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9 整车运输过程监控模式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3-12-05 03: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案例9 整车运输过程监控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监控模式;信息系统;商品车

案例介绍

FL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制造企业,年产能力达80万辆。FL公司拟在W市新建一个新的物流基地,希望安吉物流给予规划并着重对商品车配送过程的监控流程重新进行合理的设计。

由于商品车的商品特性,在途运输配送的风险成本较高,原有的监控流程模式难以实时实现获得车辆的位置、速度及行驶是否正常,预计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质损发生情况等;轿运车陷入困境时,能自动或手动向监控中心发送求助信息,以确保司机、轿运车以及商品车的安全;通过过程监控提供可视化数据,无论轿运车分布在何处,都能及时接收到来自监控中心的调度命令。因此需要安吉物流给予新的方案新的技术重新进行监控模式设计。

一、案例困境

FL公司将基地筹划建在W市的郊区,距离该市火车站约15公里。W市政府对此全力支持,并且在税收、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但从物流基地到火车站15公里的路程会遇到交通拥堵问题,且15公里的短驳包含两端的装卸,也很容易造成商品车的质损。

其次商品车配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一项配送任务的完成包含了诸多环节。当订单下达后,调度部门通过收集信息、评估运力等环节制定调度指令。仓库接到订单指令及调度指令信息后,在规定的时间将商品车运往仓库待发区。随后运输部门安排车队进行物流基地与火车站之间的短驳。当商品车到达火车站后,火车站根据列车时刻表将商品车装车发运至目的地。商品车到达目的地后,客户签收并回单。这样,一个商品车配送的任务就全部完成。

二、案例中的问题

(1)要想了解轿运车的情况,只能通过拨打司机的电话进行查询,这不仅浪费了许多的人力资源,而且还不能确认信息的真伪。由于不知道轿运车的实时位

置,无法实现实时的指挥和调度。

(2)无法了解轿运车运行的真实情况,运输过程中缺少透明化管理,包括轿运车是否超速、司机是否疲劳驾驶和行驶轨迹是否正常等,这对于保证轿运车和商品车的安全至关重要。

(3)当轿运车的行驶轨迹出现可疑或轿运车报警时,不能对轿运车进行控制,如断油断电,以保障轿运车和商品车的安全。

(4)无法估计轿运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如商品车不能及时送到指定地点,而又没有及时发现,严重时将会影响企业的及时率,这对企业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损失。由于运输过程中存在许多客观的因素,如果能及时地发现这些问题,选择替代方案,就可以弥补因为轿运车不能及时到达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案例分析 (1)结合PEST分析

P:《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即将开始实施,《条例》对公路超限运输给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厉的处罚措施。

E: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的市场扩大,物流运输行业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对于运输监控的全面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S:随着物流的兴起,社会上对物流的服务要求也日渐提高。

T:国外的轿运车运输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等为支撑。同时广泛采用无线互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而我国现阶段无论从管理或是从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并加以学习,以及自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定会促进商品车运输业的发展。

(2)结合SWOT分析

S:临近铁路资源,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铁路运输稳定性强,易于监控管理。

W:监控信息化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监控精确度较低,且难以及时控制突发状况。

O:FL公司重视监控问题并希望积极寻求改善,同行监控信息化管理普及率尚不高。

T:FL公司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进行操作管理严重影响其综合竞争力,但同行先驱企业在物流信息构建运营方面早已先走一步,并在监控信息化管理上获得不错的进展。

通过分析,可得出FL公司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系统以及监控管理方案,导致在商品车配送监控过程中难以实时实现获得车辆的位置、速度及行驶是否正常,预计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质损发生情况等;轿运车陷入困境时,能自动或手动向监控中心发送求助信息,以确保司机、轿运车以及商品车的安全;通过过程监控提供可视化数据,无论轿运车分布在何处,都能及时接收到来自监控中心的调度命令等。由于监控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FL公司的风险成本控制,进而影响了该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四、解决方案

一、 分析监控需求

将监控环节分为在配送监控、仓储监控、管理监控和质量监控四大部分,其中质量监控贯穿整个业务过程。

(一) 配送监控

配送监控又可细分为在途监控(车人管理层面)和环节监控(数据层面)。 在途监控:可细分为正常运营监控以及故障监控。如将商品车由物流基地运往火车站,需要短驳周转车队。如果商品车不能及时到达火车站,而又没有及时发现通知物流基地,这将严重影响调度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一旦商品车脱离制造企业处于配送过程中,制造企业很难了解商品车当前位置和行驶数据,无法将调度信息实时下达给客户,也就无法预测商品车的到达时间。而司机遇到意外情况也无法及时通知公司获取援助,造成公司原有的配送计划被打乱,严重时将会影响企业的及时率,这对企业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企业需要配送过程进行在途监控(正常运营监控以及故障监控)。

环节监控:如当订单下达到调度部门,调度员首先需要根据订单量看商品车的数量是否符合满载条件,客户对调度及时率有何要求。其次调度员根据库存情况判断是否有足够的货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可运,并且根据运输系统的数据进行运力分析。最后调度员制定分配任务和排程计划。整个排程计划的制定过程需要调

度员对库存、订单、运力等信息进行实时获取和综合分析。因此,这些过程的监控和信息的传递必不可少。

(二) 仓储监控

检查监控(效率层面):商品车在发运前都需要经过若干检测程序。 对目的地信息进行核对检查。在以往的经验中,短驳驾驶员容易发生商品车停错待发区、目的地混淆(如山西和陕西混淆)等情况。

对商品车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车颜色、车形等。

商品车出厂的合格证资料、驾驶指南手册和备用钥匙等附件,应统一置放在商品车储物箱中,保证商品车销售的完整性。

这些检查监测过程,在进行人工操作的同时,应尽量进行电子信息化操作,以减少失误率并提高效率。

(三) 管理监控

中心监控(管理层面):如从物流基地到火车站15公里的路程会容易遇上交通阻塞问题,此时就要监控中心调度员及时进行路线重新规划绕路行驶以保证配送效率,及时送达。

(四) 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商品特性):

由于商品车的价值特性,质量的完好是维持商品车价值的重要前提。质量的破损将直接大幅度折损商品车价值,而且修复成本较高。故需要全程对商品车进行质量监控。如当商品车入库时,首先需要进行商品车质量交接,包含交接检验、质损判定、记录、签字确认等环节。接车方通过交接检验发现的未曾有过记录的质损,责任由交车方承担;不是在交接检验中,而是在维护或其它过程中发现的未曾有过记录的质损,责任由维护方承担。在这个过程中,商品车质量交接至关重要,是从根本上明确供方的责任。对于质量交接,不管电子交接还是人工交接,都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监督和管理。同样,短驳过程中也需要商品车质量交接。这里的质量交接主要是在运输两端的装卸过程中,这个过程最容易发生商品车的质损,需要全程监控和记录。

二、 物流信息系统构建设计以及终端技术应用

(一)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

信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网络化得到了进一步实现,企业正以崭新的模块化方式进行要素重组。所以说,物流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人机系统、管理网络化系统和社会系统。

1.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有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或单项子系统,由于种种原因,离用户的最终目标都有一定距离。目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基本集中在财务管理和文字处理方面,企业级物流信息系统应用面小,应用效果不理想。综观物流系统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应把握以下几点:

2. 明确系统的建设目标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搞过计算机应用开发,但真正收到成效的并不多。有些企业不清楚系统建设的目标,赶时髦,或仓促上马,忽视基础建设,使建成的系统基本是手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从而导致了应用层次不清,归纳提高不足,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作用。另外,由于许多企业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在系统化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无法针对现行管理体制制定出科学的、规范的、可行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与物流管理模式以及业务过程相结合,在一个陈旧、混乱的管理模式下是不能很好地建设和应用信息系统的。应在对现行管理模式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计算机建设过程中,为便于实现,在做好详细的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应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系统规范化和必要的数据准备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的目标应是现实可行的,并充分考虑物流的特点和管理上的侧重,即不可简单模拟,也不可贪大求全。

3.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物流信息系统是介于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之间的中间层次,但在某些子系统中没有严格界限,包括决策支持的功能。方便、灵活、实用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的基础。由于建设规模大,职业因素多,系统建设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应当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合理地计划出系统的实施步骤,逐步建设。从国内外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来看,分析是在不断完善的管理体制中不断发展,在需求和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下逐步提高的。

4. 加强基础建设,把握好系统应用的层面

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基础环境(包括信息收集、汇总、整理、分析、流通、存储的过程,系统应用制度等)是系统建设的基础。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是物流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的过程。要使计算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la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