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环境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4-05-09 18:0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

学生:卢启建

摘要:本文通过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学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认知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德可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优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给与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且调查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认知环境、校园内、意象、认知地图 正文:

一、对研究对象的概述

梧州学院的前身是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创立于1985年。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学院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一所多科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校园面积800多亩,现有三个校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校区、西校区和东校区。校舍面积23万多平方米,综合教学大楼、体育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处于广西高校前列。

学院占地面积将达1652亩,校舍面积将达46万平方米,另有发展预留用地1119亩。同时,梧州市人民政府还同意将梧州市体育场和梧州市游泳馆纳入《梧州学院扩建总体规划》整体建设,采取梧州市投资,梧州学

院管理,梧州市和梧州学院共用的建设模式。

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为主,适度发展法学、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学科,设有32个本科专业,还设有19个高职高专专业。建有“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二、调查方法思路:

1.资料收集:调查的前期阶段,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对学院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建筑、道路、绿化、学校历史发展······

2.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认知情况,和进一步完善公众认知地图。 3.认知草图调查:本调查和分析主要针对梧州学院北校区,通过调查发现根本问题,并进行认知草图的意象描绘。 三、认知草图调查

1.认知草图的问卷制定,以认知地图构成五要素理论为依托,考虑到非专业性,根据被试者的意象,由相关本专业的同学协助描绘出梧州学院的认知草图,区分出校园中的道路、建筑、标志物、节点、区域、边界等元素。 2.认知草图的调查方法:统计图上面的五要素被提及的频繁率和强度,整理合成公众认知地图。 四、认知草图调查结构统计

对不同个人的认知地图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不同要素在所有个人认知地图中德出现率,并结合图例绘出反应这一统计结果的平面图。得到“公众认知地图”按照图面显示结果看,标志要素的出现率达到100%,成为公共认知地图中最主要的元素,这其中包括在校园区域范围内具备象

征性的标志物,它们体现了再不同区域范围内的标志性,节点要素的出现率也要达到100%,但是节点的数量不如标志要素丰富。道路要素的出现率为93%。边界要素出现率为67%,区域要素出现率较低,没有过半数,可见梧州学院标志节点道路是主要意象要素,边界要素次之,区域是更为次要的意象要素。 1.节点:

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节点与人的关系密切。节点首先是连接点,也是简单的聚焦点。学院实验楼十字路口的可意象性最强,学生多把这一节点作为绘图起点,校门口、宿舍楼、图书馆意象清晰,位置准确。由于教学楼分布集中,对于南北楼、主教学楼,综合楼,一栋教学楼,有所难区分。对于实验教学楼和一栋教学楼的丢弃现象严重;对于十字路口通往学生宿舍区一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标示,对于其他道路则存在丢弃或定位不准的现象。一栋教学楼草坪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地图中都有标示,但意象的清晰度比主教学楼要弱,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节点的范围和建筑标志不请,对于图书馆能够准确意象,对于报告厅多媒体教学区存在丢弃意象,四栋建筑没有取得对位关系:学生对内部的标志物、绿地划分方式、道路连接关系意象不清晰,其余方向环境没有标示。 2.道路:

认知草图中德道路的绘制主要集中在交通密集的环线上,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草图上都有反映,但存在意象不准确的问题,学生对道路从A7到体育馆的一段有丢弃现象,类似的存在的路段丢弃现象还有东校门口路段、体育馆出口路段(土产仓)。其余学生能较为清晰的意象出道路分布。 3.标志:

校园内标志物以建筑为主,反映集中的标志物有主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还有新落成的A11,其中某些标志物不需要依附与特定的道路系统而能被意象,比如:主教学楼、图书馆、新食堂。有些标志物需要依附特定的道路系统,当道路不被意象时,建筑也没有被意象,这类建筑有校医室、总务处。景观标志物业师校园标志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意象最为清晰集中的是A1男生宿舍楼出来的草坪,此外还有A3女生宿舍楼出来的鱼池,还有30%的学生标识出实验楼十字路口的景观标志物。 4.区域:

教学区在学生的图纸上呈现为一栋草坪、主教学楼正门广场、实验楼十字路口向四周辐射的一个大区域范围。而对于处于主教学楼的中间楼的可意象性不强学生对自己所住的宿舍楼的位置最为清晰,并能够对其周边宿舍进行绘制,对于与自己宿舍楼较远的宿舍楼不能标识区域内部情况。对教师宿舍区存在丢弃现象,其中步埠路口教师宿舍楼丢弃十分严重,但对操场及运动场有较为准确的意象,对运动及休息区的区域归属问题不能简单的从图上得出,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才能确定。 5.边界:

学生对学校东面临207国道一侧正门一段的校内外边界意象清晰,能准确标明门口在边界上的具体位置。学生对南、西、北方向上得校内外边界位置不清楚,80%的学生的图纸上校园在这几个方向没有边界。对校园内部的边界来说,学生对校园内部边界忽略现象严重,各区域多通过区域名称进行界定,而很少有学生勾画出边界的具体位置,因此可收集到的资料较少,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确定边界位置所在。 五、结构意象

1.校园的地理中心

有近乎50%的学生认为主教学楼是校园的地理中心,还有近40%指出是图书馆,两者个有优势,主教学楼宽广、雄伟,配以红顶更是吸人眼球,图书馆地势高,更具欧化风格。还有少数学生指出新建成的A11学生宿舍楼是地理中心,一般我们说中心节点或区域,这条路在部分学生处于地理中心位置,体现出这条道路的特殊性。 2.如果有朋友来学校带他(她)到哪里参观

图书馆有80%的学生提到,说明学校在加强校园中心景观美化方面的工作是成功的。有近60%的学生提到了主教学楼,根据本文的理解,图书馆和主教学楼是校区中德重要组成部分。 3.校园比较有特色的环境或建筑

回答中反映出自然的环境以及工人建筑前面。有近80%的学生提到一栋教学楼的草坪,近70%的学生提到是主教学楼前面的大草坪对工人的反映,以主教学楼的反响最集中,其次是图书馆,有很多提到新落成的A11学生宿舍楼,学生对建筑反映也很集中,这反映出学生对特色的理解是带有时代特点的。 六、要素案例

校门、主教学楼广场、图书馆:主教学楼功能特殊,意义重要,最能体现校园的精神风貌,因此成为重要的节点空间,具有研究价值。主教学楼广场是学院内最大的广场,在调查中学生反映最为集中的节点空间。对主教学楼广场评价的问题,有40%认为好,也有学生用“很大”、“壮观”、“气派”形容,有40%的学生反映广场缺乏大树,日晒严重,没有进行规划建造等问题。

关联性:主教学楼广场是北校区唯一的大型广场,是校园内外结构单元之间的重要转换点,与之联系的路道也众多。

从节点内部看,广场方向清晰,并且由于校门——一栋教学楼——图书馆三者组成了一条清晰的轴线。

连续性:主教学楼两侧的教学楼基本对称,建筑总体上相似、体量相当、材料质感统一。

简洁性:主教学楼广场方形空间,空间开敞、完整、简洁、容易被认知。建筑造型也比较简单,使人的视线没有被周围的建筑分散。而是沿着轴线汇聚到图书馆,强化了轴线。

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直接关系到年轻人的成长和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个命运,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研究,能够从环境认知方面为校园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为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调查结果

本文通过对梧州学院校区的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 1.获得了梧州学院校区公共认知地图。

2.发现了校园环境中意象清晰和不清晰的环境所在。

3.对梧州学院具体意象要素案例进行认知地图影响因素方面的分析,发现了影响具体案例认知地图形成的主要因素,对认知地图不清晰的环境提出了改造和发展建议。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论文在进行环境评价时只选择了学生群体为主的调查主体,没有对教师群体进行调查,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在对校园的使用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2.论文选定的意象要素案例只是在校园内在的环境认知方面具有典型性德案例,对校园内其他环境的调查和分析还有待进行。

3.对梧州学院的环境的研究还要从环境形势美、环境舒适性、环境使用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这样才能是校园建设更具有依据性、方向性。本文只是从环境认知方面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对其余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还有待以后的深入研究。

七、参考文献

(1)林玉莲 胡正凡 编著. 《环境心理学》第二版 中国建筑出版社 (2)M.W.艾森可 M.T.基恩 著 《认知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邹德侬 方千里 译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期刊

(4)林玉莲. 认知地图的研究与应用

(5)朱东风 郑瑞山. 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精神探究 (6)林玉莲. 东湖景区认知地图研究 (7)费彦. 现象学与场所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q8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