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评价的有效性初探

更新时间:2024-07-05 1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生习作评价的有效性初探

江都市小纪中心小学 曹小军 邮编225241

【内容摘要】新课程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课堂,实实在在地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何让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习作评价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为出发点,用“儿童本位、关注发展”的眼光,从评价的对象、评价的主体以及评价的方式三个方面对小学生习作评价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习作评价 个体化 生本 多元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在风的家庭中,南风和北风一直较着劲儿,互不服气。一天,北风提出他们比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捷足先登,刮起凛冽强劲的寒风,不但没有掀去大衣,反而使行人将其裹得愈紧。稍后,南风徐徐吹动,一时间风和日丽,暖意融融,行人顿觉春意上身,解开纽扣,继而脱去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效应”。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应该像南风那样用人文化的评价使学生“春暖上身”,进而持续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一、评价之根——眼里有文,心中有人 (一)珍爱学生的每一篇文章

每一篇作文都倾注了孩子的许多心血,每一篇作文都是孩子情感的表达,隐藏在里面的是孩子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不管交上来的作文写得怎么样,都是付出努力写出来的,那就是他的作品。每一字,每一句,浸润着孩子鲜活的思想,流露出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作为教师,我们要珍惜学生为作文所付出的劳动,看学生所看,想学生

所想。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作品,经常鼓励他们,指出他们文中的闪光点,并写上温馨的话语祝贺他。我们老师尊重了他的劳动,他也会尊重我们的劳动,不是吗?有了尊重的土壤,才有可能长出茁壮的幼苗。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化表达

曾看过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斯霞老师在一个学生的习作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法国阿姨是女的”这一句是天经地义的废话,必须删去。但是斯霞老师却觉得,那是小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这么一句。这句话出自儿童天真幼稚的手,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只要他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就没有问题。是啊,小学作文应该“姓小”,学生作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天真可笑的童言稚语,甚至在我们看来是荒唐的语言,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鼓励学生把“原生态”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对他们在学习和作文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合常规的语言现象,要持宽容的态度,不要急于教他们那一套成人化的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更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化语言的粗糙复制品。就像潘新和教授说的:“幼稚的真诚远远胜过成熟的虚伪”。

二、评价之境——以生为本,多元互动 (一)批改中交流,留下“伙伴的话”

学生是习作活动的主体。大力研究和加强学生的批改是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批改的重要内容。在作文批改时,我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通常以同桌或4人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从同龄人的角度出发,依据自己的体会进行讨论,然后在同学的作文本上来批作文。在组织学生批改同学的作文时,我通常让学生读两遍:第一遍,让学生读通全文,看看字迹是否工整,有没有错别字,是否有病句,标点是否用得恰当,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第二遍,仔细读作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看所选材料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条理清楚;语言是否流畅优美。对于一些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用波浪线画出,再写上眉批和旁批。最后,请学生写出综合评价即“伙伴的话”。写的时候要求以正面表扬为主,多找出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同时提出不足的地方或者修改建议,也可以插入介绍一下自己好的经验。这大大提高了评改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与应用能力。学生在评改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我能够像老师一样地批改文章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也就大大激发了;批改的时候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在回顾自己的作文,从而进行比较,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见识;可以说批改的过程就是重新构思这篇作文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的写作知识,比单纯听老师讲评效果要大得多。在评改中评改的同学与被评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相互纠正,共同促进。

(二)反思中提升,写出“自己的话”

每次习作,在同学之间互评之后,学生在自己的本子都要进行一次自评,写出“自己的话”。自评是作文评改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组织学生自评时,我通常引导学生进行“二读”:“一读”,读同伴们的评价,特别是对同学好的建议要虚心接受并进行认真修改。允许自己有不同的想法,鼓励与批改者进行交流、争论,在交流争论中提高对作文的认识。“二读”,读自己的习作,把觉得比较优美的词语、句子,可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在文后开辟“好词好句”、“精彩语句赏读”、“芳草地”等小栏目将优美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第三,综合伙伴的批改和自己的感悟,写出自评即“自己的话”。它可以写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点出自己的所获得的启示??自我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自己修改,自我感悟,学会了作文,也促进了自我发展。

(三)鼓励中进步,献上“老师的话”

老师的话,一般说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是有权威性的。学生互评、自评之后,老师的作用就是检查、总结,和学生一起欣赏。“老师的话”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文章,提出委婉地批评指正,也可以写上几句激情的鼓励,一般字数不用太多,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在你的文章中,老师看到了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老师期待你更精彩的文章!”、“你的文章,虽然语句还不够流畅,但老师看出了你的努力,感受到了你的进步 ,继续努力。”“你的作文,带给老师一种美美的享受”??老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老师的用心,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得到。中央电视台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啊,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只要多给他肯定、鼓励,他就会进一步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走向更大的成功。习作评价亦如此。

(四)关注中激趣,请进“家长的话”

家长评价,不是让家长代替教师的责任,而是让家长定期阅读孩子的习作,重点是让家长能了解自己孩子作文的情况,可以写写对孩子作文的感受,也可以提出希望。一般不要求家长对孩子的习作进行教师一样的批改和评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的作文被关注,也给父母提供了了解孩子的渠道,并能针对情况给孩子帮助,比如有些家长从孩子的作文中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化解了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而孩子也能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大大激发了孩子写作的动力。更有的家长自从参与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后,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写作了,给孩子买一些书读,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体验生活,为孩子的写作提供帮助,孩子的写作也比以前更有劲头了。

三、评价之真——彰显亮点,形式多样 (一)学生习作的最好肯定—— 教师深情朗读

有一个编辑,他在一篇文章中感谢小学老师对他的教育,他写道“文章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我已记不清了,但是真切地留在记忆深处的,是老师朗读的声音,那声音饱含热情,充满希望,把我的心打动了,我也能写得动人嘛!发作文本好几天啦,我都仿佛沉浸在节日的欣喜之中。”看了这则事例,我很有同感并深受启发。每天,我都会选出几篇好的文章,利用课前几分钟,使出浑身解数,饱含深情地读。每当看到被读作文的小作者那兴奋,激动的神情,我就知道他们

尝到了写作的快乐,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为了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尝试到这种快乐。我采用大面积读法,大到整篇文章,小到一个片断,甚至一个运用恰当的词语。到目前为止,我班学生的作文几乎每人都被我读过。

“在班里当众读作文,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对被读习作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同学讲树立了榜样,这个榜样就在身边,人家能写那么好,我也能!

(二)学生习作展示的大舞台——《“我们”的习作周报》

说到这份《周报》,那是受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启发,它制作非常简单,一张A3大小的白纸,里面的文字、图案全部都是我们自己手工制作完成,同学们还给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我们”的习作周报》。我们把一周习作中写得最优秀的篇章排在《周报》最显眼的位置,排在第二位置的是同学文章中的精彩片段,第三位置是学生优美语句。不管是小文章还是精彩句段,文末我都郑重其事地署上:小作者:xxx。《周报》的中缝,我还开辟一个小长框,上面是本周习作优秀者名单,下面就是本周习作进步者,最后署上出版日期。周五前我都会同班长、宣传委员等几个能力教强的孩子一起把这周报完成,并贴在墙上。

每次,学生看到署有自己大名的《周报》都是那样的欣喜若狂,不用说,以后的写作就更用心了。课余,他们谈得最多的是自己班里的《习作周报》;为了自己的习作能上《周报》不仅是孩子自己,连他们的家长也参与到努力中来了;优秀的“稿源”让我们应接不暇,

常常忙坏了我这个“主编”。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我会随时发现那些特别进步者,给他们一个特别的展示机会,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在《周报》上露过脸。天长日久,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只要你努力,大家都会看见;只要你进步,大家都认可。 (三)学生习作的最好检阅——鼓励学生投稿与参赛

当学生的习作逐步趋于成熟之时,老师们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站或有关刊物投稿并参加各种类型的作文比赛。无论结果如何,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这种锻炼还会不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单一个学期,班内就喜报频传:三位学生的文章发表在《语文时代学习报》;4篇文章在市级以上获奖;校园橱窗、校红领巾电视台就更不用说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我想:成功的快乐莫过于此。

于永正老师说:孩子们的童年应当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情趣的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品评起来都是有味道的诗??这首美丽的诗是由老师构思,师生一起创作而成的。有了诗的滋味,学生就再也不会感到习作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于永正.教海漫记[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2

[2]崔 峦.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深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J].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2005:1.

[3]周一贯.“儿童作文”:呼唤儿童精神[J].语文教学通讯.山西:2004:7~8. [4]朱华贤.兼评一种僵化的作文指导课[J].小学青年教师.河南:2004:11. [5]刘云生.儿童个性化作文的本体视点[J]. 语文教学通讯.山西:2005:6. [6]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4

[7]葛银铨.开发课程资源,弘扬母语文化[J]. 语文教学通讯.山西:2008: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l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