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1

更新时间:2023-08-12 08:20: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 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近年来,教师群体已成为心理健康问 题,尤其是心理障碍和职业倦怠的高发人 群。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学一线教师中有 半数左右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 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如心烦、爱 发脾气;16.56%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 碍”,如失眠;2.49%的教师已有“心理 疾病”,如重度焦虑或抑郁等。 要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 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 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 (一)健康的涵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在其《世 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 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 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 适应等几方面。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 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 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 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由此, 健康的观念也逐渐由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根据此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 衡量个体健康的10项具体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 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 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 化。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 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 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 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 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 协调。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 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 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 能状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 点: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标准: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美国心理健康协会提出的标准:有26条:

1、经常感到快慰、舒适;2、不为恐惧

、 愤怒、爱、妒忌、罪恶或者忧愁等情绪所 捆绑;3、坦然接受不如意的事;4、以容 忍、开放的心胸,面对自己、面对他人, 必要时,还能自我解嘲;5、不高估或低估 自己的能力;6、能接受自己的缺失;7、 保持高度的自尊心;8、善于处理所面临的 各种情境;9、能从每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汲取生活乐趣;10、经常感受人际关系的 乐趣;11、经常关怀他人,热爱他人;12、 拥有永久的、非常良好的友谊;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13、相信别人,由衷地喜欢别人,也渴望人家 爱自己、信任自己;14、尊重别人的思想与意 念,尽管这些思想与意念与自己有些分歧;15、 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也不随便接受别人 的看法;16、乐于参与各种团体的活动;17、 对左邻右舍,甚至所接触的任何人,都具有高度 的责任心;18、胜任并愉快地面对生活中的各 种需求;19、能自行处理所有的问题;20、勇 于负责;21、尽可能谋求与环境的良好相处; 22、乐于接受新经验与新观念;23、能充分运 用自己的天赋;24、能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25、能自我思索、自我抉择;26、能全力投入 工作,从而寻求乐趣。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二)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

1、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 (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3)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 (5)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6)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二)我国现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黄坚厚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1976): ①乐于工作;②乐于交往;③接纳自己; ④适应社会。 张春兴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1991): ①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②掌握自己的思 想行动;③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④能与 人建立亲密关系;⑤独立谋生意愿和能力; ⑥理想追求不脱离现实。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三)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

参照现实社会生活与人们的心理和行 为表现,我们认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可作 如下表述: 智力正常是基础, 关系协调是关键, 情绪状态是表现, 人格完善是结果。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其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的的关系协 调可以具体细分为四种关系:⑴人—己关 系,即主体我和客体我之间的关系,也就 是通常所说的认识、接纳、完善自我等; ⑵人—人关系,主要包括与长辈、同伴、 异性、家庭关系等的处理;⑶人—事关系, 包括如何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休闲等 活动;⑷人—物关系,即协调与物质(金 钱)、科技(工具)、环境(自然)、社 会(政治)等的关系。而在这四种关系中, 人—己关系即自我意识是最为

核心的要素。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成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

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 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目前我国把成人心理健康 的标准界定为: 智力水平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 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正 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 理条件。 自我意识正确 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它提倡一 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包括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 自我。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人际关系和谐 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具备以下具体特点:其一,了 解他人,理解他人;其二,乐于接受他人,也愿 意被他人接受。由于心理健康的人喜欢别人、接 受别人,所以他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欢迎的。 生活平衡积极 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 来的不同的满足,他们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并 不只是埋头工作,也能懂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 的满足感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放松感。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 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动能跟 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 致。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情绪乐观向上 情绪乐观向上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 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 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悦的、欢快的、稳 定的。 人格统一完整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 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 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一定联系和关系的整 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 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 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三、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 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典型症状

(一)主要问题 1、自我否定引发的痛苦感。 2、新型师生关系引发的不适感。 3、自身素质缺失引发的焦虑感。 4、教育目标与现实反差太大带来的茫 然感。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二)典型症状

1、焦虑。从本质上讲,焦虑是一种情绪状 态。它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 的工作不安、担心、恐慌、害怕等。 2、抑郁。这是一种以压抑、伤感和绝望为 主的情绪状态。 3、嫉妒、攀比。这是教师心理失衡的典型 表现。 4、强迫症。这是一种神经功能性障碍症。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四、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 主要原因

导致中小学教师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心 理疾病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 方面的。 客观原因

主要是: 1、无奈的升学率:永远的绳索。 2、体力上过于辛苦:不堪重负。 3、职业的竞争加剧:危机感油然而生。 4、学历的进修与培训及职称晋升的压力: 彼伏此起。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5、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挣扎与困惑。 6、当代学生思想复杂,难教难管;家长 对教师要求不一致:教师工作前难后难。 7、学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不公平,人 性化不够等)。 8、教师自身在认知或人格方面存在问题 (认知失调)。 9、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家庭婚姻出现 问题(后院失火)。 10、社会环境的冲击,行业差距过大, 使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

五、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 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 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 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 来越引起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 教师自己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jm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