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09 09: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资产阶级发动的推翻在华夏大地延

续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

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

以此为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的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

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

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1904年至1905年日、俄在华东北发生战争,1903至1904年英国派兵入侵西藏,

为了支付对外巨额赔款,清政府开支激增四倍,种种税收增加,各级官吏还要中

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使中国民族矛盾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

全国。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较大规模的民变多达1300起。其中包括各

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税、抗捐、抗组斗争,工人罢工斗

争,商人罢市斗争,少数民族与工会的起事等。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

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权利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

始成为主要角色。

第 1 页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

廷”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处,宣布实行“新政”。此

后,陆续推行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裁撤绿营;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下令从1906

年起正式废除科举制考试。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形宪 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纲要》,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

制的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1911年

为形势所迫成立了责任内阁,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7人为皇族,被

讥讽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 满、汉矛

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的尖锐而分蹦离析。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19世

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

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

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份子。这个知识分

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

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

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潮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的新道路。当时出国留学成

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时达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留学。他

第 2 页

们在国外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

的认识。这些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革命准备

1894年孙中山北上 向李鸿章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进其利,物能尽其

用,货能尽其用”,等等的主张,但李鸿章并没重视他的意见,他却定“和平方

式,无可腐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

清朝的统治。同年11月,他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

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广州起义

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年春天,中日甲午战争中方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举国

悲痛,10月中兴会以香港为中心策划了第一次广州起义。由于机密泄漏,陆浩

东被捕,孙中山流亡海外,在日本、美国、伦敦等地宣传革命及筹措经费。

自立军起义

1900年,中国北方发生义和团之乱,陷于无政府状态。1900年7月,谭嗣同的

挚友唐才常组织自立军,拟在长江沿岸五地同时发动勤王起义。失败,唐才常等

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在武昌被斩首。

惠州起义

1900年,孙中山决定准备军事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孙中山被台湾当局送回日本。

1900年至1907年,七女湖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马跑赢起义

1910年至1911年,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

山在马来半岛的摈榔与,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

议。以之前用会党为主力在边区起义皆未成功,革命陷入低潮,会议决定集同盟

第 3 页

会精英,在广州起义,和清政府决一死战。

革命经过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

动,在武昌举行了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

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起义的胜利,

革命军在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大江南北、长城内

外,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以及上海和许多州县宣布

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

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终于覆灭。

中华民国建立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独立各省的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

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

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

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地位。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帅海、陆

军之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南京

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

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第 4 页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

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失败

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指示部下在北京发动“兵变”,

西方列强调兵进京配合,以迫使革命让步。革命再次妥协。3月10日,袁世凯

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参

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目的,军阀们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1915年12月12日,

袁世凯发表接受帝位申令。第二天,在中南海居人堂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帝制

复辟活动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从1月1日到3月23日只当了83天的皇帝就被

迫取消帝制和洪宪年号。随后北洋军阀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

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就这样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的一个独立、民主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

第二、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来阵脚。

第三、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第 5 页

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

有帝制自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

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第 6 页

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

有帝制自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

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第 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ia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