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公开课
更新时间:2024-03-22 01: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苏教版国标本四(上)25.古诗两首
江雪
江都市谢桥小学 倪菊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重点词语,了解诗歌主要意思。 3、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主要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配乐背诗,导入新诗。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已经学会了不少古诗,谁来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生读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味。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读准字音。 反馈,师生评价,指导读准字音。 2、指导读出诗的韵味(注意节奏、语速) 听录音 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合作交流、读懂诗意
1、再读古诗,画出不懂的词语,标上问号,小组讨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古人说“诗中有画”,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生写在书上,写后交流。
2、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从这首诗中,这幅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
3、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四读古诗:联系诗人、体会诗情
1、面对这样的画面,你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2、课件出示:柳宗元资料,你体会到什么?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六、拓展阅读:张志和《渔歌子》 七、布置课外阅读
苏教版国标本四(上)25.古诗两首
江雪
一、配乐背诗,导入新课。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已经学会了不少古诗,谁来背一背?
2、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一首好诗,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一则故事、一个道理,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3、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生读题,解题,“江雪”顾名思义就是……这首诗的作者是……
4、那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来欣赏《江雪》,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味。
1、请大家打开课本135页,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注意读准字音。
反馈:
谁来试一试? 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哪些字音读得准?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
①(径声调):读得怎么样?
你的耳朵真灵,听得很认真。读jīng的是…这个是…我们在哪儿见过?“径”的意思就是…会联想!
②(平翘舌)金琛: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
没关系,多读多练,就改得过来了!你再试试!瞧!你的进步多快!掌声鼓励!
③(蓑笠翁)倪美慧/季闯:
老师特别要表扬大家,读对了这个新词,后鼻音读得也很准。书上没有这两个字的拼音,你们怎么办的?
那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真会学习!老师看到了大家的努力,预习很充分!咱们来齐读一遍 3、同学们已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读时你发现没有,这首诗有几行?每行几个字?
很会观察,这首诗是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被后人称为“唐诗五绝之首”。
4、诗有诗的韵味,诗歌的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呢?要注意节奏、停顿、重音。仔细听!
播放朗读录音 发现什么了?怎样读?
点击出示节奏、重音。自己试一试。 两名学生读
学得真快!很有诗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再读古诗:合作交流、读懂诗意
1、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这样读着读着,你一定已经明白了一些字词、诗句的意思。说说咱们理解诗句还有什么好办法?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2、下面就请大家再读古诗,画出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小组内讨论交流,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3、全班交流: 谁来试着说说?
看得出他的自学很有成效。谁还想来说一说? 呵,进步很明显呢!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 看来大家很有收获。
(1)“千山”“万径”意思是?“径”就是?刚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比如:飞流直下……我们也常常说这样的词:千变万…千言万…
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2)“绝”的意思是?字典里有这样几种解释,你觉得应该选哪一种? 什么完全没有了?
诗中还有一个词和它意思差不多,“灭”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 这两句什么意思?谁连起来说一说?
(3)很好,你理解了一个新词,大家看,这就是“蓑笠翁”,他头上戴的叫…,身上披的叫…“蓑笠翁”意思就是…?
(4)
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练,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课件演示:把“独钓寒江雪” 改为“寒江雪独钓”)
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就可以说成--- 诗中写雪景的诗句是?三四两句写的是?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境(寒冷)
1、古人说“诗中有画”,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
抬头仰望,远处所有的山上…所有的小路…近处… 生写在书上,写后交流
2、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从这首诗中,这幅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寒冷
你从哪儿感受到寒冷? 我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师指名读)
五、四读古诗:联系诗人、体会诗情(孤独、不屈)
1、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淹没。在这样空旷寒冷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动作,呆在家中取暖。
1、面对这样的画面,你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 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猜一下。(生反馈) 2、咱们联系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心境来看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指名读
3、请你说说,你体会到什么?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心情如何? 4、再读《江雪》,你从哪些字词或诗句中体会到作者这种心情呢? 5、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淹没。在这样空旷寒冷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这究竟是何等的孤独啊!
让我们把每行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
这正是诗人心灵的回响,让我们读出诗人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寂寞。 6、可是,身处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渔翁畏惧了吗?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柳宗元屈服了吗?这迎风抗雪、独自垂钓的老渔翁身上正体现着柳宗元的什么精神?板书:不屈
这就是《江雪》这首诗是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唐诗五绝之首”的原因吧!让我们一起读出柳宗元的不屈。
7、柳宗元的孤独、不屈与这寒冷的江雪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形单影孤,是多么的孤独寂寞。指名读
你看,他沉默不语,似乎满腔悲愤无处诉说。指名读 你看,他目光前视,心中有一股不屈的傲气。指名读
能背出来吗?(三学生分别背)
六、拓展阅读:对比异同,初涉手法
1、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 ,走进了诗人的心灵世界,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
唐代诗人张志和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作品。 这是一首词,谁来读一读? 请你来读词的大意。
2、这首词给我们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的心情怎样呢?
3、柳宗元的五言绝句和张志和的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又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
4、同样是写垂钓,为什么两位诗人描写的画面、景物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 小结:那是因为诗人的心境不同,两位诗人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不同的景表达出了自己不同的情,一个借独钓寒江雪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借春景中垂钓表现自在悠闲的生活。
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境。 七、布置课外阅读
我国古代描写捕鱼的诗词还有很多。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好诗不厌百回读”
国标本《江雪》实录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试一试? (一生读错了一个音)
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 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读第四声。
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 生:“径”是“小路”的意思。 师:那整个词呢? 生1:许多路。
生2:成千上万条路。 师:刚好是一万条路吗?
生:不是,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师: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生:“千山”。
师:那么意思就是---- 生:许许多多的山。 师:谁还想来读一读? (两名学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学生齐读) 师(指着课件):你们看,他身上穿着的是---- 生:蓑衣。
师:头上戴着的是---- 生:斗笠。
师:整个词的意思就是----
生: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师: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学生齐读)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生:弄懂诗的意思。
师: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1:多读几遍。 师:哦,朗读品悟。
生2: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生3: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
师:这就叫“串词连句法”。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 生4:查字典。 生5:找资料。 生6:问老师。
师:其实古诗下面的注解也是你们的好帮手。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师:谁来试着说说? (生纷纷举手)
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
师:看得出他的自学很有成效。谁还想来说一说?
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师:呵,进步很明显呢!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 生3:“踪”是脚印的意思,这个字解释得很准确。 生4:他把“蓑笠翁”的意思说明白了。 生5:“冒着风雪”这个词用得好。 师: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生:(犹豫着举手)最后一句话应该是讲老翁独自钓雪吧?(众生笑)
师:(竖起大拇指)他说了一句大实话。你看,诗中不就是讲“独钓寒江雪”吗? (学生沉思)
生1:可能是结冰了。
生2:要不就是钓不到鱼。
师:还是让老师来给大家解开这个谜底吧。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练,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课件演示:把“独钓寒江雪” 改为“寒江雪独钓”)
师:所以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就可以说成---- 生:在寒冷的、下着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师:看来大家很有收获。谁还想把整首诗的意思再说一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师: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轻声朗读)
生:我感觉这个老翁很孤独。 师:你的感受很准确。
生:我觉得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 生: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师:嗯,你很会品味。我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师指名读)
师:嗬,好大的雪。我还看到了一个老翁,能读出他的孤单吗?(继续请学生读) 师:哎,真是形单影孤。 师: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生反馈) 生1:因为家里穷,老翁以捕鱼为生。(板书:1.捕鱼为生) 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2.独享清静) 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板书:3.排解忧伤) 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冷了。
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板书:4.喜爱钓鱼) 生5: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 师:(板书:5.心中孤单)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1:我知道了这首诗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的。
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师: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师指名读) 师:你看他一脸严肃,心里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师再指名读) 师: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 师:谁能背出来吗?(三学生分别背) 师小结: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师: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
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热点
网上多数在讨论《江雪》一诗是否是“藏头诗”。将《江雪》四句诗的头一个字裁取相连可组成“千万孤独”,苦闷悄然而出,越看越沉重。正好表现了诗人的峻洁心境。但《江雪》并非藏头诗,而是嵌字诗。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
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古往今来,对这首诗解读的名家很多,多数还联系到了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境遇,诸如黄周星《唐诗快》 所说:“只为此二十字,至今遂图绘不休,将来竟与天地相终结始矣。”吴烻《唐诗直解》云:“千山万径,人鸟绝迹,则雪之深可知。然当此之时,乃有蓑笠孤舟、寒江独钓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严光,则为待聘之吕尚。赋中有比,大堪讽咏。”徐增《说唐诗详解》云:“此乃子厚在贬所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非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矣。余岂效此渔翁哉!”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置孤舟于千山万径之间而以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于鸟不飞、人不行之地,真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矣,何足为轻重哉?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何为而作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凉,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都认为作者自比渔翁,也许从这一点上来说,都没有错。但人们忽略了一点,也就是我要说的:这实际上是一首藏头诗!四句诗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是“千万孤独”!这是理解这首古诗的关键所在。
以往人们都认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其实这里面还有着一种深深的孤独,这究竟是一种世态炎凉的孤独,还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或者是兼而有之,此中况味,并不难体会。
许多人会因此联想到作者另外一首诗《渔翁》,我却还想到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里有一种孤独是相通的,这是一种宇宙洪荒中、缥缈虚空中的孤独,这是一种贯穿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孤独,这是一种甚至超越了个人所受不公正待遇的孤独! 茫茫天地之间,只有一个“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我们可以不去细细追究他是否能钓到寒江之鱼,也不必去追究他是否在等待政治上的突破。但凭这画面就足够了,这里分明有着清楚的“孤独”二字!这是一种难以被人们所理解、所包容的孤独。
《江雪》教学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师:(板书 雪)同学们,看到这个“雪”字,你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大雪纷纷扬扬。
生:我想到天地间一片雪白,好像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生:我想到了在雪地里打雪仗,滚雪球。
生:我想到了纯洁 ……
师:(接着板书 江 )引导学生读课题。
师:(放手让生根据自学要求读古诗:一是读准生字;二是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三是图文对照想想诗中写哪些景物?诗人的内心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师:(组织学生读古诗,重点纠正字的读音。“径“读第四声) 师:(让学生汇报:诗中写了什么?) 生:诗中有山,有江,有径。
生:诗中一艘小船,有一个垂钓的老人。 师:能通过看图把老人的样子说具体一些吗?
生:一个老人,孤单单地一个人坐在小船上,他披着蓑衣,头载斗笠,在江面上垂钓。
师:你刚才所说的,其实就是诗中哪句话的意思。 生:是第三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
师:对,可是老师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诗人明明是在钓鱼,可是诗中却怎么说是在“独钓寒江雪”呢?
生:(陷入了迷惘不解之中)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竖着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竖着读诗,读后一个个惊喜地举起了手)
生:我发现了,这首诗写诗人很孤独,因为竖着读第一排是“千万孤独”。 生:他是一个人在大雪中垂钓,说明他孤单寂寞。
师:说得太棒了,你们可以称得上是诗人柳宗元的知音啊。
师:可是我还是不明白,钓鱼是一件轻松而雅致的事情,可以放松心情,可是这么冷的天,诗人不在家中取暖,却跑到这江面上来垂钓,天寒地冻的,这是干什么呀?
生:(再次陷入迷惘不解之中)
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背景: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你不但诗写的好,散文写的也特别棒,被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从诗中的哪些地方,你能够看出来他心中的悲愤与伤感?)
生:我从“雪”字看出来了。
师:诗中描写的雪给你们什么印象? 生:雪大。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雪大?
生:从图中可以看到雪下得很大,山被遮住了,一片雪白。
生:从“鸟飞绝”可以看出来,雪下得太大了,天太冷,连鸟儿都藏起来了。 生:从“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出来雪下得大,路上行人的脚印都被雪给遮住了。 师:从诗中,从图中我们感觉到雪下得是如此之大,自然界中的雪下行如此大,你能体会到作者被贬的心情了吗?他的心中也正在下着这样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的明两句。
生:(教室肃静,学生肃然,有一种悲壮之情。)齐读!
师:面对这样的命运,面对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柳宗元动摇了吗?他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了吗?他向这个黑暗污浊的社会妥协低头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你们可以联系雪的颜色来展开想象。 生:雪是纯洁的纯洁,诗人的心也是纯洁的。 生:雪像征了诗人的高贵的品格。
师:诗人的心像雪一样高傲,他怎么肯向恶势力低下他那颗高贵的头!让我们再来读古诗!
师生:共读!
师:同学们,诗人的心是孤单寂寞的,诗人独处寒江孤芳自赏,诗人的高贵和孤傲就这样被写进了诗中千古流传啊!
师生再次共同诵读!
《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是柳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由于是被贬,所以作者的心理是处于压抑状态的,这里的山水景物皆成了他情感所借之物。对寒江上的渔翁的歌咏,无非是想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纵观柳的诗作,你都可以感受到一种自心理到外景的冷清,一种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清。《江雪》则是其中极其典型的一个代表。仅二十字,就把我们领到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在那大雪纷飞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一根钓竿……画面静止的,无声的,静寂的,也是幽远的。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也可透射出其性格的孤傲。这完全是柳幻设出来的一种境界,如此远离尘嚣,恐怕连《桃花源记》也不如其虚无缥缈。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是非常简单的,雪、江、山、径、小舟、渔翁,事情也就是一个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结果的垂钓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大量的(一半)笔墨去写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这就利用了一个无论是视觉还是阅读上的一种读者心理,越是想突出描写的对象,镜头却被推得越远,反而越能引起关注,越能给人一种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而作者的那种极力想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也就形成了一种不可抵御的诗情浓浓烈烈地包过来。正如那诗中无处不在的“雪”一样透射出逼人的寒气。这是一种自诗人内心深处通过这首无字不冷无字不寂的五言绝句而传递过来的寒气。
四读《江雪》 感悟诗心
周六上午,在齐都花园小学阶梯教室里,我们有幸欣赏到韩春梅老师执教的公开课《江雪》。这节课从诵读开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韩老师引领大家四读《江雪》,抽丝剥茧般地逐步深入《江雪》的诗境、诗情和诗心。整堂课就像一首意境优美的唐诗,蕴藉而丰富,简洁而华美,处处散发着诗的意蕴,令人耳目一新。
一、指导诵读,还原《江雪》的音韵之美 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在原初意义上的审美功能,主要是在吟唱中实现的。诗歌的音韵最能接近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最能够与诗人的心灵发生共鸣。所以,诵读在诗歌欣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韩老师从“读”切入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她的读,不是普通的朗读,而是最贴近古诗原初意味的诵读。从了解“平仄”入手,韩老师反复提示学生古诗诵读的基本方法: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并特别强调了“平长仄短”的诵读要求,通过范读和引读,引领学生反复吟诵,琅琅的书声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逐渐还原了《江雪》的音韵之美。
二、启发想象,体会《江雪》的意境之美
优美的诗歌总是与绘画紧密相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雪》这首诗,即描绘了一幅肃穆凄清的江畔雪景图。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有一只孤零零的小船上,一位蓑衣笠帽的渔翁在寒江独钓。在古诗教学中,破解文字中的图画之美,进而领略诗歌丰富而深远的意境,是通向“诗心”的一把密钥。
开始,韩老师采用了边读边想象的办法,指导学生轻声读诗,想象画面,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接下来,韩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江雪》的简笔画,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老师没有画人?为什么没有画小路?只画上三座山行不行?在热烈的讨论中,仿佛大幕徐徐拉开,一幅深邃悠远的《江雪》图,逐渐完整而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当学生沉浸在《江雪》的画境中时,韩老师趁热打铁,抓住“千山”“万径”“绝”“灭”等关键词句,带领学生通过诵读逐步深入地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读出雪之“大”,读出雪之“美”,读出冬之“寒”,读出环境之“静寂”,读出诗人内心之“孤独”。这一组诵读,由表及里,由形达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歌的意境,引领学生逐步接近“诗心”。
三、走近诗人,感受《江雪》的情志之美
诗言志,诗传情。最经典的古诗,绝不只是诗人一时一地的生活感触,而是蕴含着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领悟,传达着诗人深藏于内心的情感和志向,是诗人整个人生的一个缩影。曹雪芹曾说过:“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江雪》一诗,即浓缩了诗人柳宗元充满悲凉和傲岸不屈的人生感慨。在《江雪》的教学中,韩老师并没有简单停留在音韵和图画等诗歌的表层元素,而是带领学生走近诗人,探寻诗人的人生轨迹,进而感受诗人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在课前预习中,韩老师布置学生搜集了诗人柳宗元的有关资料,课上适时交流了资料。为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诗人,韩老师又出示了两段资料,交待了柳宗元被贬前后的生活状况,使学生了解到柳宗元被贬柳州,生活困窘,甚至达到“行则膝颤,坐则髀痛”的痛苦境地。通过交流资料,学生不但了解了诗人的生活状况,而且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诗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当学生沉浸在对诗人的同情和悲愤中时,韩老师再次带领学生诵读《江雪》。这次诵读,同学们带着对诗人的敬仰,把诗人坚忍和不屈的意志注入诵读。至此,诗,已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成了人生的写照,精神的丰碑。此时的诵读,情真而意切,深沉而浑厚,真切感人,直抵诗心。
四、深入开掘,领略《江雪》的文化意蕴
优美的唐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其中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江雪》已经不是简单地抒发个人情怀,而是蕴蓄着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古代志士仁人不畏强暴、甘于寂寞且志存高远的文化情怀,它与始自屈原的“渔翁精神”一脉相承。
最后,韩老师带领学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江雪》中的渔翁身上。他不是一般的垂钓者,而是诗人自身的化身;他甚至不止是柳宗元,而成了历史上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韩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出《江雪》的文化意蕴,归纳总结出了诗中蕴含的“渔翁精神”,并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文化主线进行了拓展阅读。韩老师引入了以“渔翁”为主题的诗歌,有柳宗元的其余两首描写渔翁的诗,有王维的《青溪》,还有陆游的《鹧鸪天》,等等。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江雪》的深层意蕴,充分感受和领会到了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渔翁精神”:智慧达观,淡远闲适,心地坦荡,而又傲岸不屈的人文情怀。至此,《江雪》已经不止是一首普通的唐诗,而成了一种刻骨铭心、世代相传的文化符号,将深深镌刻在每个同学的心灵中。
唐诗,是我国语言艺术的精华,不仅极好地体现了汉语在音、形、意上的美学意义,而且赋予了冰冷的文字以丰富的柔情,把语言艺术提升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完美至境。在《江雪》的教学中,韩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唐诗的精髓,从诵读到感受,从想象到体验,从感悟到思考,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带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唐诗之旅,让大家通过一首小诗充分领略了唐诗的博大、深邃和丰富,让人回味无穷。韩老师在古诗教学上的尝试和突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为我们的古诗教学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作者当时的处境就像诗中所描述的凄清幽独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虽然不落一个“雪”字,但是却能让读者感到大雪的肆虐。“绝灭”二字直刺心扉。有了漫天的飞雪为背景,作者在一片绝灭肃杀的氛围中,突出了对一个人的描写。这个人其实就是作者自己。“孤舟”“独钓”中的“孤独”二字正是当时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可作者面对这“千万孤独”屈服了吗?没有。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他不屈精神的人格化身。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蓑笠翁: 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
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正在阅读:
江雪公开课03-22
多彩的童年生活作文500字06-16
食品工艺学试题07-02
山东电力集团笔试试题回顾-高电压11-27
2012高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10-27
医疗矿泉水调研报告01-31
业务跟单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01-18
烟草演讲稿《节奏要快、标准要高、工作要实、状态要好》09-12
货币银行学考试试题03-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开课
- 江雪
- 岩体工程概念汇总
- 2019最新精选高三数学(理)人教版一轮训练:第六篇第2节一元二
- 成本会计复习题及答案
- 2016年下学期仪器室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 5S管理(3)资料
- 如何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
- 4.热力学 习题及答案
-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必修第三章复习题
- 年产1000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车间工艺设计
-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配置手册 - 图文
- 打开那扇窗 - 浅谈如何让学生从苦学走向乐学
- 五年级期中复习卷
- 大槐树移民家谱四
- 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附答案
- 材料测试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习题(第二到第七章)
- 实验报告-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
- 新文化运动
- 诉讼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向
- 白钨矿黑钨矿的浮选药剂方案
- 个人博客的设计与实现 - 开题报告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