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4-03-10 04: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致加西亚的信

钟启泉 9.7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颇有些感触。书中所倡导的“敬业”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1895年,西班牙占领了古巴并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美国在古巴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胁。1898年,作为美国在古巴军事存在标志的,停泊在古巴哈瓦那海湾的“玛恩”号军舰被西班牙军队击沉。美国决定对西作战。战争的关键在于美国必须与古巴国内反抗军领袖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协同作战。但是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将军究竟在古巴从林的什么地方。总统找来了一名叫罗文的上尉军官,交给他一封致加西亚将军的信,要求他把信送给加西亚。接受任务后,罗文马上出发,秘密潜入古巴,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凭着机智和勇敢,最终完成了任务并带回来大量宝贵的军事情报,为美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军人,罗文深知只身潜入敌占区的危险,而且他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加西亚将军,甚至不知道加西亚将军究竟长什么模样,他没有问任何问题,没有提任何要求(例如,如果不幸遇难,家属是否能得到抚恤等),没有任何犹豫(这么危险的事为什么就要我去,而不要其它人去呢?),他只是毅然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执行任务的进程中,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事业高度认真负责及对职责高度忠诚的精神。 作为教师必须敬业爱生。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一事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现代社会,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教育被各国普遍认为是立国之本。与此同时,教师职业还联系着千千万万的社会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幸福的可能性,关系到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关系到人的切实利益的拥有和维护,教师成为学生通向幸福之途的导向。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基于此,爱岗敬业是人民教师最高尚的美德,也是人民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加里宁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托付教师们来培养、教育和造就这代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都完全嘱托给他们”。这种委托不是无条件的,在将儿童交给教师的同时,规定了教师应当履行的责任或义务。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各种规范、要求的自觉认同和内化,是自觉承诺、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的表现。

信赖和尊重;爱岗敬业精神也可以影响社会各方面的敬重和支持。这一切,无疑将有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益。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张齐华 9.21

帕尔默:“我,曾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帕尔默的文字里,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交织出了一种感悟,激发了我对“教学勇气”的认识。

审视—认识自我。帕尔默在书中提到:“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认识自我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对比,采纳正确的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不高估、贬低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心理特点以及潜力,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发展自己。 实践——走入课堂。帕尔默提到:“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心灵,教育的最高理念乃是从人的心灵深处引出智慧的内核,教师以心灵导师的身份来启迪生命。优秀教师要拥有一颗能够唤起共鸣、交流情感、融合思想、激发潜能的心灵。拥有这种心灵的人必定是富有情感、富有激情的教师。”

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真爱。激情,是师爱的一种体现,只有对学生充满热爱,才会满腔热情;激情是教师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会拥有激情;激情更是教师一种超越的心理情态,只有激情得以超越,才会有激情的自然流露。只有热爱教学,才可以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广泛收集资料,将那一本教案当作艺术品来细心雕琢、仔细玩味;只有热爱教育,才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寻觅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宝藏;只有热爱学生,才可以在教育学生时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善于发掘优点,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反思——思考改进。帕尔默在书中提到了给学生沉默的自由,认为急于发言往往会疏于思考,而沉默不等于空白,相反深层学习恰巧就需要沉默来积淀,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发言时间,在课堂上还以学生生命的主体。同样,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当前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已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得不拷问自己:你的学生喜欢你吗?

建设理想课堂

竺伟波 10.8

纪律是什么?“纪律的三种基本含义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纪律是手段也是目的。纪律是惩罚;是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纪律本身也是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就像我一如既往的班风“八自”之一: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不行,中国的孩子不行。这不行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同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修为上。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此也很诧异。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因为家庭环境,启蒙教育,性格,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不同等原因,纪律观念已经有所不同。A内向的孩子一般比较安静,听话,当然也会有特殊的,如B性格孤僻,尽管话不多,但是并不能真正遵守纪律,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外向的孩子一般活泼好动,但也要分几类。C有的孩子虽然活泼,但是也很懂事,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安静;D有的孩子自控力差一些,但是在老师提醒之后能马上注意,E有的可能需要更多次的提醒和教育;但还有一类孩子,F固执,任性,对教师的教育引导无动于衷。这类孩子有的是性格所致,也许在家里就是霸道,妄为的,从小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他想做而不能做的;有的是天生的,如医学上说的多动症。但对于这个说法,我并不是很认同。因为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很多家长就依赖与药物治疗,或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异常全归结为是由病所生。而没有真正地进行引导,帮助,导致有的孩子逐渐地放纵,到高年级思想品质都有可能会发生变质。

一年级的习惯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熟悉小学的纪律要求,并坚持不断地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纪律习惯。第一,二个月是非常辛苦的,但当孩子们有了纪律意识,并已经内化为习惯时,会发现那个阶段的一年级孩子,几乎是全校最遵守纪律的。

在教师群体中,班主任应该是最辛苦的拖曳者。在班集体建设中,良好的班风肯定是最先的目标。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班上孩子在每节课上,每个场合的纪律表现,发现问题,配合任课老师,及时地处理,教育。我认为,一个的确够格的行为规范示范班,应该是时刻都纪律严明,尽然有序的。但很可惜,工作十多年,这样的班级,真的不多见。因此,班主任任重而道远。

听那成长的拨节声

郑毓信 10.19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升-成熟-回眸”。因此,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一定要注重经验的积累,收集点点滴滴为自己专业的质变集聚足够的量。那么如何积聚量,从文中笔者也寻觅到作者的一些好方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每日坚持读书,让知识的河流不断流淌,犹如源头活水般进化自己。当知识与自身融为一体时,课堂上的问题就会变得信手拈来般容易。日三省吾身,思方能知不足,反思能帮助我更好地认清自己审视自己。理论学习,树立反思意识,了解反思基本技能技巧,不可无目的地假意反思。反思实践,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师徒结对,师傅听课评析传授经验。徒弟观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检验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初步形成具有教师个性特征的反思方法。

积少成多,积流成海坚持记录教育教学中得出或学来的小经验、小敲门。随笔也是要坚持下来的,校本教研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然自己的资源库总有一天要枯竭,积累的知识永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因此,我们要用一辈子来备课,要积累每一节课的经验,要做好每一课的反思。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的扩充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课堂。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自然会在积累中提高。所以,努力做一个善于积累的教师,相信总有一天量变会达到质变,完成自己幼教生涯的华丽蜕变。

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

彭钢 10.30

前几天,我读了李如密、刘文娟老师的《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一文。书中提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答问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答问艺术具有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深化教学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运用教学答问艺术,要遵循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正面应对策略、幽默化解策略、规避锋芒策略、巧抛绣球策略、因势利导策略、以退激进策略等来应对学生的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问。然而,问是更重要的,它意味着思考、发现和探索。它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得新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我们现代教学所追求的一个新理念。因此,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激发勇气,使学生敢问、好问。学生之所以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问题,是因为没有把老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学习知识的朋友和伙伴。学生只能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路走。不按老师的思路思考,可能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取笑。久而久之,连会回答,敢于提问题的学生都怯于举手了,更不要谈那些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了。因此,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兴趣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那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学会问,提高提问的质量。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实际对如何提问题作示范,并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并在平时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

教学生学会“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时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成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有所发现的学习主人。

做最好的老师

雷玲 11.6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特地从书店买回了一本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做最好的老师》。有句很好的美言“南有魏书生,北有李镇西。” 魏书生老师便是陆校长经常称赞的一位名教育家,而李镇西老师也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做最好的老师》此书全面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他使用了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发人深省。

由于此书比较精华而且详细,所以我现在只阅读了其中的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第四章《走出教育误区》、第八章《学生思想工作改造过程》。

由于我非常想减少落后面(我现在所带一个班落后的学生非常多),想把他们的成绩提高上去,所以我先学习李老师的方法,李老师说:“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有着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是李老师在对其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得出的一句宝贵的经验之谈。他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使班中的后进生学生的学习提高,自己也从中获益,正是硕果累累,为了充分了解后进生以便对他们进行改变和转化,他逐步地摸清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为此写了笔记: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1)教育方法不当;2)家长行为不正;3)家庭离异。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1)教师的歧视;2)教学的失误;3)多次尝试失败。 三、个人方面的原因:1、街头结交;2)身体状况;3)智力状况。

孩子为何失败

郑毓信 11.26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成长环境等因素掉队时,他们不指责学生冷静地接受一切不好的结果并及时放弃不正确的教法,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才是真正的一个都不能少啊!

同时又想到了我们学校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为新太仓人,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本地孩子自是不能相提并论,更不用说本地学生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看了霍特先生20年后为《孩子为何失败》再次出版时重写的序言,我想说:我们与其无奈或抱怨我们的家长忙于打工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不如镇静一点接受这个不算好的结果,停止那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正确的方法,不放弃一个学生,相信学生总会迎头赶上。 二、仔细观察,恢复本真

霍特先生在书中提到“你不能只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的表现来评定他们,你必须暗地多方面观察他们,否则你根本无法真正了解他们。一个老师所能顾及的,应该在于他是否真正努力教学,而不是让每个学生保持安静,或认真听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就像手持照明灯瑀行于夜森林的人一样。他的照明灯照到哪里,被照到的生物就马上警觉他的侵进,于是便失去了在黑暗中那种活跃自如的动作。因此,他在照明灯下所看到的情形,并非是原来的面目,而是早已经被调整过的行为。换句话说,只要他提着照明灯走路,他就永远无法看到森林里夜晚的真正景况。”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在《凯撒与埃及艳后》中提到的:凯撒允许仆人随便说自己想说的话。绝大多数老师都要求学生在课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保持安静,但是霍特却发明了著名的“Q”原则,允许小声说话用小“q”,问题讨论到此为止或者需要保持安静时用大“Q”,虽然也有学生试图挑战这个原则,但学生很快认识到只有在他们所有人都愿意遵守的前提下原则才会有效,否则你就只能和其他班级一样,失去自由讨论的机会。

教育激扬生命

季素月 12.9

当我们享受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之美景时,不要忘了,大自然更赋予了人类丰富而精美的生命。生命始于自然,则应以自然的方式牧养。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但每每说起学生的精神生命,我们总觉得很沉重。学习的重压,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被动地接收式学习,使得学习枯燥乏味。捧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则有一种智慧被点燃,生命被激扬的真切感受。

生本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自由的国度里,急切地睁开观察真善美的眼睛,愉悦地接受知识给他们提供的欣赏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生命被唤醒,内心的“小宇宙”不断地膨大起来,就会成为强大的匡正和制衡的力量,成为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根本力量。

郭思乐教授启示我们:“人性是什么?人往高处走,天天向上,在自我实现中获得高峰体验,这就是人的本性。教育如果违背甚至不自觉地扼制人的这种本性,当然会处处受阻,步履艰难;反之,则会春光旖旎,大道如发,犹同大禹治水,必然取得成功。”我们曾经的教育,可能就是过多的关注知识、方法、技巧,而忽略了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忽视了生命存在的形式。

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课堂,不应是那令人望而生畏、疲惫不堪的地方。课堂更应是一座充满智慧的花圃,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在里面自由采撷;一座精神的伊甸园,同学们思维的触觉无拘无束地向着阳光灿烂的天空发散。在清冽、甘甜的生本之泉的浸润下,儿童会从高度自主的积极的学习生活和真诚的活动交往中获得了良好的品格:积极,向上,合作,自信,求知,同时也达到了更高的认识水平,教育的众多理想和追求在生本教育中得到较好地解决。

生本的教学激扬着生命,使之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生本理念,以其耀眼的光芒,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握生本教育的特征,尽可能地依托儿童的思想、学习、创造和语言的本能实施教育教学。对我而言,生本研究还刚刚起步,我将在思考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唐伟红 12.2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人曾说,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曲,那:“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是交响乐中最美的旋律。”的确,教师科学地设置问题,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动机,激发好奇心,避免单一的注入式,“满堂灌”,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相关的内容,我领会到一些课堂提问的方法:

一、设计有效合适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心而问,而是事先精心安排设计好的,除了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等原则。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好教材,也要“备好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解答问题的能力,然后设计合适的、有效的、难易适度的问题。问题设计得再好,站起来回答的总是部分学生,教学活动受到了局限,并不能真心调动全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再者,回答问题也不能代替朗读、背诵、书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不能代替课文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与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要选准时机,启偾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若不论时机,不辨对象,随时发问,是难以取得一石激起十层浪的效果的。只有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认识矛盾的焦点上设计有一定思考价值,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造成认知冲突,以形成学生欲证不能,欲罢不忍的“愤悱”态势。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广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相信,只要我们树立平等的提问教学观,精心设计好题,给孩子们建立安全、宽松、愉悦的提问氛围,努力保护好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oy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