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整理资料(网上下载的)

更新时间:2023-12-25 00: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档案文献编纂学》

——讲堂录(精简版)

整理和使用说明:

《精简版》源于《完整版》,结合老师所说重点,带有主观剪裁,仅作参考之用。此版本适合乏于时间者使用,有时间者以自己笔记或《完整版》作复习纲要为佳。

胡康林 2011-06-09

检索目录 第一部分 名词术语 1 第二部分 简答论述 2

专题一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理论 2 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构成要素 2

二、档案文献编纂的档案学理论基础——两步整理理论 2 三、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 2 专题二 档案文献编纂的选题 3 一、编纂题目产生的途径 3

二、确定选题前应该进行的工作——调查研究 3 三、编纂题目产生的思路 3 四、编纂题目的论证 4

专题三 档案文献编纂材料的筛选 5 一、编拟《选材大纲》 5 二、初选 5 三、复选 6 四、定选 7

五、待选档案真实性考证 7 专题四 档案文献的加工 8 一、档案原文的校勘 8 二、拟定档案文献的标题 8 三、档案文献的编排体例 10 专题五 档案文献编纂史略 10 一、孔子的文献编纂思想 10

二、汉代刘向、刘歆的文献编纂思想 10 三、唐代刘知几的文献编纂思想 11 四、宋代司马光的文献编纂思想 11 五、清代章学诚的文献编纂整理思想 11 六、蔡元培在档案整理方面的贡献 11 七、新中国档案文献编纂主要机构 12 专题六 简述文献的体裁 12

第一部分 名词术语

⒈档案信息。由档案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指档案的内容中蕴含的信息,即档案的内容,它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关于某份档案的信息,如档案的外部特征和保管状况。

⒉文献。一般泛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手段形成的图书文件、连续出版物、记录有内容的影片、音像资料、幻灯片、缩微品、磁性载体等。

⒊档案文献。是指以档案信息作为记录内容的,且符合文献要素的文献。 ⒋编纂。编排与撰。通过对文件中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再组织、再加工,从而形成新的文献。

⒌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编纂者根据某一专题的客观需要及档案状况,将相关的档案原件内容转化为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工作。

⒍编纂选题。就是以档案材料为基础,在对档案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已经显现的或潜在的问题中确定具体编纂题目的工作。

⒎复选。是在初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不需要采用的材料排除的工作。通过复选基本可以确定那些档案材料可以进入汇编。

⒏选本。从一份档案的诸多文本或一本书的诸多版本中,选定一个最准确、最完善、最可靠的反应作者思想或档案真实性的文本或版本,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公布或引用档案内容的依据。

⒐档案原文转录。将档案原件的内容进行原文转移,形成编纂底稿、在底稿上对转移后的文献内容进行技术处理,这样有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

⒑年编。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一是按照档案形成的时间排;一是按照内容反映的史实的时间排。其中,第一种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排列方法。

⒒类编。凡按类对入选档案进行区分和集中,然后各类排列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排列,各类的档案在按照其他方式排列。

⒓辅文。由编者编写或选定的、用以辅佐读者阅读、理解、利用、查考档案文献正文的部分。一般包括:提示性辅文、插入性辅文和补充性辅文。

⒔汇编。是指将具有重大价值的原始文献进行总汇的编纂成果(出版物)。 ⒕选编。是编纂第一次档案文献常采用的方式,又称为简编、简辑、辑要等,是将特定题目的基本原始文献汇集在一起的编纂成果。

⒖全录。一般用于一次档案文献的编纂,将入选的档案文献全篇完整地加以公布,读者阅读全集文献后即可以不用查阅档案原件,全录保留了原格式。

⒗节录。对入选的某篇档案中与题目有关的部分进行辑采,可以按章节也可以按相对完整部分加以辑录。

⒘摘录。将档案中与题目有关的完整的段落或语句一一录摘出来,分别集纳于档案汇编设定的各章、节、项、目中。

⒙全集。与汇编相似,都是将相关文献全部收入。与汇编的区别在于:汇编文献一般涉及众多作者,而全集是仅包含一个作者全部有价值文献的集结方式,其作者称为“集主”,全集有时又称为“别集”。

⒚选集。选集与选编相似,但作者只有一个,是仅包含一个作者的具有代表性文献的精选本,其作者称为“集主”。

⒛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第二部分 简答论述

专题一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理论

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构成要素

?编纂者——即编者,是档案编纂的主体。一般可以由国家、档案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自然人承担。

?档案信息——是档案编纂的客体。在档案编纂中通常称为“档案材料”,包括记录有各种档案信息的材料。

?编纂过程。是指围绕某一题目对相关档案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审阅、加工、排序、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过程,它是区分编纂与其他著作方式的主要手段。

?编纂成果,即档案编纂的最终成果。

?用户,即档案文献的利用者。用户是档案编纂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该项工作水平的评判者,档案编纂工作应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户:

①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②从事文化普及工作的人员。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员。④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⑤学生(以各种层次的大学生为主)。⑥一般民众。

二、档案文献编纂的档案学理论基础——两步整理理论

1、基本要点

?档案整理包括实体整理(次序整理)和信息整理(内容整理); ?实体整理是第一步,是编纂的基础; ?信息整理是第二步,能优化档案的内容; ?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 2、两步整理的必要性

?可以有效地解决档案的孤本性、特藏性和利用的多面性、同时性的矛盾。

6、联系出版社,确定出版相关事宜。延伸资料:《第一历史档案馆为纂修清史提供馆存档案整理规划》。

专题三 档案文献编纂材料的筛选

一、编拟《选材大纲》

1、选材大纲:它是编纂计划的框架下对汇编选材工作制定的具体的工作原则和安排。

2、主要内容:

?确定选材的范围,统一思想和选材标准,尤其是对时间跨度较长、涉及范围较广的题目更应该划定材料的范围和材料深度。

?规定每部分参与者在整个编纂中的位置和具体的工作任务,避免选材相互交叉或重复或筛选避免离题滥选或忘题漏选。

?通过选材大纲建立汇编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初步选定各部分材料所在的位置,为后续的材料编排打下基础。

3、基本要求:

?选材大纲要确定选材工作的基本原则,要符合档案材料的实际状况,规定编纂材料的具体组成,一般应以档案材料为主,其他材料如报刊,书籍等为辅;一般报刊书籍只能作为编纂成果的参考文献,如要直接选入必须加以说明。

?大纲要规定编者应掌握的与题目有关的相关知识。最好罗列出具体研究项目。

?大纲应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和题目的要求规定选材的范围,注意突出重点和特色材料。

?大纲设项不可过于简略笼统,但也不可过于琐碎,牵强,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用语得当,表述清楚,便于理解和执行。 二、初选

(一)基本原则:围绕选材大纲,全面查找,宁多勿漏,博约得当。 (二)基本步骤: ?明确材料与题目的关系。 ?对档案材料进行初步检索。

?对检出的材料按照层次关系进行登录。 (三)对初选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主要依照《选材大纲》对初选出的档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分析汇编内材料的构成:一般应以档案文献为主,如果材料不足以全面反映题目的内容也可以辅以其他材料,如报刊、图书等,但其他材料不能占多数;如必须使用其他材料则必须加以说明。

?分析材料的来源:档案材料的“来源”一般有两种来源:一是指材料的保存地点;二是指材料内容发生或涉及到的地方。

?确定材料的文种:一般应选择档案中规范的文种。当汇编题目有特殊要求时也可以选用单一文种,如“文选”、“奏牍”、“电报”、“信函”等;

?确定语种:为反映题目的要求,汇编材料可以选用多种语种,但原则是以汉文档案为主;如选题中涉及到外文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档案,在选择原文的同时一般应配有汉文翻译。

?确定档案性质:即分析档案是来自官方的还是私人的。

?确定密级和著作权关系:根据国家规定分析初检出的档案的密级,确定是否可以公开;如涉及到著作权关系要合理处理。 三、复选

复选是在初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不需要采用的材料排除的工作。通过复选基本可以确定那些档案材料可以进入汇编。

(一)复选的基本原则:不滥不漏,博约得当。 1、以初选材料为基础,一般不再扩大选材范围;

2、一般不要打破初选时建立的材料联系,不要轻易打乱材料的顺序,除非发现新的材料;

3、要为下一步定选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对一些有争议的材料不要轻易放弃,可留到定选时再做决定,如一时无法确定,也应注明“待定”。

(二)复选的工作内容 1、选出真实的档案材料

档案材料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是真实的,不是伪造,未经篡改; 2、选出重要的档案材料

重要材料的一般标准:①内容是重要的事实,反映了重要的思想,在任何时代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②在材料形成的历史时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③对现实中重要问题可以提供直接的佐证;④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的内容,具有长久保存价值;⑤是重要人物形成的材料。

3、选出客观的档案材料

档案材料所反映的事实是客观的(如实地反映了档案形成时的真实情况),这种”客观“与”真实“是有所不同的。

4、选出准确的档案信息

准确的档案信息的一般标准:?档案信息准确地反映了形成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未经后人删改;?档案信息对客观事物入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经过、数据等的反映是准确无误的;?档案记载没有文字误差或者这种误差已减少到最小程度;

5、选出系统的档案信息

系统档案信息的一般标准:?材料结构较为完整,有一定的量,不是零碎、片断的信息;?各种档案信息之间有一定联系,注意多种关系材料的结合选用。

6、善于吸收古人的经验——求书八法 (宋)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提出: ?即类以求,指按各种文献所属类别查找。

?旁类以求,指从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 ?因地以求,指根据文献与地区的各种关系去查找材料。

?因家以求,原指对于古籍文献,可以根据它所属的学派去查找,对于近代文献,则可以引申为根据它所属的体系,学术派别去查找。

?求之公,原指到管家图书馆查找材料,现在指到公家图书馆,档案馆及资料室查找材料。

?求之私,指根据文献的作者或文献内容所反映的人物去查找有关材料。 ?因人以求。

?因代以求,指文献中反映的人物,事事物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事件,可以从该时期形成的档案资料中查找所需材料。

郑樵的“求书八法”对于我们今天在编纂档案文献汇编时查找各种档案文献,仍有参考借鉴价值。现在的一些查找资料的方法,也正是从“求书八法”发展演变而来。 四、定选

对复选后的档案材料进行最后的审订工作 1、材料的政治性把关:

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和机密程度确定是否最终选用,如材料特别重要但又不宜完全公开,可在一定范围公开。

2、材料的学术性审核:

?对入选材料是否属于题目范围提出最终意见; ?对入选材料最终价值认定提出意见; ?对类、项设置提出意见;

?对各类、项中材料比例进行审定;

?对入选材料的新颖程度(是否首次公开)进行核实; ?对未入选材料中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进行审定; 3、材料文本准确性审核:

对入选档案材料的文本准确性、可信性进行审核,即选本。 ?基本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pu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