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6 15: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2.0

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被称为(文化震惊) 1.2 2.0

1982年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的学者是(费孝通) 1.3 2.0

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社会变革的需要) 1.4 2.0

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孔德) 1.5 2.0

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2011.7真题) 1.6 2.0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1.7 2.0

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 1.8 2.0

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正向社会化) 1.9 2.0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1.10 2.0

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培养社会合格成员) 1.11 2.0

《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 1.12 2.0

最早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做出说明的中国社会学者是(孙本文) 1.13 2.0

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文化采借) 1.14 2.0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实验法) 1.15 2.0

以下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分析方法的是(实地研究) 1.16 2.0

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帮助人们合理选择)(2012.4真题) 1.17 2.0

在《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社会学”名称的是(谭嗣同) 1.18 2.0

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文化集丛)(2012.7真题) 1.19 2.0

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1.20 2.0

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自觉 )。

1.21 2.0

自然界中的空气属于(环境资源) 1.22 2.0

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合理性 )

1.23 2.0

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 )

1.24 2.0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 )

1.25 2.0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强制性 )(2010.7真题) 1.26 2.0

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被称为(角色不清 )

1.27 2.0

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人们在充当这类角色时,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种角色是(规定性角色 )

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29 2.0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1.30 2.0

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继续社会化)(2012.7真题) 2.多选题 2.1 4.0

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区伙伴群体) 2.2 4.0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筹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2.3 4.0

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在(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2012.7真题) 2.4 4.0

社会学的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5 4.0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分布失衡人口流动迅猛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性别失衡) 2.6 4.0

文化的结构包括(文化特质文化集丛文化模式)2008.4真题 2.7 4.0

定量分析资料汇总的目的是(为编制次数分布表做准备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为深入的统计做准备便于保存调查资料) 2.8 4.0

文化的特征包括(习得性创造性共享性累积性特殊性和共性) 2.9 4.0

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社会以人为主体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2.10 4.0

孔德创造的社会学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2.1 4.0

社会网络的特征(普遍性多重性滚动性多向性隐蔽性) 2.2 4.0

根据社会互动的内容和目标,可以将竞争分为(政治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地位竞争声望竞争) 2.3 4.0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分为(自发性合作制度化的传统合作指导性合作契约式合作) 2.4 4.0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基本功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经济功能弱化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家庭的生育偏好改变养老功能面临挑战) 2.5 4.0

科层制的特征表现为(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照章办事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2.6 4.0

群体的特征表现在(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2.7 4.0

属于次级群体类型的单位有(学校社团) 2.8 4.0

根据有否劳动报酬,劳动可以划分为(有薪劳动无薪劳动) 2.9 4.0

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体现在(社会化功能社会选拨功能提高人口素质功能知识技术创新功能) 2.10 4.0

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规范性行为功能经济生活功能精神生活功能教育功能 抚养、赡养功能) 1.1 2.0

夫妻一方在外流动打工,一方留守的“半流动”家庭以及夫妻双方都在外流动打工的“双流动”家庭被称为(留守家庭) 1.2 2.0

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假设) 1.3 2.0

依据社会资本的性质,社会资本分为(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1.4 2.0

“镜中之我”理论的提出者是(库利) 1.5 2.0

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6 2.0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 感情或情报的过程称为(组织沟通 1.7 2.0

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符号)(2010.4真题) 1.8 2.0

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指导性合作)(2009.7真题) 1.9 2.0

美国学者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搭便车理论) 1.10 2.0

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由(凡勃伦)提出的. 1.11 2.0

揭示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政治效果和生产的政治规范工具共同构成了一个工厂独特的生产政体,这是(生产政体论) 1.12 2.0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分标准是(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 1.13 2.0

组织平衡论的提出者是(巴纳德) 1.14 2.0

暗示者通过说反话或过分夸大,对被暗示者造成相反结果反应称为(反暗示) 1.15 2.0

一个人为适应当下社会的基本生存而必须接受的教育,称为(生存教育) 1.16 2.0

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距离是(个人距离) 1.17 2.0

在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中,被称为“人本主义”和微观取向的理论是(互动论) 1.18 2.0

组织决策的第一个阶段是(情报阶段)(2012.7真题) 1.19 2.0

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1.20 2.0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标准是(劳动二重性) 1.21 2.0

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地缘)为基础的。 1.22 2.0

提出亚文化再生产机制,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社会学家是(威利斯) 1.23 2.0

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表现之一是(减少就业压力) 1.24 2.0

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 求,这种观点来自于(人际关系理论)(7真题) 1.25 2.0

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集生活的家庭,被称为(主干家庭) 1.26 2.0

“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1.27 2.0

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理论是(拟剧论) 1.28 2.0

根据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可以将群体划分为(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1.29 2.0

最早提出初级群体概念的社会学家是(库利) 1.30 2.0

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单选题

1.1 2.0

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被称为(过度城镇化) 1.2 2.0

费孝通早年在江村“调查时就感觉到了有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他把这种社会实体称为(小城镇) 1.3 2.0

冲突论社会阶层理论的代表是(达伦多夫) 1.4 2.0

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提出,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型城市,这种城市理论被称为(田

园城市) 2.0

关于城市群研究的区域整体发展理论是由(芒福德)提出的。 1.6 2.0

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属于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 1.7 2.0

在社区发展中,应满足社会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入手,这是社区发展的(民众需要原则) 1.8 2.0

在社区研究中,全貌研究就是(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2009.7真题) 1.9 2.0

戴维斯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功能论) 1.10 2.0

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被称为(逆城镇化) 1.11 2.0

社区发展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是在(二战以后)(2011.7真题) 1.12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社会流动过程发生于(1966-1977) 1.13 2.0

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样的集团被称为(阶级) 1.14 2.0

张某20岁时是农民,三年后进入工厂工作,成为工人,张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代内流动) 1.15 2.0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10个阶层) 1.16 2.0

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影响的是(世界城市) 1.17 2.0

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1.18 2.0

同心圆理论的提出者是(伯吉斯) 1.19 2.0

在中国的社区研究中,杨开道和许仕廉主持的是(清河调查) 1.20 2.0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农村社区) 1.21 2.0

在社区研究中,社区类型学理论的代表性学者是(滕尼斯) 1.22 2.0

中国的城镇化应该建立以大城市为领导,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各类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系统,这种观点属于(均衡发展论) 1.23 2.0

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这种社会等级制 度是(种姓)(7真题) 1.24 2.0

社区的首要功能是(经济生活)(2011.4真题) 1.25 2.0

最早提出城市群概念的思想家是(哥特曼) 1.26 2.0

用于解释城镇化原因的“推-拉”理论是由(雷文斯坦)提出的。 1.27 2.0

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属于社会流动中的(水平流动) 1.28 2.0

社会分层体系当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是(垂直流动) 1.29 2.0

在改革开放前,一个人要进入地位最高的干部阶层,一般既要具备政治上被认为可靠的家庭出身或阶级身份,还要在政治上表现得忠诚和积极;而一个农民之所以很难从农村流动到城镇就业,主要不是因为这种流动的成本大于其收益,而是因为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制度安排限制农民进城,从根本上排除了其改变农民身份及向土流动的可能性。这种社会流动的机制属于(制度安排与先赋因素、自致因素混合导致的社会流动)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戴维斯和莫尔)(2012.7真题) 2.多选题 2.2 4.0

下列属于冲突理论的有(马克思达伦多夫) 2.3 4.0

从一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的不同巴社会网络分为(稳固形态松散形态) 2.4 4.0

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符号要素社会关系社会组织) 2.5 4.0

从冲突的规模上可以分为(个体冲突群体冲突) 2.6 4.0

交换理论是(霍曼斯布劳)提出的。 2.7 4.0

下列属于身体语言的有(微笑垂足摇头耸肩瞪眼) 2.8 4.0

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2.9 4.0

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实践) 2.10 4.0

文化的规范体系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宗教) 1.单选题 1.1 2.0

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文化采借) 1.2 2.0

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的是() 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 1.3 2.0

认为在社会分层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整合,又有竞争,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对社会分层作更准确的分析的是(进化论的分层理论) 1.4 2.0

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的理论是(社会建构理论) 1.5 2.0

认为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的是(社会解组理论) 1.6 2.0

最早对偏差行为进行生物学解释的是(隆布罗梭) 1.7 2.0

认为偏差不是某类行为的本质特征,而是其他社会成员将社会规范和制裁手段施加于行为者的社会后果的理论是 (标签理论) 1.8 2.0

首先对社会不平等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卢梭) 1.9 2.0

第一部用现代观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是(索罗金)发表的。 1.10 2.0

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孔德) 1.11 2.0

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正向社会化) 1.12 2.0

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13 2.0

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帮助人们合理选择)(2012.4真题) 1.14 2.0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1.15 2.0

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被称为(角色不清) 1.16 2.0

由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是(结构性问题) 1.17 2.0

对财产所有权进行规定是(经济制度)的功能。 1.18 2.0

社区概念最早由(腾尼斯)作了经典阐述。 1.19 2.0

提出城市格局的扇形理论的是(霍伊特) 1.20 2.0

依据社会资本的性质,社会资本分为(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1.21 2.0

被动地参与或盲目地顺从社会变迁是(自发变迁) 1.22 2.0

社会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设定的目标来实施的说明社会控制具有(规范性) 1.23 2.0

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是(社会改革) 1.24 2.0

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的是(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 1.25 2.0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强制性)(2010.7真题) 1.27 2.0

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继续社会化)(2012.7真题) 1.28 2.0

社区首要的功能是(经济生活功能) 1.29 2.0

提出申请横向格局和纵向格局的概念的是(沃伦) 1.30 2.0

《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 2.多选题 2.1 4.0

社会控制的方式有(法律控制道德控制习俗控制宗教控制) 2.2 4.0

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在(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2012.7真题) 2.3 4.0

社会网络的特征是(普遍性多重性滚动性多向性隐蔽性) 2.4 4.0

信息社会论的代表作有()《世界面临挑战》《第三次浪潮》《大趋势》

2.5 4.0

群体的特征表现在(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2.6 4.0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筹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2.7 4.0

社会流动的制约因素有(人口自然制度政策个人) 2.8 4.0

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注可以分为(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 2.9 4.0

定量分析资料汇总的目的是(为编制次数分布表做准备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为深入的统计做准备便于保存调查资料) 2.10 4.0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基本功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经济功能弱化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家庭的生育偏好改变养老功能面临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i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