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淄博市继续教育研修材料(部分)+2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9 02: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模块一】师德修养

1-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笔记

主讲人: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杨春茂 ▲教育的目的:提供资源使学生能够以健康的方式自主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功能、知识水平、创造能力,开启心灵、发现天赋、挖掘潜能、发展个性。 ▲《规范》颁布和实施的背景: 2010年2月28日,《规范》通过各种媒体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人们对教育十分关注,问题涉及到教育未来十年的问题。 1.实现财政投入占DGP4%。

2.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强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家对高知识教师设立荣誉称号。 2.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要关注学生,严谨笃学,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聘任条件。 3.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造就学科教师和领袖人才。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每五年对教师进行一轮培训。 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5.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个人体会

居里夫人因上课而不去领诺贝尔奖,从中可以看出居里夫人的师德有多高尚。居里夫人去世后,爱因斯坦致悼词中只有三十多个字提到她的科学成绩,其他大部分都是说她的道德力量。 ▲ 为什么修订《规范》? 2008年再次进行修订《规范》,人们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的《规范》的特点: 1.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历史上产生700多状元和11万多进士

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公正,使穷人能通过考试改变命运。 例:乾隆点状元

潮州改韩山、韩江纪念韩愈。

教师节,应用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

对传统文化的淡化,对四六级英语考试持反对态度。 加强道德修养,加强人格培养。

弘扬传统文化,应从细节做起。校训很重要,凝聚师德的内容。 例:奥地利:从骨子里重视教育。

一镇长欢迎带着9个孩子来旅游的夫妇,举办篝火晚会等。夫妇诧异为什么如此隆重?原来那里有规定如果一个学校少于17个学生就要关闭,镇长希望夫妇9个孩子中能有几个留下来,使这个少于17个学生的学校能重新办下去。 2.突出师德的底线要求。 最低标准

2001年评全国师德标兵,有三个老师事迹感人,但专家不同意,原因是这三个老师太爱学校而忽视家庭,虽全身心投入教育,但家庭道德不合格。 3.突出对学生的爱

对学生严格要求修订为对学生严慈相济 4.要求教师终身学习。

5.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

美国教师规范: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处于尴尬和危险之中。 6.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

(1)师德意识要求高水准。 (2)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

(3)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所以对教师的要求高。 在德、法、日,教师就是公务员。 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存在非公职人员。

要成为最好的老师要8-15年,首都师大对北京中学的调查,学生最欢迎的是36-45周岁的老师。 ▲教师职业稳定和地位是一致的。正因为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所以地位也较高。 丰田公司:安定聘用,希望员工能够稳定。 ▲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1.科学素质 2.艺术素质 3.信仰素质

4.人文素质 价值标准是爱。

(1)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人太多。 (2)我们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3)优质教育资源太少。

(4)职业教育办得不好,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受重视。 瑞士70%的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

▲ 中国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上职业学校? 1. 管理问题,观念阻碍。

2. 政府导向错误,伪学历推波助澜。 3. 由于不重视,职业教育办得不好。 政府只看学历,不看能力。

盲目追求高学历,危害很大。如:“熊猫烧香”的发起人 ▲ 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师德提出新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中不要拔苗助长。

学生评价,美国与中国评价学生的差距。 ▲四个“为本”对师德提出新的要求 1.以人为本

杨澜采访诺贝尔获奖者崔琦的事

杨澜说自己以前采访时从没有以人为本。 运动员周洋说的话引起反驳 2.以生为本

(1)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4)让学生主动发展

(5)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6)让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育人为本

(1)向学生灌输先进的学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动手能力 (3)增加创新能力 (4)培养探索精神 4.教师为本

(1)要保证教师数量。 全国教师1300万,编制偏紧

(2)要小班化教学,才能实现素质教育。

(3)要按《教师法》的规定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教师队伍重在师德建设 教师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将示范课当做表演课上 如:课上,说香蕉的学生没有来

▲在师德修养中应该处理的几个关系: 1.在对待全体学生的关系上强调尊重。 尤其是六种学生应尊重: (1)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2)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3)被孤立或被拒绝的学生 (4)有过错的学生

(5)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6)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在对待“差生”的关系上,坚守师德底线。 (1)不体罚学生,不仅涉及道德,也涉及法律。 (2)不辱骂学生。

(3)不大声训斥学生。 (4)不冷落学生。

(5)不羞辱嘲笑学生。 (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3.从教师的劳动对象出发强调赞赏。 (1)赞赏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

(2)赞赏每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

(3)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他们表现出的良好的愿望。 (4)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 两次公开课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存不同态度《我的战友邱少云》、《木兰辞》 (5)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 A.帮助学生确立他能够达到的目标。

B.帮助学生根据所处的环境选择利用教育资源。 C.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D.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学习方式。 E.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中的积极的学习氛围。 F.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G.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6)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引导。 ▲结束语:

教师应珍惜自己的职业。

于丹:讲的一个故事:三个工匠在盖一个教堂 三种不同的回答反应不同的人生态度。 1.悲观主义者 2.职业主义者 3.乐观主义者

希望教师都做乐观主义者。

教师的人生轨迹是:学业、专业、事业、伟业

1-2走在行知的路上——师德报告 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 杨瑞清

·行知小学班主任工作三个学会:学会联合-整合无限的班主任工作资源;学会赏识-探寻至善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学会自信-激发不竭的班主任工作动力.

·陶行知:受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宋庆龄评价陶行知:万世师表 一、学会联合——整合无限的班主任工作资源:村校联合,城乡联合,国际联合. 学会联合——小班级,大教育.

二、学会赏识——践行至善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学会赏识——小班级,大文化. 1.六次觉醒:

学会赏识 找回真爱——爱——情感层面 一种情感 学会赏识 发现宝藏——玩——方法层面 一种方法

学会赏识 端正态度——行——态度层面 一种信念 学会赏识 导致成功——懂——理论层面 一种模式

学会赏识 走向和谐——通——哲学层面 一种智慧 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诚——实践层面 一种能量

2.一个理念:学会赏识——学会爱,是教育者高智慧的体现.如主题教育、愉快教育、情景教育、创造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

3.六条原则:尊重—人格(100%)相信—潜力(100%) 理解—个性(100%)激励—优点(9%);包容——特点(90%)提醒——缺点(1%); 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

露珠——童心:呵护童心是班主任的责任,童心是生命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生的无价之宝.童心是幸福的接收器,是创造发明的发动机,是生活的润滑剂.没有童心,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就没有快乐、幸福.童心总是和快乐、活力、自然、单纯、希望、憧憬??联系在一起的.

·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博爱,自爱,真爱,会爱.达成被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聚焦;引导施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源泉;启发自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堡垒.

·让班级成为爱的磁场,让家庭成为爱的港湾,让生命成为爱的化身.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留级,不让一个孩子厌学.【学会赏识,爱满天下——斯霞/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像好的父母,孩子好奇心得到鼓励;学习像系列游戏,没有那么多作业;教孩子不是技术活.——加拿大教育学家】 教育孩子,主要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 孔夫子——仁爱;孙中山——博爱;陶行知——爱满天下;斯霞——童心母爱. 三、学会自信——激发不竭的班主任工作动力. 学会自信——小班级,大事业. ·一心坚持——选择好人生的立足点;诚心感激——把握住人生的平衡点;全心成长——创造出人生的制高点.

“真正值得我们感激的人是在关注我们的成长的人.”

·品读好三本书 ——读好陶行知这本大书、读好实践这本活书、读好生命这本天书. 躬干实践 勤于读书 善于交友 精于思考 乐于动笔.盼头:看到希望、发现意义、找到价值

陶行知先生说: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这个道理太好了,人上人是自负的心态,人下人是自卑的心态,人外人是自我封闭的心态,而人中人才是自信舒展的心态.陶行知老早就教导我们要做自信舒展的人中人.人生价值=奉献量/获取量

1、学会自主,做自己精神生命的控股股东 2、找回自信,拥有自己的快乐老家 立大志,做大事/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实事/立大志,做新事.、

·班主任工作是至善至美的事业:善解人意发现美,与人为善表达美,善待自己享受美,积德行善弘扬美.

·班主任工作是真爱会爱的事业:发出真诚的弘愿,珍惜无然的缘分,奉献无偿的爱心,收获成长的快乐.

·班主任工作是温馨温暖的事业:守住宁静的心家,经营温馨的小家,融进和谐的大家,奉献伟大的国家.

行知路上后来人,立志建设新农村 ——陶行知夫人

【模块二】专业理念

2-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制情况及内容汇报 一、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

㈠对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必要性的认识

1、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3、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4、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5、小学教师录用、评价、考核、注册的依据.6、是制定《中国教师标准》的基础性文本. ㈡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原则

1、体现教育发展规律,特别是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2、针对性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际相结合.3、可操作性,具体可行.4、通用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5、发展性与引领性. ㈢研制的思路与过程

思路:在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使标准研制过程具有小学一线教师、校长、高校培养培训机构专家、教育决策管理人员的广泛参与. 过程:现状研究、国际比较、标准开发、试测与咨询、修改与完善. ㈣研制阶段

2008—2009年国际比较、现状调研、测试形成初稿;2010年组建课题组,修改完善;2010年11月2日 召开”教指委会”研讨文本;2010年12月19日-20日召开研讨会征求教师教育专家意见;2011年2月提交”送审稿;2011年10月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文本格式做进一步修改;2011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专家审议会;2011年11月2日-3日三个研制组主要负责人集中统稿,再次提交送审稿;2011年12月形成现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征求意见稿).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㈠框架结构:三个层次【3个维度、13个领域、58项基本要求】 三个维度:

Ⅰ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①职业理解与认识②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③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④个人修养与行为;

Ⅱ专业知识.包括①小学生发展知识②学科知识③教育教学知识④通识性知识; Ⅲ专业能力①教育教学设计②组织与实施③激励与评价④沟通与合作⑤反思与发展 ㈡内容:

1、基本理念:小学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小学教师只有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给予儿童适合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的第一种学校教育形式.因而,小学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小学教师需经过正规的专业性培养与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小学教师必须经过资格准入,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①学生为本:小学儿童是主动发展的、享有基本权益的个体.小学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平等权益.小学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天真活泼、规则意识强等鲜明特点,小学教师要尊重和遵循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小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学习生活促进小学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小学教师应对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工作全面负责,坚持科学教育方法,因人施教,促进小学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②师德为先: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理性认识萌芽并快速发展、对成人又相对依赖的儿童,小学教育阶段也是儿童进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起始阶段,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既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与帮助又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教育是需要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事业,小学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儿童,为人师表,给予儿童精心的教育培养,保证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

③能力为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小学各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都需要科学设计与合理组织.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儿童都会有不同需求和行为表现,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提供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策略.小学教师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育智慧.

④终身学习:小学教师既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又是与小学儿童、与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共同成长的学

习者.小学教师要形成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社会的变化和教育变革,了解初等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追求新知识和吸纳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提升教育智慧. 2、内容与要求

Ⅰ专业理念与师德①职业理解与认识 (问答题 )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②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多项选择)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③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④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Ⅱ专业知识⑤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⑥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⑦教育教学知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⑧通识性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Ⅲ专业能力⑨教育教学设计

(36)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3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8)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⑩组织与实施

(3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0)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2)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3)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44)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5)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6)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11激励与评价 ○

(47)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48)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49)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50)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12沟通与合作 ○

(5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5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5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13反思与发展 ○

(56)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7)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58)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㈢实施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2、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3、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关键指标.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4、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相关资料补充:

《小教专业标准》五性:①科学性②规范性③基础性④时代性(a以人为本b专业发展c终身学习d关爱生命)⑤实践性

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还要关注生命的感受.这也是学校教师管理的导向. 教师的性格:①乐观向上②热情开朗③亲和力 《小教专业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要求教师:

1、”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个维度覆盖了”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等四个领域. 在”个人的修养和行为”方面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五个标准:a.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b.要有亲和力、热情开朗;c.要会调节情绪,具有平和的心态;d.要求教师要有勤于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e.要求教师应该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要文明礼貌.

2、”专业知识”这个维度覆盖了四个领域: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前三者受制于后一个领域,但这4个领域需要通过2个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把它们串联起来.

3、”专业能力”方面覆盖了五个领域: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标准中”专业知识”这一维度来要求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我所教学科是科学,所以更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因为只是范围广,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有数不尽的问题等着你去给解答,常常因为课的一个小知识会引出很大的问题.作为老师的我当然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奇老师了,所以科学老师是有必要多学习的.而专业素养对科学教师至关重要,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首先必须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所要求的知识.尽管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但就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而言,其中有三种知识可被视为教师知识的基石,即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三大类.科学课程教师的知识结构自然也包括以上三大方面,但由于科学课程内容的高度综合性,使科学课程教师的知识素养具有以下特征. 1.广博的文化知识2.整合的专业知识3.全面的科学教育学知识 ·首先《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其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

·最后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等.第三,关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第五,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

2013淄博继续教育资料模块二-2为什么要教师专业化

农村教师的历史使命和教师专业化 顾明远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进一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大会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而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这个任务很大程度落在农村教育上.因为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主要在农村.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教育的落后需要今天我们来改变.农村教师的任务更重大,更艰苦,也更光荣.近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加强了投入,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不仅免除了学杂费,而且免缴书费,补助住宿费,改善办学条件.现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

近几年来中央领导特别关心教育问题,特别是关心农村教育和教师的问题.除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多种倾斜政策以外,还为农村设置了特聘教师.从今年起又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师范生免费教育意义重大,它向全社会表明:

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尊师重教,首先要尊师;吸收一批优秀青年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要由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家来办教育. 这就是教育专业化的要求. 一、 教师是什么样的职业 教师职业在职业对象、职业内容、职业手段与其他职业有很大不同.教师的职业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不是没有生命的物.

教师的职业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的职业手段是教师自身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职业特点:(1)是复杂的脑力劳动.(2)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3)具有鲜明的示范性.(4)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

二、为什么教师要专业化?(1)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需要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2)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3)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4)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变革,教师要适应,要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育.

1966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应把教学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它是一种公共的业务.另外,对于在其负责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要求教师具有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感,”

三、教师专业化有哪些要求

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的.

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的时代,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

(1)要有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教师职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知识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贡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吕型伟

(2)较长时间的职业训练

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职前教育阶段:师范院校学习;

初职阶段:在实践中向老教师学习,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成熟阶段: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新的领悟,新的创新,较好的教育效果,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敬业: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精益求精; 爱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我的教育信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4)有不断进修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反思、钻研,成为

研究型的,自我发展型的教师.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 结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2-3自主发展趋向的教师专业成长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 汤丰林

·江本胜的”波动”世界:振动、共鸣、相似性 ·罗伊.马丁纳的基因形态场:每个人都和其他生物的能量场互动,并通过本身的能量场与来自环境的刺激互动.我们和环境共同构成的能量场就是”基因形态场”.

·主要内容提要:正确认识职业困惑、积极打开成长之门、有效把握幸福准则//主要观点: 积极主动地正确认识职业困惑,把握教师自我成长,制定自己的幸福准则 一、教师的职业困惑

1、职业特点:多矛盾、多应激、多冲突

2、工作环境:单纯 信息闭塞 性别比例失调 3、升学率+简单量化=不公平感

4、需要面对的问题:缺乏成功感、晋升受限、职评受阻

5、超负荷工作:工作时间超过国家标准 班级人数超过标准 工作内容繁重 工作要求高 6、不被尊重、不被信任;过多的检查、督导 7、组织不够健康+人际环境恶劣=消极心理

8、教师群体的性格特点:自尊与自卑相交错的复杂、矛盾的人格;追求完美、知识分子清高的特点;不善交往与角色固着. 二、教师的自我选择 1、学会自我选择:乔普拉:无论你喜不喜欢,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是你过去做出的选择的结果./选择,主导我们的命运! 2、提升自我效能的六项选择

(1)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人”的启示

(2)我不能左右天气,但却可以改变心情.选择一种全新的心情吧,你会发现不良的环境,同样会让我们得到生命的享受.

(3)我不能改变容貌,但却可以展现笑容. 林肯:”每一个人的那张脸,25岁以前是父母给的,而25岁以后是自己给的.”

(4)我不能控制别人,但却可以掌握自己.任何人你都控制不了,唯一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的态度或心情.

(5)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好好利用今天.明天就像昨天一样,昨天是一张过期而失效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未到期的期票,充满着变数.我们只有握住今天,活在当下,人生才是最充实的!

(6)我不能样样胜利,但却可以事事尽力.一个常沉浸于胜利喜悦中的人,会降低挫折耐受力,小小的风浪就会将其淹没. 三、教师的幸福准则

1、七项职业准则:积极主动(马太效应)、以始为终(目标意识、归零思维)、要事第一、共赢思维(合作行为与团队意识)、知己知彼(乔哈里之窗)、统合综项(合作与学习)、超越自我(心静、神定、灵慧) 2、两大自控模式

模式一: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动作创造心情-快乐心情三部曲/改变你的生理状态,就能改变你的心情!

模式二:注意力-心态-行为-结果-命运-注意力,善于控制你的注意力,会产生任何你想要的心境或感受!如果你要想成功或幸福,那么现在就即刻做出选择,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生命中美好而积极进取的一面,集中在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上!

3、保持良好职业状态的生活秘诀:保持生活简单,学会热爱工作,培养健康嗜好,说话令人愉悦,适时亲近自然,懂得知足感恩

2-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郭世安

职业校长:研究校长的专业发展,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陶行知:校长是一校之魂/苏霍姆林斯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特殊指挥/校长需要不需要成为教育家?应该立志成为一个教育家 胡锦涛: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温家宝总理: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

·学校领导者工作的三部曲:一是研究自身的成长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成长发展;三是研究学生的成长发展.

·对教师队伍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就没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为什么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国家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最大财富.关注与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党和政府、学校领导者的重要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领导者的最大责任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和谐发展,让教师走向成功.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有偏见的.和谐发展不仅包括包括专业能力的提升,也包括教师职业素养(师德)的发展.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既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基本含义有四条:教师专业化即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师专业性;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

1.要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与特点.2.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并热爱教师职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规范.3.培养教师具有人格魅力(指职业素养)与学识魅力(指专业能力).4.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学习机会.5.学会激励教师,并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6.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7.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营造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内涵: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育,读懂教师,读懂教学,读懂学生/校长要读懂教育,教师要读懂教育.

·如何当好学校领导者?成功是每一个领导者的主题.学校领导者的管理与成功之路不该是一个模式,更不该是千校一面或千人一面.办有特色的学校,当有个性的领导.领导者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办学个性,而办学个性又决定着办学的特色.个性创造特色,特色显露个性.有个性的领导者才能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就要有为.领导者要做到有位又有为.”有为”与”无为”事关教育的成败、学校的命运、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育

温家宝总理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教师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和谐的教师,和谐的教师造就和谐的学生.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无知,就会被社会淘汰;一个国家无知,就会被历史淘汰.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可以在学习中崛起,也可以在无知中灭亡.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教育有着神奇的作用:教育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懦弱的身驱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教育改变人生,教育决定命运,教育决定未来.

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教育可以让一个民族从愚昧走向文明,从贫穷走向富有.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的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拥有美好的人生.校长要帮助教师认识什么是教育.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师

(一)如何认识教师职业?1.帮助教师认识教师职业是校长的重要职责.2.教师职业是良心的职业、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职业,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民族的未来.3.教师的学识水平决定着数代人的命运.4.教师的全部职业生涯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5.职业教师的

专业发展应是专业精神与专业能力的和谐发展.职业教师应严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6.人民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

教学质量是教师立足教育的第一资本.师德是立师之本,师德是教师之魂.身心健康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石与保障.

教师的水平不仅决定着教育的今天,也决定着教育的明天.

胡锦涛总书记: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终身学习:

什么是终身教育?既学习已跨越了学校教育的范围(小学、中学、大学)而贯穿人的一生.教师要让终身学习伴随整个职业生涯.胡锦涛在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作为教师,若不甘心目前的现状,想有所作为,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出路就是:靠学习求得发展,靠能力求得生存.只有通过最佳的学习,才能获得最佳生存.多一点知识就多一点本事,就多一分竞争实力.你能干什么,你就是什么.新时代的理念:把对人的培训投入做为最大的福利.

如何认识教师读书的意义?读书是教师作为一名文化人的标志之一.他能提高教师的文化格调,强化教师的文化人格,他能带来教师的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要自问:不读书,我们真的还能教吗?不读书,我们还能撑起明天的教育吗?

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再好的课程改革方案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一切高质量的教学计划都会付之东流. (三)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当今时代告诉我们: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文凭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是当前的潮流.学历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一张大学文凭受用一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当今的教育,需要的是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创新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竞争与挑战的现实告诉我们:你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得拼命找工作.你今天不与时俱进,明天就会遭遇时代的淘汰. (四)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 1、教师要有爱心.温家宝总理说: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有道德有素养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一定要以德为先.我们需要更多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当教师;应该有更多让学生永远铭记的老师.

2、坚持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功为本.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以学生为本是至尊至上的原则.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和未来为本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我们的教育必须着眼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是平民教育. 最该学的七大技能: 1、问题解决与批判思维能力;2、通过网络合作与通过影响力领导;3、灵活性与应变力; 4、首创精神与创业能力;5、有效的书面与口头沟通能力;6、信息的获取能力; 7、好奇心与想象力.

教师专业发展要有应变能力:当今竞争时代突出特点:”快鱼吃慢鱼”,不再是”大鱼吃小鱼”. 3、教师要以专业:适应时代与变化是生存的要术.谁应变的快,谁就是强者和赢家.对待变化的态度:快速反映,积极应对,正确抉择,不失时机.21世纪生存与成功的要素:能够敏锐地觉察出时代的变化、生存环境的变化、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适应变化中求得生存、发展与成功.能够生存下去的人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能够对变化作出快速反映的.教师职业也要居安思危:所谓危机意识,最重要的不是危机出现了怎么办,而是在还没有出现危机时,就要想到可能会出现什么危机.教师职业不是铁饭碗.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健康的身心:身心健康是成功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事关育人的质量,教育的成败和民族的未来.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造成的危害远比其教学能力低下造成的危害更大. 三、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学

什么是教育家?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有教育实践成功的例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就是教育家.

能够把握这个时代的脉搏,对相当大的群体进行教育,并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就是大教育家. 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成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中最核心、最本质、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应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我们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创造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

教师的全部教学过程及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师要善于站在 “学”的层面,去构建”教”的层面.要以”学”为本,设计自己的教案、构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质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资本

人们期盼高质量的教育,更期盼高质量的教师.

“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陶行知)教师聘用制改革比拼的是质量与能力,而不再是学历的高低与职称的高低.

能者上,庸者下,质量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日趋完善,将使学校与教师职业面对更大的挑战. (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识魅力

什么是教师的学识魅力? 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厚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教学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满意的教学效果,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自己搞明白、认识明白的知识,不一定能够给学生讲明白.不要以为有了硕士、博士学位,就能上好课,这不一定.学问很高,但上课讲不明白的,大有人在.

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教好”.你应当把”教”转化为交流.交流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措施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陶行知:”教学合一” 的教育思想.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

对教师讲课语言的三个要求:

·清楚:既教师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得当:用词准确、恰当、自然流畅,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在心平气和讲授的关键时,融入激情;

·艺术:在以上基础上,做到语言简捷、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富有感染力.

成功的教学从细节做起:1.教师的成功之路从细节起步.要想在教学上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细节上比功夫.2.细节足以决定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也左右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败.3.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完美,无一不是来自细节的精心设计与构建. (三)教师要在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

什么是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剂.

经验+反思=成长.教师要首先读懂自己.

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和反思的对象,考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种种途径,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

学科带头人带什么?自己在教学上的实力、真东西在哪里?自己在教学上的奇招、绝技、特色、个性在哪里?主要薄弱在哪里? 教学内容应坚持常讲常新.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科研的支撑 科研有高度教学才能有厚度

我们不仅需要造就教学高手更需要造就科研高手.

教育科研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产生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升华出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做指导、做引领,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

温家宝2009年教师节视察北京35中时说: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1.高水平的教学需要科研的支撑.2.教师有两功:教学与科研.科研决定教学的功力.立在科研之上的教学才能展现教学功底的深厚.3.安身立命靠教学,出类拔萃靠科研.4.讲台是教师的”生存”之道;5.科研是教师的”发展”之道. (六)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和思维 1、尊重和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要善于以学生的角色,去体验欲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切实感受,去感受对未知世界求索的那种强烈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要保护学生对一切未知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要鼓励学生求知、求索、求真、求实.要鼓和激发学生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要把孩子向老师提问题看成是一种天性、一种本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快乐.

科学的起步在于探索 兴趣是创造的摇篮. 2、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个性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的教育应是多样化的,我们的培养方式也应是多样化的.

3、教学方法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要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师教学生涯富有能力与活力的重要标志.缺少激情与活力、魅力与艺术的教学是死亡教学;呆滞死板,枯燥无味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教学.

4、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5、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展示”教育美”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与教师.教师要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参与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重要影响:①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成功.②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③塑造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绝不是再造一次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教学方式,再造”批量化”生产的学生培养模式.④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教学创造力、个性与特色的平台.⑤带来对教师评价的重大改革

6、校长要引领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2-5学习型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学习型组织 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李烈

·关注学校质量——关注教师质量 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我做校长,不是要‘管’教师,而是要为教师成长服务,我要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只有教师工作快乐,才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只有教师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健康发展的学生.快乐源于成功经验,源于不断成长,源于幸福生活。

·“双主体育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通过自育、互育,协调

互动,共同发展. 校长管理重点-提升教师素质-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最核心理念——强调”学习加激励”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学习、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一、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本前提.

(一)与管理者之间:鼓励平等对话,强调积极参与.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我们的体会是:贵在坚持

(二)与同事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和谐团队奖”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改善教师的人际沟通的理念与技能.

二、将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 1、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尽可能把校长提出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认识. 体会: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纳的过程.(等得了!听得了!)

2、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将学校的各种理念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实践中. 学校的各种理念不再是本本主义(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 3、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校办学理念提出修改意见,并转化成为行动计划,在创造性的实践和共同参与的智慧中获得生长、发展. 共同愿景——“以爱育爱,做最好的自我”.教师的爱,学生的爱;教育的手段,教育的目的;爱的四有:情感、行为、能力、艺术。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相统一;突出个性与特色;动态的、不断自我超越的目标。

三、指导团队学习,构建学习网络,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结合实际问题,指导团队学习.五个结合:结合改革过程学习;结合大家的热点话题学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学习;结合出现的问题学习;结合同事间相互交流学习.

(二)构建学习网络,发挥”核心作用” 我校学习网络的构成主要包括”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的学习网络,在这一网络的建设中,组长是关键人物. “小校长”“小书记”

1、把任务变成本组工作的再思考2、对校长负责 四、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开放、动态的发展性校本教师学习制度,以不断更新教师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1、校本理念:通过校本理念进行学习:以爱育爱,以学论教,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问题学习,十个意识,蹲下来和孩子讲话,无错原则,

2、校本科研:“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生课程班;“课堂文化校本研究”、“勇敢地退,适时地进”、“多元智能理论”、“课堂差错资源化研究”、“小学男班主任特色研究”、“爱的‘四有’”

3、校本管理:聚焦课堂:行政调研课;日常管理:备课笔记“留白”、“追记”“以学论教”的评价;激励机制:创新奖、杰出奖、质量奖??;搭建平台:“校长助理”工作室、“名师工程”; 4、校本教材

5、校本活动: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团队氛围;形成共同愿景-做最好的我;构建团队学习-学习网络;引领自我超越-培训机制

五、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追求.

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各成员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最优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快乐生命学说”.”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成功属于那些比他人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思考和付出行动的人;自己是否成功,完全取决于怎样去学,怎样去做,能掌握多少知识,是否能与人合作.

·”适合学说”.个体价值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或位置的基础上.强调优势、避免不足、以优促短.没有弱势的概念,只有流动的概念.总结老年,重用中年,培养青年.我们提出”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保障.

1、管理者—领导者:不只是关心正确做事,更要关注做正确的事.引导教师学会思考与判断. 校长的思想素质: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并且具有把这一目标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共识的能力.

校长最主要的作用:引领(思想引领、实践引领、管理引领) 一个观点:以学论教 两个建构:知识建构、心理建构

三个培养:兴趣、习惯、能力 四个体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情绪体验 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基础与创新、规范与活跃、课题与特色

十个意识:主动意识 互动意识 交流意识 开放意识 问题意识 训练意识 评价意识 多元意识 课程意识 系统意识

大教学观: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勇敢地退出去,适时地走进来” 对教师要求更高 2、单一的管理者向多角色管理者转变.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是校长也是朋友

校长的人文素质:校长应该具有亲和力,校长应具有较好的沟通技能.”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难,帮人之过”. 人文关怀:为成长创造条件。要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事情做——给团队一件大事,给每个人一个机会.

3、校长个人的自我修炼

校长要有好心态(让自己的天空常蓝 让别人的内心温暖)校长要勇敢(使正气成为学校文化主流) 校长要舍得(舍得机会、权利、荣誉 面对成绩时,”分享”而非”独享”)校长要有一点耐心(教育有自身规律,需要时间验证,不能急功近利)·校长要有好形象(亲和、正直、敬业、信任、欣赏、赞美、包容、大气、自责??)

最重要的形象:权威 以”个人人格的权威”为主,是一种内在的权威、一种知性的权威、一种体现亲和特性的权威.

内在权威:是以”理”服人,以”正气”服人.知性权威:是以”思想”和”专业性”服人.体现亲和特性的权威:是要善于与人沟通、倾听意见,权威而不霸权.校长要有一个好习惯:学习——广读书、交高人、善反思、重实践

对校长而言,管理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七、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然结果. “以爱育爱”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管理文化:授权、人本、激励、沟通//教师文化:形象、学习、合作//学生文化:美、学、玩、做//家长文化:权利、责任、成长//课程文化:个性、超越、未来//校园文化:关爱、和谐、精致//制度文化:共识、自律、崇善、动态//课堂文化:生本、对话、求真、累加//党员文化:旗帜、奉献、正气、引领

教师工作:不仅是职业,也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

教师工作: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将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文素

质以及职业和生命价值的共同实现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昨天的微不足道!今天的正在争取!明天的还要拼搏!

模块二--6 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校长是一校之魂。面临知识恐慌和能力恐慌的问题,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 学校领导者工作的三部曲: 一是研究自身的成长发展 二是研究教师的成长发展 三是研究学生的成长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没有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就没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为什么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国家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最大财富。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事关教育的大局,事关人才培养的成败,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

关注与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党和政府、学校领导者的重要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领导者的最大责任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和谐发展,让教师走向成功。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即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基本含义四条:

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师专业性。 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国窖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 要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并热爱教师职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规范。 培养教师具有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 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学习机会。

学会激励教师,并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

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营造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要读懂学生

如何当好学校领导者? 成功是每一个领导的主题。学校领导者的管理与成功之路不该是一个模式,更不该千校一面或千人一面。

办有特色的学校,当有个性的领导

领导者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办学个性,而办学个性又决定着办学的特色。个性创造特色,特色显露个性。有个性的领导才能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就要有为。领导者要做到有位又有为。“有位”与“有位”事关教育的成败,学校的命运,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

2-7学习型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本前提

二、将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 三、指导团队学习,构建学习网络,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四、构建发展性学习机制,鼓励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核心目标。

五、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追求。 六、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保障 1.管理者 → 领导者

? 不是只关心正确做事,

更要关注做正确的事。

? 引领教师学会思考与判断.

校长最主要的作用--- 引领(思想引领 实践引领 管理引领 )

? 一个观点:以学论教

? 两个建构:知识建构、心理建构

? 三个培养:兴趣、习惯、能力

? 四个体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情绪体验

? 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基础与创新、规范与活跃、课题与特色

十个意识

主体意识、互动意识 交流意识、开放意识 问题意识、训练意识 评价意识、多元意识 课程意识、系统意识

? 大教学观:

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

?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勇敢地退出去,适时地走进来” 对教师要求更高

? 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难,帮人之过。

3.校长个人的自我修炼

? 校长要舍得:

舍得机会、权利、荣誉 面对成绩时,“分享”而非“独享”!

? 校长要有一点耐心:

教育有自身规律,需时间验证,不能急功近利。 最重要的形象 :权威

以“个人人格的权威”为主,是一种内在的权威、一种知性的权威、一种体现亲和特性的权威。 知性权威

是以“思想”和“专业性”服人 体现亲和特性的权威

是要善于与人沟通、倾听意见,权威而不霸权。

七、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然结果。

做成功、高雅、快乐的实验二小人!

2011年12月12日中国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报》上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征求意见稿,奉行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

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分成十四条。

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 1. 职业理解

包括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理解教育工作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等。 2. 对待学生。

包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3. 教学态度。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4. 个人修养。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有亲和力和良好心态,举止文明。

专业知识包括。 一, 学生知识

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年龄特征。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教育学生?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二 学科知识。

理解并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二, 教学知识。

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规律。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四 ,通识知识。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国情,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以及适合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包括。

一, 教学设计,包括课,学习主题,长周期学程设计。

二, 教学设施。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善于调控教学过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三, 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发展。 四, 教育评价。会编制各种测验与考试,会用各种方法评价学生。 五, 与人沟通。与学生同事家长的沟通。

六, 专业发展。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2-8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

从动机到能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 顾志跃 ·教师的成长是慢成长.在职教师专业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 中级 高级 角色适应 经验积累 专业成熟 (稳定) (稳定)

新教师 合格教师 教学能手 学科专家

胜任教学 原创教学 发展教学 (一级) (副高) (正高) 感受职业 接受职业 享受职业 关注教法 关注教材 关注学科 学会操作 学会创作 学会研究

初级阶段教师处在角色适应期,由于生存压力,发展动机不是问题,关键要有好的教师和校风带领入轨.

中级阶段教师处在经验累积期,主要问题是职业怠倦(动机不足)与高原现象(能力不够),容易躺在现有经验上,找不到发展方向,缺乏进取心.

高级阶段教师处在专业成熟期,能否从经验积累到专业研究是关键.主要问题是走不进学科教学研究之门,找不到体现自身价值之路.

教师的职后成长受两个因素影响:动机与能力,所以教师职业成熟=职业认同+能力提升. 职业认同:感受→接受(积极参与)→享受 承受(消极应对)

职业认同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有关:是否被关注、被尊重、有友爱、胜任、自信、乐趣等,

表现出归属感与进取心.能力提升从经验总结到理性思考,是实践、学习、研修、带教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后成长是职业认同与能力提升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复杂过程.

由于两个因素影响,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从第一阶段走到第二阶段,能走到第三阶段的教师更少.大多教师都稳定在第一或第二阶段的高原地带.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校本研修就是要不断引领教师跨过这两道坎,从关注教法走到原创教学;从原创教学走到学科研究,走上学科教学高地.为此提出了在职教师”二次成长(蜕变)论”.

教师成长的最高阶段是站在学科高地,对学科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如,学科功能、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开展实践与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得到同行认可,在学科教学界形成一定影响,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就突出,深受同行敬重,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教师.

当前教育发展的背景是:人才强国战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 1949~1979 夺权建政 打好基础 1979~2009 改革开放 经济起飞 2009~2049 人才强国 持续发展

人才强国的基础是教育,教育优质的基础是优秀的校长与教师.所以总理多次提出要教育家办

学.教育部正在抓紧校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

·教师专业素养的三大方面: 专业修养:职业修养、人格素养

专业素质:本体性知识(学科功底)、条件性知识(教育专家)、学识与才艺 专业实践: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学识与才艺主要由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解决,同时需在职后培训中更新与内化.

专业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学、研究等能力则要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积累、提炼与升华.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就是为了加速这种体验、积累、提炼与升华的过程.

这里的关键是实践体验课程的开发.

实践体验课程是通过给教师一个任务,让教师在独立或组织其他教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知识、经历有关体验、形成有关经验、提升有关能力的任务驱动型课程.

它的文本形式是任务包,里面应该包括:实践体验活动的名称、活动目的要求、活动组织实施、活动程序要点、活动记录表单、活动成效评价办法等内容.

实践体验课程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教育观察、个案研究、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活动设计、班级管理、学生访谈、差异教学、观课评课、测验考试、学生评价、专题研讨、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特长展示等.

实践体验课程是经过多次实践使用,对教师形成并积累相关教学经验、促进理性思考具有明显作用,能让教师学有所得,在活动的目的要求、组织实施、程序要点、信息记录、效果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操作要求与规范,能用文本清晰表述,让其他教师参照着做的课程.应该具备:一、操作方案.二、实施情况报告与相关资源.以便让其它使用者知道怎样做,具有实用价值.

在职教师培训课程大纲 角色适应期 经验积累期 专业成熟期 师德与教师守则、爱的教育、法敬业爱岗、专业发展、严谨治敬业爱岗、专业发展、严谨治学、素养 制教育、科学素养、人文学、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情为人师表、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素养、身心健康 操修养、身心健康 情操修养、身心健康 知识与教学思想、学科教学论、学科知识拓展更新、教学思想学科知识拓展更新、教育思想与能力 学习论、教学心理学、课与教学改革、课程论、学科教教育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比较标教材解读、教学测量与学论、学习论、教学心理学、教育、课程论、学科教学论、学评价 教学测量评价、教育研究方法 习论、教学心理学、教学测量评价、教育研究方法

实践体教学观察、学情分析、教教学设计、个案研究、差异教学程设计、学法指导、行动研究、验 学设计、课堂管理、观课学、观课评课、测验考试、学差异教学、课堂点评、考试评价、评课、测验考试、学生评生评价、班级管理、学生访谈、学生评价、班级管理、专题研讨、价、班级管理、 活动设计、专题研讨、教研活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特长展示、 动、教学研究 动机方面: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之一是:普通教师把上课看作任务去完成.从目标、计划、实施到检查,按主观意志行事.优秀教师把上课作为境界,作为对自己人格魅力与教学智慧的挑战去追求.在过程中经常反思这一步做的怎么样,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就是要点燃教师心中这盏追求完美的灯,把更多的教师从任务完成引入到境界追求的工作状态,使更多的教师养成教学反思习惯,成为优秀教师.

这是当前教师教育创新的核心之一:即从”教教师”到关注如何激活专业发展动机、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激活动机包括内驱动和外驱动:内驱动指教师有责任感、事业心和发展愿望,想进步. 外驱动指制度规范、环境影响、奖励驱动或任务挑战,制度规范是指用制度约束人,环境影响是指环境教育人,奖励驱动包括评职称、评优、末位淘汰等人事与分配改革;任务挑战是指角色承担、教学展示、学术研究等.

·提升能力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创建校本研修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2、重组学校教研功能,开展优秀教研团体评选. 3、建立区域教师内在优化机制. 4、组织大规模的观课评课活动. 5、举办各种教学展示与研修活动. 6、用基地的方式培养学科领军人物.

·对学校来说,做好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两件事:

1、加强教师的师德和育德能力建设.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加强教师的师德与育德能力培养应该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爱的情怀、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只是个人道德修养与爱心奉献,还包括其职业认同与心理品质.要多让教师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喜欢做教师,乐于做好教师.还要从心理角度帮助教师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

1、扎实的学科功底,(窄化、浅化)2、丰富的教学经验,(带班、上课) 3、一定的理论素养,(自圆其说)4、开阔的实践视野.(眼界决定境界) 具体包括:会备课、会上课、会设计练习、会辅导学生、会考试评价等等. 提高教学有效性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是:

1、教学的针对性2、教学的艺术性3、教学的精细度4、教学的及时反馈与调整 一、教学的针对性是指教师的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 两种教学模式的争论:以教定学?以学定教? 东方 西方 传承文化 开发潜能 学科中心主义 儿童中心主义 以教定学 以学定教 被塑造 自主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趋势是:趋中,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关注学科学习,充分开发潜能.

所以要在教学设计中引进有效架桥的思路.

2、学情分析 3、教学设计 1、备教材

此岸 有效架桥 彼岸 原有经验 辨别关系 解读课标

前概念 上下位概念 钻研教材 认知方式 从错到对 找准重点 认清学生 克服负迁移 定准目标

找出教学中的”此岸”与”彼岸”,针对每种关系设计有效架桥模式.

同化

上位概念 下位概念 三角形 三角形分类

顺应

下位概念 上位概念 苹果、香蕉 定义水果

这需要教师舍得花时间用下列方法进行学情分析:摸底考试、问卷调查、课堂交流(观察、提问、追问)录像分析、作业批改、座谈或个别访谈、向前任教师了解、家访等. 二、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师在课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起来.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里进入积极学习的最有效办法是设计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 听——有效性30% 看——有效性50% 听+知识整理——有效性60% 看+知识整理——有效性80% 做中学(亲历)——有效性90%以上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的主要途径是多观课评课,观课评课从分析角度有两个层次五种分析: 1、形式学习水平(就事论事)——以学习具体东西为主,教学现象分析(平视)、教的水平分析(俯视). 2、有意义学习水平(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的经验、理念为主(透视),包括教学技术分析、教学质量分析、教学价值观分析.

观课评课第一层次要素 形式学习:1、教学现象分析:(平视)情景、问题、活动、事例、题目、教学形式、实验、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演、情绪? 2、教的水平分析:(俯视)学生调控、师生互动、教材解读、课堂评价?

观课评课第二层次要素 有意义学习(透视):1、教学技术分析:导入(预设与生成统一)传授(教材、学生、技术三者协调)强化(教材内容提炼浓缩)

2、教学质量分析:目标、内容、过程、结果 3、教学价值观分析: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

观课评课的指标标准:形式学习: 教学现象分析、教的水平分析——以个人感觉为准. 有意义学习:1、教学技术分析——以个人感觉为准.

2、教学质量分析——目标:适切.内容: 恰当.过程:合理.结果:有效.

3、教学价值观分析——课程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学观:教师主导(形式)、 学生主体(状态)并重.质量观:有效性、主动性第一. 学生观:相互尊重、平等对话.

观课评课还可从更宏观的角度评价一节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学境界,进行概括性评课: 上对?上好?上全?上活?还是上实.

“上对”是指教师能按照教材和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举例证明)、过程性错误. 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非常关键.要”上对”课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听懂、接受.

“上好”指教师在把握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这里的”好”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相对于教材与教参中原有的内容来说加一点、改一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经验积累和教学原创能力.教师的成长是从教法关注到教材关注的.

“上全”是指教师在课上能兼顾”三位一体”或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目标,不仅有知识与技能要求,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前在实施新课改新教材中这是一个令教师把握不住的问题.一节课能否照顾到方方面面,评课标准是否必须是全面的.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部,由不同的学科组成,课只是学科教学的一个单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同质课叠加的结果还是异质课组合的结果? 学校开设分科课程从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元素.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校全部学习生活基础上,而不是某一门学科或一节课上.具体的一门学科或一节课只是全

部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都是周全的.

“三维一体”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但不能简单等同于每门学科或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对教师来说大多数课教学目标还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这些是短周期目标,在教学结束时可以检查其达成度;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周期目标,需要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滴水石穿),所以要在课堂里伴随教学内容体现与关注,但实现一定是一段时间体验、积累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不一样的.

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与练习,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经验知识的习得,体验、感悟、内化是主要的习得方式.

“上活”是指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案.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贴近

因学定教——创作教案 因学施教——创作教学

1、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2、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上实”是指课必须上出实际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改革,要关注实际效果:

1、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 2、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

可以对课堂教学特征变量采用时间序列观察、记录,再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按教师不同的讲课比例可分为:

讲授--------------100% 讲、练------------80% 传授式教学 讲讲、练练-------60% 精讲多练----------50% 讲练式教学 试、讲、练-------40% 学、试、讲、练---30% 导学式教学 教师主导(形式)、学生主体(状态). 教与学游离?模仿?共振?

语文课如何进行导学式教学? 课文分析采用一讲到底或问答方式,学生听+记笔记,有效性大约60%,以浅层次思维为主,只需识记.

要学生进入文本,进行深层次思考,可以采用让学生换角度改写课文的方式,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深度,又可锻炼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学案也是一种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有效办法.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单与相关资源.根据学案学生能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设计教案、编试卷、换位思考、完成各种小实验、小课题、方案设计、演课本剧、论文写作等都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办法,称为行为学习,即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行为过程中学习.

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表现在教学设计能力上,包括课的设计、学习主题设计和学程设计: 1、课的设计是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其核心是怎么保持教与学的协调、共振. 2、学习主题设计是对一个知识模块(章、单元)的教学怎么分解到一节节课中去, 每节课分别承担什么职责,相互之间如何衔接的策划与安排.

3、学程设计则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学些什么,怎么编排的更加宏观层次思考.

以课为单位的微观教学设计面临着时空有限性与各方面教育因素都要兼顾的矛盾,可以扩大教学设计单位,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进行中宏观教学设计.称为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一个单元可以由:学案+整章自学课、摸底测验课、重点难点精讲精练课、关键部分实践体验课、练习课等组成.每一节课都是单一功能的,单元的整体功能是综合的.

文科的单元或主题式教学设计:找出一个单元课文的同质性内容(文体、共同主题),以一、二篇课文为范本进行精讲,讲清楚单元核心知识后,在其他课文中以泛读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学程设计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采集、筛选与编排,采集指能否在学程目标范围内采集到足够的内容,在对内容进行筛选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编排.编排主线与内容呈现方式是学程设计的两个技术要素.

三、教学的精细度是指教学品质的精致程度. 粗放的教学以一般学生为对象,只求完成任务,不顾学生差异,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所以教学质量只维持在一般水平.

精细的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采用差异教学对策,应对每位学生不同的需求.

针对学生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主要有三类. 一、教学方法类——在一个教学群体内采用分组的办法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二、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对学校要求比较高) 三、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班内分层递进教学的原理是根据学生差异,为他们设计最近发展区,操作要点是: 1、教学目标分层(A、B、C)2、教学内容分层(A、B、C)

3、教学过程分层(显性、隐性)4、练习分层(A、B、C)5、测验分层(A、B、C) 分层是动态的,即根据测验结果可以改变层次,以鼓励学生向上发展.

从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思路是: 学生差异:个性 学习速度

个别化教学 矛盾 班级授课制 同质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原理 分层教学 (组织同质班)

学校分层 班内分层 教学分层

递进教学 中西方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比较

东方 西方

班级课程教学制 个别课程教学制 班级教室 固定 学科教室 走班 一班一表 一人一表

优点 管理方便,且有利于发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

挥学生之间的互动效应 个别差异

缺点

捆绑式教育,无法满足 兴趣第一,难以保证 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质量 班级课程教学制 个别课程教学制 一班一表 一人一表

混合课程教学制

以班级课程为主加上部分个人课程:混合编班,教学分流,兴趣分组,程度分班,个别设计,集体授课,因班施教,充分学习. 混合课程教学制

灵活机动的教学组织方式

所以,除了分层递进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同一个教室里采用不同的小组学习之外,还可以在教学组织方式上进行变革.

通过灵活机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既保证班级授课,又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学得适度. 四、教学的及时反馈与调整.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三大途径:

1、当堂提问——标杆学生. 2、作业批改——有效设计,仔细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单元测验——理清单元目标,对应单元测验,从答题情况推测达标情况,反馈教学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分数管理只看成绩,一旦发现成绩不好,就集体补课,无的放矢,异化了补课的原有价值.

补救教学是针对性教学.针对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学好的学生开展的一种特殊教学.不能把补课当补药随便用,滥用的结果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效果也是很差的.

关注教学质量还要关注教师第一次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次教学是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候.第一次教学不抓紧,期望通过第二、第三次补救教学解决,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学校要保持适度学习,不能过度学习.

要在教师中提倡少补课,上好第一次教学的风气,狠抓第一次教学质量,争取一次就让学生学

会.

要改变教学结果监测办法,变量尺子为照镜子,变分数管理为达标度管理.分数管理是尺度评价,只能比较进步与否,对鼓干劲有作用.达标度管理属镜面评价,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为补救教学提供信息,让教师知道应该补哪些学生,补什么,怎样补.

假如我们都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减少无用功,把力气用在刀口上,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增加补课的针对性.那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智慧的教,学生聪明的学.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全体教师教的智慧程度.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对每位教师专业状态的判断以及专业发展机会的创设等方面.

一个有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的校长应该从对教师的日常观察和听课评课中准确判断他们的专业水平,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专家讲座、读书、专题研讨、做课题研究、组织观课评课活动、结对帮教、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等等.

教师的专业发展说到底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外因只是改变事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内因,是他自己有没有专业发展的动机与能力.

只要我们关注了教学的针对性、艺术性、精细度与及时反馈调整,就能让学生学的适度,学的积极,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教,有问题及时补救.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和谐共振,一定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只要我们能真正按照教师发展的真实需求设计与实施教师教育,改变过去因人设课、为教而教的做法,坚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就一定能设计出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课程,不但在能力上,而且在动机上帮助教师克服职业怠倦和高原现象,实现专业持续发展.

【模块三】有效教学策略

3-1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 时俊卿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孔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孟子(齐宣王) ·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桑代克 ·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麦柯尔

·要”胸中有数”,这就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他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不懂得注意决定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毛泽东 一、新课程学习者分析改革方向

1.新课程学习者分析要求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提高被学习者在学习者分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最喜欢的十种老师:严而有度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实习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温柔的美女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额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2.新课程学习者分析应该致力于对被学习者分析者的理解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充满同情和理解的过程.

3.新课程学习者分析强调要将日常课程学习者分析与选拔性的考试学习者分析区分开,把握好新课程学习者分析改革的方向定位.(苏霍默林斯基对落后生的考试辅导)

4.新课程学习者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习者分析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自我学习者分析能力的提高.(AAT测量)

5.新课程学习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学习者分析内容要系统、整体、准确.

6.新课程学习者分析倡导学习者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和学习者分析标准的差异性.(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多元目标、个性)

7.新课程学习者分析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学习者分析思路,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学习者分析.《个案分析与教育建议》样本.doc

8.新课程学习者分析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者分析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学习者分析. 9.新课程学习者分析要恰当、综合地运用定量学习者分析方法与质的学习者分析方法.(系列学习者分析方法)

二、分析什么——具体解读

我们总结出对中小学学习者学习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15个方面.相应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从这些方面去分析学习者.这些因素是:智力水平、知识技能、成就动机、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毅力、注意品质、学习焦虑、班级气氛、学习环境、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学习风格、学习方法等.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指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和想象的方法等;特殊方法指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考试的方法等.

三、学习者分析内容

1、学生学科素质与认知水平: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各相关学科.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认知品质:思维、记忆、想象、观察、注意

学习策略与方法:策略即选择、调控和创新,它既可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2、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总合.

个性倾向性指需要、动机、兴趣、自我意识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智力、特殊能力)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特点.\\气质类型与职业选择.ppt\\性格与择业.ppt

3、学生的情绪、情感与态度:七情:

态度: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按要求完成家庭作业和预习、复习任务;想通过自己的了解与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问;努力程度、学习节奏.

4、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师生关系:与老师之间是否互相尊重、理解;与老师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同伴关系:善于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努力注意倾听和理解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主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对社会的态度:责任感(对班级、家庭的责任感);对生命和非生命环境的敏感等. 5、学习风格:场独立性、依存性、综合;视、听、动(触)、混合 四、学习者分析手段与方法

各学习者分析方法与手段及适用范围: 1.考试测量:主要考查学生学科知识记忆、运用情况,技能掌握程度.主要通过考试进行.某些学科结合作品分析.

2.观察法:主要观察学生创造意识、学习兴趣、情绪状态、注意力状态、社会性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者分析组依设计观察表听课,实验教师互相听课.

3.调查法:了解学生策略与方法、学习动机、情绪控制能力、社会性责任感及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专业人员与校方合作设计科学问卷,调查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调查还包括访谈、座谈等.

4.测量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学习适应水平.\\中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调查分析.doc.AAT测量与结果统计分析.(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与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独立性、毅力、心身健康)

5.作品分析:综合反映学生发展水平,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发展等方面.可以从作品题材作品完成情况、作品内容、作品反映问题等方面分析. 6.情境化学习者分析:学习、学习者分析的任务情境与现实情境类似,学习者分析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学习后外加的部分;学习的过程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类似所需要的工具、资料隐含于情境中;学习者分析可以在具体学习情境中轻松进行,学生不需要明确意识到正在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师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

教学活动学习者分析:通过讲述事情、报告过程与结果、演讲、角色表演、采访活动、转述故事或

意见、猜谜活动、短剧表演、小型辩论会等.(气质测试)

7.档案袋档案袋是有目的地汇集学生的作业和作品,以展示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学习的努力、进步与成就.

8.动态评定的一般方法:预备、前测、干预促进、后测

前测分数,后测分数,获益分数 学习潜能=(后测分数—前测分数)/满分 五、 分析与策略系统实施程序

1、确定需要分析的项目(学生、教师、条件)(教师性格、气质、技术)2、设定学习任务3、教学过程用什么分析工具、具体怎么分析效能(课堂观测)4、打开教学策略库5、提出具体对策、教学设计(方案、观测的素材)6、形成性评价、完成方案设计7、实施方案8、教学过程的客观观察与调控(教学过程中的智慧)

3-2如何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

这里阐述的是一项学校开展有效教研的实践. 一、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1、荣誉称号与敏感”指标”:——学校没有早自习、晚自修 ——全校开设校本课程近100门 ——全校不订教辅材料 ——保证每人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表演 ——每学年一次的”学生生活质量调查”

2、”两多,两少,一改善”

2008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对上海6个区的三年级、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我区学生总体学业成绩好,负担较轻,我校取得了更为优秀的成果.以八年级为例,列出部分项目,把学校与区进行比较.

(1)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学科各水平上的人数比例 (2)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

(3)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业量)的情况 (4)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 (5)学生参加补课的情况 (6)学生的体育课开设情况

以上分析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学校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凸现了”两多、两少、一改善”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刘云山、陈至立两位中央领导对我校课改均有过批示,中央教科所专家曾专程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评价很高.

3、学生学业成绩

4、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空间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学校,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力图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减轻负担.并且把这项研究首先直落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常态情况下,教师究竟怎样教?学生究竟在怎么学?在”大样本”的观课之后,归纳出四个突出问题:

a)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

b)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

c)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许多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

d)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怎么针对学校的教学问题,提出方法,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校本教研面临的最基本的课题 .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寻找研究的方向:

其一,空间维度.全国、上海市、静安区已产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存在于本校教师中好的教学方法;

其二,时间维度.回溯过去,审视今天;

其三,目标维度.新课程推进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当我们作以上三个”维度”上的分析、归纳后,惊奇地发现上世纪80年代教育家段力佩校长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不但在当时为教育部肯定,为各师范大学教育学者赞同,在全国中小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当今许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也能找到与”茶馆式”教学有许多共同点.

为什么茶馆式教学会有这么大影响?为什么近30年来我国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受到”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呢?因为,虽然这一方法简练成八个字,而且又把这八个字提练为”茶馆式”教学,说明”议”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议”是对话的重要方式.”茶馆式”教学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茶馆式”教学的精髓值得传承.

只有继承才能更快地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使优秀的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今天,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诉求.我们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发展后的”茶馆式”教学称为后”茶馆式”教学.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主要发展).80年代”茶馆式”教学仅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书中学”.新课程推进之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知识;另一种是”做中学”,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其中”做中学”包括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等.可以说,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不但在校本课程中产生了研究型课程,而且在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也应该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

例如:在初一数学、科学课中的三个专题:”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海上”,”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氧气吗”,学生自己”做数学”,用归纳的方法真正感悟了”无限”和”不循环”的概念.”为什么能浮起”,一个班中的学生竟会产生十多个”相异构想”,学生通过自己做实践,建构起了正确的知识.怎么检测氧气存在,关键是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也是学生自己做实验,逐步形成”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思路.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它支撑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后”茶馆式”教学就是变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一般有三点依据:1)学科中核心知识;2)学生要掌握这一知识缺乏经历,或者有部分经历而得出了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结论;3)主题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据说杜朗口中学在教师”讲”的用时上有过规定,每堂课不能超过15分钟、10分钟.80年代育才中学也曾有过讲解的用时规定.我们认为:在针对学校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滥,制定校规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持久了恐怕不行.因为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中的内容不同,划一的用时规定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先”读”后”讲”,对吗?也不一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后”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三个”不”:

(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 (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 (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 3.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

(1)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效率,对时间的变量.效益,对于时间之外对于其他投入的变量.效果,确定一定价值取向之后的达成程度.

(2)效果价值取向主要两个方面: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其二,不但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后”茶馆式”教学继承了”茶馆式”教学的核心——”议”. “议”的本质是经验与文本的对话.把”读”、”讲”、”练”、”做”作为”议”的支撑.因为,没有”读”、”讲”、”练”、”做”就没有”议”.”读”是学生读文本.可以带着问题读文本,也可以学生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其实在学生读文本的同时已经开始了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做”是增加学生的经验.这种学生的学习经历不仅增加了学生自身的默会知识,而且可以进一步产生经验与文本的对话.”讲”,是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懂的,目的还在于引起学生的经验与文本的对话.”练”是学生在文本与经验对话之后的应用,然后,会产生新的异想,从而进一步对话,继续”议”.从以上对后”茶馆式”教学的内在结构解读,可以看出这一种教学的本质是在帮助学生自己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决定教学效能提高的要素有很多,即使在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了其某一、二个要素也会带来效能的提高.课堂教学有待改进的问题很多,什么都要改,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完全有必要确定跨学科、跨学段的有普遍意义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

后”茶馆式”教学在”茶馆式”教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且以这两个关键干预因素来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弊端.

(1)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

过去,也曾强调教师”精”讲,问题是究竟”精”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管通过”书中学”搞懂,还是通过”做中学”搞懂,教师都不应该讲.其实,前后两者强调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前者,偏重的是学科本位;后者,偏重的是学生本位.因为,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有可能是学生的难点.而且,这一关键干预因素体现了”先学后教”、 “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弊端: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模糊.

(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我校有一位比较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李×,曾获全国教学大奖赛”一等奖”.有人听了她的课后提了一个问题:”这堂课上你问了十几个问题,为什么不让没有举手的同学也发发言呢?”问题十分深刻,它不仅涉及了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且,揭示了教学的本质: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是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还是要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形成了对事物形形色色的看法,形成了一套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能掌握这项知识,甚至会出现”闪光点”,也有的会产生”相异构想”.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管教师讲的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尤其是关注”相异构想”的暴露与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为什么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之一,还是为了通过增加学生的经历,来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解决”相异构想”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这样做,就已经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课堂的关键干预因素的逐步成效,就使这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变成了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后”茶馆式”教学可归纳为:一个核心,”议”为核心.两个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三个发展,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学习方式发展为”书中学”、”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四、 “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那么,为了推进后”茶馆式”教学,可选用的教育科研的方法是什么?可以阐释的,也可以实证的.我们期望把它们结合起来,其中实证的往往可以给教师更大的文化认同.

然而,目前实证的教育科研方法在中、小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所谓的”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方法.这种实证方法的弊端在于:

(1.”对照班”、”实验班”是同一个教师教学,还是不同教师教学?如果同一教师教学,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几乎很难做到;如果不同教师教学,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安排优秀教师上”实验班”,一般教师上”对照班”.变量不能控制,结论也不能信

服.

(2.是否能对”小白鼠”的实验方法用在学生身上?是否还有教育伦理学上的问题? (3.这种研究方法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单一的,仅仅证明了什么是对的,有效的.

(4.课堂教学的改进是否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大的、关键的改进,教师的掌握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昨天”不会,今天就会了.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力图改变过去的教育科研方法,推出了所谓”循环实证”的科研方法.

1、”循环实证”的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说明: 以上流程图,说明的仅是一次操作的流程.

在这一次的全程操作中,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不变,授课教师不变(原来的授课教师,可能是同一位教师,也可能是两位、三位、甚至更多位教师),教学内容不变.(这类实验一定是在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级,不同班级进行).

教师在此项实验之前都各自作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不但统一内容,而且还统一教学目标的侧重面,但不一定统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次”实证循环”的实证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以教学设计的改进可以是比较全面的,也可以是部分的.相对应,后检测可以是以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一点为实证对象.

1班、2班、3班????课堂教学时,所有研究人员(包括授课教师)全部观课.在每次校本研修时,所有研究人员与授课教师一同参加教学设计的改进.授课与校本研修过程全程录像、录音.因为此项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业成绩变化的研究,另外还有校本研修的研究、教学设计改进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学生学业成绩有关的其它方面的研究.

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中,这样流程可以进行多次.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但是,如果第一次循环从1班开始,然后2班、3班.以后的循环一般可变换班级次序,如从3班开始,然后2班、1班.

“前检测”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检测.主要是两个方面:

(1.以一次比较综合学业测试(如期末考试)作为学业成绩基础,且变换成标准分; (2.用问卷、访谈等形式积累与取得学业成绩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如对这门学科学习是否”感兴趣”?课外作业的完成一般需要多少时间?上课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机会多吗?学习好这门学科是否有信心???等等.一次”实证循环”的后检测,内容是单一的,仅为这堂的授课内容,而且就是这一内容,还强调”侧重面”,便于考量.用试卷测试,分数也变换成标准分.一学期,或一学年通过了若干次的”循环实证”之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的后检测,这次后检测类同于前检测,也分两个方面,有可能的话,不但与自身进行比较,还可以放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加以横向比较.

2、”循环实证”的内涵分析.

一个有意义问题产生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且把此研究首先定格在研究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在界定学业效能的基础上,审视目前课堂教学的突出弊端.为了解决这些突出弊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优秀教学方法.时间维度:过去、现在;空间维度:本校、外校、外区、外地;目标维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且把提炼出的教学方法称之谓后”茶馆式”教学.这种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

“迭代循环”体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循环实证”指的是我们整个教育科研方法.”迭代循环”指的是一个个教学设计的迭代.教育的历史上曾有多位著名教育家对课堂教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过研究,皮亚杰的”临床访谈法”,维果茨基的”因果发生分析法和单元分析法”,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支持”课堂教学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有条件”的观点.后”茶馆式”教学也体现了对课堂教学的这种理解.教育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教师对后”茶馆式”教学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对后”茶馆式”教学的适应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后”茶馆式”教学的掌握一定是教师、学生逐步呈现的过程.

确定干预课堂教学改进的关键因素.目前校本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观课、议课.在议课环节中参与者、主持者会提出建议,把这些建议归纳起来常常有许多.如果把这些建议独立出来,可能每一条都有道理.然而,在一堂课中常常是无法做到的.因为,解这道”题目”是有条件的,即只有35分,40分钟时间.

另外,课堂教学有待改进的问题很多,什么都要改,也是不现实的.那么目前自己学校最有价值

的改进是什么?这里涉及了两个问题:

(1、教师要有课程总体意识.全面的课程目标达成不是靠一堂课.因此,”循环实证”的每一次活动不但要确定同一个教学内容,还要确定目标的侧重面.

(2、确定干预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例如:后”茶馆式”教学就有”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不讲”.其本质就是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关键干预因素确定符合以下条件:A、观点、理念教师容易接受(难道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还要讲吗?).B内涵较丰富.这一干预因素针对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究竟该讲什么,也阐述了学生自己学得会,可以是个体学会,也可以是群体学会.C、符合教与学总的发展趋势:先学后教,先学后讲,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等等.D、干预因素不是原则,有较强的操作性.

因为后”茶馆式”教学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循环实证”也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学生的学在改变,教师的教也在改变.教师直接参与课堂设计与课堂设计改进,而且教师的参与使这种设计更加接近真实场境,也使设计更加精致.虽然从表象看来仅是以实证的方法评价学生,体现了以学论教的理念.然而,这项研究更多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另外还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及由后”茶馆式”教学引发的其它相关研究.

此研究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也不仅是拿某些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去从事某项教育的实践.此项研究使教育理论在真实的场景中不但经受检验,可能还会接受挑战.如”最近发展区”是否有最大化问题?质量问题?后续发展问题?建构主义理论是否存在”参照物”问题?等等.因此,此项研究不能简单定位在教育的基础性研究,也不能简单定位在教育应用性研究.

3、”循环实证”的方法定位.

过去教育科研的方法有两大类(也有其它的分类):实证与阐释.其中,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都可归类于”阐释”.实证研究一般是单一实体(控制变量)、可知的,同时是客观的,不带偏见的.用的是观察的、量化的、统计的方法.阐释研究一般是多重实体,主观的,是研究者归纳、演绎出来的,是辩证的、质性分析的方法.教育科研从本质属性来分,又可分为两类(也有人分成三类),教育应用性研究和教育基础性研究.那么,”循环实证”属哪一类研究?

目前我应聘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特聘教授”,开始指导课程系的两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也有机会与华东师大的教授有更多的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赵健老师谈起了”循环实证”的研究过程,并且告诉赵老师我们已经在静教院附校的中学物理、数学、小学语文中开始了”循环实证”研究实践,并且为了进行普适性、重复性研究,这一实践活动又在五四、爱国和静安实验小学进行.

赵老师听后很兴奋,她说: “我们正在做一项研究,可能是教育最前沿的研究之一,时间也已经两年多了,国外情报也翻译不少,只是还没有实践过,名称现在不统一,有的称设计研究,有的称基于设计的研究等等,与你们做的很相似,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这方面的材料.”之后赵老师无偿为我们提供了情报.我们认真学习、对比、研究之后的结论是:”循环实证”与”设计研究”有很大的”交集”,但不全同.

这样的结果很正常,”规范场理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共同在研究,但是研究的思路完全可以不同.教育的发展,理论界与实践界也可以有类似方向的研究,但思路也可以不同.”循环实证”从表象来看,是”实证研究”,但从本质来看更接近”设计研究”.因为,它符合设计研究的本质特征更多.因此,我们把这项研究定位在”设计研究”的实践尝试.

五、 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的要素

(一)备课的改进.后”茶馆式”教学 备课的改进

这里阐述的不是备课要求,更不是备课的全面要求,只是在后”茶馆式”教学推进之后,对备课的改进要求.这些改进要求反映了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教育理念,要求也是原则性的.希望教师充分关注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师自身的优秀教育风格,有智慧地备好课、上好课.

1、精致解读文本内涵

(1、对文本解读的广度增加.全面解读文本及文本派生出的所有知识点.包括本学科,也包括跨学科.

(2、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增加.有”结构化”的分析(包括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思维结构,道德结构等).

(3、确定教师认为的文本重点和难点. 2、全面分析学生基础

(1、哪些(包括知识、方法等)学生自己可能学会,哪些学生不可能自己学会?是部分,还是全部?

(2、在哪些关键点上学生会出现”相异构想”?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1、教学三环节: 环节一:学生先学

时间:课前预习,课上自习?? 方法:读、练、做、议

方式:给予自习提纲、学生提出问题、读后完成练习?? 内容:整篇课文、部分段落?? 环节二:引导暴露

设计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检验学生哪些学会,哪些没有学会. 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暴露学生的”闪光点”和”相异构想”. 环节三:共同解难

运用什么资源(包括教师自身、学生、文本等),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困难.这里特别强调学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2、教学设计要点:

①以”读”、”议”、”练”、”讲”和”做”五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但不一定完整.

②学生能够或部分能够通过”读”懂、”议”懂、”练”懂、”做”懂的教师不讲.

③关注问题的设计,特别关注核心问题的设计.尽可能暴露学生的”闪光点”和”相异构想”. ④从关注教师”输出”的完整到关注”输出”与互动的整合,追求学生学习的”完整”. 4、深刻反思课堂生成

(1、生成记录.学生学的生成,教师教的生成. (2、思考分析.成功经验,过失原因. (二)作业(包括检测)的改进. (三)辅导的改进. (四)议课的改进.

3-3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动机初探 徐娟 成绩不好,安宁不保

家长和老师的困惑:为什么孩子提起别的事就滔滔不绝,提起学习就三个字”没意思”;为什么孩子玩网游可以打通关,但学习却困难重重!答案就是孩子并非不会学,而是不想学.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动机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为个体活动既提供动力,又调节方向.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两大因素.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引发了我们的学习活动;定向作用;帮助维持学习活动;调节作用.

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犹如”催化剂”间接地增强与促进认知建构过程.引发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1、按内外维度区分:内部动机(学习本身引发的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学习带来的结果所引发的学习动机)

2、按类型区分(奥苏伯尔):认知内驱力(寻求了解的需求)、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证明自我的能力并赢得相应的地位)、附属内驱力(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的需要)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取向的动机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人本主义取向的动机理论 (三)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 (四)动机的强化理论 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1、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2、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 3、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运用强化需注意的问题:强化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强化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物的强化;社会支持;活动)、强化的给与形式、强化程序的安排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 需要、好奇心、教师期望...、 四、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教学吸引、兴趣激发、反馈与评定 【模块四】课堂观察 4-1课堂观察技术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周卫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库恩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诊断技术 1、聚焦课堂

课程改革实施----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教师一步步走进新课程 提高质量落实----实现轻负担、高质量、重实效的抓手 专业成长历练----解决当前骨干教师教研员青黄不接矛盾

2、中介技术: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桥梁,实践反思的镜子,操作性的理论.

3、教师学习特点: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

4、改进教研活动: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

·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是繁忙的场所,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事件不可预测且公开化,老师忙得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在做什么.

2、教师培养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概念标签”——”多一双眼睛”).

3、教师很少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有关如何提高他们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或建议.

4、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 5、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观察指导,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 课程改革需要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来支撑.

·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临床视导)的目标: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 首先不是为了打分,对教师进行奖惩,而是为了利用观察诊断技术,发现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功的亮点与问题困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客观的信息反馈,以促进其反省.

● 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体认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恰当的回应.学会一种观察、描述、思考和解释课堂现象的方法,以便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的改进. ● 为制定学校改进计划提供依据,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之参考,促其提高. ● 关怀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英国剑桥大学倡导的课堂教学观察——什么是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

1、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关注关键教学事件.(现场观察记录与观看分析录像带相结合)

2、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3、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与绩效,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评估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评估学生(怎么学) 评估作业(学得如何) 较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 ·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教师全面而有建设性 制定有效的计划,有清楚的学习目标和适当的教巧,发展思维,加强理的评估了学生的作业 学策略 解力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作 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 ·积极参与,学会应业,既满足个体发展,也 向学生提出挑战并期盼学生取得最好成绩 用,专注于学习,并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 使用各种方法和资源,使所有学生学好 有成效 要 有效利用时间,坚持用高标准约束行为 ·发展独立学习和合·评估学生在多大程度 有效利用助教和其它方面的支持 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上知道自己作业完成情 有效利用作业扩展并巩固课堂知识 况,是如何改进的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华东师大崔允廓课堂观察框架四维度 `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崔允廓

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陷的课).—叶澜

二、研究的视角——趋向”整合”与”平衡”

优化教师行为、内隐决策研究、课堂生态学文化学、现代教育技术、现象学 解释学 ·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 关注知识传授 关注学生发展 高认知水平 高参与度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成果)

高认知要求得以保持七要素 1、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 2、为学生提供元认知的方法; 3、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 4、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 高认知水平要求下降的因素 1、情景问题常规化(教师包办代替,对学生期望降低) 2、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不注重意义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 3、时间过多或过少; 4、课堂管理问题; 5、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指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 的强调; 6、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5、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程,却接受了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 上 6、在概念间建立联系; 7、适当的探索时间.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分析 1、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2、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止顾及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女生、差生、内向、不举手······) 3、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好奇求知的欢乐和自我表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

4、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够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 5、对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鼓励接纳,禁止打断批评,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质疑、标新立异或综合、改进.

6、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创设有利于体验成功、承受挫折的学习机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

·关于儿童学习的十二条原则 丝黛拉·沃斯尼亚杜(欧洲学习与教学研究会主席)原载《教育研究》2002.5 张铁道译 时俊卿主编:《实用教学策略》.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

⒈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⒉激励社会性学习 ⒊促进有意义学习 ⒋建立新旧之间的联系 ⒌讲求教学策略 ⒍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学会反思 ⒎前知识的再建构 ⒏更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 ⒐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⒑投入足够时间进行练习 ⒒发展差异与个体差异 ⒓自我激励的学习者 ·数学课堂观察的视角与主要视点

1.目的要求(1)关注技能、认知和情感:体现学生发展目标(2)把握学科本质,明确具体要求(3)教学要求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4)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2.内容组织(1)内容选择与目的要求相适应(2)重点突出,容量适度且具弹性(3)合理的知识建构方式与难点、关键的处理 (4)教学训练的有层次安排

3.概念教学(1)突出基本概念,表述清晰,学生理解程度高(2)基本技能定位正确,学生能有效掌握(3)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述和大运动量训练(4)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学的节奏与步调

4.能力培养(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3)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4)根据学生行为变化灵活应变

5.师生配合(1)教态亲切自然,接纳学生的感情(2)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3)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调控(4)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与沟通得当

6.教法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启发式教学(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体验探究(3)倡导小组合作式的学习(4)合适与必须的模型、演示或多媒体的运用

7.教学效果(1)教学目的及其预定的具体要求达成度高(2)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热情投入,潜能得到发挥(3)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活动成本相当较低(4)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的水准 ·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思考:人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总期望寻找一个普适性的标准.然而课堂教学属于”复杂性”的范畴,很难找到一个对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段、所有学科都适用的普适标准.

“复杂性”理论认为,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在事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由于大量的随机作用,非线性、因果不等当性的复杂性出现,因此规律并不就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的性质,也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某些条件下,现象及其中的特例、反例、偶然、无序可能更是本质的显现.从教学艺术而言,”这一个”也许比”这一类”更重要.

“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定体则无,大体则立.” 三、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技术

(一)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二)目的与背景(三)教学任务认知水平观察与分析(四)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五)执教者与观察者的反思 ·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

界 定 特 点 区 别 定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三种记录方式:编码在观察前提出问题,然量资料,并且以数字化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后具体设计指标系统观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两种抽样方法: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 来分析. 察 堂观察. 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只有在搜集了大量客定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多方面的记录,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观资料后,才提出问性字化的形式(比如文是质化的. 题.研究问题常在研究观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四种主要记录方式: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过程中不断被重构,时察 察 记录、工艺学记录. 间较长. ·课堂观察、诊断程序

·背景分析

1、观察目的(现场诊断与指导,围绕研究任务,评估与检查) 2、教师(职初、有经验、骨干;基本情况,教学特点) 3、学生(班级情况,学习差异、特殊需要,座位、分组) 4、环境(教室布置、多媒体设备、教具学具准备) 5、进度(课时安排,前后联系,课前说课) 6、合作与沟通(观察者与执教者) 7、技术选择与准备 教学任务认知水平观察与分析 分析内容 技 术 选 择 (1)课堂教学实录、(录音、录像、照片);(2)教学程序表;(3)深度访谈 ;(4)轶事记录 ; (5)讲授过程 讲课堂中的故事及困惑; (6)提问、理答行为类别检核及统计 提问水平 (7)提问及理答技巧分析 (8)课堂练习认知层次分析 练习水平 (9)现场观察优、中、差生解题思维过程:课后访谈——出声思维 (10)课后作业,测试认知水平分析 (11)定向观察小组学习过程,认知水平及效果 小组学习 (12)课后学生问卷 (13)定向观察学生实践活动.个案跟踪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表 等级量表

八个视角:①内容设计 ② 教学表述 ③进度安排 ④资源利用 ⑤激发动机 ⑥师生互动 ⑦自主学习 ⑧鼓励创新

·”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技术选择

(1)运用座位表、巡回图分析提问、指导机会差异 (2)课后学生问卷,了解参与度、满意度

(3)小组观察,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参与深度及广度 (4)学生参与度定量评价 (5)课堂师生时间分析表

(6)弗兰德斯语言互动时间线标记表

·研究关键事件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大卫·特里普著《教学中的关键事件》

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其实是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普通事件,然而它对教师培训具有典型意义,之所以显得关键,是在其隐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被分析和挖掘出来之后.

澳大利亚摩尔杜克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大卫·特里普(Darid Tripp)强调,要善于发现并解释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并运用其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发展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关键性教学事件分析

·重点、难点、关键与学习效果

重点:针对学科教学内容而言,关于教与学的目标,学科核心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反映的是学科课程论.

难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而言,亦即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和疑难问题,容易误解须要仔细辨析的知识,反映的是学科学习论.

关键:针对教学法而言,亦即如何通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以学定教,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反映的是学科教学论.

学习效果:衡量教学优劣,,最终还是要看学生的实际获得和学习效果,并以此来调整反馈教学设计与过程,进行补救教学,反映的是学科教学评价. ·日常教学中普通事件的描述和有意义问题的诠释

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没有预设就无法保证教学的底线;课堂教学不能过度预设,不允许任何意外、偏差,课堂就缺乏了弹性和活力.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 ·对课堂观察指导的反思 1、观察是研究的起点.要研究学校问题,改进教学工作,必须坚持深入课堂,长期作深入细致的观察. 2、要学会观察和聆听,应当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术,充分占有事实和数据,努力读懂教师.有针对性的作个别化的指导.

3、定量观察问题及局限:对被观察者干扰,行为改变;测评标准漂移;测评晕轮效应,宽大效应;不稳定;缺乏弹性或表面化;定性观察更具灵活性和洞察力;然而耗时多,成本高.

4、要做好观察,仅有方法、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观察视角,改进思维方式.

5、观察者、指导者与教师是教师生涯中的生命共同体、合作学习的伙伴.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别人去

思考、去生活、去行动,只能在其原有经验基础上起到启发、激疑、唤醒、发现的作用,促进教师点燃其内在的创造的智慧.

5-8中小学情感教育

儿童情感发展与教师的道德敏感性 朱小蔓 一、儿童情感发展

杜尔凯姆(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有一段话说的很出色,教育的任务不是给予学生不断增多的知识,而是”在他那里形成一种内部的深刻的状态,一种类似灵魂的聚焦的东西,使他不仅在童年而且在一生中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前进.”

教育不仅在于一定的塑造和规范作用,更是在唤醒,激起和促进精神自立的过程中鼓励和培养其自我领导.

面对教育质量不同的界定和评测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存在着牢固的共同基础.以下主要宗旨至关重要:首先要确保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其次是强调教育在促进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情感发展以及帮助他们树立负责任公民应有的价值观和处事态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最后,必须从平等的角度检验教育质量.对任何特定群体实行歧视的教育制度不可能完成它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势在必行[M])

1、情绪情感发生的脑根据:作为人科动物的人脑经历演化后已在它的内部整合了:古脑——中脑——皮层和新皮层,从脑发育的根据看,脑的发育有一定的时序,比如0岁开始的安全和依恋,日本脑科学家小泉英明称为”心灵教育的开端”.人脑是三合一脑,在动物中整合了人类性,在人类性中整合了动物性.即冲动、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冲突.人类是演化中途的物种人脑发展仅5万年,理性与情感尚未融合得很好.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不是理智高于情感,而是理智与情感的圆环关系. 2、情绪情感的作用:情绪发生具有早发性;情绪情感是人际沟通的最重要信号;情绪情感的动力作用成为行为的内驱力;情感的享用价值,对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意义;情绪情感的感染、分享功能;总之,情绪情感对儿童发展的正面价值和负面影响必须充分予以关注.由于情感之于人的本体性价值,而不仅是工具性价值,学校教育如果忽视对情感的关怀和涵养,便不可能实现对人的培养目标,为完整的人、人的完整生命做奠定基础的工作.

3、情绪情感的分类:舍勒的层级说:感官或感觉的情绪情感;感受体或生命的情绪情感;纯粹心理的情感;精神性情感.

4、情绪情感教育关注方面:情绪情感状态、(感受):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短暂、持续、可调节、情绪基调.

情绪情感品种:安全感、依恋感、惬意感、联系感、亲近感、适应感、和谐感等.

情绪情感品质:(较稳定性、有认知基础、经体验积累)如真诚、热忱、友谊、宽容等. 情绪情感能力:(有外化表达、需经锻炼)情绪调节与控制、情绪情感激励与自我激励等. 为什么情感教育对儿童特别重要?

首先是由情绪及其发生的特点和机制决定的:原始早发性、强动力性、易感染性.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对脑与神经活动的形塑作用,对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心理与人格健全的早期奠基,对人的态度的影响,构成人的内部动机,对创造冲动及创造思维的激发,与价值观互为因果,作为价值观的标示器,对生命意义价值体系的构建.重要还在于,早期情感的未分化性,导致日后多种不同情感特质与能力产生的可能性.

儿童期的情感教育几乎关涉人的全部品质

儿童对学习新鲜事物的兴趣、专注、勇敢尝试、自由想象对心智及创造品质的影响.(好奇心是幼童和青少年最普遍、最活跃的特性,需要刺激和唤醒)

获得真爱的情感,成为人格的动机、人格的核心力量,也是儿童表现美德的基础. 导致人类行为的机制是归属或从属的愿望.——威尔逊《道德感》 对于道德与人格的健全来说,最重要的有两种情感:共情和正义感. 二、为着儿童情感发展,学校和教师可以做什么?

首先是不因有意无意的伤害造成儿童负性情感的持续;对儿童气质性情绪情感、即时性情绪情感,如感官或生命情绪情感予以关注和处理;对因生存状态引起的心理情绪情感予以重视和呵护;珍惜和培育那些与发展身体、智力、道德、审美、精神相关的情感品种、品质及能力.

学校场域中情感教育的基本路径: 1、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教育:学校中由师生非血缘关系产生的安全感,这是具有本体价值的情感,它表现为依恋、安宁、惬意,本质是一种信任.信任是人格发展中决定性的普遍现象.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3页

2、教学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1)人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系列情感性特征,会直接或投射性地表达出来.知识学习过程中弥漫着的情感,成为其价值好恶的标识器.这些情感作为个人化的感觉经验不断积累和选择性享用,构成学习者主体朝向一定价值方向的内在经验.

(2)所以,教师不是教知识,而是教人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 (3)教师本人对学科真挚的爱、兴趣,全身心投入的情感.

(4)教师对学科中广泛蕴含的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内容,敏于发现与捕捉、善于挖掘、主动建构. (5)那些富有价值含义的传递不仅是客观陈述的、说明性的,也是叙事性的、人文解释性的,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特别吸引人.

(6)教师善于创造具有情感化特征的教学事件. (7)教师善于引导多种组合形态的学习组织.

(8)教师善于利用情境、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场景记忆”学习、”寓身认知”学习.

(9)脑科学新近发现,创造性思维所激活的,恰恰是自我意识、他心想象和场景记忆者三种功能所在的脑区.

(10)米德的研究是,自我意识是和他心想象共生演化的,也就是说,缺乏与他人的交往,不可能有自我意识.

【模块五】能力提升

5-9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与探索

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非凡 夏远景——与优秀骨干教师交流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务实、专注、反思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这种”过程论”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享受共同参与、各自完美的过程的主体.其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倾其一生在这一过程中成长、成熟及至成功.据此,我们不妨把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35岁以前为第一阶段,是成长阶段;35-45岁为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45岁以后为第三阶段,是成功阶段.促成一名教师在这三个阶段中崛起、腾飞的,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中的务实的作风、专注的精神和反思的态度.

务实的作风是成长的基石;专注的精神是成熟的前提;反思的态度是成功的保证.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由于教育者教学风格的差异和受教育者背景知识的不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双方的配合之外,教师个人素养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教学效果而言,课前认真准备的教师比课前临时凑合的教师效果要好,熟练教师一般比新上岗教师的效果要好,名师名家往往比一般教师的效果要好.这就说明,教学能力是后天练就出来的,教学效果是可以改变的.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但任何教师都能够做得比现在更好些.当然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如果我们能够调整好心态,主动投入,辛苦就是充实、快乐;否则,被动付出,辛苦就是无奈、痛苦.因此,与其被动付出,不如主动投入.

(一)务实的作风是成长的基石

由学生到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换位,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换.由原来做学生追求”我要懂”到现在做教师追求”要他懂”,就是一个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转换.这个转换仅仅靠学生时代是不能实现的,往往要我们以教师的身份,站在学生的位置上,通过大量地解答试题去实现.熟练地解答试题是青年数学教师很重要的基本功,更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这一点上,必须务实,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所以,青年教师要趁着年轻,给自己制定一个解题训练的长期计划,使自己在35岁以前成为真正的解题能手,实现青年教师的第一次跨越.

(二)专注的精神是成熟的前提

在青年教师向熟练教师的过渡时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确定终身从教,就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不要三心二意,也不要止步于解题高手.专注的精神是成熟的前提,教师要趁着自

己年轻的冲劲,专心学科研究,潜心学情分析.多参加命制试题和编写资料的活动,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在第二阶段成为真正的命题骨干,实现一线教师的第二次跨越.

(三)反思的态度是成功的保证

通过参加各级活动,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己与名优教师的巨大差距,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不断优化,努力方向更加清晰,逐渐地,站在了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新起点,实现了熟练教师的第三次跨越.

二、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教育中的爱既是质朴的,发自人的本心;又是被激发出的,明察秋毫、深思熟虑的.教师在从事这样责任重大的工作时,既需要原初的端正,更需要用心的、持续刻意地使自己”变得”更有这样的爱的智慧.

坚持距离适当;坚持偶尔示弱;坚持潮流引领;坚持个性鲜明. (一)距离适当——营造氛围

学生关注课堂本身是一种积极作为,保护积极作为是班主任的份内工作.其实,任何作品能够在动态中表现出潜伏于作者内心深处的东西,如果把每个人的真情实感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一方面为师生交流找到新的一条通道,另一方面为班级发展创设一个舆论平台.

只要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来的成果,不在于幼稚或成熟,零散或严谨,也不在于多长或多短,写下的字字句句都刻在了我们的心上,这样才是有力的,有效的教育!

(二)偶尔示弱——创设机制

组成一届既有强烈的责任心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班委会;编排座位就是一次放大镜面效应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反思与提升的过程;相互关联着任命组长方式不仅保持了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行,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每一位同学的担当意识.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最真实的教育.首先,真实的教育就要围绕着孩子的真实生吃引出教育的话题,促进孩子的”思考”和”交往”.其次,真实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亲历这些求知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不是模拟,不是旁观,而是身临其境.孩子们亲身经历的这些事,无一不夹杂着他们各自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真正做过,个中滋味才会真的涌进心田,才能品出生命的五味杂陈与奇妙之处,也是真正引导孩子们向善、向上.

(三)潮流引领——确立目标

高中生正处于青年的前期,是从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阶段,是青年通过认知的发展,将知识、情感、意志整合成新的结构,形成一定的独立观念、信念和世界观的时期,对整个人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正因为此,学校、家长、社会对高中生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然而孩子们未必乐意接受成人某些善意的关注.

高一德育目标:学生融入;学科目标:感悟学科意识;高二德育目标:学会担当;学科目标:体验精细学习;高三德育目标:学会感恩;学科目标:坚信人人都能成功.让学生明白:高一时,你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没有想法.

教育应该让教师、学生具有幸福感.幸福不是制造出来的,那种告诫孩子”为了幸福,你必须做这件事,不要做那件事??”的说法不可信,教师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幸福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学生的幸福感往往来源于教师宽容的胸襟和鼓励的眼神,当教师把学生想做的事情转化为可以做的事情,把学生必须做的事情转化为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时,被动付出就会转化为主动投入,学生有了幸福感,教师也有了幸福感.

(四)个性鲜明——行为示范

教育是面对有生命的事业,它永远不可能被机器所替代.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兴奋点,面对同一个对象和事件,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果教师能够把教育的重心放下去,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就会不断地接受到新的信息,特别是来自孩子的信息,接受智慧的各种挑战.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才有教育的尊严和快乐,才有成功的感觉. 三、引领、示范、辐射

以课题引领理念,课堂示范教学、交流辐射影响,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研讨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学员互助相结合. ·工作室观议课任务分配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rb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