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七)(城规评估)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1 00: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七)

本试卷用于邵阳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1、答卷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2、答卷必须写明题目序号,并按题号顺序答题。 3、请保持行距,保持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的 ,并以 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 2、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 和 两部分。

3、测度城市化的主要指标有两个,即 和 。 4、城镇体系的共同特征是: 、 和 。

5、一般来说,城市感应空间包括三个层次,即: 、 和 。 6、界定CBD的三个指数有 、 和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称为 。

A、首位城市 B、首位分布 C、首位度 D、首位比 2、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这种地理位置属于 。 A、中心位置 B、重心位置 C、大位置 D、中位置 3、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初步奠定研究重点,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城市的阶段为 。

A、1920年以前 B、192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年以来

4、1955年纳尔逊(H.J.Nelson)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属于 。 A、一般描述方法 B、统计描述方法 C、统计分析方法 D、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 5、我国市带县市域范围属于下列哪种概念 。 A、行政地域概念 B、功能地域概念

C、城市连绵区 D、大都市区

三、解释下列每组术语(每组5分,共20分) 1、社区与社会区 2、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

3、城市均质性与城市均质地域

4、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四、绘图说明题(8分)

绘图说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S型曲线。 五、简答题(共35分)

1、简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 2、简述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 3、简述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 4、简述中心地型城镇的形成动因、功能和特点。 5、简要阐述并评价伯吉斯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模式。 6、比较大城市论和小城市论的主要观点。 六、论述题(共12分)

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为什么?5分)6分)6分)6分)6分)6分)(

( ( (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人口规模、非农业。

2、城市基本活动部分、城市非基本活动部分。 3、人口比例指标、土地利用状况。 4、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

5、结构性的、评估性的、个人感情的。 6、CBHI、CBII、CBI。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 2、C 3、B 4、C 5、A

三、解释下列每组术语(每组5分,共20分)

1、社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会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

2、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要职能和发展方向,是城市的总纲。 3、城市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城市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 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4、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四、绘图说明题(8分) 1、绘图(3分):

2、说明:(1)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的研究,城市化进程是一条拉平的“S”曲线,即在城市人口达到一定程度(一般认为是20%),城市化速度加快;而到了一定程度后(一般认为70%),城市化速度又逐渐放慢,并趋于停滞。 (2分)

(2)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分)

①初级阶段:农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速率慢,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分布分散;

②加速阶段:工业社会,大规模乡——城移民,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规模膨胀,数量增多;

③成熟阶段:后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率变缓,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五、简答题(共35分)

1、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①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1.5分) ②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1.5分) ③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1分) ④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1分)

2、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①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分) ②门户位置;(1分) ③枢纽功能;(1分) ④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1分) ⑤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1分) 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1分)

3、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人多车少,运力紧张;(1分)车多路少,路网稀疏,道路面积小;(1分)道路网络布局不合理,道路的交通性质与生活性质混杂,通车能力下降,交通阻塞;(1分)交通事故频率高。(1分)

(2)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上的原因;城市规划上的原因;交通管理体制上的原因。(2分)

4、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形成动因: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2分) (2)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2分) (3)特点: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等级性。(2分)

5、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伯吉斯以芝加哥为例,认为城市的地域结构是呈同心圆带状结构。该模型分5个同心圆地带:

(1)中心商业区(CBD):是城市的核心,包括商店、办公机构、银行、剧院、旅馆等。特点是多为高层建筑,交通汇集量大。 (1分)

(2)过渡性地带:围绕中心商业区分布,以商业和住宅相混合为特点,主要分布有批发商业、运输、铁路客运站、零售商店等。 (1分)

(3)工人阶级住宅区:它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条件虽不好,但比第二带要好。 (1分)

(4)中产阶级住宅区。 (0.5分) (5)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 (0.5分)

评价:①成功之处:从动态入手分析城市地域,在宏观效果上,基本符合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为探讨城市地域结构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1分)②局限:仅考虑芝加哥一个城市的特点,普遍意义不大;同心圆形状过于规则,没有考虑交通线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而实际上城市的很多职能往往汇聚于主要交通干线部分,并呈轴向结构特征。(1分)

6、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小城镇重点论的主要观点有

①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寻找依据,认为“缩小以至消灭城乡差别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的分配,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裂的条件”。在他们看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主张尽量发展小城镇,主张工农一体化,城乡融合。(1分) ②从社会制度的差异上寻找依据。(1分)③有充分的国情基础。

(2)大城市重点论的主要观点是

①认为“大城市的超前发展是工业革命以后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即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城市人口增长快,比总人口增长更快”。“控制大城市发展是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人为办法”,“大城市是国家的‘超级金库’,是带

动中小城市和乡镇快速高效发展的火车头”,“控制大城市人口的方针是脱离了财政经济利益的片面方针”。(1分 ②大城市在经济上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高于中小城市是主张发展大城市的主要依据。(1分) ③有些学者论证了大城市不仅有经济规模效益的优势,而且也有社会规模效益、环境规模效益、建设规模效益方面的种种优势。(1分)

六、论述题(共12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城市化的概念 (2分) 2、对该问题的两种看法 3、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

6分) 4分) ((

动中小城市和乡镇快速高效发展的火车头”,“控制大城市人口的方针是脱离了财政经济利益的片面方针”。(1分 ②大城市在经济上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高于中小城市是主张发展大城市的主要依据。(1分) ③有些学者论证了大城市不仅有经济规模效益的优势,而且也有社会规模效益、环境规模效益、建设规模效益方面的种种优势。(1分)

六、论述题(共12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城市化的概念 (2分) 2、对该问题的两种看法 3、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

6分) 4分)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h5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