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14 17: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东营区第三中学 >> 教育科研 >> 学科案例 >> 文章正文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作者:三年级 姜春晖 文章来源:本站转载 点击数:1038 更新时间:2012-3-19 7:58:54 一、教学目的: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 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 四、教学措施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 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课时20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 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5.检查落实:分段抽查 五、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三字经》(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 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二)、全课背诵
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
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讲完后问:
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以后我们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 (三)、全课小节
第二课时《三字经》(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二)、背诵本课内容:
1、学生齐读三遍。教师岁时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
4、教师检查: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最后齐背诵。 三)、故事连接:
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三)、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三字经》(三)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勤奋学习。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裕于后” 教学难点:本课全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两课内容。
学生齐背诵——————个别抽查。 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三课。 (二)、学习新知 1、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四人小组讨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做? 2、背诵全科内容:
(1)、师找一个课前已能背诵的学生背,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师及时评价。 (2)、学生齐读一遍。。 (3)、纠正读音。 (4)学生独立背诵。
(5)小组检查---------师个别抽查。 3、故事连接:学生独立看书:故事《苏洵发愤》 4、拓展活动:看完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三)、全课小节。
第四课时 百家姓(一)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百家姓》(一),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背诵 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姓杨,说说你姓什么?(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2、你现在想到了什么?。。。。。。。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 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简介《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宫438个。其实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2、作者介绍:
具体作者不详,相传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 3、姓氏的由来:
目前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据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时期,各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的物,如狼、熊等等这些标志便成了姓的标志。姓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就是一的字的姓氏,复姓就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姓氏。本课主要是单姓。 4、强调读音:“
仇”读“求”、“区”读“欧”、“召”读“哨”、“任”读“人”“华”读“化”、“补”读“瓢”等。 5、背诵:
(1)、分句教孩子们读, (2)、孩子们独立背诵。 (3)、齐读、能背诵的背诵。 (4)、个别抽查。 6、趣味姓氏:
中国五大怪姓:死、难、黑、老和毒。 7、赐姓:略
8、改姓:古代要比皇帝的名讳。如果你的姓和皇帝的名讳一样的话,你就要改姓。中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和庄子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姓氏囿于河汉宣帝刘询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分别同音、同字,被迫改名 。随着汉代的灭亡,他们两人才又都恢复了原来的姓氏。 (三)总结结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五课时《百家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百家姓?复兴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并掌握《百家姓》种所设计的有关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百家姓》的兴趣
3、深化学生对传统蒙学教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增强同学们
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全课内容诵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家姓》单姓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复兴的部分。
(二)、学习新知: 1、复姓的来源:
由居地而来:如东郭、南门氏、南宫氏濮阳等等 由封邑而来:如钟离氏、令狐、梁丘、上官、羊舌、段干等有王父之字、官名、爵系、族系而来:如公羊、子车、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乐正由部落而来:独孤氏、尉迟氏。
有人名而来:端木氏、颛孙氏。 自创姓氏:赫连氏。 有山水之名而来:完颜氏、 由赐姓而来:长孙氏 由国名而来:淳于氏 由职业而来:漆雕氏
由排序而来:第一、之外第八复姓。 2、复姓名人简介:
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大力称
赞公孙大娘的剑舞精妙奇绝;又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她的剑舞后,得起神韵,草书也上了一个台阶。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曾为太史令,后因触怒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因此名垂千秋。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3、帮助孩子背诵: (1)、帮助学生读、注音
(2)、分句读,帮助孩子理解字义。 (3)、学生独立背诵。能被多少背多少。 (4)、个别检查。
(三)、总结: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二单元\民间传说\
教学内容: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故事情节。
2、使学生能体会传说故事中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当时美好生活的向往,从
体会我国民间传说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材分析:
民间传说是指我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民间
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本单元包括四课,每课介绍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民间故事,分别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在本单元的授课中,要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乞巧节”的由来及其意义, 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3、使学生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善良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本科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你读过哪些民间文学?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乞巧节”是介绍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从而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师问:(1)、谁读过有关<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 2)、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情?
齐读第一段:问“乞巧节”是什么意思?它来源于一个什么美丽的传说呢?
2、学习第二段:接着读第二段。(介绍了牛郎的身世,牛郎是个孤儿,由于嫂子对他不好,给她出难题,只给他九头牛放牧,却要带回十头牛,是他有机会认识了天上的金牛星。问: 牛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孤儿)嫂子对他如何?(嫂子对他不好。还刁难他)我们应该向牛郎学习什么?(诚实、善良、勤劳的品格)
3、学习第三段:(介绍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的织女相识、相爱、并生下了儿女,但织女因为触犯天庭,被带回了天界。读两遍后问:
织女与牛郎这两个角色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什么阶层? 为什么织女与牛郎结成夫妻就是触犯了天条?
4、学习第四段:(讲述了牛郎穿上老牛的皮制成的鞋来到了天界,即将与织女团聚时被王母娘娘用银簪变成的银河挡住了去路,喜鹊化为鹊桥是牛郎与织女团聚,牛郎织女的爱情最终打动了王母娘娘,牛郎和孩子们得以留在天界,每年和织女相会一次。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个日子定为“七夕节”引导学生多读几遍,了解王母娘娘这个形象,并思考王母娘年娘对于整个故事所起的作用?为什么他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要干涉,最后态度又发生了变化? 5、巩固: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课文,达到基本能口述故事的程度。 (三)、作业布置:搜集民间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孟姜女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快速浏览并概括文章大意,知道正确有效速度的方法,培养
自读意识,
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3、使学生对我国的万里长城有所了解。 4、了解秦始皇的暴政。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命运。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体会到秦朝的暴政,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与辛酸,认识到今天雄伟的万里长城十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泪修建成的,这是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 教材简析:
孟姜女的故事讲述了秦朝刚刚结婚的范杞梁被征召去修长城,结果一年时间过去了,都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到他时,发现范杞梁已经累死在修长城的过程中,万分悲痛的孟姜女失声痛哭,居然哭倒了长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谁爬过长城?谁看过有关在长城过程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牛郎与织女》,今天我们学习民间故事《孟姜女》。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介绍了故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征80万人修筑长城,范杞梁被征召。此时的范杞梁刚刚结婚,就离开妻子孟姜女去修长城,一年未归。孟姜女连夜为范杞梁赶制寒衣,要去长城寻找丈夫。
通过朗读第一段,问:孟姜女姓什么?为什么不是姓孟?孟姜女的名字有什么习惯含义? 回答完后继续教学生读书,让他们认识到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繁重的老矣,计划了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这也是本故事的社会原因。
2、学习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却发现丈夫范杞梁已经累死。连尸骨都找不到了。)
(1)、 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画,叫学学了解长成的雄伟和壮观,以曾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学生读两遍课文,一道学生通过范杞梁筑长城却尸骨无存的事例了解,长城的修筑,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其修筑过程劳动人民付出
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3、学习第三段:(第三段讲述了孟姜女得知梁杞梁已经累死的消息之后,失声痛哭,哭倒了长城,在长城得崩塌处,露出了范杞梁的尸骨,孟姜女悲痛之下,投海而死,)
学生读课文后问:孟姜女为什么失声痛哭以至哭倒长城?范杞梁为什么在死后被埋在长城之下?
4、学习第四段:(介绍了人们纪念孟姜女的情况,人们根据传说推断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山海关,由于
不知道孟姜女是哪里人,所以很多地方都说是孟姜女的故乡,修建了孟姜女的墓。 (1)、 师向学生介绍孟姜女庙,位于山海关东,此庙是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修建的。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宣称自己是孟姜女的故乡? 5、知识链接:
古代兄弟姐妹的长幼顺序是:孟(伯)、仲、叔、季。 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孟姜女实际是孟家的大女儿。
6、知识拓展:“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请孩子们试着读一读. (三)、作业布置: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掌握主要情节。认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爱 情的追求和向往。
3、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体会故事所表达的反封建礼教、崇尚爱情自由的鲜明主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祝英台形象的特点,分析师母、祝英台父母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材简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的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它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被称作我国四大民间故事。千百年来,它以反抗反封建礼教、崇尚爱情自由的鲜明主题,受到大家的喜爱,老幼皆知,传送不息。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其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森严等级和吃人礼教对年轻人爱情的钳制和迫害,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门第等级的反抗。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介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祝英台一心要去杭州读书,父亲让她女扮
男装进入书院读书,在书院认识了梁山伯,并结拜为兄弟,三年的同窗生活,梁山伯竟然没有发现祝英台是女子。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后问:第一段讲了什么事?
祝英台为什么想读书?为什么她的父亲让她女扮男装才能
进书院呢?(这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有关,当时的女子是没有资格进学校读书的,所以祝英台想读书,只有女扮男装。向学生介绍古代社会对女子的歧视与不公)。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祝英台回家,梁山伯在师母的指点下才发现祝英台是女子,于是去祝英台求婚,但遭到祝英台父母的反对,梁山伯悲愤病亡。
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祝英台师母这个角色的形象,思考她在本故事中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祝英台父母反对梁山伯求婚的本质原因? 书生梁山伯和祝英台父母代表的是一个阶层吗?他们分别代表什么?
3、学习课文第三段:(第三段讲述了祝英台被迫嫁人,在迎娶的路上,到梁山伯的墓前哭拜亡灵,与梁山伯化身为一对彩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表达了两人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生死相随的情感,对爱情和
对自由的向往 与追求。 4、巩固提高:
(1)、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故事。 5、知识拓展:
(1)、听一听: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读一读:
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淸)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双双蝴蝶又飞来。
第四课时 白蛇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让学生了解“白蛇传”的故事,能说出白蛇传的内容大 意。
2、认识“白蛇传”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意义。
3、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白蛇传故事所表达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教材分析:《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它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为白娘子,携青蛇来到杭州的西湖,并与许仙相遇相恋结姻,复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等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文安排在第二单元《民间传说》部分。教学中,帮助孩子打开民间传说的大门,激发学生所谓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遨游。本课就是有秀的范例,让学生多读课文,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感受劳动人民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德,憎恶坏
人自私、贪婪、懒惰的恶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你看过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吗》? 这部电视剧说了个什么故事?
谁来说一说,请学生说说后,是接着说,今天咱们再来学习这篇民间传说。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讲述了许仙与白娘子的相识,许仙在西湖遇到了白蛇幻化的白娘子,
以及青蛇幻化的小青,由于避雨而相识,并且最终结为夫妻,开了家药铺,生活的很幸福。
学生读课文后,问:白娘子和青青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这个故事与梁祝故事有什么不同?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为收服白娘子,把许仙拘禁在金山寺,白娘子为了救出许仙,水漫金山死,因此触犯了天条,由于白娘子展示了她的法术,这位后面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学生认真读课文后,让学生体会白娘子的性格以及形象,分析法海的形象以及他在故事中的作用。( 在此处留作业:搜集有关法海的资料,和同学分享)
3、学习课文第三段:(讲述了许仙对白娘子是蛇妖的说法将信将疑,帮助法海用金钵盂收复了白娘子和青青,法海在雷锋寺前砌成了雷锋塔,镇住了白娘子。) 学生读课文后,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法海怎样镇住白娘子的?
4、学习第四段:(第四段讲述了白娘子的儿子长大后考取了状元,将母亲就出了雷峰塔,一家人幸福团聚。)
学生进度课文,了解许仙这个人物形象,体会许仙在故事中的作用。 这个故事的结束与“牛郎织女”和“梁祝”有什么不同之处? 5、知识拓展:
老师或学生讲故事:《白娘子峨眉山盗灵芝仙草》 (三)、作业布置: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三单元“历法与生肖”
第一课时 农历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农历的月份划分,特定的几个月份的名称了解农历的计时方式以及闰月的 概念。
2、通过介绍农历的来源,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天文科学的联系。引导学生熟悉农历的月份划
分,并介绍公历的月份,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记忆农历特定的月份名称,培养学生学以致 用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很早就有了一套完善而独立的历法体系,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独特性
的认识。同时知道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了解农业和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农历月份的划分方式和特定月相的名称以及月份名称。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农历月份与月相的关系,识特定月相名称和月份名称。难点在于认识农历公历的区别以及闰月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问谁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如果学生先说出公历,,接着问农历呢?) (二)、探究新知: 1、简介公历:
公历又称阳历,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计时方式。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每年365天,分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而4、6、9、11月为小月,每月有30天。2月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每月有28天,而每四年设一闰,加一天,也就是当年份能被四整除时,这一年的2月有29天,如2000年、2004年、2008年。(当正百年的时候必须是400的倍数)其它不能被整除的则有28天。 2、公历的节日:
第三课时 十二生肖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十二生肖的名称和排列顺序,直到十二生肖产生的时间以及关于十二生
肖的一些传说,了解传统的干支纪年法。
2、引导学生对十二生肖进行分类,加深学生对十二生肖的动物记忆;引导学生竖立中国古代早期的历史朝代,从秦到南北朝,培养历史定为能力,将一些事件的产生准确定位在具体的某个朝代;带领学生诵读关于生肖的诗词,加深学生对生效的认知程度。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介绍生肖的产生,使学生理解文化的产生和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关系;通过介绍生效产生的时代和生肖的传说,锻炼学生区别传说和史实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的名称,了解其产生的时间。十二生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所以要学生掌握生肖的动物名称。
难点:是地支与动物名称结合,形成的纪年法则。因为十二地支学生接触较少,且有一些不认识的生词,所以如果要让学生记忆掌握十二生肖,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介绍十二地支于十二动物的结合。 教材分析:
地支与动物名称结合,形成的纪年法则。因为十二地支学生接触较少,且有一些不认识的生词,所以如果要让学生记忆掌握十二生肖,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介绍十二地支于十二动物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你属什么?你的爸爸、妈妈各属什么?我们为什么有属相?
联系年纪,大家出生在哪年,便有一个人一那一年动物为标志的属相。,比如今年是牛年,出生在今年的小朋友便属牛。但是牛年还有一个名字,叫丑牛,引出十二地支。
(二)探究新知:
1、带学生读两遍十二地支的名称:让学生熟悉地支的名称。 2、叫学生给十二生肖的动物进行分类。: 一类是六畜:有牛、马、羊、猪、狗、鸡; 一类是野生动物:虎、兔、猴、鼠、蛇; 一类是传说中的动物:龙。
3、十二生肖产生的时间:不要求学生记忆,但是在这里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定位感,使学生明确秦朝、汉朝和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定位和距离现在的时间,加深对学生对十二生肖产生早、流传久的印象。 4、十二生肖的传说: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你还知道那些传说? 5、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
十二生肖确立的很早,猫是从外国传过来的动物,汉代之后才有的,出现十二生肖时人们还不知道猫。
(三)1、背诵十二属相。 2、拓展活动:十二属相诗(节选) (南朝.陈)沈炯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啃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第四单元:“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叫学生充分理解是次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为长大后实现理想打牢基础。
3、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爱好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分认识,积累相关的知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收录了我国古代诗词中抒发情怀、表达志向方面有代表性的三首作品,包括唐代黄巢的《题菊花》、晋代吴隐之的《酌贪泉》、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所选作品读
起来慷慨激昂,感情真挚热烈,符合中国古人“诗言志,歌咏言”的情怀,比较合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题菊花
教学目标:
1.会认:“飒、栽、蕊寒、慷慨、“
2、充分理解是次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能够借助诗文解析想象出“菊花”含义,感受菊花的美,并了解作者的理想愿望。
3、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背诵课后拓展活动中所列的名句,领会其内容。
教材分析:该诗是黄巢在起义前写的一首托物咏志诗,通过对句话不畏寒秋傲然盛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不畏艰难、积极要求改造世界、争取平等的雄心壮志,展现了世人孤傲独立、不趋炎附势的品格,隐含了作者对弯头那个政治腐败和社会的不满情绪。作品从侧面赞扬了菊花孤傲、清高的品格,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气概和威武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背诵这首诗,其难点是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预习,并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1、看过封神榜吗,你想当里面的哪个神仙?为什么?
2、唐朝有个诗人他想当青帝,也就是管百花的花神?想知道为什么吗?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熟 三、深入探究,领悟感情
1、菊花具有怎样的品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理想?2、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四、学习日积月累,了解与菊花有关的表达理想和志向的诗句。
五、拓展活动 背诵一些表达志向的古代诗歌名句,认真体会其内在的精神。
第二课时 酌贪泉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
2、能够借助诗文解析了解作者的高贵品质和志向。 3、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学习《酌贪泉》 1、初读古诗,读准读熟。 2、借助诗文解析深入感悟:
(1)、夷齐具有怎样的品质?诗人以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读了诗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3、学习日积月累,进一步了解有志之士的高贵品质。 三、拓展活动
读一读《猛虎行》,体会诗人的志气。
第三课时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
2、能够借助诗文解析了解诗人悲愤的情怀,深情的爱国情感。。3、教育学生立远大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夏日绝句》 1、自读古诗,初步了解大意。
2、再读诗文,深入感知
(1)、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读了诗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3、教师小结。 三、拓展活动
1、读《霸王别姬》,了解项羽这一英雄人物。
2、了解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等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故事 四、找一找
课后查找几首李清照的作品欣赏一下。
第五单元“娱乐体育”
教学内容:武术、蹴鞠、围棋与象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常见且流行的四种体育娱乐方式——武术、蹴鞠、围棋和象棋。
2、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四种体育娱乐方式即武术、蹴鞠、象棋和围棋。 难点:
如何通过内容的学习,将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孝德传达出来,知道古人寓教于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古人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人在空闲时间如何坚强体魄,如何娱乐自己。同时,在这些体育娱乐活动中,通过介绍武德等重要细节,将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孝道传达出来。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武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武术的整体特点和重要的四个门派;明确中国武术“重德不重艺”的特征,知道无数首先是一种供自己强身健体的运动,其次是抵御敌人,不能作为炫耀或者恃强凌弱的手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少林寺和少林功夫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无数最重要的目是强身健体。引导学生熟悉我国几个重要的门派,并介绍太极拳的特点,通过对比少林功夫和太极拳,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知道中国武术出了门派繁多、武术招数花样各异外,重要的是有一套自己的武术道德,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认知感。通过对少林、太极拳的介绍,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对中国武术的整体特点作了介绍,重点是掌握中国武术的代表--少林功夫的特点和起源,明确中国功夫重视“武德”的特点同时熟悉太极拳的特点。难点是中国武术的门派分类。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导入:你们喜欢看武打片吗?
看过那些我大片? 知道那些中国功夫?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中国武术。 (二)、探究新知:
1、阅读课文第一段:使学生知道无数的内容和作用。 2、阅读课文第二段:使学生知道武术有哪些的门派。
3、阅读课文第三段:使学生了解中过武术是立足于防守的功夫,不以攻击为主要目标。它既注重武功, 也注重武德。
4、介绍少林功夫的由来和内容:阅读第四段和第五段。 5、介绍太极拳:阅读课文第六段
6、总结全文了解“少林神功”、“太极拳”、“武当剑”在世界的广泛流传。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自 豪感。
三)、拓展活动:
1、查一查: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下,看看早、晚锻炼的人们都是练习什么武功? 2、想一想:中国的武术门类众多、派别复杂。你能说出集中无数门类吗?
第二课时 蹴鞠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足球的起源地,了解蹴鞠在战国就已经产生,知道关于蹴鞠产生的传说故事。简单了解马球运动的流行时间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课文以足球起源开头引入对蹴鞠的介绍,锻炼学生对事物追根溯源的能力。介绍学生熟悉蹴鞠在古代流行情况,对比现代足球,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故事连接”,使学生明确传说和事实的区别。
通过本课对蹴鞠的马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人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一道学生认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通过介绍足球的“认祖归宗”----以中国的蹴鞠为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识记蹴鞠的起源地和蹴鞠游戏在汉代的特点。 难点在于对蹴鞠发明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确黄帝造蹴鞠只是传说。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你们谁喜欢踢足球? 足球最早在哪里产生? (二)、探究新知:
1、足球的发源地:阅读课文第一段,使学生知道足球的起源地,并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2、向学生介绍“蹴鞠”:阅读课文第二、三段,使学生理解“蹴”就是“踢”,“鞠”就是“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蹴鞠这项运动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就已经十分
流行了。
3、简介蹴鞠的发展与流行:阅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4、请学生介绍现代自求的规则:
足球的比赛场地长100-110米,宽64-75米,并要辅有草皮。场内画有中场线、 中圈、开球点、罚球区(禁区)、罚球弧、球门区和罚球点;四角插有角旗,并画 半径为1米的弧线。球门高2.44米、宽7.32米,用不超过0.12米的方形木料制成。 正式比赛用球周长为68-71厘米,重量396-453克。充气后其压力应相等于0.6-1. 1个大气压力。在比赛中,未经裁判员许可,不得更换比赛用球。 此外,还有计时表,裁判员用的哨,判罚用的黄牌和红牌,巡边员用的三角旗 ,值场裁判在换人时用的运动号码等以及运动员的足球鞋、足球袜、护腿板、守门
员手套等。 比赛以时间计算,除双方同意另定外,应分为两个45分钟相等的半时 ,由于偶然事故或其他原因损失的时间均应补足,时间多少由裁判员斟酌决定。每 半时终了后,如需执行罚点球,应延长时间至罚完为止。
比赛开始,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多于11名,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替补队员不 得多于2名。在赛前协商替补队员最多不超5名。比赛开始前,由主裁判召集双方队 长用掷钱币方法选定场区和开球权。然后,主裁判将球放在中圈的开球点上,两队 各站在中线后半圈内,主裁判鸣笛后,开球队员将球踢入对方场内,比赛方为开始 。开球不得直接射门得分。比赛中球的整体越过球门立柱的内侧或横梁下檐时,判 为胜一球,即得1分。若球出界,则由巡边员用旗指明某方发球门球、角球、掷界 外球。如果进攻队员向位于对方场区的本方无球队员传球的刹那间,这个无球队员 与对方端线之间的场地区,仅有1个防守队员,判越位犯规,并由对方在“越位”
地点罚间接任意球。比赛允许队员进行合理冲撞,但必须是球在双方控制范围内, 用适中的力量进行肩相撞。凡队员先铲到球,没有附加动作而使对方摔倒,不犯规 ;反之,先将对方铲倒,再触到球,则判为犯规。在比赛中,对故意打人、拉人、 抱人、推人、踢人或企图踢人,故意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凶猛地跳向对方,带有 危险性地冲撞,故意用手触击球等,一般都要判罚,并由对方在犯规地点罚直接任 意球。如果守方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出现上述犯规动作之一者,应由对方罚点球。另 外,当踢球的方式有伤及对方队员的危险,合理冲撞非控制球的队员、故意阻挡对 方队员、冲撞手中无球的守门员或守门员持球行走四步以上故意拖延比赛时间时, 均应在犯规地点判罚间接任意球。对领队、教练员、运动员故意违犯规则
精神,对 裁判员不礼貌、严重犯规等不道德行为示“黄牌”警告。凡队员行为粗暴、打人、 骂人、犯规动作有严重危害性,可示“红牌”,不经警告直接罚出场,取消比赛资 格。 除规则另有规定外,凡球的整体从门柱间及横木下越过球门线,而并非攻方队 员用手掷入、带入、故意用手或臂推入球门(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除外),均为 攻方胜一球。在比赛中,胜球较多的一队为得胜队,如双方均未胜球或胜球数目相 等,这场比赛应为“平局”。在单淘汰赛制中出现平局,则要进行30分钟的加时赛 以决出胜负。如仍出现平局,则要互罚点球,最终决出胜负。
足球世界曾仅仅是男子所独有。但自本世纪60年代,女子足球开始在西欧、南 美等地风行来,许多年轻女子甚至中年妇女都积极踢起足球,尝试足球运动的乐 趣。1991年,第1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在中国举行,开拓了女子体育运动的新天 地。 女子足球的场地和比赛规则同男子大体一样,但比赛时间为上、下半时各45分 钟,加时赛为30分钟 5,介绍古代蹴鞠的规则: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类型。
所谓直接对抗,主要流行在汉代。汉代的蹴鞠活动设双球门,在鞠城也就是球场的两侧都有像座小房子似地球门,场上队员个12名,双方尽心身体直接的接触的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踢蹴入对方球门多者胜。汉代的蹴鞠主要用于军事练兵。
间接对抗:间接对抗主要在唐宋时期。因为唐代蹴鞠工艺有了进步(书中的蹴鞠为图片为唐代八片皮缝成的圆形球壳),球体变得更轻了,便于把球提高。所以唐代的球门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球门中间有两尺多的“风流眼”球门设在中间,比赛双方各在一侧,再求不落地的情况下,能让球穿过风流眼多着为胜。唐代的粗球运动观赏性强。白打类似于今天的控球技巧。指没有球门的比赛,足球团队人数也不统一,可以有一人或者数十人,主要是比赛控球的花样和技巧。这种形式的蹴鞠在古代流行的时间最长久。
(三)、故事连接:使学生了解足球的发明者,培养学生区别事实和传说的能力。 (四)、日积月累:
月读日积月累,使学生了解马球运动。 (五)、拓展活动:读一读
寒湿后北楼作 (唐)韦应物 园林过新节,风花乱搞阁。 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六)、讲一讲:叫学生查一查《水浒》中写了一个因善踢足球而当上了太尉的高俅的资料,回来后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围棋和象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另外两种体育运动形式---围棋和象棋。对于“琴棋书画”第二位的围棋,学生要知道他在古代的重要性和下棋的几种代称。对于大众化的象棋,则知道他产生的时间和基本走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围棋的起源时间和古代琴棋书画的介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维奇的重要性,幷识记下围棋的别称。通过对象棋的起源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象棋通俗实战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香气走法,鼓励学生掌握象棋的走法,通过实战对弈深刻了解象棋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除了可以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外,还广泛流行着锻炼脑力的围棋和象棋,且围棋基本上是古代士大夫必学技艺之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面的认识,感受古代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围棋的重要性和香气的起源。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为其在古代读书人心中的地位,知道通过围棋不光可以锻炼脑力,同时还是培养性情的方式。对于想起的重点在于介绍书中所写的象棋的基本走法。
本课的难点是在于能带领学生熟悉并掌握象棋的走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大家猜猜我手里拿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围棋和象棋。 (二)探究新知: 1、介绍围棋:
(1)、围棋的别称和起源:
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向学生介绍,古代称围棋为“弈”,还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称为“乌鹭”。
(2)、古代围棋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课文第二段,向学生介绍围棋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围棋位于我国古代读书人被要求擅长“琴棋书画'首位,它不仅是一种体育竞赛项目,也是一种游戏娱乐活动。 (3)、简介围棋的规则和术语:
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三段,了解下围棋称为“手谈”,以及下围棋的规则。 2、介绍象棋:
(1)、象棋的起源和棋子:
学生通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象棋的起源以及棋子的名称。 (2)、介绍象棋的走法: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象棋的术语和规则“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山子,车走趟线,小卒一去不回还。” 三)、拓展活动:
1、带象棋或围棋来的同学,相互之间下棋。
2、 做一做:查一查哪些词语或歇后语与棋类有关,做成一个统计表。
·相 关 文 章
·热 力 推 荐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2)、古代围棋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课文第二段,向学生介绍围棋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围棋位于我国古代读书人被要求擅长“琴棋书画'首位,它不仅是一种体育竞赛项目,也是一种游戏娱乐活动。 (3)、简介围棋的规则和术语:
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三段,了解下围棋称为“手谈”,以及下围棋的规则。 2、介绍象棋:
(1)、象棋的起源和棋子:
学生通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象棋的起源以及棋子的名称。 (2)、介绍象棋的走法: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象棋的术语和规则“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山子,车走趟线,小卒一去不回还。” 三)、拓展活动:
1、带象棋或围棋来的同学,相互之间下棋。
2、 做一做:查一查哪些词语或歇后语与棋类有关,做成一个统计表。
·相 关 文 章
·热 力 推 荐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正在阅读: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12-14
荧光定量PCR问题疑难解答05-11
dnf男格斗游戏名字_一世、祗為伱02-10
人人说英语初级02-12
我学会了坚持作文600字07-15
综合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02-25
浮泳的原理与方法及水上自救04-02
生病了安慰人的话02-10
心内科先进事迹材料03-14
作文,月光下的遐想03-1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上册
- 传统文化
- 教案
- 年级
- 中科院生态学考博真题题汇总
- 中考物理名师指点:如何考取高分
- 预防为主 学会自救主题班会
- NPO安装指南 - 图文
- 论“用工荒”与“就业难”
- 朔州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 思瑞康(富马酸喹硫平片)
-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常见情境创设方法论文
- 物业培训计划(二份)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 雅思考试必备AWL词汇10天背诵版
- 钻杆常用数据表
- 优品课件之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5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 毕业论文-电子商务模式下erp功能需求分析
- 岭泉中学生物课题结题报告(完成)
-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17课时 简易逻辑中的趣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XXXPPP项目社会资本招标文件
- 初中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行为初探-word文档