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

更新时间:2024-01-05 15: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配套资料K12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7·湖北高三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B.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 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染色体上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若不发生在基因内部,就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也就不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基因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基因重组是原有的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数目变异只会改变基因数目,二者均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答案:C

2.(2017·衡水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存在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子代

D.染色体片段缺失可以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但一般不改变基因的结构,而且通常是不利变异

解析: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错误。 答案:B

3.将基因型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由品系乙产生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C.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 D.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解析: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植株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错误;品系乙为四倍体植株幼苗,由品系乙产生的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植株可育,B错误;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C错误;品系甲和品系乙存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D正确。

答案:D

4.(2017·邵阳二模)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单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基因工程育种能使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

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所以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A错误;由于在四分体时期会发生交叉互换,所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中,只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不能处理萌发的种子,C错误。

答案:D

5.(2017·海南模拟)现有若干未交配过的四种果蝇(甲、乙、丙、丁),眼色有正常眼(B)和褐眼(b),体色有灰体(E)和黑体(e),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果蝇的变异来源为交叉互换

B.乙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E和bE 1

C.若乙与丁杂交,后代中灰体雄果蝇的比例为

2

D.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有甲和乙、甲和丁

解析:丙果蝇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乙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BEE和bbEE,B错误;乙、丁杂交,后代中全1

为灰体,其中雄性的比例为,C正确;甲、乙均为雌性,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

2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只有甲和丁,D错误。

答案:C

6.某高山动物的毛色有深灰色、银灰色和白色,依次受B、b和b基因的控制,研究发现:深灰色个体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对深灰色个体身体的某一部位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后,部分个体的该部位长出白色且毛色不再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y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A.深灰色个体毛色的季节性变化是一种适应现象 B.毛色的季节性变化表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C.紫外线引起深灰色个体毛色的改变是突变的结果 D.紫外线能引起B、b和b基因结构的定向改变

解析:紫外线引起B、b和b基因结构的改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答案:D

7.下列有关遗传、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B.种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仅取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解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二倍体,而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A错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答案:C

8.(2017·潍坊期末)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Dd,3对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以下是培育该植物新个体的两种途径:

途径①:植物→花粉粒→单倍体幼苗→个体Ⅰ 途径②:植物→花粉粒+卵细胞→受精卵→个体Ⅱ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能产生8种基因型的花粉粒 B.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Ⅰ 1

C.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 8D.途径①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

解析:该植物AaBbDd产生的花粉粒有2×2×2=8种类型,且比例相等,A正确;可用11

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Ⅰ,B正确;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即纯合子占××

2211

=,C正确;途径①表示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物高度不育,不能获得aabbdd个28

体,D错误。

答案:D

9.(2017·昆明测试)近年来自闭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症与遗传物质改变有关。教育配套资料K12

yy

教育配套资料K12

基于下列病因假设的相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单基因突变 多基因突变 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 染色体结构变异 假设 推断 突变基因的碱基对数量一定发生改变 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男性患者较多 基因的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基因突变可能是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碱基对数量不一定改变,A错误;多基因突变遗传病在后代发病率高,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不一定遗传给后代,B正确;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后代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C正确;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异位和倒位,所以基因的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A

10.人类眼球震颤症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轻者(Aa)眼球稍微能转动,重者(AA)不能转动。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推定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可推定此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C.可推定眼球微动患者多为女性 1

D.3和4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2

解析:如果为常染色体遗传,1为AA,2为aa,5必为Aa,与题不符,因此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一条为X即患病,B正确;只有女性才有XX,眼球微动患者全为女性,C错误;3、4分别为XY、XX,后代基因型为XX、XX、1Aa

XY、XY,患病的概率为,D正确。

2

答案:C

11.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B.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教育配套资料K12

Aa

a

Aa

Aa

aa

A

教育配套资料K12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A正确;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不可育,因此狮和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所以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D正确。

答案:B

12.(2017·大连一模)甲、乙两果蝇品系有六对相对性状的差异,经多次品系间杂交实验发现,绝大多数杂交组合产生的F1表现与甲相同,表明乙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隐性性状。但有一组杂交后代F1中出现了4显2隐的情况,若六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六对等位基因控制,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蝇发生染色体加倍 B.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 C.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 D.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析:有六对相对性状差异的甲、乙两果蝇品系间经多次杂交实验发现,绝大多数杂交组合产生的F1表现与甲相同,说明甲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显性性状,乙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隐性性状。若六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六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蝇无论是发生染色体加倍还是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则在理论上甲乙两品系杂交后代F1都表现为6种显性性状,A、B错误;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则在理论上甲乙两品系杂交后代F1都表现为6种显性性状,C错误;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且缺失片段上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甲乙两品系杂交后代F1中就会出现4显2隐的情况,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4分)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果蝇A×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果蝇B×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________(显、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________(显、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用D、d表示,请写出致死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

(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则褐眼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实验一果蝇A与纯合正常雄果蝇,后代雌性一半正常,一半褐眼,而雄性只有雌性的一半,且表现为正常,说明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后代正常∶褐眼=1∶2,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

(3)由上述分析已知褐眼受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两对基因分别是A与a、B与b,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aaXX,果蝇B的基因型是AaXX,则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Y。让果蝇A(aaXX)与实验二中121b

F1代褐眼雄果蝇(AaXY)杂交,其后代正常的概率为×=,所以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

23312是1-=。

33

答案:(1)显 X(答性染色体不恰当) (2)显 常 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2

性别无关 DD (3)基因的自由组合 3

14.(12分)(2017·洛阳三模)遗传学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发展异常迅速。请分析回答:

(1)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________(填“孟德尔”“萨顿”或“摩尔根”),他发现了控制果蝇红白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在遗传学研究中,经常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某基因位于哪一条常染色体。对于植物核基因的定位常用到下列方法(三体和单体产生的配子均为可育配子,且后代均存活),例如:

①让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和野生型三体(2号染色体多一条)品系杂交,子一代中的三体个体再与隐性亲本回交,如果在它们的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之比是5∶1而不是________,则说明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②也可让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和野生型单体(2号染色体缺少一条)品系杂交,如果子一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之比是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则说明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教育配套资料K12

bb

b

BbBb

教育配套资料K12 2号染色体上。

解析:(1)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将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与X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①若突变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aa)和野生型三体(AAA)杂交获得的三体果蝇为AAa,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2∶2∶1∶1,故AAa与aa回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突变型=5∶1。若突变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野生型三体果蝇基因型为AA,它与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aa)杂交获得的果蝇为Aa,Aa与aa回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突变型=1∶1。②若突变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aa)和野生型单体(AO)杂交,子一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之比为Aa∶aO=1∶1;若该突变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野生型单体果蝇基因型为AA,它与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aa)杂交,子一代全为野生型。

答案:(1)摩尔根 X (2)①1∶1 ②1∶1 1∶0(全为野生型)

15.(14分)(2017·淄博二模)遗传性胰腺炎(HP)是由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导致的,突变阳性个体有50%的机会将突变基因传给子代而患病(图甲为某HP家族的遗传系谱)。原发性免疫缺陷病(SCID)患者的X染色体上存在碱基置换突变(图乙为某SCID家族的遗传系谱)。调查得知,图中与HP家族和SCID家族婚配的个体,家族中均没有发病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1)HP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SCID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乙家族中Ⅲ-6和Ⅲ-7是双胞胎,她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2)甲家族中Ⅲ-6与乙家族中Ⅲ-7婚配,根据两种病的遗传特点,建议他们生育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家族中Ⅲ-5与乙家族中的Ⅲ-6婚配,后代中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孕期进行羊水检测,发现胎儿脱落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X染色体上都携带致病基因,从细胞分裂的角度分析出现XXY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为HP突变阳性个体有50%的机会将突变基因传给子代而患病,由此推知HP患者为显性遗传病,结合遗传图谱甲可知不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只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乙中,Ⅱ-3与Ⅱ-4婚配的子代Ⅲ-5患病,且Ⅰ-2无发病史,由此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乙家族中Ⅲ-6和Ⅲ-7的子代若为同卵的双胞胎,则她们基因型相同的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1

概率是1,若为异卵双生,则其概率为。

2

(2)若HP由A、a控制,SCID由B、b控制,由系谱图可知甲家族中Ⅲ-6的基因型为aaXY,与乙家族中Ⅲ-7为aaXX或aaXX,其婚配生育的孩子中男孩有可能患SCID病,因此建议生女孩。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可采用的方法是基因检测。

(3)甲家族中Ⅲ-5的基因型为AaXY,乙家族中的Ⅲ-6的基因型为aaXX或aaXX,111

二者婚配产生的男孩子代中,患HP的概率为,正常的概率为。患SCID的概率为,正常

2243135

的概率为,则后代中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某一胎儿的脱落细胞的基因型为

4248XXY,则与Ⅲ-6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减数分裂有关,即Ⅲ-6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携带致病基因的两条X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15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1或 (2)女孩 基因检测 (3) Ⅲ

28-6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携带致病基因的两条X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bb

B

BB

Bb

B

BB

Bb

教育配套资料K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