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族谱续编(麻城黄氏部分村落图片) Microsoft Word 文档(2012-02-13 13-11-48)

更新时间:2023-09-22 21:33: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氏族谱续编工作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氏族历史的文化沉淀。早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代,就盛行编修宗族谱谍之风。盛世续谱,乃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为了传承家族历史,加强宗族的联系和团结,增强家族凝聚力,本着“奉献、传承、简约、节俭”的原则续编族谱,共同做好续编族谱工作,根据2012年1月26日召开的续修族谱筹备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黄氏族谱续编工作。

第二条 黄氏族谱续编工作的宗旨是:弘扬祖德,承继祖训,传承家风,敦睦伦常,节俭公开,共襄盛举,做事严谨,准确精炼。

第三条 黄氏族谱续编工作接受阖族宗亲的自愿捐献和公开监督。

第二章 机构设置与职责

第四条 成立黄氏族谱续编组委会。组委会职责是:领导族谱编修、续建宗祠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拟定修谱规则,建祠规划,保证修谱建祠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 组委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7名。理事会下设黄氏族谱续编编委会、监事会、顾问组。编委会设主修1名,副主修、编修人员若干名,分设外调组和技术组,负责修谱工作的信息采编、汇总校对等具体事项。监事会设财监2人,会计1人,出纳1人,建立完整、规范的账簿,做到事前有报告,事后有审查,手续完备,监管有力。 第六条 由编委会分设当地信息采编小组,负责各地的修谱信息采编工作;目前未知地方的宗亲和零星分散各地的宗亲的信息采编工作由外调组负责,希望各位宗亲踊跃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文史资料。资料统计和收集文史资料工作则由编修部技术组负责。

第七条 黄氏族谱续编组委会及编修部、监事会、顾问组等机构的组成人员,要推选热心修谱、办事认真、有文化、有能力的族人参加,可根据修谱工作的需要经组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作出适当调整。 第三章

工作任务

第八条 续修族谱。信息采编人员,要开展入户采访统计和文史资料征集工作,根据

组委会的统一安排,编修部在主修领导下汇总资料,编纂合族族谱。

第九条 寻根问祖。黄氏家族族大人多,分布甚广。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族人迁离祖居地,字辈失传。此次修谱,要通过严谨论证,确定我族失散宗亲的辈分、支派及其他事宜,重新入谱,以使此次修谱尽可能地应修尽修,完整无误。广大族胞要加强宣传,外地宗亲,由本族亲房义务相告,接脉连亲。

第十条 续定字辈。黄氏族谱原定字辈,得到族人的普遍认同和广泛采用,新人辈出,原定字辈已不够用,再次续定字辈已非常必要。此次续修族谱,将研究确定再续20字辈。 第十一条 重建宗祠。待时机成熟时,可考虑黄氏祠堂重建工作,此次暂缓。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 由于黄氏族谱续编组委会成员居住分散,聚合不易,可采用电话、QQ

等通

讯方式,听取族谱编委会和监事会的工作进展情况。重大问题由主任委员牵头联系,并作出决定,各部门负责执行。

第十三条 续修族谱各项工作要有文字记录,包括会议记录、电话记录、工作记录、采

访记录、寻根记录以及口传资料等各项记录(含影像资料)。

第十四条 族谱编修部负责收集和妥善保管所有本次续修族谱工作的原始记录、实物资料,要做到准确、及时归档。

第十五条 本次续修族谱流程,1,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2,制定编修章程,3,公告宣传发动,4,制作信息采集表和收据,5,复制老谱,制作衔接图,6,入户采集信息并收取人均摊资,7,写作人物简介和人物传记,8,写作序言和后记,9,写作趣闻趣事,10,资料信息整理,11,谱牒征订,集结出版。争取2013年底完成各支派资料统计工作,2014年6月前完成文字录入编辑,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族谱编修印刷工作。 第五章

资金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此次修谱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摊资。凡入黄氏族谱的,按家庭现有人口计算,每人出资五十元,用于续谱采编工作,家庭特殊困难的、经批准可适当减免,已出嫁的女儿无需出资。

2、捐助。续谱建祠乃宗族大事,需广大族胞踊跃捐助,捐助自愿,金额不限,但对多捐者予以鼓励。凡捐资200元以上者均在谱牒上留名;捐资伍仟元以上者在谱牒上留影,赠新谱一套,并撰写100字以内个人简介;捐资壹万元以上者在谱牒上留影,赠新谱一套,并撰写个人事迹传记;谱牒捐款排名以捐款金额为序。

3、续谱全套由各长房保管,其他捐款未达到赠谱金额的人员如需请谱,按照册数需另外支付印刷等费(据实收费)。

第十七条 本次续修族谱对族人捐助款项,设有专账,专款专用,监事会专门负责财务管理,每半年在组委会或网上公开收支情况,接受组委会及广大宗亲的监督。所有支出需经手人、证明人签字,经财监审核、签批后方可报销入账,对不合理和不符合程序的开支出纳、会计有权拒绝报账。

第十八条 修谱建祠工作以节约奉献为主,堰头管理区范围内原则上不报销差旅费、住宿费、等费用。对距离较远的,可经组委会研究给予适当补助;确需外调的,需经主任委员同意,路费据实报销,但必须乘坐普通交通工具等,除庆典和重要的会议可安排简餐外,其他一律不安排就餐。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章程由黄氏族谱续编组委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黄氏族谱续编组委会

2012年1月26日

黄氏族谱续编组织机构 (一),组委会

主 任委员 黄成建

副主任委员 黄安情 黄林周 黄周 黄庆勇 黄庆斌 黄才文 黄文良

(二),编委会

主 编 黄吉满 编 委

(三),监事会

财 监 黄东舟 黄庆勇 会 计 黄吉栋 出 纳 彭文秀

(四),顾问组:黄吉礼 黄安文 黄安年 黄吉海 黄安钊

告黄氏宗亲书

思我黄姓氏族,历史悠久,瓜瓞绵绵,蕃衍四海,研究、保护和传承黄氏家族文化,弘扬先祖美德,凝聚血缘亲情,共谋宗亲福祉,是我辈上对列祖列宗,下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我们祈请黄氏宗亲,贤哲俊彦,共襄善举,各施其力,勇跃捐资,共续黄氏族谱,积德垂荫于后世。

点点滴滴,聚沙成塔: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只要人人都有一颗崇宗敬祖,无私奉献之心,我们的续谱工作,就一定能功德圆满。

乐捐不拘多少,不限时间,一律表示欢迎,捐资200元以上者入册永志,捐资伍仟元以上者在谱牒上留影,过万者泐芳名于功德碑之上,永世长存。我们将严格管好用好每一笔善款,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价值和效益。

情意耿耿,不尽欲言,仅此奉告,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参与和指导,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黄氏族谱续编组委会

2012.2.1

黄氏迁麻第一人优二公葬所(乘马岗杨家冲 本次续谱发起地——麻城市黄土岗镇堰头 ——屋角后) 村堰头大湾门口一景

堰头村村部外景 本次续谱联络处(续谱主任委员黄成建 家)

本次续谱副主任委员黄安情老家(麻城市 本次续谱成员之一黄东舟家(左) 黄土岗镇堰头村筲箕洼)

本次续谱重要顾问黄斌成老先生家(楼房后) 黄氏迁麻第一人优二公葬所(屋角后)

续谱成员赴河南新县田铺寻访时顺路瞻仰许世友将军墓留影

寻根问祖篇

㈠我族始祖庆乙公何地而来

《黄氏宗谱》记载,我先祖友为公世代居江西吉水县白沙乡,公生于公元1278年,自幼随伯父学医,精通医术,常以医药济人。公传庆乙、庆二(福)、庆三三子。庆乙公为峭山公的第十六代孙。庆乙公生于公元1304年,明洪武初年正当“江西填湖广”的浪潮掀起之时,已年逾花甲的乙公发扬黄族的开拓精神毅然率家族兄弟子孙远离故乡江西吉水,迁湖北麻城,再由麻城迁寰川东孝邑三汊埠水砦开基立业,二弟庆福后迁小河溪开基,三弟庆三公自水砦迁小周湾,后又迁陂邑老屋黄湾,复又迁段家田定居。待弟媳儿孙安居后,庆乙公携吕妣仍归原籍江西吉水告老。

我始祖庆乙是峭山公的第十六代孙,即是峭山公第二十子井公之后大成支系后裔。

峭山公后二十一支派即“三妻二十一子”,在全国黄姓中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迁居海外各国的黄姓亦无不认可。但在家族千百年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却缺少详实的记载资料。笔者翻阅了许多本史料和谱牒,把相关大成支系的后裔情况作了一些摘录和整理,望族人能更多地知道一些祖先的发展故事。 ㈡备级蕃昌的峭山家族

《黄氏宗谱》载:峭山公生于公元872年,卒于公元953年,享年82岁。峭公生活的时期,正是唐末五代农民起义彼伏此起,军阀割据混乱愈演愈烈,天灾人祸连绵不断的大动乱时代。传说峭公是个勇猛仗义的儒生,当兵荒马乱之时,他召集族人同乡组织起御寇自卫的乡勇民兵队伍,保卫了宗族和乡里的安全,从此闻名当地。唐末陇西郡王李克用听了峭山的事,很赏识他的干将之才,就招募他入伍,当了一名小小的千夫长。后因累进军功,被唐王朝封为工部侍郎,奎章阁学士千户侯。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梁朝。李克用之子李存勋建立后唐。峭公对连年的战乱感到厌倦失望,不愿再卷入李、朱之争,在五代初年解甲归里,告老还乡。

峭公回到邵武和平乡后,息武兴文,创办和平书院,教育族中子弟,劝导邻里中后人,直到逝世。葬于今邵武市

和平镇坎头村黄家林。1986年峭公墓列为福建邵武市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凡是海外黄姓子孙回来,都要到这里来敬香祭祀、顶礼朝拜,以追溯那永远的血缘之根。

据统计峭公娶三位妻,生有二十一子,155个孙子13个孙女;还有334个曾孙和116个曾孙女,创造了一个古今罕见的巨大家族。 有一幅黄氏门楹为证:

一父三母廿一儿家声初起江夏。 二状六会十二解世泽永传环峰。 ㈢“双井”说

南丰双井黄氏的开基始祖,即是峭山公与郑夫人生的第二十个儿子黄井,字帷彬,号国臣,生于894年,卒于982年,井公少年英敏,志超常人,初任南丰县尉,后官任知州,北宋时官至邢部尚书,朝列大夫,因镇压蛮僚有功,被钦赐铁简,皇帝亲题:“命世奇才,山斗重望,忠贯烈日,威飞升霜”。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井公遵父命拜别父母兄弟,率顺家室离开福建,前往曾任职过的江西,到建昌府南丰县龙池乡二十七都双井头落足,形成著名的南丰双井黄氏。

传说当初此地名叫宝石,而非双井,宝石之地有座宝珠峰,其后有一朝天岭,俗称赞木岭,中间有泉水涌出。泉水色艳清洁而味甘美,井公便在此凿了两口井,以象两仪之象。传说两口井一大一小,“其气轻清,其形圆,属阳而动者为天;其气重浊,其形方,属阴而静者为地”因称双井。井公迁居南丰双井,家族日益繁荣,子孙繁衍迅速,散布江右,因而南丰双井之名,闻于遐迩,成为著名的江右望族大姓。井公妻室子女,各谱记载不一,大慨是各传本支,漏载他支所致。

黄井有妻李氏、戴氏、丁氏、吴氏、姜氏共生育十三个儿子,大兴、大盛、大成、大同、大忠、大用、大全、成刚、聚奎、成廉、成素、澄、维。 ㈣庆乙公世系说

江西吉水县白沙乡的《城东黄氏族谱》记载,黄井之子黄泰成(即黄大成)生有一子名黄正瑯,正瑯生一子云翔,云翔生一子名凤,凤生二子应祥、应瑞。其中长子应祥出使外国未归,这是黄姓出国的最早记载;次子应瑞,生一子得卿,得卿生二子,保信、保义。据传保义生一子荣,便是江西金华黄氏的共同迈祖。

我族《黄氏宗谱》记载,峭山生井,井生大成,大成生昱,昱生翔,翔生凤,凤生应瑞,瑞

生得卿,卿生保信、保义,保义生荣,到庆乙公之父友为公,六代不祥。 《双井黄氏宗谱》载,峭山——井——大成—正瑯—云翔—凤—应祥—应瑞—得郎—保义—荣—友为—庆乙(庆福、庆三)兄弟三个。介绍到这里正好庆乙公兄弟三个是峭山公的第十六代孙。

由于查阅的资料有限,笔者续修世系中或许有疑问的地方,仅供查阅参考,有待进一步考证。

㈤历代名人录

黄姓在中华民族中,德重国邦、世代芳馨,人众七千万以上,似天体群星,古今人才辈出,有许多显赫的文臣、武将、杰出人物与文化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汇集自夏以来至清朝,黄姓556人,当代人物中,党政军51人,名人335人。《辛亥革命以来人物年里录》,黄姓390人;《中医人名辞典》,黄姓216人;《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黄姓画家675人;《中华英烈大辞典》(公元前1841—1956),黄姓329人;《港、台海外作家辞典》,黄姓52人。

夏:二十三世祖 要公 少康即位(—2061)庚子,夏朝复兴,少康封黄要为右相。

商:三十三世祖 颜公 博学强识,成汤即位命黄颜为左右计书位(—1783—1770)。 周:五十五世 通公年二十,出游歧下,闻姜子牙有道德,跟学天地自然之利,与武王谋仪多合,(—1122年)武王即位,命通公为大司农。

春秋战国:八十二年世祖 黄歇相楚封春申君(公元前273—228)。 西汉:八十九世 霸公在汉任宰相(—88—51)。史学家班国评:“汉王朝建立以来,治理人民的好官,黄霸乃第一”。

东汉:九十六世祖 香公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丁末任魏郡太守。 唐:黄巢起义于公元881年。 宋:庭坚(1045—1105),北宋全国“苏、黄、蔡、武”四大书法家之一,江西诗祖。 元:黄晋 浙江“儒林四杰”之称。 明:黄宗羲(1610—1695),明清文史家,著有《宋天学亲》、《明儒学案》、《黄梨阁文集》。 清:

黄彩 女(1884—?)四川榨菜原始发明家。 黄宗 “嘏”(908—?)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黄道婆 (1245—?)是古代纺织技术革新的女发明家。

黄娥 女(1498-1569)四川遂宁人,明代女音乐家和文学家。

二、黄姓的来历篇 ㈠中国姓氏初探

中国从伏羲氏开始就产生了姓氏,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据《左传》、《通志》记载:天子建德,因生而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在三代之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慨念,将姓和氏分开,男人称氏,女人称姓,以氏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无姓不氏。以姓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凡是氏同姓不同的可以通婚姻;凡是姓同氏不同的不可以通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以区别婚姻,而以地望分别贵贱。但自秦汉以后,姓氏不分,或叫姓或叫氏,或同时叫姓名。这个叫法延续了2000多年,直至今天还是如此。 ㈡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的姓,是从新石器时代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的。姓氏的来源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氏;二是以居地、国民和采邑为姓氏;三是以爵位、官衔为姓氏;四是以动物、植物,季节或颜色为姓氏。这是远古时代出现姓氏的初期情况。

㈢黄氏的远祖黄帝

黄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是誉浮众望,得重国邦,世代芳馨的鼎盛大族之一。

在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生活着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典籍上称为东夷。其中有几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部落联盟集团,史书叫做九夷。《辞海.九夷》疏引《后汉出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吠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凤夷、阳夷”,其中一支氏族叫黄夷,她以精灵可爱的黄鸟(黄鹂鸟,又称黄莺)为氏族图腾。这个黄夷,便是今天黄姓最古老的族姓之源也。

《东夷源流史,黄国的来源和迁徙》的作者何光岳先生认为,黄夷发源于今日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即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黄人由内蒙古东部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的黄山和东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由于势力日益膨胀,被尊为部落联盟首领。至野蛮时代中期,黄夷与东夷集团中的凤夷婚姻氏族,少昊金天氏为部落联盟大首领。不久,黄氏图腾由黄鹂鸟改为金凤凰,作为黄氏族守护神和图腾标志。黄氏族简称黄夷、黄族、黄人。黄氏族所居之地,多以黄命名。所以,今山东黄县东南有古黄城,掖县南有黄山,济南市西南60里有黄山。 在野蛮时代中期炎黄之世,东方黄夷部落中的一些成员又从山东半岛陆续内迁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颁布在河南的黄沟、黄池、黄亭、内黄、外黄,以及山东冠县的黄城一带。他们来到华北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后,发现到处是黄色的山和黄色的水。不但这辽阔的平原和隆起的山丘是黄色的,而且横躺在北国的圣河,水也是黄色的,颜色与他们全身上下的肤色又何其相似,大自然的这种神奇的巧合,使她们感悟到,自己就是这个黄色大地之子,也是咆哮奔腾的圣河之子,应当世代在此安居乐业,生根开花。于是,他们把这条河叫做黄河。把原本是黄鸟的颜色“黄”字,用来称大地颜色,“黄地之色也”!随着黄人内迁中原,黄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正色”,“中之色”。随着时期的推移,“黄帝”之词问世了,接着黄色的龙袍也出现了。

㈣“陆终之后受封于黄”说

黄帝之后的子孙是怎样相传的呢?据《黄氏宗谱》和《史记》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之丘,长于姬水,故姓姬,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次妃嫫妃,共生25子,嫘祖为正妃,生二子,长子曰玄器,即少昊;次子日昌意。少昊为五帝之首,姓己,名挚,字青阳。又有书记载,少昊建者穹桑,故号“穹桑氏”,以百鸟为官名,后迁都曲阜,修大昊之法,因以五行之首的“金”字标志其政德,有“以金德王天下”之说,故又称“金天氏”。他在位84年,寿百岁崩,葬于云阳。今山东省曲阜县城东4公里处的高埠上。

昌意,为嫘祖正妃之次子,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名叫昌仆,是为女妪。传说,妪一日感瑶光贯日之祥而怀孕,后来生下颛顼,因昌意之兄弟均各奔前程,在异地建立新氏族,黄帝兄留昌意在身边接帝位,所以昌意为二世。颛顼为三世,初佐少昊,20岁时即帝位,国于高阳。号高阳氏,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疏近而知远,养才以任地,载时以象天,后世称为历宗,在位78年,寿93岁,葬于濮阳,即东昌府。娶邹屠氏之女为妻,生子大业。 大业,四世,娶炎帝神农氏第十二孙女为妻,生子名少典。 少典,五世,善治水土,生子少萃。

少萃,六世,聚涿龙之女为妻,生子名大费。

大费,七世,佐舜,娶刘景之女为妻,生子,名卷章。

卷章,八世,娶杜韦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名黎,为祝融官。佐高萃氏;次子名回,又叫吴回。寿高120岁。

吴回,九世,任火帝典乐,娶姬氏夏侯,生子名,陆终。

陆终,十世,娶鬼方氏之女汤氏为妻,生六子,樊人,惠连,筏坚,会人,曹安,季连。这六个兄弟都受封了。主要是由于樊人辅佐夏禹治水立了大功,而受到夏禹的奖赏,其他兄弟

也因此受到奖励。樊人受封昆语(今河南渭县)又封侯伯;惠连受封黄国;筏坚封于彭城;会人封于郑圩;曹安封于邾圩;季连受封楚地。唐中宗,咸享元年12月,御令称:朕按黄姓发源,为陆终云“次子惠连,受封于黄国,以国为氏,你姓故出于黄帝,而封于惠连,为受封祖也。”

据查考,陆终公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处于母系本位末期,从陆终公的儿子开始就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所以他的儿子开始有了姓,樊人姓己,惠连姓黄,筏坚姓彭,会人姓乌,曹安姓曹,季连姓带。后来六个姓中产生了54个姓,陆终便成了包括黄姓在内的70个姓的系祖。笔者翻阅了许多的《黄氏族谱》,黄氏溯源到陆终公都是一致的。“因惠连公受封于黄国而得姓。”许多史学家和学者对河南省潢川县实地考察,证明在代之“黄国即今之潢川,遗迹尚存,因此,黄氏以国为姓,应以黄国为据。”这符合历史事实。 三、黄氏宗谱传统篇

㈠孝道——黄姓的宗族传统

常言道:“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孔圣人更有“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的至理明言。中国文化最讲孝道,所以历代正史都设有所谓“忠孝列传”,还有多种《孝子传》,更有“二十四孝”,被称为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而“二十四孝”中,黄姓占有两位,即黄香和黄庭坚。 黄香是当今天下黄姓共认的大始祖,而他就是一个以“孝”著名的大孝子。传说黄香自幼就知道孝敬父母,当他才九岁时,慈母便去世,他伤心欲绝,终日哀啼哭泣,以至身心憔悴,凄楚感人。母去世后,他对父亲极尽孝心,每当夏日炎热时,则扇父之帷帐,使枕席清凉,蚊虫远避,好让亲人安寝;而到严寒的冬天,又以身温暖其父之衾枕席,好让亲人睡得暖热。他孝敬父母的动人事迹,后传闻遐迩。当时太守听说此事后,对黄香大加称赞,并召他为门下孝子。后来黄香更发奋读书,为父母争光,终于官拜左丞、尚书令等显赫职位,使家门荣耀一时。时人誉为“江夏黄童,忠孝两全,天下无双”。所以黄香被后人尊为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在“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即为一孝,而在近千年来用作中国启蒙课本的《三字经》中,更以黄香为中国孝子的第一个代表,故有“香几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之语。黄姓的“孝”,在老一代中国人中,的确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迄至唐代,黄氏孝子众多。见于《新唐书孝友列传》的就有资阳人黄、贵溪人黄舟、邵武人黄桓、泉山人黄嘉猷、歙县人黄芮等人。传说黄芮天性钝至,侍奉父母极为孝敬,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后因继母抱疾甚危,各种医药都不奏效,而当时医学著作《本草拾遗》中说人肉可以治病,黄芮于是割下自身的一块股肉作羹,继母喝了果然病愈。父亲去世后,黄芮又号泣哀呜,昼夜不绝,后终身为父守墓。当时有一姓卢的刺史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于是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对黄芮家族旌表门闾,列名国史。

到宋代,又产生了黄庭坚,史称黄庭坚天性笃孝,母病逾年,他都坚持昼夜探视。虽官至太史,却坚持每日亲手为患病的母亲洗涤便溺器物,从无间断。在元人郭居敬的《二十四孝》中,便将他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黄氏孝子孝孙,不胜枚举,正如明人顾清所说“黄氏,盖纯孝一脉,累世相承。所以根于心而发之事者,因有来也。

黄氏世系源流

(1-124世,红色为黄峭山公世系源流)

黄熊绥——宣卿长子;余情不详。

黄希冯——宣卿次子;字南叔;配蒋梁氏之女;子二:黄伯渊、黄彦深。

黄宜韶——石虞之子;子一:黄巨源。 黄 廪——汝鸿之子;子一:黄主土。 第36世:

黄伯渊——希冯长子;余情不详。

黄彦深——希冯次子;字青平;配梅氏;子二:黄东裴、黄平绘。 黄巨源——宜韶之子;子一:黄再兴。 黄主土——廪公之子;子一:黄有稿。 第37世:

黄东裴——彦深长子;余情不详。

黄平绘——彦深次子;字华林;配陶唐氏之女;子二:黄襄习、黄太孙。

黄再兴——巨源之子;子一:黄若洙。 黄丕稿——主土之子;子一:黄佗。 第38世:

黄襄习——平绘长子;字羲仕;配梅氏之女;子一:黄季景。 黄太孙——平绘次子;余情不详。

黄若洙——再兴之子;子一:黄铎藩。 黄 佗——丕稿之子;子一:黄扩。 第39世:

黄季景——襄习之子;字成叔;配实费氏之女;子一:黄幼邵。 黄铎藩——若洙之子;子一:黄立言。 黄 扩——佗公之子;子一:黄父叔。 第40世:

黄幼邵——季景之子;字唐山;配实费氏之女;子二:黄承书、黄师颜。

黄立言——铎藩之子;子一:黄樱。 黄父叔——扩公之子;子一:黄吴父。 第41世:

黄承书——幼邵长子;字随成;配梅氏;子三:黄政典、黄作人、黄傅南。

黄师颜——幼邵次子;余情不详。

黄 樱——立言之子;子一:黄初盛。 黄吴父——父叔之子;子一:黄岵。 第42世:

黄政典——承书长子;字南叔;配实费氏之女;子一:黄粹然。 黄作人——承书次子;余情不详。 黄傅南——承书三子;余情不详。

黄初盛——樱公之子;子一:黄祎南。 黄 岵——吴父之子;子一:黄彤。 第43世:

黄粹然——政典之子;字叔宁;配梅氏之女;子三:黄焏章、黄经

文、黄遐稽。

黄祎南——初盛之子;子一:黄友乔。 黄 彤——岵公之子;子一:黄修。 第44世:

黄焏章——粹然长子;余情不详。 黄经文——粹然次子;余情不详。

黄遐稽——粹然三子;字祜相;配实费氏之女;子二:黄采蒲、黄周歆。

黄友乔——祎南之子;子一:黄固。

黄 修——彤公之子;周威烈王时新田人,初仕鲁,为参军,后仕晋,居相位,忠君为国,学贯坟典,端肃纲纪,德显于世,誉传古今;子一:黄亚夫。 第45世:

黄采蒲——遐稽长子;字师良;配豕韦氏之女;子三:黄祜曾、黄文肃、黄纯泉。

黄周歆——遐稽次子;余情不详。

黄 固——友乔之子;子一:黄敬唐。 黄亚夫——修公之子;子一:黄林父。 第46世:

黄祜曾——采蒲长子;余情不详。 黄文肃——采蒲次子;余情不详。

黄纯泉——采蒲三子;字东平;配有莘氏之女;子一:黄淡若。 黄敬唐——固公之子;子一:黄惠。 黄林父——亚夫之子;子一:黄棫。 第47世:

黄淡若——纯泉之子;字华光;配有扈氏之女;子二:黄浑宜、黄资治。

黄 惠——敬唐之子;子一:黄锜。 黄 棫——林父之子;子一:黄文坛。 第48世:

黄浑宜——淡若长子;字尹松;配梅氏;子一:黄崇安。 黄资治——淡若次子;余情不详。 黄 锜——惠公之子;子一:黄署。 黄文坛——棫公之子;子一:黄约续。 第49世:

黄崇安——浑宜之子;字安仁;配青阳氏之女;子三:黄巨野、黄莱功、黄墉。

黄 署——锜公之子;子一:黄孕彰。 黄约续——文坛之子;子一:黄学。 第50世:

黄巨野——崇安长子;字怀生;配青阳氏之女;子一:黄化光。 黄莱功——崇安次子;余情不详。 黄 墉——崇安三子;余情不详。

黄孕彰——署公之子;子一:黄玖典。

黄 学——约续之子;子一:黄元所。 第51世:

黄化光——巨野之子,字光明。配青阳氏之女孙,子七:黄简中、黄庭芳、黄世求、黄汉中、黄祖谦、黄孚巽、黄思成。 黄玖典——孕彰之子;子一:黄光祖。 黄元所——学公之子;子一:黄中立。 第52世:

黄简中——化光长子;余情不详。 黄庭芳——化光次子;余情不详。 黄世求——化光三子;余情不详。 黄汉中——化光四子;余情不详。 黄祖谦——化光五子;余情不详。

黄孚巽——化光六子;字宜春;配房凌房氏;子二:黄韶莆、黄知舒。

黄思成——化光七子;余情不详。

黄光祖——玖典之子;子一:黄敦复。 黄中立——元所之子;子一:黄起屈。 第53世:

黄韶莆——孚巽长子;余情不详。

黄知舒——孚巽次子;字南安;配梅氏;子二:黄献神、黄赤瑞。 黄敦复——光祖之子;子一:黄敏通。 黄起屈——中立之子;子一:黄髦子。 第54世:

黄献神——知舒长子;字汉林;配金氏;子一:黄异明。 黄赤瑞——知舒次子;余情不详。

黄敏通——敦复之子;子一:黄衍微。 黄髦子——起屈之子;子一:黄见推。 第55世:

黄异明——献神之子;字芳升;配金天氏之女;子三:黄范、黄峄、黄铬。

黄衍微——敏通之子;子一:黄丙。 黄见推——髦子之子;子一:黄鞅。 第56世:

黄 范——异明长子;余情不详。 黄 峄——异明次子;余情不详。

黄 铬——异明三子;字满生;配梅氏;子二:黄秉璨、黄秉籍。 黄 丙——衍微之子;子一:黄鄂。 黄 鞅——见推之子;子一:黄履。 第57世:

黄秉璨——铬公长子;字维波;配窦氏;子二:黄学盛、黄保盛。 黄秉籍——铬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 鄂——丙公之子;子一:黄昭。 黄 履——鞅公之子;子一:黄辰。 第58世:

黄学盛——秉璨长子;字赤明;配窦氏;子二(黄克成、黄克安) 黄保盛——秉璨次子;余情不详。

黄 昭——鄂公之子;子一:黄鲁成。 黄 辰——履公之子;子一:黄芮伯。 第59世:

黄克成——学盛长子;余情不详。

黄克安——学盛次子;字原诚;配韦氏;子二:黄司候、黄昭成。 黄鲁成——昭公之子;子一:黄文叶。 黄芮伯——辰公之子;子一:黄考。 第60世:

黄司候——克安长子;余情不详。

黄昭成——克安次子;字臣伯;配房氏;子一:黄善柔。 黄文叶——鲁成之子;子一:黄华令。 黄 考——芮伯之子;子一:黄君牙。 第61世:

黄善柔——昭成之子;字盛梅;配凌氏;子一:黄起庸。 黄华令——文叶之子;子一:黄琪。 黄君牙——考公之子;子一:黄宓。 第62世:

黄起庸——柔柔之子;字华叔;配豕韦氏;子三:黄敦信、黄徵聘、黄申甫。

黄 琪——华令之子;子一:黄果显。 黄 宓——君牙之子;子一:黄荆。 第63世:

黄敦信——起庸长子;余情不详。

黄徵聘——起庸次子;字轩辅;配窦氏;子一:黄浚溪。 黄申甫——起庸三子;余情不详。

黄果显——琪公之子;子一:黄满宽。 黄 荆——宓公之子;子一:黄詹父。 第64世:

黄浚溪——徵聘之子;字光辉;配龙氏;子二:黄掌伯、黄奠宗。 黄满宽——果显之子;子一:黄亮。 黄詹父——荆公之子;子一:黄艰。 第65世:

黄掌伯——浚溪长子;余情不详。

黄奠宗——浚溪次子;字子孝;配韦氏;子一:黄至正。 黄 亮——满宽之子;子一:黄安民。 黄 艰——詹父之子;子一:黄繄。 第66世:

黄至正——奠宗之子;字俊耀;配季氏;子二:黄顺昌、黄为贤。 黄安民——亮公之子;子一:黄前修。 黄 繄——艰公之子;子一:黄擘。 第67世:

黄顺昌——至正长子;余情不详。

黄为贤——至正次子;字凌叔;配芈氏;子二:黄道在、黄观象。 黄前修——安民之子;子一:黄婴倚。 黄 擘——繄公之子;子一:黄吉甫。 第68世:

黄道在——为贤长子;字龙山;配龙氏;子二:黄班雯、黄闳君。 黄观象——为贤次子;余情不详。

黄婴倚——前修之子;子一:黄由植。 黄吉甫——擘公之子;子一:黄适。 第69世:

黄班雯——道在长子;字宏君;配季氏;子二:黄巢云、黄成云。 黄闳君——道在次子;余情不详。

黄由植——婴倚之子;子三:黄显忠、黄致忠、黄思忠。 黄 适——吉甫之子;子一:黄颧。 第70世:

黄巢云——班雯长子;字彤叔;配连氏;子三:黄寿春、黄丙行、黄瑗。

黄成云——班雯次子;余情不详。

黄显忠——由植长子;子一:黄体政。 黄致忠——由植次子;余情不详。 黄思忠——由植三子;余情不详。 黄 颧——适公之子;子一:黄垂。 第71世:

黄寿春——巢云长子;余情不详。

黄丙行——巢云次子,字其骅;配韦氏;子三:黄企生、黄凌生、黄万生。

黄 瑗——巢云三子;余情不详。 黄体政——显忠之子;子一:黄乔。 黄 垂——颧公之子;子一:黄息。 第72世:

黄企生——丙行长子;字子伯,黄国国君;配姜氏、季氏;子五:黄惠素、黄梅素、黄伸素、黄房素、黄凌素。 黄凌生——丙行次子;余情不详。 黄万生——丙行三子;余情不详。 黄 乔——体政之子;子一:黄伊通。 黄 息——垂公之子;子一:黄炽。 第73世:

黄惠素——企生长子;余情不详。 黄梅素——企生次子;余情不详。

黄伸素——企生三子;字观文;配姜氏;子二:黄郁九、黄茂衡。 黄房素——企生四子;余情不详。 黄凌素——企生五子;余情不详。 黄伊通——乔公之子;子一:黄重。 黄 炽——息公之子;子一:黄宰。 第74世:

宋高宗任李纲为左仆射,黄龙为右仆射兼御营使。不久高宗决计南迁扬州为行在,准李纲辞相位,迁黄龙为左仆射,兼知枢密院,改知枢密院汪伯彦为右仆射,同护高宗南迁,以避金兵穷追,安抵杭州。在官军失统,朝政未树,举国动乱中,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无人敢直责高宗,而归罪于大臣,公与汪便成高宗的替罪羊,被罢相,贬江陵。不久扬州告急,公为赎罪,奏准守扬州。1149年,高宗忽念老臣,召公赴临安度重阳,金人乘隙水陆强攻,扬州告失;配梁,配危;子九(黄久昌、黄久隆、黄久茂、黄久盛、黄久美、黄久善、黄久安、黄久康、黄久兴) 黄云明——仁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万荣——阁公之子;配谢;子二(黄中章、黄中养) 黄 镰——博公之子;子一(黄浚)

黄 咨——湛公之子;配王;子一(黄轮)

黄昌宗——英公之子;葬于九峰山;配王(长子黄汝霖出继给黄恭为嗣);子二(黄汝霖、黄观)

黄昌期——盖公之子;葬于九峰山;配詹(其子黄准出继给黄敬为嗣);子一(黄准)

黄昌龄——华公长子;唐朝794年,官至大理寺评事,葬于前黄山;配孔;子三(黄岣、黄衍、黄峣)

黄昌朝——华公次子;字文曲,(766年农历4月14日-840年农历12月1日),唐朝798年登状元李随榜进士,授浙江金华县令,葬于九峰山之原;配康;子四(黄峰、黄倜、黄峻、黄献)

黄昌岌——莫公长子;唐朝贞元初,赐中宪大夫,葬于国欢院北;配郑;子二(黄涅盘、黄崇精)

黄昌裔——莫公次子;唐朝800年,官居汀州宁化县令;配周;子一(黄阮)

黄昌业——莫公三子;唐朝834年,官至户部郎中,世居福州闽县五虎山,葬于大田驿东山后浮苍茶园边;配周;子三(黄方山、黄乌山、黄道山)

黄 恭——顶公之子;(746年农历7月28日-821年农历2月15日),唐朝780年进士,官工部员外郎;配陈(抱兄黄昌宗长子黄汝霖为嗣);子一(黄汝霖)

黄 敬——明公长子;字衮干,(748年农历10月22日-822年农历12月8日);配林(抱兄黄昌期子黄准为嗣);子一(黄准) 黄建伊——晖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建亿——晖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建海——旭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建沪——旭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建池——旭公三子;余情不详。

黄 洪——萦公长子;字时宽,一字大本,号洪夫,生于唐末咸通871年,亡于五代后晋天福936年,官任承事郎;配卞氏;子三(黄珌、黄瑕、黄琰)

黄 浩——萦公次子;字时衍,进士,官任承直郞,后迁将士郞,与兄黄洪均葬于浙江省浦江县祖坟;配妻董氏;子五(黄琛、黄璞、黄玘、黄琬、黄珍)

第120世:

黄 鉴——思敏之子;葬于古墓;配陈;子一(黄逢)

黄久昌——龙公长子;迁居福建莆田河田村;配何;子五(黄永、黄世、黄德、黄泽、黄全)

黄久隆——龙公次子;官至泉州广德参军;配祁;子三(黄江、黄元、黄诏全)

黄久茂——龙公三子;官至兴化别驾;配邓;子五(黄然、黄就、黄中、黄泉溪、黄成立)

黄久盛——龙公四子;配胡;子六(黄廷、黄朝、黄通、黄达、黄选、黄元)

黄久美——龙公五子;配何;子四(黄章、黄文、黄仁、黄义) 黄久善——龙公六子;配宋;子二(黄伯、黄僚) 黄久安——龙公七子;配骆;子二(黄建饶、黄敦)

黄久康——龙公八子;配何;子三(黄循州、黄遂立、黄祺潭) 黄久兴——龙公九子;配沈;子二(黄果、黄吾)

黄中章——万荣长子;(1053年-1120年);配杨;子二(黄元殷、黄元刚)

黄中养——万荣次子;余情不详。 黄 浚——镰公之子;子一(黄五)

黄 轮——咨公之子;由河南光州固始迁居武阳,传虎丘青山派;配王;子二(黄敦、黄膺) 黄汝霖——恭公之子;(759年农历7月16日-836年农历11月10日);配王;子一(黄琇)

黄 观——昌宗次子;唐朝给事中,世居候官县东山,从候官县迁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配阮;子三(黄舜元、黄舜臣、黄舜俞)

黄 准——敬公之子;(810年农历正月17日-880年农历11月21日);配王;子一(黄秃)

黄 岣——昌龄长子;官至福州长史;配林;子一(黄如规) 黄 衍——昌龄次子;官至潮州长史,遂居焉;配薜;子一(黄如现)

黄 峣——昌龄三子;官至大理寺评事;配孔;子六(黄瑜、黄琰、黄璩、黄琚、黄瑶、黄璞)

黄 峰——昌朝长子;字景耸;官至仪同三司使,为浙江兴化郡城阮巷始祖,葬于上寺西;配朱;子一(黄确)

黄 倜——昌朝次子;字景周,(800年农历2月5日-880年农历12月12日),葬上林东黄山;配朱;余情不详。

黄 峻——昌朝三子;字景崇,唐朝834年进士,历任河南固始县丞,候官县令,谏议大夫;配孟;子一(黄碣)

黄 献——昌朝四子;字景陟,(810年农历7月7日-881年农历11月15日),官至散骑常侍,葬于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南;配赵(唐朝儒士赵自勤之女,合墓);子一(黄曹)

黄涅盘——昌岌长子;又名黄文矩,唐元和中,应闽王赐妙应大师,通志、郡志皆有载。

黄崇精——昌岌次子;又名黄忱童,号本寂大师,建蒙山寺,创

抚州曹山禅院,唐天复间坐化,谥元澄,葬于曹山,通志、郡志皆有载。 黄 阮——昌裔之子;官至金华主簿,葬于国欢院;配沈;子一(黄蟾)

黄方山——昌业长子;余情不详。 黄乌山——昌业次子;余情不详。 黄道山——昌业三子;余情不详。

黄 珌——洪公长子;字世重,或作黄士英,(公元891年-950年),从浙江金华迁居到浙江省嵊县双井;子三(黄惠、黄信、黄范) 黄 瑕——洪公长子,字世贵,生于唐朝宪宗元和807年。于唐朝文宗太和835年致仕;开成840年,从浙江金华浦江县村迁居江西丰城县沇江大畲里,成为江西丰城始祖,后因其子孙的富贵,赠银青光禄大夫,享年93岁,殁于唐朝光化898年,葬于鸟鹊岭。配陈氏、吴氏;子二(黄睿、黄覃)

黄 琰——洪公三子;迁居江西弋阳县;余情不详。 黄 琛——浩公长子;迁居江西清江县;余情不详。 黄 璞——浩公次子;迁居江西弋阳县;余情不详。

黄 玘——浩公三子;字世奇,唐末五代人,赠大中大夫,迁居江西洪州分宁双井;配戚;子一(黄瞻)

黄 琬——浩公四子;迁居福建浦城;余情不详。 黄 珍——浩公五子;子二(黄兰、黄茞) 第121世:

黄 逢——鉴公之子;字昌世,葬于东里河滩;配张;子一(黄昶) 黄 永——久昌长子;迁居广东南海;余情不详。 黄 世——久昌次子;迁居广东南海;余情不详。 黄 德——久昌三子;于元末明初时迁居广东揭阳县直浦;子四(黄亮、黄煌、黄煇、黄煊)

黄 泽——久昌四子;余情不详。 黄 全——久昌五子;余情不详。

黄 干——久昌六子;字直卿,号勉斋,官至安太知府,为朱熹女婿;余情不详。

黄 江——久隆长子;余情不详。 黄 元——久隆次子;余情不详。 黄诏全——久隆三子;余情不详。 黄 然——久茂长子;余情不详。 黄 就——久茂次子;余情不详。 黄 中——久茂三子;余情不详。 黄泉溪——久茂四子;余情不详。 黄成立——久茂五子;余情不详。 黄 廷——久盛长子;余情不详。 黄 朝——久盛次子;子一(黄荣) 黄 通——久盛三子;余情不详。 黄 达——久盛四子;余情不详。 黄 选——久盛五子;余情不详。 黄 元——久盛六子;余情不详。

黄 章——久美长子;余情不详。 黄 文——久美次子;余情不详。 黄 仁——久美三子;余情不详。 黄 义——久美四子;余情不详。

黄 伯——久善长子;字海龙,举孝廉;余情不详。

黄 僚——久善次子;字海虎,南宋进士,官至琼州太守;配周;子四(黄庆吉、黄庆华、黄庆荣、黄庆寿)

黄建饶——久安长子;(1295年-1360年),号七郎,于元朝1314年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迁居广东海阳县元歇都道韵乡,后裔形成著名的饶平道韵黄氏;配姜;子三(黄光裕、黄光化、黄光烈) 黄 敦——久安次子;余情不详。 黄循州——久康长子;子一(黄裴) 黄遂立——久康次子;余情不详。 黄祺潭——久康三子;余情不详。 黄 果——久兴长子;余情不详。

黄 吾——久兴次子;进士,官至河南节度使;余情不详。 黄元殷——中章长子;余情不详。 黄元刚——中章次子;(1083年-1158年),两宋之际人,进士,官任司马尚书;配杨;子一(黄春) 黄 五——浚公之子;于南宋初从江西南丰县迁居江西金溪县板桥福水西岸;配张;余情不详。

黄 敦——轮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 膺——轮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 琇——汝霖之子;字裳冠,(812年农历9月19日-898年农历12月10日),唐文宗838年裴思谦榜进士,官刑部员外郎;配林;子一(黄韬)

黄舜元——观公长子;迁居江西吉安泰和;余情不详。 黄舜臣——观公次子;迁居江西吉安泰和;余情不详。 黄舜俞——观公三子;迁居江西吉安泰和;余情不详。

黄 秃——准公之子;字裳龙,(840年农历4月16日-915年农历10月15日);配徐;子一(黄德) 黄如规——岣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如现——衍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 瑜——峣公长子;迁居陕西省长安市;余情不详。 黄 琰——峣公次子;迁居四川省成都市;余情不详。 黄 璩——峣公三子;迁居浙江省宁波市;余情不详。 黄 琚——峣公四子;迁居广东省顺德县;余情不详。 黄 瑶——峣公五子;迁居江西;余情不详。

黄 璞——峣公六子;字景瞻,官至大理部事,居福建省候官县;配孔;子五(黄仁藻、黄仁渥、黄仁渭、黄仁风、黄仁泽)

黄 确——峰公之子;官至虞部郎中,为黄石东井郡城阮巷南安清源峰之始祖;子一(黄珂)

黄 碣——峻公之子;字德磊,谥忠义,赠司徒,从王审知由河南光州固始仕闽,历任候官县令,福州通判,御史中丞兼谏议大夫,寻除

漳州剌史,徙婺州剌史,迁威胜军节度副使,唐朝光启890年董昌谋反,黄碣公以死争之,为董昌所害;子一(黄环)

黄 曹——献公之子;字宜官,(828年农历2月10日-906年农历12月10日);子三(黄俶、黄珍、黄佩) 黄 蟾——阮公之子;余情不详。

黄 惠——珌公长子;字承远,迁居孝义;曾孙一(第4代孙为黄振)

黄 信——珌公次子;迁居姚江四明,后裔成为姚江黄氏;余情不详。

黄 范——珌公三子;迁居新昌;余情不详。

黄 睿——瑕公长子;字君秀,生于唐朝太和835年,殁于唐朝天复902年,享年78岁,907年获赠将仕郎;配妻范氏,封宜人;子五(黄暠、黄昊、黄良河、黄良社、黄良稷) 黄 覃——瑕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 瞻——玘公之子;字明远,唐朝李氏用为著作郎,以管理江南,治所金华,任江西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知县,升兵马副使,后辞仕归隐于分宁,由五城迁出时居金华,后见分宁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远避兵家争端,故定居其地,葬于分宁白土山;配刘,配周;子二(黄元吉、黄元绩)

黄 兰——珍公长子;迁到江西崇德;余情不详。 黄 茞——珍公次子;迁到浙江湖州;余情不详。 第122世:

黄 昶——逢公之子;字文昶,又字胡六,(867年-939年),葬于澄塘源;配程;子一(黄钊)

黄 亮——德公长子;字凤溪,官任奉政大夫,迁居广东潮阳县港尾;配郭;子一(黄渔湾)

黄 煌——德公次子;迁居潮阳县桂屿;余情不详。 黄 煇——德公三子;迁居广东澄海县;余情不详。 黄 煊——德公四子;入赘揭阳县蓝田都水濡港潘氏,遂改为潘姓,成为揭阳县蓝田潘氏始祖。

黄 荣——朝公之子;子三(黄俊、黄漳、黄清)

黄庆吉——僚公长子;字廷政,官至朝议大夫判尚书武部员外郎,后辞官归隐于广东省蕉岭县石窟,家族也由广东省梅州市迁居于此;配吴;子二(黄日新、黄日升)

黄庆华——僚公次子;子二(黄日元、黄日享) 黄庆荣——僚公三子;余情不详。

黄庆寿——僚公四子;子二(黄日明、黄千一)

黄光裕——建饶长子;(1329年-1391年),号八郎,留居饶平道韵乡,亡于北京;子一(黄德)

黄光化——建饶次子;号九郎,迁居广东省梅州市;余情不详。 黄光烈——建饶三子;号十一郎,迁居青竹径;余情不详。 黄 裴——遂立之子;进士,官至节度使参军;余情不详。

黄 春——元刚之子;(1108年-1175年);配杜;子二(黄尚仁、黄尚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c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