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所有类型计算题(有例题更好学)

更新时间:2023-05-24 16: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所有类型计算题(有例

题更好学)

《经济生活》计算题类型

计算题类型。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

(七)关于存款(债券)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

(八)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九)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十)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经济学中的计算题有多种类型,近年高考特别是全国Ⅰ卷集中考察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相关计算,另外,货币流通规律、汇率问题也较为重要。 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类型的计算题,都是基于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大致只是两种情况:成正比或成反比。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

1.掌握两种数量关系各自的计算方法。

2.明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成正比还是成反比。建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不必硬性记忆,可以在做题时临时“想”出来。

两种数量关系的计算方法

1.两个量成正比,即同幅增减。

如: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若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即成为原来的(1+20%);

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增加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

则商品的价值量也降低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

2.两个量成反比,即二者的增减变化情况互为倒数。

如: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成为原来的(1+25%); 则商品的价值量为原来的=0.8,即减少20%。

②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若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 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原来的=125%,即增加25%。

注意:甲乙两个量成反比,固然是甲增乙减,但并非是甲增加若干即乙减少若干,而应以互为倒数计算。

如币值与物价成反比,币值下降20%,则物价成为原来的,即1.25,涨幅为25%;而不能认为是“币值下降20%,则物价上涨20%”,那样计算绝对是错误的。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注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加权平均数”,计算时必须考虑每一个个别劳动时间对应的产量,而不是把几个个别劳动时间简单相加、平均。

这一问题单独考察较为简单,可与其他考点如“劳动生产率”问题结合考察,往年高考只有一例。

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12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13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B】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2013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1+20%)=12(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5(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仍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仍为10小时,故2013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小时)。 =7

二、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总量:

知识预备:

1.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2.生产者改变的只是各自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全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与某一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也并无直接关系。

(即“个别对个别,社会对社会”)

3.注意识别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某生产者、某企业的生产时间、生产率当然分别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而某国、该行业、该部门的生产时间、生产率则是社会劳必要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有关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假设一定时间内甲国生产A件产品,售价为B元,一年后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C%,那么售价为:B÷(1+C%)。

(2)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动后,价值总量的计算

假设一定时期内,甲国一件产品价值为B,某企业一共生产A件,一年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C%,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是:B×A×(1+C%)。

(3)货币贬值、升值后,商品价格的计算

①假设一件A商品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贬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

②假设一件A商品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升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

(一)价值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比较、计算:

练习1.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 】

A.6元 B. 8元 C. 10元 D. 12元

练习2.2012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13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二)价值总量

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建议:在具体计算中可分别算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再求二者乘积,而不必如以下2、3两条以正比、反比简捷计算,以免出现纰漏,弄巧成拙。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但会改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故某一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其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假设某企业2012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C】

A.4元、4元、60万元 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 D.8元、6元、120万元

解析:该企业2012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故商品的社会价值相当于该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即商品的个别价值下降为6

×

=4(元);“其他条件不变”,则商品的社会价值仍为6元,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仍按6元出售;该企业的产量为10×(1+50%)=15万件,价值总量为6×15=90(万元)。

当然,商品的价值总量也可以这样计算:2008年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6×10=60(万元),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为60×(1+50%)=90(万元)。

注意:理解该题中涉及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这一对词语在教材中未出现,但近年高考试卷上数次出现。商品的个别价值指生产者的个别劳动耗费,相当于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社会价值即商品的价值量,相当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练习3某小企业2012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13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13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3.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全行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以互为倒数的比例发生变化,故不改变全行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但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会改变某一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详下。)

练习4.2012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3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4.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会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又会改变该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因而某一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都有关系。

例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B】

A.346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商品的价值量应为260

×

=200(元),甲生产者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其价值总量自然为400元。 例题:2012年某企业生产的甲商品单位价值量为36元,2013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3年创造的价值总量比2008年增加了【C】

A.1/5 B.2/5 C.1/3 D.3/5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比2012年提高了20%,商品的价值量应为2012年的

;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比2012年提高了60%,总产量应为2012年的1+60%;

故该企业2013年创造的价值总量应为2008年的

加1/3。

(三)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总量 ×(1+60%)=4/3,增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 80 40 B. 2 40 20 C. 4 80 20 D. 4 160 40 解析: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即1小时生产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1,则4小时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为4。

使用价值其实无法“量”化,因而在计算中,使用价值总量实际相当于单位时间内商品数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改变,都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但会改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四)劳动者数量的增减、工作时间的增减,不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成正比。

某国2012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13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影响价值总量;劳动者数量增加10%,价值总量因之增加10%。

(五)价格与价格总额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商品的价格×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但在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价格又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因而在相关计算中,一般不考虑价格与价值、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的差别,可分别等同视之。但也见有个别题目设置条件为价格未随价值变化,计算时需注意价格与价值、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的差别。在单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格总额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例题:A国2012年生产甲商品10亿件,价格总额为360亿元。如果2013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甲商品的价格总额为【C】

A.180亿元 B.360亿元 C.540亿元 D.720亿元

解析:2013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甲商品的产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商品的价值总额保持不变;但既然单位商品的价格不变(题目标明“其他条件不变”),故其价格总额因产量增加而增加,即在这里,商品的价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为360×(1+50%)=540(亿元)。

例题:假设某国2012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13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13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C】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2013年M商品的产量因劳动者数量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为10×(1+10%)×(1+10%)=12.1(亿件)

价值量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降低,为10×

价格保持不变,仍为10元 =100/11(亿元)

故2013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价值量×产量=100/11×12.1=110(亿元)。当然,也可以这样计算:2012年商品价值总额×(1+劳动者数量增加比率)=100×(1+10%),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影响价值总量,不予考虑;只考虑劳动者数量增加对价值总额的影响。

价格总额为价格×产量=10×12.1=121(亿元)

在本题中,2012年M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故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2013年,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但价格并未随之下

降(题目标明“其它条件不变”),因而出现了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不再相等的情况。

三、交换价值的计算

商品的交换价值与商品自身的价值量成正比,即与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其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交换价值与等价物的价值量成反比,即与等价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等价物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建议:以上数量比例关系不必硬性记忆,理清如下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自然明确。商品自身价值下降,能交换的等价物减少;商品自身价值增加,能交换的等价物增多。等价物的价值下降,商品能交换的等价物增多;等价物的价值增加,商品能交换的等价物减少

例: 1件A商品=2件B商品,

(1)如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则1件A商品=2×

1.6件B商品

验证: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价值量下降,交换的B商品减少。 =

(2)如生产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则1件A商品=2×

=2.5件B商品

验证: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下降,A商品交换的B商品增多。

近年高考命题,考察交换价值的计算,相关数量的变化一般设计为“增加一倍”、“减少一半”,较为简单,可不必列式计算,而是把握相关数量比例关系,“想”出答案。

例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黄金的价值量下降为原来的一半,1克黄金能交换的白银自然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即1克黄金=4克白银;5件

A商品能交换的黄金自然增加为原来的2倍,即5件A商品=4克黄金;故5件A商品=16克白银。

当然,更为简单的解法是: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黄金价值量的变化,只改变黄金与白银、黄金与A商品的交换比例,而不影响A商品与白银的交换,二者仍以去年的比例即“5件A商品=16克白银”相交换。

练习5.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

A.2 B.4 C.8 D.16

四、货币流通规律与币值、物价的计算

1.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受经济规律支配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待销售的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牢记上述公式,并把握相应数量比例关系,相关计算应不成问题。

例题: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的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亦增长10%。

2.实际发行的、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并不一定相符,会出现币值和物价水平的变化。

例:流通中需要货币量为1000亿元,实际发行1250亿元,则币值为

1000/1250=0.8,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0.8元,贬值20%;物价水平为1250/1000=1.25,原来售价1元的商品现售价应为1.25元,上涨25%。

建议:上述公式不必硬性记忆。只需明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实际发行的、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两个数值,判定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还是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币值与物价水平的计算,都是取上述两个数值的比值,区别只在于取谁为分子、谁为分母。

如实际发行的货币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判定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则币值<1,计算时当然是小数为分子,大数为分母;物价水平>1,计算时当然是大数为分子,小数为分母。

如实际发行的货币量少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判定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则币值>1,计算时当然是大数为分子,小数为分母;物价水平<1,计算时当然是小数为分子,大数为分母。

例:某国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多发行300亿元,造成物价上涨5%,则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0÷5%=6000(亿元)。

3.物价水平与币值成反比。 纸币升值,物价下降,物价水平= ,币值=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物价水平= ,币值= 例:如纸币贬值20%,则物价水平为=1.25,即物价上涨25%。

4.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即物价涨幅, 币值= 通货紧缩率即物价降幅,币值=

例:如通货膨胀率为25%,即物价涨幅为25%;币值为

贬值20%。

5.上述计算的综合: =0.80,即

例:2013年某国待售商品2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15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3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国政府多发行了250亿元该国货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当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D】

A.25% 25% B.30% 35% C.80% 75% D.20% 25% 解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亿元)

多发行250亿元,即实际发行的货币量为1250亿元,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币值==0.8,贬值20%;物价水平==1.25,上涨25%。

五、互补商品与替代商品的相关计算

【替代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商品的价格成正比。

【互补商品】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商品的价格成反比。

建议:这两组数量比例关系不必硬性记忆,可在做题时结合具体材料“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从而弄清楚二者是正比还是反比关系。

例题: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B】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人们在减少对A商品互补品的需求的同时也相应减少对A商品的需求;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则人们会增加对A商品替代品的需求,A商品需求减少。故题目中出现的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为30单位,所谓“变动”,都应是减少,合计减少50单位。

六、利润的计算

利润的计算较为简单,且属于旧教材《经济常识》的内容,近年高考也较少考察。

须明确: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注意:企业生产成本当然包括购买原材料价值、机器设备折旧,而员工工资、贷款利息也应计入成本。

例题:假设中国某企业每年出口额均为1000万美元。2005年,1美元=8.21人民币元;2009年,1美元=6.82人民币元。该企业2005年的国内生产成本为8000万人民币元,2009年比2005年降低了10%,则该企业2009年的利润是 【B】

A.210万人民币元 B.-380万人民币元 C.-1180万人民币元 D.1390万人民币元

解析:该企业2009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820万元,国内生产成本为8000×(1-10%)=7200(万人民币元),故其利润为6820-7200=-380(万人民币元)。

练习6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

币: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练习7.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

A.29.2万元 B.32万元 C.39.2万元 D.42万元

七、股票价格的计算

属于旧教材《经济常识》的内容。

牢记公式:

注意:①区分股票价格(股票交易时的实际价格,处于变动之中)与股票面额(在公司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固定不变)

②区分预期股息(金额)与预期股息率(百分比)

③这里的银行利息率是指存款利率,不是贷款利率。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B】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解析:()×100×1000=30000

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测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为4%。一投资者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的数量为【C】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解析:10000÷

股息。

八、增值税的计算 =8000 注意:这里的5%为股息率,不能误认为为

增值税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的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或以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与购进原料价格二者的差额(即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值额)乘以税率。

练习:某服装厂从纺织厂购进一批布料,共支付11700元,其中布料售价10000元,增值税金1700元。服装厂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出售给商店,销售价为18000元,增值税率为17%,则服装厂应缴增值税金为

18000×17%-1700=1360(元),或这样计算:(18000-10000)×17%=1360(元)

2009年开始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在计算时应正确扣除这一部分税金。

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近年高考有不多的几次考察。

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现行起征点为3500元。

(1)已知工资收入求个人所得税:

(2)已知个人所得税求工资收入

十、存贷款利息的计算

利息的计算较为简单,近年高考较少出题,多与汇率结合考察。

利息=本金×利率×存贷款期限

注意: ①明确题目设问是本息合计还是只计算利息; ②是否计算复利(题目未明确标出计复利,则不计) ③存贷款期限,半年当然按1/2年计算,三个月当然按1/4年计算。

例:现行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活期 0.36%,半年期2.50%,一年期2.75%,三年期4.15%。

存1000元,三年期,不计复利,得利息1000×4.15%×3=124.50(元) 半年期,得利息1000×2.50%×1/2 =12.50(元)

活期存一年,按季结息,计复利,本息合计:1000×(1+0.36%×1/4)4≈1019.91(元)

练习8.农民工小张返乡创业获得当地银行40万元贷款支持,贷款期限2年,贷款年利率5%。如果按复利计算,贷款期满时小张须支付的贷款利息为 【 】

A.2万元 B.4万元 C.4.1万元 D.4.2万元

练习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十一、汇率的计算

1.明确升值、贬值的涵义,分清本币汇率与外币汇率,理清是本币升值(外币贬值)还是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本币兑换更多的外币,外币兑换本币减少,表明本币升值(汇率升高),外币贬值(汇率跌落);

本币兑换外币减少,外币兑换本币增多,表明本币贬值(汇率跌落),外币升值(汇率升高)

练习10.右图(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 】

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③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练习11.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2.本币汇率的涨/跌幅度即兑换外币数额的增/减幅度。

例题: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解析:1000美元原来可兑换人民币8000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20%,即比原来少兑换20%的人民币。

练习12.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3.本币汇率与本币的币值成正比,与外币的币值成反比。

假设2012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13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B】

A.1∶4.95 B.1∶5 C.1∶5.6 D.1∶6.05

解析:2013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10%,即其币值为2007年的,与N国货币的汇率应为1∶5.5× ,即为1∶5。

4.本外币相兑换,其汇率变动情况成反比。

例: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8∶1,即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当然即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则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原来的

=0.8, 贬值20%,即1美元兑换人民币为8×(1-20%)=6.4(元),也可以这样计算8×=6.4(元)。

5.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其本币汇率成正比,进口商品价格与其汇率成反比。 例:接上,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即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一件商品从中国输往美国,对中国而言这是出口商品,其在美国售价应提高25%;对美国而言这是进口商品,其售价应是原来的=1.25,当然也是提高25%。

建议:涉及商品价格与汇率的“复式”计算,可分步进行,先计算得出变动后的汇率,再以变动后的汇率计算商品的价格,不建议如上以正比反比求之,以减少失误。

例:我国与M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05年一件240元人民币的甲商品出口到M国,本外币之间的汇率为8∶1。到2010年,我国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M国货币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5%,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05年和2010年一件甲商品的价格用M国货币表示分别为【A】

A.30 32 B.30 19.2 C.40 30 D.30 30

解析:我国与M国本外币之间的汇率为8∶1,应理解为8元人民币兑换1单位M国货币(当然即1单位M国货币兑换8元人民币),到2010年,M国货币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5%,则1单位M国货币应兑换8×(1-25%)=6元人民币。(计算:人民币对M国货币升值多少? )

⑴2005年价格为240元人民币的甲商品用M国货币表示应为240÷8=30。 ⑵2010年因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价格用人民币表示应为240×=192(元),用用M国货币表示应为192÷6=32。

这一步也可以这样直接计算:甲商品在M国的价格与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M国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成反比,2005年甲商品用M国货币表示为30;至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M国货币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5%,则甲商品在M国的价格应为30×不过我们建议不要这样直接计算,以免弄巧成拙。 ×=32。

综合计算:

假定2012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13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格与币值成反比,故列算式如下:15××=12.5(元)。

练习13.假设某国2012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3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3年的价格分别是

【 】

A.5元,6元 B.10元,12元 C.20元,24元 D.8元,16元

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C】

A.80, 84 B.84, 80 C.84, 64 D.84,100

解析:实行零关税之前价格为10×8×(1+5%)=84;劳动生产率提高25℅,商品价格应为10××8=64。

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A】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间停止资金流动

解析:投资甲国,年利率为1%,一年为投资增值为101%;投资乙国,年利率为3%,一年为投资增值为103%,因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贬值2%,折合成甲国货币为103%×(1-2%)=100.94%,故投资甲国更为有利。

练习题答案:

1.C 2.B 3.B 4.C 5.B 6.B 7.D 8.C 9.B 10.D 11.B 12.D 13.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nv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