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26 16: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整 体 备 课
一、 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3) 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4) 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2.汉语拼音。
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继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4.口语交际。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
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 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3) 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5.阅读。
(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
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
意。
(4) 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
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习作。
(1) 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2)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3)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
号,认识破折号。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共25篇,习作7篇,练习7个。 1.关于阅读。
本册教材大体上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等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风富,体裁多样。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
1
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222个,其中要求写得为147个,其余的22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三、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6人。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还属女生居多。但男孩子相对而言,脑子比较灵活,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比较迅速,课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且质量较高。但也有个别男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育。
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针对本班孩子的整体情况,特提出一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方面,我要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项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
2.要坚定不移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 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平时,多鼓励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励他们竞争,例如采用选取范文加星制和展览式等。
4.写字方面:加强对学生写字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临摹字帖的好习惯,指导他们用钢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入体。多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如写字比赛、书法之星评比活动。
2
1、长江之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纠正字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3
第一课时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三亚落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朋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
(2)指名读,注意“硕”“ 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 搔”是平舌音。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 握:)赤朱丹彤 悄然无声 硕大无朋 美妙绝伦 收敛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 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四、再度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 的(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教学重点: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5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 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 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 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
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 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继续精读第三段
6
1、读夕阳“在海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2、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 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 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 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烟台的海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理解词语。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教学难点:
一、复习: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
8
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
6、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说、背) 2、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第1—4自然段。 3、造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模仿造句。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观绚丽,人的勤劳能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
9
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5、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1、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活泼 勤劳播种 夏 宁静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忙碌
“画”“背景”“舞台”〈————〉“活剧”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4、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有许许多多迷人的胜地,今天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游玩,好吗? 2.介绍叶圣陶;文章选自《小记十篇》。 3.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词语。 zh ch唍g t抧 sh乷 w乶 y俷 yu俷 浙 江 呈 现 臀 部 稍 微 蜿 蜒 源 头 (注意提醒:“浙 呈 稍”是翘舌音。)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⑴读后适当评议,着重纠正读音。 ⑵出示思考题: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双龙洞?(游览) ②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③给课文分段。(六段)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用教师口述学生齐答的办法学完这一段。
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览地点是(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组词。
臀( )稍( )蜒( )蜿( ) 臂( )梢( )蜓( )婉( ) 端( )甸( )缓( )抑( ) 瑞( )句( )援( )仰( )
11
3.多音字。
系 j ( ) x ( ) 调 di刼 ( ) ti俹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一、检查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的顺序) 2.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导入新课。
1.哪几小节是写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 2.指名计课文2-3节,思考: ⑴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⑵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3.逐题讲解,讨论:
⑴提问:①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山 花 树 水) 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山 盘曲而上
花 多 有精神 ㈠看到这种画面,作者心中的情绪怎样?(兴奋、愉快) ㈡指导用兴奋的语调读课文,特别要读好第二节最后一句。 水 宽 窄 流连 声音 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随着山势)
⑵小结:在满山树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艳中夹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并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幅画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板书: 美)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 ⑶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途中美丽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接着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⑴课文哪几句分别写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⑵洞口与外洞分别有什么特点? ⑶从哪些词句反映这个特点?
2.逐一思考并讨论:洞口 (板书 宽) 外洞 (板书 大)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从外洞到内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 2.指名读第四段,思考:
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分层:四层)
12
⑵孔隙有什么特点? 3.读后讨论:
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 第一层 发现孔隙 第一句 第二层 孔隙大小 2一4 第三层 进出孔隙 5
第四层 经过感受 6一10
⑵孔隙有什么特点?(窄)课文是怎样写这个特点? ①“孔隙”指很小的洞。裂缝说明“窄小”。 ②“小船”这个“小”字突出“窄小”。 ③进洞方法正因为窄小才采用的。 ④第四层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贴)“贴”能不能换“躺”?为什么?(“贴”说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还有“挤压、稍微、准会”是写什么?(感受)孔隙如此“窄小”,进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见,所以作者感到怎样?(好奇)
3.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四层。 4.指导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填上合适的词。
( )的映山红 ( )的石钟乳( )地流( )地移动 3.造句。
时而??时而??时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说出去金华双龙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么特点? 2.背诵课文第四段,并说说孔隙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五段。
进了内洞,作者看到内洞有什么特点? 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 2.提问:
内洞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词语。
①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提着汽油灯只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13
②奇(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笋,还有双龙) ③深(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里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点?(奇)课文怎样写内洞的奇?(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作者为什么写双龙?(点出了双龙的由来)石钟乳和石笋有什么特点?(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变化多端”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无穷。) 3.小结。
三、学习第六段。
最后讲乘船出洞。作者为什么略写出洞呢?(重复) 四、总结全文。
1.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见闻,生动地描绘了洞中奇丽的景色。通过记叙表达了作者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研究写作方法:
①课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明线)
②课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泉水)
(从深黑的石洞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 ③小结:这两条线索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3.试着给课文列提纲。 ①讨论。 ②练习。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回答书后的问题。
3、多义词: 端正 进步 端上来 十来进 两端 进货 开端 进工厂 4、造句。无论??都?? 时而??时而??时而?? 5、填空。
(1)本文在结构上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 ,一条是 。 (2)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听到 。 板书设计:
4、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习作1 童年趣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写童年趣事表现童年的美好,要突出“趣”。
2、选择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重、难点:
所写的必须是童年生活里最有趣的事,还要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 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 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 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 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1、先在小组内说
2、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五、出示写法指导
1、重点写清楚这件事怎么有趣,有意义。 2、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要细致。 3、按一定顺序记叙。
4、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仔细改一改。 六、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七、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
15
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⒈指导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⒉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⒊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三、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写什么:童年趣事
怎么写:1、要写得有趣、有意义
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
3、这件事给你的启示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节作文课,我运用“读评写”的作文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教学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我在一开课时,就与学生谈话,并通过课件展示,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为学生随后的习作做好了很多的预设和铺垫。
二、注重课前参与,课中交流
读例文,评例文是“读评写”作文教学模式的法则之一,通过读、评例文,让学生对本次习作有所了解,为自己进行习作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既提前分担了教学任务,又给予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机会。到课中,则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这一环节学生既能动脑想,又要动口说,进一步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 三、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到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评议例文后,通过播放富有情趣的课件,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随着画面回到自己美好的童年时代,然后引吐学生内心真情,作文素材得来全不费功夫,做到“为情而造文”,让“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16
5、卢沟桥烽火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多音字“爪”“咽”“处”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指名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 3、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对“九一八事变”了解的情况,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ē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1、交流自学心得,进行“友情提醒”。伪左窄右宽。妄:“女”中的“一”最长。 2、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会圈画重点词句,帮助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7
教学重点:圈画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 教学难点: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关键词语,帮助读书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汇报圈画出的描写时间的词句,理清学习思路。
“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讨论:历史上“卢沟桥事变”又被称为“七七事变”,那天(2)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3)按 “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狼狈 举、冒 出示:“震耳欲聋”、“吼叫”、“疯狂”。指名读,体会出日寇的残暴。 问:面对着如此残暴的敌人,我军“同仇敌忾”“冒着炮火”,你仿佛感受到我守军怎样的气概呢?(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之举、英雄之气) 指名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分角色朗读敌我双方举动的句子。 ③当天晚上
18
敌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填空:( )的日寇侵略者 ( )的中国守军 指导朗读。
(4)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① 听录音,加深印象。 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③ 指名复述。 (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三、继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 自由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序幕”在本问指什么事情的开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端) 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所看的抗日影片或图书来理解) 四、指导复述。
1、明确复述要求: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第二要内容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像的内容;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2、各自根据复述提纲,练说。
3、同桌对说。全班交流,评议。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花)那样白。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板书设计: 5、卢沟桥烽火 敌 军 我 军 首先 还击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 军 我 军 敌军 我军 ③当天晚上 全副武装 喝问 抱头鼠窜 悄悄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狼狈 举、冒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6、半截蜡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复习引入。
20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动作:(急忙)取、(轻轻)吹。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简评:主角演得怎样?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
21
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板书设计:
6、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
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板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二、初读指导。 1、默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1)出示词语:聂荣臻 残忍 无辜 照料 流露 惊恐 和蔼 小勺 拘束 拽着 至仁至义 (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残忍:狠毒。 惊恐:惊慌恐惧。 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四人小组讨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小孤女。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 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板书:救出——关心——送归——感谢)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字词。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 二、精读训练。
1、理解课文第一段。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
2、理解课文第二段。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
(1)理解第2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理解第3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
(“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一口一口地??喂??”)(讲读时,指点观察插图,加深理解)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第二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理解课文第三段。 (1)理解第4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
24
(2)理解第5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给自然段分层。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4、理解第四段。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三、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 五、作业设计:
1.请写出十大元帅的名字。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发生在__________时期,故事中的________在四十年后又来到中国,是为感谢__________________而来的。
3.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人民为仇敌。(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息传来,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在信中日本人民会对聂将军说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以一个日本国民的身份给聂将军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找奶 关心 喂饭
聂将军 “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照相 送归
放梨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习作2 一件好事、一件趣事、一件错事??
习作要求:
1.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一篇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题目自定。
4.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习作重、难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你一定有想告诉别人的事情。比如,游了风景名胜,参加了公益活动,学会了某种本领。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事写下来,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二、明确要求 题目我知道。
这是一篇记事类的记叙文。事,也叫事情,由于我们的身边都发生过许多事,所以,写事的作文内容极为丰富。要写好这次习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作文范围。文中写的事一定是发生在暑假里,特定的时间不能变。
2.选择恰当材料确定写作目的。选写在文中的事要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暑假是漫长的、也是丰富的,在暑假里你肯定经历了不少事情。如:外出旅游,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某项本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肯定有一些事情在你的脑海中经常浮现,先想一想再从中选择一件最感兴趣的事写下来。
三、指导选择材料
这次作文应围绕哪个词来写?(趣事、错事、好事) 什么样的事才事趣事?指名答
假期里,我们经历的趣事可能很多,该怎样选择?(应选择印象深刻的) 讨论交流,评议选择材料情况,确定作文材料
分组交流,围绕“你准备写一件什么趣事,这事为何有趣?来讨论 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材料情况。 四、指导写法:
1、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描写。
2、练习说趣事、错事、好事 五、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1.同桌练说,互相交流,互相提示。 2.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大家评议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⒈指导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⒉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⒊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三、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先让自己下去预习,再由学生上课讲给老师听,最后老师给予指导与总结。
26
8、三打白骨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
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27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五、作业。 1.完成作业题1、2、3。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学会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
28
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五、作业。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9、词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如梦令》。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如梦令》,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如梦令》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9、 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如梦令》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2)简介李清照。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了,以后我们将会读到的。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如梦令”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今天我们开始学词。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如梦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30
第一课时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渔歌子》,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9、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学反思: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1
10、 螳螂捕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认读“螳螂”两字后齐读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了国王攻打邻国的事。那么,“螳螂捕蝉”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能国说服国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2、检查下列词语的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3)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 指名说,集体讨论。
乘虚而入:趁着空隙或趁人没有防备时进入。
不堪设想:堪:能够。不能想像将会再成怎样坏的结局。 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3、 针对前面对课文质疑的几个问题,指名发言,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写这个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写经过、结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组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起因(1):吴王决定要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 经过(2-11):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结果(12):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分段熟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 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 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
32
对话。
3、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教学过程:
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1.请同学们翻开默写本,我们先来听写几组词语。
①蝉 悠闲 自由自在 ②螳螂 拱着身子 前爪 ③黄雀 伸长脖子 啄食 ④少年 弹弓 瞄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读题)《螳螂捕蝉》
3.(出示插图)我们来看这幅图。看着图,再根据我们刚才听写的这些词语,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吗?先自己说说看。(学生练说)
4.指名学生说,评价,再请人说。
(①学生边说边贴板书:蝉,螳螂,黄雀
②如有学生说到寓意,及时予以肯定:你能想到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并把它的寓意告诉大家,你很会思考。
如没有学生说到寓意,就及时提醒: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一则寓言故事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叫做寓言的寓意。如果你能在故事的结尾点明寓意,就会讲得更好了。
贴板书:一心想眼前利益 没顾到身后隐患
5.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寓言。 二.学文明理
1.在本文中这则寓言是一位少年讲给吴王听的,它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又是怎样讲述的呢?让我们认真地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地、认真地朗读课文的2——12自然段
①找一找:在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话。把它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②想一想:吴王从少年的话中“悟”出了什么?
③评一评: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位人物,请你对他做出简要的评价。(并从书中找出理由)
(提示:①可以在书上做批注。
②各自完成任务后,如有时间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老师将讲给你们5、6分钟的时间自学,请你要抓紧时间啊。 3.自学 4.全班交流
1)交流第一个问题 (①出示重点句:“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②朗读:真是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交流第二个问题
33
(①贴板书:楚国,吴王,其它诸侯国
吴王终于明白了:不能像蝉,螳螂,黄雀一样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啊。
②贴板书: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 读一遍) 3)交流第三个问题
(①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少年的智慧。提升:勇敢要有智慧的支撑。一个好主意想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少年就是一位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的人。)
②读重点句:这两位人物都有令人喜欢的地方,但无疑少年是作者更加赏识的一位。因为正是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吴王明白了:做事(学生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的祸患。) 5.朗读训练
1)现在你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你喜爱的人物。凭着你对这个人物的喜爱,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读好。 2)(出示要求)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这位人物说的每句话都有感情地读好。 3)学生自读
4)指名读,评价,再读,教师参与读
5)齐读:老师读旁白,喜欢少年地站起来读,喜欢吴王的坐着读。 三.拓展
1.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啊?最好能联系实际谈一谈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学会智劝, 深明大义,知错就该) 2.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我相信学习了这一课,又一个道理已经铭记于你们心中了。读重点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隐患。) 3.补充寓言
“螳螂捕蝉”既是一则有趣的寓言,又是一个能启迪人的智慧的故事。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吗?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仿照《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件事与一则寓言结合起来,编写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
文献摘录:
寓言故事是根据刘向《说苑》中的有关记载改编。既是寓言故事,书中的人物都是寓言形象,有的还是假托的,不宜过多介绍史实,强调它的真实性。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11、读书要有选择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选择书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本领的益处。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精读和泛读》。
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根据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学习新课。
1.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使什么,并结合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名读文章。
3. 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点意思,可以分为几段? 4. 评议课文使怎样写的。
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和选择读物的好事。
三、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选择读物。 板书:
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取更多知识 11、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 科普类书 工具书 教学反思:
35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作读后感。
教学重点 :明确特点,明确引、议、联、结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 :明确特点,联系实际谈感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者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些这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板书:读后感)
二、引导学生明确:“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
1、 导语: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一种,它除了具有议论文的共性外,还有鲜明的个性。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读后感”可分为两大步骤来完成:一是“读”,二是“写”。(板书:读、写)
2、 引导学生明确“读“的要求。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实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
3、师讲述: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引导学生读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
提练感点:⑴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使南郭有机可乘。反对官僚主义,提倡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才能鉴别真伪。湣王:“好一一听之”赞齐湣王的改革 。改革大锅饭,势在必行。
⑵南郭周围的人:与南先生朝夕相处,明知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不揭发他,不该相安无事,反对做老好人,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四、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因此,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3.同桌练说,互相交流,互相提示。 4.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
习作3 写读后感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⒈指导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⒉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⒊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三、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学生读后感的内容显然是丰富多了。首先小作者们注重在读文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现实生活状况与书中人物一一进行对照,能联系个人实际,也有的联系社会实际及教训来切身地谈自己的体会。
36
12、夜晚的实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怎样做实验?结果如何?)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领域:区域、范围。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找近义词帮助理解)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指导分段:
(1)默读思考:课文哪一部分记叙了斯帕拉捷夜晚的实验情况? (第2—6自然段)( (2)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精读第一段
同学们,如果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
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1、播放课文录音第一段。
2、出示: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引导学生就看到这句话进行质疑。(什么现象?好奇什么?)
3、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 时,常常看到 现象,产生好奇: 。
4、齐读,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 观察细致,对常见想象敏感,好奇心强。
(1)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2)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5、指导朗读这两句,突出重点词语,读好疑问语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好奇。 四、指导书写。
3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
2、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斯帕拉捷着手进行实验啦,实验的情况应怎样来写?(重点写,具体写) 二、精读第二段。
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① 蒙上眼睛 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
② 堵住鼻子 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③ 全身涂满油漆 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④ 堵住耳朵 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复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一次实验?(第一次) 3、轻读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交流,点拨。(指导读有关语句并概括)
(1)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师生问答:时间——?地点——?做法——?结果——?思考——? (2)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3)“瞎子”加上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
(1)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2)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
(3)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
6、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8、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⑴、分部分复述。⑵、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
38
第二课时
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
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三、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到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
2、 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作图揭示其中奥妙。
(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超声波”)蝙蝠的(喉咙) 蝙蝠的(耳朵)物体(“超声波”) 4、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说说读懂了什么。(实验造福了人类)
5、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科学家前赴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应当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6、复述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复述全文。 1、课文记叙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告诉我们,正是这次实验,引起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它带来的巨大恩惠。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在思想上受到启发的同时,在写法上肯定也有不少的收获。谁想说说?
板书设计:
12、夜晚的实验
蝙 蝠 : 凭什么 ?? (做法 结果 斯帕拉捷 思考 发现) 原来是 ?? 超 声 波 巨 大 恩 惠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 2、揭示课题:板书: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二、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学会读课后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轮读课文,及时正音、练读。 (4)指明说说各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5)引导分段:哪鞋部分写了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段(1-3)写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4-8)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9)要开发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板书: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画出有关语句。(学生回答)
3、海洋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指名说。 教师引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4、海洋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呢?指名说。
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
5、引读第三自然段。
40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正在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5-26
旧桥拆除施工方案12-01
医学检验三基训练总复习题400题可打印03-28
西南大学运输组织学离线作业04-28
2016年毕业生生源信息上报的通知10-12
有关于励志的经典座右铭11-20
交织码的Matlab代码11-28
语音信号滤波去噪 - 使用flattopwin窗设计的FIR滤波器01-11
2016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解析03-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语文教案
- 下册
- 年级
- 苏教版
- 中国螯合剂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第七章 数组
- 智能型IC卡水表阀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工程测量复习题集
- 音乐教学论复习
-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答案(单选题)
- (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审查书安监总危化200744号
- polylc
- 企业资金风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铁路新版预算定额说明
- 地测制度汇总
- 电捕焦基础知识整理
- 高一数学 1.2.2-1.2.3《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
- 台湾问题的由来与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 浅析光伏发电系统直流干线电缆的特性及选型设计
- 关于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的通知
- 天大2016年12月《运筹学》期末大作业考核要求
- FLAC3D基本原理
- 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工作三年规划
- 07普定城市总体规划说 明 书200907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