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级高三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08 0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安一中高2012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李隆启;审题人:魏宏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 A.夏、商、周三代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无共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时间的主要制度是沿袭的

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C.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D.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3.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4.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均见《原君》)。这说明黄宗羲 ( ) 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 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 C. 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现象

D. 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

1

5.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 —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享利农书》记载为 3 倍;从而《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 倍,麦类则为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②农业科学技术领先 ③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④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 ②④

6.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 )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7.《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 (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9.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城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被看着是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A.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城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B.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 C.古代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D.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

10.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11.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 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家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力 12.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

2

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13.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在西方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没有被真正“关在笼子里”的是 ( )

A.英国国王 B.美国总统 C.德意志帝国皇帝 D.法国总统

14.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15.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美国经济的飞速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16.“17 世纪和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17.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 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 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

18.1873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19.“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

3

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20.“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21.1897 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 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 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22.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2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24.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5.《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30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

4

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10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12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右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右图)。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摘自新浪网

材料三: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ho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