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战略意义

更新时间:2024-06-02 14: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战略意义

摘 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企业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远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资本,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的提升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的相渗透,个人与社会相协调,阶段与历史相呼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现在的管理者们想要有质的飞跃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字: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区别联系 现状 原因 战略性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概念

戴夫·乌尔里克,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HR)的概念。在此之前,人力资源被叫做“人事管理”(humanmanagement)。乌尔里克认为,现在唯一剩下的有竞争力的武器就是组织,因为那些传统的竞争要素,如成本、技术、分销、制造以及产品特性,或早或晚都能被复制,它们无法保证你就是赢家。

现代的关于人力资源的概念有,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 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冲破重重阻力使其成为经济学一门新的分支。系统的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有,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人力资本价格模型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通俗看来我们可以说,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从个

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个人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 二、区别与联系

资源和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资源和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资源是自然形成、未经开发的,而资本却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上考虑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第三、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同时对于二者的关系,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指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不同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专指企业中的两类人,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创新者,这两类人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和优势的建立。正如由于上述区别,将人力视为资源和视为资本有很大的差别。具体看来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两者所关注的焦点不同

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作为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 2、两者的性质不同

人力资源所反映的是存量问题。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人力资本所反映的是流量与存量问题。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3、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人力资源是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是从人的潜能与财富关系来研究人的问题;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象,作为财富的一部分,是从投入与效益的关系来研究人的问题。 究其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看两者是一致的。而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

二者有所关联,也有所区别,辩证的对待它们的关系,有利于调整市场经济下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 三、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重要意义

1、经济方面:相对于人力资源,原始的资源投入。人力资本不仅可以促进经济总量或人均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人力资本投资时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1)人力资本是生产过程中比不可少的投入要素

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再“增长模型”和“发展模型”中把人力资本视为经济增长的内变量,认为人力资本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形成内生产性经济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角度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理论认为,由生产中的专业化知识积累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溢出”效应,

正规教育开发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内生效应”,这些都是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另外,经济学家名赛尔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可以提高物质的边际生产率,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产生递增的收益。巴罗和马丁野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可以减缓物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下降趋势。可以改善物质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对经济长期增长的不利影响。;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解决了经济增长理论长期难以破解的“索洛增长余值”之迷,也系统地说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基调

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直接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野可以推动科学和技术进步,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 (3)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高人的知识存量

人力资本的知识收入效应使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更新的分辨力,能随时随地抓住投资获利的机会。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一个普通工人拥有的一般人力资本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拥有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肯定无法相比,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一个简单的劳工所创造的价值也大相径庭,知识存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更新人的思想观念,对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地作用。 2、满足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人力资源是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首先体现为实体性资源,同时也是渗透性资源和运营性资源不可或缺的因素。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就意味着,劳动者已经在生产力系统中发挥作用,在作为实体性资源发挥作用的同时,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收集和传递各种信息,管理和协调生产力系统的运转,使生产力系统运转的效率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只有通过市场转让存在于自己体内的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即实现就业,才能取得收入,满足自己的各种消费需求。社会劳动者充分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而社会稳定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促进生产力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劳动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这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物质保证。一个社会剩余劳动率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社会主义反对剥削者将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据为已有,而不反对社会不断提高剩余劳动率。

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后,才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才可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一个人力资本强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人力资源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本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3、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有其价值的必要性

(1)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是二者的属性使然

人力资源是潜在形态的人力资本,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基础,只有当人力资源实现了价值的增值时,才能称之为人力资本,但是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关键在于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资本优势。资源要转化为财富,要增值,必须要流动,要通过市场环节完成“惊险的一跃”,才能实现其价值和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人力资源才能作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发挥创造财富的作用,否则只是消耗资源的消费者,是生产力发展的压迫要素。 (2)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是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的必然选择

以舒尔茨[1]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性资源,而且是更重要的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一切其他形态的投资收益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 G..贝克尔教授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在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技术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知识、信息、技术的生产、传播、应用,都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人力资源通过开发转化为人力资本,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我国人力资本投入现状

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者个人收入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形象。从我国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已被逐渐认识,我国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总量在逐年增长,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的投入结构初步形成,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受多种因素制约,人力资本支出还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较,人力资本的相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从人均占有经费看,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另外,人力资本投入结构也不尽合理,实际收益低于潜在收益。具体来说,目前我过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体制不合理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际相比有很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般在6%左右,有的高达7%,发展中国家一般是4%。而2004年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仅占GDP得2.8%。2005年未5161亿元,2006年为4752.7亿元,下降了8%,仅占当年GDP的2.27%,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我国,教育投资一方面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因配置不合理而存在着浪费和失衡现象,这两方面的问题共同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限的国家教育投资向高等教育倾斜,而对具有较高收益的初等和中等教育透支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初等和中等教育问题的发展,实际上也影响到高等教育。对教育投资的不足与配置不合理势必影响到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数量和质量。

2、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

我国人口数量虽然多,但真正高质量的人口缺严重不足。首先是劳动力知识存量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严重缺乏;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拥有量以及企业部门的科技投入,都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其次,我国的人力资本是一种“小托大式”结构:搞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对人力资本认识不够全面,认识不到人力资本的高收益和高回报率,更积极与短期效益投资,阻碍人力资本在我国的发展。 3、人力资本短缺与闲置浪费现象并存

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无法吸收专业技术人才,增加了国家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另外,在一些地区和企业缺乏良好的文化知识氛围,杰出的人才无用武之地,人才的高消费造成我国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

根据以上大点,更加详细我们可以总结现状有:(1)中国的人口数量虽然多,但真正高质量的人口却严重不足;(2)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特别是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人力资本严重匮乏;(3)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4)我国的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2](5)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是一

种“小托大式”结构: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 五、导致人力资本现状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关于人力资本现状形成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与人力资本有关的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3]。人力投资成本与收益遭到扭曲,这影响了人力资本投资。(2)资金的限制,政府财政投资是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但受财政收入的限制;社会资金投资教育受体制的限制;居民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受收入水平的约束。另外人口数量的过度膨胀限制和影响了人口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这造成教育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3)体制上的障碍,投资体制单一;就业体制僵化与人力流动机制的缺乏;行政官僚的管制过多[2]。(4)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智力外流”造成大量人力资本的损失。有些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中西部是人才的净流失地区。

对于上述产生原因,现行的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转变观念,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有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观点。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重要,人力资本增长的贡献潜力大于物质资本增长的贡献;人力投资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所以人力资本投资应该优先进行

(2)实行后发国家的人力资本“借贷策略”,获得人力资本投入与转移中的“后发利益”。通过创造优惠条件吸引吸纳各方人才,这可以节约实际投入成本,并产生递增的人力资本扩散和带动效应[4]。

(3)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主体作用,并带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造成投资不足,而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弥补投资不足,消除市场调节造成的种种缺陷;保证人力资本形成中的机会均等[5]。财政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但受财政收入的限制,所以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行投资。

(4)加强制度建设。普及扫盲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教育法规、培训法规、就业法规、劳动法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反不正当法规和劳动者社会保障法规的建设,从法制上保证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和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结 语:如果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真正转换为人力资本经营的话,对于个人来说,自身素质得以提高,就业择业将不是问题;对于企业来说,高级技能人才增多,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成本下降,企业发展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对于国家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问题得以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更是提醒着我们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将得以调整,顺利度过“黎明前的黑暗”。总之,管理始终都是企业乃至国家发展所必须重视的课题,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力资本的转化都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将成为企业在立足于竞争市场而处于不败之地的恒久动力。

[1] 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源——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90 [2] 张凤林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第05期

[3] 余雁刚 《中国经济增长:格局与机理》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4] 夏业良 《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第7期 [5] 侯风云 《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第11期

[1] 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源——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90 [2] 张凤林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第05期

[3] 余雁刚 《中国经济增长:格局与机理》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4] 夏业良 《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第7期 [5] 侯风云 《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第1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qq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