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新增课标文言语段对比阅读练习

更新时间:2024-04-08 11: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届新增课标文言语段对比阅读练习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邦。”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荀巨伯:人名。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伯牙乃舍琴而叹 去后乃至 ..

B、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花之君子者也 ..C、乃援琴而鼓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拧可以急相弃也 ..

2、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⑴钟子期辄穷其趣( ) ⑵卒逢暴雨 ( ) ..⑶遂班军而还 ( ) .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⑵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邦。

4、甲乙两文都表现朋友情义,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试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区别。(4分)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

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

1、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3分)

A、闻之笑曰 B、沿河求之 C、当求之于上流 D、吾之患在鼠 ....2、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4分) ⑴山门圮于河( )⑵棹数小舟( ) ..

⑶遂反溯流逆上矣( )⑷其子患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⑵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4、我们看问题需要正确的方法,请你谈谈甲、乙两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4分)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父利其然也 ..

怒而飞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我酌油知之 ..

彼且奚适也 且父未尝语我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怒而飞(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 ..

③志怪者也( )④此亦飞之至也( )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⑵此小大之辩也。

4、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四)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1、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怒而诸侯惧 人不知而不愠 ..

B、以顺为正者 以待饿者而食之 ..C、行天下之大道 曾子闻之 ..D、不得志,独行其道 扬其目而视之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富贵不能淫 ( ) 贫贱不能移 ( ) ..

蒙袂辑屦 ( ) 黔敖左奉食 ( )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⑵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4、乙文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4分)

(五)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⑴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⑵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2、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则是面墙之士 ..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C、虽有佳肴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D、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③其此之谓乎( )④今人可不勉乎( )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⑴故曰:教学相长也。

⑵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5、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一)1、B 2、穷:穷尽。 卒:通“猝”,突然。 遂:于是,就

3、⑴伯牙心中所想到,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到。 ⑵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家。

甲文通过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侧重表现朋友间互通心意的知己之情。乙文写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不忍离开,侧重体现之间的义气。

(二)1、D 2、①倒塌 ②划船 ③逆水流而上 ④担心

3、⑴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深层原因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依据自己知道的道理主观地推断吗?

⑵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饥寒交迫还很远。

4、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凭自己的主观推断;同时又要看到问题的两面性,凡事有利亦有弊,要善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1、C 介词,凭借 2、①鼓起翅膀 ②气息,这里指风 ③记载 ④极点 3、⑴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⑵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4、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它们目光短浅。

(四)1、D 2、①迷惑 ②改变 ③袖子 ④捧着

3、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 ⑵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4、体现了大丈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 不矛盾。曾子认为嗟来之食不能接受,这符合“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当黔敖道歉之后,饿者获得尊严,没有违背“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可以接受食物,这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五)1、⑴是 故 /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⑵不 如 / 丘 之 好 学 也

2、C 3、①好处,优点 ②勉励 ③大概 ④勤勉,努力 4、⑴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⑵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5、学习 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 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p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