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9 05: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非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 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

o 最小因子定律(law of the minimum)

1840年,德国农业化学家Liebig发现,

基本内容:任何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量时,该因子即成为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o 耐受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

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提出,

基本内容:每种生物对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任何环境因素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上限或下限),都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

? 温度

o 微生物的温度类型

? 最低生长温度:指微生物能进行生长繁殖的最低温度界限 ? 最适生长温度:是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 最高生长温度: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界限

? 致死温度:微生物在处理10min被完全杀死的最低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 低温微生物(嗜冷菌)

? 专性嗜冷微生物

? 兼性嗜冷微生物

? 中温性微生物(中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

? 室温性微生物 ? 体温性微生物

? 高温性微生物(嗜热菌):能在高于50-60℃条件下生长,有的能在75 ℃以

上甚至90 ℃下生长。

? 嗜热微生物 ? 极端嗜热微生物

o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 微生物能够耐受的温度范围与细胞膜的组成有关

? 对于缓慢的温度变化,微生物可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产生适应。

? 每种微生物都有特定的生长温度范围,升高温度可逐渐淘汰某些生物种群。

o 高温灭菌

? 几个概念

?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

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 消毒:采用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

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

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 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

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措施。

? 高温灭菌

o 基本原理:高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

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

o 方法

? 干热灭菌法(Dry heat sterilization)

? 火焰灼烧法

?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一般称干热灭菌法)

? 湿热灭菌法(Moist heat sterilization)

? 高(加)压蒸气灭菌法

? 间歇灭菌法(Fractional sterilization 或tyndallization) ?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 ? 煮沸消毒法

? 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 湿热易于传递热量(蒸汽穿透力比空气强);

? 湿热更易破坏保持蛋白质稳定性的氢键等结构,从而加速其变性。

? 过滤除菌 ? 射线灭菌

三种灭菌方式比较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也称干热灭菌法) 高(加)压蒸气灭菌法 间歇灭菌 在密闭的加压蒸汽锅内,通过增高气压,提 在常压下用流通蒸汽原 在干燥箱中利用热空气来达到杀灭理 微生物的目的。 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次彻底灭菌的效果。 高水的沸点。以常压下 水的沸点是100 ℃的蒸以达到消灭一切微生物营并保护培养基成份的目的 试管、培养皿、三角瓶、吸管、玻 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各种缓冲容液,玻 ①不耐热的药品,营对 棒等玻璃器皿及一些金属用具等不 含璃器皿及其它受潮无影 响的各种耐热物品的灭象 水分和耐热的物品。 菌。 基; ②在无高压蒸汽灭于一般培养基和其他物品 160℃-170℃维持1-2小时。 在 温度应达到121℃( 压力1Kg/cm或15磅/22条 这种条件下,可使细胞膜破坏,蛋白质英寸),时间维持15- 20分钟;也可采用在较 常压下,100℃处理件 变性,原生质干燥以及各种细胞成份发低的温度(115 ℃,即0.7 Kg/cm2或10磅/英寸-37℃保温过夜,重复三生氧化。 第二节 种群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阿利规律

种群密度:指在单位体积(或面积)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或生物总体的重量(即生物量) 阿利规律:种群密度适度时,种群生长最快,密度太低或太高都会限制种群生长。

2)下维持35分钟的方法。 种群密度较低时,微生物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种群的生长,这种作用称为正相互作用。相反,种群密度较高时,微生物相互竟争,限制种群生长,这种作用称为负相互作用。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正相互作用减弱,负相互作用加强。与最大生长速率相对应的种群密度称为最佳密度。

? 正相互作用

土壤具有很强的吸附、过滤和生物降解作用。污水、污物进入土壤后,可被土壤吸附,接着被微生物及其他生物降解,使土壤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土壤所具有的这种自动清除污染物的净化过程称为土壤自净作用。

水体中的微生物

? 水域也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

o 湖泊环境的特点

? ?

湖泊的热成层作用和湖水对流运动; 不同湖泊,所含营养水平不一样。

表7-2 根据N、P营养水平的湖泊分类

全磷(mg/L) 西湖 总氮(mg/L) 西湖 贫营养湖 中营养湖 富营养湖 0.002-0.02 0.01-0.03 0.01-0.09 0.01-0.02 0.03-0.04 0.10 0.02-0.2 0.1-0.7 0.5-1.3 0.2 0.3-0.4 1.0-1.5

o 海洋环境的特点

? ?

营养贫乏; 温度低;

? ? ? ?

?

压力大; 黑暗; 缺氧;

含盐量高,pH偏碱性

水域微生物的特征

o 湖泊中细菌的特征和类群, o 海洋细菌的特性,

? ? ? ? ? ?

?

嗜盐性;

低温性;

耐压性;

耐贫营养性;

95%以上为G性细菌,多数为厌氧或兼性厌氧菌;

繁殖缓慢。

水域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o 细菌在湖水中的分布 o 海洋细菌的分布

表7-3 各类湖泊中异养细菌的数量

湖泊类型 贫营养湖 富营养湖 养鱼池 活菌数(个/ml) ??10 10~10 10~10 56452总菌数(个/ml) 10 10 10 765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

? 影响微生物在空气中分布的因素

o 紫外线和干燥的影响 o 气流的影响 o 微生物来源的影响 o 尘埃量

o 微生物的生存能力

表7-4 不同条件下1m空气的含菌量

3

地点 畜舍 宿舍 城市街道 市区公园 海洋上空 北极(北纬80°) 数量 1~2×10 20000(2×10) 5000 200 1~2 0 46?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特点

o 尘埃越多,微生物数量也越多。

o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借气流传播很远,在太空中也有微生物存在。

? ?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简述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 ? ? ? ? ? ? ? ?

什么叫共生,举例说明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什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简述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简述有机物质好氧与厌氧分解的一般途径。 简述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方式。 氮素循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什么叫生物固氮?有哪几种类型?

为什么大多数微生物利用硫酸盐而不利用硫化氢作为硫源? 硫磺细菌与硫化细菌有何差别?

微生物促进磷酸钙或磷灰石溶解的方式有哪能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qo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