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28 14: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笔记

俞小美2018年7月整理

一、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 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 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传播中华文化、

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 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 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

习其他学科积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普通 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 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

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 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 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

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 基本理念

1. 发展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3.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4. 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5.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二,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 2. 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3.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 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4.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

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 (二) 课程目标

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目标:基于课程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发展以三个水平划分,水平 描述参见“附录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P117)。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本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 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 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意识目标: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目标: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目标: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

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三, 课程结构 (一) 设计依据

1,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构建多元的英语课程结构。 2, 从课程发展现状出发,调整课程结构与要求,实现轻负增效。 3, 构建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 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1, 必修(6学分):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构建 英语学

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满足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必修课程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倒是主要依据。

2, 选择性必修(8学分):供有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

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高考应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 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二为命题主要依据。

3, 选择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

类(6学分)、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P10选修课程系列的课程名称建议) (三) 学分与选课

1, 通常情况下,学生完成必修课程 6个学分的学习,可达到学业

质量水平一,即满足高中毕业的英语学业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