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馆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10-27 11: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旦大学教授讲中国茶馆的发展

茶馆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它又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茶馆是随着商业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兴旺起来的。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茶馆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专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可说是古代最早的茶馆,至唐代时才正式形成茶馆,至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历史。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一、两晋至唐代的茶馆形成期。

陆羽 《茶经》引用了南北朝时一部神话小说《陵耆老传》中一个故事,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弼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可能是设茶摊、卖茶水的最早方式,也是茶馆的刍形。

唐代是茶文化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茶馆在这时期得到了确立。唐代封演的《村氏闻见记》曾记载:“开元中(公元713~741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馆,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卖茶、饮茶十分盛行。国家富强,政治安定,经济、文化昌盛,城市繁荣,为当时造就了一个群体——市民阶层。这一阶层主要由城镇商人、工匠、挑夫、贩夫等组成。他们流动范围较大,见识较广,重人间友情,生活在城市里彼此比邻而居,街市相见。茶馆为他们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当时茶馆名称繁多,茶肆、茶坊、茶楼、茶园、茶室??等,而且都与旅舍、饭馆结合在一起,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经营。

这时银社会饮茶之风颇为流行。这一与佛教兴盛有关。隋唐之际,由于朝廷的提倡,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古刹寺院遍布全国各地,憎徒“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狭,到处煮伙,以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二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唐实行非科举出身者不能为相,因此每年有大批第子应考,考生和监考翰林官们不胜疲惫,于是朝廷特命将茶果送到考场。朝廷这一举措起了倡导作用,饮茶之风在土人群中很快流行。三与唐代诗风大兴有关。因将作诗列

人科举考试科目,于是品茶吟诗成风。饮茶在文人学士中很快蔓延。此外,中唐以后朝廷实施禁酒措施,也加速推广社会饮茶风尚。饮较之风很快波及到寻常百姓家,去茶馆饮茶习以为常,并成为人们休息消遣的一种方式。这是茶馆形成的社会基础,但当时茶馆主要经营业务是卖茶、饮茶,那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尚未在茶馆出现。

二、宋代至清代的发展时期。

宋以后城市集镇大兴,且一些大城市三鼓后仍夜市不禁,商贸地点不再受划定的市场局限。在热闹街市,交易通宵不断,这为茶馆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并且开始了独立经营。接洽、交易、清谈、弹唱都可在茶馆见到,以茶进行人际交往的作用集中凸现出来。那时开封潘搂之东有“从行角茶坊”,封丘门外马行街因商贩集中,有众多条访,曹门街有“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菜于彼”。这类茶坊,不仅饮茶,还营造了一个私人意境,今茶客陶醉。宋代不仅开封茶馆、茶坊兴旺,各地大小城镇几乎都有茶肆,《农讲传》、《清明上河图》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那时茶馆的真实情景,宋代的茶馆文化成为市民茶文化的一个突出标志。

元、明时期的茶馆,与宋代的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在茶馆经营买卖方面有较大发展。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已走向衰败,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茶馆这一社会窗口真实反映了这一历史变迁。这时期,各种大小茶馆遍布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成为上至王官贵族,八旗弟子,下到艺人、挑夫、小贩会集之地。不仅数量上有很大发展,文化色彩、审美情趣融入其间,社会性能上也有相应开拓,出现了为不同层次群众服务的特色茶馆,如专供商人洽谈生意的清茶馆,饮茶品食的“贰浑铺”,表演曲艺说唱的书茶馆,兼各种茶馆之长,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馆,还有供文人笔会、游人赏景的野茶馆,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 这时期的茶馆有这样几个特点:

1.菜馆社会功能逐渐扩大。由原来只卖茶、饮茶而渐渐成为一个社会场所,多方面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高档茶馆乃是文人雅士聚会、叙谈、会友、吟诗作画、品茗赏景之地,也是富商巨贾治谈生意之场所。较低一层的茶馆是行帮头目

即行老们聚集碰头所在。最底层的茶馆则是三教九流之辈活动地方。至清代时,茶馆已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于一体。社会上各种新闻,包括朝廷要事、宫内传闻、名人轶事等都在此传播,犹如一个信息交流站。大量民间交易也在茶馆进行,那时还有专门进行交易的茶馆,一般都设有雅座,有茶,有点心,还可叫荣设宴,谈生意十分方便,仿佛是个经济交易所。不仅如此,邻里纠纷,商场冲突等也往往拿到茶馆调解,有人嬉称为“民间法院”。

2.注重茶馆的文化环境。从原来设施简陋,逐渐开始讲究文化装饰和环境的优美,在做好选址同时,中高档茶馆都配以精美雅致的家具、茶具,挂以名人字画,茶叶和茶水日趋讲究,各种名贵茶叶应有尽有,各种名水,如玉泉、惠泉、虎跑、天然雪水等也随客挑选。即使低档茶馆也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宁静的环境来吸引大众茶客。

3.民间艺术进入茶馆。宋代时茶馆已有艺人、艺伎的吹拉弹唱,地方戏曲也常在此表演。清代中期开始,可以说说唱艺术成了茶馆一项主营业务。我国的一批优秀古典小说,大都经历了民间艺人口头文学创作的阶段。那时《三国》、《隋唐演义》、《西汉》、《西游记》等是江南评弹艺人、北方评书与大鼓艺人在茶馆表演的主要曲目。许多来客饮茶是媒介,听书是主要内容。茶馆成了评弹、评书、京的大鼓、梅花大鼓、四清清音、粤曲、木偶戏表演的主要场所,民间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4.点心佐茶流行起来。《茶经》、《古今茶事》等都有关于茶馆供应来点的记载。茶点有瓜子、蜜饯以及糕饼、春卷、水饺、烧卖等各种小吃。据《清稗类钞》记载,当时茶馆有两种,江南茶馆以清茶为主,也出售南果,另一种是荤铺式茶馆,即茶、点心、饭菜同时供应。这样让客人多了一份乐趣和享受,也增添了茶馆吸引力。

三、20世纪上半叶菜馆的繁衍期。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各种矛盾尖锐,茶馆成为人们了解时局、预测形势发展和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场所。茶馆数量陡增。四川有句谚语,“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仅以成都来说,40万人口的城市,茶馆多达1000多家。绍兴光沿河桥头就有上百家茶馆。随着数量的增加,经营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

这段时期的茶馆有以下特点:

1、茶馆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政治、经济色彩更为浓厚。一些地方茶馆成为行业交易的主要场所,人才招聘的自由市场,例如农民良种、牲畜等买卖都在茶馆做成,教师求聘、某人应职也往往在茶馆商定。由于时势动荡混乱,茶馆还成为政界人土或党派人物活动的场所,如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常到用茶馆接头。布置任务,《沙家滨》中的阿庆嫂就利用茶馆做革命掩护工作。当然,也有一小撮人利用茶馆于卑鄙、肮脏的勾当,如算命、赌博、卖淫、贩毒、绑票等。 2.装饰、布置更趋讲究,西方文化与古老茶馆文化兼营并。随着国门的被打开,西方的思想文化逐渐渗透我国,反映在茶馆业方面,即一些茶馆陈设、布置出现欧化,有的直接经过挑选,建在风景名胜区或旅游景点内,设包厢,摆西方家具、沙发,挂西洋油画和风景水彩画,播爵士音乐;有的茶馆布置中西合壁,满足不同口味客人需要。将古老茶文化与现代的摆设、新派的服务融合在一起。 3.文化内涵与意蕴的加深。这时期茶馆的文化色彩更趋鲜明,不仅与文化人士结下深缘,而且让大众百姓在此得到文化熏陶和享受,茶馆几乎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块乐土,许多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在茶馆留下了一幅幅生气昂然、雅趣横生的茶事图。在北京,茶馆、茶园成了戏园的代名词,如著名的广和茶园曾邀请许多名伶在此献艺,东顺和茶社不仅京剧票友常到此聚会活动,连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也经常光顾品茗听唱。鲁迅、老舍更是茶馆常客,据说鲁迅的〈小约翰〉一书还是在北海公园的茶室里翻译成的。在上海的茶馆,我们也可寻觅到许多文化人土踪迹,茅盾、夏衍、熊佛西、李健吾等作家都常去茶馆喝茶、聊天、写作。上海老城南面的“亦是园”、“点春堂”、“徐园”,城西北的“露香园”,城西南的“董园”,城中的“西园”,更是名人雅士留连忘返之地。南京著名的“新奇芳阁”茶馆,还为作家张恨水、张友鸾,画家傅抱石等辟有雅座,设红木桌椅、穿衣镜。茶馆还是一些曲艺大师的艺术发祥地,如四川名艺师李德才、李月秋、贾树三,著名评弹演员徐凤仙姐妹等,他们的艺术生涯都是从茶楼、茶馆开始的,大众百姓也从这里欣赏到了名师名家的精湛技艺,丰富和愉悦了精神文化生活。那时一些茶馆还举办棋赛、鸟鸣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棋迷、鸟迷,使他们身心健康因此得益。

四、解放后茶馆的新生期。

解放后政府对茶馆进行了整顿、改造,取缔了过去消极的、不正常的社会性活动,使其成为人民大众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场所。

“文革”动乱期间,茶馆被取消。改革开放后,一度消失的茶馆重又复苏,勃发生机。不仅老茶馆、茶楼重放光彩,新型、新潮茶园和茶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时期的茶馆无论从形式、内容、经营理念与文化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更具活力。

1.茶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各种各样 的茶楼、茶馆、茶园、茶坊、茶庄、茶座、茶室、茶亭遍布城市大街小 巷,乡镇的远近村落,茶馆文化已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 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 部分。如上海有共和新路街道的“苗苗茶园”,临汾路街道的“外来 民工茶馆”,左江西路街道的“聋哑人茶馆”,潍坊街道的“老人茶艺馆”,黄浦区少年宫的“小茶人茶艺馆”,彭浦新邻街道的“晚晴苑茶 社”等,这些茶馆为社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2.茶馆日益注重内在文化韵味。从茶馆的外表装磺、内部陈 设、服务员的服饰礼仪、沏茶技艺、柔美音乐??无处不透出沁人 心脾的文化气息。具有明清风格、古朴典雅的湖心亭茶楼,古色古香兼是庭园式风格的宋园茶艺馆,还有那流光溢彩,充满童话意境 或乡野之风的红茶坊??,它们放射出无穷勉力,使一群群不论年 老年少的茶客都沉浸在浓郁的茶文化中,如北京老舍茶馆,让人亲 身体会到昔日北京茶馆浓浓的古城文化生活情调,正如有的外国 游客所说:“如果到北京只去长城和故宫,没去老舍茶馆喝茶,就不 算到过北京!”

3.茶道、茶礼、茶艺成为茶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土 地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各民族的茶馆及其茶道、茶礼、茶艺都有 自己的特色。上海都市茶馆、江南茶馆、北京茶馆、巴蜀茶馆?? 都是有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如最近上海淮海路开了家“吃茶趣茶 坊”,它有一档“四序茶会”节目,由茶坊主人和客人共同参与,大家 在正四方形条席人坐。在奉上一炉香后,茶会开始,4位司茶手捧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插花款款人席,东面代表春季的青色条桌,南面为表示夏季的赤色桌,西面是白色的秋季,北面是黑色的冬季。24把座椅象征24个节气,在悠扬琴声中,司条悠然地烫杯、取茶、冲水,然后均匀斟进小茶盅,分敬给客人。客人闻至朴鼻茶香后,品茗回味。接着司茶按顺时针次序转动,象征四

季更迭。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转,当《梅花三弄》奏完之时,司茶行花礼,送别客人。这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人们在这样一个宁静、舒适的茶馆,通过茶艺、茶道、茶礼的熏陶,完全将自己融人大自然的韵律、秩序和生机之中,既吃出了茶的真趣味,又彻底得到了放松。 4.茶馆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许多茶馆都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书画展,或组织品茶、评茶、观茶艺、听丝竹、吟诗词等活动,有的还举办专家学者的茶艺讲座,或进行海峡两岸的文化学术交流,中日和中韩的茶道、茶艺交流。老舍茶馆还办成为一个民族艺术博览会,让各种戏曲、民族文化艺术都有机会到老舍茶馆展示。 不仅如此,茶馆还是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华访问,都将茶馆作为访问活动重要场所之一。

今天,茶馆正以它勃勃生机、姿采纷呈吸引着源源不绝的中外客人,以它无穷勉力展示中国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生息的茶馆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ll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