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响应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23 21: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摘要

快速消费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与耐用消费品有很大的不同,快速消费品 消耗量大,消耗速度快,消费周期短,且很多快速消费品的消费具有季节性, 且快速消费品的消费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等趋势,其销售渠道也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这些都决定了快速消费品配送体系独特的特点及对快速响应配送能 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配送物流业才刚刚起步,发展很不成熟,虽然近几 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供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物流企业很多是 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 有质的提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 多、小、弱、散、 慢 是目前物流市场的整体状况。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快速消费品对配送的快 速响应要求不相适应。

鉴于此,本文以提高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初衷, 对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快速消 费品及其配送的相关理论,以及快速消费品配送和快速响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等;并且还分析了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速响应能力的重要性;在深入地分析了 当前我国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对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 的选择进行了决策分析;同时,将延迟策略运用到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各个环节 中;最后,对快速消费品作业流程以及作业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和标准 化,以求全面提高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速响应能力。

关键词 快速消费品配送 快速响应 配送模式 延迟策略 流程标准

Abstract 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is a kind of special commodity,which is greatly different from durable consumer goods.Its consumption and marketing channel keep changing rapidly,So logistics of FMCG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has high requirements to logistics service suppliers.Logistics has experienced high development speed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but China’s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still fall far behind the distribution demand of FMCG.

In view of this,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find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of FMCG’s distribution and to make the FMCG enterprises more competitive.This thesis apply quick response theory to consumer goods distribution.First of all, this thesis expound relative theories about FMCG and its distribution and their research’s development,and figure out the importance of quick response ability in FMCG’s distribution.This thesis specialized study at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FMCG distribution market, and the FMCG’S demands for quick response delivery.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common delivery modes of FMCG and figure out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mode,and then advance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quick response by using postponement strategy. At the end, this thesis optimize and redesign the delivery processes of FMCG so as to achieve quick response to customer’s demands.

Key words FMCG distribution quick response distribution mode

postponement strategy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目录……………………………………………………………………………… Ⅲ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3

1.3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4

第2章 快速消费品配送概述…………………………………………………… 5

2.1快速消费品概述…………………………………………………………… 5

2.2配送的概述………………………………………………………………… 6

2.3文献综述…………………………………………………………………… 6

2.4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速响应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12

第3章 基于快速响应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选择决策…………………… 14

3.1我国快速消费品配送的需求分析………………………………………… 14

3.2快速消费品配送的特点及其对配送服务的要求………………………… 15

3.3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的关注重点…………………………………… 16

3.4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的步骤………………………………………… 17

3.5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比较分析………………………………………… 17

3.6运用网络分析法(ANP)进行选择决策…………………………………… 25

第4章 提高快速消费品配送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延迟策略……………… 32

4.1延迟策略的内涵…………………………………………………………… 32

4.2延迟策略在快速消费品配送中的应用…………………………………… 33

4.3延迟策略在快速消费品配送中的定位…………………………………… 34

4.4快速消费品企业经营特点对延迟策略类型选择的影响………………… 36

4.5快速消费品配送中可以运用的其它策略………………………………… 37

第5章 快速消费品配送作业流程的优化和标准化设计……………………… 39

5.1快速消费品配送的一般作业流程设计…………………………………… 39

5.2日用小杂品配送的标准化作业流程设计………………………………… 40

5.3生鲜食品、副食品配送的标准化作业流程设计………………………… 40

5.4果蔬类农产品配送的标准化作业流程设计……………………………… 43

第6章 快速消费品配送作业流程各环节的优化与标准化设计……………… 45

6.1进货与储存的优化与标准化设计………………………………………… 45

6.2订单处理的优化与标准化设计…………………………………………… 48

6.3流通加工的优化与标准化设计…………………………………………… 50

6.4分拣与配货的优化与标准化设计………………………………………… 52

6.5配装与送货的优化与标准化设计………………………………………… 54

第7章 案例分析:雅芳公司的基于快速响应的配送体系…………………… 57

7.1雅芳公司原有的配送体系………………………………………………… 57

7.2雅芳公司新的基于快速响应的配送体系………………………………… 58

7.3雅芳公司配送模式的决策分析…………………………………………… 60

7.4雅芳公司配送策略分析…………………………………………………… 61 结 论…………………………………………………………………………… 63 参考文献………………………………………………………………………… 65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致谢……………………………………………………………………………… 68 个人简历………………………………………………………………………… 69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第1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人们发现有很多消费品消费频次高,需要得复的使用与消耗,消费量特别大,生产企业主要通过规模的市场量来获得利润和价值,于是逐渐将这类商品称为快速消费品。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品种少、产量小、档次低,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必需,难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快速消费品行业率先对外开放,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进入快还发展期。现在,我国基本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快速消费品产业,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下面以占主导地位的食品业和日化工业分析我国快速消费品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食品工业保持着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年平均增速绐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05年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58家,从业人员416.15万人,除农业以外的食品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在5000万人以上,从1996年起,食品工业销售额连续居全国工业行业之首;200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4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079.14亿元.占全国工业经济份额的8.63%。调味品行业、休闲食品行业、糖果行业、冲调食品行业、方便面行业蓬勃发展。

(2)日化工业

从市场规模看,中国日用化工市场仍处于增长期,赛迪顾问数据显示,与2003年相比,2004年受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增长速度减缓,但因城乡居民消费拉动,仍有9.4%的市场增长率,市场规模达到1094亿元人民币,据赛迪顾问预测,2005年中国日化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14亿元人民币,增长率11.0%,以其中的化妆品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化妆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到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其它类的快速消费品行业虽然发展历程不尽相同,但也具有相似的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几十年来一直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人们对各种消费品的消费快还增长,快速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现代商业行态如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几乎铺满了大小城市,很多农村也出现了各种中小型超市,各种形态的市场上商品丰富多彩。

根据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发布的系列 放眼中国市场 报告,作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之一,中国快速消费品增长迅速,在AC尼尔森进行全国监测的29个食品/饮料及其它品类当中,中国的零售市场在2001年取得了8%的增长率,2002年在多数主要的零售市场萎靡徘徊的时候,中国快速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增长10%。AC尼尔森近期发布的2005年《放眼中国市场》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整体增长了七个百分点,30个主要品类当中有20个呈正增长,其中10个品类的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酸奶/酸味奶以38%的增长率位列各品类销售额增长之首。其它增长最为迅猛的品类包括护发素(33%)和婴儿奶粉(23%)。AC尼尔森的零售研究同时表明,现代零售业态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快速消费品的迅猛增长。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快速消费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与耐用消费品有很大的不同,快速消费品消耗量大,消耗速度快,消费周期短,且很多快速消费品的消费具有季节性,且快速消费品的消费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多等趋势,其销售渠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决定了快速消费品配送体系独特的特点及对快速响应配送能力有效的提高。在我国,配送物流业才刚刚起步,发展很不成熟,与快速消费品对配送的特殊要求不相适应。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提出的 速着生存 观念认为,世界正分成快者和慢者。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三大背景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从 以大求胜 转变为 以快求胜 。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资源转换系统,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来自于资源转换的数量,即规模,还来自于资源转换的时间,即速度。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能否怜惜速响应市场需求已成为决定其成功乃至生死存亡的关键。

消费者对于快速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苛刻,不仅要求消费品有优良的质量、低廉的价格、良好的顾客服务,还要求能将消费品迅速的送到顾客手中。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产品市场寿命不断缩短,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留给企业思考和决策的时间十分有限。市场竞争的规律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因此,对于行业竞争激烈且时效性非常强的快速消费品来说,实现快速响应配送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是未来至胜的关键。

就快速消费品的配送系统而言,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配送体系。目前,以快速响应为理念的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柔性制造、延迟制造、准时制生产(JIT)、并行工程等,但这些技术多应用于企业的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在配送物流阶段快速响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很多快速消费品企业的配送物流系统庞大冗余,系统内部的组织机构衔接不够紧密,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产销脱节、市场信息扭曲、市场响应缓慢等现象,严得削弱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回报率,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初动的局面。因此,研究快速消费品配送体系快速响应能力的实现,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及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3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总结前人对供应链管、物流配送以及快速消费品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高快速响响能力在快速消费品配送中的重要性,对并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选择、并试图通过对快速消费品模式的全理选择配送策略的有效运用、以及对配送作业物流的优化和标准化设计,提高快速消费品配送的效率,提高快速响应能力。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

(1)将快速响应理念应用到快速消费品配送中,指出快速响应大快速消费品配送中的重要性。

(2)对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基于快速响应能力对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进行选择决策,且将网络分析法应用到快速响应配送的决策过程中。

(3)将延迟策略运用在快速消费品配送中,利用延迟策略提高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响应能力。

(4)对快速消费品配送的作用流程进行优化和标准化,以提高快速消费品配送的效率。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第2章 快速消费品配送概述

2.1快速消费品概述

快速消费品( 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提消费者消耗较快、需要不断重复购买的产品,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包括日化用品、食品饮料、烟草等,药品中的非处方药(OTC)通常也可以归功于此类。还有另外的叫法是 包装消费品 ( Packaged Consumer Goods)或PMCG (Packaged Mass Consumption Goods )或FMPG ( Fast Moving Package Goods ),顾名思义,产品经过包装成一个个独立的不单元来进行销售,更加着重包、品牌化以及大众化对这个类别的影响。与快速消费品概念相对应的是 耐用消费品 ( Durab1e Consumer Goods )通常使用周期较长,一次性投资较大,包括(但不限于)家用电器、家具、汽车等。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是相对的概念,很多原来属于耐用消费品的产品不断加入快速消费品的行列。

正因为快速消费品消耗较快,且需要不断重复购买,它关系到所有人群的日常生活,因此快速消费品有着全球最为广泛的市场,以及作球每年最大的购买金额。所以,快速消费品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又因为其消耗快且技术门槛低,快速消费品市场无疑也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一般而言,快速消费品有如下的特点:①快速消费品是日常用品,针对消费者日常使用满足一些基本的需求,更加着得包装、品牌化以及大众化;②快速消费品一般价格较低,属于公众生活必须或者快速普及类产品;③消费周期短,周期一般不长于10周;④消耗后需要及时补充;⑤便利品,消费品一般习惯性的就近购买;⑥视觉化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很容易受到卖声气氛的影响;⑦品牌的忠实程度不高,消费者容易购买同一类产品中的不同品牌。

根据快速流通消费品的零售监测权威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分类,快速流通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类和非食品品类:1)食品饮料类:婴儿谷麦类食品,饼干,有汽饮料/运动饮料,干脆不食,品香糖,婴儿奶粉,即溶咖啡,即食面,奶粉,麦乳精,酸奶/酸味奶等。2)非食品类:电池,洁面产品,护发素,头发定型产品,家用清洁产品,杀虫剂,洗衣剂,香皂/沐浴露,剃须刀,刀片,妇女卫生产品,洗发水,鞋油,护肤品,牙刷,牙膏等。

2.2配送的概述

配送的概忘原本是从日语中直接引用而来的,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既配又送,即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节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之货送交收货人。1991年,日本的《物流手册》对配送概述的描述是 面向城市内和区域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 之后又进一步做出解释 生产厂到配送中心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运输,从配送中心到顾客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配送。

2001年4月,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一个关于配送的规范定义:配送是 以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进送到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物流所有的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个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

2.3文献综述

2.3.1快速消费品配送国内外研究现状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国外对配送领域的研究开始于对车辆优化问题的研究[8]。自Dantzig 和 Ramser 在1959年提出物流配送中的车辆路线问题(Vehic1e Routing Prob1em,VRP)以后,引发了诸如运筹学、应用数学、组合数学、图论与网络分析、物流科学、计算机应用、管理学以及运输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极大重视,从而很快是配送问题成为这些学科的前沿和研究的热点。

Turnball ( 1989 ) 运用供应键理论对英国的食品和饮料行业的配送经营情况进行了研究。他指出通过配送业的开展可以减少食品和饮料行业流过环节,隆低产品的损耗和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当垂直一体化在社会的激烈竞争和企业寻优的过程中已逐渐失去了强劲生命力之即。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键管理则可以帮助企业构筑优势互补的战略聪明,并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择优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公工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赢利,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段。因此,国外学者开始重视对物流配送的价值研究。Langley, Holcomb (1992)从创造顾客价值入手分析了配送在创造产品价值中的重要作用配送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手段通过优化供应链的管理来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35]。Andraski.Joseph, Novack .Robert (1996)从产品、价格、促销、地点和人群等五个方面论述了配送可以促使商品增值的作用[31]。他们认为配送企业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来开展工作。配送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在上述五个方面的经营态度。这不仅在配送组织内部自身的营销态度,而且更在于顾客对配送组织的态度。因此,配送组织必须通过在这五个方面成功经营来激发顾客对其认可的态度。Dapiran. Peter, Lieb. Robert ( 1996 )从配送的市场环境入手,研究了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其是增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32]。Lieb. Robert、Miller.John (2002 )通过对美国50家大型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大型企业的经营成本的节省在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第三方配送业的开展,并且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公司已经通过第三方配送的方式来支撑其电子商务的开展[36]。他认为,在网络经济中,网上的虚拟运作与实际的物流配送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新经济形态。

上述西方国家学者对配送对顾客的价值、成本利润价值和配送在新经济中的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企业创造出更好的利润,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段。因此,配送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商品营销方式,而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手段。

近年来,由于国内快速消费品行业快速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快速消费品配送进行了一些研究。

曹云( 1998 )对我国生鲜食品行业中的连锁配送和流通加工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他认为流通加工能够为连锁配送创造品牌效益。而连锁配送又为流通加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黄翥(2003)对我国的冷链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他认为运用冷链设备可以减少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企业经营成本[5]。

沈伽 (1998 )从经济学角度对物流企业的经济规模和在现在规模下物流配送量的经济规模进行了界定[20]。他认为长期成本曲线单位物流配送量成本的最小值与短期成本典线交点就是配送企业在理论上最大的经济规模,面现有规模下物流配送量的经济规模则是当边际收益等于零时所对应的物流配送企业的配送量。林桦(2003)对第三方物流配送进行了交易费用方面的研究。他认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为建立第三方物流配送可以减少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了专用性资产的共有和交易手续的简化,从面最终实现了减少交易费用的目的[9]。武云亮、袁平红(2003)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我国产业中的第三方物流和网络化物流等组织进行了交易费用的理性分析[23]。他们认为虽然自营物流向第三方物流配送转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须趋势,但是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能无视客观经济规律而盲目的地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

胡勇(2002)对我国食品零售业中的店铺直接进货、共同配送、一体化配送三种物流配送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10]。李学军,王建(20020通过分析我国食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的食品物流发展战略[11]。

黎慧贞、马爱霞(2003)分析了物流配送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内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运作形。他们认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建配送只是一种过度形式,如果其不利于公司的规模经营和资源优化配臵,就可以将其外包第三方[12]。胡静、杨世民(2003)提出了在我国药品流通领域中应积极发展代理配送的新模式。他们认为发展代理配送将有助于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优化社会资源配臵[6]。王遐见(2004)针对我国粮食流通业入世以前所临的困境,提出了粮食流通业通过资产优化重组、技术改造、功能拓展和转换经营机制等途径,可以发展具有无限商机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21]。

赵家俊(2004)以物流配送体系为对象,论述了配送的基本原理、类型;归纳了配送的主要模式、组成、基本环节、工业流程;研究了配送合理化和配送方案优化的数学方法;对配送中心的功能、作用、作业流程、设施设备和选址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智能配送体系的技术支持与人力支持、主要技术和设计做出了初步探索;特别分析了配送操作中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还提出对物流配送体系操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了只有系统化才能科学化[30]。刘联辉(2004)从配送活动微观运作、操作实物角度出发,紧紧围绕 配 与 送 两个基本职能,系统地对配送作业与管理进行了介绍,以指导企业配送作业与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该文献的写作特色是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理论与实务相结合[13]。

陈兵兵(2005)指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相对较长,运作节奏较其它行业要快,因此其供应键就要求必须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该文提出了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企业缺少优化的管理理念与工具,特别是信息化管理的工具,长期以来在上下游之间、甚至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许多业务环节上都存在着脱节现象,因此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慢、运营成本高,效益低、该文还提出了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键管理的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要对配送进行优化,配送优化是对配送环节的业务进行合理化和改进,通过与供应商协同运作更好的进行订单履行,采用不同的订单接收与处理方式来完成配送订单处理,首先,需要跟据客户的配送需求,在考虑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利用模拟分析来制定配送计划、服务与运作策略,进而根据不同的策略和规模编排出接货、理货、挑选、分拣、出货与发运的计划,如果要涵盖配送加工,则需制定加工业务的计划与排程。这在些优化的计划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配送作业,同时需要以例外情况进行报警和处理[3]。

刘洋(2005)指了目前中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存在信息协同性的问题,前方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到后方的生产商,从而做出生产计划。供应键上的企业之间、企业和各个部门之间和信息不共享,业务的不协同使信息滞后,导致人为的不确定性。单个企业或者部门的计划由于需求掌握不准,和缺少快速优化编制计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划的工具,导致计划不准,编制速度快,以至于计划无法满足真实的市场需要变化,重排计划困难,响应速度慢,整个系统因为缺少好的数据而无法实现上下游的联合协同计划,在链上的各个环节上存来务务衔接失误和滞后,最后,该文指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是快速消费品的行业行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要结合物流化和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客理技术革新为导向,对快速消费品的各个生产要素和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14]。

2.3.2快速响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快速响应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多,总的来说,这些文献可以分为四大类:

(1)对于快速响应的概念辨析:尹得超等(2005)从客理学的角度给出快速响应的定义,并分析了快速响应的组织特征[27]。王秋华等(1999)提出了快速响应的 储备要素 型概念[24];徐晓春等(2004)对快速响庆物流的涵义进行解释,认为快速反响物流是适应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而建立的一种为生产体系服务的物流体系,以达到消除浪费、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目的[23]。Lin C.W.R等(2005)指出快速响应是一个带反馈的系统,系统内的成员结成动态联盟,利用信息技术满足顾客需求[37]。

(2)关于快速响应系统构建的研究:杨长辉(2004)给出了一个制造企业快速响应体系结构模型,从理论基础层、支撑体系层、使能层和核心层四个层次构架快速反应系统[26];刘联辉等(2004)建立了企业快速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由管理供应商能力、产品质量状况、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管理水平六个一级指标组成[13]。徐晓春等(2004)从生产模式、配送系统、信息网络、人务资源保障和物流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建立服装企业快速相应物流系统相应的对策[22];艾明晔等(1999)分析了企业快速响应能务的构成,认为快速响应能力包括环境分析能力、产品的迅速创新与加工能力、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与核心能力[1];能源等(2004)给出了研究快速响应能力和三种视角,即从理论研究角度、信息化角度和技术创新角度对快速响应的不同内涵作出了全面的论述[4]。

(3)还有一类文献是从操作层面出发研究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实现快速响应。Hamish McMichael等(2000)给出了澳大利亚纺织、服装、鞋类行业务( TCF industry )运用快速响应的一个实例,并分析了实施快束应反带来的益处[33];King R.E.等(1999)也给出一个美国化纤制造商集成其在墨西哥的采购物流供应链,实施快速被给和垂直集成制造商品粮( Virtically Integrated Manufacturer,简称VIM )的实例研究[34];鲁其辉等(2004)研究在供应链中同时引入快速应反( QR )和补偿策略( RP )既提能提高Paretod (指行动双方行动完成后,一方的收益不变或有所提高,另一方的收益提高),又能够提高服务水平,并建模分析了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系统采用QR和RP的四种组合对服务水平,期望卖出量、缺货量、残余量变化的影响[18]。

(4)在快速反应物流管理方法研究方面,Bowersox 和Closs (2001)提到了以时间为基础的物流,他们提出延迟与集运可以减少物流时间[19];雷小清(2004)指出缩短提前期,获取快速反应能力的途径是进行渠道管理,对渠道进行以时间为基础的业务流程重组,可用价值增值时间分析和薄弱环节分析的方法进行。我国对快速反应策略、时基竞争研究比较系统全面的要数华中科技大学的马士华教授,他提出了供应链多阶响应周期的概念,并建模分析了供应链中的时间消耗特点,从供应链运作、物流管理、信息处理、供应链成员的合作等方面对缩短多阶响应周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5]。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快速消费品配送和快速响应的研究很多。但是却没有把快速响应与快速消费品配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快速响应能力对于快速消费品配送来说,却是极其得要的。

2.4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速响应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竞争、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导致竞争模式不断的发展,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基于时间的竞争成为年代主流的竞争模式。Stalk(1998)在其《时间—竞争优势的下一个资源》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基于时间的竞争 一词[41],该文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并获得了1989年McKinsey最佳论文奖。该文是最早发表的详细讨论基于时间的竞争问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竞争模式的演变过程,并重点讨论了时间作为竞争优势关健资源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基于时间的制造、销售、配送、创新和战略的本质,并提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竞争者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引进新产品和扩大品种范围,导致今天最新的竞争模式的出现——基于时间的竞争。

基于时间的竞争要求在考虑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同时,快速成响应客户需求并开发新产品,其本质是在生产和配送的各个环节压缩时间,从面形成在竞争优势上明显的资源。今天,顾客面对众多的选择机会已经变得更加成熟而细致,对制造商和服务商提供的响应也丁分敏感了,只有基于时间竞争的企业才有能力满足这样的顾客需求,并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响应,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状态。

快速消费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快速消费品消耗量大,消耗速度快,消费周期短,且很多快速速消费品的消费具有季节性,这些决定了快速消费品配送对时间和速度的要求特别苛刻,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中,想要在竞争中免受淘汰,关求得发展,唯一的选择就是对快速消费品配送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优化,使其具备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

针对客户的需求,市场中有两种服务水平,第一种是进入市场必须具备的基本水平,即 资格服务水平 也就是说在突破市场壁垒所必须达到的水平。在这种服务水平下提供的客户服务可以从任何一个提供者那里得到。然而,为发展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这个城市或细分市场中发展一种服务组合,超过 资格水平 。一种方法是比其它竞争者更出色,另一种方法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这时客户会认为所享受到的服务, 具有真正的价值 即 决定性服务 是因为这种竞争对服务者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使客户的感知度提高,以至于将该公司列为道选供应者。

对于快速消费品这类特殊的消费品,如果快速消费品企业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响应配送服务的话,则相当于在 资格水平 上创造差异性服务,形成竞争优势。

从客户服务的层面上来看,快速消费品配送系统的时间问题就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对于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但可能使公司减少存货时间或周转时间,从而减少库存成本,它把企业配送作业的重点从根据预测和对存货储备的预期,转移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方面上来,提高了企业完成配送作业和交付产品的能力。同时,还可能减少快速消费品过期变质等风险。因此,是否具备快速响应配送的能力是决定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第3章 基于快速响应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选择决策

任何一个企业的配送效率的高低和其采取的配送模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章将对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以便为快速消费品企业为实现其配送的快速响应能力而选择有利的配送模式。

3.1我国快速消费品配送的需求分析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已建立了一批融商流、特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但是,我国在配送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在近年来才快速发展起来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配送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于快速消费品这种时效性很强的商品来说,目前存在的且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快速消费品配送的效率太低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我国大多数快速消费品企业都建立为怎么服务的配送体系,其业务量低,无法达到经济配送规模,并且其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落后,无法实现管理科学化、作业机械化、导致高成本、低效率,远远不能满足快速消费品这种对送达时间有特殊规定的商品的要求。

(2)快速消费品这类特殊商品对配送系统有着特殊的要求,快速消费品配送系统必须具备进货、分拣、加工、储存保管、运输、信息处理等功能。而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快速消费品企业的配送系统与传统的零售店仓库相差无几。其所建立的配送体系与传统的零售店仓库在功能目标、布局、作业流程、作业方式、管理办法等方面无明显差别,配送效率非常低。

(3)很多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建设配送系统时忽视对现代先进技术与管理的投入,且缺少对先进设备的使用,诸如商品条码确认电子扫描系统,商品选择组配系统和商品分送运输系统等,无法实现高效率配送作业。

(4)大多数快速消费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配送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非常差,而不能准确而及时的送达,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快速消费品耗不起时间的拖延。

我国快速消费品配送的低效率问题凸现,因次,提高我国快速消费品配送的效率问题,增强我国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递响应能力,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3.2快速消费品配送的特点及其对配送服务的要求

由于快速消费品自身个有的特征,其配送也具备与此相适应的特点,其一,快速消费品由于消费量大且比较稳定,对配送也相应有较大且稳定的需求。其二,快速消费品成配送成本较敏感,由于FMCG单品的价值较低,所能赚取的利润空间不大,制造商往往对配送成本极为关注。因此,很多生产商开始通过配送外包的方式降低配送过程中的成本,使得快速消费品行业成为采取配送外包方式最多的行业之一。其三,快速消费品的供应链环节多且非常复杂,末端配送成本高,需要配送网络强有力的支持,要求配送系统专业,稳定并且成熟,且必须根据不同企业业务流程的优点选择适合的配送运作模式。其四,快速消费品生产和库存周期较短,需要迅速、及时补货、对库存配臵、运输配送以及渠道管理的要求很高,相应地对配送系统的集成化和信息处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五,快速消费品的配送日趋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高频度的趋势,对配送灵活性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根据快速消费品自身及其配送的特点,快速消费品对配送服务提供商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要求: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1)要求配送服务提供商具有较高的综合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各种快速消费品企业配送外包的需求,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处理大量周期性的变化和突发性的需求。

(2)要求配送服务提供商具有较高的运作水平,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快速消费品的运输、储存和存货、以实现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的整体最优。

(3)要求配送服务提供商具有完善的配送网络能够覆盖全国各地的各种等级的消费市场。

快速消费品企业在进行配送决策时,除应考虑配送服务提供商是否符合快速消费品对配送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各种主要因素,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3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的关注重点

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日益要求快速消费品企业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发展配送。快速消费品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配送效率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建立基于快速响应的快速消费品配送体系,快速消费品企业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需从战略角度做配送

基于快速消费品对配送的响应速度的特殊要求以及快速响应的配送能力的重要性,快速消费品企业必须把建立快速响应的配送能力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我国的快速消费品企业必须重视自身配送体系的建设,将配送体系的建设上升到战略角度!必须把配送体系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上去综合考虑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过程,在配送发面发挥自已的优势。

(2)使用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配送的每个环节中,提高配送运作的速度,使得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最短。重视使用新的管理技术,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合企业配送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从流程控制、信息处理到配送过程的决策管理等全过程绐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从而缩短配送运作的时间,提高竞争力。

(3)从服务角度做配送

配送本身发展也是紧密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从产品制造转向产品销售再转向现代营销和客户服务,直至现在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现代管理理念。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配送就是服务,快速消费品企业发展配送必须从服务角度出发,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理念。

(4)配送模式的选择要适应企业的发展

不同企业乃至不同客户对配送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各有其侧重点,要适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配送模式。

(5)结成配送战略联盟

配送联盟就是以自身为核心,联合其他企业以及第三方配送机构,将众多的企业以契约方式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集约化配送合作伙伴关系。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已经迫使企业发展自身的战略联盟。

3.4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的步骤

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选择具体可以按照这几个步骤开展:

(1)对公司的配送成本进行一次彻底的审计,找出配送成本所在,是销售问题还是配送系统运作本身的问题。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2)根据审计结果,发现企业配送能力和业务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配送运作的绩效考核机制,确认改进的方向。

(3)评估现有配送模式,结合企业配送改进方向制定配送模式或模式组合。

(4)评估选择配送服务提供商。

(5)和配送服务提供商签订基于客户服务的一揽子协议,用量化的指标来进行考评。

在配送模式选择的 过程中,需要企业根据自身配送系统目标多方评估和比较,并与配送服务提供商进行沟通和协商。

3.5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比较分析

根据目前快速消费品配送运行的情况,主要有企业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连锁经营配送,与供应商合作配送,混合策略配送模式等六种配送模式。基于前面讨论的快速消费品配送及其配送模式选择的特点,现将各种配送模式在基于快速响应的配送能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3.5.1自营配送模式

快速消费品企业自营配送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需要,独立出资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对本企业所产生或销售的快速消费品进行配送的方式。

自营配送系统的优势在于,企业采用自建配送体系,自营配送,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自营配送系统既是实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同时又是企业配送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由于拥有对配送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权,自营配送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对配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快速做出配送决策,响应顾客需求,不仅有利于改善客户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加快企业库存产品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和使用率周转率,相应提高了企业配送的绩效。

但是,这种自办配送方式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对快速消费品配送要需的特定要求。对于绝大队数快速消费品企业而言,配送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部门,配送活动也并非为企业所擅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营配送就等于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助性的工作,结果是辅助性的工作没抓起来,关键性业务也无法发挥出核心作用,这些制约着快速消费品企业配送效率的提高。

企业为建立配送体系的投资会很大,对于那些较小的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自建配送体系显然不切合实际;同时,对于较大的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也要保证企业配送规模较大,否则所带来的配送效率的提高也抵不过配送成本和费用的提高,这样也不合算。自营配送一般适用规模相对较大的那些快速消费品企业,而且配送的时间与速度对企业重要度很高,且企业本身的配送能力以及对配送流程的控制能力也提高,有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另外,那些产品线比较单一的快速消费品企业,,若其配送的时间和速度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较强,且企业配送能力以及对配送流程的控制能力也较高有能力足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则也可考虑采用自营配送模式。

3.5.2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是指专门从事商品运输,库存管理,订单处理,流通加工,包装,信息管理等活动的社会化的配送系统。它的基本功能是设计,执行及管理商务活动中的配送要求,利用现代配送技术与配送网络,依据与第一方(供应商)或第二方(需求者)签订的配送合同,以最低的配送成本,快速,安全,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准确地为客户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按特定的价格提供个性化的系列配送服务。第三方配送的服务内容不仅包括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等常规服务,而且还包括增值服务,如选择国际,国内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安排货运计划,为客户选择承运人,确定配载方法,集货,分拣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贴标签,自动补货等。

对于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选择第三方配送有如下几个优点:

(1)可以集中于核心业务。一般来说,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关键业务不会是配送业务,并且配送业务也不是他们的专长,而第三方配送企业由于专业从事配送运作,可以整合各项资源,使得配送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配送作业更加高效,快速消费品企业如果将配送业务交给他们来做,将得到更加专业的配送服务,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

(2)可获得本身不能提供的配送服务。例如生鲜产品对快速,及时,冷藏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差异往往是快速消费品企业内部的配送系统所不能满足的,但却是第三方配送服务提供商市场细分的基础。快速消费品企业通过配送业务的外包就可以将这些任务转交给第三方配送服务提供商,由他们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配送服务。

(3)可降低运作成本。专业的第三方配送服务提供商通过提高各环节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并且,采用第三方配送模式可以减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现代配送领域的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企业通过配送外包可以减少对此类项目的建设和投资,变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并且可以将由配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同时第三方配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配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加速库存商品周转,减少库存,提高了配送的效率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于业务量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快速消费品企业,配送外包对企业资产投入的影响更为明显。

(4)可提高客户满意度。第三方配送企业的信息网络较为发达,使得他们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来加大订单的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映时间,进行直接到户的点对点的配送,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而且,第三方配送企业具有很好的专业服务,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加强企业的市场感召力。另外,设施先进的第三方配送企业还具有对配送全程监管的能力,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涉通讯技术对在途货物的实施监控1,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出现的以外事故,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到客户手中。

目前我国很多快速消费品企业配送多采取自营配送方式,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第三方配送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快速消费品的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要求。近年来,快速消费品市场发展快速,对快速消费品配送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较快,第三方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选择与第三方配送提供商合作,通常适用于那些配送水平要求高,配送的时间与速度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比较强,但企业自身处理配送的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快速消费品企业。同时对于一些快速消费品,其配送服务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较高,也较适于选择与专业的第三方配送服务提供商合作。

不难看出,第三方配送确实能给快速消费品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配送外包就是所有快速消费品企业的最佳选择,事实上,快速消费品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企业采用第三方配送服务方式,容易出现不能自主地控制配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和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等情况,同时还存在客户信息和商业机密被泄漏的风险等。

3.5.3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又名协同配送,联合配送,就是把过去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输的集约化货物配送方式。共同配送的内涵,在于基于资源共享建立企业联盟。企业问通过交流沟通,逐步达 成共识,在互相信任,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以战略联盟、协同组合、 配送共同化等合作方式共享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配送资源的使用效率、 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 索优化出的物流共同化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为推崇的一种先进 配送方式。尽管共同配送涉及商品特征、配送要求、企业规模、客户分布、市 场大小、经营意向、费用分摊、商业机密、管理协调等很多细节,在实施中也 存在一些困难,但共同配送是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近年来,我国流通业己纷 纷向水平、垂自、同业、异业等方向整合,有的是渠道共配整合,有的是产品 共配整合,共建高效的配送体系。在我国连锁商业领域,共同配送己经得到前 所未有的发展。在日本,己有许多企业开始实行共同配送,如日本唱盘中心(股份公司)提出 在销售上竞争,在物流中协同 的口号开展共同配送。神奈川大 学的中田信哉教授指出:今后物流进步的关键是集约化。具体地说在物流据点 方面,实行物流据点等物流设施集约;在运输方面通过混合装载,实现货物的 集约[7]。

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可以综合多家用户的要求,对各个用户进行统筹安排, 在配送时间、数量、次数、路线等诸方面做出系统最优的安排,这种方式不但 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要求,又能有效地进行分货、配货、配载、选择运输方 式选择运输路线、合理安排送达数量和送达时间,从而做到快速响应各个用户 的需求。共同配送方式,对企业来讲,有利于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 配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可以实现快速消费品的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要求,收货方也可统一验货,从而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不需投入大量 的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可以节省企业的资源;企业可集中精力经营核心 业务,促进业务的成长;扩大市场范围,消除原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 存共荣的环境。从社会角度来看,实现共同配送可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 通状况,集中化处理,节省配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 有效利用;可整合批发业、零售业等,健全商业渠道。

另一方面,共同配送涉及很多细节问题,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点。 如,商品种类的不同对配送的要求会不一样,协同配送存在一定难度。各个企 业的规模,客户、经营意识等方面存在差距,往往很难协调,另外费用分摊, 商业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共同配送模式适用于具备一定先进设备,能被各企业共同利用,能提供一 定功能服务的中小快速消费品企业,或第三方配送企业与中小型的快速消费品 连锁企业的合作等。另外,若配送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比较强,但企业配送的能 力相对较低,不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则也可采用共同配送模式,与第三方配 送企业或与其它企业联盟来完成企业的快速配送服务。

3.5.4连锁经营配送模式

连锁经营配送模式指的是连锁零售企业利用自身较强的配送能力,为自己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各连锁店提供统一货物配送,以获得规模效益和提高配送效率的配送方式。连 锁经营配送模式,由快速消费品连锁企业统一进货、加工后,定点、定时、定 量地向各连锁商店配送。这种配送由于货物品种、规格、形状、包装、容器等 基本一致和匹配,更容易做到有计划、低成本的配送。

快速消费品连锁企业采用连锁经营配送模式广泛地应用了新技术和新设 备,如超市中的商品条形码、冷藏设备和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自动 化储运保管和分拣设备。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实现 快速响应的配送能力。另外,快速消费品企业实行连锁经营配送,可以使资源 达到最优化配臵,由于快速消费品的消费具有个性化、多样化、高频度、分散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小规模及分散化,通 过连锁经营配送,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增加配送能力。连锁经营配送模式遵循 市场和消费的导向,通过配送中心承担批发职能,加强商品流通中组织化和专 业化程度,并配合品牌总经销、总代理,有机地组合生产、消费与流通行业内 部的各个环节,快速汇集大量市场信息、准确反映消费动向,并通过统一进货、 对库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送货、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等,使配送效率得到最 大化。

快速消费品连锁零售店是涉及到配送的一个特殊行业,优质的配送是连锁 快速消费品零售店获得规模效益、竞争优势的保证。快速消费品连锁零售店, 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实行连锁经营配送模式可以为各连锁店提供快速响应的 配送服务。这种配送方式与社会化专业配送服务的最大差别是,它不仅提供配 送服务,还伴随着商品的销售甚至管理的输出。其开展配送服务的目的,除了 由此产生的服务收益外,更主要的是带动企业的销售,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 赚取进销差价。因此对于经营快速消费品的连锁企业,可以借助连锁企业的渠 道和配送力量实现自身的配送整合,从而节约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成本 的降低、效益的提高和销量的极大增长。

3.5.5与供应商合作配送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的供应商与买方的关系开始发生战略性的 变化。供应商正在从单纯的货物朋艮务的提供者转变为买方的商业伙伴。买方更多地从双赢的目的出发帮助供应商改进流程,降低营运成本。同时买方通过减少供应商数目,一方面控制自身供应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增加单个供应商采购量,提高供应商的依赖度。新的战略供应商关系己成为趋势。在更紧密的共同利益联系下,游戏规则从单赢变成双赢。在新的战略供应商关系下,供应链的双方有了共同目标。例如:针对供应商的销售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行共同流程改进,针对供应商库存成本和管理费用重新设定服务水平等等。

同样,企业在配送方面可以考虑联合供应商的力量,在促进自身配送改革的同时,加强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与供应商合作 配送模式指的是,快速消费品企业在配送方面联合供应商的力量,加强同供应 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的配送模式。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 年对中国物流市场所做的调查,目前,我国商业企业的物流配送,有。74%是通过与供应商合作配送的方式完成的,13%的企业依靠第三方物流机构,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的企业仅占商业企业总数的13%引[28]。

快速消费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 少越好,因为快速消费品的新鲜度也是其价值所在。但快速消费品的生产和消 费上的分散性又使快速消费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载这些集散功能的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条的增多和拉 长,而是追求快速消费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 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快速消费品企业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建立 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由于大多数快速消费品保质期短,极易变质损耗,传 统的为库存的采购模式不太适合快速消费品的采购;快速消费品的采购活动应 该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追求 零库存 。它是根据顾客的需求驱动下,产生 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整个快速 消费品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配送的速 度和库存周转率。对于批量小、品种多、频度高、及时性强的快速消费品企业, 可通过让供应商参与库存管理计划和与供应商合作进行配送等方式加快快速消 费品的流通速度、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配送响应速度。

这种配送模式的最大问题是供应商可能不会提供加工和特殊包装服务,而 很多快速消费品都要先经过加工和特殊包装后,再流入最终用户手中的,所以, 如果采取这种配送模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非常重要。

3.5.6混合策略配送模式

混合策略配送模式是指快速消费品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一部 分外包给第三方配送或与其它企业联盟进行共同配送。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管采用纯策略(即配送活动要么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要么完全外包给第三 方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快速消费品品种多变、 规格不一、销量不等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时不仅不能 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 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降低,并且更重要的是能更快速响应 用户的需求。例如,美国一家干货生产企业为满足遍及全美的1000家连锁店的 配送需要,建造了6座仓库,并拥有自己的车队。随着经营的发展,企业决定 扩大配送系统,计划在芝加哥投资7000万美元再建一座新仓库,并配以新型的 物流处理系统。该计划提交董事会讨论时,却发现这样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就 算仓库建立起来也还是满足不了需要,单凭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快速响应用户 的需求。于是,企业把目光投向租赁公共仓库。结果发现,如果企业在附近租 用公共仓库,增加一些必要的设备,再加上原有的仓储设施,企业所需的仓储 空间就足够了,但总投资只需20万美元的设备购臵费和10万美元的外包运费, 再加上租金,也远没有700万美元那么多,更关键的是,这样一来,通过整合 其它企业的资源,就具备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了。

3.6运用网络分析法(砧岬)进行选择决策

3.6.1网络分析法的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

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简称ANP)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决策与运筹学家Thomas L.Satty于1996年提出的对层次分析法的扩展,特别适用于存

在反馈效应的复杂决策系统[25]。

由于层次分析法将系统评价分解为若干层次,并假定只有上层对下层有支 配作用,同一层次的指标是相互独立的。这种假定为问题的处理带来方便,但 是在本文研究的问题中,快速响应能力与配送成本存在相互影响,企业竞争力 的提升与快速响应能力也存在相互作用,即各层次的元素是相互依存的,底层 元素对高层元素也存在支配作用,亦即存在反馈,这时如果采用层次分析法, 仍将各个指标当成独立指标处理,评价结果就不甚合理了。故此处采用网络分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析法对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进行选择决策。.

ANP首先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控制层,包括问题目 标及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只受目标元素支配。 控制层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有一个目标。控制层中每个准则的权重均可 用传统AHP法(层次分析法)获得。第二部分是网络层,它是由所有受控制层 支配的元素组组成的,其内部是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图,图3.1就是一个典型的ANP结构[40]。

图3一l典型的ANP结构

网络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层之间以及同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利 用 超矩阵 对各相互影响的元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混合权重,对于某一准 则B下其超矩阵为:

矩阵中每一个元素Wij,都是一个归一化的矩阵,但w

,(并不是归一化的。为此以Pi为准则,对Pi下的各元素对准则CjPi下一元

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得到一个归一化的排序向量。分别以不同元素作准则便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可以得到一矩阵A=a即为加权矩阵,将其与超矩阵w相乘得到加权超矩阵:W=。(i=1,2,…,N),矩阵的元素就是网络系统各元素的权重。在网络分析中,为了反映元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加权超矩阵需要做一个稳定的处理,即计算极限相对排序向量:

这个极限值如果收敛,而且唯一,则每一列都是相同的,表示的是所有元 素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40]。

3.6.2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步骤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步骤如下:

(1)对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建立评价体系;

(2)根据上一步骤建立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模型;

(3)确定各元素权重,相对上层彼此间相互独立的只需建立两两比较矩阵 即可,对于彼此间有相互影响的,除了相对上层要进行两两比较外,还要确定 各元素间相互影响的权重,建立超矩阵;

(4)确定最优配送模式,通过上一步骤可以得到各子准则相对于最终目标 的综合权重,将方案层配送模式相对于各子准则的权重与各子准则的综合权重 相乘的和(E,其中S为各子准则的相对于最终目标的综合权重,E为企业 相对于各子准则权重,N为子准则个数),即为各配送模式相对最终目标的权值, 值最大的为应采用的方案。

3.6.3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快速消费品企业在进行配送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结合自 己的规模和实力,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慎重选择配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 竞争力。权衡各种因素,将快速消费品企业在选择配送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确 定为如下四个:

(1)配送成本。配送成本主要来自于仓储成本、用户订单处理成本、运输 成本。快速消费品企业在选择自营配送还是第三方配送或其他配送模式时,必 须核算配送总成本的情况,加以论证。

(2)快速响应能力:主要包括响应时间和时间柔性。时间柔性是指当顾客 对时间的要求改变时,适应这种改变的能力,可以用柔性比率来定义。

(3)销售收益:由于配送效率的提高,使单位产品总成本的下降,利润的 增长。

(4)配送风险:包括自营配送的风险与合作配送的风险。自营配送的风险 来自于自建庞大的配送系统造成的风险和配送需求不稳定,资源闲臵的风险。 合作风险主要指依赖性风险、商业信息泄密等风险。

(5)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指快速消费品企业由于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使得 顾客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改善,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等。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3.6.4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模型

根据本文研究的基于快速响应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的问题以及上文 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得到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选择的.ANP结构模型,如图3.2所示。

图3—2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ANP结构模型

在上图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ANP结构模型中,控制层只有一个目标, 这时目标就是唯一的决策准则,这样的模型称为单网络模型(Single Network Model),。网络层中六个元素组,快速响应能力元素组里有时间和时间柔性两个元素;销售收益、配送风险和竞争力元素组里只有一个元素;配送成本元素组里包含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订单处理成本三个元素;方案元素组里包含六种配送模式选择。网络层中单箭头的箭头指向为父元素组,箭尾为子元素组,表示的是父元素组中各元素对子元素组中各元素产生影响;网络层中双箭头表示元素组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3.6.5利用Super Decisions软件求解

在ANP中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与AHP的方法相同,也可以通过专家评价的 方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再根据Saaty标度表,相对上层彼此间相互独立的只需建立两两比较矩阵即可,对于彼此间有相互影响的,除了相对上层要进行两两比较外,还要确定各元素间相互影响的权重,建立超矩阵;然后利用超级决策软件Super Decisions进行求解。Super:Decisions软件是Satty在2001年开发的用于求解相互影响及反馈的决策问题,也可以轻易地检测判断矩阵的一

市场营销类毕业论文

致性,并计算出超级矩阵及收敛超级矩阵。

由于此文的网络结构模型(如图3.2)的网络结构元素之间涉及的关系非常 多,且本人很难获得快速消费品配送的权威专家及决策者对各指标的评价数据 和判断矩阵,以及各配送模式运作的具体数据,故在这里本人将不给出具体的 算例。在企业的具体决策过程中,可以采用多专家参与决策的方法,让企业的 高层管理人员、物流部门经理、以及咨询机构的物流专家等人员参与决策分析, 获得具体数据后,便可利用Super decisions软件进行求解。

3.6利用ANP决策的局限性

ANP继承了层次分析法简便易行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指标之间的 相互影响,且不要求指标之间的严格层次性,所以和层次分析法相比,更加符 合实际情况。

但由于网络结构元素之间涉及的关系较多,且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超级 矩阵计算及收敛是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所以其应用一直受到限制。

虽然随着超级决策软件Super Decisions的开发和求解过程的计算机实现, 使得ANP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决策过程中,需要掌握决策者 及专家们对各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以及其它需要的相关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往 往也是难于获得和难于衡量的。因此,利用ANP进行决策仍然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当然,如果缺乏相关的数据来支持ANP决策时,决策者可以利用本人在前 文所提到的快速消费品配送模式的比较分析进行定性分析并做出有效的决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jf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