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知识重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3-11-27 02: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的本质

第一节 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不同探讨

(一) “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

首先将“美是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明确提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他借苏格拉底之口向诡辩派学者希庇阿斯提出了这个问题:“美是什么?”

1、柏拉图:?美是理念?说: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 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美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严格说,他才是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把美学造成思想体系的人。

从柏拉图之问开始,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美的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的终极之问,构成了不同美学体系得以产生和完成的基础,决定着西方美学不同体系的不同整体性面貌。正是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和重新追问,构成了两千余年经典的西方美学史。

在柏拉图看来,之所以说?美是难的?,是因为?美本身?存在着诸多的悖论。在《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图通过对关于?美?的流行观念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这些悖论:

首先,既然?美?不就是?美的事物?,那么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吗? 其次,美是某种物质的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吗? 其三,美是?善?(恰当、有用或有益)吗? 其四,美是否等同于由视觉与听觉引起的快感?

面对这个悖论,柏拉图采用了一种机巧的?假定?的方式:?假定有像美本身、善本身、大本身等等的这类东西存在。?用美的普遍的、恒定的、诉诸理性的一面去否定特殊的、暂时的诉诸感性的一面,提出了?美是理念?的重要命题。

2、 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

(1)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在于自然的与人工的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以形成事物的?整一性?。 。

(2) ?整一?不是杂多,不是单一,而是既包含了统一性,又包容了多样性,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有机统一。

(3)所谓?秩序?,是时间上的匀称;?匀称?是空间中的秩序;?明确?则是对?秩序?与?匀称?的限定。因而,?秩序?是时间

上的整一,?匀称?是空间上的整一,明确则是整一所造成的感官印象。

3、 普洛丁:?美的分有说?

古罗马时代的普洛丁继承柏拉图的哲学美学思想,提出了?美的分有说?。普洛丁的学说开启了中世纪唯心主义神学美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4、 文艺复兴时:美的自然法则

a思想上的变化:(1)以人为中心,追求人性的完善,反对传统神学;(2)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盲目的宗教信仰和权威崇拜;(3)肯定现世的幸福和感官享受,否定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b在美学观点上的变化:1、认为美来自人,肯定尘世的美. 2、重视对古典美学经典的研究,在客观事物中寻求美的基础 ,重新肯定艺术摹仿自然的传统观点 .3、重视研究自然美和人体美,特别强调“自然” .

c以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肯定自然界本身的美和感受美的乐趣 。

(1)达·芬奇(1452—1519)《画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2)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率”也被看作艺术摹仿自然的一个重要法则

(3)“黄金分割率”:以“黄金分割率”为代表的各种形式法则被视为重要的美的法则,由此,人们充分肯定了自然之美、尤其是人之美.

5、 休谟和博克:经验主义美学

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和西欧启蒙主义美学的发展,标志着体系性美学的成熟。

(1)休谟(1711—1776):?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认为?快感和痛感是形成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

(2)博克(1729—1797):美是属于物体的某些属性. 他说:?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美的外形很有灵效地引起某种程度的爱,就像冰或火很有灵效地产生冷或热的感觉一样。?

6、狄德罗(1713—1784)提出了?美在关系?

他说:?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

7、康德:“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 康德(1724—1804):美只与主体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有关,而不在于事物的存在.提出了美只涉及形式:“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

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8、黑格尔(1770—1831)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他是哲学上客观唯心主义者的集大成者。

观点:(1)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 (2)他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3)黑格尔给美的本质所下的定义虽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是里面却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9、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 、中国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论争

1、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出现了一次美学大讨论。 2、代表人物有朱光潜、蔡仪、吕荧、高尔太、李泽厚等学者, 3、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美的本质问题 (一)美是主观的,?美是观念?

1、主要代表人物是吕荧和高尔太 2、吕荧:?美是一种观念。?

3、高尔太:?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二)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1、以蔡仪为代表 2、蔡仪:?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赖于鉴赏者而存在的。??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决不决定于观赏者的看法? (三)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1、这种看法的代表是朱光潜.2、他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他把?物的形象?与?物?加以区别,认为?美感的对象是‘物的形象’而不是‘物’本身。‘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如意识形态、情趣等)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只是一种知识形式。

(四)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这种看法以李泽厚为代表。2、李泽厚认为,美是一种客观物质的存在,这就是美的不依存于人类主观意识条件的客观性。3、李泽厚认为,客观社会性和具体形象性是美的两个基本特性。

第二节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讨 一、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一)人类之前是否存在美?美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自然现象?审美活动是人类独有的活动,还是某种动物也有的行为?这是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前首先要解决的。

要点:1、美不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也不是主观心灵任意创造的。而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2、自然界的审美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物的自然属性,而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发生关系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属性。美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一种社会性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动物有没有美感 要点:

1、动物的“审美活动”,其对象是同种属异性的性特征,而不是美;其感受实际上是基于生理本能的性感,而不是美感。动物基于性本能展示其种属特征的行为,同人类的审美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生理的,自然的、本能的,后者则是心理的、社会的、有意识的。因此,创造美、欣赏美只能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2、美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种价值属性,它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社会。但是,美必须以事物的自然属性作为物质基础,美之所以为美,关键在于这些自然属性同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说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必然受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制约,只有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美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

二?自然的人化? 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一)、自然的人化

马克思在谈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时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话: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一切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们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驳辩的证明。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已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 (二)?自然的人化?,从人的角度理解,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要使人真正彻底脱离动物界,就必须经历两次提升,一次是通过一般生产,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与动物中提升出来;还有一次是通过?一种能够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的建立,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nq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