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规划设计(作业)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2 02: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江苏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校园规划设计
课 程: 城市设计
姓 名: 杨汶键 班 级: 08资源 学 号: 088322126 指导老师: 齐芳燕 院 系: 科文学院环境与测绘系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校园规划设计
前 言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于2000年4月成立,2005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独立学院。现招生34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生8000余名。校园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14余万平方米。学院毗邻徐州师范大学主校区,可以共享资源,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又与校“母体”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科文学院共面向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五省招收四年制本科层次学生,分布在30个专业。科文学院除依托徐州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设备、现代化的图书馆等优越条件办学外,还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打造“数字化”校园,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设施,形成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务管理软件系统、图书资料网上检阅系统、校园中英文无线广播系统、有线广播系统、校园治安监控系统、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电子屏幕信息发布系统、银校收费系统,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科文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秉承“厚基础、重实用、强技能、优素质”办学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科文学院以“勤奋、务实、自立、创新”作为院训,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特别突出刻苦学习、发奋读书风气的培养。针对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呈现差异性的特点,学院坚持因材施教,推行多样化教育,确保不同潜力、不同志向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协同发展。
第一部分 设计背景
一、一期现状概况
科文学院位于徐州师范大学泉山校区的西北方向,处于徐州牛山半山腰上,一期工程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14余万平方米,其建筑主要包括主教学楼1#、电子阅览室2#、行政办公楼5#、大学生活动中心6#、实验楼(7#、8#、9#)。
图1 科文学院位置图
图2 科文学院一期楼宇分布图
二、二期工程规划范围
科文学院二期工程项目地址:铜山新区黄河路北侧,面积:206034.9平方米。东临一期工程,西至牛山别墅。本次规划汲取了很好的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结合空间概念规划的相关内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深化与完善。 三、二期工程规划解读
本次规划遵循以下方面内容: 1、科文学院主要的发展区的地位:
未来主要的办公、教学的中心,是科文学院形象独立的标志 。 2、功能定位:
二期工程功能定位为:以行政办公、教学为主,文艺体育活动为辅,体现了当代大学最主要的功能。 3、特点保持与延承:
1) 注重新、老教学区的密切联系,并强调高绿地率、低建筑密度的开
发方式;
2) 保持老教学区的特色,并与假山、小桥流水、亭、绿地形成完整、
连续、层次丰富的新教学区特色;
3) 以多层建筑群构建新教学区天际轮廓线;
4) 保证预留的发展备用地,为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5) 采用高标准和适当灵活的指标体系,包括对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引导,
鼓励办公综合体的建设,以及部分地块的高强度开发,允许容积率、建筑高度有一定的容许浮动范围,整个教学区范围绿地指标综合平衡等。
第二部分 科文学院一期工程设计
1、科文学院一期校门
校门对于学校来讲是学校的象征,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讲是一种风景和追求,对不喜欢读书的人来讲就是一种樊笼。校门能够体现校园的场所精神和校园人文精神,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
而科文学院一期校门,设施陈旧,没有文化内涵同时缺少活力,已经不能满足学院长期发展的需要,在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也不能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的规划设计中希望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与教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图3科文学院一期校门
图4科文学院改造后校门
2、科文学院一期教学楼 2.1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整体性原则
校区的用地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等系统统一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性的
布局,充分考虑空间过渡及区域联系的合理性。 2、空间的整合与配置
各种功能空间按照人的行为习惯及工序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建筑形态配合功能要求穿插设置,不单突现群体建筑的有序空间变化,同时也便捷各功能区块间的联系与交流。 3、文化导入原则
加强文化设施的合理配置,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并在功能配置,整体环境等方面均体现深厚的文化积淀,使文化蕴涵和现代化气息达成有机的统一。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校园人、环境、自然的工序共存和融合,以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2.2科文学院一期教学楼主楼
一期教学楼主楼依山就势、尽可能节约投资,采用大开间、信息全覆盖、信息点布局与设计合理、环境设计美化的设计,整个建筑造型稳重大方而又充满现代气息,尤其是实体墙面与玻璃虚体的各种变化关系,展现出强劲的韵律感和层级变换关系,通过台阶的架高将教学楼主楼的气势烘托出来。
图5科文学院教学主楼
2.3科文学院一期教学楼实验楼
三幢教学楼依山而建,教学楼与实验楼通过连廊围合形成两个宁静的庭院空间,由于用地条件的紧张因素,教室呈南北双向设置,中间设3米宽走道,保证学生课间交往及人流的顺畅通行。每幢教学楼每层均设有男女卫生间、开水间等。教学楼、实验楼建筑风格清新自然,造型大方,细部精致,色彩以经典的浅蓝色为主调。
图6科文学院教学楼9#
3、科文学院一期道路
科文学院一期道路规划不完善,由于校园依山而建,道路的坡度较大,且道路的设置为人车混行,并且缺少相应的停车场,在放学下课时教师的车辆流与学生流混在一起,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3.1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车行——沿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外围设置主环路,形成畅通的车行路线,高效快捷联系各区,同时避免机动交通对各区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校园内道路进行分级规划,校园主干道采用10米,两侧设置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避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校园次干道宽度采用4-7米,因车流量相对主干道减少,只在道路两侧设行道树,自行车道不另设。
人行——在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之间组织了舒适、流畅的步行流线,又相互联系连成一体,形成完善的步行交通网络。
停车场——为保证校区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正常的交通秩序,安排多处机动车停车场、位。在校区主要出入口附近集中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对外来车辆进入校区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如在1#后面或7#前面设置相应的停车位。
图7科文学院一期道路
图8科文学院7#前(建议改造成停车场)
4、科文学院一期广场
科文学院一期广场,设施陈旧,缺少新意,不能良好的体现大学校园文化的活泼、快乐、充实的特点。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得出:教学建筑广场形式规整,体现学术的理性和秩序;曲水步行轴和水景园林轴则或亲水平台,或临水亭榭,或小桥流水,尺度亲切宜人。山顶生态林如自然的山野公园,处处湖光山色、绿树成林,浪漫动人。通过建筑与绿化的不同围合及线性联系轴对不同区域的穿越,塑造变化多端的公共空间。
图9科文学院主广场
第三部分 科文学院二期工程设计
一、二期工程地块使用要求 1.用地情况
(1)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6034.9平方米 (2) 用地使用性质:高等学校用地 2.用地使用强度 (1) 容积率: ≤1.0 (2) 建筑密度: ≤22% 3.建筑设计要求
(1) 建筑规模:以审定设计方案为准。 (2) 建筑高度:18m (3) 最大建筑层数:6层
(4) 建筑后退规划用地边界线距离:以审定总平面图为准 东侧退征地红线:2.8m 南侧退征地红线:2.8m 西侧退征地红线:2.8m
北侧退征地红线:2.8m,以审定总平面图为准。 (5)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应符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版要求 (6) 交通出入口方位:南侧、东北侧 (7) 绿地率:≥35% 4.城市设计要求:
建筑物的体量、高度、色彩、材料应与周围环境协调,采用现代建筑形式。 5.其他
该项目用地同时满足环保、消防、安监、等相关部门意见。 二、二期工程功能结构解析
1、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行政办公楼
科文学院行政办公楼是学院行政人员进行办公的地方,科文二期工程的教务办公大楼层数为四层,建筑颜色采用橙色与银灰色的色调,肃穆而不失活泼。
内部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分布有学务部、教务部、组织部、总务部、保卫部、院办公室、院长室和大小会议室4个(图4)。
行政办公楼坐南朝北,其正大门面向北面,整栋大楼的正立面(北立面)没有阳光的直射,给人阴暗的感觉,而行政办公楼的对面是一片面积很广的荒地(图5)留作它用。
图10 科文学院二期行政办公楼
图11 科文二期行政办公楼正立面前的荒地
2、教学楼
2.1 集聚型教学楼简介 (1) 集聚型教学楼概念界定
现在在各个新校园使用的“集约式教学楼”,科文二期工程也采用了这一模式,具体指的就是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综合组织功能和复合控件的设计,将几个独立的教学楼单元相互集中起来的一种建筑模式。各建筑单元整体统一布置,或相互咬合,或竖向叠置,或用连廊等相互连接,彼此联系较强,形成规模较庞大的整体式建筑“群落”,其形态较集中,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整体性”、“集中性”、“联系性”。 (2) 集聚型教学楼的功能性要求
由于学校的规模、专业特点、办学的方式以及在周边环境、社会条件的不同,其功能分布的设置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高校可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后勤服务区和教工生活区。其中教学区是高校校园的主要核心区域,里面集中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实验以及部分生活服务设施,是学校对外关系的枢纽。教学区的空间形态、建筑形象、环境品格,都集中反映和代表了一个高校校园的整体风貌,是具有统率作用的核心区域。传统的教学区的建筑一般只注重教学功能,到处安插教学楼,使教学区的建筑密度偏高,从而缺乏足够的、多样的户外活动场所。而建筑又多以院系为单位,分散布置,彼此缺乏联系与沟通。集聚型教学区则在功能复合中打破以往传统的单一封闭的状态,走向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开放系统,注重空间环境的的持续与开放,注重教学与交往的结合。教学区同其他功能区适当分区,考虑适度的模糊。这种复合型的结构的教学建筑呈现综合化、组团化、网络化的特点,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很好的进行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组织模式,随着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校园环境问题也成为大学校园发展所面临主要问题,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也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激发人们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日常公共行为中原有的兼容性,如上课与休闲,购物与社交,阅读与自习等,有利于各学科师生的交往、交流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集聚型教学环境中,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出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户外
活动场所,如中心广场、园林绿地、近水空间、庭院空间等等。在交通组织上,实行人车分流,力求形成步行区域,为教学区创造安静的学术氛围。
(3) 集聚型教学楼的功能复合形式
学校建筑虽然是由物质构成的具体实物,但是却能对人的心灵产生作用,而且对心灵的陶冶,也多是由实物而生的抽象影响。就教学楼建筑的形式而言,如果学校建筑雄伟,便可使学生因为对建筑的感受而养成宏伟的气度,如果学校建筑幽美,便可培养学生文雅的风范。这是由于人长期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会不知不觉的感染到环境的风格。事实上,建筑影响心理,是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态度、价值标准、兴趣、动机等。许多研究表明,在高校学习的学生,教学建筑是其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学校建筑的规划、设计与使用,尤其是教学建筑的设计、教室内的课桌椅,设备的安排和室内环境的控制,室外环境的绿化和美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态度、学习方式、价值观念、身心健康、人格塑造等。
教学楼建筑如果能够具有良好的、实用的空间,优美的建筑造型,赏心悦目的色调,完善的设备与管理等,对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培养上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学生在选择一所高等院校就读的各项因素中,校园环境常常仅次于学术声誉的第二位因素,而教学建筑是校园人工环境的主要构成。
集聚型教学楼的功能复合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1)功能的内部复合 在高校教学建筑内部,除了主要的教学空间-教室和教学辅助空间-教室休息室、办公室、教研室等,还有公共性空间是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它将教学区域既分割又联系,从而构成了有序的有机整体。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教学楼中引入生活、服务性的功能,如购物超市、书店、数码复印室、邮局、展厅等,为学生的紧张生活增添轻松活泼的色彩。
2)功能的外在复合 功能的外在复合是指教学楼不仅内部有教学、休闲等功能的混合,还包括一般发生在建筑的外部广场、围合或半围合庭院、底层架空处、校园交通、绿地景观和屋顶平台等。高校集聚型教学楼的外部空间设计相对内部空间设计,更加注重人性化的思考。在许多高校教学楼实施后发现,往往事与愿违,设计中设置为中心集聚的地方不能吸引人的逗留,而在一些边角地带反而集聚着更多的人。原因主要是这些外部空间与教学空间联系松散,尺度过大,人们没有一种归属感,因而交往空间的设计更应注重对行为心理的研究。
(4)集聚型教学楼的设计理念 1) 环境与生态的理念
环境与生态的观念在集聚型教学楼的设计中要重视基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人工环境的观点。对集聚型教学楼基地自然环境的加以保护,自然的地势和自然特征为学生提供了视觉上的调节和享受。
集聚型教学楼的总体布局要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和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土方量,保护自然生物的栖居环境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和谐共存。并且根据气候和地形特点,组织人工绿化体系,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自身的形体处理来组织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由此有效地弥补集聚型教学楼的建设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2) 以人为本的理念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量的不断增加,随着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的逐渐增强,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下,高校的一些教学设施仍趋于不足或吃紧,再加上当前许多高校新校区建设的需要,就使得高校的教学设施环境建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教学设施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物质依托,设施配置环境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良好的设施环境,如必备的办公用品、教具或设备等,易于使教师保持平和的心境、稳定的情绪,从而会对教师的工作热情起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教学设施状况更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学习成果。皮柯罗和查尔斯(Peccolo and Charles)的研究表明,教室环境温度每超过20~25℃这个适宜区一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会相应降低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是高校在21 世纪加速发展的客观要求。集聚型教学楼的设计应把关心人、“一切以人为本”的宗旨落实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使用者-学生和老师的生理要求、心理要求、行为方式以及知觉经验等出发来进行教学楼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空间设计等,注重“人”的场所的塑造,使人成为环境营造的基本宗旨。这既是集聚型教学楼研究的基本动力,也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
2.2 科文学院二期工程教学楼介绍
图12 科文二期教学楼一景
图13科文二期教学楼
图12所示是科文二期教学楼其中的一栋,其建筑层数为五层,建筑颜色为银灰色与橙色混搭,给人的感觉是庄严肃穆中友渗透着热情奔放。教学楼内部结
构安排合理,层次分明,集中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实验、教师休息室等服务设施,体现了大楼功能的内部复合。
二期工程教学楼采用了“集约式教学楼”这一模式,通过综合组织功能和复合控件的设计,将几个独立的教学楼单元相互集中起来的一种建筑模式。各建筑单元整体统一布置,或相互咬合,或竖向叠置,或用连廊等相互连接,彼此联系较强,形成规模较庞大的整体式建筑“群落”,其形态较集中。教学楼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和自然环境,尽量减少了土方量,保护自然生物的栖居环境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和谐共存。并且根据气候和地形特点,组织人工绿化体系,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自身的形体处理来组织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由此有效地弥补教学楼的建设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达到内部教学与外部休闲两种功能的相互融合。
3、学生公寓楼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他们倡导新潮,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他们充满活力,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他们有着高于一般同龄人的敏锐和视野。
学生公寓要照顾到学生特点,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室内要有书桌,电话,计算机网络接口和电视接口等设施,对室内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要有合理的安排。
目前大学生存在一个特点,就是宅男宅女文化逐渐在校园内兴起,更多的大学生在上课之外的时间里更愿意呆在寝室干自己想做的事,在寝室呆的时间急剧增长,考虑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公寓室内的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类人群的需求。因为大学生人数众多,而我们公寓内的空间是很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合理的布局是很重要的。在寝室中往往会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开发空间,满足更多的要求,对人机的要求可以低些,这也是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科文二期工程学生公寓为多层形式,学生公寓建筑面积共24000余平方米,分为三个组团六栋宿舍,可供2400余人住宿,建筑层数均为六层。下面对二期工程的学生公寓内部结构合理性进行下分析: 1. 空间及排布
图14 科文二期宿舍楼鸟瞰
(1)面积 目前二期工程学生公寓一个四人间的面积为30多平米,作为一个四人间,空间还是比较宽阔的,在长与宽的比例上也还算可以(长8m,宽4.2m),其中盥洗室、阳台区占7个平方。
图15 科文二期宿舍楼内景
(2)家具 由于空间有限,也为了节约空间,电脑桌、书架、衣柜等家具被安排在床铺之下,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私人空间,床铺两两靠墙排布,中间形成一个过道,公用家具缺乏,饮水机等公用家具无处安放。 2. 床铺
(1)位置 离地1.75m,离顶1.25m,梯子两人公用一个。
(2)尺寸 床铺的尺寸为90*200cm,床头与护栏间的缺口达到90cm,存在安全隐患,床头的支撑蚊帐的架子在不用的时候很影响视觉感。 3. 书架
书架在书桌上方,还比较合理,但书架的布局和尺寸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摆放书本和取用书本时往往觉得有困难,书本横着摆放就造成取书不便,竖着摆放则浪费空间。 4. 置物空间
(1) 公共置物 寝室很多公用的物品无处摆放,还有一些长期不用的物品,如行李箱等比较占空间,放在私人空间不合适,也需要一个很好的公用空间来盛放,如果摆放在地上,既影响整洁美观,又易形成卫生死角,所以往往形成了寝室置物的一个难题。
(2) 私人置物 在寝室住得越久各种各样的物品就会越多,而寝室的置物空间很有限,所以需要开发一些没利用到的,可以利用的空间。 5. 照明
主灯具安排在房间正顶上,但照明死角比较多,另外由于学生背对着光源,往往桌子上还需添加台灯,就寝时关灯也比较麻烦,灯的开关在床上很难接触到。 6. 插口
寝室内在各个桌子前的墙上都有安排电源插口和网络插口,但在床上也有可用的插口,比较方便。
4、学生食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
学生食堂建筑面积约9000余平方米,一层为大餐厅,二层为风味餐厅,三层为大学生活动中心。
按照不同的就餐、经营模式,其建筑空间模式大致分为:
(1)“三段式” 食堂的建筑空间大体分为三大部分:厨房操作区、备餐售饭区和餐厅区,且各功能空间的划分比较明确和固定,为我国高校中、小食堂较为常见的空间模式。因食堂的厨具种类少、布局简单、工艺流程不复杂等,建筑空间相对简单;同时也因功能较固定、空间不甚灵活而制约了发展。该模式食堂的建筑面积通常不大,单层建筑居多,如同济大学学生食堂。
(2)“庭院式” 随着规模的扩大,厨房和餐厅面积也相应增大,为了满足某些特殊需要(如美观、采光、消防和存放等),通常在厨房或餐厅中心区域设有内庭院。内庭院若设计得当,将能营造一个比较幽雅的环境,反之,不仅因内庭院而降低土地利用率,而且会破坏厨房或餐厅内部空间的有机联系。该模式建筑体量通常比较庞大,如北京亚运村运动员餐厅。
(3)“内外式” 内为厨房(或餐厅),外为餐厅(或厨房)的一种空间模式。因平面的内外相套,导致售饭台附近的人流彼此交叉,交通不畅,特别是“内厨外厅”的空间模式,情况更为严重。该模式建筑外形通常为圆形或方形,内部空间通常比较简洁,如清华大学14学生食堂。
(4)“多元式” 基于就餐模式的多元化和经营模式的复杂化,要求相应的建筑空间应具有可满足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建筑空间的贯通性,如清华大学西区学生食堂。
图16 科文二期学生食堂
5、道路系统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从而对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涵。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已成为校园规划和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今,高校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使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许多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轿车已不算稀奇,摩托车更是普遍,学生骑自行车的很多,开车上学也已不再是新闻了。校园道路建设、校园交通管理滞后于高校的发展,一般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制,也没有专职交通管理人员管理;校园内人员居住集中,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高峰等等原因,致使高校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故经常发生。
针对我国大学的校情,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二期工程采用了制定可行的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制定了可行的校园交通优化策略,该策略的制定遵循了以下原则:首先,以人为本,优先保证校园内集中、大规模教学活动的交通需求。根据校园规模、布局,选择合理有效的交通系统,实现各种交通类型的相互协调。其次,根据校园空间容量的限制,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确保步行、自行车的优先地位,有条件地发展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避免机动车的过度使用。再次,校园交通不是孤立的,必须将校园交通置于城市环境中,与城市道路、公交等紧密联系,促进校园与城市交通的衔接与流动。最后,校园交通优化策略应相互协调,下面主要在内部交通组织、交通管理、交通空间设计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分别提出交通系统的优化策略。
二期工程的道路断面设计多沿用城市断面的形式,道路断面空间的优化布置根据不同功能区的交通特点和要求进行了设计。教学区、生活区及其之间要考虑了自行车和步行高峰,自行车路面也适当加宽。
图17 二期工程道理断面设计
图18 教学楼与宿舍楼间的道路实景
图19 二期工程道路
学生宿舍区两个主入口道路与教学区道路紧密连接, 使学生宿舍与教室步行交通最为便捷, 方便了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宿舍区内道路路线设计为一条条直线,很有规律性。 6、停车空间的优化
针对校园内机动车日益增长的趋势,大学在停车设施的建设方面应避免一味地满足停放需求而大量开展建设,应合理控制停车设施的规模;同时要优化停车设施的空间布局,使之既便于管理,又利于使用;停车位的集约建设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停车容量。校园内自行车的停放场地应结合校区的规模和车辆的数量而定。在学生宿舍区,必须设大型的自行车停放场地,如自行车棚,建筑底层架空和利用地坪高差的车库设计。
科文二期工程采用了建筑底层架空的方式,将停车空间设在学生公寓的底层,这样不仅增加了停车的空间,更便于管理与使用(图20)。
图20 科文二期工程停车库实景
7、绿化开场空间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全体师生员工营造一个健康、时尚、绿色的工作、学
习和生活环境,可提高工作效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给相关专业(旅游、园林、植保等专业) 提供良好的、完备的教学手段和实训场所,还可达到环境育人的理想效果。加强环境质量建设,还可以提升学院窗口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和谐一直是校园共同追求的目标,一个和谐的校园应具有品位高雅的文化环境、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彩,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传播文化、培养情操、追求真理的场所。因此,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着力体现21 世纪大学校园精神风貌,积极营造“明德修能、励志精业、崇真尚美、至善致和”的校园文化氛围,并鼎力构建现代都市文明特征,特别是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赋予校园环境景观的深刻内涵。结合植被、地形等自然生态景观特征,表达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使每个来过学校的人士无不感受到学院特有的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以及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交融统一。
校园绿化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满足校园功能要求
高校校园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教职工、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校园绿化,应充分考虑到景为人所用,既要有观赏性和实用性,还要富有人情味。如少规划一些观赏性的绿地,多布置些亭廊、游园、休闲椅、庭荫凳等。
尽量为学生课间学习、交流、休憩创造一种围和、半围和的滞留空间,使校园景观设计既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的自然美,又具有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方便师生的游憩。
(2) 整体布局,合理配置校园绿化
校园环境绿化是在学校建筑群中展开的,这就形成了校园既是整体、又被分割的情形。可以根据高校校园的不同分区,设计出符合各自功能的特色景观,形成一区一景的风格布局,而从整体上观赏又不失和谐。
1) 校门入口 校门区体现了整个学校的形象,是人流、物流的聚散地,并起到标志的作用。在校门口的植物栽植上可采用规划式布局,点缀灌木花卉,使大门整齐美观。在入口处可以立一块大石头,并邀请功力深厚的知名书法家书
写校训,如此在校园的入口处就可以让人领略到园林式校园的奇石美与书法的浑然结合之美,也可以让人对学校稳如磐石的校训有一种信念上的认可,并能彰显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2)教学区 教学区是职工办公、学生上课的主要场所,应形成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建筑周围的绿地,既要起到绿化美化作用,又要服从教学用房的功能要求。在植物栽植上,多采用小乔木和低矮的花灌木,高大乔木应离建筑5m以上,以保证通风、采光和消防要求。在植物选择上,校园主建筑(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前、主干道两侧可多选择一些长势缓慢、比较名贵的树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树木成长起来,其相对较长的寿命和高大的主干更可显现出学校历史的悠久和沧桑。
3)学生生活区 根据学生集中、宿舍群集、人流量大及学生学习、生活等特点,在保证绿地率的同时,又要适当留出学生活动和休闲的场地。在道路和建筑周围,多选用灌木和小乔木,以免影响采光和通风。对于相对集中的绿地花坛,可采用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特色园,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生生活区环境。例如武汉大学已经形成的樱园、桂园、梅园等独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已成为学生宿舍的代名词。
4)运动区 运动场四周可种植高大乔木,下层配置耐阴的花灌木,从而形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不仅能形成绿荫遮挡夏日的阳光,还能隔绝噪音,不影响教室和宿舍同学的学习、休息。 (3) 适地适树,创建校园生态环境
校园绿化应选用符合当地生态环境要求的树种和花卉,不应脱离当地实际,片面追求树种的多样化和美化效果,而应充分考虑树种的习性和特点,以及树种栽植成本,本着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具有当地特色及适应校园环境的树种进行配植,同样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在植物配置上要做到速生树与慢生树种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注重造型和色彩搭配,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进行绿化,做到“春有花开、夏有树荫、秋有花果、冬有绿色”的四季景观,点、线面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形成各种不同的绿化空间,使整个校园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
图21 二期工程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的绿化带
图22 道路旁的绿化带
8、校园文化广场设计
校园内适当安排小游园和绿地,利用各种植物组成多种图案,采用园林手法设计亭、阁、雕塑、小品、喷泉等。此外,在各建筑物周围、公共绿地及路旁、河边,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绿化设计,栽植常绿灌木或种植花圃及草坪,道路两旁设置路灯、座凳。
图23 校园广场设计
(1)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
周围的建筑物、道路、周围环境等实体限定了广场的空间,共同构成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首先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其文化内涵的设计,如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等,各自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应当深刻挖掘。
注重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清华大学校园里礼堂区一直被认为是校园的中心,清华学堂、大礼堂、科学馆、新建艺术教学楼、二校门等欧美古典建筑共同形成礼堂前广场.在广场空间的西边有中国古典皇家园林被焚烧后留下的近春园、工字亭、水木清华、古月堂;广场东边是清华学堂和艺术教学楼组成的博物美术校史教学区;礼堂前和大草坪四周地面铺砌花岗岩,广场绿地正南边一块造型别致的大理石上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深红大字.整个广场精辟地反映和记载了清华大学的历史、文脉和校训,成为学子们参观、游览、休闲、娱乐、集会、学习的理想场所。
(2)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校园广场既是文化空间亦是使用空间,其实用性表现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和来客参观、游览、休闲、娱乐、集会等各项活动。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人爱采摘和捕获;人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他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等等,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3)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统一
校园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人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是清华规划建设的成功典范:1919年,1930年,1991年分三期建成的图书馆,总面积27940平方米,是墨菲—杨廷宝—关肇邺三位建筑大师的共同杰作;在位置和高度选择上,它尊重大礼堂区和一、二期老馆的中心地位,甘居偏位和次高;但却一箭双雕,形成了图书馆区和西大操场区两个环境空间;在建筑形式上,和旧馆建筑在呼应中有变化,采用欧美建筑形式与礼堂区广场风格统一的同时,不沿袭欧美建筑“一览无余”而吸收中国传统的几进几出、院中有院;选择传统建材“粗粮细作”的同时,应用了现代科技成果铝合金大玻璃门窗采光、共享大厅天窗采光通风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确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视距与楼高的比值介于1.5—2.5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校园文化广场的人流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两点:区域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
区域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各区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②校园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车行道、步行道、校园内公共车等,并在线路安排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自行车、汽车停车场等。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9、足球场人工草坪的设计
二期工程的足球场是人工草坪,足球运动的人造草坪是指用现代化、专业机械设备,以塑料化纤产品为原料,将类似于草纤维的化合物粘结在底衬板上,中间填充沙子和橡胶粒子,使之能长久保持绿色的地毯,可以满足专业足球运动的需求,并可以替代天然草坪运动性能的一种合成纤维草坪。当利用强度过高、生长条件极端不利等情况下,天然草坪不易生长而不宜建植草坪时,人造草坪 是很好的选择。
与天然草坪相比,人造草坪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
(1)无论在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都可以正常使用,受雨、雪天气影响小,且全天候使用,特别适用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学校足球运动场或各种训练场; (2)耐久性好,一片人造草坪正常使用期可达10年以上;
(3)后期管理养护费用低,维护简单,不需种植;不需修剪;不需浇水;室内仍能保持绿色,冬天不变黄;
(4)表面层可回收再利用,具有环保性能;
(5)许多国际顶级的比赛和国内的比赛都在人造草坪进行,会在成绩上提供更大的一致性;
(6)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人造草坪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
(1)由于大都采用化学纤维材料,而且以沥青或混凝土作为基层,所以其表面硬度大,缓冲性能较差,反弹率高;
(2)人造草坪表面温度变化幅度大,如果暴露在极端的温度下抑或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人造草坪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使其在短时间内发生性状改变,会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3)人造草坪有腐蚀剂,会对运动员身体造成某些伤害。
图24 二期工程足球场人工草坪实景图
第四部分 科文学院建设相关问题分析
1.总体规划的调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校园则是实施和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氛围与其底蕴。
现代教育理念与城市设计原理相结合的校园规划构思。现代教育正面临重大挑战与变革。今天的学校建筑不仅是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学习场所,它更是一个发展知识、塑造人格、充分满足人们理解、认识和发现欲望,承载时代内涵的载体。在中国当代校园建设中,大学达到了相当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它们是所在城市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校园规划要注重整体形态营造,注重人活动流线与建筑观赏原理的空间序列组织方法,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等。创造出丰富多样而具有复合用途的空间形态,以满足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的特点。
任何一个区域的规划设计都有一定的瑕疵,科文学院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也不例外。例如:科文学院行政办公大楼的朝向问题。另外,通过对二期工程的细心研讨与观察,发现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与再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的调整。
图25 行政办公大楼右边的荒地
图26 行政办公大楼前面的闲置用地
行政办公大楼前面的闲置用地,可以兴建科文学院实验楼与图书馆,或者全部改建成绿化用地,留作科文学院发展的后备用地。
图27 闲置用地拟建的科文实验楼
2.道路设计问题
大树站立在路面中央,占据了人行道。树木左右边的空间分别只可供一个人行走,二人并排行走便觉拥挤。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可将树木种植在靠路边缘或
者按照道路分行的原则设计,这样不影响行人行走,也不会影响校容景观。
图28改造前后的道路设计对比
3.缺少景观特色
1、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校园现状树木树冠较大,品种繁多,尽可能地保护基地现状的生态系统,
规划与保护共进。建筑空间与生态空间在形态上形成一种指状互补咬合的关系,既保护了原生的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建筑与生态空间的最大程度融合。
2、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 (1)第一层次园林空间
形成以连续的生态脉络为骨架,湖面、广场、草林和绿岛等元素为师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休息,交往场所。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手法,将严谨规则的建筑群体与自由开放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疏密有致。 (2)第二层次园林空间
教学中心区的中央广场采用理性规整的处理手法,形成传统校园中的仪式性空间,成为理性的大学精神的象征。 (3)第三层次的园林空间
建筑群体形成的园:水体为襟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营造尽可能多近人尺度的空间和交往的场所。
(4)第四层次园林空间
建筑内部的园:以中庭,天井,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空间为人创造更多接触感受自然的机会。
3、借鉴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
将江南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运用于校园规划之中,结合基地的特点,将基地内地势制高点及景观点建成生态公园,并将基地外优美的景观引入校园。规划中北面教学楼群空间向中央生态公园打开,图书馆前广场空间又向曲水景观带打开,使校园中心共享区以及两侧的建筑都可以饱览校园内外的优美风景,加强了校园景观与基地外景观的有机融合。
在江南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之中,空间的尺度是最重要的一环。小尺度的院落构成了园林空间的独特肌理,不同主题的院落又强化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在本校园规划方案中,建筑群的组织便运用了这种院落组合的空间组织方式。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各种形式的院落重重相联,分合有度,既方便联系又保持了人性化的校园尺度和富有园林意味的空间肌理。
江南传统园林除了造景之外,也格外留意营造多层次的观景空间。本方案中借鉴了江南传统园林的这一特色,结合校园特点,致力于营造多层次的校园交往空间。通过建筑外廊、屋顶花园平台、小庭园、滨水步行道、绿岛游园、观景平台等一系列交往空间的营造,将整个校园处处都可以作为师生交流心得,指导学术的第二课堂,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最新需求。
江南传统园林空间通过一系列空间的组合和对比,烘托出尺度宜人的空间序列。借鉴了这一处理手法,在主入口空间序列上营造了校门前广场,主入口景观林,观景平台,小水面,亭,大水面,绿岛,图书馆等一系列收放有致的景观空间,从而使空间序列具有了如江南丝竹般抑扬顿挫,蜿转悠扬的美感。
正在阅读:
湖南省农信社招聘2019年考试条件08-06
【精华】调动申请书4篇08-09
平板电脑的自述作文400字06-25
小学体育田径课优秀教案04-24
开发区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10-14
哲学常识唯物论测试题03-27
当我面对比赛的时候作文450字07-07
乔迁对联大全02-18
小朋友去公园玩日记11-2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科文
- 徐州
- 规划设计
- 师范大学
- 作业
- 图文
- 学院
- 技术支持面试题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
- 教育案例
- 2016-2022年中国儿童用餐椅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繁星》《春水》重要内容及题目
- 医学寄生虫学精品课程习题及答案
- 18秋川农《森林昆虫学(本科)》18年12月在线作业
- 网络安全试题库(网络工程)
- 某公司的产品成本核算研究毕业论文
- 2016年征兵宣传单
- 14.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含听力)(附答案)
-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 创先争优汇报材料
-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附咒梵文) - 图文
-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 看涨期权 看跌期权
- 昭通市中医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 关于大力培育知名品牌的实施方案
- 电厂水处理基本知识
- 天津市市政排水道路工程全套资料空表 - job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