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公共英语

更新时间:2024-06-17 17: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研究生公共英语 ...................................................................................................................................... 1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 4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13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 16 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 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24 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研究 ............................................................................................................ 27

当代社会思潮研究……………………………………………………………………………………32

政治学原理 ............................................................................................................................................ 34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 38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 42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44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9 国学经典选读 ........................................................................................................................................ 52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专题研究 ........................................................................................ 57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研究与政治学名著选读 ........................................................................................ 62 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 .................................................................................................................... 67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 70 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 ................................................................................................ 7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专题研究 ............................................................................................................ 76

研究生公共英语

Course Outline of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编写人:万涛 审核人:刘冰泉 学 时:120 学 分:6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05016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公共课 4. 学时/学分:120/6

5. 课程目标:研究生英语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借助专业词典阅读英语文献,读懂报刊、杂志等上的英语学术论文,从而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西方文化知识和技术,并能用英语和他人较顺畅地进行交流。读懂报刊、杂志和各不同专业的学术论文。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 8. 预修课程: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教学内容 Unit 1 Unit 2 Unit 3 Unit 4 Unit 5 Unit 6 Unit 7 Unit 8 Unit 9 Unit 10 Unit 11 Unit 12 合计 课堂讲课学时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72 听说学时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6 课堂讨论学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2 课外自学学时 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1)高桂珍,王慧莉主编,《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Jeo Jones, 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Let’s Talk (2),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参考资料:

(1)王同顺主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 熟谙》,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吴依弟,《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Miriam Espeseth编著, 《高年级英语听说》,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1

(4)何福胜主编, 《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 进阶听说》,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Unit 1 Text: A Young Boy’s Ambition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A Pound of Butter B. Brave Ballerina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A Young Boy’s Ambition, 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的写作与结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课文涉及的话题“志向”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2 Text: What the Internet Cannot Do?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Tim Berners-Lee (I) B. Tim Berneers-Lee (II)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What the Internet Cannot Do?,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课文涉及的话题“因特网”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对科技产品的看法和对科技进步的观点。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Three Text: Oceans of Sand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Desert

B. Moles Are Happy As Homes Go Underground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Oceans of Sand,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环境”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对环境变化的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Four Text: Three Kinds of Fatigu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The Breath of Life(I) B. The Breath of Life (II)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Three Kinds of Fatigu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和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压力”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对生活和工作压力的看法以及如何缓解压力。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Five Text: Bringing Up Children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Let Children Learn to Judge Their Own Work B. Five Parenting Styles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Bringing Up Children,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Six Text: How Service Experiences Affect Students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The Futrue of the Universities B. Education Does Count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How Service Experiences Affect Students,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

2

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工作经历”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Seven Text: Supporting Scienc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U.K. Joins Fight for IT Workers

B. The History of Space Observation and Travel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Supporting Scienc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科技发展”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Eight Text: How Trees Are Killing Our Rivers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A Fable for Tomorrow B. Lightning in the Mountains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How Trees Are Killing Our Rivers,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自然灾害”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Nine Text: The Most Important Day in My Lif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Signs of a Changing Season (I) B. Signs of a Changing Season (II)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The Most Important Day in My Lif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讲述“我的一次难忘经历”及它对自己的影响。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Ten Text: How to Build a Body Part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Embryos and Real Lives

B. Clone: Will There Be “Carbon Copy” People?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How to Build a Body Part,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How to Build a Body Part”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Eleven Text: Etiquett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American Classroom Customs

B. A World Guide to Good Manners---How not to behave badly abroad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Etiquett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东西方礼仪”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Twelve Text: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 Imperativ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The Muddle of MBAs

B. Keepers of the Dream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 Imperativ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知识管理”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3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Teaching Outline of Selective Reading on Marxist Original

Works

编写人:江宏龙 审核人:饶国宾 学 时: 48 学 分: 3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24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 4. 学时/学分:48/3

5. 课程目标:本课程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为学习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基本精神和现实意义,加深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哲学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第三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四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第五章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第六章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七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八章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第九章 毛泽东《实践论》 第十章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合计 课堂讲课学时 2 6 2 2 6 4 6 2 2 2 34 实验 课时 课堂讨论学时 2 2 2 2 2 2 2 14 课外自学学时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许庆朴、郑祥福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

(1) 《马克思恩格斯选读》第一至四卷。 (2)《列宁选集》第三、四卷。

4

(3)《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

(5)孙典祥、张士卿主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学习提要》,吉林大学出版社。 (6)刑贲思主编,《马列著作选读 ·哲学释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7)田光、陆立军主编,《马列著作选读· 政治经济学释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8)赵明义、杨军民主编,《马列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 释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9)匡显萍、叶霞娣主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10)刘炳英、沈连元、何建东,《资本论》(节选本)纲要和释疑, 浙江人民出版社。 (11)[ 德 ] 弗·梅林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基本原理(第1——2条)

(2)揭露旧唯物论的唯心史观及其根源,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 3 — 9 条)

(3)新旧唯物主义对立的社会基础、阶级根源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显著特点。(第 10 — 11条)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重点理解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资产者和无产者 (2)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3)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4)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全面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及其国家上层建筑,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制定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策略。通过学习主要掌握以下四个基本原理:第一, 物史观是贯穿《共产党宣言》的红线,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 第三,《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作了科学预见;第四,《共产党宣言》还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作了批判,从而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重点理解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5

第三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生产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3)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马克思首次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作的系统论述,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及马克思对社会物质基础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阐述。重点理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次序和方法 (2)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和经过 (3)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研究的顺序,明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意图及思想轨迹;掌握马克思的总的哲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重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和理解。

第五章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867 年第一版序言

(1)《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 (第 1 — 2 段) (2)分析社会经济形式必须运用抽象力 (第 3 — 4 段) (3)《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第 5 — 9 段)

(4)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第 10 — 11 段) (5)《资本论》的结构 (第 12 — 14 段) 1872 年第二版跋

(1)对第二版修改的简要说明 (第 1 — 3 段)

(2)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评述 (第 4 — 13 段) (3)关于《资本论》方法论的说明 (第 14 — 21 段)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与第二卷“跋”中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的论述,掌握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

6

程”的原理,明确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重点理解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

第六章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的发展》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伟大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重点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伟大意义。

第七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2)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3)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宗教哲学,指出了费尔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

(4)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联系及根本区别,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伟大革命,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伟大革命。

第八章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对立统一规律 (第 1 — 8 段) (2)两种发展观 (第 9 — 10 段)

(3)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第 13 — 15 段) (4)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第 16 — 18 段) (5)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 19 — 20 段)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明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是根本对立的,掌握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懂得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重点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7

第九章 毛泽东《实践论》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阐明认识论的来源问题,也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第 1 — 5 段) (2)阐明了认识的发展过程 (第 6 — 23 段)

(3)批判了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第 24 — 26 段)

(4)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真理问题的基本原理。(第 27 — 28 段)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明确感性认识与理性的辩证关系,认识中国革命实践中“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实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真理问题的基本原理。重点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第十章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重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坚持改革开放 (3)经济建设

(4)提出两手抓的思想 (5)搞好领导班子建设

(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和国际形势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重点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原理。

8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编写人:饶国宾 审核人:王国炎 学 时: 32 学 分: 2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36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是面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普通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内涵、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代意义和学术前沿情况,增强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研究能力。

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现实性,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文学、史学、艺术等领域的诸多内容,因此,授课的同时要求学生要加强对相关基础理论,使学生对此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开展座谈、讨论等较为活跃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课程专业论文、文献综述、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对《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背景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需要以上述课程的知识为基础。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章节 序号 导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章 节 内 容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哲学的人生智慧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的伦理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学时 分配 4 4 4 4 2 2 2 4 2 2 30 其 中 讲授 3 3 3 3 1 1 1 2 1 1 19 习题 实验 其它 1 1 1 1 1 1 1 2 1 1 11 中国古代的宗教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蕴和古代艺术的美学精神与第七讲 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史学的学术品格与中华民族精神 第八讲 第九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 合 计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1.潘万木、李孝华、上宫政洪主编:《简明中国传统文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

2.张友谊、商志晓:《中华民族精神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教学参考资料:

1.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 张岱年:《中华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5.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8.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9. 张岂之:《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 周谷城:《史学与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2. 庞朴:《儒家辩证法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 沈善洪、王风贤:《中国伦理学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5. 顾建华:《中国传统艺术》,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6. 毛祖钦、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7. 商聚德、刘荣兴:《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 何静、韩怀仁:《中国传统文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9. 张应杭、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 金钊、胡林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学习读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导 论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中华民族与民族精神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四、 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 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化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研究范围,重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途径以及从事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二、 “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三、 人本精神 四、 礼治精神 五、 天人合一精神

教学要求:

10

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重点领会与理解其精神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重视整体精神,强调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二、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 向往理想价格,注重美德修养 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导向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重点领会其对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导向作用。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思维 二、 直觉性、比附性思维 三、 对立两端的辩证思维 四、 执中适中的中和思维 五、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通过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轨迹来分析其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哲学的人生智慧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二、 中国古代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三、 中国古代哲学影响下的传统文化

四、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智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启迪

教学要求:

领悟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智慧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启迪。

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伦理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 中国古代伦理精神的主要内容 三、 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

四、 传统伦理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11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传统伦理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宗教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历程

二、 儒、道、佛三教的基本精神特质 三、 儒道佛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教学要求:

重点理解儒、道、佛三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第七讲 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蕴和古代艺术的美学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性格与基本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浩然正气与慷慨悲患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统一的艺术魅力与自然含蓄的审美崇尚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中华魂

教学要求: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中华魂。

第八讲 中国古代的史学的学术品格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及伟大成就 二、 中国古代史学中“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 三、 中国古代史学中爱国忧民的情怀 四、 经世致用,以史为鉴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旨在以史为鉴,培养求实精神

第九讲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 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三、 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与互补 四、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教学要求: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Spceial Subject Study of Marxist Fundamentals

编写人:钟 小 石 审核人:饶国宾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学分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18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向学生较为全面而系统地介绍有关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

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或重要思想,以便使学生有一个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观察重大社会问题和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6.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写作等方式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哲学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教学内容 专题一 世界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的原理 专题二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普遍规律的原理 专题三 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 专题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在当代新发展的原理 专题五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新内涵的原理 专题六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 专题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原理 合计 课堂讲课学时 4 4 4 2 2 4 4 24 实验 课时 课堂讨论学时 2 2 课外自学学时 2 2 2 6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高放,黄达强主编,《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冯秀珍著,《社会主义发展史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3.张生明著,《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史》(1-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中相关经典文献。

13

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关著作;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有关著作; 9.“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有关著作;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关著作; 11.《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的原理,并且对这些原理的历史演进线索 ,它们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及这些原理的当代方法论意义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专题一 世界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的原理相对观念

1、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的历史演进线索。

2、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的当代方法论意义。

专题二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普遍规律的原理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历史演进线索。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当代方法论意义。

专题三 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

1、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2、唯物史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唯物史观的当代方法论意义。

专题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在当代新发展的原理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进线索。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新发展。

专题五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新内涵的原理

1、剩余价值论的历史演进线索。

2、剩余价值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剩余价值论的当代新视角。

专题六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

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历史演进线索。

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

14

专题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原理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线索。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新视角。

15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编写人:熊申英 审核人:黄亲国 学 时:32 学 分:2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28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融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知识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学会初步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查(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教学内容 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历史考察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及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合计 课堂讲课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0 实验 课时 课堂讨论学时 课外自学学时 2 2 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

(二)教学参考资料:

(1)邱伟光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刘德华等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讲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7)苏崇德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8)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和学科特点;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力量、人的本质理论;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的其它直接理论依据;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教学内容:

1、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 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熟悉中国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前苏联、东欧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了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

17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又为其服务的;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教学内容:

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环节 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形成与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环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特点。 3、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教学内容:

1、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2、正确分析和认识职工的特点 3、正确分析和认识农民的特点

4、正确分析和认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特点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职工、农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特点;了解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3、正确分析和认识农民的特点

4、 正确分析和认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特点 教学要求:

使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动力,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了依据;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思想政

18

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了解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教学内容: 1、世界观教育 2、人生观教育 3、政治观教育 4、道德观教育 5、法制观教育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各方面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熟悉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如何进行教育;了解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含义、意义。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八个主要原则及其实施;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八个主要原则及其实施;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述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各有什么功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载体的运用提出了什么要求;掌握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有哪些并如何运用它们。

19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教学内容:

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2、 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 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及其优化。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及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及原则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可行性和指标体系 5、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具体方法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和意义;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具体方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及原则,评估的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分析。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培养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培养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有哪些?如何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第十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2、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过程及组织体系;熟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者领导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内容。

20

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

编写人:郭杰忠 审核人:尹世洪 学 时:32 学 分:2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13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程序,为课程设计、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奠定专业基础。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查(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哲学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导论 科学、社会科学与研究 1 2 3 4 5 6 7 8 第一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 第三章 课题的选择与论证(上) 第四章 课题的选择与论证(下) 第五章 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调查 第六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分析 合计 课堂讲课学时 4 实验 课时 课堂讨论学时 课外自学学时 2 2 2 3 4 2 20 1 1 1 1 1 12 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自己编写。 (二)教学参考资料: 1、曾国屏等:《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2005年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王崇德编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论学林出版社,1990年版;

4、(挪)斯坦因·U.拉尔森(Stein Ugelvik Larsen)主编,任晓等译,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总要求:本课程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作重点讲授。围绕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研究程序,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突出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为研究生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专业和方法基础。

导论

教学内容:介绍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的功能与发展,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及其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和现实。

教学要求: 了解社会科学的性质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概况。

第一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教学内容:方法的知识和原理,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知识和基本规律。

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

教学内容:科学问题与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如何发现科学问题、分析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与科学认识。

教学要求: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问题的形成及成为课题的条件和要求,认识科学问题在社科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章、第四章 课题的选择与论证

教学内容:介绍社科研究选题的基本原则,课题论证的方法和要求,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制定,课题的选择与研究假设的形成,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确定。

教学要求:掌握如何选择课题并进行课题论证,掌握课题开题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章 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调查

教学内容:了解社会调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问题研究的历史,介绍社会调查的常规方法和特点。

教学要求:掌握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2

第六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抽象,理论思维、系统分析、模型建立等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的一般方法。

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分析

教学内容:介绍研究成果的鉴定、评价与结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估。 教学要求: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特点、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技巧和方法。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Marxism Chinalized and Chinese-styled Marxism

编写人:饶国宾 审核人:尹世洪 学 时: 48 学 分: 3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23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4. 学时/学分:48/3

5. 课程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的伟大实践;了解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的光辉历程;了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次伟大历史飞跃,牢固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研究能力。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课程专业论文、文献综述、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需要以上述课程的知识为专业基础。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章节 序号 导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章 节 内 容 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化石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合 计 学时 分配 4 48 其 中 讲授 36 习题 实验 其它 12

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汪青松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参考资料: 何一成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70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庄福龄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徐志宏、秦宣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

红旗大参考编写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参考》,红旗出版社; 肖浩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荣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梁柱著:《内在的统一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金春明、郭德宏等:《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郑必坚、龚育之等:《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刘建武:《从毛泽东到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轨迹》,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刘建武:《时代的丰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参考刊物 党的文献 (历年) 理论前沿(历年) 求是(历年)

中国社会科学(历年) 新华文摘(历年)

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年) 哲学研究(历年) 中共党史研究(历年)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历年)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历年) 科学社会主义(历年) 毛泽东思想研究(历年)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历年) 党建研究 (历年)

人大书报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类)(历年)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导语 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历史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理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教学内容:

一、 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客观需要 二、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

三、马克思主义运用与创新的中国化 教学要求:

25

弄清中国共产党的多年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讲 中国化石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发展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教学要求:

重点厘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及在新时期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产生新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主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改革主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主题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主题。

第四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教学内容: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内涵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教学要求:

深刻领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内涵。

第五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和理论核心

教学内容:

一、中国国情基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教学要求:重点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情基础和理论核心

26

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研究

Teaching Outlin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编写人:江宏龙 审核人:饶国宾 学 时: 48 学 分: 3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12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4. 学时/学分:48/3

5.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熟悉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的内在关系,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程,认识政治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知识,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明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历史与现状,深刻把握其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及其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导论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 第二章 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的开拓 第三章 苏东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新局面的开创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基本原则与历史走向、 合计 教学内容 课堂讲课学时 2 6 6 6 6 6 32 实验 课时 课堂讨论学时 2 2 2 2 4 4 16 课外自学学时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孙向军、戴木才,《社会进步的政治维度:政治文明与社会进步》,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2)刘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教学参考资料:

(1)黄宗良、林勋健、叶自成,《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理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27

(2)宋惠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3)范玉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4)冯举、王文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程竹汝、罗峰、余祖军、李淑华,《政治文明——历史纬度与发展逻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李恒瑞、卢汉桥、刘雪明,《政治文明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彭国甫,《政治文明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刘世军,《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美] 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程以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述为总纲,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为线索,探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成、发展、曲折前进的历史进程,重点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本质、核心、重要内容,进而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发展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诸方面,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没的发展目标和路径选择。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不仅能从历史纬度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从逻辑层面明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从而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内在关系及其本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论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说

教学内容:

(1)政治、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 (2)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教学要求:

了解政治、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明确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的关系,重点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现状与特征。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

教学内容: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前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考察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文明的思想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与巴黎公社的政治实践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前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主要成果,了解科学社会主义

28

的创立的背景、历程以及意义,明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文明的思想,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与巴黎公社的政治实践及其结合。

第二章 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的开拓

教学内容:

(1)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2)十月革命的政治意义

(3)俄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的开拓 教学要求:

了解和把握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把握十月革命的政治意义,重点掌握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及其现实和历史意义。

第三章 苏东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教学内容:

(1)列宁关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 (2)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利弊 (3)东欧国家的建设与改革 (4)苏东剧变及其历史教训 教学要求:

了解列宁关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把握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利弊。了解东欧国家的建设与改革,重点掌握苏东剧变及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教训。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新局面的开创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

(3)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教学要求:

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了解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及实践;重点了解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创新及实践以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发展及实践推进。明确高度的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历史走向

教学内容:

(1)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人民当家作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4)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管理机制

29

(5)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 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走向、基本原则和途径。具体理解和把握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征。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重点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重点掌握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了解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明确其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意义。

30

当代思潮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ies on contemporary thought

编写人:钟 小 石 审核人:郭杰忠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 学 分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 13001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拓展理论视野,提高理论研究兴趣,引导学生坚

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用分析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思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思潮,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理论敏锐性。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

8. 预修课程:西方思潮评析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教学内容 专题一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 专题二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专题三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专题四 当代西方伦理思潮 专题五 当代中国新左派思潮和新自由主义思潮 专题六 当代中国新保守主义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专题七 当代中国经济私有化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 专题八 当代中西方思潮比较分析 合计 课堂讲实践 课堂讨论课外自课学时 课时 学时 学学时 4 2 2 2 4 4 2 4 24 2 2 2 2 2 6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 王 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当代社会走向中的思潮论争》 (2) 公 羊:《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3) 赵 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24日第3版 (4) 孙一先:《当代中国社会非主流思潮评析》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5)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写组:《现代西方思潮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和评价当代我国社会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

31

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这些主流社会思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除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主流思潮外,还存在不少非主流思潮,引导学生把握这些非主流思潮与相关西方思潮的渊源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非主流思潮,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理论敏锐性及理论思维水平。同时学习本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进展,拓宽学术视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一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

① ② ③ ④ ⑤

人本观念 相对观念 多元观念 解释观念 无本观念

专题二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① ② ③ ④ ⑤

自由观念 民主观念 平等观念 正义观念 人权观念

专题三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①现代观念 ②发展观念 ③全球观念 ④交换观念 ⑤批判观念

专题四 当代西方伦理思潮

① ② ③ ④ ⑤

价值观念 善恶观念 德性观念 人道观念 生态观念

专题五 当代中国新左派思潮和新自由主义思潮

①产生背景:国内背景;国际背景 ②代表人物

③主要观点:如何看待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问题;全球化和民族主义问 题;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问题;自由与民主或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 ④点评

专题六 当代中国新保守主义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①产生背景

32

②新保守主义

包括新文化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和保守的自由主义:新文化保守主 义;新权威主义;保守的自由主义。

③民主社会主义一例——瑞典: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关于瑞典的经济性质;关于瑞典的分配原则;关于瑞典的福利制度;关于瑞典的社会公正。

④杨启先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赵曜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 ⑤点评

专题七 当代中国经济私有化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

①产生背景

②经济私有化思潮主要观点: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私有化的历史,没有私有制的浇灌、培育,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私到极点就是公;在理论上坚决反对私有化的同时,却有少数权力圈中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完成了私人资本原始积累;可以通过私有化来达到社会发展的目标

③民族主义的产生及分类。

④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⑤评析

专题八 当代中西方思潮比较分析

33

政治学原理

Teaching Outline of Politics Principle

编写人:孙玉健 审核人:饶国宾 学 时:32 学 分:2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课程代码:13022 2.课程类型:学位课 3.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4.学时/学分:32/2

5.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政治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方式。 6.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考核方式:论文与读书笔记

8.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9.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内容 导论:中西方政治学发展及其研究 第一章 政治的本源与演变 第二章 政治权力及其合法性 第三章 国家与政府 第四章 国家与社会 第五章 政党与社团 第六章 政治秩序与政治治理 第七章 政治参与与政治监督 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第九章 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第十章 政党、利益集团与工会 合计 课堂讲课学时 2 2 2 2 2 2 2 4 4 4 26 实验 课时 课堂讨论学时 2 2 2 6 课外自学学时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美] 迈克尔?罗斯金 等著:《政治科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美]肯尼斯?米诺格 著:《当代学术入门:政治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美]罗伯特?达尔 著:《现代政治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美]莱斯利?里普森 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美]哈罗得?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美]戴维?伊斯顿 著:《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7)王浦劬 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 9)姜安.《政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

34

10)陈振明.《政治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版。 11)王邦佐等主编:《新政治学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孙关宏 胡雨春 任军锋 主编:《政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简明、系统地向学生阐述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规律,领会政治的本源与演变,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流派,把握政治学的各主要领域,了解现代政治运作的基本制度与过程,学习用政治的眼光分析问题,掌握研究政治学所涉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导论:中西方政治学发展及其研究

1, 政治学的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2,中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中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4,政治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政治学的学科定位以及中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的基本特点,把握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其中的地位,初步认识政治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 政治的本源与演变

1,政治的含义;

2,中国传统政治观; 3,西方诸种政治观;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政治的含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观和西方诸种政治观的了解,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第二章 政治权力及其合法性

1,权力与政治权力; 2,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3,权力的合法性;

4,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教学要求:把握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基本内涵,对权力的获得和行使权力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最终认识权力的合法性,并且对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第三章 国家与政府

1,国家及政府的内涵;

2,国家权力关系及政府的构成; 3,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 4,现代政府的组织原则与基本架构;

教学要求:理解国家与政府的基本内涵,认识国家权力关系及政府的构成、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现代政府的组织原则与基本架构进行批判性分析。

第四章 国家与社会

1,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

35

2,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3,民族国家的构成与运作; 4,当代民族国家的特点;

教学要求:理解和把握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民族国家的构成与运作以及当代民族国家的特点,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市民社会问题上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点,结合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现代意义。

第五章 政党与社团

1,政党与社团的定义及组织类型; 2,政党与社团的政治地位; 3,政党的历史演变及政党制度; 4,政治社团的作用方式;

教学要求:认识政党与社团的组织类型、政治地位,了解政党的历史演变及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政治社团、特别是政治社团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方式。

第六章 政治秩序与政治治理

1,政治秩序和政治治理的内含; 2,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及意义; 3,良好社会的标志和条件; 4,政治合法性危机与政治革命;

教学要求:掌握政治秩序和政治治理的内含,认识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及意义,理解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和标志,正确看待政治合法性危机与政治革命在政治生活中的体现。

第七章 政治参与与政治监督

1,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的内涵; 2,政治参与的特征和主要方式; 3,政治监督的途径和机制; 4,政治监督的意义;

教学要求:了解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的内涵,认识政治参与的特征和主要方式,把握政治监督的途径和机制,重点理解政治监督的意义。

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1,政治文化的内涵;

2,政治文化的构成、类型及作用; 3,政治意识形态;

4,政治社会化及其途径;

教学要求:认识政治文化的内涵、构成、类型及作用,把握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社会化及其途径,对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九章 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1,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内涵;

2,早期及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 3,政治发展的方式及政治稳定; 4,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教学要求:掌握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内涵,认识早期及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历程和

36

政治发展的方式,理解政治稳定和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及途径。

第十章 政党、利益集团与工会

1、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2、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 3、利益集团与工会

教学要求:认识政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定,进一步认识利益集团与工会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37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Marxism Theory in the New

Period

编写人:钱 振 林 审核人:饶国宾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学分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30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

阶级和广大群众,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认识活动。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地位、特征和基本原则,系统掌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解决现实思想理论问题的能力。

6.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写作等方式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 9.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教学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第三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 第四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结构 第六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原则方法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第八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因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管理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评估 第十一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建设 合计 课堂讲课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2 实验 课时 2 2 2 6 课堂讨论学时 课外自学学时 2 2 4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孙来斌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编 学林出版社 2003年 3、“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刘吉发主编 2003年

38

4、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探索/刘永富,张思锋主编 2002年 5、“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杨志和主编 2002年 6、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编 学林出版社 2002年

7、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思考/梁星亮,李刚主编 2000年 8、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金建国等主编 1998年 9、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简编 /刘道镛,江德兴主编 1995年

10、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及实效性研究/王新农主编 1994年

1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现实问题/孔繁定,金同康主编 1991年 1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赵文禄等主编 1990年 1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郭晓君著 1989年

14、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戴艳军主编 高教出版社 1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 高教出版社 1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 高教出版社 17、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 人民出版社

18、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刘德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地位、特征和基本原则,系统掌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解决现实思想理论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产生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3、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发展的深刻启示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深刻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人类解放事业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密切关联

第三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学内容:

1、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2、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特征的具体内涵

3、坚持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的有机统一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g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