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麦品种介绍汇编

更新时间:2023-10-27 18: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

品种介绍

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大华种业新洋分公司

二O一六年三月

编写

品种目录

序号 作物类型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啤酒大麦 红麦 白麦 品种 苏啤6号 扬农啤11 苏啤7号 扬农啤10号 宁麦13 宁麦24 扬麦16 扬麦19 扬麦22 扬麦23 扬辐麦4号 华麦5号 华麦6号 华麦7号 南农0686 苏麦188 罗麦10号 淮麦22 淮麦31 淮麦33 淮麦35 淮麦39 瑞华麦520 江麦919 未来0818 轮选22 农麦1号 生产许可证 面积/亩 第0010号 第0001号 第0001号 第0010号 第0010号 第0008号 第0001号 第0018号 第0001号 第0010号 第0010号 第0010号 4个证号 4780 4035 412 122 9349 15140 340 462 3060 315 3175 637 2263 597 734 321 426 82 27552 3251 1815 12418 3514 425 520 529 281 95 10 22858 50410亩 备注 1200 1200 412 122 2934亩 明天种业 丰乐种业 金土地种业 金土地种业 金土地种业 金土地种业 金土地种业 大华种业 大华种业 大华种业 沃丰种业 丰庆、皖农种业 皖农种业 沃丰种业 神禾种业 明天、天丰种业 大华种业 天丰种业 瑞华种业 中江种业 未来种业 皖农种业 神农大丰 大麦小计 小麦面积 苏啤6号

一、鉴定编号 苏鉴大麦20110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99175”,由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浙皮1号/单二//单二,于2007年育成,属弱春性中熟二棱皮大麦。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大麦产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7~2009年度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36.1公斤,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16.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5.2公斤,较对照增产17.5%。

幼苗半直立,叶色较绿,叶片较长,幼苗分蘖力中等偏上,抗寒性与对照相当。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度较好,大穗大粒,后期熟相好。两年鉴定试验平均:株高86厘米,亩有效穗数53万,每穗实粒数24.2粒,千粒重41.8克,生育期198天,成熟期与对照相当。经扬州大学农学院大田自然毒土鉴定,高抗大麦黄花叶病。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淮北地区以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为宜,淮南地区以11月上旬播种为宜。

2、合理密植。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每亩基本苗以16万左右为宜。

3、肥水运筹。中等肥力条件下,一般亩施纯氮12.5~15公斤,其中基肥占70%,追肥占30%左右。肥料运筹上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注意提高有机肥的比例,配合使用磷、钾肥。挖好田间一套沟,排水降湿。

4、病虫草害防治。苗期注意除草,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

5、适时收获。在腊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适时收获,晒干入库。

1

扬农啤11

一、鉴定编号 苏鉴麦20150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苏B1105”,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以扬农啤2号/连9015杂交,于2011年育成,属春性二棱皮大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大麦产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2~2014年度参加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1.1公斤,比对照扬农啤5号增产6.9%。2014~201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8.6公斤,比对照扬农啤5号增产15.4%。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较长,幼苗分蘖力中等偏上,成穗率较高。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中等。穗层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两年鉴定试验平均:生育期205.5天,成熟期与对照相当。株高87厘米,亩有效穗数56.4万穗,每穗实粒数24.7粒,千粒重41.1克。经扬州大学农学院大田自然毒土鉴定,高抗大麦黄花叶病。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淮南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底至11月10日;淮北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25日至11月初。

2、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基肥、苗肥、拔节孕穗肥比例以7∶2∶1为宜。配合使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防旱。

4、病虫草害防治。苗期注意除草,后期注意赤霉病和蚜虫的防治。

5、适时收获。在腊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时收获。

2

苏啤7号

一、鉴定编号 苏鉴麦20140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02173”,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95139/单二杂交,于2010年育成,属春性二棱皮大麦。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大麦产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0~2012年参加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23.0公斤,比对照扬农啤5号增产2.3%。2012~2013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8.3公斤,较对照增产6.1%。

幼苗半直立,叶色绿,幼苗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熟相好。两年鉴定试验平均:生育期204天,抽穗期较对照迟3天,成熟期与对照相当。株高79.6厘米,每亩有效穗49.9万,每穗粒数24.5粒,千粒重40.2克。经扬州大学农学院大田自然毒土鉴定,抗大麦黄花叶病。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淮南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底至11月10日;淮北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25日至11月初。

2、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

3、肥水运筹。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原则。在中等肥力基础上,一般亩施纯氮12.5~15公斤,其中基肥占70%,追肥占30%左右。配合使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涝防旱。

4、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防止黑穗和条纹病;苗期注意除草,中后期注意白粉病、赤霉病、蚜虫、黏虫等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在20%的麦穗弯曲时,即可收获,脱粒入仓。

3

华麦7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140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华麦0480”,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扬麦158/小偃8788,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8~2010年度和2012~2013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482.3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6.7%,其中1年增产显著,2年增产极显著。2013~2014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8.5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6.5%。

幼苗直立,叶色绿。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后期熟相一般。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0.9天,较对照成熟迟1-2天;株高84.6厘米,每亩有效穗31.8万,每穗38.4粒,千粒重41.6克。抗病性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3年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感纹枯病、白粉病,高感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区试3年平均结果:容重793.7克/升,粗蛋白含量13.3%,湿面筋含量28.5%,稳定时间4.6分钟,硬度指数64.6。

五、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 2、种植密度。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中后期做好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防治工作。

5、收获。蜡熟末期抓紧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14

南农0686

一、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3

二、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 三、品种来源:MV964091/宁麦9号

四、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与对照扬麦158相当。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耳紫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9厘米左右。株型较松散,叶片宽大,旗叶短窄,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2.2万穗、30.9万穗,穗粒数39.6粒、38.7粒,千粒重39.8克、40.6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9克/升、786克/升,硬度指数70.1、71.4,蛋白质含量13.40%、13.23%;面粉湿面筋含量28.1%、25.2%,沉降值37.5毫升、37.8毫升,吸水率61.1%、63.1%,稳定时间5.9分钟、4.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15E.U、320E.U,延伸性132毫米、138毫米,拉伸面积72.8平方厘米、60.0平方厘米。

五、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5.1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0.6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5%。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2kg,比对照品种增产8.0%。

六、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苗左右,迟播或水稻茬口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8kg左右。注意防治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

七、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

15

苏麦188

一、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5

二、选育单位: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品种来源:扬辐麦2号系选

四、特征特性:春性品种,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晚1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叶片上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平均81厘米,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杆粗壮有蜡质。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椭圆形、粉质、饱满。2011年、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6.2万穗、34.4万穗,穗粒数37.7粒、38.1粒,千粒重42.1克、38.7克。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16克/升、774克/升,蛋白质含量12.60%、12.46%,硬度指数50.1、44.2;面粉湿面筋含量26.1%、27.4%、沉降值28.0毫升、31.5毫升,吸水率53.3%、52.3%,面团稳定时间5.1分钟、5.9分钟,最大拉伸阻力315E.U、458E.U,延展性162毫米、128毫米,拉伸面积73.2平方厘米、81.2平方厘米。

五、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2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9.9%;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1.1千克,比扬麦158增产10.3%。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9.4千克,比对照增产11.1%。

六、栽培技术要点:1.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亩基本苗15万左右,迟播适当增加播种量。2.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七、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浙江中北部地区种植。

16

罗麦10号

一、品种(生态)类型:春性 二、审定编号:皖麦2015008

三、申请人: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四、育种人:上海市宝山区宝果生物技术中心

五、品种来源:557(来源于99-2/繁276)/罗麦8号,经系

谱法选育而成

六、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色淡绿。株型紧凑,旗叶上

冲。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角质,熟相中等。2011~2012、2012~2013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8厘米、亩穗数为33.8万、穗粒数36.8粒、千粒重43.5克。全生育期214天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58)相当。

七、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2年中感白粉病(6级)、中抗赤霉病(平均严重度2.70)、感纹枯病(病指57);2013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40),感纹枯病(病指44)。

八、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2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3克/升,粗蛋白(干基)14.97%,湿面筋32.8%,面团稳定时间4.2分钟,吸水量60.8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数64.3;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79克/升,粗蛋白(干基)15.90%,湿面筋34.8%,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吸水量63.9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数67.2。

九、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1~201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55.1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8%(极显著);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47.4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26%(不显著)。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08.1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89%。

十、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一般11月上旬播种,防止过早播种遇倒春寒而造成为害。2、播量(密度):在适宜播期内,稻板茬每亩用种量9~10公斤,基本苗14~16万,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栽培途径。3、施肥:要达到亩产400~450公斤的水平,每亩需纯氮17~1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0.4,方法上采取两头重、中间控的施肥运筹策略,前、中、后三者之比以6:1:3。4、灌水: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5、除草:根据田间草相以及杂草危害的时间,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在年前或年后喷施。6、防治病虫害:在抽穗扬花期注意赤霉病的防治,并根据田间害虫危害的情况及时杀虫。7、注意事项:沿淮地区注意防止冻害。

十一、适宜推广区域:淮河以南及沿淮地区。

17

淮麦22

一、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5

二、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三、品种来源:淮麦18/扬麦158 四、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晚1天。幼苗匍匐,叶小、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稍松散,旗叶窄短、上冲,蜡质多,长相清秀,穗层不太整齐,穗码密,结实性好。穗纺锤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平均亩穗数40.3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9.7克。冬季抗寒性强,春季起身晚,发育慢,抽穗迟,抗倒春寒能力较好。易早衰,熟相一般。茎秆弹性较好,较抗倒伏。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区试田间表现:高感叶枯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3克/升、788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3.28%、13.71%,湿面筋含量26.1%、27.1%,沉降值28.1毫升、28.6毫升,吸水率52.2%、54.2%,稳定时间6.6分钟、5.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05E.U、271E.U,延伸性13.2厘米(2006年),拉伸面积54.0平方厘米、52.0平方厘米。

五、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5.8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4.2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2.8公斤,比对照1新麦18增产6.22%,比对照2豫麦49号增产6.76%。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6公斤,比对照新麦18增产9.0%

六、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4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

七、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gl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