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介语中同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5-21 12:5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汉语中介语中同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作 者 完成日期

学 科 门 类 文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研 究 方 向 对 外 汉 语 指 导 教 师 学院(系、部)

授予学位日期 年 月 日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摘 要

在以往的教学与研究中,我们比较重视语音和语法,而词汇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语就不能成句,语法也就无从讲起,交际就更不可能。在各词类中,动词是最重要的一类,它是句子的中心、核心。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运用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语言对比的方法,对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动词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绝大多数误用动词和该用动词之间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这种同语素词(以下简称“同素词”)之间的误用约占动词误用的60%。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些偏误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析了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并进而提出对外汉语易混同素词的教学策略。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依据、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偏误研究的概况。

第二章考察了留学生同素动词的偏误情况。首先对动词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同素动词之间的误用是动词误用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误用进行了分类说明。

第三章分析了同素动词混用的原因。本文主要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同素动词混用的原因,发现同素动词混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四章提出了易混同素动词的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几章的分析,本文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构词语素的本义、词义的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色彩以及搭配上等方面辨析易混同素动词。

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语。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汉语中介语;同素动词;偏误;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2

The Error Analysis of Same-Morpheme Verbs in Chinese Interlanguage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bstract

In the past, w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voice and grammar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did not give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vocabulary-teaching. As one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a language, vocabulary is an integral part. Without words, there would be no sentences, no grammar and no communication. And in all types of words, the verb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y, which is the center of a sentence. It is for those reasons, this dissertation uses interlanguage theory, error analysis theory and language contrast method to study the errors of verbs used in interlanguage corpus by foreign students. We fin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misused-verbs have the same morpheme with the should-be-used words. This type of errors is about 60% of the total misusage of verbs. Then we classify and describe the types of misusages,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and propose some teaching methods for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is paper has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It mainly presents the basis of this topic,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methods as well a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the related error analysis.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do some statistics on the use of the verbs and fin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misused-verbs have the same morpheme with the should-be-used words. Then, we classify and describe verb misusage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ations of verb misusages. We mainly analyze the negative transfer from the mother tongue, knowledge of the impac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find that the causations are various.

In the forth chapter, we try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miscible verbs. And we think that teachers should teach foreign students to differentiate miscible words form the meaning of word-morpheme, focus of word meaning, color meaning of words and collocation of words.

The last chapter summarizes the whole paper and pointed out its shortcomings.

3

The Error Analysis of Same-Morpheme Verbs in Chinese Interlanguage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Chinese interlanguage; same-morpheme verbs; errors; error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ies

4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 引言?????????????????????? 6

1.1 选题依据??????????????????????? 6

1.2 相关研究综述????????????????????? 7 1.2.1鲁健骥关于汉语中介语偏误分析的系列研究?????? 7

1.2.2

后继的汉语偏误分析研究?????????????? 8

1.2.3 关于动词的偏误分析????????????????10

1.2.4 小结 ?????????????????????? 10 1.3 研究的角度 ?????????????????????? 11 1.4 研究的步骤?????????????????????? 12

1.4.1 目标词选定的原则和过程????????????? 12 1.4.2 语料来源和范围????????????????? 12

第二章 留学生同素动词的偏误情况???????????? 14

2.1 同素双音节动词的偏误情况?????????????? 14 2.2 同素动词的混用情况????????????????? 14

2.2.1 单音节词(或语素)和同素双音节词之间的混用??? 14

2.2.2 同素双音节词之间的混用???????????? 19

2.2.3 其他的混用情况???????????????? 21

2.2.3.1单向型的混用????????????? 22 2.2.3.2 双向型的混用????????????? 25 2.2.3.3交叉混合型?????????????? 26

2.3 小结 ????????????????????????27

第三章 同素动词偏误产生的原因??????????????28 3.1 母语的负迁移——语际偏误???????????????28

5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3.1.1 语音的负迁移 ??????????????????28 3.1.2 词的理性义的负迁移 ???????????????29 3.1.3 词性的负迁移???????????????????30 3.1.4 色彩义的负迁移??????????????????31 3.2 目的语知识的影响??????????????????? 31

3.2.1 目的语的某些特点和规律的影响?????????? 32

3.2.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 32 3.3 学习策略引起的偏误 ????????????????? 33 3.4 其他原因引起的偏误 ????????????????? 34 3.5 小结???????????????????????? 35

第四章 同素动词的教学策略??????????????? 36

4.1 多角度辨析易混同素动词??????????????? 36 4.1.1 追溯异语素的本义??????????????? 36

4.1.2 辨析词语的理性义和色彩意义?????????? 38 4.1.3辨析词语的读音???????????????? 38 4.1.4 辨析词语的搭配???????????????? 38

4.2 加强语言对比,使辨析更有针对性???????????? 39

4.3 在语境中进行易混同素动词的辨析练习?????????? 39

4.4 小结??????????????????????????40

结语?????????????????????????? 41 参考文献???????????????????????? 43 偏误统计表??????????????????????? 46 致谢?????????????????????????? 52 声明 ???????????????????????? 53

6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第一章 引 言

1.1 选题依据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必须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掌握汉语词语用法和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在以往的教学与研究中,我们比较重视语音和语法,尤其是语法教学,始终占据着对外汉语的主导地位,而词汇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附庸的地位和零散的状态,它没有自己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语就不能成句,语法也就无从讲起,交际就更不可能。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George Wilk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1972)里说:“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由此可见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在各词类中,最重要的一类是动词。“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他吸住”,吕叔湘先生曾在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上这样强调动词的重要性。②胡裕树、范晓也认为“动词研究是汉语语法中的第一号重要课题,也是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活动能力最强,大部分词类都要跟它发生一定的结合关系;动词是一般句子里最重要的部分”。③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动词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同素动词之间的混用、误用较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我们没能把词汇教学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教材中的生词翻译基本上是对译,词汇教学完全照搬了西方语言学词本位理论而忽

盛炎.语言教学理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19

吕叔湘. 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开幕词〔A〕.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编.句型和动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1 ③

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7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视了汉语词汇的特点。汉语词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汉语在构成新词时,往往不需要增加新的汉字,而是将已有的语素按一定规则进行组合,“旧字新词、见旧知新”正是汉语词汇构成与认知的特点。

改进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一个迫切要求,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方法也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共识。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以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同素动词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其中的偏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对改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做一些新的尝试。

1.2 相关研究综述

中介语理论是塞林格(Larry Selinker)在其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一文中提出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中介语理论建立的标志,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二语习得领域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标志着二语习得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为偏误分析的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①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对学生目的语使用中的偏误进行分析,找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发生偏误的原因,发现其规律的过程。它所分析的“学生的目的语形式”就是学生的中介语。

1.2.1鲁健骥关于汉语中介语偏误分析的系列研究

将国外中介语理论最早引进中国的是鲁健骥(1984)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这篇文章首次将“偏误”和“中介语”的概念介绍到国内来。在文中作者用中介语理论方法对外国人(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汉语语音偏误进行考察,分析了产生语音偏误的三个原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训练不够或训练不得法,其中母语的负迁移是影响中介语语音的主要因素。1987年,鲁健骥又发表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在文中作者主要论述了汉语学习者由于本族语、本族文化、目的语知识等方面的干扰以及教学训练中的失误造成的汉语词语偏误。文章列举了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语层面可能发生的四种偏误现象:目的语和母语在词义上的交叉造成的偏误,两种语言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造成的偏误,两种语言中意义对应的词语因用法不同造成的偏误,两种语言中对应词语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偏误。最后作者还对词汇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鲁健骥的系列研究

黄锦章、刘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8一89.

8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中,他和吕文华共同发表的《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1993)拓宽了偏误分析的视野和研究领域。这篇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学习者的语用偏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将学习者的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作者认为:“语言-语用失误”并非是违反语法规则或用词不当引起的,而是由于思维方式和观察事物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社交-语用失误”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造成的。在分析产生这些语用失误的原因时,作者指出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学习者的母语语用规则和文化因素是自幼习得,而且成为他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准则,当他们学习汉语时,这些准则便会与汉语言文化和交际行为的准则发生冲突,形成干扰。之后,鲁健骥(1994)又发表了《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收集了母语为英语的初学汉语的学生产生的语法偏误192项,并将学习者在汉语语法表层结构上产生的偏误归为四类,即遗漏(少成分)、误加(多成分)、误代(所用不当,应用正确的替换下来)、错序(词序有误)。鲁健骥的系列研究对外国人学汉语时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偏误进行了全面考察,引发和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偏误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汉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2 后继的汉语偏误分析研究

继鲁健骥之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偏误分析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既有语音、词汇、语法层面的研究,也有语用及篇章方面的偏误分析。在此,我们选择一些较有代表性偏误分析文章。

在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时,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造成的。但还有一部分偏误主要是由目的语规则的泛化造成的。这种偏误无法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推测和解释的。田善继(1995)对这种无法用母语迁移解释的非对比性偏误进行了考察,将它们分为替代(他们将尽力为瞎子和聋子盖一所学校。)、类推(泰德全星期都很着急。)、回避(你为什么不把它染[成]深蓝色的?)、简化(他丢了眼镜,连眼前的东西也没看见。[看不见])、诱发(他已经三天没吃没喝[了]。)等五类。田善继第一次通过偏误分析来证实学习者采取回避策略而产生的偏误。他认为,学习者对某个语法规则不熟悉或没有把握时,会采取一种消极的回避态度。作者还将汉语教材和学习者的偏误进行对照,证明了教材诱发

9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的偏误现象。

李红印(1995)发表了《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作者通过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音实验和教学观察,对其汉语语音偏误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和分析。李红印在文中指出,尽管泰语和汉语都是有声调语言,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也同样存在着困难。实际听辨的结果表明,泰国学生在声调上的偏误主要是调域的偏误。具体表现是一声声调不够高,四声声调过降过长。作者还指出,泰国学生词语重音偏误是泰语词语重音后置影响造成的。他赞成巴维尔(1987)“汉语重音左移”的说法,并认为这是泰国学生汉语词重音偏误的主要原因。

陈小荷(1996)《跟副词“也”有关的偏误分析》是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作者通过统计对比发现,留学生“也”的使用率比本族人要高0.1%,显示出留学生用“也”有较多的误代、滥用。与之相关的偏误有四类:主语前,跟其他状语错位,在周遍性词语中间,误代和滥用。第四类的比例最高。

陈绂(2001)对日本学生书写的汉字偏误进行考察,指出汉语汉字偏误的三种类型:误将日语汉字当做汉语汉字,占7.9%;别字,占53.3%;错字(非汉字),占38.8%。她在文中详细分析了书写汉字偏误的主要原因——汉字认知上的障碍。肖奚强(2002)从汉字部件的角度讨论了外国学生的汉字偏误,把学生的汉字偏误分为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加和减损、部件的变形与变位三类,并从类化、上下文等方面考察了偏误产生的原因。

肖奚强(2001)《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讨论了有关偏误分析的三个问题:(1)偏误用例的选取。作者指出偏误分析的对象不是学生所产生的所有的错句,而是这些错句中剔除了失误和那些中介物之后所剩下的那部分,即反映语言习得系统性和规律性的那一部分。(2)偏误用例的分类。(3)偏误用例的分析。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偏误分析的三条原则。

赵金铭(2002)从“最小差异对”出发,根据“完全可以接受”到“完全不可以接受”的连续等级,排列出外国人汉语语法错误的等级序列:汉语不可能出现的句子(阿里把带回来了录音机),不符合汉语语法的句子(人们把粽子扔了在河里),符合汉语语法的不正确的句子(希望你们把这个地方喜欢),造的不好的句子(把那棵小树大风刮到了)。

1.2.3 关于动词的偏误分析

10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在针对某一词类的偏误研究中,对副词、助词、连词、代词的研究相对较多,而专门针对动词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有下面一些:

戴国华(2000)对日本留学生动词使用中的一些常见偏误进行了分析,主要有:(1)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误用,(2)名词和动词的误用,(3)动词和形容词的误用,(4)离合词的误用,(5)系动词“是”的误用,(6)动词多余(重叠),(7)日语母语动词误用为汉语动词,(8)词义不明造成的误用。作者在分析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吕滇雯(2000)针对日本留学生动词重叠式的误用情况,主要分析了动词重叠式使用的语境条件。方绪军(2001)以配价语法理论为背景,考察了汉语中介语中带有偏误的动词句,分析了动词句中动词或补足语的偏误现象,并针对学习者使用动词句产生配价偏误的多方面原因,提出了减少配价偏误产生的若干措施。李春红(2004)分析了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动词偏误。作者在文中指出,初级阶段留学生动词习得的偏误主要四类:语序、缺失、赘余、误用。同时,作者还分析了这些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母语干扰和已习得知识的干扰。李彤,王红娟(2006)把中级阶段外国留学生双音节动词的偏误分为了语法偏误和语义偏误两大类。同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干扰、已有语言知识的干扰、以及汉语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使其难以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词义教学,强调词语搭配研究。运用中介语理论和汉外比较的方法,陈昌来(2005)阐述了留学生在学习特殊动词(针对动词、互向动词、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施事后移等)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王茂林(2007)对中介语语料库中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留学生使用动词重叠式的一些偏误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1.2.4 小结

从前面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

1. 汉语中介语偏误分析的角度较全面。前人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多角度对汉语中介语中的偏误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

2. 偏误分析比较有针对性。其中,有针对某一语言要素的研究,如:鲁健骥的系列论文分别讨论了留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偏误。有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进行的研究,如:李红印针对泰国学生的语音偏误考察,陈绂针对日本学

11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生的汉字偏误考察等。还有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偏误研究,如李春红(2004)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初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李彤,王红娟(2006)主要是针对中级阶段外国留学生进行研究。

3. 针对动词的偏误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是从语法的角度对动词偏误进行的研究,如吕滇雯(2000)、方绪军(2001)、陈昌来(2005)等。完全从词汇语义语义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词汇语义的角度出发,以中介语语料库中动词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留学生使用易混同素动词的偏误情况。

1.3 研究的角度

1.3.1 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选取考察词目

以往我们对汉语词语的研究主要是从汉语本体的角度出发,往往不考虑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特点和难点。本文从中介语语料库出发,主要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同素动词使用的偏误情况,从中选取学生使用率和偏误率都比较高的动词进行分析,使本研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有直接参考价值。

1.3.2 主要考察对象——双音节动词

动词是各词类中最重要的一类,是句法语义结构的核心。动词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同样重要,学生对动词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另外,动词具有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第二语言学习者要掌握它们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双音节动词为考察对象。

1.3.3 考察的焦点——同素动词之间的混用情况

本文主要针对同素动词间的混用情况进行考察,即该用甲词时,误用了与之有同一个语素的乙词。对于其它的动词偏误,如动词的赘余、错序、缺失等,限于本文的篇幅和本人的精力,我们暂不作考察。

1.4 研究的步骤

12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1.4.1 目标词选定的原则和过程

目标词的选择主要是以词频和偏误率为标准,选择在中介语语料中出现频率和偏误率都比较高的双音节动词为考察对象。

首先,我们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双音节动词出现的频率及偏误进行统计,选出了出现频率在100次以上,单个动词偏误在10次以上的双音节动词。(这里主要以偏误标准为主,也就是说如果有的动词在语料中出现的次数虽然不足100次,但是偏误的次数却超过了10次,我们也把它选做目标词。)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共选出了139个双音节动词。再对这139个动词的偏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选出和同素动词的误用次数在8次以上的动词,共有97个,这97个双音节动词就是我们的核心目标词。它们是:帮忙、帮助、保持、保护、避免、变成、变化、表达、表示、表现、采取、产生、成长、成为、承受、充满、出生、辞职、存在、担任、度过、对待、发生、发现、发展、反应、放假、负责、改变、改善、感到、感觉、关心、害怕、坚持、减轻、减少、交流、教训、教育、接受、解决、进行、经过、具有、决定、觉得、看见、离开、理解、利用、了解、满足、面对、面临、培养、认识、认为、伤害、生产、生长、实施、实现、实行、使用、思考、损害、损坏、损失、提高、同意、完成、忘记、危害、吸收、吸烟、吸引、喜爱、享受、消灭、消失、形成、行动、需要、学习、养成、要求、依靠、以为、引导、遇到、遭到、增加、增长、追求、尊敬、尊重。(在考察中,我们也会考察一些目标词以外的词。这主要是因为有的目标词总是被误用成另一个词,且次数较多,这时,为了考察这些词与目标词的混用情况,我们也会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考察,以便能更全面地了解目标词的偏误情况。) (详见后面的附表。)

1.4.2 语料来源和范围

本文所用语料主要选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该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试的作文答卷。语料库共收入语料11569篇,共计424万字。其中韩国学生和日本学生的作文语料最多,分别是4171篇和3211篇,约占总数的63.81%;其次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是843篇,739篇,422篇,约占总数的17.30%;再次是泰国、越南、缅甸,

13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分别是374篇、221篇、202篇,约占总数的6.89%;而来自其余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的留学生作文答卷相对较少。

14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第二章 留学生同素动词的偏误情况

2.1同素双音节动词的偏误情况

在我们第一次选出的139个双音节动词中,动词出现总的次数是122915次,其中错词的次数是3811次,占这139个动词总词频的3.10%。在错词中,该用词和误用词之间含有相同语素的情况是2269次,占总的错词次数的59.54%,其中单音节和同语素的双音节之间的误用是635次,占到了同素动词误用的27.99%。

表1 目标动词的使用情况

目 标 动 词 错 词 同语素 误用 单-双音节 误用 次数(次) 占同语素误用的比例 635 27.99% 数量(个) 出现的次数(次) 次数(次) 占出现总次数的比例 次数(次) 占动词错词的比例 139 122915 3811 3.10% 2269 59.54%

2.2 同素动词的混用情况

2.2.1 单音节词(或语素)和同素双音节词之间的混用

该用某个双音节动词(或单音节动词)而未用,误用了另一个与之有同一语素的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比如,该用“帮助”却用了“帮”,或者该用“生”却用了“出生”。在我们考察的97个核心动词中,前一种情况出现了547次,后一种情况出现了25次。

15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2.2.1.1该用词和误用词是双—单关系

该用词和误用词是双—单关系的错用情况比较多,我们对出现这种误用次数在十次以上的动词进行了统计,总共有15个。构成双音节的两个语素我们分别用字母A、B来表示,误用的单音节词有的是由A语素构成的,有的是由语素B构成的。它们的误用情况如下:

表2 同素双—单音节动词的偏误情况

该用词(A+B) 同语素偏误的次数 误用词为含语素A的单音节词或语素 帮助 避免 采取 成为 度过 改变 觉得 看见 培养 伤害 损害 忘记 危害 需要 依靠 总计 22 18 64 39 22 32 20 25 16 39 53 17 58 41 15 481 12 1 0 14 0 13 19 16 0 3 0 17 0 3 1 99 误用词为含语素B的单音节词或语素 4 11 62 2 19 9 0 3 11 20 47 0 52 20 10 210 具体偏误用例:

1. 该用“帮助”,误用成了“帮”或“助”。

1) 别的国家有粮食的话,应该帮贫困的国家。

2) 我自己希望,家长,学校以及政府积极地帮每个人,使每个学生能够对

吸烟的坏处有所了解。

3) 它还能助我们成为一位成功者,走向成功和光明之路。

4) 新的规定的另一大益处是可以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习惯,甚至不抽烟的

习惯。

2. 该用“避免”,误用成了“避”、“免”。

16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1) 庙里的和尚都怕着火,就决定大家共同挑水以免火灾。 2) 家长们认为,男女分班可以免学生早恋,但这也未免是事实。 3) 所以,只能避这种声音的坏影响。 3. 该用“采取”,误用了“取”。

1) 我认为很多人对安乐死取了反对的态度。

2) 我们应该认真地想一想真正为了病人的家里人取那种方法呢? 4. 该用“成为”,误用成了“成”、“为”。

1) 她的乐观主义以后自然会使我也成像她那样的人的。 2) 我要成职业女性而且在社会上成人才。

3) 自一九七四年起,我便加入新加坡巴士有限公司,为一名巴士司机,前

后工作了五年。

4) 虽然在泰国出生,我从小就希望“汉语”为我的第二语言,我开始学习

汉语时,正是泰国政府改革教育计划时。

5. 该用“度过”误用了“过”。

1) 我过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2) 参加表演后两三天,我陪父母游览上海,过愉快的时光后回日本去了。 3) 回顾过去已经过的假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假期还是今年元旦。 6. 该用“改变”,误用成了“改”、“变”。

1) 我不想一直这样闷闷地生活下去,所以我改了想法。 2) 孩子抱怨之前父母应该先改想法。

3) 在我国——蒙古,长期以来都是男女混合教育,现在改这个习惯很困难,

因为早恋不是坏事,除非发生性关系。

4) 我们东方国家不敢接受这样的办法,但应该变态度努力去解除病人的痛

苦,保护他们的尊严。

5)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自己想要的话,应该自己开始行动,等待别人做

的话有可能这件事情不能变。

6) 为了满足大众的要求,流行歌曲也很快变。 7. 改用“觉得”,误用了“觉”。

1) 我觉用安乐死这种带同情的意思的方法是不应该的。 2) 这样一来,没有人不觉口渴。

17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3) 不过当时我们吵架时,我总觉他不好,我一点儿也没有不好。 8. 该用“看见”误用了“看”、“见”。

1) 我的眼里泪水汪汪,我不想让她看,因此急急忙忙地上了厕所了。 2) 我看桌子上的菜大吃一惊,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饭,连煎蛋也不会做,

那天我第一次做饭。

3) 学完了以后回宿舍时我看了母亲节的花儿。

4) 有一位老师跟爸爸一样的年龄,所以我见这位老师的时候很想念爸爸。 5) 我走路时常见香烟的垃圾。 9. 该用“培养”,误用成了“养”。

1) 谢谢你们把我养成这样有用的人才。

2) 如果一生中就吃农药养的食品的话,以后健康就有问题。 3) 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该好好养孩子的素质。 10. .该用“伤害”误用了“伤”、“害”。

1) 不吸烟者也受伤身体。

2) 比如伤人体的内脏,特别是呼吸器官。

3) 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害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由于吸烟者不知道烟的何种

物质给人的身体带来致命的损害,于是他们经常做害自己健康的行为。 4) 因为吸烟慢慢地害自己的身体。 5) 吸入的烟就会害吸烟人的胃。 11. 该用“损害”误用成了“害”。

1) 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不光害人们的健康,也会导致环境污染。 2) 我们用科学可以研究生产大量的农作物,又不害人们的健康。 3) 可是有些人说吸烟是完全无益的,而且是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所以他们

主张在公共场所不让吸烟。

4) 在公共场所边走边抽烟这个行为会害不吸烟的人的利益。 12. .该用“忘记”,误用成了“忘”。

1) 我永远不会忘他。

2) 可是我们常常忘这最基本的内容:为您好。

3) 在我们寂寞的时候放点流行歌曲也可以使我们快乐得忘自己很寂寞的样

子。

18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13. 该用“危害”误用成了“害”。

1) 还有,这些化肥和农药不只害生态环境,甚至害人类自身。

2) 还有,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量,最近一些发达国家,如日

本,他们用不害人体的肥料。 3) 你抽烟会害别人的健康。

14. 该用“需要”误用成了“需”、“要”。

1) 你们俩已不太年轻了,要休息时,应当好好儿休息啊。 2) 一般来说,他们要这种人员,因为 15. 该用“依靠”误用了“依”、“靠”。

1) 从今日以后,你可以依我,跟我一起过好好儿的生活。 2) 可是,如果你有别人可靠的话,情况可能就变了。

3) 他们靠了别人,这个等于在一个公司里工作,就是被人雇,这样的话绝

对不能赚很多钱。

4) 周围没人可靠的话,什么事情都非得自己处理不可。

2.2.1.2 该用词和误用词是单—双音节关系

该用词是单音节,误用词是双音节,这种情况比较少,在我们考察的97个目标动词中,共出现了25次这样的情况。很多动词都只出现了1次这样的偏误,只有少数几个动词出现这种偏误较多,比如:该用“生”,误用了“出生”,共出现了7次;该用“教”,误用了“教育”,共出现了6次;该用形容词“高”,却误用了双音节动词“提高”,共出现了3次。例如: 1. 我下个月要出生孩子。

2. 女人结婚以前开始吸烟的话,结婚后出生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发生这孩子

健康不太好、有问题等事情。

3. 所以我就选了在中国教育汉语最好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4. 当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的是父母,也由父母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教

育他们讲话,学习走路。

5. 我们吃中饭后向睡的习惯也没了,而且我们班的成绩也越来越提高了,

几乎占了全校第一名。

6. 但是我的技术越来越提高,一个半月以后,老师对我的技能也很满意。

19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2.2.2 同素双音节词之间的混用

在我们考察的97个目标词中,同素双音节动词之间的误用共出现1506次,占这97个动词偏误总数的的49.39%。可以说同素双音节动词的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双音节动词使用偏误的主体。

2.2.2.1双音节动词和不同词性同素双音节词之间的混用

误用词是双音节动词,该用词是同语素其他词性的词。我们对出现这种词性偏误在5次以上的双音节动词进行了统计,共有10个。这10个词出现这种词性偏误的次数共计163次,占这10个动词偏误总数的52.41 %。列表如下:

表3 不同词性的同词偏误情况

误用词 放假 负责(动、形) 实施(动) 思考(动) 发展(动、名) 害怕(动) 满足(动) 完成(动) 完整(形) 需要(动、名) 必要(形) 重要(形) 总 计 55 311 该用词 假期( 名词) 责任( 名) 措施( 名) 思想( 名) 想法( 名) 思维( 名) 发达(形) 可怕(形) 有害(形) 满意(形) 完全(形) 21 总的偏误次数 14 26 20 41 81 17 36 词性偏误次数 14 20 7 20 5 1 57 5 2 12 7 1 7 5 163 具体例子:

1. 在我四年的留学期间,一共有七次放假。——假期

2. 因为有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放假,我们去了三个地方。——假期 3. 第二,国家也有解决代沟问题的负责。——责任 4. 我觉得两代人都有负责。——责任

20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5. 我完全赞成这个实施。——措施

6. 对于这种一点益处都没有的事,我们一定要做一些实施去阻止。——

措施

7. 我们要思考开放,想想没有吃的东西的人,安排大家都要有足够的东

西,然后考虑“绿色食品”吧!——思想

8. 所以,我认为在这一团体中受到的教育给孩子的性格、思考很大的影

响。——思想

9. 第一是互相努力了解彼此的思考。——想法

10.这是因为父母不了解我的思考,老师、姐姐也不了解我的思考。——

想法

11. 我的办法是有点儿害怕。——可怕

12. 可是,其害怕之处不止如此,只有吸烟的本人得病,那大家不会那么

在意。——可怕

13.我很希望我所准备的礼物使你们满足。——满意 14. 而且在价钱方面,农民也很满足。——满意

15.可是“改革开放”以后,土地承包到户,情况完成变了。——完全 16.我完成同意这一项规定。——完全

17.我认为在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安乐死是可以承认,而且需要的

一个措施。——必要

18.所以现在我的看法是没有需要男女分班,这样开始进行男女分班的试

验我觉得是不对的。——必要 19.我认为更需要的是救人们。——重要

20.对这样的人来说,虽然污染过但让他们吃饱的食品比绿色食品更需要。

——重要

2.2.2.2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同素双音节动词的混用

该用某个双音节动词而未用,误用了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似并与之有同一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比如, “反映”和“反应”之间的混用,“收到”和“受到”之间的混用;该用“出生”误用了“出身”,该用“恢复”而误用了“回复”。

21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表4 音同音近同素双音节动词的偏误情况

误用词 词 出身 受到 收到 反映 反应 回复 读音 chūshēn shòudào shōudào fǎnyìng fǎnyìng húifù 词 出生 收到 受到 反应 反映 恢复 该用词 读音 chūshēng shōudào shòudào fǎnyìng fǎnyìng hūifù 4 5 6 5 7 14 偏误次数 如:

1. 首先孩子们应该可以从学校和家里认识到长辈们是出身在不同的时代和

生活环境,他们的人生观主要定型于当年的特定环境里。——出生 2. 父亲是典型的客家人,在梅杲出身。——出生

3. 在大学三年级春假开始的前几天,我受到了一张明信片,这个明信

片的内容是一所会计学校招聘学生的广告。——收到 4. 你想受到什么礼物马上告诉我。——收到 5. 他们的思想收到时代的影响。——受到 6. 从她直接收到的教育多。——受到

7. 但是面对挫折时,人人都会有不同的反映。——反应 8. 本市的吸烟者反映一定会很大。——反应

9. 现在的流行歌曲一定要反应现在我们的情况,充实歌词内容。——反映 10. 所以人们对抽烟的意识的变化也可以反应社会规律的变化。——反映 11. 目前,老师的病情不好,希望老师快点儿回复健康。——恢复 12. 几天后,我回复了勇气,回到路上,另谋高就!——恢复

2.2.3 其他的混用情况

动词和其他同素词的混用是动词偏误的主体,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单—双音偏误、词性偏误、音同音近词偏误外,还有很多的动词混用情况无法归入上面几

22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类,我们将在这里对其他的混用情况进行说明。这些混用有的是单向型的,即该用甲词时,总是误用成乙词,而该用乙词时,却不会或很少误用成甲词,而是误用成了其他的词。有的是双向型的,即甲词和乙词的互相混用。还有的是交叉混合型,这种混用的情况最复杂,它是多个词之间的交叉混用。

2.2.3.1单向型的混用

在单向型混用中,该用词和误用词有的是一对一,有的是一对多,有的是多对一。

(一)一对一单向型混用

“一对一单向型”混用的情况较多,我们选择了偏误次数较多的几组词,它们的混用情况如下:

表5 一对一单向型偏误情况

乙词 甲词 该(甲)-误(乙)的次数 产生 发生 关心 进行 生长 以为 遭到 总计 生产 产生 关注 实行 成长 认为 遇到 63 66 13 18 29 76 9 274 该(乙)-误(甲)的次数 3 2 0 2 2 0 0 9 例如:

1. 那么,我们不要产生“绿色食品”吗?——生产

2. 一个中年的女人爱吃某一个地方产生的农作物。——生产 3. 可是数量多的话,发生出来的问题也多。——产生 4. 第三个和尚来了以后,才发生了依赖心。——产生

5. 他说:“因为学校里没有女孩子,我们的年龄在青春期,就特别关

23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心异性。我常常去了别的女子中学找女朋友。”——关注 6. 我觉得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政府要进行新的政策。——实行 7. 我们国家政府也进行了一种措施,如果在公共场所抽烟的话,就

被罚款。——实行

8. 我以为可以用一下几个方法来解决。——认为

9. 另外,过去一些病症被以为是一种不治之症,这样的患者促进医

学发展,这也是一个事实。——认为

10. 以后我遭到什么困难,我用这个方法进行解决。——遇到 11. 比如对我来说,我在初中三年级遭到了一件困难的事。——遇到

(二)一对多单向型混用

“一对多单向型”混用指的是该用某些词时总是被误用成另一个词。如,该用“表明”、“表现”、或“表达”时总是误用成“表示”。我们选取了“一对多混用”次数较多的几组词,列表如下:

乙词 甲词 该(甲)-误(乙)的次数 保护 保持 保证 维持 表明 表示 表现 表达 发生 发现 出现 教育 教训 教导 8 12 6 1 0 0 9 5 7 17 11 9 11 该(乙)-误(甲)的次数 2 0 3 1 3 0 1 表6 一对多单向型偏误情况

24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总计 95 11 例如:

1. 可是,世界上一定有不能保持环境的人。——保护

2. 为了保障家庭教育的质量,除了提高家长的素质以外,也需要保

持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时间。——保证

3. 用机器把营养送给病人,保持病人的生命。——维持

4. 这表示用肥料增长粮食也不能解决世界上的饥饿问题。——表明 5. 一般来说,传说可以表示出普遍性的真理。——表现

6. 这句话很准确地表示了我对生活中的困难或挫折的态度。—表达 7. 例如,这次在中国农村发现的事件。——发生

8. 但,问题发现了,每人把自己本来做的工作推给别人,结果没有

水喝了。——出现

9. 父母亲有自己的方法来教训我们是因为他们俩拥有很多的经验,

在社会上也解除了各种各样的人。——教育 10. 他常以这个故事来教训我们。——教导

(三)多对一单向型混用

“多对一单向型”混用指的是该用某个词时,误用成了某几个词。如,该用“损害”,误用了“损坏”、“损失”或“伤害”。

表7 多对一单向型偏误情况

乙词 甲词 该(甲)-误(乙)的次数 损坏 损失 伤害 损害 8 10 12 该(乙)-误(甲)的次数 0 1 2

例如:

1. 吸烟最不好的地方是损坏身体健康。——损害

25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2. 据专家说 ,吸二手烟的人收到的健康上的损失比吸烟者大。——损害 3. 可能人们知道,如果有一个人抽烟,这不仅伤害自己的健康,也伤害他

人的健康。——损害

2.2.3.2 双向型的混用

双向型的混用指甲词和乙词之间的相互混用,他们相互混用的次数并不一定对等,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词频引起的。我们选取了双向型混用次数较多的几组词,它们的混用情况如下:

表8 双向型混用情况

误用词 词 帮助 帮忙 成长 长大 发展 发达 理解 了解 面对 面临 尊敬 尊重 总频次 2860 154 1058 1329 2983 445 1450 3266 774 253 363 602 帮忙 帮助 长大 成长 发达 发展 了解 理解 面临 面对 尊重 尊敬 6 23 12 13 57 56 32 74 9 7 15 5 该用词 误用次数 例:

1. “已有这么多的人可以做饭,只有我一个人不帮助也没问题。”—

—帮忙

2. 父亲一生很快乐,注重友情,乐意帮忙朋友,大家对他都有好评。

——帮助

3. 等子女成长后,父母们永远希望子女们听从、顺从他们。——长

26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4. “代沟”是因两代人长大的时代不同而出现的问题。——成长 5. 上海当然是发展的都市,像日本一样高层建筑很多。——发达 6. 我们人类可以发达科学技术。——发展

7. 我刚开始理解日本的公司的情况时,就认识了他,他就是对我影

响最大的一个人。——了解

8. 上大学时真的不能了解你们管我管的那么严格。——理解 9. 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面对“代沟”问题。——面临 10. 有的人不敢面临问题,喜欢半途而废。——面对

11. 如果病人自己决定了她不愿意活下去,我觉得应该尊敬她的选择。

——尊重

12. 尊重的爸爸和妈妈:来到北京留学快要满两年了。——尊敬

2.2.3.3交叉混合型

“交叉混合型”是指多个词和多个词之间交叉混用。其实大多数同素动词都出现了和多个动词交叉混用的情况,只不过相对于他们的主要混用类型,和其他动词混用的次数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例如:

表9 交叉混合型混用情况

误用词 该用词 达到 得到 取得 受到 得到 受到 接受 收到 受到 收到 得到 达到

得到 4 3 误用次数 17 7 6 12 9 5 6 27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取得 4 例如:

1. 如果没有他的教导,我们的成绩怎么能得到现在的水平呢?——

达到

2. 中国政府的政策得到一定的成就,中国人口增长比以前慢。——

取得

3. 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得到罚款是理所当然的。——受到 4. 因为他们在信仰的宗教上严格禁止自杀,所以按一般人的风俗及

常识来说,这是绝不可受到的事,而且是没想到的事情。——接受

5. 我在长达的六年留学生活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支持。——得

6.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达到好处。——得到

7. 首先关于安乐死问题在舆论上要讨论,如是达到舆论的同意的话,

要修改杀人罪等有关的法律。——得到

8. 多阅读能使一个人的成绩一日千里,就是说在短短的时间内能达

到好成绩。——取得

2.3 小结

通过前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

1. 在双音节动词的误用中,与同素词的误用情况较多,几乎占到了动词误用的70%。因此我们讨论同素动词的偏误有一定的意义。

2. 同素词的误用中,有和同素单音节词之间的误用,也有和同素双音节词之间的误用。后一种情况较多,是同素动词误用的主要类型。

3. 同素词的误用,既有词性上的误用,也有语音相似引起的误用;既有单向型的误用,也有双向型的混用;有一对多的误用,也有多对一的误用。误用的情况较复杂,我们只是选取了目标词误用次数较多的情况,对其进行分类说明。

28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第三章 同素动词偏误产生的原因

根据前人的研究,产生偏误的原因包括:本族语、本族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已掌握的目的语知识对学习新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学习态度,教学中的讲解和训练中的失误等。我们就以此为线索对语料中同素动词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产生同素动词的偏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母语的负迁移——语际偏误(interlingual errors)

本族语、本族文化对学习目的语有推动作用,也有干扰作用。推动作用,即正迁移作用,基于对目的语和本族语的正确的对比分析;干扰作用则源于在目的语和本族语之间作不恰当的对比,这种不恰当的对比导致对目的语在理解上和使用上的偏误。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30%左右来自学习者母语规则的干扰。①

学生的学习难点不一定是其母语与汉语之间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而往往是两种语言在形式或意义上差别较小的地方。我们在对同素动词的偏误情况进行考察时,也发现了大量的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日韩学生出现这种偏误尤为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韩语和日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汉字词。所谓“汉字词”,是指从汉语中借用并用汉字书写的那部分词语,它们与汉语中的对应词语“音近”或“义同”。就韩国语而言,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其中汉韩同形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乙两级2021个多音节词当中,汉韩同形词就有1256个,占62%(金香兰,2004)。日语词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汉字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字形上与汉语相同或相近。汉韩、汉日同形词一方面为韩国和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干扰作用。如果学生不注意这些同形词之间的差异,极容易出现偏误。

3.1.1 语音的负迁移

很多语言的语音系统里都没有汉语语音系统里的“zh[t?]、ch[t??]、sh[?]”这几个音,因此学生很难发准含有 “zh[t?]、ch[t??]、sh[?]”的词语,使用它们时

陆剑明《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29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也容易出现偏误。如:

1. 为了保障青少年的正常生长,政府的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政策是很合

适的。[韩国]

2. 在一个孩子的生长过程中,父母担当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加拿大] 上面两例中的“生长”都应改为“成长”。语料中“生长”共出现了371次,错词有46次。其中该用“成长”却用成了“生长”的有29次,占63%。韩国学生有13次这样的偏误,其次是日本学生4次,泰国、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学生也出现了这种偏误。

“成”字的韩语音seong和汉语 “生”字的读音非常相近,学生受到母语语音的影响,该用“成长”却用了“生长”。

3.1.2 词的理性义的负迁移

汉语和学生母语对应的某个词,词形上相同或相似,但是意义却不同或部分义项不同,有时在某些义项上二者还互相交叉,既相似,又有区别。留学生没有掌握这些细微的差异,容易出错。例如:

1. 如果法院的人亲眼看了这种情况,一定承认他的行为。[日本] 2. 医生承认的话,我觉得安乐死才是合法的。[日本]

以上两例是两位日本学生在作文《如何看待“安乐死”》中出现的偏误。日语的“承认”有“认可”、“同意”、“批准”的意思,而汉语则无此义。又如:

3. 因为当歌手,当明星以后可以受到很多人的关心。[韩国]

上面例句中的“关心”应改为 “关注”。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关心”共出现了966次,其中错词是35次,该用“关注”而用成了“关心”的有13次,占到了错词的37%,韩国学生就出现了11次(其中2次出现在同一篇作文中),日本和泰国学生各1次。韩国学生出现这种偏误是受到了母语的影响,因为韩国语中有汉字词“关心”,但是和韩国语的汉字词“关心”对应的汉语词语有“关心”、 “(感)兴趣”、“关注”,学生没有分辨清楚汉语中“关心”和“关注”的细微差别,从而出现了上面的偏误。

4. 我根本不能了解妇女辞职回家的现象。[日本] 5. 从那里我可以理解中国人的习惯、文化。[日本]

上面两例是“了解”和“理解”的混用。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日本学生共

30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出现了40次这样的混用,该用“理解”用成了“了解”的有22次,该用“了解”用成了“理解”的有18次。我们知道,日本在上世纪曾多次以法令的形式限制汉字的使用,特别是1981年颁布的常用汉字表将汉字使用个数限制为1945个.当某些词语中包含有该表中未列汉字时,则采取使用表中与之同音的某些特定的汉字(并非任意)转写的办法。如“谅解”,由于“谅”字属表外汉字,故用发音相同的“了”字来代替,成为“了解”。因而,“谅解”所固有的原谅、体谅的词义素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解”这个词当中去,日语的“了解”意思相当于汉语的谅解、理解。恰好现代汉语中有与之词形完全相当而词义不尽相同的词“了解”,于是便产生上面的偏误。

3.1.3词性的负迁移

汉语和学生的母语中都有某个词,词的基本义可能相同,但词性却并不一致,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很容易出错。例如:

1. 我觉得两代人都有负责。[韩国]

2. 父母他们有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负责。[日本] 3. 我们班离我们责任的花园比较远。[韩国]

4. 为了社会、为了孩子们,成年人一定要对自己行为责任。[日本] 上面几例是动词“负责”和名词“责任”的混用。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动词“负责”共出现了272次,其中错词有26次。在这26次错词中,该用名词“责任”的就多达20次,其中韩国学生11次,日本学生8次,俄罗斯学生1次。名词“责任”在我们的语料中出现了695次,其中错词共有11次,错词中该用动词“负责”的有5次,韩国和日本学生各2次,新加坡学生1次。

“责任”是汉韩同形词,但是“责任”在汉语中是名词,而在韩语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单用时是名词,后加动词词尾就是动词。又如:

5. 可是,其害怕之处不止如此,只有吸烟的本人得病,那大家不会那么在 意。[日本]

上例中的“害怕”应改为“可怕”。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该用形容词“可怕”而用成了动词“害怕”的共有5次,其中日本学生有4次,韩国学生1次。日本学生把动词“害怕”误用为形容词 “可怕”也是受到母语的干扰,因为日语对“害怕”和“可怕”的翻译都是“恐る”,学生在掌握词义的同时,忽视了

31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词性的不同。再如:

6. 这是一件我经验过的事情。[韩国]

7. 我在留学生活当中,经验过相似的事情。[日本]

汉语中的“经验”是名词,不能与“事情”搭配使用,所以上面两例中的“经验”都应改为“经历”。在我们考察的100条(“经验”一词共有128条错词记录,但是语料中每个词最多只能看100条记录)含有错词“经验”的语料中,该用动词“经历”的有30次,其中韩国学生23次,日本学生7次。韩国语中“经历”只有名词词性,不能充当动词;“经验”既可以作名词,加上动词词缀也可以作动词,所以学生误用了“经验”。日语中“経験”既是动词,又是名词,更多的是作为动词使用,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把汉语的“经验”误用为动词了。

3.1.4 色彩义的负迁移

有的词在学生母语中的感情色彩和汉语不同,学生受母语词语色彩的影响忽略了目的语的词语色彩。如:

1. 正如这歌词一样,从小有父母的爱,教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有父母

正确的指导,孩子一定会好。[日本]

上例中的“教训”应改为“教育”。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共出现了12次这样的偏误,其中日本学生就出现了4次。日语词汇中有“教訓”,但日语“教訓”与汉语“教训”在褒贬色彩上有所不同。汉语的“教训”做动词时,主要指“责备、训斥”,做名词时,指“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从褒贬色彩来看,二者均针对负面行为而言。日语的“教訓”主要作为名词使用,虽然与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日语侧重指对行为有益的教导,褒贬色彩为中性。日本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忽视了汉语“教训”和日语“教訓”在褒贬色彩上的不同,从而出现了上面的偏误。

3.2 目的语知识的影响

目的语知识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目的语的某些特点和规律的影响,另一类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目的语知识的影响。

3.2.1 目的语的某些特点和规律的影响

32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汉语在语音、文字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如果学生对汉语的语言特点和规律不了解或掌握的不够好,就容易在使用汉语词语是出现偏误。

1. 汉语词形的影响

对于习惯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的方块字无论在书写上,还是认读上都有相当的难度。汉语中绝大多数双音节词都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它们中许多词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或同形语素,从外形上看非常相似。

动词和同素词之间误用,很多都是由于词形上相似引起的。从外形上看,误用词和该用词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形式上很近,学生极易产生混淆,从而用错。比较典型的如:“满意—满足、表达—表示、感觉—感受”等的混用。

2. 汉语词语语音的影响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和音近词。这些词有的还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在形式和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受到语音的诱导,将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混淆使用而造成了偏误。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出生—出身、反应—反映、受到—收到、回复—恢复”等的混用,可能就是受到了语音影响,从而出现了较多的偏误。

3. 汉语对音节的特殊要求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这主要是由于汉语词汇发展的“双音节化”趋势造成的。因此,很多双音节词都有同语素的单音节同义词。它们在意义和形式上相近,留学生很难把握它们的在语义和用法等方面的细微差别。有的单双音节同义词在某些语境中还可以换用,这就使留学生更容易忽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使用现代汉语表达时,往往需要根据不同语境和上下文搭配选择词语的音节数量,但学生往往会忽略音节的限制而造成偏误。如我们前面2.2.1中的有些误例,就是由于学生没有注意到音节的要求而出现的。

3.2.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汉语知识会对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有所帮助,但也会造成某些干扰。鲁健骥(1987)曾指出“学生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不足,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偏误。这种偏误在心理学上叫作‘过度泛化’”。在我们考察的偏误中,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学生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引起的。如已学目的语词义的负迁移:

33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1.我常常忘我以前学过的汉字,所以要经常复习。[荷兰] 2.我永远不会忘你们的爱![韩国] 3.我永远不会忘他。[蒙古国]

上面几例中的“忘”都应该改为“忘记”。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错词“忘”出现了18次,其中该用“忘记”却用成了“忘”的就达17次,韩国学生6次(其中2次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日本3次,蒙古国、荷兰和泰国各2次,法国和印度尼西亚各1次。 学生学习了“忘”和“忘记”是同义词,在有些句子里它们可以相互替换,如“我忘(忘记)了给家里打电话。”学生由此误推出它们可以完全换用,从而出现了上面的偏误。当然出现这种偏误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如学习策略。我们将在下面讨论这个问题。

这一类偏误还有:该用“帮助”误用“帮”、该用“采取”误用“取”、该用“度过”误用“过”等。

3.3 学习策略引起的偏误

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刘珣2000)。学生可以利用学习策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但学习策略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3.3.1 回避策略引起的偏误

回避策略是学生在使用目的语的过程中,语言能力不足以自如地表达意思时,对语言表达的内容、形式作出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的选择,以求跨越语言运用的障碍,达到表达思想的目的。从认知的角度讲,学生对比较难比较繁琐的知识会回避使用,而用那些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比较有把握的知识替代表达。在我们调查的语料中,也有不少误用词是由学生的回避策略引起的。如学生选择较为浅显的词语,而回避使用意义、用法比较复杂的词语。如“忘记”是偏义并列式复合词,它的词义主要由语素“忘”来承担,而语素“记”的意义已经脱落。相对于单音词“忘”来说,学生较难理解“忘记”的意思,故在使用它时可能采取“回避策略”。 再如:

34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1. 别的国家有粮食的话,应该帮(乙)贫困的国家。——帮助(甲) 2. 我认为很多人对安乐死取(乙)了反对的态度。——采取(乙) 3. 比如伤(乙)人体的内脏,特别是呼吸器官。——伤害(丙) 4. 吸入的烟就会害(乙)吸烟人的胃。——伤害(丙)

5. 在公共场所边走边抽烟这个行为会害(乙)不吸烟的人的利益。——损害(丙)

6. 谢谢你们把我养(乙)成这样有用的人才。——培养(丙) 7. 我永远不会忘(甲)他。——忘记(乙)

上面几例都是同素的单—双音节词之间的误用。从词义的引申规律来看,双音词是某个单音词(或语素)的一个义项与另一个单音词(或语素)的义项结合的产物。因此,某个双音词在语义上只是承载了某个“同语素”的单音词的一个义项,而不是全部。此时,具有相同语素的单音词和双音词在语义上形成一种互补关系,一旦双音词进入使用,原单音词的相应义项便退出语义系统。单音词的语义与双音词构成一种上下义的关系。虽然处于上位义的单音词义项要多些,但是双音词的两个语素结合的动因往往涉及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双音词相对于单音词更难于被第二语言学习者理解,所以学生可能会采用“回避策略”,更多的使用单音词来代替双音词。

3.4 其他原因引起的偏误

教学中,教师对词语的讲解也很重要。如果教师的讲解方法不当或讲解不透彻,也会诱发偏误。教材和工具书对词语的释义不够准确也会误导学生,从而出现偏误。在教材和工具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汉语中的几个词用学生母语中的一个词对译。这就给第二语言学习者造成了误导,误认为这几个词在汉语里的意义和用法是一样的,从而出现了偏误。这样的偏误如“帮助-帮忙-帮”、“表达-表示-表现”等。

3.5 小结

乙,表示前面词语在《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中的词频,下同。

35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通过前面对偏误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第二语言学习者是成人,他们母语思维习惯已经形成。在二语学习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因而母语的“负迁移”偏误较多。

2.汉语动词中的“同语素”往往能引起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联想,并由此加以类推,故目的语的负迁移不可避免。

3.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找出适合于汉语学习的学习策略,以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4.教师和教材或工具书是偏误产生的外在原因,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外在原因引起的偏误。

5.偏误出现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偏误的出现也有可能是多个原因引起的。因此偏误的解决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

36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第四章 同素动词的教学策略

前面我们分析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同素动词使用的偏误情况和偏误原因。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含有相同的语素的动词 ,在书写形式和意义上都有相同之处,最容易发生混淆,出现偏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习者准确地辨析这些“易混同素动词”,使他们能全面地掌握其意义、读音、用法和书写形式等多种信息。具体地说,我们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多角度辨析易混同素动词

易混同素动词的辨析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如词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词的用法等。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辨析同素动词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4.1.1追溯异语素的本义

汉语的双音节词汇主要是由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规律结合而成的。同时,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准确地理解语素义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正确地理解词义进而正确的使用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易混同素动词因它们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相似之处,学生极易混淆。对于有些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拆分,追溯其语素的本义。在学生明了相同语素的本义的基础上,重点辨析不同之处,即同素动词的“异语素”。

同素单-双音节词的不同不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语义体会均在于异语素的存在(这里的“异语素”指双音节中不同于单音词的那个语素)。它们的辨析应以双音词为主,焦点应集中在双音节具有的“异语素”,重点分析“异语素”对双音节动词语义和语用的改变。如:“帮-帮助”,它们的概念义相同,但是“帮”有较浓的口语色彩,“帮助”的语体色彩是中性的。根据刘智伟(2007)的研究,构成动词的语素是否保留了古义是同素单-双音节动词语体色彩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判断动词语体色彩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一个动词的语素保留了古义,那么这个动词的书面语色彩较浓,反之口语色彩较浓。双音节动词“帮助”语体色彩的改变主要是受到了语素“助”的影响。语素“助”的本义即为帮助、辅佐义,“帮”为后起字,《说文》未收该字,其本义为鞋的边缘部分。《集韵》:“帮,治履边也。”“帮”表示帮助义是后起的。因此,当“帮”和“助”组成一

37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个同义关系的并列式复合词时,受“助”的影响,保留了古义的语素“助”使“帮助”的口语色彩变淡了。在句法功能方面,“帮助”可以作宾语,而“帮”不能。再如“看-看见”,异语素“见”的本义是“看到”,《说文》:“见,视也”。语素“看”和“见”结合成“看见”以后,词义发生了变化。“看”指视线接触人或物的过程,而“看见”指用眼睛看的结果。

我们认为辨析易混同素单-双音节动词的步骤应当是:第一,追溯“异语素”的本义,利用“异语素”让学习者明白单-双音节动词词义的不同之处。第二,在明确词义差异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和句法,辨析它们在句法功能和语用上的差异。

对于“易混同素双音节动词”的辨析,关键还是“异语素”的辨析。我们应在明确“同语素”本义的基础上,追溯“异语素”的本义。在此基础上,再辨析它们在词义、色彩和语用上的差异。如:

1. 我们可以经常交换文化,风俗习惯,从中学到了好多有用的东西,让回国以后再跟您讲,这样好不好。——交流

2. 虽然意思懂,可是不能跟中国人交往,所以不能买东西,出去玩。——

交流

3. 可是现在呢,可以听他们说话,了解他们,他们也听我的话,也了解我,互相可以交往意见、思想。——交换

4. 现在的我的性格可以说是把过去跟我交流的朋友全部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吧。——交往

上面几例是“交往-交换-交流”之间的混用。它们都有相同的语素“交”,《说文》交部:“交,交胫也”,段玉裁注:“凡两者相合曰交”。“往”,《说文》:“往,之也”,本义是“去,到?去”,“交往”指互相走动、拜访、来往。“流”指水的流动(水行也),“交流”指水的交互流动,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换”,《说文》,“换,易也”,本义指互易,“交换”指彼此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互换。因此,“交往”应指人与人之间的,它的主语应该是人,交往的对象应用用介词引导出来。“交流“的宾语应当是彼此要用于交流的东西,而不是参与交流的对方本身。参与交流的对方应当用介词引介出来。又如“发现一发觉”:“现”,出现,表露出来。原来看不到的现在看到了。“觉”,感受到,原来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因此,我们可以从“异语素”

38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的本义来辨别同素双音节词义上的差别。

4.1.2 辨析词语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

辨析易混同素动词,我们还可以着眼于词义,从语义的重点、语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方面进行。如:“帮助”和“帮忙”都指给予别人援助,但除了在使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外,词义的表达重点也有所不同:“帮忙”侧重从实际行动上的帮助,而“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表示抽象意义的援助,如精神支持等。“损坏—毁坏”,“毁坏”表达的程度要比“损坏”的程度深。

词语的色彩意义主要指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风格色彩。动词的色彩区别主要是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如:“帮—帮助”,“帮”的口语色彩比“帮助”要浓;“教训—教导”,“教训”主要针对负面行为而言,而“教导”则主要是针对正面、有益的行为。

4.1.3 辨析词语的读音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素动词出现偏误是由于读音很相似。因此,对于这一类词语,我们可以从读音上进行辨析。如“出身—出生”。同时还可以结合“异语素”“身”和“生”的本义进行辨析。

4.1.4 辨析词语的搭配

在了解了同素动词词义的差异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引导学生从词的搭配对比来领会、理解同素动词的差别。词语的搭配差异具体表现在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不同,语义搭配习惯不同。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差异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考虑:适用于人、动物、植物还是事物?如果是人.是哪一类人?是个人还是团体?是自己还是别人?是上对下还是下对上?如果是事物,是哪一类事物?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适用于什么时态?是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等等。如:“收到-受到”,“收到”搭配的一般是具体的东西,如信件、礼物等,而“受到”着重表示遭受、承受,搭配的一般是表扬、批评、奖励等较抽象的东西。“尊重一尊敬”,“尊敬”只能是下对上、年纪小的对年纪大的,而“尊重”无此限制。“交流-交换”,“交流”经常同“思想”、“经验”、“文化”等较抽象的概念搭配,而“交换”经常同“礼物”、“意见”、“资料”等具体的概念搭配。

39

汉语中介语中同语素动词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伤害—损害”,“伤害”的搭配对象是身体组织或思想感情,而“损害”的搭配对象主要是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

4.2加强语言对比,使辨析更有针对性

在前一章的偏误原因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母语负迁移是同素动词偏误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了解学生母语和汉语词汇之间的异同。同时,在词汇教学中适当采取对比的方法,使第二语言学习者除了知道两个不同的语言之间对应词的有无,对应词词义范围的大小及词义的褒贬等语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知道词语适当的用法。例如,日语里的某些汉字词跟汉语某个词,从字面上看一样,但意义和用法却有同有异,情况复杂,其中有一种情况是:日语里一个词,它的意思在汉语里则分别用两个词来表示。比如,日语的“采用”,既相当于汉语的“采用”,又相当于汉语的“录用”; 日语中汉字词“経験”,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作动词时相当于汉语的“经历”,作名词时相当于汉语的“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一定要向日本留学生讲清楚汉语里的“采用”和“录用”,“经历”和“经验”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特别是差异。再如:“损害”一词,在韩国语中是名词,而在汉语中是名词兼动词。在汉语中“损害”可以作宾语,如可以说:“国家财产遭到损害”,也可以作谓语,如:“损害国家财产”;而在韩国语中,“损害”只能作宾语,不能作谓语。

4.3在语境中进行易混同素动词的辨析练习

词语不能脱离具体的短语或具体的句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同素动词的辨析也应结合语境进行。这样才能使词义的解释更为准确、搭配功能体现得更为清晰明了,同时,适当的语境也为词汇的识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辨析同素动词时,应提供词的典型用例,让他们在情境中辨析易混同素动词词义和用法的差别。同时我们应选择能体现易混词对或词群的典型差别的例句。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使用这些易混、易错的词语,从而形成正确使用汉语词语的能力,把易混同素动词的辩析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4小结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h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