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25 08: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RNA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类,比较RNA与DNA在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不同点;

(2)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区分相关概念: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4)解释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之间大致的数量关系; (5)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者的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激发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过程。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转录过程。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开篇,在明确了“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后,教材紧接着介绍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基因表达的问题。这节内容通过“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 这四个独立成段的问题统领全文,前两个问题连在一起阐明了转录的过程,后两个问题连在一起叙述了翻译的过程。通过这4个问题的引领,保证了主线的清晰,使教材内容多而不杂。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基因的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模块的前三章以遗传学发展史为主线,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本节内容基于对基因本质的认识,进一步阐明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前三章的进一步深入。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面中心法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情分析

学生弄清楚了“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之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基因如何表达”的问题有了较强的探知欲望。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在上学期必修1的学习中,学生也已经明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学生并没有对“基因──蛋白质──生物性状”这三者关系形成整体的认识,也并不知道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的。

五、教学条件分析

教室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所进行的主动地、积极地意义建构的过程,该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和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对教材、学情和教学条件的分析,本节课设计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具体的设计要点如下:

1.本节内容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过程是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所以也是教学上的难点。在处理“转录”和“翻译”这两部分内容时,我设计先在屏幕上播放转录和翻译的动态图,让学生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先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初步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串自己阅读教材上相关的文字及静态图,并组织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转录和翻译的细节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在学完转录和翻译后,播放转录和翻译全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通过动静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有效地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

2、为了让学生对相近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准确到位,我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比如比较DNA和RNA;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在引导学生比较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自行设计表格进行比较,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能力。

3、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都懂,学完了就忘”的困惑之中,所以,课前要精心设计好课堂学案(见附录),学案一方面能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搭建框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帮助学生将知识掌握牢固。

七、教学手段和方法

课堂上借助学案导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地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八、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进程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 入 新 课 1.播放两分钟《侏罗纪公园》的电影片段,学生兴奋地观看、从学生感兴趣的提问: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恐讨论,回答出科学电影入手,迅速龙复活的? 家是利用恐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DNA培育出复活力,激发学生的 的恐龙的 求知欲。 2.要想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出:要让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从而表现出恐龙的特性。 引出本章课题------基因的表达。 3.引导学生看本章的章图,提问: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DNA(基因)主要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的,那么,细胞核中的DNA如何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 学生仔细读图,产生疑问:图中的DNA(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 学生推测出:可能有中间物质充当信使。 导入本节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引出RNA。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回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RNA的内容,请学忆、讨论,合作完生根据阅读的内容以及必修1中的相关知识,成DNA和RNA的比自己设计表格比较DNA和RNA。(同桌的两位较表,并在全班交完善RNA 相互合作,一位设计表格,列出比较的项目,流的过程中,另一位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自己的表格,并画在学案上。 使学生明确三种类型的RNA,从而为学习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让学生对转录的过程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初步认识。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RNA的种类。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 学生观看屏幕上转录的动态图。 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递给 mRNA的呢?这就要通过转录来完成。 1.屏幕上播放转录的动态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转录的文字及静态图,并组织小组讨论: (1)什么叫转录? 转录 (2)转录的场所在哪儿? (3)转录的模板是什么? (4)转录的原料是什么? (5)转录所需要的酶是什么? (6)转录的条件是什么? (7)转录的产物是什么?它的去向是哪儿? 并将讨论后的答案写在学案上。 (第一教时结束) 小结及反馈矫正 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学案上的练习查漏补缺。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文字及静态图,通过相互讨论,完成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转录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探讨,引导学生尝试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总结回顾,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p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