、Cb、Cc单元相同)
D座公寓测量控制点位置示意图
E座住宅测量控制点位置示意图(Ea、Eb相同)
4. 控制点的向上引测
4.1 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方法
4.1.1. 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定位放线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细部放样。
4.1.2. 当楼板施工至±0.000m时,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或首级控制加密点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点位布置详见:二级控制网布置示意图。由于±0.000m层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因此需在2F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并进行矩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示意如下图:
±0.000m楼面激光控制点点位做法
激光点穿过楼层的预留洞做法
4.1.3. 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x200的孔洞,浇筑楼板砼后,将点位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上。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上图:
说明:(1)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物堵塞孔洞。
(2)麻线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点,用完后将麻线拆除,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 4.1.4. 在2层混凝土楼面架设激光铅直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至上部楼层。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见下页:
6
4.1.5. 激光控制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组成矩形图形。在矩形的各个点上架设全站仪,复测多边形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作好点位标记。如点位误差较大,应重新投测激光控制点。
4.1.6. 由于钢构柱施工在后,上部楼层的激光点位置未浇筑混凝土楼板,需在主楼核心墙侧面焊接测量控制点的悬挑钢平台,把激光控制点投测到钢平台上并作好标记。
在本工程施工中,特别是在主塔楼施工中,垂直度控制是关键,因此,对内部控制点的竖直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控制为主,10KG线堕作为校核手段为辅。具体的方法如下: 1)首先,在底层内部控制点上安置激光垂准仪,在上层安置激光接收板。 2)其次,打开激光器,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 3)调整光斑,使光斑最小,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
4)将激光垂准仪依次旋转90°、180°、270°,重复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上,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取4个标志中心作为上层内部控制点;
5)重复第1到第4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1.7. 激光控制点二级测量控制网的分段投测
激光控制点二级测量控制网分三段循环垂直投测,并用GPS复测。每一段控制高度在160m 左右,以降低塔体晃动所造成的摆动影响。 5. 主楼标高控制点的引测
地下室施工阶段的高程基点与基坑外围二级平面控制网点合二为一,点位要求尽量布置在 基础沉降区及大型施工机械行走影响的区域之外。确保点位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联测。 5.1 地下室基准标高点引测
选择3~4个标高点组成闭合回路,用水准仪、塔尺和钢卷尺配合,顺着基坑围护桩往下量 测至地下室基础。复测基坑内水准环路闭合差,当闭合差较大时重新引测标高基准点。 5.2 首层+1.000m标高基准点引测
用水准仪引测首层+1.000m标高线至剪力墙外墙面,各点之间复测闭合后弹墨线标示。 5.3 地上各层+1.000m标高基准点引测
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用全站仪每次从首层楼面每50m引测一次,50米之间各楼层的标高用
钢卷尺顺主楼核芯筒外墙面往上量测。全站仪引测标高基准点的方法如下:
5.3.1. 在±0.000m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通过气温、气压计测量气温、气压,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
7
5.3.2. 全站仪后视核心筒墙面+1.000m标高基准线,测得仪器高度值。对仪器内Z向坐标进行设置,包括反射棱镜的常数设置。示意如下:
全站仪照准+1.00米标高线确定Z坐标值
5.3.3. 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棱镜放在钢平台或土建提模架及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
由于全息反射贴片配合远距离测距时反射信号较弱,影响测距的精度,故本工程用反射棱
镜配合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反射棱镜放置示意如下:
标高垂直向上传递全站仪测距示意图
5.3.4. 计算得到反射棱镜位置的标高,后视测点标高,计算仪器高,将该处标高转移到核心筒墙面距离本楼层高度+1.000m处,并弹墨线标示。如下图所示:
8
将全站仪测量所得标高点转移到37F墙面示意图
5.3.5. 轴线、标高基准点垂直传递途径示意(如右图): 6. 控制点精度复核
6.1 轴线控制点投递到上部楼层后,组成平面矩形,对矩形角度和边长图形条件进行闭合检测,通过自检对闭合误差进行调整,然后才作为上部楼层控制网的基准,以提高平面控制网经传递后的测量精度。
总包测量组抽查复测埋件定位、钢柱焊接前和焊接后偏差测量控制点的精度。 (控制网角度、边长闭合复测示意图见下页)
9
轴线、标高基准点垂直传递途径示意图
6.8 C点设计坐标与实测坐标比较,得到C点定位偏差。 6.9 GPS卫星定位仪复测示意见下页图示。
200x200mm
无法放出。当遇到此种情况时,只有在已经浇注好并且没有钢筋露出混凝土面的剪力墙部位临
10
+320.20米
楼层C
+439米
楼层
C
楼层C
+160.80米
地面JJ1
GPS卫星定位仪复测示意图
11
地面JJ2
时设置一个坐标控制转点(设置方法按测量程序和规范要求进行),再将全站仪移至该转点上继续完成未放出的点位。所有放线工作,当由于现场环境限制,无法放置对中杆棱镜时,则
采用徕卡全站仪专用反射片作为接收目标进行定位。
9. 测量定位与校正
钢筋绑扎前,将埋件平面位置的控制轴线和标高测设到下一楼层。
根据下一楼层上的埋件轴线和标高控制线,在土建核心墙水平钢筋绑扎前,把埋件初步就位,等土建钢筋基本绑扎完,利用土建钢管脚手架,对预埋件进行精确校正,如遇竖向或水平
钢筋阻挡,应及时调整钢筋绑扎位置。
精确校正埋件标高,并排焊接两根φ12mm钢筋作为埋件托筋,埋件与核心墙钢筋之间焊接固定,如下图所示:
楼层标高线
埋件就位安装剖面示意图 埋件安装立面示意图
埋件安装就位固定后,由总包、监理测量复核,验收合格后浇注混凝土。核心墙面埋件预埋就位立面示意图
10. 钢结构测量 10.1 细部测量放样流程
本工程外筒钢柱节对接节点多位变截面,所以每一个节点的位置都必须用全站仪进行三维空间坐标定位测量。测量放样总体流程:
吊装测量流程:
12
10.2 钢柱测量校正
钢柱测量校正采用全站仪直接观测柱顶轴线、标高偏差进行测量、校正或者采用经纬仪进行正。10.3 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校正 按如下两种工况计算三维坐标:
10.3.1. 常温条件,不考虑荷载增加引起变形而影响每节柱顶中心点的三维坐标。 10.3.2. 按施工顺序,考虑各种因素,主要是荷载增加引起每节柱顶中心点位移。 10.3.3. 测量步骤:
1)计算上一节将要吊装的钢柱顶中心的三维坐标。 2)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投递到顶层并复测校核。
3)吊装前复核下节钢柱顶中心的三维坐标偏差,为上节柱的垂直度、标高预调提供依据 。
4)对于标高超差的钢柱,可切割上节柱的衬垫板(3mm内)或加高垫板(5mm内)进行处理,如需更大的偏差调整将由制作厂直接调整钢柱制作长度。
5)用全站仪对外围各个柱顶中心进行坐标测量,如下图所示:
后视棱镜
测量校正钢
a、架设全站仪在投递引测上来的测量控制点上,照准一个或几个后视点
b、输入后视点、测站点坐标值、仪高值、棱镜常数、棱镜高度值,建立本测站坐标系统
c、配合小棱镜或对中杆测量各柱顶中心的三维坐标
6)结合下节柱顶焊后偏差和单节钢柱的垂直度偏差,矢量叠加出上一节钢柱校正后的三
维坐标实际值
7)向监理报验钢柱顶的实际坐标,焊前验收通过后开始焊接
8)焊接完成后引测控制点,再次测量柱顶三维坐标,为上节钢柱安装提供测量校正的依据,如此循环。
内业计算柱顶中心坐标,并在柱顶作好点位标示。在下节柱顶用临时连接件连接架设全站仪,后方交会仪器站点坐标,测量上节柱顶中心轴线偏差,检查单节柱垂直度。每根柱测量两个点,检查钢柱扭曲。 10.4 采用经纬仪进行测量校正
采用经纬仪进行校正时,应采用两台经纬仪同时对钢柱进行观测,指导校正,保证钢柱的轴线和垂直度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操作方法如下:
13
经纬仪钢柱测量校正 10.5 钢柱标高测量校正
水准仪进行测量校正,操作方法如下:
钢柱标高测量控制示意图
10.6 钢结构安装允许偏差
11. 施工测量总流程(见下页)
第二节 施工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裙房及主楼的沉降进行监测,对结构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重要构件及重点部位的应力等进行长期监测,掌握建筑物服役期间的受力荷变形状态。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监测与记录结构在风和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结构
使用期间的变化,及时把握结构的健康状态。
变形测量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一级变形测量等级执行,变形测量及平面控
制网点位精度要求见下表:
采用先进的监测仪器,提供准确的实时监测数据,为钢结构、幕墙安装等提供定位、校正的依据;监测环境影响如温度、湿度、风力变化,为顺利安装提供施工依据;对应力集中的部位进行应力应变测试,跟踪杆件的应力变化,验证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 1. 监测项目
1.1 基础底板和主楼首层沉降及其基准点引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
14
施工测量总流程图
15
1.2 首层组合楼板的钢梁挠度采用精密水准仪或百分表测量 1.3 施工现场每天的温度、湿度、风力采用传感器测量 1.4 施工现场每天的污水水质、空气质量监测
测试设备的精度,如垂线坐标仪为0.1 mm,激光垂准仪为1/40000、全站仪测距精度1mm+2ppm等,可满足监测精度要求。而且点位设置相对固定,整个施工过程中,传感器放置固
定不变,其稳定可靠性十分有利于长时间重复监测。
2. 监测部位
根据监测点的位置、监测形式和监测仪器的不同,变形值的获取有二种方法:
2.1 多级分步测量法:建筑物由下至上建造,上部楼层某一测点的变形测定是经过多次相对换算,采用多次相对变形叠加获得。具体步骤如下:
2.1.1. 先测出底层监测点相对于建筑物外围的控制点之间的变形;
2.1.2. 测出需监测楼层的控制点相对于底层监测点之间的变形,得到楼层控制点位的变化; 2.1.3. 测出需监测楼层的其余测点相对于本层控制点之间的变形,从而可知本楼层测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多级分步测量流程如下图:
2.2 直接测量法:通过仪器直接测出测点的三维变形值,也叫实时差分测量。
2.2.1. 差分测量的优势:影响三维坐标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仪器精度、点间斜距及垂直角,后两者涉及大气的气象改正、水平折光、垂直折光等许多复杂的因素,故很难精确求出,从而
降低了点位测量精度。然而根据变形监测的特点,需要测量的只是相对变化量,采用建立基准站进行差分的方法,极坐标法测量的点位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甚至更高。
2.2.2. 差分测量原理:在一个测站上对两个观测目标进行观测,
将观测值求差;或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目标进行观测,将观测值求差;或在一个测站上对一个目标进行两次观测求差,求差的目的在于消除已知的或未知的公共误差,以提高测量精度。
在该系统中,计算机通过电缆与监测站上的全站仪相连,在计算机控制下,全站仪对建筑物外围的基准控制点及被监测物上的变形点进行测量,观测数据通过通讯电缆实时输入计算机,2.3 多级分步测量、直接测量二种监测方法都需要有位置相对稳固的外围测量控制点坐标值或基准面、基准线、基准数作起算依据。对同一测点如外框筒测点采用二种检测方法所测得的变形值应进行相互校核比较,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例如:本工程的垂线坐标仪观测楼层平动和外立面全站仪观测的垂直度变化,其结果应相
互一致,每次观测结果立表比较,示意如右表所示。
用软件进行实时处理,结果按用户的要求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监测人员能实时地了解监测运行
情况。
差分测量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全站仪直接测量法(差分测量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3. 监测时间
影响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精度和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测试时机,一般在清晨6:00~8:00,因为经历了一个夜晚后,整体结构的温度比较均匀,比较容易剔除温度差的影响;此时施工人员少、施工设备对仪器的扰动较小。具体随日出时间而定,夏季相对于冬季时间稍
早些。日出前40分钟开始,30分钟内观测完成。
4. 监测部位
4.1 主楼地下室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
4.2 主楼地面以上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
4.3 每25个楼层相对首层基准点的平面位置、竖向变形; 4.4 首层组合楼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后的钢梁挠度变化;
4.5 主楼首层外围16根钢柱、各楼层腰桁架受力较大部位的应力应变; 4.6 施工现场每天的温度、湿度、风力、污水水质、空气质量观测、记录。
16
5. 监测频率
17
6. 沉降监测 6.1 沉降监测点布置
本工程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作沉降观测记录,地面设二等水准基点5个,沉降观测点一开始全部设置在地下室基础底板面,主楼观测点数为24个,群楼地下室观测点数为49个,为二等水准点。地下室沉降观测工作从基础施工完成后读零开始,每升高2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1mm。
当主楼施工到±0.00米层时,将主楼的24个沉降观测点转移到首层楼面对应位置。主楼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作沉降观测记录,作一级变形测量,每升高6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05mm。主楼沉降值应扣除上部结构施工增加荷载对墙、柱产生的压缩变形值。主楼首层沉降观测点平面布
6.2 线点进行联测,当基准点发生变化时及时恢复,长期观测建筑沉降。标高基准点的锚固长度锚
入土内
1m,地面用护栏模板围护,形式如下:
沉降监测基准点设置示意图
主楼首层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18
地下室基础平面沉降监测点布置图
6.3 沉降监测成果表及沉降变形曲线示意
6.4 位移变形监测 6.4.1. 垂线坐标仪测量法
楼层之间的相对平面和竖向变形采用垂线坐标仪进行测试,其工作原理如下图:
19
重锤使垂线垂直,当上部楼层产生相对于下部楼层的变形时,垂线下端与垂线不直接接触、CCD图像传感器即可测量出垂线的平动变形值和竖向变形,比较方便的测量出楼层之
dz2-dz1)、相对平动变形值(dx2-dx1)、(dy2-dy1);上下监测层相对变形进行叠加后,即可综合反应出建筑物的
整体宏观变形。
采用激光准直仪提供垂直基准线,如下图所示:
20
监测楼层平面平移和扭转
一层平面内设4个控制点,共安设4台垂线坐标仪,通过4点的平面内位移分析,监测楼层
变形,如下图所示:
固定不动的
楼层监测点位置的变化可反应平动和扭转情况,如下图所示:
6.4.2. 外立面设点全站仪监测
主楼外围的全站仪观测点位置固定,以地面1F固定点为后视,分别观测18F、37F、55F、73F、91F、顶层各点的平面坐标。观测结果和采用垂线坐标仪观测得到的数据比较应一致。
主楼外立面观测点的平面布置图
21
主楼外立面测点立面布置图
正在阅读:
超高层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施工监测)008-10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05-01
艺术节选拔赛作文600字06-16
高中数学1.3.2.1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401-31
最新应用文写作期末考试试题资料12-29
湖南工学院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04-24
昆明市盘龙区2010年路网建设工程—金刀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4-30
2016秋小班年级组教学计划10-10
2014高考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06-06
起重机程序文件 - 图文05-24
- 急性职业病管理
- 第一讲WINDOWS XP 主机使用及安全
- 英飞凌-百度百科
- 【红楼梦】的两个英文译本比较
- “钢板桩+钢管内支撑”系统在大型深基坑中的应用
- 湖南2010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真题及答案
- 2016年江西教师招聘小学笔试真题
- 1中国法制史
- 轴承套圈磨加工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 《论语》解读 (1)
- 中考词汇练习
- 2016最新暑期支教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 市政工程监理细则 2
- 实验1—软件项目计划任务书格式
- 基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Failover Cluster(故障转移群集)部署Sql Server 2008 AA(主主) 模式群集
- Photoshop结合数位板绘制重生插画教程教本教本
- 《资治通鉴》简介
- 在书法的线条中生活
- 数码宝贝:日光金手指
- 第三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