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0份)

更新时间:2023-11-22 05: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1)常见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5)词类活用 (6)偏义复词 (7)兼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能力层级:B级(识记、理解、综合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分析、鉴赏评价) 义和用法。 【粤考趋势】

实词的考查绝大多数是常见常用的词语。在2009年的12套高考试卷中,共涉及70个;其中“责”“拜”“徒”“诣”“致”均出现多次出现,单音节出现65次,双音节出现3次。

考生平时复习时,只注意《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实词是远远不够的,常见实词应引起高度重视。

古今异义的考查,主要出现三种形式:①在考查实词中综合考查,如:广东卷的“悦服”、湖北卷的 “羁旅”;②单独命题考试,如上海卷的“宾客”“观览”“衣冠”“东西”;③偶尔在文言翻译中综合考查,如2005年全国卷Ⅱ的“妻子”。

对于通假的考查也在对实词理解、翻译句子中得到体现,如2006年福建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责-债”,在翻译中考到了“振-赈”“罢-疲”; 2006年浙江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属-嘱”;2004年湖北卷第11题C、D项考到“趣-促”“闲-娴”。

广东高考历年所考词语均在120个实词以内。以单音节词为主。 【考点透析】

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一)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 变 化 情 况 示 例 范围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扩大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词义 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 扩大 义项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增多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范围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词义 缩小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缩小 义项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减少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词 义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转 移 狱(古:案件;今:监狱)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感情色彩 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变化 炼) 1

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以《逍遥游》为例:

词语 古义 例句 今义 志 记载 志怪者也。 志向、志气 之 到??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常作代词、助词 果然 吃饱的样子 腹犹果然。 不出所料 虽然 即使如此 虽然,犹有未树也。 连词 恶 何,疑问代词 彼且恶乎待哉。 恶劣、凶恶 无名 忘记功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不为人知 如2005年高考第11题D项“天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 意义 例句 本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义 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 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 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引 拿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申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义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古字通假

1. 通假的具体情况: 解 说 举 例 注 意 点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通 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同“早”)(《鸿门宴》) 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假 来代替,这个借用的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亡”同“无”) 字 字叫通假字。 门宴》) (“倍”同“背”) 一个汉字(古字)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古 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壁下。(“莫”同“暮”)(《石为“莫”同“暮”。 今 别,另造一个新字(今钟山记》) 字 字)来表示其中的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个或几个意义。 (“受”同“授”)(《师说》) 异 音同义同,形不同。 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 体 同“俯”)(《过秦论》) 字 2.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2

字义 分析 字音分析 字形分析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 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 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②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①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故可以断定其通“债”。②句中“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景”通“影”,作状语。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例中的“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①“被”与“披”,共同的声符是“皮”。②“具”通“俱”,通假字“具”是本字“俱”的声符。③“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 (四)词类活用 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也是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改变,它的用法可以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③名词、动词作状语;④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用方法;⑤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本书在后文“专题9”有专题论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五)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六)兼词 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 ② 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诸 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①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②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 气词。 “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盍 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 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彼”。“在其中”“从这里”“在②青麻头伏焉。(《促织》) 焉 这件事上” 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①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里”“从哪里” 也?(《齐桓晋文之事》) “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①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 旃 词,“焉”是语气词。 ② 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左传》) “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① 居心叵测(成语) 叵 可” ② 马岱曰:“曹操心怀叵测??”(《三国演义》 “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 ①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耳 ②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鸿门宴》)

3

【南粤高考直析】

【粤题精讲】

1、(2009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

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 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 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2、(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

4

“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此题几个词语均属常用词语,难度适中。】 3、(2007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4、(2006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

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

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

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p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