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更新时间:2023-04-22 14: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

治形态的新变化。通过对明清皇权与以往各朝代皇权不同特征的比较,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锻炼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

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

的重要性。对于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锻炼用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又应当看到当时的具体条件,做出符合实际的客观的评判。

二、教学重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三、教学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1)复习导入:

提问:“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学生结合学过史实加以归纳)。由此导入新课,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2)情境导入:

〈展示材料〉: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明朝监察百官的厂卫特务机构的无孔不入,也说明了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那么,在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明清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和调整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3)其它方式导入:

师:同学们都看过古装影视剧,知道我国古代位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

生:丞相(或宰相)。

师:其实,这个官职不叫“宰相”,严格地讲,应该叫“丞相”。如秦汉的丞相,唐宋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长官。“宰相”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呢?“宰”意为主宰,“相”意为辅佐。“宰相”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的人。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生:秦朝

师: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生: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积极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消极作用: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师:相权的存在制约了皇权的集中和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明清的皇帝各用了一套什么措施呢?

五、讲授新课: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明)

1、明太祖: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展示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结合材料,请学生思考:明太祖所言罢相的理由有哪些?其罢相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原因:是秦朝速亡的原因;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特点:以分权方式集权于皇帝。

除此外教师还可总结其它原因,如: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统治(或为了强化皇权);直接原因:胡惟庸案。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2)概况:学生在阅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试着建构明中央政府改制前后架

构图,并从中选出合理的示范作进一步的评析。

(3)认识评价:引导学生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去思考。

其中,在弊端上的认识上,结合课本正文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丛杂的政务集中于皇帝一人之身,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也难以胜任,这必然导致积压、失察、拖拉、草率等不良结果,最关键的是影响办事效率。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2005年上海高考题:

(对话高考)29,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a、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答: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b、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

答:殿阁大学士。

c、这则村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

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

〈展示材料〉:

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授之西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

学生探讨:内阁有何权力?与丞相的地位与权力相比有何不同?(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能归纳出来。但须教师整理)

参考答案:a.在职能地位上,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b.作用上,宰相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还可以对皇权起制约作用;而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进一步探讨:内阁的设立带来什么弊端?(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能归纳出来。) 课外延伸: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明朝宦官专权的人物和史实?(学生可从语文知识和课外阅读中讲到魏忠贤和东林党等史实。)

思考: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学生可扩展探讨。如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等。)

(二)、军机处的设立(清)

<展示材料>读读议议、回答: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根本目的)加强专制统治,巩固清朝政权

<展示材料>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 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三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

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 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作用。(学生可归纳)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1、密折制:(学生阅读归纳出其内容及作用。)

2、总体评价认识军机处和密折制(结合课本从两方面去分析)

学生讨论思考:怎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或如何评价君主专制制度?)

〈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要学生掌握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评价一个历史事情或一个历史人物,要把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且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对其评价〉。

【参考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败、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因此对于每个朝代或不同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必须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从其弊端中引入下一个知识点:

(由于以下两目是课外阅读内容,所以可引导学生自学。)

(三)、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1、专制政治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对东西方的比较中去分析)

2、在后专制主义时代(说明中国已步入近代史时期),清政府的改良

(1)目的(2)内容(3)评价

(四)、清朝的边疆政策

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清政府处理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清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什么?有何职权和作用?

2、改土归流

(1)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2)含义:结合课本“知识链接”加以分析

(3)概况:(略)

(4)意义:课本分析比较简单,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六、课堂小结

明清之际,从英国开始,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在君主专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明初废除宰相制度,进一步加强皇权,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在此基础上,又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

明清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j2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