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招远一中学校教学成绩

更新时间:2024-02-15 10:3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山东省招远市丽湖学校以美辅德 德美并举

以美辅德 德美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招远市丽湖学校

(邮编265400,招远市金兴路16号丽湖学校)

招远市丽湖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44人。建校伊始,学校始终围绕着“德育为首、美育立校”的办学理念,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灵魂,坚定不移地推进“德育第一”战略,形成了德育、美育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德育教育特色和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目的的美育教育模式。

一、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学校首先出台了《美育教育实施方案》,以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为切入点,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有目标,有时间段的逐步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美的行为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灵魂,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1、“统一”铺路,“规范”架桥。

抓好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首先从教师的文明礼仪教育抓起。“先学后教,用教师影响、带动、教育学生”是我们文明礼仪推行的第一步。学校面向所有教师,从师言、师表、师行三个方面提出“六统一,五规范”的口号,六统一:即统一礼貌用语 、统一文明用语、 统一课堂用语、 统一书面用语、 统一电话用语、统一网络用语。五规范即: 规范形象,规范着装,规范仪容,

规范仪表,规范仪态。在此基础上,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礼仪专家对教师的仪态进行规范,让好习惯首先在教师中形成。

2、 “三步”并行,“三曲”齐唱,奏响文明礼仪欢歌。

对于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学校围绕着“行为讲文明,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这十五字格言,分三步进行推进。

首先学校将文明礼仪课作为一门学校课程,学校解决了教师、教材、课时的问题,使文明礼仪走进课堂,依照校本教材《文明礼仪伴我行》,结合身边发生的具体案例,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使“行为讲文明”成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第一篇;其次学校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创设教育情境,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把“礼貌”二字入脑入心,并付诸于行动;第三“做事守规矩”是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巩固和提升。学校设立了文明礼仪监督台,班级开设了文明礼仪角,从而使学生讲文明,守规矩内化成一种习惯,在语言讲文明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行为讲文明。学校聘请专门礼仪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了文明礼仪操,每天课间操千人同做礼仪操成为丽湖的一大特色。

3、“一站、两报、一台”引领文明礼仪前行。

红领巾广播站、《丽苑报》、《丽人行》、丽湖学校电视台做为文明礼仪宣传的辅助阵地,在固定时间、开辟专栏对文明礼仪先进事迹进行采访报道。使先进班级有动力,后面班级有目标,使文明礼仪蔚然成风。2011年9月丽湖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

二、以艺术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作为美育教育,教师是关键。尤其是在智育被极为重视,德育被高度强调,但美育往往被忽视的当下,音体美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无论是教师、教

学还是考核,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学科歧视。为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养性的教育目的,学校做了一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先解决了音体美教师的师资问题,学校将有艺术专业知识的骨干教师调到音体美学科,加强了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二是专门制定了音体美教师考核制度,使音体美和其他学科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考核评价,真正做到了师资、课时、计划、措施、评价五落实,为音体美教师营造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三是规范音体美的教学行为,摒弃了以往教学中自由、散漫、应付的陋习,规范上课环节,规范教师言行,以理论加技能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音体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以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学科教学为核心的美育教育,成立了书法、绘画、器乐、舞蹈、文学社等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实现了“艺术教育就在身边”的教育模式。

“一笔一画学写字,一言一行学做人”学生从中既提高了艺术修养,又健全了人格,使得美育与德育互相辅助、互为补充。目前学校有12位教师成为烟台市书法协会会员,有38名教师通过了全国书法委员会的软笔书法验收,有201名学生通过了全国书法委员会的硬笔书法验收,2011年12月我校被授予“全国写字教育示范学校”。2011年6月丽湖学校成为“鲁东大学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开创了招远市义务教育学段与高校联合的教育之先河,为我校提供了高效、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为音体美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为丽湖学生提供了艺术成长的摇篮。 三、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目的,以美引德,以美促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校除了以上做法之外,强化美育实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1、师生共建书香校园,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文化氛围里净化心灵,提高素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建设了班级图书角,自己充实图书定期更新,使学生在阅读中陶冶了情操,增长了学识,在图书更新中,互通有无,增进友谊;师生共建文化长廊:书法、绘画作品展示区、传统节日区、礼仪之星展示台等,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更新的过程中既展现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又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发展了特长,增强了自信。

2、学校积极创设学生展示风采的机会。如:运动会、艺术节、文明礼仪操竞赛等,使学生在自我展示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2011年8月丽湖学校成功地组织了一批优秀学生参加鲁东大学主办的艺术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团体活动中增强了自信、自立、团结、坚韧的良好品质,从而达到了以美辅德的教育目的。 3、积极利用五老队伍,聘请老艺术家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绘画欣赏,使学生在感受艺术教育、爱国教育的同时增强了时代使命感,了解到自己可以借助于画笔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使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达到以美促德的教育目的。

4、利用家长委员会作纽带,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携起手来,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学校创设了多个艺术教育兴趣小组,安排了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培训。良好的师资队伍、专业的知识结构、不计名利的无偿辅导,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家长及社会中形成了良好反响。

美育可以使人懂得美,懂得爱,理解人,善待人,美育能够唤醒和照亮人性之美。丽湖学校把美育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美育人,形成了德

育、美育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德育教育特色,2011年12月丽湖学校被评为“中国当代特色学校”。

丽湖学校秉承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理念,坚守着德育教育的阵地,把德育教育寓于美育之中,德美并举,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作为学校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个拥有高尚灵魂、健全人格的大写的“真人”!

2012.3.7

篇二:一中教务[2010] 4号招远一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教务处

一中教务[2010] 4号

招远一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科目,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八个必修学分。设置该课程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和招远一中新课程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赢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发展,切实优化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的探究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指导原则

1.亲历性原则。教师应利用各种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情境,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主性原则。学校应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和特点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活动场所,自创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学校应认识到自己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学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生存体验。

3.协同性原则。由于社会实践的开放性,活动的实施既要求学校各学科教师共同协作,又要求学校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相互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应善于协调各方人员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发挥作用。

4.整体性原则。学校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指出“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社会实践

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3.使学生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由军训、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

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可包括:

1.劳动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农村地区组织学农活动。

2.军训:进行军姿训练、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德育基地活动:外出参观、访问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

4.校内、家庭劳动: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校内其它义务劳动、假期当家一周等。 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校内志愿者活动:到图书馆、实验室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担任校内义务保洁员,校内勤工俭学等活动。

7.其它各类活动:体育节、科艺节活动,观看电影、各种演出活动,参加校内外社团组织活动等。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社区服务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其内容可包括:

1.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敬老服务、社区学校的辅导、社区科技活动、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社区文体活动。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等。

3.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旅游景点、公园、图书馆、宾馆)参与管理服务(如充当义务讲解员、服务员等);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各类义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参加社会地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学校由政教处负责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

(二)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5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社区服务以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等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须征得家长同意,每个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

(三)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

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登记表》。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记录。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5.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诚信。

五、学分认定

(一)社会实践

1.学分设置:三年共6个学分。

2.时间要求:一学年内必须参加为期1周的社会实践,采取集中安排与分散进行相结合的方式,原则高一集中安排一周军训,高二集中安排一周社会劳动实践(有条件的地区集中安排社会劳动实践,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劳动予以补充)。

3.认定方法: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军训和社会劳动实践作为独立部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各得2个学分,学生三年内按时积极参加其他社会实践内容的,最多可获2个学分。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填写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评定学分,上报德育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会实践由实践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

(二)社区服务

1.学分设置:三年共2个学分。

2.时间要求:高一、高二每学年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不少于4小时)的社区服务并取得相关证明,分别各获得一个学分。

3.认定方法: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填写社区服务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评定学分,上报德育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区服务由接受服务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

招远一中

2010年2月3日

招远一中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注:本表每次社会会实践活动记录表,高中阶段每学年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周、认定2学分,三年总计6学分.

篇三:山东省电化教育馆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 教育技术研究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学 科 分 类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

发展研究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负 责 人_ 张廷贵__

负责人所在单位_ 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填 表 日 期__ 2005-3-30________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

全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全省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全省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要求。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经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人(签章):____________ 06年 3 月30 日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九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四、课题设计论证(可附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if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