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修改(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10 14: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病句结构混乱及例句及修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病句修改(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高中 适用区域 全国 60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病句现象 2、掌握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辨别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病句现象 教学难点 熟练识别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现象并修改
第 1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
复习上节课讲授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预习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主要指代词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另外,句子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通常采用“是??还是”“??或(者)??”“有??也有??”等句式结构。句子“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地区)”感觉上好像是病句,属于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其实是没有语病的。但是如果把“和”换成“或”,或者把“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变成“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也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色情内容”,后面的句子“这”就犯了指代不明的语病。
人称代词“自己”在句子表达中,既可以指文字叙述的作者本身(即“我自己”或“我”),又可以指句子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自己(即“他自己”或“她自己”);如果句子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那么句中的“他(她)”就有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本身,也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宾语本人,也可能指句中人物之外的第三者。
第 2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二、知识讲解
1、结构混乱
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句式杂糅又称为结构混乱。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结构混乱”是六种常见病句类型之一,主要有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 (1)举棋不定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解析:“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决定的”套在一起而成。改“由于”为“由”即可。
【例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解析:“壮举是??表现”“壮举背后是??”两种句式套在一起了。去掉“背后”或“的表现”。
常见的杂糅句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以??即可--以??为宜; ??即可
3、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 了?? 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5、由于??下--由于??;在??下
6、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 成的 7、经过??下--经过??;在??下
8、出于??决定的--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 9、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10、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11、有??组成--有??;由??组成
12、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13、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于??;?? 是十分重要的 14、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5、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16、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17、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2)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例1】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民间力量” 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例2】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学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
第 3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解析:划线句子既作了前一句子的宾语,又作了后一句子的主语。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1】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析:“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们”,这种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的混乱,删去“对”。 【例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 解析:“中国人民”这个主语没有陈述的内容,后面又换成了“革命”,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混乱。可把“自从”放到句首。 (4)反客为主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1】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解析:“为配制??主要原料”后应接上“也是??都离开不的”,“都离不开它”的主语当为“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与前面的主语(柠檬醛)不一样,结构混乱 【例2】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包围了,歼灭了无数的匪军。 解析:“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应该是“匪徒”,但“歼灭”的主语是“游击队”句子结构混乱。
2、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主要指代词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另外,句子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通常采用“是??还是”“??或(者)??”“有??也有??”等句式结构。句子“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地区)”感觉上好像是病句,属于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其实是没有语病的。但是如果把“和”换成“或”,或者把“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变成“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也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色情内容”,后面的句子“这”就犯了指代不明的语病。
人称代词“自己”在句子表达中,既可以指文字叙述的作者本身(即“我自己”或“我”),又可以指句子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自己(即“他自己”或“她自己”);如果句子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那么句中的“他(她)”就有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本身,也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宾语本人,也可能指句中人物之外的第三者。 ①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②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05年黑、吉、桂高考卷) ③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05年湖北高考卷)
【注】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④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
第 4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对象不明: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⑤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A项) 【注】“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是“离休干部李大伯”的行为)。
⑥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B项)
⑦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D项) ★⑧昨天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 【注】在站台上的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如果是“我”在站台上,句子可以改为“昨天我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发现了他”;如果是“他”在站台上,句子可以改为“昨天我发现了他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 (2)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
由于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而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即词义两可。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其词性没有改变; ①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 【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
②开刀的是他父亲。(89年全国高考卷第17题) 【注】“开刀的”既可能是病人,也可能是医生。 ③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04年全国卷老课程卷,蒙、琼、藏、陕、桂等) 【注】“摄”既可以理解成“自己动手拍摄”,也可以理解成“别人给她拍摄”。 ④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05年全国高考甲卷,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地区)
【注】句中“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⑤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注】句子中的“走”既可以理解为“行走”,也可以理解为“离开”。 (⑥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注】“修车的”既可理解成“以修车为职业的人(即修车师傅)”,也可以理解成“自行车坏了的人”。
⑦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注】“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⑧山上到处是杜鹃。 【注】“杜鹃”可指“杜鹃花”,也可指“杜鹃鸟”。
二是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所作的句子成分当然有别。 ⑨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全国高考卷第4题A项)
【注】“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
⑩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05年天津高考) 【注】“晚上”既可以理解成一个时间词,,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语,相当于“晚一点儿上”。
第 5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3)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
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即读音两可。
①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注】“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②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注】上面句子的两个字音既可分别读成“hǎo、hào”,也可以分别读成“hào、hǎo”,都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③这个人好说话。
(4)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
句子中某个字词可以作多个词性处理,那么可能产生歧义,即词性两可。 ①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要”是能愿动词)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要”是动词)(89年全国高考卷第17题) ②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注】“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仓库粮店的保藏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理解成动词,作“完全有把握,担保”解释。 ③这辆车没有锁。
【注】句子中“没有”既可以作否定动词,也可以作否定副词。换句话说,句中的“锁”也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
④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B项) 【注】“和”理解成连词,表示“背着”是两个人;“和”理解成介词,作“跟、同、伙同”解,表示“背着”仅总经理一个人。
⑤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05年江苏高考)
(5)停顿不同会带来多种理解
说话或阅读时的停顿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即停顿两可。主要有五种情况: ①由于句子中缺乏必要的标点断开而引发的不同语法结构 Ⅰ、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89年全国高考卷第16题) Ⅱ、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03年全国高考卷) 【注】停顿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顿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Ⅲ、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注】上句因为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家里的人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二是谁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的人。
Ⅳ、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04年全国卷老课程卷,蒙、琼、藏、陕、桂等)
Ⅴ、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05年黑、吉、桂高考卷)
Ⅵ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②中心名词前有多个定语
第 6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多个定语既可以同时修饰中心名词,也可以存在定语之间的相互修饰。 Ⅰ、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A项) 【注】上述画线的两种不同停顿带来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是灯笼作为礼品是“今天得分最高的”,另一种是嘉宾是“今天得分最高的”。
Ⅱ、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D项)
【注】因为停顿的不同,“几个”既可以修饰“领导”,也可以修饰“学校”。
Ⅲ、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04年湖北高考) Ⅳ、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04年全国卷老课程卷,蒙、琼、藏、陕、桂等)
Ⅴ、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05年天津高考) ③定语修饰用“和”连接的多个中心名词
例: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凡和刘星一起到边疆地区去,参加扶持发展文化事业的志愿服务活动。
④短语结构关系不同引发的歧义 例:咬死/猎人的狗。
【注】本短语看作动宾结构,意思为“猎人的狗被咬死”;如看作偏正结构,意思为“狗咬死了猎人”。
⑤施事者不明引发的歧义
例: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注】①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进攻者是以色列。②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进攻者是巴勒斯坦。因此按照①可写成:对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是早有准备的。按照②可写成:对于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是早有准备的。 (6)标点符号乱用、滥用引发的歧义
①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注】由于第二个逗号的存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既可以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也可以指“索尼公司的产品”。改法有多种,其中要表达是“索尼公司的产品”,只需要去掉第二个逗号;要表达是“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则只需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的前面加“该产品”。
②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全国卷)
【注】可分别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逗号和顿号的标注不同,意义也不同。
③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所以遭到迫害。(2000年常州市模拟卷)
【注】该句本意是:收购站营业员没有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但却在“意图”后加上一个逗号,意思变成了:收购站营业员给有病猪肉加
第 7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意思恰好相反。故根据句意的需要,若表示前者意思,则在“意图”后不加逗号,若表示后者意思,则可在“意图”后加逗号。 (7)重音两可
说话时重音不同(在书面语里不会出现),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 ①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注】“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②你为什么打他?(89年高考第15题) 【注】重音分别可放在“你”(该打的是我。)、“他”(他可是不懂事的孩子!)、“打”(应该好好教育嘛!)和“为什么”(打人总得有个理由吧。)上,意义都不同。 (8)说话时同音词引起的歧义 ①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 ②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
③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 3、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而有较大的迷惑性。同学们必须对造成“不合逻辑”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辨析和修改。
不合逻辑主要有不合事理、概念混乱、自相矛盾、否定不当、照应不周、主客颠倒、复句关系混乱七种类型。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不合事理)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实
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改为“千多条”。)
例2: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应去掉“所有”。) 2、不合事理
例1: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
例2: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3、过于绝对
例1: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句子中“凡是??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概念混乱)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例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把“和”字改为“等”字。)
例2: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各
第 8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种财产”应包括“房屋、庄稼”,应把“和”改为“等”。)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例2: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使用
例1: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例2(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与“球台、球拍”不属同一范畴的概念,并列不当)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1、前后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1: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时态上自相矛盾:“正”是现在式,“即将”是将来式。)
例2:各级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接受了训练。(范围上自相矛盾:“基本上”是大多数,而“全都”则是一个不漏。)
例3:这些都是糟粕,并无多大价值。(程度上自相矛盾:既为“糟粕”,当全无价值。) 例4: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过六百度以上。(数量上自相矛盾:“不过”,不超过;“以上”,超过了。)
例5 (2006年湖北卷):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数量上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 例6: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状态上自相矛盾:“断定”,肯定;“大概”,估计,不肯定。)
例7: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会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边地带。(频率上自相矛盾:“往往”,时常,经常,但未必每次皆然;“总是”,每次都不例外。)
例8: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2、照应不周
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1(2006年四川卷):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前面是“有没有”关涉两面,而后面“关键在于”只是肯定的一面,前后不一致。)
例2(2006年湖北卷):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了,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第 9 页 共 20 页
高二寒假课程 个性化教案
例3: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偷换主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孩子”而非“父母”,应补出主语“孩子”。) 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
例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应是“我国人民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四)多次否定失当(否定不当)
1、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应去掉“是”字。)
例2: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语气相当一次否定,语意恰好相反。) 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忘”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把“忘”改为“在”。) 2、“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把“不再”改为“再次”。)
例2: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法轮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例3: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与“不”构成双重否定,语意相反,应去掉“不可”。) (五)分句间关系不当(复句关系混乱) 1、强加因果关系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例2: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根据“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就推断“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理由不充足,不能让人信服。) 例3: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的女儿也是位历史教师。(两者无因果关系,应是并列关系。) 2、复句关系不当
例1: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递进关系不当,应为“我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例2: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句子没有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应用不当,可去掉。)
第 10 页 共 20 页
正在阅读:
砌体结构常见问题分析和设计03-11
我的奶奶作文300字07-17
后勤集团党政联系会议制度05-25
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管的思考03-04
海明码及码距01-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病句
- 表意
- 不合
- 教案
- 不明
- 逻辑
- 混乱
- 修改
- 结构
- 房产中介店长竞聘演讲稿
- 氧气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
- 第3章单元测试答案
- 吊篮监理细则
-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
- Abaqus使用经验记录
-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3课时 教案(鄂教版七年级下)2
- 银行会计 作业
-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1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案
- 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 2017海南建设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 - 图文
- 逃税罪初犯免责条款适用问题探讨
- 深圳湘教版地理知识与能力训练 七下 练习册 参考答案2018
- 成都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开工统筹及占道施工管理实施细则
- 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变换练习及答案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深度检查 doc
- internet基础与应用理论试题B卷
- 2018最新答辩状与答辩意见-优秀word范文(5页)
- 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