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05 05: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2019年青岛台风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猜测;能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2、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课前准备:1、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集气瓶、白纸、火柴、镊子 2、一块有机玻璃、两个橡胶吸盘 3、两个水杯、两块纸板、凉水
4、热水、脸盆、能垫高的物体(便于学生观察) 分组材料:钢笔、滴管、注射器、水杯、纸板等
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学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如果表演成功,你觉得还不错,给老师一点鼓励。
(出示: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把鸡蛋放在瓶口处)
师:谁上来用手按一按鸡蛋,看能不能把它按进瓶里,但不能把鸡蛋弄碎。 生:瓶口太小,鸡蛋根本进不去。
师:老师不用手按,就有办法能让鸡蛋掉进瓶子,你信吗? 生:不信。
师:请大家注意看老师表演的魔术(点燃一张纸放进瓶子,迅速把鸡蛋小口朝下放在瓶口,鸡蛋很快进入瓶子)
生:哇!太神奇了!(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这个魔术有趣吗? 生:太有趣了!
师:你看到什么了?什么地方有趣?
生:我看到鸡蛋一点一点地被吞进了瓶子,好象瓶子里有一种往里吸的力量。 师: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生: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进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师:你很会推理。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那到底是谁跟了鸡蛋一个力呢,是空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认识大气压力
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出示:橡胶吸盘)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怎么用? 生:这是吸盘,能吸在玻璃或是墙上,在上面挂东西。
师:那怎么用呢?谁来演示一下。(出示一块有机玻璃,让生演示) 师:我这还有一个吸盘,我也试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玻璃上,故意不用力按)怎么吸不住啊?(流露疑惑的神情)
生:老师,你得用力按吸盘才行。
师:噢,我试试看(用力按吸盘)哎,还真吸住了。
师:用力按才能吸住,轻轻地放上去根本吸不住,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对比看看两个吸盘有什么不同?跟空气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个吸盘下有空气,就不能吸在玻璃上;第二个吸盘下没有空气,就能紧紧地吸在玻璃上。我觉得和空气有关,到底什么原因我说不清楚。
师:那老师讲给大家听。
①我们周围到处充满了空气,我们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得空气,有多厚呢,大约有 2000-3000千米厚,我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大气是有重量的,所以在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副板 书)②(指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没有空气了,也就没有了大气压力,而吸盘外面还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吸盘不是吸在玻璃上的而是被大气压力“压”在玻璃上的。 (指没吸住的吸盘)吸盘下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两种大气压力相互抵消平衡了,所以也就吸不住了。
2、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力有多大。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让大力士来试试。(生上台用力拉吸住的吸盘,拉不动)
师:感觉怎么样?
生:吸的太紧了,根本拉不动。
师:不光是吸盘,凡是在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受到的大气压力大约有20多吨重呢?你信吗?
生:不信。
师:为什么不信,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怎么感觉不到呢,再说,如果真有20多吨的话,人怎么没被压扁呢? 生:笑
师:说的很有道理。不光大家不信,300多年前的人们也不相信。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见附件)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生:我知道大气压力特别大,大得惊人。
生:球内外的大气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就感受不到大气压力,要想感受到大气压力,就要想办法让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了。
师:故事中格里克是怎么使球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的?
生: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 师:同学们真棒,收获这么多。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大气压力吗?
生:能!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师提供的材料有:钢笔、滴管、注射器等,学生自由选择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生1:钢笔管的里面和外面都有空气,大气压力相平衡,所以吸不进水。如果用手捏一下钢笔管,里面的压力就变小了,里面和外面的压力就不平衡了,所以一松手,墨水就吸进来了,实际上墨水是被外面的大气压力“压”进来的。
生2:滴管 生3:注射器
生4: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后在杯口盖一块纸板,如果倒扣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因为杯子里装满了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大气压力,杯子内外的大气压力不平衡,杯子外面的大气压力大,是大气压力把纸板给托住了。
师:我觉得他用的这个“托”字很准确,那你觉得大气压力是朝哪个方向的?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师:大气压力的方向只是向上的吗?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
生: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演示:杯子口朝左、右纸板都掉不下来,所以我们觉得大气压力的方向也有向下、向左、向右的。
生:我觉得“上下左右”也不正确,应该是四面八方。 师:四面八方?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让杯子慢慢地转一圈,纸板也没掉下来,这就说明大气压力应该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你提出的这个想法很有价值,你真棒! 三、解释魔术表演,揭示其中的秘密
师:现在回头想想老师表演的魔术,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进入瓶子的? 生:是大气压力,燃烧的纸投进瓶子,里面的氧气很快燃烧没了,里面的大气压力就变得比外面小了,鸡蛋是被大气压力压进瓶子的。
四、实验拓展,学以致用
师: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瓶子里的鸡蛋怎么弄出来呀? 生:捣碎后取出来
师:(笑)太简单了吧。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想想看。 生:一要让瓶口朝下,二得想办法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不过我还没想出好的办法
师:其实你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那怎么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呢?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器材,看什么能派上用场。
生:用热水往瓶子上浇,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膨胀,大气压力就会变大。不知道行不行?
师:那你来试试,老师来帮你。(师帮学生往瓶子底部倒热水,鸡蛋从瓶口掉出来)
生:(兴奋地表情)我成功了! 师为学生鼓掌
正在阅读:
2019年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12-05
赛迪顾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同并购战略探究(2012) - 图文10-25
02标测量施工方案(开工前复测)11-01
2014-2019年中国糖水灌装机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07-09
楼体广告字制作安装合同09-06
天体运动知识点及练习08-29
一体机 控制系统 控制柜 调试手册 蓝光05-10
雷诺实验01-24
东师公共政策分析(高起本)15 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02-03
电气工程委托施工协议书08-1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青岛
- 上册
- 教案
- 鸡蛋
- 整理
- 年级
- 秘密
- 小学
- 科学
- 2019
-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福州市政务督查工作总结及20
- 广东省历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其他常识(828)
- 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
- 我国民族问题特点与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 2015幼儿社会教育习题和答案
- 2019年中考英语总复习语法专项复习语法一冠词六年真题回顾
- 西方货币金融学读后感
- 江苏省2015年下半年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对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模拟试题
- 某加油站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导手册
- 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引黄灌区节水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word版)
- “五星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2019年文档
- 2019年石榴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 俄罗斯住房保障制度注重精细化
- 建筑陶瓷生产项目立项申请
- 失独老人“探孙权”之争
-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卡通明星总动员教学设计
- 2009《信息技术》笔试复习纲要 - 图文
- 专题 高考必考语法之定语从句(上) 课后练习一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