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

更新时间:2023-03-29 11:17:01 阅读量: 建筑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

——大而不强

摘要: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国际化,对我国国有

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坚持渐进式的发展道路,整个国有企业体系是一个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在改革与调整中求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每隔5至8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在内容上就会有新突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是以中央企业、大企业为主体,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的是想保持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一个趋于常态、相对稳定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企业规模较大,但实力不强。国有企业从国退民进到国企股份制这一阶段,走上了曲折的改革之路。论文从国有企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国企“大而不强”的原因。并提出良好的改良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而不强,改革,战略选择 正文: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

分析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可以看出,此次500强入围门槛从上年的93.1亿元上升为105.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而且,中国企业500强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比重继续攀升,收入利润率等绩效指标首次超过世界及美国500强。

但中国企业500强只能定义为500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多数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低,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企业。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例如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却仅有两家企业盈利,行业亏损达145亿元。

二、 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原因

(一)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由于产品销路不畅,库存积压增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影响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企业设备利用率普遍较低,巨大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在第三次工业普查中,在调查的 402 种工业品中,有 83% 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或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只有 0 . 65 。技术进步迟缓导致许多国有企业消耗过大,成本过高,浪费严重。

(二)资产负债率高,不良债务较多

统计资料表明, 1998 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65 . 9% ,比全部工业企业高 2 . 2 个百分点;利息支出达 1097 亿元,占产品销售利润的 37 . 9% 。由于负债压力过大,企业不可能留足生产资金,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正常发展。同时,由于债务过多,相当部分久拖不还,形成呆账坏账,给金融机构和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三)社会负担过重,政策性负担过重

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特大型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承担了大量社会性职能,创办了很多医院、学校、商店及其他公共福利与服务设施。为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就业问题,许多企业兴办了大量“寄生”性质的劳动服务公司。这些非经营性资产大约占国有企业固定资产 15% 。国有企业每年用于职工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大约占企业全年管理费用的 50% 。企业办社会,既影响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状况的改善,从长远看,也不利于职工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体制下,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各种扶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种价格扭曲和市场垄断的取消,以及国外的产品进入我国,开放、竞争的市场逐渐形成。由于战略性负担是企业不具有自生能力的问题就由隐形问题变成了显性的问题。

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产生两方面的负面影响。其一:政策性负担本身年复一年持久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其二:国有企业不是通过改进激励、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求的生存和发展;而是利用自身特殊困难与国家讨价还价,争取各种补贴,要求国家出

台抑制竞争的保护性政策。

(四)富余人员多

据保守估计,全国国有企业富余职工至少有 1000 万人。富余人员多,企业支付的工资总额和管理费就多,企业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利润自然减少,亏损的可能性就大;另一方面,大量富余人员无事可做,影响了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也影响先进的技术和劳动组织形式的应用。

(五)效益下降、亏损严重

90 年代以来,国有工业的经济效益总体上呈下滑趋势。 1990 年,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 27 . 6% 和 47 . 3% ,到 1998 年,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上升到 41 . 5% 和 68 . 8% 。在 40 个大类行业中, 1990 年净亏损行业只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气等 7 个,到 1998 年净亏损的行业增加到 21 个亏损尤为严重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五个行业, 1996 年 ~1998 年累计亏损额已经超过了本行业国有企业的净资产。亏损的加剧使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

(六)垄断性行业缺乏竞争力

我国的垄断性行业改革所有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行政体制和行政权力造成的垄断。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电信、电力和民航等企业尝试政企分开、政资分离、业务分拆虽有所成就,但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垄断行业监管体制落后。政府职能亟需调整和转变,垄断行业的深层次体制矛盾依然存在;二是垄断行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广度上,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电信、电力和民航等产业,对铁路、供水、供气及其他专营项目的改革相对滞后;三是立法滞后,《反垄断法》的未出台难以约束市场上各类主体的经济行为。四是垄断行业的大型企业改革步伐滞后。一方面很多领域一直未对民营企业开发,一方面,大型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一直在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结论:我国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但实力不强,其改革方法可选择以下几点。

(一)剥离政策性负担,解决企业的自生能力问题

无论是国有还是私营企业,政府都必须给予政策性的优惠或补贴。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必须将企业所以亏损都承担起来。如果政策性负担不剥离,任何改革都无法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

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的在于剥离政策性负担。在剥离政策性负担以后,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应该赚的正常的利润,如果企业的利润水平低于正常利润,那必然是经理人员的能力或操守问题,只有剥离政策性负担,才能克服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并根据以制定能使经营者和所有者激励相容的奖惩制度。

(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资金和人力是有限的,必须将企业资源放到核心竞争力上,这就要求国企放弃不相关多元化,沿产业链纵向延伸成为了国企变强的新趋势。将多元的业务连贯起来,在企业内部打通产业链,成为了“集中发展”最主要方式。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纵向的产业链延伸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打通产业链,即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成本及质量,还可提高出口竞争力。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实现产业链整合和沿产业链发展。1月21日,国资委正式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旨在严格管理中央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国企将通过并购、战略联盟、培养专业人才、强化管理等方式减少沿产业链发展的风险并取得技术及运营经验,推进企业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ky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