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重点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31 11: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中国古代和国外语言学史 贾萌

名词解释: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语言学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产生于汉代,作者不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体例为十九篇。

《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西汉扬雄,历经27年写成,主要是诠释“别国方言”和“绝代语释”。 释词体例大致与《尔雅》相似,虽然没有象《尔雅》那样明确地标明门类,但也基本上采用分类编次法。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方言学著作,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而开方言地理学之先河。 《释名》作者东汉刘熙。共8卷,27篇,体例仿《尔雅》,以音训(用音同、音近的字来训释被训字)为训释方式,是我国第一部探究汉语语源的著作(探究得名原因),阐明了许多词的理据、同源词系统。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东汉许慎,历时21年写成。旧称字书,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文献语言学,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共收单字9353个,分别归为540部。贡献:确定并阐明了六书理论;创立了文字原则的部首系统;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保存了汉代的古训古音,训释本义;保存了篆文、古文、籀文的古文字系统;540部首解字体例,采用言序、形序、四角号码的检字方式。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马氏文通》原名《文通》,马建忠著。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部著名的语法著作写于1898年,由于是开创之作,历来难读难用。

历史比较语言学 又称比较语言学,把有关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之一。并不是所有美国的语言学家都属于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而是指在美国持有这一语言学派的相同观点的一批语言学家,他并不存在任何团体或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组织形式。

1

转换生成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 简答题:

1、《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表现的索绪尔的基本语言学思想有哪些。

即语言是符号系统 :(1)通过符号系统的各种内在关系认识语言系统的存在和演化。 (2 )通过共时和历时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论证他的双重系统观 ,从而解决了语言符号系统的运转问题

索绪尔还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的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研究的真正对象。这是明确语言学研究对象的重要一步,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语言学的整体结构和发展得到了较全面的研究。 2、简述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学术观点。

功能主义指的是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在这个学术思潮中,有几个主要的学派影响比较大,它们是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布拉格学派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个功能主义学派,它所说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以及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伦敦学派的兴起稍为晚一点,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导 言 名词解释: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一门语言学,为用交叉方法,区别两种语言或语音是否相同,或同语言两种词是否完全相同。学科的特色,在于坚持在两同阶段语言中,要独立分析,以解决或了解两语言间的同性与差别问题。该学科于20世纪启蒙,其研究遍及各主要语言,主要学派有,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学派,层次语言学派等等。

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的分开,标志著语言学从从印欧语系的比较声韵学走进结构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历时语言学 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历时语言学又称演化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一个语言学分类,指在现代语言学出现之前,大部份语言学者所进行的一种语言的历史性演化的研究,主要研究语言在一定的时间

2

跨度内所经历的种种变化,采用正视法(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的历史)和回顾法(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来研究问题。

普通语言学又称做“一般语言学”,“语言哲学”或“理论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的看法和研究结果的理论概括,是研究语言的本质、发展和起源以及语言的类型和分类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也叫“一般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普通语言学把所有具体语言研究的事实和理论综合起来,加以概括,然后再回过头来指导整个语言学的研究。普通语言学的基础是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研究的种类越多、越深入,普通语言学的内容就会越丰富,概括得就会越全面。随着具体语言研究的逐步深入,必将会发现语言学理论没有概括、无法解释的语言事实。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必须对普通语言学理论进行探索,总结出新的原理。新的原理又可以指导新的实践,并从中发现以往没发现的东西。以此循环下去,语言学便在这个循环里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问答题:

1、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

答: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A编码:说话认为表达某信息,首先要在语言中寻找有关词语,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编排起来,进行编码。B发送:编码完成,通过发送器(口语的发送器是肺、声带、口腔、鼻腔、舌头等发音器官)输出。C传递:信息一经输出,说话人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通过空气等通道传递,达到听话人的一方。D接收: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开始运转,接受信息。E解码:接受信息并进行解码,将它还原为说话人的编码。其中编码和解码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根本环节。 2、 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答:a.在历史上,语言研究曾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保证。b.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体系的完善,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广泛。语言学和其他学科间的密切关联体现出语言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除此之外,由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关语言的一些政策法规成为国家政府规划政策的一部分,比如民族共同语的确定和规范,文字的规范,各民族语在教育中的地位,等等。总之,语言学既有作为基础学科的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具有科学前沿性的充满活力的科学。

3、简述语言学的分类,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

3

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 4、 语文学研究有哪些特征。

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文学的研究注重历史文献,意在解读文化典籍,而不注重对口头语言的研究,因此只是语言学的雏形。此时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

第一章 侯莎莎

名词解释

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的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中表达思想所使用的工具。

3、思维: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经的过程,也指动脑经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问答题

一、举例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一种社会功能和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比不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1)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信息的传递时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能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的分工合作。比如,

(2)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了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比如,甲对乙说:出去啊?乙回答:嗯,出去。甲乙之间并没有传递什么实质的信息,这种见面问候的话语,使说话者感到了彼此友好的态度,是人际关系的互动。

4

2、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思维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认识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日常说话中我们都在使用语言动脑筋的过程。比如,老师让你回答“语言”和“说话”的不同之处,你想要用词语表达出来,首先得在脑中组织好所用的材料,再把材料转换成语言,这种过程就是思维。

二、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首先,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

2、其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其它交际工具。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的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这些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手段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语言虽然不是唯一的(文字、音乐、图画、电报、数学符号)交际工具,但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形成思维需要语言——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成果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记录下来

2、语言离不开思维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无所谓交际。 (2)、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与逻辑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合。

总之,二者相互依存,形影相随,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四、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一方面表现在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表现在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另外,日常生活中的寒暄问候的话语也属于人际关系的互动 3、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也具有人际互动的功能 4、口头话语中的自言自语仍然具有人际互动的功能。

5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符号: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二层性:语音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组合关系: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问答题:

1、 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

现实生活中,用一个事物做另一个事物意义的标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街上的汽车,开着开着突然停了,因为遇见了红灯,因为红灯是社会成员约定表示停止意义的记号;一会儿绿灯亮了,汽车又继续往前开,因为绿灯是大家共同约定表示可以通行中一意义的标记。 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中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形式是可以感知的,而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具有专门的意义。 2、为何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符号,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比方说,词就是一种能代表和指称某一种现实现象的符号,我们一听到\人\这个词就知道它指的是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词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符号,因而成为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离开词,我们就无法造句,自然也就无法指称现实现象,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例如\人\这个符号,rén是它的语音形式,\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和这个音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

音与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面\,彼此依存,犹如一张纸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与此一样,只有和特定意义相结合的声音才能叫做语音,由特定语音表达出来的意义才能成为交际所需要的语义。

6

符号的意义是现实现象的反映,如果\人\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那么\人\的意义中也就不会有这方面的内容。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

3、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何特点?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意义,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例如\人\这个符号,rén是它的语音形式,\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和这个音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音与义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4、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音位层,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层,符号层又分为三级,层和层、级和级之间紧密联系,互相影响。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都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比如“网”,过去指的的是渔网、蜘蛛网、情报网这样的意义,现在增加了“网络”这样的意义,比如“网校、网友、网民、网站”等等,意义发生了变化,语法组合功能也将发生变化,比如“上网”,这样的组合在10年前恐怕要看作是病句,但是现在完全是一种正常组合了。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例如语音系统中的音位与音位之间相互影响,其相互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也是有规律的。在符号层,音节结合意义构成语素,语素组成词,词组成句子,各个单位之间是互相联系制约的。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具有某种功能不能孤零零的,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每一个词,都处于组合与聚合的焦点上,既可以同别的单位组成更大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别的单位替换。语言单位的组合与聚合,体现出了语言的系统性。 5、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书上31页 聚合关系:书上31页

第三章 吕美珍

名词解释:

音质:又叫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它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的不同。

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的因素。如a.o.e.i等

7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m.f.zh.s等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赞同

语音四要素:音质、音高、音强、音长、 二,简答

1、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们在汉语中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同样的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刀子\和\稻子\就是通过声调区别的.音重也可以区别意义,比如轻重音就是由音重的变化形成的,比如\莲子\和\帘子\中的\子\音重不同,意义就不一样. 2、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1气流是否受阻:这是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在某个部位受到阻碍.

2紧张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有构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紧张.

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到阻碍,因而较弱,而发辅音时,因为呼出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释放出来,因而气流比较强.

4响亮度: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颤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颤动,声音

8

比辅音更响亮。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page64)

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做“对立关系”。

例如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h]是汉语和英语里都有的两个因素,但是他们的作用不大一样。[p]和[ph]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飘”[phiau]语音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去的[ph],汉语母语者就可以听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词。

在英语里,[p]出现的为止不会出现[ph],[ph]出现的位置不会出现[p],它们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这叫做“互补关系”。在汉语中互补关系的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

例如,汉语里的“哀”“安”“啊”“熬”“昂”五个语速中的a有前[а]和后[а]之分,且有各自的语音条件。它们的差别取决于出现的环境。 4、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page74)

1,音节的组合位置最多是四个音质音位和一个调位。音节每个组合位置上只能出现某些音位聚合群。Eg:比如北京话中能出现在声母位置上的只有辅音,而且除η外的所有的辅音音位都能在声母位置上出现。能在韵腹位置上的只有元音,各个元音音位也都能在韵腹位置上出现。

2,音节的各个组合位置有的是必须有成员出现,有的则不是必须有成员出现,前者称为“必有成分”,后者称为“可有成分”。北京话的音节中只有韵腹、声调是必有成分,其他成分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Eg:感叹词“啊”没有声母、介音和韵尾,只有韵腹和声调,“快”则声母、介音、韵腹、韵尾、声调五个成分齐全。

根据不同组合位置上的音位或区别特征,大小不同的语音单位又形成更大的聚合分类 5、音位与音素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音位是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中的命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而音素是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中的命名,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联系:从音流在时间维向上的线性切分来看,无论是发音还是听音,它们都不能再切分为更小的单元,它们是语音最小的线性单位。我们平常听到的音节,都是这些最小的线性单位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合而成的。

第四章

名词解释

语法 :有两层含义,一个指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9

语法学的任务是描写、解释组成词、短语句子的规则和格式。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 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识,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反过来讲,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在研究语法结构时,需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的抽象概括,也就是说,把特定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形成一个个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人称、时、体、态等。

? 孤立语:又叫词根语。根据词的结构与构成语素之间的关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此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的语法关系,除了次序,很多是由虚词来表达的。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屈折语:是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语言;特点是用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并且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词尾:是相对于词干的概念。是一种构形语素。与词缀不同。 词尾并不能改变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只能改变词的语法意义。比如work 是词根,worker 中er 就是词缀,由动词变为了名词工人。而workers 中-s 就是词尾,表示复数。但是并没改变工人这个词的词汇意义。

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后缀:黏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 简答题

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在语言的语法结构中,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是语言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符号。从语言符号的意义表达上看,词也是承载意义最基本的单位,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基本的分类、定名,在此基础上,才有句义和段落、篇章义的表达。比如“小明喜欢吃巧克力”,在这句话里,可以拆分成小明、喜欢、吃、巧克力四个词,是它们构成了短语和句子,它们是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的单位,如果再拆就会失去所承载的意义;它们也可以组合成另一些句子。而词就是对一个现实中的现象的命名,如“巧克力”这个词,就是针对巧克力这个事物的命名。这些词所代表的各个概念组合搭配,来表达我们需要表达的东西。

2、为何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组合规则规定了语法单位怎样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样的关系等,使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组合规则是客

10

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聚合规则按照组合需要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归类的规则,语法单位替换的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存储于人们的脑子中。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去找合适的语法单位提供可能。对组合的各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进行替换,就能造出新的句子。

3、语法形式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它包括的内容多种多样,象词的构形变化、词缀构词变化、轻重音、重叠、语序、语调、句调、虚词以及句法关系等都是作为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而存在的。举例来说,“漂漂亮亮”比“漂亮”的程度高这一语法意义就是通过重叠这一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来了。”和“他来了?”的不同意义就是通过语调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4、? 举例说明孤立语的特点

孤立语最突出的特点是缺少屈折语那样的形态变化,由此延伸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词序严格。词序不同,语法关系不同,意义也不大一样。2、虚词十分重要。同样的结构,有没有虚词,意义差别很大。3、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汉语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由于没有词形变化作为标志,词序和虚词显得十分重要,比如“雷锋学习”是主谓结构,“学习雷锋”就成了述宾结构;“他们工作”是陈述句,“他们工作吗”就成了疑问句;汉语词汇中,合成词要占绝大多数,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只占很少一部分。

5、? 结合具体语言事实说说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1、从定义上区分 两者都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词由语素构成,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比如“人”、“图书”;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如“英语教师”、“科学研究”。

2、从语音上看,词的音节是不可停顿;短语是可以停顿的。如词“花”不能停顿,而短语“月季花”,月季和花之间可停顿。

3、从组合关系来看,词是语素和语素的组合,并且语素之间是凝固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短语是词和词的组合,并且他们之间是离散的。

比如,现代汉语,这是一个短语,因为可以在这个中间加入“的”等词,变成了现代的汉语,意思也没有改变,所以这是一个短语,体现了组合关系上的可分割性。

但是词不能扩展。如“白菜”是词,不能扩展成白的菜。

6、举例说明什么是句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递归性和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有什么关系(书98页)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

11

乱,借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

例如:“花红了”“玫瑰花红了”“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那个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左边那个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院子里左边那个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

“花红了”是主谓结构,通过偏正结构的递归性可以对其中的主语“花”进行扩展,如上面例子中划线部分。上面的例子不管扩展到何种程度,“红”之前的那个成分的作用还是等于“花红了”里面的“花”,仍然是主谓结构的主语成分。

关系:语法规则的递归性和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密切相关。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递归性造成的,反过来讲,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也为语法规则的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吴为

名词解释:

1.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2.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3.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4.义素: 即义位的语义构成成分,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5.义场: 语义场是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

6.隐喻: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7.换喻又名转喻,是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8.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9.同义词: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10.蕴涵 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 11.预设 通俗的说,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个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

12.真值 句子所表达的“判断”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现象或事件,语义学中看作是“句子真假”或“句子真值”问题。

13语境: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的上下文)。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

12

14直接言语行为: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明确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可以称为直接言语行为,通常为字面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

15间接言语行为:现实中的话语,常常具有超越直接言语行为的其他的言语行为功能,这称为间接言语行为,是非字面的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

16焦点:句子中说话者所认为的受话者所不知道的信息. 问答题: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常用性、稳定性和即构词能力强。例如汉语中的“人”“手”“大”“学”等是历代不同阶级、文化、行业地域的人经常使用的词在发展过程中变化小稳固性强,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起来构成“工人”“人民”“大学”“学术”“学派”“学生”等词因而无疑地是基本词汇中的词。

2、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词义的模糊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也就是说词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反映,因此这就决定了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

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例如“大——小、多——少、长——短、好——坏、冷——热、咸——淡、明——暗”等等,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给交际造成影响。因为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从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中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同时,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词义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才交际的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不仅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且还隐含有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 3.直接言语行为一般通过哪些手段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表达出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句型从言语行为的角度看表现了最基本的言语行为类型。一般祈使句表示命令或请求的行为,疑问句表现询问的行为,陈述句表现阐述的行为。一些动词如建议,提议,命令,承诺,宣布等,当主语为说话者我的时候,都体现了明显的相应的言语行为。例:“我提议由他担任主席。””我宣布会议开幕。””祝你生活愉快。”等。

4.举例说明汉语对话里使用哪些手段来突出焦点信息

通过语调重音来标示出来。例:小明吃了苹果果,如果重音在小明,则小明就是信息焦

13

点。

通过句法形式表现出来。例:汉语中的“是。。。。的”句式,是后面的成分就是信息焦点

用专门的句法虚化形式来表示。例:索马里语中标示焦点的虚词baa放在名词后面,则这个名词就是句子传递的信息焦点。

5.举例说明什么是隐喻和换喻?它们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例如“包袱”,这个词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裹和包东西的布,毛泽东发表了一片著名的文章《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文章中用“包袱”比喻思想上的负担,后来这种用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于是“包袱”一词就产生了一项新的意义。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例如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二者经常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红领巾”一词通过换喻获得了“少先队员”这个派生意义。通过换喻方式获得的派生义和本义之间有一种相关连的关系,与隐喻的相似性不同,不能用比喻格式来理解。

隐喻和换喻的基本区别是: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如“骨干”(一指长骨的中央部分,二指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换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如“月”(一指月亮,二指月份)。 6.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多义词在使用中不会影响到对意义的理解,不会产生混淆,因为在具体的句子中,多义词虽然有多项意义,但是由于有上下文的限制,多义词就只有其中某一项意义与上下文相的意义相适应,排除其它的意义。例如\老\有\年纪大\、\老年人\、\过了适口的时间\、\经常\、\过去的\、\长久\、\陈旧\、\原来的\等等意义,但是在下面的各个句子中,\老\就只有一种意义,多义词就变成了单义的了,其他意义就被排除了。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名词解释:

1.社会方言: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

3.亲属语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做“亲属语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他们为亲属语言)

4.共同语:指一个部落或民族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掌握和使用的语言。它是在某个区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口语的形式逐渐形成的。这个地方通常是政治、经济、

14

文化中心的地区,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语言而后有形成方言。

5.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于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问答题:

1.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第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自然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也愈来愈细致缜密,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第二,社会的分化,统一,互相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然要推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2.为什么说语言的发展会有渐变性的特点?请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的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老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更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这样才能与人们的需要想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3.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相同点:(1)都属于语言的分化的一种情况 (2)都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不同点:社会方言:

(1)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社会方言的数量难以计算。

(3)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用词上的不同,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

(4)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 (5)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一个人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决定于他的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6)同一言语社团的人不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5

(7)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地域方言:

(1)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2)地域方言的差别,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语法的差别相对比较小。

(3)“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4)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词,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语言的各要素在演变中是不平衡的。词汇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再次之。 其次,不同的人群在演变中也有不平衡的状态。有的人接受变化快,通常是年轻人,有的人慢,通常是中老年人。有些地方的人群变化快,通常是文化中心或者政治经济中心,有些地方的人群变化慢,通常是相对不发达地区。

再次,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

最后,同一语言子系统也有不平衡的变化。比如,词汇系统中基本词汇变化慢,文化词汇变化快。语音系统中处于双向聚合中的语音变化慢,处于单向聚合中的变化快。 5.什么的基础方言 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6.举例说明在语言发展中,语言内部各种因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1.语言符号是音和义的结合,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干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古藏语是没有声调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浊音清化、前缀辅音的脱落和韵尾辅音的简化,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现象,使本来互有区别的词不再有多大的区别了,于是声调应运而生,成为区别语言符号的重要手段。

2.古汉语是单音词占优势的语言。那时候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样,因而单音节的词互有区别。后来由于浊音清化,辅音韵尾消失等变化,语音趋向简化,语言中同音词大量增加,而新词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这就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逐渐模糊,给交际带来困难,于是产生了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的格局代替古代的单音节词的格局。

3.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在语

16

音上、语义上产生轻重主次的区别,如出现轻音、儿化,某些实词的词缀化(如“初、第、老、子、儿、头、性、化”等)和派生词构词规则等等,从而使汉语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208

一、名词解释

1、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顾名思义,所谓借词就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2、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如:电话

3、仿译词:它的特点是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自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仿译词是借入词的内部形式而不借入词的外部形式的外来概念词,它是意译词的一个特类。

4、语言联盟:语言联盟(allying of language)指几种没有亲属关系或亲属关系较远的

17

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密切接触,从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了共同特征的语言现象。

5、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

6、国际辅助语:国际辅助语是为帮助使用不同的民族语言的人们更好的进行语言交往而设计的一种辅助性语言。其目的并非是为了取代任何一个民族语言,而是起到一种“中介语”或“桥梁语”的作用。

7、混合语: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多为与外国通商的港口或与外国交往较多的地区使用,通行范围小。一般是外语和母语混用而造成的。混合语不能长久存在,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消失,如:“洋泾浜”英语

8、洋泾浜:是指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

9、语言底层: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的痕迹,被称作“语言底层”。 10、语言替换:语言替换是更深程度的语言接触。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二、问答题

1、谈谈语言接触与语言分化的差异与联系。

答:差异:语言分化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方言;语言接触是不同语言的人类群体在空间上以某种形式相遇。主要有5种形式,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者民族语的层次、洋泾浜和混合语

联系:语言接触是语言分化的前提,语言分化是语言接触的结果,原本不同的社会会有后起的接触,亲属语言和方言在分化后也可能会有后起的接触,亲属语言和方言相互接触的类型与非同源语言接触的类型基本相同。 2、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

答: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产生语言融合现象 需要下列条件:第一,几种语言互相接触,其中一种语言的经济上,文化上处于领 先地位;第二,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这样才具有互相接 触进而出现融合现象的客观条件; 第三,在不同民族杂居地区,其中某个民族的人 口在数量上要占优势地位。 3.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

3、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

答: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斗争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双 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 一是,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 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二是,如果 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

18

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后也不融合。 4、简要说明皮钦语和混合语的异同。

答:相同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 不同点: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 皮钦语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不能作 为母语学习,而混合语的突出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

5、从音义关系看,举例说明汉语的借词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①音译词。如:巴士(bus)、的士(taxi)、克隆(clone)、托福(TOFL)、香波(Shampoo)、“可口可乐”(Coca-cola);

②半音译半意译。如:英特网(Internet)、啤酒(bear)、酒吧(bar);

③意译词: 飞碟、激光等,这类词因为是借着外来词的意义重新造出的汉语新词,往往也把它看做是本民族词语,不算纯正的外来词。

6、谈谈语言替换过程中“双语”的作用。

答:双语是语言交换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度阶段。在语言交替的漫长过程中,双语时期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对语言的变化长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在文字中也可以找到这种影响的痕迹。随着一种语言的消亡,这种痕迹就成为两种语言历史上密切接触的历史的见证。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309

一、名词解释:

1、尖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2、团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和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

3、语法化:语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是语法化。相当于我们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他们都是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是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演变中变化为重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4、类推:是指以某种语言形式或语言规则为模式创造出同一类型的新的语言形式,或使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向模式类型变化的过程。

5、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 6、词义的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

7、词义的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

8、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

9、重新分析: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语序完全一致,

19

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关系却变化了。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答: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如古汉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前置,现代汉语则放在后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中“孰与”今天说“与谁”。 2、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答:拿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相比较,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例如“老-、阿-、-子、-儿、-头”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例如“-了、-着、-过”),就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词尾。

3、为什么说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词汇发展中之所以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与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提高,新事物层出不穷,对旧事物也不断会有新的认识,由此带动了新词的不断产生。产生的途径有造词、借词、旧词新用、词义分化等,如“激光”、“克隆”、“革命”、“登月”、“污染”、“集装箱”等。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如“顶戴”、“马褂”、“朝珠”、“黄包车”等的消亡就是因为这些词表示的事物在现实社会中几乎不复存在,“骘”(公马)、“騇”(母马)等不再试用是因为以畜牧为主的社会过度到了以农业为主,这种细致的区分不再需要。 4、 试述语法演变中的“类推”及特点。

答:语言是既有规则、有条理,又到处存在着强式和例外的系统。因此语法中有整齐划一的趋势对抗这些例外。这种趋势往往是类比推广的过程,因此叫做“类推”。语法类推变化的特点是: ⑴、语法类推是一种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模式类推到更多的语词或句子上去的。 ⑵、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逐次推进的,演变中变化的语词大多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3)、语法类推演变往往留有推不平的山头,类推作用和抗拒类推的力量处于胶着状态,如英语中的who。

5、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谈谈语言演变的规律性问题。

答:(1)语音变化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为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限制,符合条件一律都变;第二: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内起作用。第三:地区性。即语音演变有地域性限制。

(2)语法的演变一般从演变结果和演变方式与途径两方面考察。从演变结果看,语法演变可以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类的演变这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则主要有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与语法化等。

20

(3)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也可从演变结果、演变原因和演变方式途径来考察。从演变结果看,词汇就是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语的替换;从演变原因看,词汇和词义的演变都与社会的变化有关,也与系统内的聚合或组合关系有关;词义的演变方式和途径则主要与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关。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q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