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学期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15 02:4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秋季学期小学二年级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期末测试,体现了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测试本册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能检查学生对字词句掌握的情况。

二、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题型有“补充音节”,“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看拼音写字”,“看拼音写词”,“查字典”,“补充词语”,“写近义词”,“照样子写一写”,“给句子加上标点”,“按课文内容填空”,“排列句子”, “短文阅读”“看图写话”。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三、考试结果分析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多音字读音的掌握以及形近字的区别,从得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好,基本不丢分,个别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答题时粗心大意,写错字。其次,查字典中的部首搞不清。

积累运用部分,孩子们掌握不够好,首先对要求背诵的课文不能

够很牢固地记下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部分,从答题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背下课文内容,但总是要写错别字。仿写句子,这部分丢分也比较严重,部分孩子没有认真读题。

阅读题。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也不例外。本次阅读并不难,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很容易找到答案。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反映了孩子们在考试过程中没有认真读短文,也没有认真读题,理解能力较差。

看图写话部分,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1、想象合理,语句通顺流畅。2、故事情节完整,表达较为清楚。缺点:1、语言表达不够书面化,口头语言较多。2、写作技巧欠缺,层次不清;3、标点符号使用不当;4、书写不规范,潦草错别字多。

下面,我将具体从每个题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做出分析: 第一题: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6)分

本题中出现六个生字,并给出对应的不完整的音节,要求学生针对每个生字音节的缺失部分做补充,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声母、韵母以及音节的掌握情况,题目较为简单,但是一部分学生不识记生字,所以不能正确补充。

第二题:在加点字正确的音节下打勾(3)分

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这种题目简单易懂,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呢,基本能拿满分,只要平时多练习拼读就好。

第三题:看拼音写字(6)分

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用同音字组词的掌握情况,这类题型对于二

年级的学生来说,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是学生不太容易搞清楚题目的意思,审题不清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错,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一列的三个田字框都是用这一个读音,是考同音字,所以这个题目丢分较为严重。

第四题:看拼音写词语(16)分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得到了较理想的分数,失分主要在于“旗帜”及“历史”两词上。部分学生会把“旗帜”的“帜”写成“织”,把“历史”的“史”写成“吏”, 这样看来对于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还是比较扎实。

第五题:填空(33)分

本题包含了4各小题,1、查字典:这题总分是8分,考部首查字法。这一题做得很不理想,错的人比较多,部首查字法,部分学生分不清生字的部首以及除去部首有几画,有的学生没有认真看题,解题不清,导致做错。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这题总分12分,考的是学生对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的掌握,6个词语全部来自教材中,较为简单,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较高。3、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这一题考的是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刚进入二年级,之前对近义词的学习还停留在字对字的情况,现在考的是词对词,学生一时间还不太能把握,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丢分了,特别一词的近义词错的较多。4、照样子,写一写(10)分:此题考察了学生对ABB、ABCC式词语的把握以及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对词语以及句子的仿写已熟悉,所以学生在这个题上做的较好,只是学生在书上见到

的ABCC式词语较少,所以这类词语填出来的学生不多。

第六题: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3)分

本题考了学生对 “。 ? !”的运用,在一年级是学生就能熟练的使用“, 。”造句,这一学期,老师又针对“ ? !”做了重点讲解,所以学生的大体效果良好,只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分清“。和 !”的使用情况。

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空(15)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作答可以看出学生对第1小题的掌握还是不错的,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正确地填写,只是有部分同学出现错字,如“旗帜”,写成了“旗织”等。第2、3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古诗的熟悉情况,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还是没能够熟练的背诵诗文,在这两题上丢分较重。

第八题:按时间顺序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 )里(2)分 本题是考察学生是否能理清一件事情的先后顺序,学生练习过乱句重排,但是对时间顺序一类题练习的不多,导致学生搞不清什么是时间顺序,以致于考试时拿不准答案,错题较多。

第九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在本题中短文只有2句话,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学生都能分清楚这段话共有几个句子,也能轻易的从短文中雪花像什么,而且雪花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常接触道德东西,学生可以围绕展开想像,所以本题的得分率也较高,学生很容易地就可以找到答案。

第十题:写话(10)分

本题图文并茂,题目语句表达很清楚,图画也很清晰,学生们能一眼看出图画上是小朋友们正在堆雪人、打雪仗,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入话,所以这个题学生得分也很高,绝大部分学生在7—8分左右,有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同学,或者受词汇和其它方面的限制,没有能力写出通顺的语句,得分较低。

四、考试成绩统计及分析

本次期末测试中二年级24人,参加考试人数24人,合格人数是20人,合格率为100%;90-100分的4人,优秀率16.7%;80-89分的8人,占33%;60-79分的8人,占33%;60分以下的4人,占16.7%;最高分是91.5分,最低分是27分。

五、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抓实语文基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从本次检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字、词不过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检测卷中,字、词类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猜谜)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该丢的丢,该引的引,该讲的讲,该练的练,向40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本次的看图写话是一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该丢的丢,该引的引,该讲的讲,该练的练,向40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本次的看图写话是一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o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