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试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9 14: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名词解释 1、社区环境则

是社区的构成要素,是社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具体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是相对于作为社区主体的社区居民而言的,是社区主体赖以生存及社区活动得以产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总和。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居住的场所,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同时也是衡量社区健康的重要指标。 2、社区环境建设的要求

社区内净化、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路、街、巷等公共场所管理井然有序,居民出行无障碍。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主要考核指标达到全国或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进水平 3、微观的社区环境

是指一个社区机构内部甚至一个社区领导班子内部的具体情况,包括结构是否合理,责任是否明确,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工作方法、技术是否科学等等。 4、绿色生态型社区

是现代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复合系统,绿色生态型社区追求环境生态化,也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高度和谐,人类生产生活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良性循环,各种废弃物被严格控制在环境允许的承载力以内,不对“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舒适、清洁和宁静的环境里。

5、社区:社区是由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共同生活的人群形成的地域共同体。社区与社会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社区和社会指的都是人类生活的群体形式或生活共同体,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社区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

6、社区治理:是一种社会基层管理,指的是人们在社区规划要求以及社区工作目标指导下,使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使社区内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一致,使其处于稳定、良性的状态,实现社区的健康发展。

7、社区文化:广义上的社区文化是指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社区内除了物质文化以外的其他社区文化的总和,这些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8、社区治理体制:是指社区治理体系组成及其运行的制度化的与非制度化的运行体系,是指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9. 社区管理组织

社区管理组织就是指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组织,是社区管理的主体。社区管理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社区自治组织和企业组织。 10. 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其行政职能的需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某一指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接受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领导。 11. 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12.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它是一个物业管理范畴中长期存在的、代表业主行使业主自治管理权的机构。

13.社区文化(狭义):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在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以及为提高社区成员素养、满足社区成员精神需求、活跃社区成员业余生活的社会性文化活动。

14.社区文化管理:主要是指社区组织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运用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思想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及教育的等各种手段,对整个社区的文化事业进行规15.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教育综合体。

16.社区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来实施,在依赖本地区基础条件、发挥本地区优势的前提下,坚持统一规划,发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同创共建,形成整体效应,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17.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18.社区体育是社区成员以社区感情为契机,以自发性为原则,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利用人工(设施)或自然环境,在行政的支援下,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为目的,有计划进行的组组化的体育活动。

19.社区社会保障:指在社区范围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发挥社区居民的互助性、参与性为主,充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地吸收各种资源,为社区成员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20.社区意识:指社会群体及个人对于社区在心理上的自我感觉和认同,社区建设需要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

21.狭义的社区保障:指社区组织通过优化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项保障业务和服务,充分动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成员提供福利性、公益性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的

过程。

22.社区参与:指社区主体:包括社区组织、社区单位和居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渠道,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管理,影响社区公共权力运行,维护自身权益,增进社区福利的行为和过程

23.社区文化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它是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内举行的各种文体活动和社区教育、社区公德培养、社区精神的塑造等活动”。

24.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基于社区利益最大化,通过社区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社区发展事务的组织,其实质是社区居民自主结合在一起共同处理公共事务

25.社区中介组织:指以社区居民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介于社区主体组织(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个体之间的组织

二、单项选择题

1、滕尼斯将社区分为三种,其中不包括( D ) A.地区社区 B.非地区社区 C.亲属社区 D.文化社区

2、将社区分为居住社区、商业社区、工业社区、政治社区的标准是( B ) A.社区规模 B.社区发挥的功能 C.社区环境 D.社区发达程度

3、美国社区治理是多个主体自由和平等参与的过程,这些主体不包括( D ) A.公民 B.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志愿者

4、社区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属于( A )

A.狭义的社区管理 B.广义的社区管理 C.早期社区管理 D.现代社区管理 5、社区管理的作用不包括( A ) A.平衡作用 B.稳定作用 C.凝聚作用 D.组织作用 6、广义的社区环境不包括( D ) A.经济环境 B.文化环境 C.天然环境 D.物质环境 7、社区精神环境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C ) A.社区风尚 B.人际关系 C.社区与政府关系 D.邻里关系

8、社区环境建设工作一定的共同特征,其中不包括( A ) A.社区环境建设的能动性

B.社区环境建设的复杂性 C.社区环境建设的群众性 D.社区环境建设的区域性

9、社区环境和社区管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区管理要适应社区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社区管理要适应社区文化环境等综合状况;社区管理要适应社区自然环境的特点;社区管理对社区环境的反作用,因此( B ) A.社区管理决定社区环境 B.社区环境决定社区管理 C.二者无相互制约关系 D.二者相互决定

10、狭义的社区环境是指“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的环境因素”,即社区的内部环境。狭义的社区环境也可称之为特殊意义的社区环境,它把居住在某一特定社区的居民作为主体,它不包括( D )

A.自然环境,即社区内的绿化、净化和美化状态 B.人文环境,即社区的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状态 C.社会环境,也就是社区的生存环境和治安状态 D.物质环境,也就是社区环境物质方面的总和

11. 街道办事处重新恢复其正常作用是在( D )。 A.1954年 B. 1962年 C.建国初期 D. 1978年

12. 街道办事处是( C )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A.省 B. 直辖市

C.设区的市或市辖区 D. 自治区

13. ( C )是我国城市覆盖面最广、最普遍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城市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A.业主委员会 B. 街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 D. 业主大会

14. 根据物业规模的大小,业主委员会一般设委员( A )名。 A.5-15 B. 5-11 C.6-12 D. 5-10

15. 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是( D )。 A.领导与被领导 B. 上级与下级

C.居委会是基层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分支机构 D.指导、支持与帮助的关系

16.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 A )的范畴。 A.精神文明 B.物质文明 C.政治文明 D.社会文明

17.社区文化中最核心、也是最受公众欢迎的内容是( C )

A.盈利性文化 B.休闲娱乐文化 C.社区公益文化 D.科普体育文化 18.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原则实际上就是体现“( A )”的基本原则。 A.以人为本 B.以利为本 C.以任务为中心 D.以群众为中心

19.有的学者认为是社区教育是源于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 D )” A.社会即学校 B.学校即社会 C.教学做合一 D.学校是社会的基础

20.日本曾根据社区教育发展的形势,对( A )进行了屡次修改以保证社区教育的顺利推进。

A.学校教育法 B.职业教育法 C.社会教育法 D.成人教育法 21、下面哪项功能是保障社区生活安定的最后手段( D )。 A.防范功能 B.疏导功能 C.监控功能 D.惩戒功能

22、在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因领导工作失职,造成本地区和本单位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等情况发生得

,对本地区、本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给予取消其评选综合性的荣誉称号、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资格,这种制度 为( A )

A.一票否决制 B.降职 C. 处分 D.撤职

1. 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征是( ABC )。 A.社会化服务 B. 经营性服务 C. 专业化服务 D. 福利性服务

2. 居民委员会自治主要体现于( ABCE )。 A.财产自治 B. 选举自治 C. 组织与管理自治 D. 治安自治 E.服务自治

3. 街道办事处是( AC )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A.设区的市 B. 直辖市 C.市辖区 D. 自治区

4.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 A )、( B )、( C )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A.自我管理 B. 自我服务 C.自我教育 D. 自我加强

5. 召开首届业主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时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ABC ) A.共有住宅出售面积达到30%以上 B.新建商品住宅出售建筑面积达到50%以上 C.住宅出售已满2年 D.所有业主都已入住

1、根据社区治安管理主体的职责来分,社区治安管理的类型有( ABD )。 A. 公安派出所的社区治安管理 B. 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治安管理 C. 社区秩序管理

D. 社区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管理

2、社区治安管理的特点有哪些( ABCD )。 A. 全职性 B. 社会性 C. 区域性 D.法律性

3、搞好社区治安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ABCD )。 A. 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原则 B. 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原则 C.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原则 D. 依法进行社区治安管理原则

1.社区服务最早诞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 A )国。 A.英 B.美 C.法 D.德

2.我国从( B )开始兴起并实施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3.社区服务的本质属性是它的( C )。

A.公益性 B.经营性 C.福利性 D.社会性 4.我国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存在行政化的和( A )的两种模式 A.社会化 B.工业化 C.产业化 D.信息化 5.( B )是社区经济诸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体现。 A.地域性 B.社会性 C.开放性 D.多样性

1.社区服务意义主要体现在( ABCD )。

A.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B.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 C.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D.是公民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 ABCD )。 A.孕育产生阶段 B.初步发展阶段 C.继续发展阶段 D.转型阶段 3.政府在社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应该发挥(ABC)三个职能。 A.投入职能 B.引导职能 C.整合职能 D.监督职能 4.社区经济的结构,要符合两条原则(AC)。

A.效益原则 B.分权化原则 C.协调原则 D.一元化原则 5.社区经济具有( ABC )功能。

A.社会功能 B.经济功能 C.服务功能 D.导向功能 1、社区参与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 A.社区法律参与 B.社区政治参与

C.社区文化参与 D.社区经济参与

2、社区参与的制度化环境,即现有的“三会制度”,其中不包括( D ) A.听证会 B.评议会 C.协调会 D.代表会

3、完善社区民主选举的措施丰富,其中不包括( B ) A.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直选范围 B.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水平 C.改革选举的提名制度。 D.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社区中介组织可为下列哪三类 A A.活动类、权益类、服务类 B.活动类、权益类、公共类 C.权益类、公共类、社会类 D.社会类、活动类、权益类

5、完善社区民主选举的措施很多,其中不包括( C ) A.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直选范围。 B.改革选举的提名制度 C.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D.切实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1、下列不属于影响社区管理的软件要素的是(C )。 A.管理者工作方法 B.社区意识 C.配套设施 D.管理对象文明素质

2、衡量社区的硬件设施、工作实绩、实绩存在的状况的指标( A )。 A.客观指标 B.主观指标 C.硬指标 D.软指标

3、获取主观指标比较成熟的方法是( A )。 A.问卷调查法 B.抽样调查 C.实地考察 D.听取汇报

1、社区管理绩效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D )。 A.科学性原则 B.公正性原则 C.群众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2、下面的方法哪些属于定性的方法( ABC )。 A.听取汇报 B.翻阅材料 C.参观考察 D.指标体系 三、简答题

1、社区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1)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人群 (2)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性服务设施 (3)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4)有一定的地域范围

(5)有与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2、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社区可以分为哪几类?

(1)依社区的规模分类。社区规模的标准多种多样,如人口数量的多少、地域面积的大小等等按照人口和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2)依社区功能分类。按照社区主要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把社区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和特殊社等。根据社会活动的具体特点还可以作更具体的分类,如经济型社区又可以分为工业型社区、农业型什区、商业型社区等,文化型社区。 (3)依社区结构分类。如果把社区看做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根据人类的共同活动和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社区结构,乃至由此产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社区可以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4)依社区形成方式分类。社区有自然形成的,自然形成的社区可以叫自然社区,它是由于人们聚地而居、共同生活,而从内部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人们的共同意识,社区也有人为划定的,比如政府为统一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法定计区。

(5)依人群的共同问题分类。除上述分类标准之外,有些社区是由有共同问题的人群组成的。这些人群可能既不居住在同一地区,也不在一起学习和工作,但他们具有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范围很广泛,如某河流污染,影响了其两岸流域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这些居民视为一个社区。

(6)依人群的共同兴趣或目标分类。据人群的某些共同兴趣或目标划分的社区一些社区则由具有某些共同兴趣或目标的人群组成。这些人群可以居住在不同的地区,但他们为了某些共同兴趣或目标,在特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因此,任何一个具有一定数量人群的社会团体、机构均可构成一个社区。如一所学校可以构成一个社区,一个工厂也可以构成一个社区。 除此之外,按照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

3、社区管理的基本含义及特征有哪些?

(一)社区治理的含义:社区治理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从广义上看,社区治理是整个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既包括社区组织和居民对自身事务的管理,也包括政府对社区的管理。从狭义上看,社区治理是指社区组织对其社区居民的公共行为和社区内部公共事务的管理。社区治理是政府和社区组织依据相关的法律对社区居民的公共行为和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实施管理。 (二)基本特征: (1)社区治理具有群众性 (2)社区治理具有地域性

(3)社区治理具有综合性 (4)社区治理具有复杂性 (5)社区治理具有动态性

4、社区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社区治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社区文化管理 (2)社区治安管理 (3)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管理 (4)社区物业的管理 (5)社区服务管理 (6)社区卫生环境管理

1、社区与社区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 二者的关系在于:

(1)社区环境保护建设是社区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共同价值取向 (2)社区是现代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载体 (3)现代环境保护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4)绿色生态型社区发展是社区与现代环境保护建设的和谐统一 2、社区环境可以分为哪几类? 社区环境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从社区所处的地域角度划分,可将社区环境分为社区内环境和社区外环境。社区内环境是指一个社区内部的自然、文化等方面的环境;社区外环境是指相对独立于社区内环境的所有其他社区外的因素的总称。无论是社区的内环境还是社区的外环境,又都包括了社区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的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2)按社区环境对社区治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社区分为宏观社区环境、中观社区环境和微观社区环境宏观社区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社区的整体环境状况,社区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然要与它的环境进行交换。 微观的社区环境,是指一个社区机构内部甚至一个社区领导班子内部的具体情况,包括结构是否合理,责任是否明确,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工作方法、技术是否科学等等。

3、我国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现实回答。 存在的问题在于: (1)社区绿化存在的问题

(2)社区清洁卫生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社区文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社区治安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社区生活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城市社区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明确社区环境危害,采取相应对策 (2)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实施多元化措施 (3)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认识 (4)合理规划社区布局,提高绿化质量 (5)规划社区交通,提供社区居民交通便利 (6)提高社区护理质量,宣传环境保护

1. 简述街道办事处的特点。 (1)行使权力的局限性。 (2)行政事务的繁杂性。 (3)管理服务的直接性。 (4)管理工作的被动性。 (5)管理工作的综合性。

2.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区别是什么?

业主委员会与业主代表大会的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是由业主选举出的业主代表组成的业主自治机构,都是对物业区域实行业主的自治管理,但是两者也有区别。业主代表大会是与业主大会等同的一个概念,是由于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过多,由全体业主组成大会较为不便,才由业主选出代表组成大会性质的机构。它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只在业主公约规定的实践召开会议,平时并不持续行使职权。而业主委员会是它的常设机构,二者有上下级关系,业主委员会应当向业主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业主委员会应当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和管理。

3. 简述居民自治性组织的类型。

一般根据居民自治性组织团体工作的目标可以把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休闲型组织。 (2). 休闲技艺类组织。 (3). 教育类组织。 (4). 自助类组织。 (5). 社会化团体组织。 (6). 治疗团体组织。 (7). 病人自治团体组织。 (8). 行动团体组织。

1、社区文化主要由哪些要素所组成?

社区文化主要由精神要素、物质要素、语言文字要素、规范体系、社会关系、社区组织六大要素所组成。

盾就显得尤其突出。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社区服务资金的供给渠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资金投人,二是各种社会捐助,三是社区服务部分项目收人的再投人。此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通过博彩业和有奖募捐基金的部分收人作为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社区服务资金来源基本上覆盖了这四个方面。社区服务的内容相当大的部分属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体系,属于政府的责任范围,因此,政府的投入始终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我国政府投入在整个社区服务资金供给中的比重是偏低的。在发达国家,政府的投入一般占社区服务资金构成50%以上。我国政府的这种投入目前最多占30%左右。上述统计表明,国家资助社区服务的经费是十分有限的,大多数经费都来自社会力量。如何筹措资金是当前社区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重大问题。此外,社区内可供服务的资源分散。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实行,社区内单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服务资源,主要用于自己单位内部使用,虽然随着管理体制的转移,一部分资源和职能己经归属社会,但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决定这种归属是一种不完全的归属,因此出现两种表现:一方面是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各种便民、利民设施:另一方面是单位己有资源使用不饱和,出现闲置浪费。这种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体制浪费。因此,加强社区资源整合也是当前社区服务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处于现代化发展阶段,故在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进程中, 3.社区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尽管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已基本告别靠家庭妇女、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打天下”的时代,一批批具有高中或大学学历的青年人不断被充实到社区服务工作的一线。 但社区服务不仅需要高学历的从业人员,而且更需要的是拥有社会工作、医疗保健、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 因为社区人力资源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社区服务工作的质量和开展项目的专业化水平。 如今,我国虽然已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但从目前情况看,社区服务专业人才缺口依然很大,真正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犹如凤毛麟角。 这无疑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服务事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区服务体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项目欠缺

一般来说,社区人力资源的多寡和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社区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服务的项目还不多,且大都集中在社区保洁、社区绿化、老年人照顾、孤残儿童照顾、残疾人照顾、贫困家庭救助、职业介绍、计划生育辅导等方面。即使是这些服务,体力劳动和经验性的服务远多于知识和技能含量高的专业化服务。至于社区居民急需的专业服务,诸如老年人的心理与行为辅导、问题青少年的行为矫治与辅导、暴力家庭与单亲家庭的辅导和治疗、弱智儿童辅导、精神障碍者回归社会的辅导、刑释人员的社会化辅导、居民的康复辅导、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等知识含量高的专业化服务,则至今没有或很少开展起来。而这方面专业人才的供给也极其短缺。

试阐述解决我国社区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1.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职能,准确把握政府介入的尺度

要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职能,政府应该坚持社区服务的福利性,激励社区服务的公

益性,理直气壮地介入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社区服务。同时政府绝不能包揽社区服务,避免重蹈西方“福利国家”的覆辙。否则,政府背上沉重的社会福利包袱,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难以从“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泥潭中自拔。克服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突出社区服务的社区性,变“立足民政”为“立足社区”。把握政府介入的尺度是指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如果作为旁观者完全不介入社区事务,必将使社区更加无序。做好这一点,必须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我们没必要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在社区由政府行政管理向居民自治管理的过渡阶段,通过在街道层面组建具有法律地位的半官方的社区委员会,作为沟通政府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所谓半官方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是指经“社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社区内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社团法人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代表所组成的社区综合性管理组织。其中,政府代表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主要起沟通制衡作用,即:负责向上级政府部门反映社区的民情民意,向社区转达政府对社区发展和社区管理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对社区管理进行行政督导。社区委员会是非营利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有正规的章程、组织结构和自治自主权利。这样一来,政府(街道办事处)就卸下了社区建设的包袱,而成为社区建设的带头人和维护者。 2.多方筹集资金,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社区服务事业资金作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政府有责任投入。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出发,更应加大社区服务事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试点项目显示,中央政府在社区发展服务方面投入对于引导社区建设方向,动员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进行资金投入起到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十一五”期间,应考虑把社区服务业作为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重点支持建设和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老年人、青少年活动等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以及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等。根据社区服务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不同性质的特点,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拓宽建设的资金渠道,通过建设示范项目或以补助、贴息等形式撬动更多的资金投入。要研究有利于社区建设投资的具体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资金、土地、房产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吸引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捐赠赞助,共同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区的本质属性是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群众自治组织,所以社区服务不应该越俎代庖涉入本应属于企业经营的项目。因此,社区服务的范畴不应该也不能包括诸如家电维修、房屋维修、小饮食店、副食品菜市场、家政服务等等。上述所列,实际上都属于第三产业范畴,都是市场化的行为,发

挥的是市场经济功能。居民通过市场,完全能够购买到这些服务。这些第三产业的业主,也只能通过市场去提供服务,并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因此,应该把有限的社区服务事业资金用于我们所讲的社区服务,通常指的是在社区里开展的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是有别于国家和市场的特定活动,是国家无力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市场又不愿意以非赢利的途径去满足这些需求的社会领域的务。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区服务事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节省有限的社区服务事业资金。

3.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素质

社区服务队伍的状况如何,这是社区服务得以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社区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通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已逐渐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为主体、以志愿者为基础的社区服务队伍。总体上看,这支队伍尚处于粗放式的追求数量与外延扩张的发展阶段,而其服务的项目内涵、质量及专业化技能尚处于较低水平,这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在政府指导下,依靠社会教育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社区社工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此外,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设置见习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主任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员五个级别,并分别规定其学历,要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启动社会工作教育的振兴,利用学历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激励社会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进修的热情,引导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走出恶性循环。

其次,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事业,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培养一支富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并掌握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社区服务工作者队伍。同时,还可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做法,积极筹划和实施适用于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切实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最后,要积极引导与鼓励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半官方的群众政治团体,掌握并运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介入社区社会工作事务。在社会工作事务尚无法从它们的团体事务中分离出来之前,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分工一时半载难以理清的条件下,引导这些半官方、半社会的团体之分支部分走向专业化是完全可能的。 4.逐步完善和扩大社区服务项目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主要是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服务分中心、各便民服务网点组成的。我们要弄清楚的是,随着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第三产业领域内的需求完全可以交由市场来解决,社区服务要突出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公益性质的社区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应该交由社区服务中心来解决。具体来说,要开展以下系列的社区服务,即:社会保障服务系列。此项服务是帮助解决社区中需要经济或物质援助的人渡过难关,满足其基本及特别需

要。家庭及儿童福利服务系列。此项服务是协助家庭建立相互关怀的家庭关系,预防及处理个人及家庭问题,提供家庭需要的而家庭自身又无法满足的服务。

青少年服务系列。此项服务旨在帮助青少年成为对社会负责及有贡献的一员,为青少年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提供各种帮助。残病人康复服务系列。此项服务主要针对残疾人在生活、婚姻、就业、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特殊困难而提供。

试阐述社区经济的功能。 社区经济的社会功能

1.社区经济对社会稳定作用。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有失业、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和政府运作效率低下等。社区经济的发展,为社区成员

参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这种机会实际上是就业岗位的增加,客观上减少了就业的压力。社区成员有机会各展其能,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社区经济的发展中得到改善和提高。随着资本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人们更加倾注经济发展,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在发展中分享利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平衡,社会稳定有了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追求获取利益最大化能力的提高。在双重追求中,不断地改善个人的生活,发挥身的聪明才智,同时为社区积累财富。由于人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生活与事业的慰藉促使心理趋于平衡,能动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稳定的基础就更为坚实。

2.社区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工作。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环保及道德消费,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人「1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区经济中各投资主体大多以存量资产为依托,新组合的企业是多个存量资产的融合,所走的是以扩大内涵为主的再生产的道路,是一种集约经营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是以盘活存量资源为前提,利用的是己经占有的资源。让既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产生出作用,这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如果不充分利用已有存量的资源,并挖掘其潜力,而重新投资开辟资源,势必造成存量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社区经济的增长方式不仅仅立足于对存量资源的利用,而且注重资源利用的效率。社区经济中的企业,大多数是山儿个经济行为者所组成的。资源的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就好,回报率就可观。能够实现预期的回报率,企业资产的联结就有凝聚力。为此,各经济行为者总是尽最大可能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了理性运用资源的氛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新的增长方式。社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其合理利用资源而产生新的财富,使财富在发展中不断积累。财富的积累实际上是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社区经济将存量资产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优化组合后,让存量资产释放能量价值,蓄积发展能力。与此同时,社区成员将当期消费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社区经济的发展中去,把一部分消费资

金转换成发展资金。这一转换,不仅减少了当期耗费,而且实现了价值增值。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初期,将消费资金转入到投资领域,不仅减少了消费需求的市场压力,而且缓解了资金供需紧张的矛盾,同时将本当消费掉的资金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实现新的积累,创造新的财富。这种创造与积累,本质上是发展能力在积累基础上的提高,创造的过程越快,积累的发展能力越强,发展能力的积累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社区经济的经济功能

1.社区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从社区经济的发展来看,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深化改革的转轨期中,社区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使得社区经济的发展有了市场空间:国有企业改革更是把企业原来承担的大量福利型、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剥离出来,实行转轨变型,推向社会和市场〔其直接结果是,这部分包括场所、房产、技术等要素的企业资源转变为社区资源,使社区资

源在几乎没有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得到了扩张: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科技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既刺激了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的增长,又为社区服务发展充实了资源。

我国社区服务业涵盖范围相当广泛,有零售业、物品出租业、家政服务业、修理业、娱乐业、医疗业、专门服务业(法律服务、咨询业和其他专门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社区安全管理保障、绿化和垃圾废品处理)等等。这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技术程度的就业者有着充分的适应性,为失业者寻找工作提供了宽松的选择范围。这些服务产业的规模和技术含量都不高,大多属于劳动相对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要求比较低。日前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术素质较差,社区服务业的这种“低门槛”容易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职业岗位。以社区为依托,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提供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社区服务,建立起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服务业完全可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未来社会服务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长将具有巨大的潜力。

2.社区经济对社区资源配置作用。社区经济是以社区为出发点所涉及的范围大都不大,这就需要社区经济具体组织的主体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社区资源,这也对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区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什么是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社区内的人力、土地、房产、资本、技术和信息等。也包括历史传统与生活习惯、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社会环境、公共政策设施等等。社区资源是达到社区组织目的,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有效工具。若是和社区管理体制结合起来,社区资源可分为社区管理组织可直接支配资源和不可直接支配资源。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社区居委会,事实上对于所属社区资源的财产没有最终所有权,也没有财产的权经营权,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模糊。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社区的管理者对于社区内的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只可能限制在可支配资源上或者说限制在管理性资源上,那么对于不可支配资源或服务性资源,由于产权主体的模糊不可能对这

些资源行使经营权和支配权。那么如何使这些社区管理组织不可支配的资源能够更大化的发挥作用,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看不见的手”,就是利用经济手段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社区经济依附于社区,其对社区资源的利用是最直接和有效的。由于社区经济还具有社会属性,那么它对发挥社区资源最大效用来最大的增加社区福利,有着天生的优越性。不论是对于不可支配资源还是可支配资源,社区经济通过市场手段和它特殊的社会属性,使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状态。 社区经济的服务功能

1.社区经济对社区服务作用。社区服务需求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体制转变而产生的。在经济体制的转型中,由于单位将以前由本身承担的社会事务和各种服务转移到社会,使得城市职工由以前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出了大量单位以外的群体,如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自由职业者等,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人都没有固定的单位提供福利服务,而产生了社区服务的需求: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时间相应缩短,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同时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需求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核心家庭等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产生出了特殊的社区服务需求。

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居民群众为方便生活兴办的服务事业,由于自身带有一定的救助性质和自发性质,在其扩大和发展总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单纯靠政府财政拨款是不现实的,由于国家投入不足,社区服务一开始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若是没有经济实力的保障,社

区服务就会发展困难,也就毫无服务质量可言,而其中更多的是消减了公共服务那一块的服务内容。社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就是提高社区的整体福利水平,参与社区经济发展的都是社区成员,发展的成果又由社区成员直接共同分享,社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总量,还可为社区服务提供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增加社区成员对社区服务的投入,减少社会矛盾。从这种意义土讲,社区经济是社区服务发展的经济基础。

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将社区服务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部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走产业化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道路,通过经济效益的实现来保证社区服务社会效益的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是发展社区经济的一部分,通过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把带有着浓厚福利色彩的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是促进社区服务良胜循环、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必由之路。这也体现了社区经济服务社会的功能。

试阐述我国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生活中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单位”的社会功能正在逐步弱化,社区理念开始兴起“社区经济”的概念也随之萌芽。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为社区建设提供经济支持与物质保障,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经济发展中财力不足的缺陷。 1.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社区经济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由街道经济逐步分化而来的。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没有社区,国家对地域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制管理模式,街道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许多社区管理的职能。为保证财政收支平衡,街道不得不搞经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单位制街道经济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社会对新型社区的要求才开始不断强化。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离”政策,这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传统意义上的街道经济不同,社区经济是以非盈利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为主体,追求社区福利的最大化。 2.社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不顺。目前从社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社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阻力是很大的。公共权力在二级政府三级管理中的分配不明确,往往是两级政府包干一切,社区缺乏自主权。而且“企事业单位办社区”往往延续企业管理的那套模式,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扭曲了社区经济的真正价值,不能有效发挥社区服务的功能。除此之外,体制不顺还表现在区经济活动中的多头领导现象。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这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中,社区企业大都在市、区有关部门中有对口关系,导致多头领导、政出多门,造成效率低下。 (2)产权模糊。我国社区经济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股份合作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街道和居委会往往是最大的出资者和股份所有者,但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没有财产的所有权和授权经营权,这就造成社区财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没份的产权虚设状态。

(3)管理薄弱。社区管理者多是退休的老年人、下岗的中年人和待业的年轻人,在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知识构成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很难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社区的发展。管理薄

弱使社区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来参与企业的管理。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加快研究解决社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社区经济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支持和保障。 3.发展社区经济的措施

社区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能够吸纳大量人口就业,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社区规划建设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社区规划开始了区域发展的规范化、持续化进程。随着社区制度的完善,社区经济的功能将日益突出。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应加快社区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促进经济体制转换,加强制度创新,最终实现管理、服务与社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转换社区经济经营机制,适应市场化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区制度的逐步发展,要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现代社区经济,应该加快社区经济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社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针对我国社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我国社区经济在发展方向、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要做到与市场相结合,优化经济结构,创新管理体制,使社区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服务、保障、稳定、凝聚的功能。在发展方向上,要提高社区经济自身竞争力,从传统条块分割的行政区划中走出来,参与市场经济的大竞争,重点发展投资少、技术要求低、资金回收快的小型服务性的经济组织和专业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具有规模效应的经济组织。在管理体制上,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区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作用,扩大社区经济组织的自主权。在经营机制上,要适应市场化需求,灵活多变。社区经济实体要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社区经济实体要走自主经营,自 我发展的道路。

(2)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区经济自主发展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加快社区经济发展就要对政府行为进行重新定位,政府应积极地退出社区经济的直接管理,转而进行间接管理,支持和引导社区经济,促进社区经济的自主发展。具体地说,政府在社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应该发挥以下三个职能。

投入职能。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社会管理者,理应对社区经济的发展担负投入的责任。政府投入的来源是税收,为保证政府投入的稳定性,进行税制改革、调整税制结构是必要的。同时,由于政府投入是有限的,社区应营造社区经济运作的特殊机制,整合多元投入。 引导职能。社区经济对社区建设所提供的多是社区福利性的支持,多在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领域,而市场机制在这些领域中往往是失灵的。这时就需要政府这一外力来进行调控和引导。这里,政府的引导职能应主要包括

:政策引导、信息引导、经营行为的引导,以及分配及消费等方面的引导。整合职能。这主要是指对产权结构、利益结构等的调整和重组,以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在产权整合上,政府应发挥的作用是确认产权归属,批准产权重组;在利益结构整合上,政府应通过不同的制度对非营利性和公益性领域的利益进行重新安排。 (3)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经济产业化是指在一定社区的地域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

生活需求为目的,以社区各种经济组织为载体的社区服务业,经过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的过程。解决我国目前的这种社区服务质量要求高与满足率低之间的矛盾的最根本做法就是实行社区经济产业化发展。具体地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政府要利用各种调控手段,对社区经济的发展制定统一规划。区别定位社区经济的各个组成成分,在政策上鼓励社区服务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为社区经济产业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社区经济的产业组织体系,为社区经济产业化提供必要的载体。目前我国社区经济产业化最大的障碍就是产业组织贫乏,因此应加快建立集管理、技术服务、咨询为一体,具有综合性服务能力的产业组织。采用规模经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技术,使社区经济从单一型、分散型向集团型转变,发挥规模效应。 (4)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提高社区管理者素质

社区管理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某种意义上,社区管理者的素质是衡量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标尺。随着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社区管理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始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工作者都是以退休的老年人、下岗的中年人以及部分待业青年为主,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需要。尽快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素质是当前社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现阶段我国社区建设中既要通过学历教育培养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社区管理人才,也要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社区管理者的素质。同时,在社区人员管理方面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依据德、能、勤、绩、廉考核的结果对社区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奖惩,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要发展社区经济,就要解决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加快转换社区经济经营机制,加速社区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素质,使社区经济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为什么要进行社区管理的绩效评估?

答:客观地、科学地进行社区治理绩效的评估非常必要。进行社区治理绩效评估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对社区的各项工作,按照一定标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同时,通过评估的信息反馈,能及时改进社区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找准突破口,不断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 具体可以从社区治理绩效评估对实现社区治理目标的意义、对社区居民的意义、对社区治理机构和管理工作者的意义、对社区资源利用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y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