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06 03: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 录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 ............................................................................ 2 第2课 点的集合 .................................................................................... 4 第3课 远去的路 .................................................................................... 7 第4课 线与造型 .................................................................................. 10 第5课 风景写生 .................................................................................. 14 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 .......................................................................... 16 第7课 漂浮的画 .................................................................................. 18 第8课 山山水水 .................................................................................. 20 第9课 彩墨家园 .................................................................................. 23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 ............................................................................ 26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29 第12课 保护文物 ................................................................................ 32 第13课 古建筑的保护 ........................................................................ 35 第14课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 38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 41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
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第2课 点的集合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
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
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
展示”来完成教学。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 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 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凡· 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教程:
第1-2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3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7课 漂浮的画
教材分析:
以简单有趣的方法创作出符合自己感受的作品,这是第三、第四学段特别需要掌握的。本课从漂亮神奇的石头纹理导入,在感受抽象美的同时,借助油水不溶的的原理,给同学们带来一种创造抽象美效果的有趣方法。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效果的画面。
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
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 教学难点:
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装有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彩纸等。
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水彩纸、生宣纸等)、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利用本节课方法制作的作品)
欣赏作品: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
导入并板书课题:漂浮的画。 二、发展阶段
⒈自学教材,尝试探究。
对照课本中的技法点击学习流色转印的方法。
讲解制作要点:⑴将汽油滴入油漆中几滴,轻轻搅拌。⑵搅拌好后,滴入几滴油漆在水盆里,用小棍轻拌。⑶把铅画纸覆盖在水面上,轻轻掀起,图案就吸附在纸上。⑷晾干后压平,也可以用来剪图形。
⒉尝试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小结:⑴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⑵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⒊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⒋深入探究,讲解演示。
根据学生的制作,教师示范流色转印的技法: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 三、创作阶段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评价阶段
⒈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 ⒉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五、课后拓展
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品。
第8课 山山水水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一: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 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 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第9课 彩墨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戏剧中人物的造型特征和戏剧人物的整体服饰特点,用彩墨方法临摹戏剧人物造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表现戏剧人物的造型,感受水墨表现的情趣,讨论、尝试彩墨戏剧人物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戏剧人物造型的多样性和独有的特色。在体验中,回味笔墨的丰富变化,激发对传统艺术的表现热情。 教学重点:彩墨戏剧人物的造型。
教学难点:运用墨线和墨色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戏剧人物造型。 教学准备:
学具:墨汁、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等
教具:课件、大师作品图例、彩墨画工具、学生优秀作业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用彩墨方法临摹戏剧人物造型。 拓展层面:注意人物动态特征,以及墨与色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两分钟预备铃:欣赏戏曲选段。(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一、情景与导入
1、戏剧表演导入。
教师:欣赏了刚才那段戏剧音乐,你能不能学一学,上来表演一个戏剧人物造型? 二、欣赏与归纳
1、欣赏京剧中的四大行当。 2、他们的人物造型是怎样的? 3、欣赏各种表现形式的戏剧人物。
4、欣赏一张作品,这个是什么表现形式? (彩墨画)
5、揭示课题:彩墨戏剧人物 6、欣赏关良的彩墨戏剧人物作品。 教师简单介绍关良及其作品特点:
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美术是以人物造型为主的,包括人物服饰、化妆、脸谱、道具等都是整体设计的。关良先生运用娴熟的水墨画技巧,以简洁笔法夸张人物造型特点,浓淡墨勾勒渲染出气氛。画家更注重戏剧情节和人物神情的表现,人物的眼神与表情动作互相呼应。
7、 学习教材上临摹彩墨戏剧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8、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①用墨线起稿。在宣纸上绘画人物动态轮廓,画面饱满。(注意墨线的粗细、浓淡变化,抓住戏剧人物的造型特征,服饰和动态特点等。)
②用墨色渲染。注意用浓淡变化的墨色进行渲染,水分的把握。 ③渲染色彩。注意色彩搭配,水分的把握,墨与色的结合效果。 ④完成作品。
教师:表现旦角等人物的时候,线条要流畅,表现女性人物柔美的性格特征。 三、创作与辅导:
1、欣赏作品。
教师:武生等戏剧人物在用线条表现的时候可以粗旷、硬朗一些,有时候可以运用枯笔。
2、提出作业要求:
用彩墨方法临摹一个半身或全身的戏剧人物造型。 注意墨线的变化与墨色的运用。
3、 学生进行戏剧人物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业并欣赏。
2、学生自评与互评。
3、教师简评:能否抓住戏剧人物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 要有人物的动态与神态变化。 笔墨表现技法与墨色的丰富变化如何。 能否创意表现人物或情节。
4、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戏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连外国朋友都成了戏迷,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更应该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并把戏剧艺术发扬光大!最后,一起来欣赏京剧名段《我是一个中国人》。
展示教师以及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
请同学分析制作趣味人像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段,如何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
先用切挖、镂刻、卷折等手法制作五官,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切挖法制作人像的眼睛,镂刻法拼贴法制作人像的鼻子等。
为头像加上头发、帽子和饰物。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用绒线编制制作头发,用色卡纸制作帽子等。
发现所带废品的形状、质感、颜色等它们可以被利用制作出人像的哪些部位,使作品丰富、奇特。 4、作业要求: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人像
小组讨论出作业的主题,交换交流所带的废弃物品,设计构思制作一件废品雕塑艺术有趣的人像。
在使用废弃物品及工具时注意安全使用。 5、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师生互动,共同加工完成作品。 学生大胆想象及制作表现。 达标测试,教学反馈 6、学生作品的自评互评 7、教师总评小结:
“大家都非常心灵手巧,利用废旧物品能够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人像,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表现力,都变为了生活的美术大师。”
第12课 保护文物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 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 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 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 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第13课 古建筑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 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上课,师生问好
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
(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
(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
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 嘉峪关 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太和殿 颐和园 杭州西湖 山西恒山悬空寺 苏州网师园,拙政园 (七)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
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
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 重檐是怎样建的 斗拱是怎样结构的 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 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评价总 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第14课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教材分析:
和前面的年级比较,六年级的电脑美术侧重特色和实用。本册电脑美术追求的是“特色”------用电脑创作版画效果的作品。要想出色的完成本课的目标,了解版画并理解“刀味”是关键。在电脑中表现出“刀味”可以利用“反色处理”,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教材中已非常清楚地呈现出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电脑“画图”中的铅笔、笔刷、橡皮、喷枪等工具的功能。 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运用电脑中“画图”中图像菜单中的“反色”功能, 借助图画工具创作出仿班花效果的有趣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⒊感受鼠标作画带来的快乐,体验电脑“画图”造型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鼠标结合“画图”中的工具画出各种图形。 教学难点:
利用“反色处理”功能,借助图画工具制作出仿版画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⒈检查学校电脑教室的硬件,确保能够正常上课。
⒉检查教室电脑安装的局域网软件、硬件能否监控学生电脑。 ⒊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电脑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⒈图片导入,师: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这幅版画作品,清有经验的学生简单说说版画的制作过程。
⒉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来制作有版画效果的美术
作品呢?今天我们就用电脑中的“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⒊出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 二、欣赏体验,初步感知
⒈欣赏教材中的电脑美术作品。
你喜欢那些作品,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小结:仿纸版画作品画面色调是黑白灰为主,仿套色版画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⒉体验电脑“画图’画图工具和反色功能如何制作版画。 ⑴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反色处理功能
打开图画工具,点击画图工具中的“图像”找到“反色”。 ⑵介绍“画图”工具 ●橡皮的大小 ●笔刷的大小 ●喷点的大小
⑶学生边学,边尝试,使用反色处理勾画的草图。 三、探究技法,深入感知
⒈欣赏老师准备的电脑美术作品,根据刚才对画图工具、 反色处理功能的尝试,想一想应该用什么画图工具?怎样完成?
⒉教师示范讲解。
⒊欣赏学生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给你什么启发?自己打 算怎么使用这些工具?
⒋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小结拓展
⒈展示评讲: A、评价建议:能否用电脑画图的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B、创意和造型能否做到与众不同。
自评:向同学们说说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画面效果。
互评:欣赏同学作品,说说你的看法。 ⒉总结
在仿制纸版画的作品时尝试把黑白灰的画面变成彩色的画面,也别有一番风味。
⒊拓展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中的“画图”的界面有所变化,工具也增加了不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尝试。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观察理解比较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和装裱、装饰形式等。
2.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亲生体验中国画笔墨的浓淡、干湿。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油画与中国画的区别;
教学难点: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在欣赏具体的画作的体现。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查阅相关国画、油画资料、课件(国画作品一幅、册页、立轴画实物、2幅油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课本自读:初步认知中国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工笔和写意。表现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油画的工具、材料、写实、浪漫、现代主义的油画。
2.教师课件展示,通过表现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国画的特点以及不同表现内容的绘画风格。 二、授新:
·理解国画意境的关系:
1.图片观察了解国画的组成元素:诗、书、画、印。 2.诗、书、画、印拓展了国画的艺术境界: A.齐白石《长年长寿》 B.范曾《童弈图》
C.齐白石《十里蛙声出山泉》
(通过国画作品与落款的“简单几个字——一句诗———一首诗”辨析,在感受和理解分析,理解国画的“诗情画意”) 三、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国画中意境与作品的重要关系
(从构图上,落款题跋上加以深入学习) ·师小结:(略)
·师生体验:毛笔打湿——体验干湿,毛笔蘸墨——体验浓淡,毛笔竖起——中锋运笔,毛笔横倒——侧锋写意。老师示范林风眠《绿叶小鸟》,学生临摹。
·学生作品赏析 四、教学总结并延伸: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第二课时:国画、油画欣赏
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体验了中国画,本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知识,初步了解油画的知识。
请生读读课本第一段关于国画、油画的介绍,加深印象。并带着问题看书1)中国画、油画用材上有何群区别?他们在形式上有何区别?他们在色彩表现上的区别?你最喜画那张中国画作品或油画作品?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从构图、造型、色彩、技法上分析)
[知识点击]:
//中国画是一个很老的画种。油画形成只有500年,而中国画形成的历史已达1000年之久。感到中国画的发展前景要比油画大一些。
//油画对于真实的表现力是很强的,它是一个方便写实的画种。而中国画不是这样,中国画不是一个写实的画种,它是写意的,它的抽象性很强。
//中国画是指中国的传统绘画,而油画(水粉画)是指绘画的颜
料成分,这是不同的概念。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故称水墨画为国画,讲究留白,讲究意境,不能满纸都画满,要有一些地方空出来,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山水画尤甚。而绘人物更是着重神韵,也许解剖比例略有偏差,造型结构稍欠严谨,但其中韵味十足,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一致性。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一种,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比例,强调色彩变化,所以画出的人物十分真实,但油画却不适合画大型的风景,因为它是焦点透视,只适用于从某一点上望去的风景,要想很大幅的风景画就必须采用散点透视法,而国画之所以适合画风景正是因为采用了散点透视法,现在也有不少外国人画风景学习中国的方法,然后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整个画面采用散点透视,而某一处具体的地方采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用水调和,油画用调和油。 //中国画无覆盖能力,油画可数次覆盖。
·不同时期油画欣赏分析——古典时期油画——十九世纪中叶“印象派”油画——十九世纪末叶“野兽派、抽象派”油画——中国油画赏析。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略) ·师小结??
[点评]:虽然两节美术课连上,有足够的空间。但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中国画还是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笔墨的浓淡干湿。原因:部分学生带工具不全面;部分学生不敢用水,怕水遇宣纸化开;笔墨没用完就再次蘸墨,使得墨不分五色。教学设计中,这些环节可能有所忽略。第二个环节欣赏部分,上得较为精彩。由于事先把问题、思考布置下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书本的阅读,所以能按构图、造型、色彩、技法分析中国、西方艺术作品。学生真实的中国画体验加上油画的实物再现,使得学生能很快区别中国画、油画的不同。
[反思]:
要上好中国画和油画,首先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颜料本身上: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画质上:油画画在亚麻布等布料上,国画用的是宣纸
画的风格上: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
油画属于西洋画,国画是我国本土的东西,应该好区别 装裱方面:油画有框,没有玻璃镜片;国画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轴,无框无镜片,可以卷起,方便携带
中国画可以一画有四季。散点透视。线条本身就蕴涵着一种精神。油画只能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域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油画的产生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 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杨·凡· 艾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 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材料和工具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 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 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 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 不变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 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 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 吸油的木板或硬纸
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 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 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 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中国画主要使用线条、轮廓、画面淡雅来达到意境,而油画主要使用光影、真实、画面鲜艳来自写实。而且,两者的绘画用的颜料也不同,中国画主要用水分较多,颜色素雅的颜料;油画主要使用粘黏性较大,色彩艳丽的颜料。中国画的画面给人颇附想象,优雅平静的感觉,油画则给人真实立体色彩明快的感觉。
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再认真理清所呈现的画作的构图、造型、色彩、技法等,一堂较为顺畅的欣赏课比较能够上的到位。
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 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 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 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中国画主要使用线条、轮廓、画面淡雅来达到意境,而油画主要使用光影、真实、画面鲜艳来自写实。而且,两者的绘画用的颜料也不同,中国画主要用水分较多,颜色素雅的颜料;油画主要使用粘黏性较大,色彩艳丽的颜料。中国画的画面给人颇附想象,优雅平静的感觉,油画则给人真实立体色彩明快的感觉。
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再认真理清所呈现的画作的构图、造型、色彩、技法等,一堂较为顺畅的欣赏课比较能够上的到位。
正在阅读: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2-06
2018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课后测试及答案10-14
小学班级布置范文两篇02-11
第二十届华杯赛决赛小中组B卷.pdf06-09
【2018-2019年整理】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数学试06-21
幼儿园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两篇02-26
鄂 教 版 语 文 第 六册第三单元(表格) - 图文01-17
读家风家训心得体会3篇09-10
团委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两篇02-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上册
- 人教
- 教案
- 美术
- 年级
- 小学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