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1 10: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我县跟进发展积极融入关天经济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和武汉经济圈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 “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础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等政策机遇,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 “7〃23”特大暴雨灾害的影响,全县人民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积极投入灾后恢复重建,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幅超过预期目标,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提前两年完成,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时期。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制定出台了《关于山阳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商洛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城镇化
1
三大《规划》,从政策和组织上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38亿元,年均增长13.9%,是“十五”末的2.5倍;财政总收入达到2.25亿元,年均增长2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2亿元,首次跃上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9.6%,分别是“十五”末的3.3倍和5.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7亿元,是“十五”的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24元,年均增长17.2%,是“十五”末的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93元,年均增长19.7%,是“十五”末的2.5倍。
(二)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完成了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中村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县域工业集中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全面启动建设。钒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钒业进入快速扩张期,成为工业发展的领头产业群,拉动工业经济快速成长,钒年产量超过9000吨,钒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34.2%。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开工投产。五洲公司兼并新兴、裕源钒矿,并完成技改扩建,石板沟尾矿库建成, 20万吨硫酸启动建设,5000吨片钒生产线基本建成;秦鼎公司三期金矿建成投产;盛合镁业公司水电镁一体化开发,3000吨金属镁建成试产,腰坪电站正在建设;永恒公司千吨氮化钒建成试产;金川封幸公司100吨水解物和300吨皂素清洁生产线建成投产;完成必康公司中成药中间体提取处理车间建设,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年均增长30.5%,是“十五”末的3.8倍;工业增加值达到8.83亿
2
元,年均增长23%,是“十五”末的3.7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5%提升到22%。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必康制药公司连续两年境外融资2000万美元,实现了我县利用外资零的突破。省有色集团、省投资集团、福建华汉集团、江西永盛集团、武汉凯迪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公司纷纷来我县洽谈并投资,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呈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37.7亿元,是“十五”的8.3倍。招商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粮食连年获得丰收,总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重点抓了54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4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完成基地认定18个,产品认证2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54万亩。药源基地发展到30万亩,订单药业达1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86个,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3个,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陕西龙山制药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12个,已形成山阳核桃、竺仙牌天竺翠峰茶叶、山阳九眼莲三大优势品牌。发展养殖专业村36个,养殖小区30个。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启动扶贫重点村建设166个,扶贫、工赈移民搬迁2864户11768人,解决温饱4.16万人,实现脱贫8.8万人。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末增加2190元,2010年达到3693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多。我县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被省扶贫办列为国家连片开发试点、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被省科技厅确定为农业科技965110信息服务示范县、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示范县。陕西省秦巴地
3
区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现场会、全市核桃产业大会在我县召开,第二届全国核桃大会暨商洛首届核桃节与会代表在我县参观。连续五年夺得水利振兴杯。
(四)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确立了“旅游活县”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开展了旅游资源普查,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景区详细规划,加大了天竺山森林公园、月亮洞、漫川古镇三大景区建设力度,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3亿元。天竺山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即将开园,月亮洞晋升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漫川古镇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苍龙山森林公园建成对外开放。201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6.02亿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汽车、住宅、文化、教育、保健消费不断升温,家电下乡拉动农村消费,2010年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49亿元,年均增长17.5%。
(五)基础设施加速发展。交通、电力、通信、城建、水利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福银高速公路山阳段建成通车,银照路、十王路、甘葛路、两洛路、山郭公路高坝至中村段建成通车,203省道宽坪至漫川段启动建设。完成县乡公路21条458.7公里、247个村通村水泥路1180.6公里、44个村通达工程411.3公里,新建大中桥梁34座1698.5延米,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25公里,公路网络密度达到百平方公里79.92公里,实现了 100%的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8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以县城为中心,大乡大镇为结点,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进出畅通、安全便捷的交通网初步形成,已融入西安两小时经济圈,我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加快推进,“十一五”期
4
间,新增改造10KV线路664公里,改造0.4KV线路922公里,农村电网结构不断优化,供电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开通了3G网络,通讯质量不断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2万户,完成698个自然村17450套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安装。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市“东延南扩西进”步伐加快,城区路网格局进一步优化,相继启动实施了人民广场、丰阳大酒店、城中路、西城路、文化路、西河大道、滨河南路、河南新区、南大街东延、综合商城、西关商厦、丰阳花园小区、丰阳大道及西河桥等一批城镇建设重点工程,城市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实施了南山浅山区、县河休闲长廊、主要街道、苍龙山森林公园亮化和县河拦砂坝工程,园林、景观等建设取得新成效,县城框架逐步拉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漫川关镇被列为省级重点镇,结合古镇保护,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实施,闫家店新区开发初具规模,镇区框架进一步扩大,环境不断改善。板岩、杨地、西照川、中村等小城镇开发已具雏形。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79处,解决了全县14.5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基本农田5.0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5万亩,实施完成了薛家沟、西沟两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六)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节能减排初见成效。实行了节能减排问责制。关闭了6条皂素水解物生产线,盛合镁业公司引进高效环保节能竖罐蓄热式炼镁新技术,将原煤转化为煤气,节能50%,已投入试产。秦阳建材公司建设了水泥生产线除尘设备,淘汰了年产2.2万吨和10万吨水泥生产线各一条。五洲公司山阳分公司实施清洁生产并通过
5
验收,五洲公司、银华公司等五家钒矿企业对原用氨水中和剂的酸浸工艺实施了技术改造和氨水替代,废水中的氨氮排放减少70%以上。启动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完成了污染源普查工作,规范整治污水排污口,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6.9万亩,天保人工林3.3万亩,飞播造林13.4万亩,封山育林11.1万亩,五年累计新建户用沼气9492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7平方公里,治理区的林草覆盖率由54.3%提高到78.6%。预计“十一五”末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金钱河、银花河两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域功能要求。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双高普九”县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两免一补”、“蛋奶工程”得到全面落实,“普实”通过省教育厅验收。高考上线人数三年居全市第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通过省级验收,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取得新进展,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竣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得到加强,“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城乡低保”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到“十一五”末,全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0.62万人、3.46万人、1.45万人、0.54万人,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实现了100%社会化发放。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个
6
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到“十一五”末,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8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完成各类培训15.4万人,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年劳务输出人数达10.2万人,年创劳务收入6个多亿,建成了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和30个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实现了就业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民生八大工程成效显著,编制完成了民生八大工程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规划,民生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通过民生项目的实施,我县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科技、文化、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也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成就,为我县“十二五”实现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县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战略目标,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效应的逐步显现,海内外资本与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态势日渐明晰,项目
7
和资金聚集的态势正逐步显现,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效应将逐步释放出来。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在继续支持西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一系列重大产业布局、重要项目安排、重要政策支持陆续到位。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省上制定了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都有利于我县加快优势资源深度转化。省上将我县列为全省首批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和省级财政直管县,为我县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扶持、加快推进突破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商洛“中国钒都”,打造商洛新材料基地,必将为我县的钒、镁产业集群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三是商洛纳入关天经济区,在发展布局上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列为省级园区,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直接辐射带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和商洛要率先突破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的战略部署,更加有利于我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县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
从我县发展形势看,“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有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矿产资源比较富集,其中钒储量居亚洲第一,目前有以五洲公司为代表的钒矿生产企业13家(在建3家),以
8
盛合镁业公司为龙头的镁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已形成年产五氧化二钒1万吨和金属镁3000吨生产能力,为打造现代材料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自然地质及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现已开发的有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等旅游胜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5.8%,五大商药及核桃、板栗、茶叶等特产质量优良。现有野生中药材1000余种,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通过GMP认证中成药8个剂型,中药饮片150余种。现有医药化工企业6家,农产加工企业7家,年可加工药材及农特产品万吨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为打造秦岭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和西安第二生活区以及现代中药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区位优势明显。福银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柞山高速即将开工,丹宁高速已列入省规划,我县将成为全市交通路网密集区,成为连接鄂西北的交通枢纽,区位、资源、市场及要素成本优势不断上升,参与关天经济区、武汉经济圈分工合作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四是水力资源丰富。县境内水径流量14亿立方米,全县水力蕴藏量19.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5.6万千瓦,目前建成的薄岭电站、在建的腰坪电站和猛柱山电站,开发利用2.67万千瓦,为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广大党员干部干劲十足,全县人民谋发展、奔富裕的愿望十分强烈,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大;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大,工业产品单一,
9
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因素制约大;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项目建设和工业企业在土地、安全、环保、融资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比重过大,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化解就业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人才匮乏,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7.23”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使基础设施、群众住房、工业企业等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县多年的发展成效遭受重创,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综合判断形势,我县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二五”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释放潜能、快速发展、缩小差距的总体特征,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机遇,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团结一致,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努力使“十二五”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商洛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机遇,继续坚持“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城镇增容三大目标,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药业兴县四大战略,落实开发带动、产业带动、项目带动三大举措,抓好农业产业开发、工业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旅游和水力资
10
源开发、城镇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六件大事”的思路不动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更加重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山阳打造成陕南现代材料工业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现代中药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紧跟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山阳所有问题的关键,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释放潜能,实施追赶战略。加快发展必须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二)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努力实现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良性互动。要加快机制体制创新,着力清除制约对外开放的体制性障碍,全方位跟进发展积极融入关天经济区,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战略,推动改革不断深入,进一步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和合力。
(三)坚持鼓励创业与推动创新相结合。要在全社会培育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形成全社会创业的合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大力开展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迅
11
速提升,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以创业落实创新,以创新提升创业水平。
(四)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遵循“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方针,在开发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坚持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重点突破人才、资金、科技、资源、体制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更好地带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六)坚持富民与强县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中既要注重强县,更要注重富民,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富民为导向,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富裕的新生活。
三、奋斗目标。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力争实现“六个翻番”。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0年翻一番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000元。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28.5%,比2010年翻一番多。农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7%。财政总收入
12
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7.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15.4%,比2010年翻一番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0亿元,年均增长26%,比“十一五”翻一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6亿元,年均增长18%,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日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一区两园”为核心的现代材料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现代中药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服务创新体系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综合科技实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3%以上。
――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10万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48%。实现“一区两园”、旅游景区与骨架公路便捷连接,达到骨架路网高速化、产业公路和主干路网二级化、农村公路等级化、客运站点网络化;加快水利设施、农业生产、扶贫开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得到根本改善。
13
――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5%,比2010年翻一番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8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6.7%,比2010年翻一番多。城乡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金钱河、银花河水质保持Ⅲ类以上水质,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含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工业固体废物、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基本实现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五大行业、九大循环产业链基本形成。
14
专栏1“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05年实际 十一五规划 2010年实际 十二五规划 95 十二五年均增长(%) 15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属性 经济发(一)总量指标 展指标 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总收入(万元) 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0.38 16.03 26.6 6726 20000 22492 5000 13152 78.7 (不含高速路) 12.49 9120 520 22 40.8 48.8 2 70 44.97 3693 14624 8.8 8873 31.9 28 3.17 61 27.2 96.2 22 65 92.53 30.6 65 50000 17.3 27000 15.4 280 2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2482 16.55 80 经济结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二)人均指标 人均生产总值(元) 人均财政总收入(元) 工业增加值比重(%)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比重(%) 年末总人口(万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五年解决贫困人口(万人)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城镇化率(%)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城镇登记失业率(%) 高速公路总里程(公里)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 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 公众安全感满意率(%) 有线电视入户率(%)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5.66 3121 93 15 39.2 1.5 48.3 43.9 1503 6613 18.27 5500 20.2 13 4 0 20 65 18 60 8.71 7680 44.6 2000 9700 65 28.6 21000 1120 30 50 55 2.3 80 45.8 8000 30000 5 9000 48 40 4.5 161 40 100 30 70 95 40 85 18 15 16.6 16.7 15.5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社会发展 93.35 28 42 15
生态环境 化学需氧量削减率(%) 二氧化硫削减率(%)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五年累计)(%) 20 70 62 68 4 1 20 81 150 12 0 0 100 55.8 12.9 67.04 907 7 5 15 96 120 50 80 80 100 60 30 64.5 530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52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 森林覆盖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 耕地面积(万亩) 五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0 92 52.3 9.3 55.2 0 175 542.8 206 专栏2 规划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配臵,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在预期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臵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16
第二篇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以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开放为主线,加快与长三角、珠三角、关天经济区、商丹循环工业园区的产业对接,积极培植钒、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现代材料、新能源、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尾矿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2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增加值达到28.5亿元,年均增长25%,利税达到11.5亿元,工业占生产总值的份额达到30%以上。培植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30户,其中超亿元企业10户,超5亿元企业2户,超10亿元企业2户,努力把山阳建成陕南重要的现代材料产业基地。
第三章 加快建设钒镁产业集群
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坚持“整合资源,保护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度加工,集约发展”的原则,以矿产资源为依托,产业整合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先导,战略合作为重点,引进大集团,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配套,重点培植产值超40亿元的钒业集群和产值超15亿元的镁业集群,集中精力推进现代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形成以
17
五洲、银华、恒源为主体的岭北和永恒、杰出、九州为主体的岭南两个钒矿资源整合区的整合任务,以五洲公司山阳分公司为龙头,开发钒触媒、高纯钒、钒电池等下游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尾矿渣,加快钒产业循环发展。以盛合镁业公司为龙头,发展镁系列产品。到“十二五”末,使金属镁、镁铝合金等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钒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初步实现打造“中国钒都”的目标。
第四章 扶持壮大主导产业
继续按照 “做大现代材料、做强医药化工、巩固建筑建材、提高农产加工、加快水电开发”的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与现有产业基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速产业集聚,培植壮大五大支柱产业。
现代材料。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矿产资源,坚持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稳步推进钒、镁、金等金属矿产和重晶石、石灰石、米黄玉等非金属矿产开发,实现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开发双重突破,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围绕钒系列开发及相关配套产业,抓好五洲、银华、永恒矿建、宏昌、杰出、九州、金盾等公司钒系列开发,建成年产2万吨五氧化二钒、5000吨片钒、1万吨氮化钒、5000吨钒铁、10万组钒电池、1000吨钒精化工、3000吨钒触媒、50万吨硫酸、100万吨生石灰项目,年产值达40亿元;镁开发以水电镁一体化开发为基础,建成5万吨金属镁、10万吨镁合金项目,年产值达15亿元;以秦鼎、振兴、纵横公司为重点,加快金矿开发,力争实现年产合质金2吨,实现产值5亿元;加快非金属矿产开发,着重抓好5万吨
18
药食用重钙、10万吨钙肥生产线建设,实现产值5亿元,到“十二五”末,实现矿产业产值65亿元。
医药化工。以必康公司、金川封幸公司、丰瑞公司、龙山药业公司、三元公司为重点,以五脂软胶囊、皂素系列产品为主导,五脂软胶囊单品种产值达到3亿元,皂素产量达到700吨,双烯达到500吨、沃氏氧化物达到200吨,产值达到2亿元,到“十二五”末,医药化工实现产值10亿元。
农产加工。以智源、家金、天元隆、茶叶公司为龙头,加快核桃、魔芋、茶叶、粉条、香椿、九眼莲等农特产品开发,形成一批具有山阳特色的农特系列产品,到“十二五”末,核桃系列产品产量达到5000吨,魔芋精粉达到2000吨,魔芋系列产品达到5000吨,茶叶达到300吨,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5亿元。
建筑建材。加快秦阳建材公司与知名水泥企业的合作,建设60万吨粉磨站和60万吨拌合站,力争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研究开发尾矿渣建筑材料,分期建设1.2亿块尾矿墙体砖和4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到“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0亿元。
水电开发。以金钱河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为重点,加快发展水电工业。实现装机容量5万千瓦/小时,水域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实现产值2亿元。
第五章 做优做强工业集中区
跟进发展积极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园区,
19
结合城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一区两园”,实现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到2015年,入园企业达到40家以上,产值达75亿元左右,工业集中区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把工业集中区建成陕南突破发展的中坚力量、商洛区域性产业要素资源聚集地、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
山阳工业园。打造以钒、镁合金、钒业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建设“两核、一轴、一心”分工明确的带状空间结构。力争到2015年,入园企业达到20家以上,园区产值达35亿元以上,实现利税达4亿元以上。
中村钒业产业园。以钒业初加工为主,发展先进、节能、环保的矿产采选工艺技术装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与山阳工业园的产业项目相互配套,积极发展钒业产业延伸产品,形成3-5家大型钒产业集团,建设“一心、两轴、两带、四组团”的空间结构。力争到2015年,入园企业达到20家以上,园区产值达4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达6亿元以上。
第六章 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品牌
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集群实力,做强产业,做大品牌。鼓励大型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规模企业和集团,打造区域品牌,引导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到“十二五”末,形成以五洲、银华、永恒、盛合镁业公司为主的现代材料产业品牌,以必康制药公司、龙山医药公司、三元公司为龙头的医药产业品牌,以金川封幸公司、丰瑞公司为龙头的
20
化工产业品牌,以智源食品公司、家金商贸公司、锦钰油脂公司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品牌,以奥科粉体公司为主的非金属产业品牌,打造2个全国知名品牌,5个全省知名品牌。
专栏3 重点培植工业企业 超亿元企业(10户):以“一区两园”为载体,使中天钒业公司、裕源矿业公司、银华钒业公司、永恒公司、丰源科技公司、宏昌钒业公司、金川封幸化工公司、丰瑞化工公司、龙山医药公司、秦阳建材公司等10户企业年产值超亿元。 超5亿元企业(2户):使山阳县奥科粉体公司的非金属产品加工及钙系列开发、山阳县盛合镁业公司的镁系列产品开发等年产值超过5亿元。 超10亿元企业(2户):使五洲公司山阳分公司的钒系列配套产品加工、陕西必康制药公司的中西药制剂加工年产值超过10亿元。 21
专栏4 工业集中区 1、一区两园:“一区”即工业集中区,“两园”即县城工业园和中村钒业产业园。 2、山阳工业园 两核:整个园区产业用地以县河为界,将园区产业用地分为南北两个核心区,北核心区为农产品产业区以及工业预留区,主要布臵一、二类工业用地;南核心区为矿产品加工区,主要布臵二、三类工业用地。 一轴:以县河为天然屏障,将一二类工业用地和污染较大的三类工业用地进行分割,将南北两区联系为统一的工业园区产业用地。 一心:东侧布臵行政办公、居住、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此形成工业园区的中心服务区。同时,也布臵一定的科研用地,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中村钒业产业园 一心:即中村片区中心位臵的综合服务中心,主要为整个工业园区的生产生活服务,提供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等服务。 两轴:即中村片区的横向产业发展轴和纵向经济发展轴。 两带:利用自然河流、防护林带等在规划区内形成两条滨水景观带,将不同功能的产业组团及生活组团分割,是该地区生态化的重要体现。 四组团:依据规划区现状地形及产业发展,共设四个组团,分别为综合服务组团、生态休闲组团、西部工业组团和东部工业组团。 22
专栏5 现代材料重大产业项目 一、钒系列开发 五洲公司钒系列开发:总投资22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4亿元,五氧化二钒扩建到1万吨,建设50万吨硫酸、100万吨生石灰、5000吨片钒、3000吨钒触媒、10万组钒电池、年产钒铁1万吨和装机1.2万千瓦年产五氧化二钒2400吨钒电一体化生产线。 银华公司钒系列开发:总投资4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3.1亿元,产年五氧化二钒800吨扩到3000吨,建设年产钒电池10万组,硫酸氧钒等精化产品1000吨。 恒源公司钒系列开发:总投资5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4.2亿元,年产五氧化二钒由600吨扩到1200吨,氮化钒由1000吨扩到1万吨。 秦鼎公司钒金矿开发:总投资2.2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7000万元,建成日处理金矿石500吨,年产五氧化二钒2000吨。 二、钙系列开发 秦阳建材公司水泥生产线:总投资2亿元,建设60万吨粉磨站和60万吨拌合站。 奥科粉体公司超微细粉加工及钙系列肥料开发:总投资2.3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药食用钙,10万吨钙系列肥料,其中,无水氯化钙,无水磷酸钙各3万吨。 三、镁系列开发 盛合镁业公司镁系列开发:总投资22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1.7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金属镁、5万吨轻质氧化镁和10万吨镁合金。 四、尾矿综合利用 金地科技公司钒尾矿渣生产墙体砖:总投资2096万元,利用钒尾矿渣,建设年产1.2亿块墙体砖综合生产线。 钒尾矿微晶玻璃:总投资9185万元,建设年产钒尾矿微晶玻璃40万平方米。 23
专栏6 现代中药、绿色食品重大产业项目 三元公司医药中间体提取:总投资2.5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35亿元,建设年提取500吨丹参酮、1000吨苦参碱生产线,并通过GMP认证。 皂素下游产品开发:总投资1.5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35亿元,建设双烯生产线500吨,沃氏氧化物200吨,皂素淀粉深加工5000吨,纤维素饲料加工1万吨。 核桃系列加工:总投资2.5亿元,建设年加工5000吨核桃系列产品生产线。 茶叶加工:总投资1.2亿元,整合加工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建设年产1000吨茶多酚生产线和年产5000吨茶叶籽油生产线。 魔芋精粉及系列产品开发:总投资1亿元,建设年生产魔芋精粉2000吨生产线和5000吨魔芋系列产品生产线。 锦钰油脂公司油脂加工:总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2000吨桐油生产线和7000吨食用油生产线。 24
第三篇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以村镇规划、“四改一推”和文明村镇创建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新村镇、新产业、新经济组织建设,落实低收入人口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大力培育新农民,倡导农村新风貌。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有效实现途径。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7%。
第七章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整合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增加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完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扶贫开发。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提高贫困村发展基础,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目标,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机制,按照“县委统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大力推
25
进低收入村连片扶贫开发,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全面落实各项农村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整合资源、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和移民扶贫、产业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平台”作用,整合农业、林业、水务、交通、电力、视讯等工程项目和文教、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不断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及社会事业发展,确保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安全饮水工程,高度重视农村水源建设,农村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 “十二五”期间,新修基本农田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解决安全饮水人口16.03万人,努力争创全国水利优秀县。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改灶、改厕,推广使用沼气。“十二五”期间建设户用沼气2万口。加快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四改一推”为基础,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群众为主,政府扶助;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分步到位”的原则,全面推进新村镇建设,科学编制村镇规划,优化村镇布局,集约利用土地,采取拆旧建新、整村改造和建设农民社区、新村等模式进行村庄改造,突出地方特色,大力治理农村脏、乱、差,建
26
立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到2015年,村庄分布合理,规模大小适中,设施布局科学,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道路畅通,民居富有特色,群众生活方便,村庄院落整洁,人居环境美观。改造面达到50%以上,部分乡村在交通运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体育设施等方面达到城镇水平。
第八章 加速培育农业主导产业
按照“注重特色,做大基地,做强龙头,打响品牌”的发展思路,以一抓核桃、二抓劳务、三抓畜牧、四抓药业、五抓蔬菜、六抓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良法、良种、良管、良田、良企为核心,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板块发展、高产高效的原则,在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优质量、做强品牌上下功夫。重点抓好果、畜、药、茶、特五大产业。
林果产业。以河谷川垣区为重点,推进核桃、水杂果基地建设,到2015年,完成核桃基地建设25万亩,高接换优10万亩,全县优质核桃基地达60万亩,年产量2万吨,产值6亿元;以岭北浅山区为重点,推进板栗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设板栗基地1万亩,嫁接改造10万亩,全县板栗保存面积达到46万亩,年产量5000吨,产值3000万元。
畜牧产业。以十里铺、高坝店、中村、银花、西照川、色河铺、板岩、南宽坪、漫川关、法官10个镇为主,形成生猪产业
27
带,到2015年,全县生猪存栏21万头、出栏32万头,实现产值3.2亿元。以城关、十里铺、高坝店、色河铺、中村5个镇为重点,形成以十里铺镇为中心的蛋鸡产业带,到2015年,全县蛋鸡饲养量达到280万只,实现产值3亿元。以城关、天竺山、户家塬、杨地、牛耳川、法官、延坪7个镇为重点的肉羊、肉牛产业基地,到2015年带动全县肉羊出栏16万头以上、肉牛出栏1万头以上,实现产值1亿元。
中药材产业。在鹘岭以南和县城以西建立黄姜产业带,到2015年全县发展黄姜基地15万亩;在金钱河、银花河流域建立丹参产业带,到2015年全县发展丹参基地1万亩;在鹘岭山地建立五味子产业带,到2015年发展五味子4万亩,其中野生抚育2万亩。
茶叶产业。以岭南低热区为重点,推进茶叶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设茶叶基地2.5万亩,使我县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量达300吨,产值9000万元以上,茶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搞好两个绿色农产品产业带、两个产业示范园、四个特色产品基地建设:
——两个绿色农产品产业带:一是配合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建设,在十里铺、城关、色河铺、户家塬、板岩、南宽坪、漫川关、法官等镇打造观光农业产业带,到2015年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油菜2万亩;二是在高坝店、中村、银花、天桥、西照川、石佛寺、漫川关、南宽坪、板岩等镇公路沿线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带,发展魔芋等特色产业,到2015年魔芋面积发展到3
28
万亩。
——两个产业示范园建设:一是围绕漫川古镇旅游开发打造观光农业示范园,在前店子村建设水稻、油料轮作种植区1000亩,在小河口村建设水上观光乐园和以樱桃、蜜桔为主的鲜果采摘区1500亩,在水码头村建设荷花观赏区1200亩。二是在户家塬镇桃垣村、党垣村、九里村、户塬村,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设施蔬菜和荷塘养鱼基地3000亩,占地10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完善网上交易、质量检测、产品配送、技术培训等相关设施。
——四个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在户家塬镇桃园村、漫川关镇水码头村、色河铺镇陆湾村、中村镇孤山村,建设山阳九眼莲节水栽培示范基地3000亩;二是在高坝店镇金山村建设100亩食用菌袋料栽培产业园,辐射十里铺、中村、银花等镇,提升全县食用菌产业水平;三是全县发展千亩魔芋镇8个,建设规模化魔芋基地1.5万亩;四是在漫川关镇前店村、户家塬镇桃园村、南宽坪镇上坪村、十里铺镇刘家村建立设施蔬菜示范基地4000亩,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3个。
第九章 发展现代农业
以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基地化、科技化、标准化转变。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工商企业进军农业,发展成为新兴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29
提高农业和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全县产业化经营收益占农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以上,占出售产品的70%以上,大场大户生产规模占产业总规模的30%以上。全县龙头企业总数增加到40家,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2—3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增加到15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重点村、规模化基地实现全覆盖。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积极扶持组建农产品流通组织,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在15个建制镇特别是漫川关、西照川、银花、杨地4个省县交界镇建设农产品市场。在县城和重要集镇挂牌设立10个绿色农产品专营门店,建设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畜禽产品交易市场。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展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农村居民提供廉价清洁生活能源。到2015年全县作物秸秆利用量达到10万吨,占秸秆年产量的50%。
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坚持高产高效和生态安全并重原则,制定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生产储运档案,实行产品质量源头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结合优势特色农产品示范园、示范基地建设,搞好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重点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重大病虫害预警防治区域站、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土地仲裁大厅、土地流转服务站建设,建成体系完善、职责明确、设备先进、队伍精干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
30
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第十章 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突出特色调结构,做强产业增亮点,落实政策促增收,强化基础增后劲,深化改革添活力”的思路,大力抓好农民增收各项措施落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实现“人均超八千,收入翻一番”目标,即到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8000元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多。
一、全面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增加政策性收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技购臵补贴、地膜玉米、地膜洋芋补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农村筹资酬劳一事一议审批,降低农民建设成本,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到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政策性收入达到640元以上。
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推进粮食优势产业带建设,保证粮食总产稳定在10万吨以上,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做大做强畜、果、药、菜、茶等优势产业,以大场大户为主体,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品牌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工矿企业、文化旅游等二三产业,为农民就业提供平台。到2015年,农民人均产业性收入达
31
到3100元以上。
三、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新形势,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快由“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完成技能培训2.3万人,进一步加强对外劳务协作,扎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和维权服务工作,不断拓展输出空间,帮助广大农民稳定务工,体面就业。积极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认真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新问题,促进劳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精心打造“山阳建筑技工”劳务品牌,努力提高我县劳务在省内外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推进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到2015年,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达10万人,全县非农就业人数达到12万人以上,劳务收入16.4亿元以上,人均劳务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强化对土地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积极推进集体林地农户家庭承包;完善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支持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分享增值收益。支持有条件的农户通过房产出租、购臵大型农用机械经营、科学理财盘活资本等途径,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护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建立迁入城市定居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到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加到260元以上。
32
专栏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指农民自愿参加,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 “十二五”期间,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每年新抓3—5个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增加到15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重点村、规模化基地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按照边组建边运作边规范,逐步发展壮大的思路,指导全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登记、依法管理、依法运作,实行法人负责制,达到有组织机构、有管理章程、有办公场所、有经济实体、有经费来源的“五有”要求,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助力添劲。 33
专栏8 药业发展 一、3个集中连片的中药材专业化种植带: 丹参药源基地种植带:在银花、中村、高坝店、十里铺、城关、色河铺、牛耳川、户家塬、板岩9个镇建立1万亩丹参。 黄姜药源基地种植带:在南宽坪、漫川关、石佛寺、法官、延坪、西照川、杨地等岭南7个镇建立15万亩黄姜。 五味子药源基地:在法官、高坝店、天竺山、十里铺、板岩等5个镇建立4万亩五味子,其中野生抚育2万亩。 二、12个品种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1、猪苓药源基地:小河口、元子街、天桥规划种植1000亩。 2、银杏药源基地:高坝店、中村规划种植3000亩。 3、黄芪药源基地:城关、十里铺规划种植2000亩。 4、杜仲药源基地:户家塬、延坪规划种植30000亩。 5、连翘药源基地:漫川关、板岩、户家塬规划种植120000亩,其中野生抚育80000亩。 6、天麻药源基地:城关、十里铺、牛耳川、西照川、天桥规划种植5000亩。 7、板蓝根基地:两岭、杨地规划种植2000亩。 8、黄芩药源基地:城关、十里铺规划种植1500亩。 9、红豆杉药源基地:城关、十里铺、杨地规划种植1500亩。 10、柴胡药源基地:户家塬、杨地规划种植5000亩。 11、丹皮药源基地:城关、十里铺规划种植5000亩 12、金银花基地:全县退耕还林地种植24000亩。 三、中药加工业发展重点:一是形成三大产业链条,包括黄姜产业链—水解物、皂素、双烯等;丹参产业链—丹参酮、丹参酚、丹参浸膏;杜仲产业链条—杜仲茶、杜仲酒、杜仲粉、杜仲胶等。 二是形成中成药系列产品,主要有连翘系列产品、天麻系列产品、金银花系列产品、五味子系列产品。 三是保健茶系列产品,包括五味子保健茶、葛花解酒茶、减肥茶(葛粉、绞股蓝等)、降脂茶(丹参、杜仲),连花解毒茶(连翘、银花),金花清火茶(金银花、野菊花)。 34
专栏9 畜牧业重点项目 一、山阳县畜禽良种繁育场改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在县畜禽良种繁育场的基础上,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标准化猪舍建造,配套建设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设备仪器,加强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推广。通过项目改建,在现在年出栏优质二元良种母猪1000头的基础上达到年出栏优质二元良种母猪3000头的目标。 二、畜牧养殖基地及标准化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在全县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小区)25个。建设养猪基地10个,每个养猪基地年出栏生猪2万头,建设蛋鸡养殖基地10个,每个蛋鸡基地年存栏蛋鸡3万只,建设优质肉羊基地3个,每个养羊基地年出栏优质肉羊2万只。建设万头生猪示范村25个,每村年出栏生猪达到1万头以上。包括推广三位一体养殖、“510”、“120”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和生态化养殖,净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村容村貌综合治理。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带动全县推广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发展,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集中生产区,整体提升村域经济,不断提升畜牧业竞争力。 三、龙头企业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加强对养殖龙头企业山阳县佳泰养殖有限公司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山阳县启华肉制品厂等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扩大生产和加工规模,配备现代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生产和加工能力水平,生产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项目建设实施龙头带动,建立和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 35
专栏10 林业产业 一、“三区”建设:即河谷川垣区,包括城关、十里铺、色河铺、高坝店、中村、板岩等镇,利用该区域海拔低、土地广阔、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特点,重点发展核桃、水杂果基地;岭南低热区,包括南宽坪、漫川关、法官、延坪、西照川、石佛寺、户家塬等镇,利用该区域光照时间长、地处边缘低热气候带等特点,重点发展茶叶、油桐等区域特色产业;岭北浅山区,包括元子街、小河口、牛耳川、延坪、双坪、天竺山等镇,利用本区域山地面积大、气候适中等特点,重点发展板栗、木本中药材等产业基地。 二、生物质能源基地:以岭南的南宽坪、漫川关、法官、延坪、西照川和岭北的高坝店、十里铺等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可供提取生物质柴油、清洁燃料等新能源的油桐、黄连木、漆树等,培育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36
专栏11 水利重点项目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丰川灌区改造工程项目为主体,新修基本农田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新修、改造渠道87公里。 二、供水工程:修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0处,解决安全饮水人口16.03万人。修建城区供水管网扩建工程1处,扩建配水管网15.687公里,新建水源井1眼,新增用水量1250m/h。修建西沟水库供水工程,铺设输水管网Φ600长36公里,新建16立方米沉砂池2座,新建厂房10000平方米。 3 三、 水土保持工程: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及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0平方公里。 四、防洪保安工程:以马滩河、金钱河、银花河治理工程和麻庄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为重点,修复加固河堤47.5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座。 五、水源工程:新建延坪河水库、万福水库、磨沟水库、寨垭梁水库4处应急水源工程。 六、小水电工程:招商引资修建金钱河梯级电站开发和马滩河四级电站开发工程,新修续建水电站11座。 七、水产养殖:漫川下薄岭池塘养鱼,修建鱼池80个,饲料加工厂1座。 37
专栏12 农民增收八大工程 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包括稳粮扩薯增效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工程、核桃板栗产业发展工程、茶叶产业发展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中药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县域工业化工程。计划到201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比2010年增加4300元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年均递增16.7%,实现“增幅四千,总额翻番”的目标。农林牧渔产业收入达到18.5亿元,人均31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9%;劳务产业收入16.4亿元,人均4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专栏13 农业基地重大产业项目 魔芋基地建设:总投资1.8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56亿元,新增魔芋基地1.2万亩,建设色河铺、板岩、西照川、石佛寺、漫川关5个千亩镇及50个百亩村,示范面积5000亩;培训3000名技术骨干。 核桃基地:总投资3.6亿元,新建基地25万亩,年产优质核桃2万吨,嫁接改造10万亩。 丹参、黄姜规范化种植:总投资1亿元,年均2万亩,累计规范种植10万亩。 野生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2亿元,建设野生资源保护区270平方公里,野生五味子、连翘抚育8万亩。 38
第四篇 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抓住“大秦岭”生态旅游发展机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结合、生态与人文结合、旅游与其它产业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深度开发,建设“三景一带”旅游新格局,形成“一环两轴”的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旅游六要素,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整合资源宣传促销,唱响“秦岭奇观〃山阳天竺山”景区品牌和“山水秦岭〃多彩山阳”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把旅游业培育成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基地,争创国家级旅游强县。到2015年,实现全县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
第十一章 深度开发“三景一带”
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扩大容量,构建循环”的要求,深度开发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月亮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漫川古镇和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带)——“三景一带”, 全县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的旅游精品体系。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升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品位,建设数字化景区,丰富文化内涵,实施僧道关和七里峡功能服务区、索道、道观、西南景区开发等工程,挖掘宗教文化,着
39
力打造中国秦岭宗教旅游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漫川古镇。拉大漫川古镇框架,整修骡帮会馆古建筑群、乔村古文化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挖掘秦楚文化、古商贸文化、古建筑文化,建成集文化体验、商贸流通、度假购物等为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月亮洞风景名胜区。加快景区改造提升,建设入景形象区、漂流服务区,扩大停车场,改造洞内灯光,建立循环道路,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夹石峡档次,增加景区客容量,形成以地质奇观为主体的国家4A级景区。
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开发腰坪、猛柱山水上娱乐园、金钱河漂流等旅游项目,建设天蓬山寨、黑龙谷、百潭谷、海螺殿等旅游景点,使以生态休闲、水上娱乐为主的旅游长廊初具规模。
第十二章 打造“一环两轴”精品旅游线路
依托现有交通网络,改造天(竺山)——僧(道关)、板(岩)——天(竺山)、冷(水河)——安(门)路,提升景点间的道路档次,逐步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拉近景点间距离,建设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生态旅游圈,形成县域旅游环线。依托福银高速和即将建设的柞山、丹宁高速,积极融入陕鄂跨省旅游和柞(水)山(阳)商(南)生态旅游大轴线,逐步形成循环覆盖县域旅游景区(点)衔接省际、区域的旅游线路网络。
40
第十三章 发展旅游配套服务和旅游商品
加快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大力实施“5452”旅游服务体系,提升全县旅游服务竞争力。即建设县城、天竺山、漫川古镇、合河、南宽坪5个旅游服务中心,构筑富有特色的旅游接待体系,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新建县城商务酒店、天竺山度假山庄、漫川镇、合河口假日酒店4家旅游星级饭店;发展十里铺薛家沟、天竺山东坡、法官僧道关、漫川关小河口、户家塬桃园等5个乡村旅游及农家乐集群,扩大规模,突出特色,推动全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建设天竺山茶庄、天竺山自然博物馆2个特色场馆。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鼓励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投资发展旅游服务业。扶持发展旅游纪念品开发企业,开发茶叶绿色产品及九眼莲、木耳、香菇、核桃等农特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民间手工艺品等系列旅游商品、纪念品。完善旅游商品销售体系,在城镇主要商业街和景区周边等人流集中地段,发展旅游商品专营店,方便游客集中采购,提高旅游商品销售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第十四章 打造特色区域旅游文化
探索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旅游文化发展机制。注重做好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工作。挖掘天竺山
41
道教文化、漫川古镇明清建筑与商贸文化、秦楚文化和民俗文化,编排汉剧、山歌、景区主题歌等具有山阳特色、吸引力强的文化娱乐项目和演出剧目,创办“秦楚文化”体验园,鼓励发展地方性文化娱乐公司和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开发文艺旅游产品,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旅游综合收入。
第十五章 强化旅游宣传促销
逐步建立政府形象宣传与企业品牌宣传紧密结合,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区域联合的大旅游、大市场、大推广旅游宣传营销机制。以开发建设秦岭国家中央公园为契机,以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以深厚的秦楚文化为积淀,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强势推介,打捆促销,唱响“秦岭奇观〃山阳天竺山”景区品牌,强化“山水秦岭〃多彩山阳”旅游目的地宣传,着力提升山阳旅游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区域、媒体、旅行社合作,设立境外客源地办事处,拓展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我县周边地区客源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42
专栏14 生态旅游 一、“三景一带”: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月亮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漫川古镇景区和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带)的统称。即建成以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载体,着力打造中国秦岭宗教旅游胜地;以漫川关镇为核心,以骡帮会馆古建筑群、乔村古文化遗址、前店子村千佛洞等历史人文景观为支撑,建成集体验秦楚文化和度假购物为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月亮洞、太阳洞、夹石峡为主要资源依托,建成省级风景名胜区。以金钱河为纽带,以腰坪水上娱乐园、金钱河漂流、猛柱山水上运动中心等为基点,开发天蓬山寨、黑龙谷、海螺殿等旅游景点,形成以生态休闲、水上娱乐等为主要功能的百里生态旅游长廊。 二、“一环两轴”:1条县域旅游环线、1条陕鄂跨省旅游和1条柞(水)山(阳)商(南)生态旅游线路的统称。即依托现有交通网络,改造天(竺山)——僧(道关)、板(岩)——天(竺山)和冷安路,提升道路档次,形成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旅游环线;依托贯通福银高速和即将建设的柞山、丹宁高速,融入陕鄂跨省旅游和柞山商生态旅游两大轴线。 三、“5452”旅游服务体系: 5个旅游服务中心:县城、天竺山、漫川古镇、合河、南宽坪。 4家旅游星级饭店:县城商务酒店、天竺山度假山庄、漫川镇假日酒店、合河口假日酒店。 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十里铺薛家沟、天竺山东坡、法官僧道关、漫川关小河口村、户家塬桃园村。 2个特色场馆:天竺山生态茶庄,以绿色、生态、环保、健康、时尚为理念,建成集旅游购物、养生休闲、茶艺表演、餐饮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茶庄。天竺山自然博物馆,集科考研究、珍稀物种保护、自然遗迹展示、特色工艺品开发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丰富景区景点。 43
专栏15 生态旅游重大产业项目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总投资10亿元,建设僧道关民俗度假山庄、天竺山索道、宗教文化、僧道关服务区建设;完成长沟七里峡七星湖及西南景区开发、数字景区、环山产业带、景内客运设施。 漫川古镇:总投资8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8亿元,建设秦楚剧院(南戏楼)修缮、靳家河治理(橡胶坝)、风雨廊桥、濒水文化广场、民居改造、古街修复、古建筑群保护维修、滨河风情街、景区文化、小河口水上乐园、1平方公里新区开发工程及配套设施。 月亮洞:总投资5000万元,“十二五”期间投资4000万元,完成月亮洞、夹石峡功能服务区配套服务设施、景区标志性山门、停车场、观光缆车、迂回步行道路、漂流上下码头、环卫设施等工程建设。 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总投资3亿元,进行河道综合治理,公路改造提升;实施退耕封山生态保护工程;农业产业观光带及农家乐建设;建设金钱河漂流码头,开发两岸旅游景点和水上游乐项目。 法官田园风光:总投资2000万元,田间道路、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家乐20户以上。 黑龙谷—海螺殿地质公园:总投资5亿元,建设景区道路、度假山庄、景区及上山索道,探险、体育项目开发及景区的服务设施。 漫川假日酒店: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20亩,三星级饭店。 合河假日酒店: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20亩,三星级饭店。
44
第五篇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统筹协调、以人为本、机制创新”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林这一特色和优势,精心规划和建设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化水平,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主体,以重点镇为支撑,以中心村为基础的全县城乡一体化框架,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第十六章 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
按照“生态优化、城乡统筹、交通引导”的“轴群式”分片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依托外围青山绿水环抱的自然生态优势,沿河川发展城镇。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发展城镇经济,形成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一核、两副、一圈、轴群发展”的轴群发散式城镇格局。把县城发展作为县域城镇化的重点和龙头,按照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结构、彰显城市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创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人文气息浓厚的山水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西进东扩,北升南优”的发展思路,加快改造老城区,疏解老城压力,完善城市功能,打通城市空间轴线,打造城市景观形象,逐步构建“一心、两廊、三区、五组团”的空间形
45
态。努力打造“一圈、两河、三山、五园、多廊”的城市景观轴圈。构建县城县域中心城市,漫川关、中村县域副中心城市,板岩、高坝店、西照川、杨地、户家塬、小河口区域中心镇,色河铺、牛耳川、元子街、南宽坪、银花、天竺山经济中心镇的城镇化体系。“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率达48%左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10万人。
第十七章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围绕“三二一”目标,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重点抓好城市道路网络、城市给排水网络、城市供气供热三大网络建设,完成体育场、垃圾、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南大街东西延、西河小区、山阳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县城公共设施,扩张城市容量,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聚集力。
加快城市景观建设。完善丰阳塔文化公园、苍龙山文化生态公园建设,启动实施翠屏山文化生态公园、甘沟河公园、滨河公园“五园”景观建设。
加快城区住房建设。加大老城改造力度,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发展商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和限价商品房,逐步形成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吸引力,加快城市人口聚集。
强化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加快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加大城
46
区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引导广大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城市环境和公共设施,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第十八章 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
以漫川关镇被列入省级重点镇为契机,全面启动15个建制镇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村镇聚集,培育发展一批新兴城镇群和经济带,努力建设一批商贸重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促进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功能聚集,提高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实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目标。放宽外来人口落户城镇的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定居落户,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到2015年,镇区道路完善,公用设施齐全,垃圾处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达到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整洁卫生、面貌崭新。
建立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改革现行的投资体制,拓宽资金渠道,广泛发动群众,大力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形成以地生财、聚财建设、建镇发展的良性循环。深化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在担保、利率、资本金等方面放宽政策,增强城镇开发建设投融资能力。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城镇经营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合理界定政府投资,加大政府对小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逐步形成小城镇多渠道、多元化
47
投资格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十九章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
以推进传统商贸物流向现代商贸流通转变为目标,整合商贸物流资源,建设区域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山阳区位优势,通过现代材料工业园、物流中心、运输枢纽的建设,形成规模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建设辐射能力强、组织效率高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巩固城西物流中心,新建城东以建材为主的物流中心。大力实施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态,形成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社区市场,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建设山阳县商务酒店、丰阳建材城、城东、城中、城西三大小吃市场,同时加紧开发建设隆昌商厦、锦华商厦、饮食服务公司商贸活动中心、县城综合体等,努力构建陕鄂商贸中心。
48
专栏16 城镇建设 “一核、两副、两轴、一圈”城镇格局:“一核”即中心城市县城,“两副”即漫川、中村两个县域副中心城镇,“两轴”即福银、柞山、丹宁高速公路及203省道、郭山路沿线城镇轴带,“一圈”即结合交通干道形成的外围城镇发展圈。 “一心、两廊、三区、五组团”的空间形态:“一心”即两河交汇处的城市核心区,“两廊”即丰阳河生态廊道和西河生态廊道,“三区”即西河片区、西南片区、城东片区,“五组团”即西南工业组团、西南居住组团、西部商住行政办公组团、老城综合组团、东部居住组团。 “一圈、两河、三山、五园、多廊”的城市景观轴圈:“一圈”即县城外围山水生态圈,“两河”即丰阳河、西河,“三山”即苍龙山、翠屏山、云台山,“五园”即丰阳塔文化公园、苍龙山文化生态公园、翠屏山文化生态公园、甘沟河公园、滨河公园,“多廊”即结合河、冲沟形成的绿化廊道及组团间的生态廊道。 “三二一”总体目标:即通过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四大领域建设,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城市给排水网络、城市供气供热网络三大网络建设,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市容环境“两大”环境,努力打造县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体系,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49
专栏17 城镇建设重点项目 西河小区:总投资3.2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3亿元,建设道路、给排水、绿化、管线、住宅、公建、景观等,占地面积800亩。 城区道路:总投资1.2亿元,南大街和滨河南路东延至甘沟口,全长5000米。 县城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06亿元,垃圾处理场占地142亩,日处理垃圾100吨;污水处理厂占地35亩,日处理污水1.2万吨。 保障性住房工程:总投资8.4亿元,建设廉租房6.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7.5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1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20万平方米。 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4亿元,建设15个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厂,道路、广场、绿化、亮化、环卫工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县城工业园、中村钒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总投资7.8亿元,建设园区道路、供电、供水、通讯、排污等设施。 城中村改造:总投资22亿元,完成南庵、西城、九子碑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 城市文化综合体:总投资8亿元,建设多功能星级影院、大型娱乐场、图书超市、健身会所、休闲茶餐厅、咖啡吧等,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50
正在阅读:
山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04-21
sonnet 18—by William Shakespeare赏析09-24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9-26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同步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04-23
LD-ZDLP电子式电动单座调节阀08-18
三年级下册英语专项练习 连词成句与句型转换 期末复习 牛津译林-word文档资料10-30
FAQ(JAVA基础二)整理05-05
心理测试量表及资料目录11-06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计价04-01
育种学考试资料03-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山阳县
- 纲要
- 国民经济
- 社会发展
- 规划
- 图文
- 十二
- 11级供热工程复习提纲
- 500个国外大采购商邮箱
- 内科学复习题
-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教案
- 6-1-6 和差问题(二).教师版
- 14#楼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 申请TIP英语培训项目有关资料 - 图文
- 督查督办工作管理办法
- 绿色包装材料创新平台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模版 - 图文
- 广州市天河区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水平二
- 命运
- 和田县第二中学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和党政“一把手”“三不直接
- 煤炭知识 - 图文
- 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
-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语文听力训练题,含答案和听力稿
- 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错误资源
- Sphinx的配置使用(超详细分析conf)
- 氡的运移规律
- 简析小学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对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