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质量检测中心程序文件

更新时间:2023-10-05 15: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号:xxxxx -2001 分发号 : 章节: yyyyy

受控状态: 版本: 第X 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xxxxxx质量检测中心

程序文件

(第X版)

200Y-MM-DD发布 200Y-MM-DD实施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目录 3HP0001-2001 主任令 3HP0002-2001 文件控制程序 3HP0301-2001 检测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控制程序 3HP0302-2001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3HP0401-2001 新项目评审程序 3HP0402-2001 检测的分包程序 3HP0501-2001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 3HP0601-2001 服务客户程序 3HP0701-2001 抱怨处理程序 3HP0801-2001 不符合的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3HP0901-2001 改进控制程序 3HP1101-2001 记录的控制程序 3HP1201-2001 内部审核程序 3HP1301-2001 管理评审程序 3HP1401-2001 人员培训程序 3HP1601-2001 环境控制程序 3HP1701-2001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3HP1801-2001 检测程序 3HP1802-200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述指南 3HP1803-2001 设备管理程序 3HP1901-2001 量值溯源程序 3HP2001-2001 运行检查程序 3HP2002-2001 抽样程序 3HP2101-2001 样品管理程序 3HP2201-2001 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3HP2301-2001 结果报告程序 3HP2401-2001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主任令

本中心依据《质量手册》(第X版)重新编制了《程序文件》(第X版),经主任办公会批准,现 予以颁布。本手册自二O O一年九月一日起实施,以替代《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第x版)。

《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中心的一切质量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以实现\科学、公正、准确、满意\质量方针。

主任: 黄 俭

二O O一年八月十五日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文件控制程序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对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修改和归档管理等环节,包括外来文件如计量检定规程和标准等的控制。 3.职责

3.1主任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批准;

3.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性文件和记录格式的编制和批准;

3.3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及审核,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3.4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技术性文件和记录格式的审核; 3.5质量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4.程序 4.1文件的编号 4.1.1文件分类及代号

3Hx:质量手册(3HM:管理要求;3HT:技术要求) 3HP: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3HD:作业指导书 3HRD:记录格式 4.1.2文件编号规则

质量手册取二位;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格式取四位,前二位为对应质量手册章节号,后两位为顺序号;作业指导书和检测原始记录取四位,第一位为部门代号,第二位为类别号,后两位为顺序号。

a.部门代号

A:物理一室; B: 物理二室: C:力学一室; D:力学二室; E:化学室; P:业务部 S:质量部; T:办公室

b.类别代号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A:计量检定规程; B:标准; C:检测方法; D:试验大纲;

E:操作规程; F: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图; G: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H:比对、验证计划; l:检测原始记录; J:仪器设备一览表; K:检定、校准、检测项目一览表; L:能力分析表;

M:校准项目仪器设备配置表; N:检测项目仪器设备配置表; 0:计量标准建标技术报告; P:其他相关文件。 c.年代号

为该文件批准实施的年份。 4.2文件的编制

4.2.1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 4.2.2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质量记录格式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 4.3文件的审批

4.3.1质量手册和质量程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

4.3.2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质量记录格式由检测室技术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4.3.3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由质量部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 4.3.4所有文件批准后均由质量部文件管理员负责编号登记。 4.4文件的发放

4.4.1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由文件管理员及时发放到位,保证有关人员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

4.4.2文件的发放范围由质量部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报质量负责人批准。特殊情况下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认可机构或客户提供有关文件时,要由主任批准。

4.4.3文件发放时要注明分发号和文件受控状态,并记录于《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由领用人签收。

4.5文件的修改

4.5.1文件修改的申请、编制、审核和批准与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程序相同;一般由原编制部门负责填写《文件修改申请》,并负责办理。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对客户的要求及检测的标书、合同(协议)进行评审的过程,以及评价是否具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所做出的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我中心对所有客户检测工作的标书或合同(协议)的评审及与客户的沟通。 3.职责

业务部负责检测客户的相关评审,并负责与客户沟通。 4.程序

4.1业务部和质量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接待和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提供的期望和要求等填写在《检测合同书》,并形成文件。

4.2合同内容应包括:检测方法、工作范围、服务形式、技术规范、价格等。 4.3对客户的书面要求及合同的评审,由业务部或质量部组织。 4.4评审内容应包括:

a. 客户的要求是否明确; b. 技术能力和资源是否满足要求; c. 检测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规范;

d. 是否需要分包,分包方是否为客户接受;商定检测时间、费用等相关事宜。 4.5通过评审的合同,由业务部和质量部与客户签订。

4.6对于检测能力范围内的日常检测项目,由相应的样品接收人员进行评审,并签字认可。 4.7对于检测能力表范围内的日常现场检测项目的评审,由相应的检测室负责确认,并签字认可。 4.8对于新的、复杂或先进的检测项目的评审执行《新项目评审程序》。 4.9对于分包项目的评审,执行《检测分包程序》。

4.10对于周期检测项目,如客户要求不变,只须初次进行评审,并作好记录。

4.11在评审过程中,如客户的要求与合同之间有差异时,业务部或质量部要与客户及时沟通,并在检测工作实施之前得到解决。

4.12在执行合同期间,如需对合同进行修改应按上述程序重新进行评审。并将修改的内容及时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包括客户。

4.13《检测合同书》可采用经双方确认同意的其他书面形式。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4.14业务部和质量部负责保存《检测合同书》及传真、电话记录等相关文件。 5相关文件

5.1《新项目评审程序》 5.2《检测分包程序》 5.3《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6质量记录 6.1《检测合同书》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新项目评审程序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为了保证本中心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计量工作基准和计量标准的建立、更新、改造,以适应开展新的检测、校准以及工程测试等工作。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新项目评审工作;

3.2检测室负责填报新项目立项申请,参与仪器设备的订购、设备到货时的验收、标识、建档; 3.3质量部负责编制新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和验收,以及申请考核和运行后管理; 3.4财务部负责落实所需资金,建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 4.程序

4.1检测室根据计量科技发展动态、市场需求和客户的期望,不断检索和收集新的产品检测标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等技术规范,以及国内外学术性论文、著作;积极探索新的检测方法,结合本中心现有计量标准及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提出批开展的新检测项目及需更新改造的项目设备申请,并编制仪器设备配置表。

4.2质量部对各检测室提出的申请,结合中心检测业务发展和法制要求,进行审核汇总。 4.3所技术负责人组织所技术委员会对所申请项目的先进性、符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中心新开展的工作项目。由质量部编制新建和技改项目计划申请表,报主任批准。

4.4财务部负责落实所需资金,质量部组织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办公室落实开展新项目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4.5检测室指定专人负责熟悉相关文件,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检测大纲或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书,并进行试验,编制原始记录表格格式和报告格式。

4.6质量部组织对试验的可靠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对配备的仪器设备、环境设施和条件、方法等进行确认。

4.7培训检测人员并进行考核。 4.8准备样品(包括样品制备)。

4.9检测人员按标准、规程等作业指导书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性检测并记录,出具报告。 4.10属校准项目,由部门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4.11由质量部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规程或标准等技术文件上要求,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符合性评审,填写能力分析表报所技术负责人审批。

4.12若完全符合要求,新项目则可投入试运行,条件成熟后由质量部组织申请考核或认可。 5相关文件

5.1《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 5.2《设备管理程序》 6质量记录

6.1《新项目申请表》 6.2《新项目评审表》 6.3《新项目验收表》

6.4《更新标准、规程能力评审表》 6.5《能力分析表》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检测分包程序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对检测分包项目进行确认和对分包方进行评审,选择合格分包方的各项控制活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工作的分包全过程。 3.职责

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质量部与相关检测室具体执行。 4.程序

4.1检测室根据我中心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需分包的项目,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分包项目进行评审并确认,评审及确认原则是仅限于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 4.2检测室根据分包工作的要求,提出分包方并拟定 《检测分包协议书》,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分包方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a. 分包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状况; b. 环境条件; c. 人员素质; d. 质量管理体系;

e. 检测能力的验证(必要时)。

4.3技术负责人根据分包方评审结果,将拟分包的项目和分包实验室报主任批准后签发《检测分包协议书》。

4.4质量部将分包评审结果记录于《检测分包评审表》。

4.5实验室在进行检测工作分包时,应通知客户,适当时应书面通知并得到该客户的准许。 4.6由分包方完成的工作,实验室应在原始记录中予以说明,并将分包方提供的数据记录连同原始记录一同存档。

4.7为客户出具的报告应注明分包项目。

4.8质量部对分包方的工作质量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监督,必要时可在内审时一并进行。 4.9《检测分包协议书》、《检测分包评审表》、《检测分包情况登记表》由质量部负责归档。 5相关文件

5.1《结果报告程序》

5.2《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6质量记录

6.1《检测分包方评审表》 6.2《检测分包协议》 6.3《检测分包情况登记表》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为规范并有效控制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确保检测质量的可靠,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存储及其使用的控制。 3职责

3.1检测室负责本室服务和供应品需求的申请及对其使用的评价和反馈; 3.2业务部负责编制采购计划;

3.3办公室负责服务和供应品采购中对供应商的评价、购买、验收、存储、发放。 4程序

4.1服务和供应品的识别

本程序中所称的‘服务和供应品”是指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也包括与检测有关的试剂和消耗材料,不含与检测质量无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具体为:

a. 检测仪器设备的搬运、安装、维修、保养;

b. 检测过程中所需的汽油、酒精、防锈脂、油料、化学药品、零配件及其他消耗材料; c. 质量手册中的有关章节中未涉及的与检测有关的其他服务和供应品。 4.2服务和供应品的申请

检测室根据本室检测工作的需要,每月底填写《采购申请表》室主任签名进到业务部,申请表中应注明所需服务和供应品的特征、技术要求、提供时间等资料。 4.3制定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计划

业务部根据各检测室的申请,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填写《采购计划表》由业务部主任审批签字,对于大宗采购则由分管主任审批签字后,交办公室选择供应商并实施采购。 4.4供应商评价和选择

4.4.1办公室根据采购计划的要求,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应组织评价。

4.4.2办公室根据采购计划的要求,根据以下原则提出供应商名单: a.遵循优质、优价的原则;

b.供应商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良好的质量信誉和资信情况。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4.4.3供应商的评价包括以下内容:

a. 被提名供应商的资信能力; b. 供应商的供货业绩; c. 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 d. 价格; e. 交货情况; f. 服务情况。

4.4.4办公室根据对供应商评价的结果,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填写《合格供应商登记表》。 4.4.5办公室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内容为:供方调查、评价记录、每批供货量、服务质量、交货期、检测报告等。

4.4.6对非现货的采购应签订采购合同;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供方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b. 采购服务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 c. 交货、完成日期、运输方式等。 4.5采购产品的验证 4.5.1验证依据

a. 采购计划标定的质量技术要求; b. 采购合同标定的质量技术要求; c. 国家行业相关产品服务的技术标准; d. 本中心进货检测规范。 4.5.2服务的验证

a. 由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服务现场验证;

b. 根据有关验证依据逐项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员与办公室主任在验收单上签字; c. 验收中发现不合格,应注明项目、依据,提出处理意见与供方协调一致后报分管主任审

批执行。

4.5.3供应品的验证

a. 采购员在采购现场验证合格后决定采购;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b. 采购品到所后,由保管员根据进货发票及检测依据进行逐项验收,合格后签上姓名,办

理入库;

c. 保管员发现不合格,即签上姓名连同物品进采购员,进行退货处理。 4.6采购产品的贮存

保管员对验收合格的产品按仓库保管规定进行贮存。 4.7采购产品的领用

4.7.1产品使用部门填写“领料单”,经室主任签字后到仓库领取; 4.7.2保管员按”领料单”发放物品。 4.8资料管理

采购过程中的所有质量资料,均按文件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5相关文件

5.1《设备管理程序》 5.2《新项目评审程序》 5.3.《量值溯源程序》 5.4《记录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采购申请表》 6.2《采购计划表》 6.3《供应商评价表》 6.4《合格供应商登记表》 6.5《材料验收单》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服务客户程序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为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客户对有分合同要求的服务和常规服务活动的控制以及与客户的沟通。 3. 职责

业务部和质量部负责客户服务的管理;了解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愿望,并将反馈信息及时报送相关部门用于改进质量体系。 4 .程序

4.1业务部、质量部负责客户的接待,明确客户的需求,确定满足客户要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4.2客户如需要到现场检测检测的工作,业务部及检测室应及时安排,检测人员按照与客户商定的时间、地点、交通方式到现场服务。

4.3检测室在对客户的检测检测过程中(包括现场服务),如设备检测的数据出现明显偏离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客户,明确协商解决办法,并积极配合完成。

4.4客户如需进入实验室的相关区域直接观察为其进行的检测的情况,需经业务部或质量部许可。业务部或质量部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并确保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安排客户到实验室观察与其工作有关的操作。

4.7业务部或质量部负责收集客户的各种要求与意见,可以是电话、信函等方式,应详细记录于客户信息反馈表。

4.8业务部对所有客户均应记录,并建立客户档案,对于重要客户应由专人主动联系,跟踪服务,及时提供我中心有关业务的最新信息。

4.9业务部每年至少一次召集客户座谈,征求对我中心在服务和技术方面的各种需求,汇总整理后形成书面材料,为管理评审及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5. 相关文件 5.1《改进控制程序》 5.2《管理评审程序》

6. 质量记录《客户信息反馈表》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抱怨处理程序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正确处理来自顾客或其他方面对本中心工作质量不满意的抱怨,维护本中心服务信誉。 2.范围

适用手抱怨的受理、处理过程。 3.职责

3.1质量部主任负责抱怨的受理、处理;

3.2相关责任部门主任负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4.程序

4.1抱怨的信息来源 4.1.1顾客申诉、投诉; 4.1.2与顾客的直接沟通; 4.1.3问卷与调查;

4.1.4来自消费者组织的报告; 4.1.5媒体的报导; 4.1.6行业研究活动。 4.2抱怨的受理

4.2.1热情接待来人、来电,尽可能详细问明情况并做好记录。

4.2.2认真阅读申诉、投诉材料并妥善保管,如遇疑义可与信息来源处联系取证。 4.2.3根据记录和材料填写《申诉、投诉登记表》,对申诉和投诉的内容作出适当的描述。 4.3调查分析、确认事实

4.3.1申诉、投诉是反映服务质量的重要信息之一,受理后应及时和相关责任部门及人员联系,通过调查核实,分析研究,确认事实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

4.3.2必要时报告质量负责人,组成专项调查组进行调研、分析、评判。 4.4抱怨的处理

4.4.1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改进控制程序》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

a. 质量体系适应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b. 检测工作质量方面问题; c. 责任人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d. 计量器具、仪器设备失准方面的问题。

4.4.2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改进控制程序》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a.顾客或其他方面的期望、要求; b.通过调研引发的其他潜在的不符合倾向。

4.4.3经确认不属于本中心责任的问题,通过与申诉、投诉者沟通解决。

4.4.4当客户投诉属重大质量事故时,质量负责人可决定进行附加审核,必要时主任可决定增加管理评审。

4.4.5填写《申诉、投诉处理报告人向申诉、投诉者或其他方面通报处理结果并征求意见。 4.4.6就因本中心过失所造成的客户损失与其协商解决;必要时给予实物或经济赔偿,直至客户满意。

4.5做好申诉、投诉处理的记录并保存。 5相关文件

5.1《改进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5.3《管理评审程序》 6质量记录

6.1《申诉、投诉登记表》 6.2《申诉、投诉处理报告》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不符合的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为保证所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对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报告发放或使用。 2.范围

适用于对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检测活动,以及不合格报告的控制。 3.职责

3.1质量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各环节中所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识别,并跟踪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结果;

3.2报告签发人负责报告的质量控制;

3.3所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不符合工作做出处理决定; 3.4各检测室负责对不符合工作采取纠正措施。 4程序

4.1不符合项和产品的识别

4.1.1检测人员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开展检测工作,一旦发现偏离,则予以记录。部门质量监督员通过对本室开展的检测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在人员、设备、方法、样品处置和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各部门再将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汇总后报质量部。 4.1.2质量部通过对各部门反映的情况,以及客户的抱怨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是否增加内部审核的频次,或专项审核建议,报所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1.3质量部组织具备审核资格的人员对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记录,具体程序见《内部审核程序》。

4.1.4报告签发人通过对报告的格式、所含信息量和结果表示进行审核,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报告及时记录,并反馈到质量部。

4.1.5质量部依据《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产生不符合结果的原因。 4.2不符合项和产品的评价

4.2.1质量部对所有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按要素和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对个别的、偶然发生的不符合工作,被证实不会影响到报告的质量的鉴别为一般不符合项;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4.2.2经统计分析,属某部门整体出现不符合项或某要素失控,或直接影响到报告的质量的,鉴别为严重不符合项;

4.2.3凡报告上出现不符合项均定为不合格产品。 4.3不符合项和产品的处置

4.3.1属一般不符合项并能现场关闭的工作,由质量部通知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实施现场关闭措施,检测工作正常开展。

4.3.2属一般不符合项而不能现场关闭的工作,及属严重不符合项工作,则由质量部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标识、隔离、立即停止工作等措施,并组织人员对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

4.3.3属不符合产品的工作则立即通知停止工作,扣发报告。报告签发人核查原始记录,属打印错误的则立即通知纠正,属其他原因引发的不符合要求的,通知质量部按上一条程序处置。如果不符合报告已发出,则由业务部或质量部负责收回,并重新发放符合要求的报告。

4.3.4属经常性或重复性出现的不符合项和产品,通过原因分析,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则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4.4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质量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证实所采用的纠正措施已消除了产生不符合工作的所有因素,报请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通知相关部门恢复工作。若所采用的纠正措施消除不了产生不符合工作的因素,则通知客户不具备开展该检测工作的能力,并取消该项工作。 5.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5.3《改进程序》 5.4《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改进控制程序

1.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向本组织和客户提供更多的收益。 2.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服务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监督、协调措施的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各部门参与质量改进策划并负责实施与其相关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3质量负责人负责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批。 3.4主任负责重大改进措施的批准。 4程序

4.1持续改进的策划

4.1.1组织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可以使用纠正和预防措施。 4.1.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时应考虑:

a. 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 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和确定改进方案; c. 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结果。

4.1.4质量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客户抱怨、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认体系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检测服务质量、资源配置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质量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后予以实施。 4.2纠正措施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4.2.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识别不合格

质量管理体系或技术工作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确认。

a. 检测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组织规定值时; b. 内部审核发现不合格时; c.外部审核发现不合格时; d.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e.顾客抱怨信息分析确认存在不合格时; f.对员工的考察或监督中发现不合格时;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2.3原因分析

a. 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产生问题的所有潜在原因,包括顾客的要求、样品、样品

规格、方法和程序、员工的技能和培训、消耗品、设备及其校准; b. 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等方法分析不合格产生的主要原因; c. 评价出现的不合格对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 4.2.4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a. 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质量部向责任部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对不合格事实

进行描述,对纠正时间、方法、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

b. 责任部门负责人责成责任人选择并制定最佳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措施

要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纠正措施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c. 责任人执行纠正措施,如果是针对严重不合格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在实施前应将措施计

划递交质量部进行评审,必要时报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d. 将纠正措施采取的任何必要的变更,制定成文件并加以实施。 4.2.5纠正措施的监控

a. 质量部组织内审员或其他人员负责对实施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跟踪验证并进行评定,如

无效应调查分析原因,要求责任部门重新提出措施计划。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b. 如有特殊原因,责任部门应在规定期限前向质量部提出申请,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

延期完成,否则应按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4.2.6附加审核

a. 当在某活动区域发现不合格项,并由此导l起对组织是否符合自身的方针和程序或符合

法律、法规要求产生怀疑时,质量部应报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对相应的活动区域实施计划外的附加审核。

b. 附加审核按《内部审核程序》要求进行。 4.3预防措施

4.3.1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3.2识别潜在不合格

4.3.2.1质量部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运作、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的检查和监督中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重点分析以下记录:

a. 检测工作质量统计及其风险分析、技术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分析、资源配置状况、顾客满

意程度调查;

b.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c. 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d. 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4.3.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的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质量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描述潜在的不合格事实并对责任部门提出要求。 4.3.2.3责任部门分析原因,组织制定预防措施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3.2.4质量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必要时组织对有效性进行评审。 4.4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4.4.1当出现对工作质量或本中心信誉产生重大影响时,不合格或出现严重潜在的不合格,质量部应报经质量负责人组织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制定措施计划,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4.2质量部编制《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用于记录本次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事实简述、措施要求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结果。

4.4.3由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引起的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4.4.4质量部收集和保存纠正、预防、改进措施的记录,并将其中重要的相关记录作为下次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5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管理评审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记录的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

6.2《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记录的控制程序

1.目的

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达到复现检测过程,对记录进行控制。 2.范围

适用于质量和技术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清理等环节。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的保存,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批准;

3.3质量部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技术记录格式的备案,检测记录及报告副本的管理; 3.4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记录和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 3.5检测室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 3.6业务部负责检测报告副本的管理。 4程序 4.1记录的分类

4.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记录为质量记录,主要包括:

a.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 b. 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记录; c. 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 d. 抱怨处理记录;

e.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记录; f.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 g. 合同评审记录。

4.1.2检测等技术运作形成的记录为技术记录,主要包括:

a. 检测原始记录;

b.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记录; c. 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 d.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记录; e. 报告及副本;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f. 分包记录。 4.2记录的收集

4.2.1质量部、办公室、业务部、检测室接各自的职责范围,对已完成的质量活动,按照规定的记录格式认真记录并整理收集。

4.22检测原始记录应完整地记录规程、标准方法中规定的信息,包括检测的观察结果、数据处理、结论,以及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过程的可复现性。记录中还应包括校准跄测人员和结果核检人员的签名。

4.2.3经调修后合格的计量器具,其调修前后的数据和调修内容均应记录。

4.2.4检测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一横线,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右上方。对所有的改动应有改动人签名或加盖校对章。 4.3记录的编目

所有的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的方式进行分类编目。 4.4记录的保存

4.4.1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由质量负责人负责保存,保存期为五年。

4.4.2检测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内部审核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记录由办公室保存,保存期为三年,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则应长期保存。

4.4.3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记录,抱怨处理记录,文件控制记录,分包记录,委托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副本,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的检定/校准证书原件等由质量部保存,保存期根据记录的性质确定。

4.4.4检测原始记录、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仪器设备运行检查记录、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管理评审程序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根据预定的日程,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2.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3.职责

3.1主任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评审计划;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编制评审报告,并组织评审结论的实施;

3.3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资料,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3.4质量部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4程序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质量管理体系于每年年初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质量负责人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两周编制评审计划,报主任审核批准。评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 评审目的;

b. 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c. 参加评审人员; d. 评审时间; e. 评审依据; f. 评审内容;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主任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 所的组织结构、资源和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e. 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时; f. 发生其他必要进行管理评审的情况。 4.2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现状和改进的机会: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质量体系审核的结果; b. 客户的期望,包括客户的满意程度和需求;

c. 对验证结果,包括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和内部验证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内部审核和日常监督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的纠正、

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 上次管理评审采取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化,

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等;

g.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3管理评审准备

4.3.1质量负责人对内外部质量审核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书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并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由主任审核批准。

4.3.2质量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收集评审资料。 4.3.3质量部向参加评审人员发放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管理评审会议

4.4.1主任主持管理评审会议,质量负责人报告审核结果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质量部和业务部分别报告相关输入资料。

4.4.2参加评审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项提出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完成期限。

4.4.3主任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管理评审输出

4.5.1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 b. 质量活动的评价;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c. 资源需求等。

4.5.2会议结束后,由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经主任批准后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输入本中心计划系统,作为制定下年度工作目标、编制活动计划依据之一,同时可作为下次评审的输入。

4.6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质量负责人根据《改进控制程序》组织责任部门实施改进、预防、纠正措施,并对其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验证。 4.7如果管理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管理评审形成的质量记录由质量负责人按《记录的控制程序》归档,记录至少保存五年。 5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改进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记录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表》 6.2《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人员培训程序 修改: 第0次修改

1.目的

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完善,必须对实验室人员进行适时培训。 2.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培训、考核等活动的控制。 3.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组织对检测人员的能力、资历和技能考核; 3.2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3办公室负责对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资料及记录的归档和保管。 4程序

4.1制定培训计划

a. 各部门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提出培训需求报办公室;

b. 质量部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能力比对试验、现场监督检查及人员持证情况分

析,提出培训需求报办公室;

c. 办公室依据各部门和质量部提出的培训需求,结合所人事管理的要求,制定年度中心人

员培训计划,报主任批准。

4.2组织培训 4.2.1岗前培训

对新分配、新调入及转岗人员由办公室组织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为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技术规范、所内有关的规章制度、批上岗所需的应知应会知识等。培训方式为办公室里组织专门人员授课,办公室负责记录和考核。 4.2.2岗位培训

根据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需要,所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应更新、技能应提高,对其本专业的检测动态应及时了解。各部门负责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座谈会、标准和规程应用研讨会,互传互授相关知识和技术。 4.2待岗培训

对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能力比对试验等过程中发现严重不合格项的人员,或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不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的人员,由所在部门建议,办公室组织其脱产待岗培训3-6个月,培训后进行考核达到了规定要求方可从事与检测质量有关的工作。

编号:xxxxx -2001

章节: yyyyy

版本: 第X版

修改: 第0次修改

4.2.4适时培训

a. 质量部负责及时跟踪标准、规程等技术规范的修订情况,办公室及时组织人员参加培训; b. 原则上涉及我中心开展检测业务的每个新标准和规程,所将至少派一名业务骨干参加上

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宣赏会或技术交流会;

c. 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班学习人员回来后,有义务负责对其他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培训; d. 凡送出参加培训的人员,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交办公室登记,办公室负责报分

管教育培训工作的副主任批准,培训结束后,被培训人需向办公室提交证明其参加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证明材料(如考试成绩、结业证书等);

e. 办公室负责审核参加培训的手续是否齐全、财务负责审核发生的培训费用后,报分管教

育培训工作的副主任批准报销。

4.3考核、归档

a. 质量部负责组织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家、省主管部门组织的人员取证考核,和实验室间比

对验证、标准器核查等熟练性考核;

b. 办公室负责组织内审员的资格考核,和所里组织培训所需的考核;

c. 所有的培训资料和记录,以及每位技术人员的相关的授权、能力、资格证书等,最后交

办公室统一归档,建立个人技术档案。

5.相关文件

5.1《记录的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人员培训计划表》 6.2《人员培训记录表》 6.3《人员考核计划表》 6.4《人员考核记录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g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