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初中历史2016—2017学年 中考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1:52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京市溧水区初中历史2016—2017学年 中考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古代也有,并不是新航路开辟才开始的,A选项错误,;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直奔资本主义路,B项错误;法国的启蒙思想为未来社会提出了各自的构想,但谈不上系统,故C项错误;D19世纪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占领了更多的殖民地,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D正确所以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3.由卜宪群总撰稿的《中国通史》写道:“在 ▲ 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大量的所谓干

栏式房子——地上埋木桩,上面铺地板,再在上面盖房子。”▲处应该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 D.半坡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底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半坡原始居民记混,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

4.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人民检察官“反腐倡廉”的精彩故事。而秦朝时 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军机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御史大夫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皇帝之下,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因此B项正确;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军机处不是秦朝设置的。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御史大夫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丞相、太尉记混,记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得出答案。 5.下图所示形势是 (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漠北战役 D.赤壁之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示意图中显示的“曹军”“孙刘联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在赤壁与孙刘联军激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 A.重视“以德化民” B.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C.提倡节俭 D.重视地方吏治 【答案】C

【解析】A项重视“以德化民”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B项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项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符合题意;D项重视地方吏治是唐太宗的措施。故选C。

7.如下近代中国出现的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进步报刊,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答案】A

【解析】1872年,上海创办《申报》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1895年,康有为等组织“公车上书”,此后,仍屡次上书呼吁变法,创办《万国公报》;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因此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 8.下列口号中,不属于五四运动的是 (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打倒军阀,除列强 D.取消“二十一条”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ABD三项属于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C从“打倒军阀,除列强”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不属于五四运动,符合题意,故选C。 9.下框电报中的“先生”是指( )

A.蒋介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若飞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题干电报中的“蒋中正”是蒋介石,“先生”是指毛泽东,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依据下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 (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农业 D.服务行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黄金时期,主要行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中显示的也是轻工业发展突出,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不包括 (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沈阳第一机床厂 C.川藏公路 D.南京长江大桥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ABC三项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不符合题意;D项南京长江大桥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符合题意,故选D。

12.2017 年 4 月 1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 国家大事。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 1990 年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厦门经济特区 C.海南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答案】D

【解析】A项深圳经济特区、B项厦门经济特区是1980年建立的;C项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建立的;D项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经过,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记忆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得出答案。 13.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 ①阅读《海国图志》 ②文明的鞠躬礼代替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③欢庆香港回归 ④参加人才招聘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r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