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及反思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0 17: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 题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 古诗诵读 寻隐者不遇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授课日期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学习生字,学习识记生字的方法和理解诗句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想象、表演。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教学 三维 目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导语:同学们去过好朋友家里玩吗?去的路上大家心情是怎样的?如果发现好朋 友不在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一、提示课题,释题读题。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跟着一起书空。 2.学习生字。课题上有2个生字——隐 遇 (1)学习“隐”。读准字音;记字形(教师提示学法:识记字形是帮助我们学习生字的一个好方法);读词语“隐者”;理解“隐者”的意思;拓展理解“读者、听者、学者、作者”的意思,顺势引出本首诗的作者就是“贾岛”。相机板书。(教师小结学法:瞧,知道了“者”的意思,我们就能了解这么多词的意思呢!) (2)学习“遇”。读准字音;组词(教师小结学法:组词也是帮助我们学习生字的一个好方法);由学生组词“遇到、遇见”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不遇”的意思。 3.释题。 4. 读诗题。要求:读出明显的停顿。 过渡:贾岛去寻访隐者,却没有找到他。这个故事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读读古诗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放声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觉得自己读熟了,就看着大屏幕再读一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

音字,文中读zhi。 过渡:同学们,刚才大家自由读了古诗,全班又一起读了好几遍古诗,你们都读懂了吗?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1、理解“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师:话说贾岛一路马不停蹄地赶路,辛辛苦苦地赶到了隐者住的地方,这时,他遇到了一个人,于是他走上前去询问“这位兄长,请问你的父亲在家吗?”(教师故意提出错误的问题,等待学生发现。) 生:错了,错了! 师:什么错了? 生:你问错了,不是“兄长”,应该是“童子”! 师:你从哪里知道是“童子”呢? 生:我从从诗句里知道的。(教师相机出示诗句,“童子”变成红色) 师:还从哪知道呢? 生:我还从插图知道的。 师:原来,我们可以利用诗句的重点字词和插图帮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呀。 师:还有哪错了呢? 生:不应该问“你的父亲去哪了?”,应该问“你的师父去哪了?”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生:我从“师”知道的。 师:原来你是联系下一句,通过诗中的关键字词知道的。(相机出示诗句,“师”变成红色) 师:那贾岛应该如何询问呢?谁来问一问? 生:童子,请问你的师父在吗?(点多名学生试着问一问,巩固理解诗意。) 师:我的师父去种花了。(教师错误的回答,让学生发现问题,以便过渡到学习“采药”) 生:错了!不是种花,是采药! 师:请你完整地回答一遍。 生:我的师父采药去了。(点多名学生回答,巩固理解诗意。)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采药”:读词语;由“采”的甲骨文的写法,理解“采”的意思。(教师小结学法:我们可以像这样去找一找某个字的最初写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字的意思。)给“药”组词,由学生组词“草药”,提醒学生注意“药”就是“草字头”。 指导朗读:你们看,贾岛一路辛辛苦苦,就要见到隐者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但是却得知隐者采药去了,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指名读,评读。 过渡:贾岛一路奔波,好不容易来到隐者的住所,却得知他采药去了,难道就这样回去吗? 2、学习“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师:那就赶快再问问童子呀! 生:请问你的师父在哪采药呢?(再请一个学生问问。) 师:我的师父去那座山里采药了。(教师再次做出错误回答,让学生发现问题,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此”。) 生:不是那座山,是这座山。“此”的意思是“这”,不是“那”。 (相机拓展“此人、此物、此书、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小结学法:知道“此”的意思,也就知道了这么多词的意思。) 师:谁来当童子,告诉贾岛他的师父去哪采药了? 生:我的师父就在这座山里采药。(点多名学生回答,巩固对诗意的理解。) 师:本来没遇到师父,贾岛很失望,听到童子这么一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山里”,贾岛会想什么?心情又会怎样? 指名回答,读“只在此山中”,评读。

师:原来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呀,那贾岛不是就能找到他吗!这一趟可没白来,贾岛又有了希望。来,哪位童子带贾岛去找找他师父?(教师故意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联系诗句,了解到因为“云深”,所以没法找到师父。) 生:我找不到师傅呀!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云深”这个词知道的。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可以用诗中的“云深”来概括。(出示诗句“云深不知处”,“云深”变红。)还可以用“云雾缭绕”“云雾迷蒙”来概括。(拓展词语,有助积累。) 师范读这两个词,生跟读。 师:既然童子没法带着贾岛找到师父,那得跟贾岛说清楚原因哪!谁来说? 生:云雾太大,看不清路,我也不知道师父在哪儿呀。(点几名学生回答,巩固理解诗意。) 指名读诗句“云深不知处”,读出“云深”的感觉,评读。 师:本来以为还有希望能找到隐者,听童子这么一说,贾岛的那一点希望算是彻底破灭了。谁来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评读。 四、再读古诗,完整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师:你们看看,这童子够调皮的,让贾岛的心情一波三折,从满怀希望,到失望,失望也就罢了,一句“只在此山中”又勾起了一线希望,最后来了句“云深不知处”彻底浇灭了人家刚刚燃起来的那一丁点希望的小火花。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古诗吧,体会一下贾岛的心情变化。 自由练读,齐读。 五、表演故事,巩固诗意。 1.出示答句:我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要求:问句最好也是五个字。 3.指名上台表演。 六、拓展延伸。 1.讲“推敲”的故事,揭示“苦吟诗人”。 师:你们瞧这三问三答,贾岛却只用短短的二十个字作成,可见他写诗时用词多么简洁。说到用词,这还有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教师讲“推敲”的故事,揭示贾岛因苦苦琢磨,而被称为“苦吟诗人”。 2.讨论:在给本诗制作诗配画时,你会如何画?(通过此环节再次巩固理解诗意。) 3.诗配乐唱一唱。 师范唱,生自由配乐唱。 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制作一幅诗配画作品; 配乐演唱这首诗。 作业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希望 失望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r0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